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浙、闽,南接广东,西毗湖南省,北与鄂、皖为邻,北部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滨湖平原,向有“负江带湖,沃野千里”的美誉。春秋时期为楚、吴、越三国分据,汉有豫章郡,明置江西布政使,清始称江西省。境内南高北低,东、西、南三面层峦叠嶂,自古就是中原与岭南往来的必经之地。
江西的土著大体属于古代文献中的“三苗”,当地原是楚人与越人的聚居之所。后来江西土著山越中的一支干越人建立了干国,中心区域即位于今余干一带,秦始皇时置九江郡,并派使尉屠睢发50万兵南征,其中一支便驻扎在余干之水。汉武帝又徙上蔡人(令河南新蔡县)于建成(今江西高安、上高两县)。秦汉时期,江西基本属于封建国家统治的边缘区域,史载并无有影响的望姓名族,当时的豫章郡下辖18县,领户7000余。西汉末年,中原灾患渐盛,始有成批的汉族人由中原迁入江西。汉末,辖境跨有今两湖地区的荆州,因刘表的割据统治,获得了相对平稳的发展,于是不少汉族移民被吸引到附近地区。孙吴时,江西的人口增长较快,当时治郡由东汉的一郡激增至五郡,《后汉书》记载其所辖户数已达40余万,较西汉有接近五倍的增长幅度,汉族移民的迅速不可谓不惊人,江西一地也因此成为长江流域开发较早的地区。
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江西的战略地位凸显。像赣北的江州一带,素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门户,因此诸侨郡县大多集中于此。人口既繁,地方宗族势力得以膨胀,史载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范宁出任豫章太守,曾在郡内大设庠序,取郡中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尽管此四姓并未确指,谱系类中所著录的与江西有关者占据四部,它们是:《洪州诸姓谱》9卷、《吉州诸姓谱》8卷、《江州诸姓谱》11卷、《袁州诸姓谱》8卷,原书皆佚。这些姓谱本,大体反映了东晋南朝以来诸州望姓的发展关况。袁姓在隋代以前已是当地的大姓望族。袁牖所述袁氏之祖中将江西袁氏归为赣派(参见附表):
附表:江西袁氏之祖分布表
姓名 | 分布情况 |
袁戬 | 豫派袁yi之子,刘宋时为黄门侍郎,戌盆城浔阳,佐父拒宋战死,子孙流寓赣境,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君正 | yi之后裔,曾为豫章内史,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承序 | 唐初为建昌令,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 皓 | 唐宜春人,咸通年间进士,累官抚、吉二州刺史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 抗 | 宋南昌人,累官至少府监,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 陟 | 抗之子,官至殿中丞,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俊翁 | 元袁州人,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 彬 | 明新昌人,官至锦衣指挥使,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 敏 | 彬之族人,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袁继咸 | 明宜春人,天启年间进士,今江西袁氏有祖之者。 |
在袁姓族群迁入江西的进程中,特别需要值得关注的地区莫过于袁州,它是历史上袁姓在江西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袁州置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治所为宜春县,其名得自于辖境内的袁山。袁山位于宜春东北,据说东汉高士袁京一生清廉,不愿做官,慕此地山清水秀,遂隐居不出,集贤讲学,死葬其侧,故名之。现在当地已将袁京墓修缮一新,供人观游。其西又称小袁山,与南之大袁山回耸相对,峰峦秀拔,颇具气势,近代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份《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称袁州宜春郡所出望姓有四(袁、彭、易、邵),袁姓居于首位。后来袁州之名屡有变易。隋大业三年改称宜春郡,唐武德四年复置袁州,天宝元年改称宜春郡。宋曰袁州宜春郡,元至元十九年置袁州路,明为袁州府,清因之。
据民国《宜春县志》卷四《氏族志》记载,袁姓有户三千八百余,人口约两万。与刘、易、李、彭、陈等同属为地方大姓。其中《宜春全县氏族表》列姓一百七十三,现将涉及袁姓且注明迁徙地者,厥列如下:
附表:民国《宜春县志·宜春全县氏族表》(袁姓部分)
序号 | 籍贯 | 住址 | 户口 | 迁徙 |
1 | 信义乡得南三图八甲 | 祖居北外岭上,分居北外卫仔口、柏木头。 | 户百余,口三百余。 | 始迁祖袁安,汉时由华阴县迁此。 |
2 | 石里乡胜西二图二甲 | 岭东下梅 | 户百余,口三百余。 | 唐庄宗时由本邑城北分此。 |
3 | 信义乡得南一图八甲 | 祖居古冈塘,分居坝源 | 户十余,口四十余。 | 始迁祖袁宪,唐时由南昌县迁此。 |
4 | 善和乡安上图四甲 | 祖居带塘,分居虎狼头、土无丘田里。 | 户六十余,口二百余。 | 始迁祖袁仲协,唐袁天罡长子肇基居带。至三十一世祖袁德培徙居分宜藕塘,子袁晚生又分徙彭家坊。 |
5 | 善和乡归德二图八甲 | 南村楼下 | 户十余,口六十余。 | 始迁祖袁惟良,宋绍兴间由下浦徙此。 |
6 | 善和乡安下图九甲 | 祖居横塘,分居白金山、钓鱼台、上石、公园里、山侧里、芦塘上、大字下屋、上凌背、下凌背、石洲步、洪塘庵、窑下、青山岭、世美坊、五象坊、马上、桥头、平布原、城头、长天、五家原、江西岸。 | 户约二千,口万余。 | 始迁祖袁孝显,为东汉高士袁京裔,宋绍兴三十年进士,乾道八年致政,九年始迁横塘。一世祖八世孙袁元亨兄弟十九人,夭绝者十,迁徙者八,惟元亨世守横塘。生四子,长子经训,郡廪生;次鲁训,成化丙戌进士;三鲁宣,邑诸生;四鲁文,乡钦宾。各生四子,为十六支,传今二十八世。 |
7 | 善和乡兴宁图九甲 | 祖居下沙江,分居栗村。 | 户四十余,口百余。 | 始迁祖袁玉山,宋淳熙间由丰城县徙下沙江,至二十世孙袁宜廷分居栗村。 |
8 | 诏仁乡钦贤图一甲 | 祖居口田,分居南源洲。 | 户五十余,口二百余。 | 宋时来宜。 |
9 | 善和乡名教图七甲 | 荆桥 | 户十余,口九十余。 | 宋时来宜。 |
10 | 化北乡信西二图二甲、五甲 | 长坑源、泉塘,分居彭家坊、严家岭。 | 户百余,口七百余。 | 宋进由万载县徙此。 |
11 | 信义乡得南一图二甲 | 火山下。 | 户八十余,口三百余。 | 始迁祖袁定勋,宋时由分宜县徙此。 |
12 | 迁乔乡显亲一图五甲 | 柘塘 | 户二十余,口六十余。 | 宋时来宜,明时由城北徙此。 |
13 | 善和乡阳东一图四甲 | 祖居南山下,分居化北东塘流水坑二字厂。 | 户六十余,口三百余。 | 始迁祖袁仲成,元至正间由城北徙此。至十七世祖袁瑞康分徙化北东塘流水坑、袁瑞霞徙二字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