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再次革命
——中国民营经济经典文献
(《中国民营经济》杂志记者/袁成章)正当温州民营经济从产品经济迈向金融经济的新锐时刻,由中国•温州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国光地产、泰力实业、星际实业、新雅投资、耀华电器和远洋眼镜等九家土生土长的行业巨头,组成的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她在中国闻名商家的发源地温州,隆重举行了“中瑞财团新闻发布会”,于去年6月16日宣布这个由9家温州民营企业共同出资、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一体的中国民营财团正式挂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会长、首任中国证券会主席刘鸿儒、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等出席了挂牌仪式。是日,温州这座南方小城集聚着大批的国内外金融专家、学者,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会”。
中国民营财团:温州民营企业的新锐
被视为经典的“温州模式”,2003年温州GDP总量为1220亿元,增长率为14.8%,而且是6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可在温州的发展基数上增长速度却排行在浙江省的倒数第二。在有些专家学者的心眼里似乎温州企业面临终端,走到了尽头。然而,温州的民营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温州模式也逐步被全国各地所模仿。
一、“一朝分娩”的效果
十多天前,在中瑞财团新闻发布会上似乎包容着种种谜团的氛围,可在正式挂牌的仪式上却显示着特有的从容和简单。令人意味着“一朝分娩”,想必从前的组合与温酿定是“十月怀胎”。
在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各自名列股东之一的行业九巨头意气相投地拉开了隆重的签约帷幕,为中瑞财团营造了史无前例、别具一格的“开门红”。一举裁定了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温州鹿城环保污水处理工程、与世界500强法国欧尚集团合作等项目的签约…… 顺应了温州市政府2002年提出的打造“百亿重点工程”,放开从前国家垄断的项目转向民间资本投入。这对中瑞财团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开端。
中瑞财团接下来的投资构想更具非凡。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与中瑞财团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和10亿元的授信协议。中瑞财团股东远洋眼镜董事长叶子健对记者说:“这意味着双方是非常紧密的关系,一旦中瑞财团有了项目,银行就会同步跟进。”
二、“野心勃勃”的梦想
中瑞人的核心理念是以金融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实业为基础。无论从签约的项目还是中瑞财团管理层的种种体现,均蕴藏着中瑞人的金融投资“野心勃勃”。
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说:“中瑞的未来是搭建一个庞大的金融平台,金融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同时,从中瑞财团各位股东的表述中充满了中瑞人的发展构思:通过打造一个透明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组成的产业群,最终真正进入金融领域,完成企业王国的建造。一向关注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坚定地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实业和金融将是民企发展的核心。”
三、“小狗经济”的大飞跃
几年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将温州经济喻为“小狗经济”。而今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中瑞财团的成立凸显出一个信号:温州企业已从单纯的产品经济转向金融经济,温州经济有望从此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瑞财团副董事长、新闻发言人王振滔表示:未来的运作方向将"集金融、实业和贸易为一体"。此外,中瑞财团除在实践上先行外,还决心承担一些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研究责任。已宣布成立"民营企业研究基金",主要用于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层次探索,以期提升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温州的“小狗经济”已逐渐成为庞大的群体经济。
四、“家族管理”的冲击
中瑞财团的出现是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向体制、管理、经营改革的新突破。经济界人士认为:温州在经历过家族企业、股份制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的转型后,温州民营企业以及中国民营企业,已及待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成立财团是温州民营企业突破原来单一企业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温州民营经济的一次腾飞的过程。专家认为,中瑞财团的出现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今后,这样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但也提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作用,加强管理。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除了投资领域的更新,中瑞财团带来的还有对传统家族管理体制的冲击。在温州传统的单干模式影响下,实行两权分离后,九家股东之间、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合作精神、相互信任素质不可少。他们能否合作好,确实值得期待。
五、“九龙腾飞”的影响力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龙之,受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胡德平之托,代表全国工商联向中瑞财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中瑞财团的成立予以充分肯定。张龙之说,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寻求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融资创新的探索中,温州企业已逐步适应国际创新模式。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温州模式巳显现出再次革命的势头,同时也显现出它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触摸金融资本:温州财团的“隐形之手”
