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中华袁姓通谱》统修章程(草 案)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07-11-25 18:4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华袁姓通谱》统修章程(草 案)
00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万余个常用姓氏。袁姓,在国内前百名大姓氏中排列在前第三十三位,现人口约近八百万。
袁姓乃舜帝苗裔,根于陈姓,始祖辕涛涂。上古辕、溒、榬、袁、援、爰,六字同音通用。于是便有一姓六写之分,晋初才实现六写归袁。
袁姓,姓源自清。自始祖辕涛涂于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首次在《史记》中现史以来,己有近二千七百年的历史。在袁氏繁衍生息中,已下传到八十八—九十五代。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姓氏家谱的重视,从唐朝开始,宋朝才普及。唐宋时代的先祖们是如何修家谱的呢?当时交通落后,信息近零,资料奇缺,各自为阵。在编修唐朝以前的祖系时,依靠的是零星的古资料,大多是家族的口头承传和听说、传说。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其可信度有限。但“家谱”在记述宋朝及宋朝以后的人和事时,则是当时的人,记录本支的当时的人和事,这个可信度是肯定的。
“家谱,是祖先定的,无疑是正确的,是不可冒犯的”。“身为后代只有遵照执行的份没有修改之权”。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钻进了古崇拜这个精神误区。其实质是打着敬古人的旗号,盖偷懒,不负责之心态。对待古人的东西,要经过考证,正确的要坚持,要传下去,不合适的要加于完善、修正,这才是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现在能见到的袁氏家谱版本众多,大多是明清以后的作品。袁氏家谱可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以唐朝为结分点。袁氏家谱前半部的现状是:
只看一本(某支)家谱:说的是条理明、来垅清,不断代。感觉佳,值得保管借鉴。
三本(不同支)合着看:互相矛盾,交叉用名,不知谁对谁非。感觉乱。
拿十本不同地区的袁氏家谱一起看:没有两本完全一致的,一本一说。感觉心烦,赿看赿糊。
袁氏家谱无对错之分!袁氏家谱要一通之合!
袁氏家谱是众说纷云,让人无可是从。怎么办?在众袁力主修通谱的现今,对袁氏家谱前半部,进行一次大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找一种方法把袁氏之根,袁氏之姓源,袁氏前五十代世系说法统一起来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意义十分重大!
找一本“袁氏家谱”来统一众“袁氏家谱”是不可能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袁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左传》、《二十四史》为主线,其古资料为辅补,是完全能够统一众袁氏思想识的。这条主、辅线是实现袁氏一谱的基石,是纲,是法宝!
二十四史不是一人所为,她是众朝众人的延续,是可信的国史!是全国万个常用姓氏的依靠!说唐朝及唐朝以前的人和事,不论那一家的家谱,任何姓氏的家谱都永远无法与国史相比。二十四史是高高在上的!她也不可能绝对正确,但,在没有新的资料证明她的错误之前,还是要相伩、遵重她的权威性!正确性!
袁无二姓,袁要一谱!
次统修《中华袁姓通谱》的总纲是:“实现统谱以史为鉴,回
位辕涛涂总世系”
  
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中华袁姓通谱》
统修总编辑委员会。
统修总编辑委员会设:总编辑一人,副总编辑六人,校审二人,
编辑若干人。
统修编辑委员会下设地区分会。统修编辑委员会地区分会属中
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地区分会领导,同时接受《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不另设其他机构。宣传、
财务由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统一管理。
  
