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四川自伦公家谱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09:4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资料提供者:"浪花" yuan1038@163.com


《重庆袁氏族谱》目录
传家之宝 家传瑰宝 受姓始祖辕涛涂、自伦公画像……………001—002
编委人员名单 目录………………………………………………003—004
中华袁氏图腾 族微 族歌 会旗 六十字世次统一派行
  袁氏族歌(词、曲)……………………………………………005—010
一、三部委文件伟人名人论谱……………………………………011—014
二、名人题词…………………………………………………………015—024
三、先祖画像  始祖宗祠……………………………………………025—042
四、袁姓起源 历史名人……………………………………………043—050
五、中华袁氏族谱序  凡例  前言  祭祖辞  渝北再版序言
始祖老谱  序言 家规…………………………………………051—086
六、中华袁氏规矩法度细则1总则2修养3齐家(家训)4立德
5立言6立功7辨伪8审时度势9尚贤任能10当官主政
11附则………………………………………………………087—126
七、中华袁氏世系考辨  始祖“辕涛涂”世系……………………127—154
、始祖“自伦公”世系源流………………………………………155—158
(一)麻柳、梅溪支系:先祖“绅公”世传…………………159—208
(二)狮子滩黄葛湾支系:先祖“缙公”世传………………209—248
   (三)夹墙口支系:先祖“茂祯公”世传……………………249—318
(四)回龙支系:先祖“茂鼎公”世传………………………319—388
(五)罗围支系:先祖“茂奇公”世传………………………389—448
(六)云集支系:先祖“茂琦公”世传………………………449—532
(七)冉家湾支系:先祖“瑛公”世传………………………533—548
(八)合兴乡支系:先祖“祝怀公”世传……………………549—578
1荣誉榜2六十年甲子公元对照表3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4清代年号明、(皇帝)公元对照表5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6各种袱式样7服制图示8人氏增减记录…………………………579—609、后记………………………………………………………………610—612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09:46:42 | 只看该作者
『重庆袁氏』新老行辈对照表         『总世系』



新用
字辈
老谱
字辈
全国
统一
字辈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不统一
83
不统一
仕洪
84
不统一
85
不统一
86
不统一
87
不统一
怀
88
不统一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09:56:26 | 只看该作者


文件
国家档案局
教  育  部
文  化  部
国档会[1984]7号
关于协助编好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极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等单位,拟将分藏于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单位的家谱编成一部比较完整的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计划一九八五年底完成编篡工作,公开
出版。为了协助编好这一目录,特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博物馆、文管会、文化馆、档案馆(室)等收藏单位,将其收藏的家谱和所知道的个人收藏的家谱目录,按照该书的编辑凡例,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底以前报送国家档案局。个别藏量较大的单位,也不要迟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底报送。
特此通知。
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辑凡例(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图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图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图章)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文化部办公厅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国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外华人寻根认祖,增请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年11月20日专门发文《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国档会字[1984]7号)》,经过十于年的努力,《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于1997年
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对家谱整理工作提供学术研究发挥了重
要作用。但当时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尚有大量家谱未能
收入,特别是大量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未录入
2000年6月,又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及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推动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篡《中国家谱总目》。这是《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撰工作的继续与发展,它将大量增加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同时扩大收录范围并增加著录项目。《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完成将积极推动谱牒学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其意义深远。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采用“分头编撰,汇总审校”的方法,每一地区确定一个负责单位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委单位,由其负责该地区的家谱条目的编制工作,编委单位主要由部分省级图书馆和其他单位组成(见附件)。为了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文化馆等收藏单位,认真做好本单位所藏家谱条目的摸底工作,协调好与所在区域家谱收藏机构的关系,积极协助《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按照《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要求,编撰好本地区收藏家谱目录,以保证《中国家谱总目》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此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图章)2001年2月7日



