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湖北老河口袁氏四姐妹
“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鄂北重镇老河口,旧称“小汉口”,四省通衢,人杰地灵,著名的巾帼英雄——袁溥之、袁震之、袁熙之、袁暄之四姐妹就出生在这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周,记者通过老河口市委党史办联系到了四位女前辈的侄子袁泽沛教授。袁教授的父亲袁昭是袁暄之的胞弟,少年时代曾得到4 位姐姐的悉心照顾,老人家去世前是湖北大学地理系教授。袁泽沛教授退休前曾任武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他幼年多次见到亲姑母袁暄之,自1976年起,又多次拜会袁溥之、袁熙之两位堂姑母(袁震之系吴晗夫人,“文革”中去世),了解这个不平凡家族的不平凡历史。
祖父父亲姑母文化启蒙接力
袁氏家族,在上世纪初叶的老河口袁冲村系名门望族。袁氏姐妹的祖父系前清秀才,父辈兄弟3人,老大理堂,老二书堂,老三碧堂。溥之、震之系理堂之女,熙之系书堂之女,暄之系碧堂之女。
老祖父心怀坦荡,不慕名利,常言“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子孙成知书明理的君子”,并用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路的“刚正不阿、不耻恶衣恶食”来教育后人。
溥之、震之的父亲袁理堂,是当地人称赞的少年才子。辛亥革命之后,他到襄阳担任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后来又回到老河口当教育局长。五四运动时,他被推选为光化县“国货维护会”会长。
四姐妹的大姑母袁友松28岁夫死“大归”。她在娘家刻苦自修十来年,被聘为老河口女子小学校长。
四姐妹后来能走出老河口,祖父、父亲和姑母的文化启蒙功不可没。
叔父引领溥之震之参加革命
溥之、震之姐妹是家里的领头雁,而对姐妹俩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祖父、父亲或姑母,而是叔父袁书堂。
袁书堂早年熟读四书五经,但“康梁变法”废了科举,他不得不到武昌考进了湖北警察学堂。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经常把一些宣传民主革命,反对缠足、抽大烟的报刊寄回家中。那个时候,袁氏姐妹就知道了“工农政权”,“要和平、要面包”等新鲜事。家里祖父戒烟,女孩子不缠足,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革命”。
袁书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工作。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被派到蒲圻县任县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调任黄陂县县长。宁汉合流之后,他携带一笔巨款秘密到达汉口,悉数交给中共湖北省委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后经湖北省委指派,到鄂北特委组织暴动。1930年5月4日晚,中共鄂北特委在袁家里开会,由于走漏了风声,他在会场上被反革命分子开枪打死,为革命牺牲。
溥之震之参与领导女师学潮
1920年,湖北女师的招生广告寄到老河口女子小学。溥之很希望到武昌求学,但父亲要负责全家生活用费,交不起学费。母亲很开明,她常说:女孩何必躲在家里挑花绣朵?要读书识字,有了学问,像你们的姑姑一样当教员,买来穿戴。
母亲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让溥之和表姐宋伯筠一起到武昌考试。结果,宋伯筠名列第一,溥之名列第五。
受她们俩的鼓舞,第二年,溥之的妹妹震之、堂妹熙之、暄之、表妹宋炜、远亲杜林、刘超、李佩兰等都考进了湖北女师。这一大群孩子星期天和寒暑假都住在袁书堂家里。大家都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1922年初,《武汉星期评论》编发了湖北女师教师刘子通的文章《改良湖北教育意见书》。校方以“宣传赤化、贻害学生”为名解聘了刘子通。学生们在徐全直、夏之栩、杨子烈、庄有义、陈媲兰、袁溥之、袁震之等带领下,到校长室质问为何要解聘刘老师……女师学潮就此爆发(本报2010年9月27日《女师涌学潮,名校出英杰》曾报道)。
1922年暑假,女师校方给7名学潮领袖的家长写信,让他们的孩子转学。这实质就是将她们开除了。溥之、震之姐妹不得不转往安庆女子中学读书,同时兼做团的工作。
溥之退掉与留日才俊的婚约
溥之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后经袁书堂介绍到武汉大学附属小学当教员。武大附小,实际上是党的地下机关。溥之1926年任中共湖北省妇委书记,1927年10月受党组织指示,带领50多名学员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政治系学习经济地理,1928年毕业回国。
袁溥之早年受父母包办,在老河口订过一门亲事。男方曾留学日本,才俊双全。但袁溥之反对封建包办婚约,坚决退掉男方金银、绸缎等聘礼。1940年,她到达延安后,主动要求在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干部子弟学校承担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她遇上了工人出身的陈郁,结为终身伴侣。陈郁解放后曾任广东省省长,溥之则先后出任过煤炭部副司长、广东省高教局副局长。
震之独到的见解令吴晗倾倒
震之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大中文系,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到女子师范当职员。1930年,她又考入清华大学。
她一入清华,便发表了《武则天》、《中国地名考》等文章,让吴晗这个关在书斋的学者耳目一新,十分倾倒。虽然此时震之在肺病之外,又患上了骨结核病,被一副石膏壳固定在病床上,饮食起居都不能自理,但吴晗依然不顾母亲反对,与她结为夫妻。
震之由于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加上她博闻强记,思路开阔,在吴晗专攻的历史学领域,往往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一切使吴晗非常佩服。多年以后,吴晗对妻姐溥之说:震之对我倾向党、倾向革命、皈依马列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熙之照顾震之时结识容肇祖
袁熙之是袁书堂的女儿。受父亲影响,她也积极参加了女师学潮。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7年参加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党失去联系。
1934年,熙之北上北平,照顾患病的二姐震之。经姐夫吴晗的朋友介绍,到北平交通大学当图书管理员,保证了震之的医药费和生活费。抗战爆发后熙之随吴晗、震之夫妇到了西南联大,在联大当速记员。1940年初与西南联大教授容肇祖结婚。
抗战胜利后,容肇祖任北大教授。熙之在1949年恢复了党籍,参加北京市妇联工作。
暄之参与筹备湖北女权同盟
袁氏四姐妹中,暄之年龄最小。但她1922年即参与筹备成立湖北女权运动同盟会,并起草《宣言》,是湖北女权运动的先驱。1926年,她参加湖北省党部办的党务干部学校(学校负责人为董必武)学习和工作,任学生区队长。1927年加入共青团。“四一二”后转入地下搞宣传工作。1927年在武昌第一纱厂进行革命宣传时被捕,后被组织营救出狱。
暄之1932年在汉口任教。1938年后在陕西省城固、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小任教。丈夫段子美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代理过兰州大学校长,并当选为甘肃数学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数学学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