总编辑的职责  
总编辑是《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的领导和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全盘工作的重任。整个统修工作的总审核,是确保《中华袁姓通谱》质量的总把关。要注重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宗族精英的能动作用。
着眼全局,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思路清淅,思维严谨;
掌握全局动态,及时解决宗族提岀的问题。
锁定目标,明确责任,善于组织和运用材料,做到典据翔实,条理分明;
找出共性,提出方法,适时召集编辑委员会部署工作;
负责签署文件,审批报告,听取汇报,核销开支,积极处理日常事务,负责年度工作报告;
深入调查研究,注重事态发展,积极地为宗族事业提出有关
议案。
副总编的职责  
总编是《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重要负责人,在总编辑的领导下,胸怀全局,当好参谋,要有独当一面的气质和胆略,主动协助总编辑开展工作。
围绕中心工作,竭尽所能,恪守职责,当好参谋。
全面掌握分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和处理日常事务中出现的问题;
掌握编辑的思想动态,做好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
心胸开阔,和蔼可亲,乐于为编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坚韧的工作毅力,甘为人梯,勇于奉献。
校审的职责
校审 是《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重要责任人,在总编辑的领导下,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是《中华袁姓通谱》质量好坏的最后把关者。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严肃认真地做好逐项、逐字校对、审查。
对待历史事件要用历史维物主义的观点世进行审视,多听众人见,多推敲不轻易下结论。
工作缜密、细致、深入,观点公正、公开。
编辑的职责
编辑是《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具体编辑责任人,在总编辑的领导下,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
认真工作,精益求精,运用相当的文学技巧和极强的资料编
辑能力,冷静机智地处理编修文字与相关影像,去伪存真。
负责资料的登记、整理、分类、归档、考据等工作,要严谨
务实。
规范编修文辞,理顺伦理关系,确保《中华袁姓通谱》与地
区分会所修宗谱的一脉相承。
采集资料时对序、传、赞、志、宗祖肖像、坟地山场、人
文遗迹、历代名人、诉讼案卷等等,都必须分章编辑。
统修编辑委员会地区分会职责
统修编辑委员会地区分会在中化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地区分会领导下,负责本地区的家谱编修工作。同时接受《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负责本地区的家谱编修工作,确保本地区资料详实准确。
接受《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做好与《中华袁姓通谱》衔接的准备工作。
作好暂时还没有参加统修的袁姓族人的宣传发动工作,促成参与几千年来前首次壮举。
统修编辑委员会地区分会以下是否设片区或片点,由统修编辑委员会地区分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确定后报《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备案。
《中华袁姓通谱》
《中华袁姓通谱》将是一部众袁氏参加,集全袁氏智慧于大成的袁姓通用宝典,袁姓历史的巨著。有如下特点:
袁姓的姓根姓源是以《汉故国三老袁良碑》碑文为根据的。袁良碑文的诞生时间,距涛涂公立姓曰袁的时间,只晚787年。袁良碑文的面世比《史记》面世只晩二百余年。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这是袁氏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袁氏自身的族传记录。袁氏可以自豪的说:袁良碑文就是袁氏的史记。
袁姓自始祖辕涛涂以下五十代(唐朝初)的世系关系图,是以《史记》、《左传》、二十四史为主线,其他古资料为铺辅补,经考证而得。每一世祖均标明,史书中的相关原文与岀处。《中华袁姓通谱》首卷,核心内容就是从一世祖辕涛涂下衍到四十二世袁谊的整个世系图,是通用的或是共用的。
全书贯穿了大“时间慨念”和“代间隔年”(即上代人一岁至下代人一岁时所用的年数)慨念。以三十年为一个匡算单位(正、负五年),来匡算代与年的关系。
全书中的人和事是以史为鉴的,所列世系采用请祖回位之法。所谓“回位”就是将家谱中给列错位子的祖宗请回到相应的排位上。要正确理解古祖的世糸关系,有时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子关系,只是某个时间段上的祖宗代表。
《中华袁姓通谱》将采用简体中文、横排,款式为国际标十六开本,精装、平装两种。
《中华袁姓通谱》格式内容有:前言,序,源流,世系,古代名人(为民族作过大贡献者),现代名人(军界将军以上、政界付部级以上、科技界院士以上、文艺界获世界名奖、体育界获世界冠、商界资产在亿元及以上或向袁氏统修大业捐五万元以上者均登全家福和个人专介),古、今名家字词书画,袁氏古迹,参加袁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她将集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史料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身。
  
要实现《中华袁姓通谱》统修大业,《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认为:要分三步走。
(一) 统一认识。
从一世祖辕涛涂下衍到四十二世袁谊的整个世系图,是通用的或是共用的。这是以《史记》、《左传》、《二十四史》为主线,其它古资料为辅补作依据的,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主干与分支衔接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细致庞大的工程。袁姓在各地的分支共有多少支,现在还无法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可以说是十分繁杂的体系。既要弄清各分支的始迁主是何时迁来,又要弄清他相应的代数。和上祖哪位相衔接,这需要统修总编辑委员会和各地编辑委员会分会共同考证,协商解决,而后才能制成《中华袁姓通谱·某支分谱》。三年时问有可能完成。
(三) 创建《中华袁姓通谱信息数据库》。现在己进行,随着资料积累,这个信息数据库将越来越庞大。二至之三年便可大有成效,到那时|袁氏宗亲想查找个什么,只要在键盘上轻轻地敲几下就可得到你的答案。这就是《中华袁姓通谱》最高的意境!
二《中华袁姓通谱》统修章程(草 案)的解释权属《中华袁姓通谱》统修总编辑委员会。
本章程经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1119日表决通过。正式试行。


                  
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二00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春风雨 发表于 2007-11-26 09:31:23 | 只看该作者
创建《中华袁姓通谱信息数据库》好,这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英齐 发表于 2007-11-29 08:25:05 | 只看该作者
[“家谱,是祖先定的,无疑是正确的,是不可冒犯的”。“身为后代只有遵照执行的份没有修 改之权”。
『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钻进了古崇拜这个精神误区。其实质是打着敬古人的旗号,盖偷懒,不负责之心态。对待古人的东西,要经过考证,正确的要坚 持,要传下去,不合适的要加于完善、修正,这才是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 上引资友言。
   
