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外祖袁补之先生事略

[复制链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7-24 1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袁文献 于 2015-7-24 11:17 编辑

外祖袁补之先生事略
周  文  蔚
    外祖袁补之先生,讳华衮,晚号退轩,新化永固镇(今隆回高平镇侯田)人。幼性敏好学而苦家贫无力就傅,塾师某矜其贫而嘉其好学,蠲其束修使就读。外祖力自攻苦,学识超群,年十四入县学,头角峥嵘,声誉远播,旋补廪。赴秋闱不第,遂绝意科甲,专事兴学育才。
    外祖学成名立后,鉴于幼年家贫就学之艰苦,为使以后贫寒学子均有就学之机,于清光绪中叶,倡办高平书院。得同里世家子邹代过字改之赞助,相得益彰。外祖董其事,不辞劳瘁,筹措经费,劝捐学田,奠定院费。每天朝至晚归,自备中餐,不费公帑分文。院舍建成后,又订院规制度,招收生徒,亲临讲授。置岁月课考,奖助优异和清贫。购征典籍,供众研习。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开新化兴办义学之先河。武冈洞口士众闻其盛名,礼聘为该县都梁书院及观澜书院讲席,力事兴革,学风丕振,科第鼎盛,院誉日隆。解放初,闻尚存有当年称誉其业绩之碑文。光绪末叶,废科学,兴学堂。外祖又将书院改为永固镇高等小学。亲任校长,谮心擘划,迨制度厘定,方倦勤退休。
    民国七年护法之役,北洋军肆虐湖南,战祸波及高平,镇校被迫停课。战后外祖七十诞辰,伯季两舅拟为其称觞祝寿,高平各界,欲共申祝嘏之忱。外祖婉词辞谢,而将做寿款项,捐赠镇校扩办女校。民国十五年七月,土匪焚掠大桥边团局和街市,镇校亦为所毁,高平各界集会商筹善后,外祖在会上毅然毁家兴学。呼其门生周凤山、周蓉轩曰:“凤山、蓉轩助余,余愿以膳田之半充学田”。凤山蓉轩齐应曰:“师前,生敢后。”凤山蓉轩皆博学能文,道儒长者,县镇物望。经其师生倡导,全场响应,立得巨款。乃一面假曹家垠宗祠和民房并在镇校原址扩建新校。同时增捐学田,充实校产。由是校舍益为宏敞,校产更为雄厚。厥后能在其基础上扩办为高平中学和隆回三中者,皆外祖奠基之力。
    外祖出身贫苦,本无书可读,兀兀穷年,焚膏继晷,却博览群书,浸淫百家。士林誉为书籍。道德学问文章超绝一时。与同里邹改之原新化大同镇谢太芝当时誉为“新化三之”。外祖治学,经、史、子、集四部并重。授徒,德、智、体三者兼施。而尤致力于德行之陶冶。经常以敦品、力学、保身、慎交、节用五端教诲生徒和儿孙。期其健康成长,咸能成为有守有为之士。毕生从事教育,无意仕途,常语曰:“书可读,而官不可做”,清末民初各省成立议会,新化推其任省议员,辞不就。而以教育英才为乐。持躬严正清廉,丝毫不苟,生平不为非礼之事,不取非义之财。待人宽厚,平易近人,自奉俭朴。而对兴学及举办公益事业,则趋之若渴,慷慨输将,毫不吝惜。不信鬼神,敬远权贵,生不做寿,死不做道场。贤明正直,赫然一代宗师。士林奉为泰斗,群众亦皆衷心景仰,目为贤良楷模。盖其立身处世,针砭时弊,力挽颓风,有足多者。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外祖生于清咸丰三年癸丑十二月十四日,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正月廿二,享寿八十有一。岁贡生,乡谥悫敏。遗著据我所知有《四礼识小》、《退轩杂著》、《男儿必读》、《女儿必读》等书,均未会梓,土改中全部散失。外祖生平业绩丰硕,高平现存老年士众尚能道其博学、高行和懿德。余生也晚,自少说学外地,侍奉聆训之日少,对其业绩闻见寡略,深感惭恧。爰就所知,陈其鳞爪,少发幽光,以勖后学云尔。


注:补之先生系新化袁氏十八户中“道然户”的后裔,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主修十八户袁氏谱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