伟人论《族谱》
(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大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要加以应用。
孙中山先生论族谱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提供宝贵资料』
摘自《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在成都会议上讲话》贵州地方志通讯
『研究现代历史,不能不去搞村史和家史,从研究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徽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的基础』。
摘自《毛泽东读史》一九六四年语
『爱家,爱家是爱国的起点。祗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爱家乡、爱祖国』
周总理四届全人大与淮安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
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次你们亲属团聚是一件喜事,是我们民族大团结的一个体现,一个演习。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六一页
加强中华优秀的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枝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的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文物的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胡锦涛
首届中国家谱研讨会,于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一日至七月十四日在山西省五台山隆重举行,会议认为,开发谱牒研究是总结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大量谱牒资料,如同正史方志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文献遗产,应该给予重视,谱牒是一个内容殛为丰富的资料,它为我国研究厉史学,地方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摘自《光明日报》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版



   二零零八年春节文化部付部长周和平在文化部今年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人有个非常良好的传统,历代修史,每个家庭都要修谱,这些都用文字的形势来记录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  
美国加州首府博士黄秉总在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致文化部两次呼书说:把『中华民族的族谱文化』纳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言。希望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对族谱文化加以保护,把中华族谱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专门机构,对目前民间的修谱热潮加以正面领导,把海内外各种爱国爱乡的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枝术,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系统化、做成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质高雅的网络化文化品牌』。
文学家鲁迅先生《华盖集》中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历史证明,海峡两岸的同胞血缘亲情隔不断。为此,倡议有关的部门做好两岸同胞的家镨整理,为台湾寻根拜祖做好服务。
(原全国政协付主席钱纬长一九八九年《为台湾寻根拜祖做好服务》讲话摘要
希望对历代陈姓人士中在发展文化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进行研究,多方宣传,扩大其影响。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过程。凡是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开辟新的天地(在二十世纪就是推进民族文化精英,应该为后代子孙更多的了解封建社会。
摘自陈昊苏一九九零年五月二十五日的论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09:59:35 | 只看该作者
袁姓起源
出自妫姓,为帝舜之后,其始祖是袁涛涂。
关于袁姓之由来,唐代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认为出自“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南宋人郑樵将袁姓列入“以字为:氏”类,其《通志·氏族略》载:“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18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相传,早在人类的洪荒时代,黄帝作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他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高阳。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颛顼帝。颛顼的儿子穷蝉时失去帝位,家道中落。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都地位卑微,只是普通百姓。瞽叟子有虞氏舜,名叫重华,冀州人。曾经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多种手艺,又在负夏赶集做过小生意。舜的父亲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亲死后,瞽叟续弦娶了后妻生了象。瞽叟心不向善,喜欢后妻所生儿子。他的后妻也讨厌舜,象在父母的宠爱下,变得狂傲骄纵。他们都虐待舜,甚至想置他于死地。而舜每到大难临头时,都能逢凶化吉。事后,他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一天比一天诚笃小心,从不懈怠。舜20岁时,有孝顺之名。30岁时,主持中原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已在位70年,年事已高,就向四方诸侯领袖让贤。四方诸侯领袖觉得他们德行不高,难担重任。尧就让他们尽量推荐贤人。四位向尧推荐虞舜,尧说:“我听说过此人,他到底怎么样呢 ” 四位都说:“他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庭处
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差错。”帝尧答应试试他。
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观察他怎样治家;又使9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转湾处,家居行为认真不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能遵守为妇之道;尧的9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能让出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岸边做陶器,黄河沿岸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之后,他所在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后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尧于是赏给舜细葛布衣和琴,又为他建筑仓库,送给他牛羊。瞽叟和象并不因舜成为帝尧的贵婿而有所收敛,仍然想法设法谋害他,以夺取其家产。可是舜都巧妙地摆脱了灾难,仍然孝顺瞽叟,友爱弟弟。尧对舜十分满意,就让他用心宣扬五种伦理,这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乐为。尧又使舜担任各种公职,他把事务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四方的宾客如归,一片和睦,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尧又使舜进入原始山林川泽之地,在暴风雷雨中,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尧经过3年之久的考察,认为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足以托付天下,就着意栽培他。20年后他从帝位上退下来,使舜代行天子之事,巡视天下。舜30岁时被重用,替尧办事20年,50岁时代行政事。8年后尧去世,舜为尧守丧 3年。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把天下交给他,于是一反常道,传给了舜。尧在世时权衡了很久,这样说道:“把天下传给舜,天下便都可得到好处,只有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处。总不能拿全天下的痛苦,
去造福一个人。”帝尧三年丧过后,舜为了要让位给丹朱,走避到南河的南方。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朝见丹朱而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政德的,不歌颂
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吧。”于是回到首都,登上
天子之位,这就是有虞氏帝舜。舜61岁时,正式登上帝位,在位39年,到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广西、广东交界处)。葬于长江之南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舜于是早作打算,立禹为继承人。禹登帝位后,封商均为诸侯,封于虞(今属河南),以供奉先人祀典,其服饰、礼乐都独自拥有,并用客人的身份朝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臣下,表示不敢专有天下。由于舜曾在妫水边居住,其子孙便以地名为氏,形成妫姓。夏朝时,夏王曾封舜之后虞思、虞遂官爵。到商朝时,已湮没无闻。虞遂的后代投奔周部族,任陶正(负责陶器的烧制),生下儿子名满,他是帝舜的嫡系子孙。到周武王灭商建admin朝,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时,就把妫满封到古陈氏部落故地,建立陈国,都宛丘 (今河南淮阳),让他承袭帝舜的祭祀、香火,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就是陈国的开国始祖,史称陈胡公。
陈胡公卒后,子申公犀侯继位。犀侯嫡子突又承袭国君之位,是为陈孝公,犀侯庶子靖伯庚成为陈国卿士。靖伯庚的9世孙,也即陈胡公的第11世孙名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宣仲涛涂因功受封阳夏 (今河南:太康),成为卿士,就以祖父的字为氏,形成爰姓。由于在上古时,爰、袁、辕、(氵+袁)、榱、援同音通用,后来因传写不同,一姓分为6家,爰姓也作袁、辕、渍、榱、援姓,相互混用。如涛涂字仲,死后被追谥为宣,故称宣仲涛涂。但当时人又把袁姓始祖称做辕宣仲、辕涛涂,《左传》中把辕涛涂的儿子写成袁选,孙子写成袁侨,
即是证明。《北史》载,北魏人李绘同南朝梁大臣纵论姓氏,袁狎道:“未若我本出自黄帝,在十四姓之限。”李绘道:“兄所出虽远,当是共车千秋分一字耳。”