  这几句话最合我心,唯秉持这个态度,袁氏家谱的整合才有希望成功。祖先的错误由我们来纠正,而我们的错误由我们的后代去纠正。固知来世的人比我们更聪明更进步,也正如我们当代的人比祖先聪明,比祖先进步一样。如果说祖先的遗文我们碰不得批评不得,也即是说因为他们比我们正确比我们聪明,这样的话,世界不只不前,而是倒退了。让我们从历史书籍中去找证据,用这证据去帮助祖先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是我一贯的态度。看着这些家谱的记载的零乱情形(远祖方面),而欲从其中找证据去修补另一些家谱,完善整合的目标将永远达不到。
当我读到自家的家谱或别家的一些家谱时,每每令我气愤和气馁。觉得祖先没有进行查证便传抄起来,故贻误了后代。会写家谱的人多数都是读书人吧﹖为什幺不求证呢,反而外姓人为我们作了求证,这不令我气愤和气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酉 发表于 2007-11-29 09:10:22 | 只看该作者
完全赞成荚齐宗亲的内心话。我们应学习英齐宗亲这种历史维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者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袁英齐 发表于 2007-11-29 21:56:56 | 只看该作者
复酉兄:我不是(学者),(学者)我当不得。但毫不惭愧的说,我是「好古敏以求知者」﹗
您是不是(学者)我不得而知,但也体会出您也是「好古敏以求知者」。由于您俱备了这条件,故大胆请您看一看下面这部份我旧家谱附录着的所谓《袁氏始系源流天下通谱》的记述:
始祖.袁庄伯。汝宁太守,后升都察院。
二世祖.袁炳,字叔明,工部侍员外郎。
三世祖.袁天罡。都统天下兵马大元帅。
四世祖.袁柳庄。护国大将军。
五世祖.袁蹇连。越秦行营总兵。
六世祖.袁盎,字安绥。吴殿左相谏主,孝文皇大臣。
七世祖.袁孝尼。参正尚书。
八世祖.袁宏,字举治。侍中尚书。
九世祖.袁遂。宰相。
十世祖.袁固。为司徒任清。
十一世祖.袁彭。
以下不忍尽录,由上文已窥一斑。
撰此文的祖先,可以无中生有,生安白造,本来从没存在的人都白造出来放在此处做袁氏的祖先,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酉 发表于 2007-11-30 15:52:06 | 只看该作者
英齐宗亲好:
  好一个「好古敏以求知者」,这是爱家谱、爱求索者的共性。“我不是(学者)”是自谦,在您面前我充其量是学生。对袁氏家谱而言,我们有许多共识或近识。但,我也只是一个爱家谱、喜欢读点古书(虽不多)、爱提问题的人。
  对贵处旧家谱的前十一世系,我是完全赞成您大胆的自我解剖“无中生有,生安白造”论语的。
  一世 庄伯,这个名字是姓氏书作者噫哙的。这是以袁良碑文为史证来论证的。我在“辕涛涂世系考上篇”作了较祥的考评。
  三世 天罡,不知是否指的是大家公认的唐朝早期的天罡。
  六世 袁盎,他是西汉前期人,三朝为官。
  十世 袁固,公元前140年时已有90余岁。出生接近年约为140+91=前231年,怎么会比袁盎还晩四代?
  这是袁氏家谱前半部(以唐初为分合点)的现状。但我认为:袁氏家谱无对错之分,袁氏家谱要一致之合!
  有一文,是研考世系的,想请您指敎。不知邮箱,可告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袁英齐 发表于 2007-12-1 08:48:56 | 只看该作者
庄伯、袁炳、袁盎、天罡等虽然被错置,或相隔千、百年,在历史中到底有这些人生活过,不是白造出来的。可这袁蹇连,越秦行营总兵,分明是白造。越与秦,以现在地理位置言,相去甚远,相隔几省。韩愈先庙碑云:[袁自陈分,初尚蹇连,越秦造汉………] 其意是说袁姓自陈国分支出来,初期人口少,不发达,经历了秦朝,发展到达汉朝,袁氏才显赫。但是撰谱的人把这两句拿来充当我们的祖先,这才是白造,这才是无中生有。蹇连,是指不发达,穷困的意思;越秦造汉,是说经历秦朝到达汉朝,越字和造字在此都作动词用。硬说成越秦行营总兵,不知春秋时期可有这个官衔? 身兼两国总司令,可非等闲之辈,然始终都是属于子虚先生而已。
酉兄有文给我欣赏可以,先谢了。Yingchai.yuen@gmai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维静 发表于 2007-12-5 06:44: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句古话:“五百年前是一家”,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袁家的一份子。
希望全国的袁姓人——包括外籍华裔袁姓人,能够有机会,再续宗族辉煌。
重庆长寿县袁维静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2-5 09:29:05 | 只看该作者
维静宗亲你好,我是重庆渝北的袁健,能和你联系吗?我的电话:61887566    678466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明晖 发表于 2007-12-6 00:12:13 | 只看该作者
坦白地说,在表决这个章程是,我是所有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唯一没有举手的人,理由如下:
1、此《章程》不似章程体例;
2、部分语句不通顺,语法有错误。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似不应犯这样的错误。
3、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完这个《章程》,并不清楚将出版的《统谱》将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更不知道从技术层面怎么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