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湖南益阳仁风堂袁氏的开基始祖和派谱

[复制链接]
11#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7-18 13:5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正林 于 2014-7-18 14:25 编辑

                                                                  陈郡袁氏  优良门风世代不衰
                                                             作者:王杰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天下袁氏出太康,袁氏最早以省内的陈郡、汝南两支为著,之后走向全国。
           秦汉以前,袁氏主要在河南境内迁徙繁衍,陈郡和汝南是其发展中心。
           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
           陈郡袁氏世代为陈国所用,在楚灭陈后袁氏家族在战乱中迁徙避世,直到西汉初年,袁生重振家门,回到祖籍地太康。
同后来兴起的汝南袁氏不同,陈郡袁氏虽家世显赫,但克己奉公,并无野心,在那长期动荡的年代里,几乎没有见到陈郡袁氏有刀光剑影的记载。像东汉司徒袁滂,其做人原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他的儿子袁涣继承了父风。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在政治利害上与其他大族鲜没有大的冲突,在经济上也不聚敛财富。因此,自袁滂任司徒开始,直到唐代,子孙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令仆十七人。”这其中主要是指陈郡袁氏。
          汝南袁氏近乎覆灭。到了东汉,汝南袁氏崛起,他们是陈郡(即太康)袁氏的分支,始祖为袁生的11世孙东汉司徒袁安。祖留地在汝南郡汝阳县,即今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如今来这里祭拜的人仍络绎不绝。《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汝南袁氏 门生故吏曾经遍布天下。
        历史上,汝南袁氏中最出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不过由于老大袁绍是庶出,两兄弟关系向来不和。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年代,两人各带领自己的一脉争霸一方。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两人先后兵败,汝南袁氏近乎覆灭。 当地人告诉记者:“听前辈说,袁绍忧愤而死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族人,趁着夜间天黑,把袁绍尸体运回家乡袁老村,埋葬在曹河岸边,袁世凯登基前还回来祭拜过。”

                  
           袁姓人口 南方多于北方
           如今全国袁姓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湖南、湖北4省,约占袁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江苏、江西、贵州、广东、安徽这5省,聚集了30%的袁姓人口。总体而言,南方袁氏人口超过北方。
            
          西晋覆灭 举家南迁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一些袁姓人或追随名主,或避难他乡,出现较大规模的迁徙浪潮。西晋灭亡后,东晋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随晋室南渡的有许多中原士族,其中就有陈郡袁姓。
          因为长期在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中做官,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南迁之后,因为累世追随有功,袁姓与王姓、谢姓、萧姓并称为天下四大盛门。《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可见当时袁氏家族在江南一代的势力。
也是从那时起,南方开始成为袁氏望族繁衍生息的重心。中原袁姓依然世代相守,但随着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居于中原及北方的许多袁姓大族迁往南方,特别是今江苏、浙江、江西一带,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袁姓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袁正林对此贴稍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8-19 16:5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正林 于 2014-9-2 16:10 编辑

始迁祖羲仕公,字学优,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元至正间,天下兵起,乃隶马将军麾下,累战有功晋都司。元鼎既革,明太祖受命,公以佐命功仕南京都统。洪武初以年老乞休,解组迁益,卜居十五都巷口。十传至"遴"派衍为经、通、明、道、海五大房:经房显支世守故业,柏公居益阳南小街,杞公居益阳青山塘,柄公远宦云南(富民县县令),生三子:绍云、绍禹、绍汤,禹、汤返益,绍云居云南传三世庭生亦返益卜居过鹿坪。清嘉庆间居益显、柏、杞、柄四支创修族谱,1934年四修。(此为益阳袁氏四修族谱的序言摘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9-2 16:1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正林 于 2017-6-28 17:11 编辑

益阳仁风堂袁氏世系图
羲仕公

道本       道明(合高公,其后人主要裴家坝,1747年修澹斋谱时,没有入谱,1821年由茂奇公倡修支谱为海公房支谱;1932年经房四修谱时,才合谱;故益阳袁氏的一修、二修、三修族谱中没有海房的记录)

永龙

恒镇       恒久()

宁兴

凤文        凤苞
                ↓
             彩祥            彩禄
               ↓
             寿久    寿泗    寿弭
               ↓
             昌国                                                                昌贤
               ↓                                                                   ↓
             遴经                     遴通,                               遴明  遴道  遴海
(自羲仕公至第十代遴字辈才有经、通、明、道、海五房,1999年五修族谱时,羲仕公现有后人5000余人,其中约80%为经房显、柏、杞、 柄四枝的后人。)
               ↓                       ↓                                        ↓      ↓    ↓(待续)
祖显、柏、杞、 柄;    梓、极、亮
    ↓    ↓   ↓     ↓        ↓   ↓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9-23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正林 于 2017-6-28 17:20 编辑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9-2 16:11
益阳仁风堂袁氏世系图
羲仕公


说明:1、这个世系图中自羲仕公至羲仕公的第十代孙中,每一位人名下有“↓”的,表示这位先人有后人,名字下面没有 “↓”的则表示没有后人。比如:寿久、寿泗、 寿弭均为彩祥公的儿子,彩禄公没有儿子。昌国、昌贤公均为寿久公的儿子。遴经、遴通为昌国公儿子;遴明、遴道、遴海为昌贤公儿子;。现在益阳袁氏羲仕公的后人都是"经\通\明\道\海"五房的后人。目前“经”房后人最多。
      2、羲仕公的第二个儿子道明公(合高公),其后人主要在裴家坝,经房1747年修澹斋谱时,由于与裴家坝没有联系而没有入谱,1821年道明公后人茂奇公倡修支谱为海房支谱;1932年经房四修谱时,才与道明公后人合谱;故益阳袁氏经房的一修、二修、三修族谱中没有海房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袁保险 发表于 2014-9-28 20:36:25 | 只看该作者
对!努力考证与挖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4-12-30 16:16:24 | 只看该作者
一晃眼又一年要过去了,真是日月如梭!特地来冒个泡,向各位宗亲提早拜年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5-2-12 15:23:11 | 只看该作者
祝各位宗亲羊年开泰,幸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2-12 16:42:38 手机频道 | 只看该作者
仁风堂不仅是陈郡袁氏采用,很多汝南袁氏分支也用这堂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袁正林 发表于 2015-2-26 11:22:46 | 只看该作者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2-12 16:42
仁风堂不仅是陈郡袁氏采用,很多汝南袁氏分支也用这堂号.

谢谢文献宗亲的指教!如能提供一点文献依据,感谢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