久闻温州人敢为人先不甘落后,今日总算有见有闻。那么,中瑞财团设立后的运作模式和经营范围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财团要选在温州?财团的成员有什么独特的制度呢?王振滔道出了几点原因:1、温州有民营企业文化积累,温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积累非常大;2、语言等沟通起来非常方便,随叫随到,可以讨论,温州的语言是全国最有特色的;3、我们联合的9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都很大;4、必须董事长出席,理念要统一,不能当成副业,经过几轮的淘汰选择后,现在的成员都非常优秀。
另外,我们财团的10-15%收入将作为企业的福利资金,作为社会回报,这点是目前中国其他任何企业都很难做到的。
一丶“温州模式”的演变史
中瑞财团9家巨头企业均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作坊到规模、从个体到民营、从小厂到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演变而来。
中瑞财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常委郑胜涛发言中称,中瑞财团将实行规模化的现代公司运行方式,即所有权、经营权与控制权严格分离,经营团队社会化、职业化和高度专业化,以探索通过财团经营模式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为最基本的主旨;以演进“温州模式”,演化“新分享经济时代”的先进民营企业文化生态为已任;以实现民营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为使命。
记者了解到,中瑞财团目前正在筹建“中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创始基金为200万元人民币,由中瑞财团一次性注缴。其宗旨是:为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学术研讨、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对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及相对滞后地区民营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积极支持光彩事业;中瑞财团每年将可分配利润的10%充补发展基金,从根本上保证基金规模的长期成长性。
二、“三大瓶颈”的攻坚战
中瑞财团的诞生,打破了中国民营企业目前普遍遭遇的制度、融资和管理等三大瓶颈。
一是推动制度创新。温州市委副书记包哲东说,在全球步入后工业时代中继续生存发展,民营企业单靠目前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对民营企业家们在制度上的勇于创新,温州将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更是明确表示,温州民企下一步发展需要新的体制软环境。
二是突破融资困局。中瑞财团战略投资顾问李信民博士说,相比原来的单一企业,中瑞财团在与政府谈判、争取项目和获取银行贷款方面都很有好处。
王振滔说: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与中瑞财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这两家银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当中瑞财团需要信贷资金时,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将提供足额的免担保贷款。
此外,深圳发展银行也与中瑞财团签署了授信额度为10亿元的协议。在宏观调控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下,三家银行的如此阔绰出手,确实让人惊叹。
三是革新管理模式。现在的中瑞财团是由9家企业控股的公司,但中瑞财团的目标是变成控股9家股东的总公司。不过,中瑞财团要从儿子变为老子,对管理的要求无疑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以奥康集团为例,旗下就有5大投资公司。管理链条的长度和难度,都远非单一的公司架构能与之比拟的。
三、“建华银行”的申办欲
为争夺5000亿游资,中瑞财团申办建华银行。5000亿的民间资金充斥在温州这个市区人口200万左右的城市里。中瑞财团以其股东为发起人,一纸关于成立“建华民营银行”的申请已于6月下旬上报浙江省银监局。而温州市政府也希望成立其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投资公司,这样的想法明确体现在日前上报给银监会的方案中,牵头组建这家公司的温州市银监局对“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围绕5000亿游资,是金融投资公司还是民营银行,已经不能简单用民营资本与政府利益之间的博弈来涵盖,但却为注定就将命运多舛的“建华民营银行”增添了变数。
四、“总裁离任”的纷纭论
据悉,中瑞财团总裁杨新泉已于10月31日离职。这对从9月中旬以来,有关中瑞财团总裁杨新泉“神秘消失”消息的一度传扬也并不匪夷所思。有关中瑞总裁离职的消息,曾先后见诸《浙商》杂志、《南方周末》等国内媒体的报道。但此前中瑞方面未对此做任何评论。
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说,杨新泉离职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户籍在武汉的杨新泉因举家迁往加拿大;二是经理人与企业股东的磨合和沟通不吻合。三是中瑞的9位股东都是温州本土人,与职业经理人“双方有些思路可能会不一样”。中瑞对杨离职的评价是:个人条件和职业生涯等都比较理想,但可能还不适合中瑞。因而,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杨与中瑞的不适。
健康运营财团:中国民营企业的考验
据中瑞方面的消息透露:新的中瑞总裁的“年薪100万元,还带有期权”,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目前已进入中瑞股东层视线的有三位人选,其中包括和杨新泉一起进入中瑞的一位岳姓副总裁。
中瑞方面现已在中华英才网等原来中瑞招聘第一批经理人的网站,再次打出“招贤榜”。中瑞副董事长王振滔说,衡量新总裁的标准主要有四个:一是必须对金融行业的运作非常在行;二是擅长经营管理,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三是要学习型的优秀管理者,能够以身作则;四是要能够很好的沟通。
2004年9月2日,位于太湖之畔的长兴县贵宾云集,来自北京来的专家及省内外著名企业家、浙江省领导等都已聚集长兴县国际饭店。晚宴开始前的一刻钟,杨新泉才匆匆赶到,与他同来的还有中瑞财团首席投资顾问张人天先生,据说是受董事会指派而来的。这就意味着对杨的言谈有所“督注”。
参加论坛活动的一位温州籍企业家,因为他当场看到中瑞财团投资顾问张先生,前一天当着他的面严肃地“通知”记者不得采访中瑞。也许出于缓和尴尬气氛的原因,他事后友善地向记者做了一些解释。这位知情人士善意地对杨新泉建议说:“你应该主动把经营工作做起来”。杨说:“是的,这正是我所希望的。问题是这段时间董事会只安排我们管理层在家做好内部管理工作,董事会拿下项目后由管理层执行。为此,他们去考察什么项目,我都不太知道”。
杨在离职前私下对记者表示:加盟中瑞,是因为中瑞当初设定和宣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为前提。如果他这个总裁不能发挥作用,他也不会长期在此浪费精力。记者与杨最后一次通话是在9月10号,他说他要出国度假一段时间,董事会已经批准。让记者不要再给他打电话。
杨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怀疑。一个敬业的职业经理人,怎么会在公司开张不久出国度假?而董事会花50万年薪聘请来的总裁,怎么可能让他放下繁忙的事务去度假?但此后他的手机就真的“停”了,公司人员的回话也果真说是他“出国度假,要很长时间”!
以上的种种舆论,当然也并不象征中瑞有何不适不妥,当今企业用人的任免与受聘者的离职与跳槽也屡见不鲜。这里最主要的玄机是“树大招风”。在人们的心目中,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大多都在化整为零,优化组合,可偏偏又冒出个“中瑞财团”而又是由9家大企业集团组合而成的控股公司。那么究竟是“别具一格、别出心裁”还是“垄断市场、垄断金融”呢?后来的答案和结果又是怎样呢?所以人们对“财团”产生了“疑团”!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说,我们将有“6大突破”的概念带给大家,我们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宣布具体的情况,但到记者发稿前还没有答案。
【记者评述】伴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及未来的宏观管理,中瑞财团的诞生表现出其强烈的开拓创新要素。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说:“我们希望通过财力和智慧的积聚,推动民营企业向更多的投资领域进军。”
成立民营财团,这当然是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助于规范地下金融活动的好事。
而笔者针对这一新生事物提出不同意见。民营财团的出现,还需注意其有可能地产生对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财团一旦形成了庞大的资金纽带和融资实力,便有可能地与国家、与政府、与集体和职能部门及行业产生不正当的竞争,对国民经济产生分流,若有不良行为还会给社会造成恐慌。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民营财团的出现象征什么“不祥”,而是财团的决策层一旦蜕化变质,由未来的“野心”取代于初衷的创业“雄心”。那将对党的统一、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团结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业界专家指出,对于中瑞财团这样的新生事物,政府需要加大对财团和其背后企业的双重监控和管理,运用金融杠杆进行管理和调控,同时还需加大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
面对政策变数和金融投资的风险,法律和监管条例要跟踪出台,一时的空白和缺位是暂所难免的。虽然我们无法预见中瑞的未来,但这一源自民间的新事物所显示出来的强劲前冲力是难以估量的。
总 编 综 述
在中共“十五大”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温州模式”已经解脱了经济束缚和政治桎梏,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合法地位。经过20多年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天然兼容,为“温州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生机活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放宽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给予“国民待遇”。为“温州模式”的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温州模式”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的产品大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入WTO后,随着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更加开放,这些企业及其产品将会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早在80年代中期,我国掀起了一场关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之争。这是关于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之争。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之争。到了90年代末期,“温州模式”正式取代了“苏南模式”,从而使“温州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对于温州财团的出现,我们不妨称其为温州模式的再次革命。这样一种组织机构,它的合理性如何?它的规模与范围在哪里?我们现在无法给予明确们答案,同时国内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它进行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企业的集团化、跨国化、混合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现在不能确定温州财团是否能顺应这种趋势,但温州财团已经朝这个方向走了。因此,不管这种财团目前会如何不规范,现行法律对它的约束如何少,我们仍然应该扶持它成长。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的每一个行为都是逐利而来,类似经营控股公司的财团也不会离开这种目标。因此,在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没有确立的情况下,这种经营控股公司的财团出现时,既可能整合当地的各种金融资源,也可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最近证券市场发生的德隆事件,巳经带给人们更多们警示。因此,对温州的财团出现,一方面要鼓励它产生与试点,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们的行为,以便新的市场秩序的确立。总之,对于温州财团的出现,这是市场之使然,它肯定会徘徊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至少它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