鲁僖公四年、陈宣公三十七年(前656年),诸侯霸主齐桓公为独霸中原,率鲁、卫、宋、郑、陈、曹、许等诸侯联军击
溃蔡国军队后,进兵讨伐楚国,兵驻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辕涛涂率陈国军队从征。楚国在严加防范的同时,派使臣屈完到联军帐中与齐桓公当面理论。齐桓公被驳得理屈辞穷,又见楚兵防守严密无隙可乘,便与楚国订立盟约。诸侯国联军罢兵回国,将经过陈国和郑国边境,辕涛涂怕齐军过境给陈国增加物资供应方面的负担,就与郑国领兵将领申侯商量,最好让齐军绕过陈、郑边境,从东夷部落穿过。申侯当面答应,背后为了取悦齐桓公,把辕涛涂出卖了。申侯提醒挤桓公说:辕涛涂的计策不可行,经过几番征战,大军已经很疲惫了,如果兵出东道,一旦遭到敌人进攻,恐怕要受损失,不如从陈、郑两国边境经过保险。我们郑国愿意供应粮草,保证大军平安归国。齐桓公听后,觉得此计甚妙,为嘉奖申侯,就把齐国以前侵占的虎牢之地归还郑国。他认为辕涛涂不忠于霸主,就把辕涛涂抓了起来,押送齐国。第二年,齐国又指使鲁国的叔孙戴伯率诸侯军队讨伐陈国,陈宣公被迫屈服请罪并订立和约,齐国这才把辕涛涂放回。 辕涛涂为了国家利益而受此磨难,使陈宣公深受感动,任命他的后世子孙代代为陈国上卿。鲁哀公十一年、陈(泯+曰)公十八年 (前484年),涛涂裔孙辕颇为陈国司徒 (官名。掌土地和人民,负责田地管理和征发劳役),因事被国人驱逐,逃往郑国,随他同时逃难的还有其族人辕糠。郑被韩国所灭,辕颇裔孙又为韩国人。秦灭韩后,他们又为秦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辕颇的裔孙辕告率众避难于河洛之间 (黄河、洛水之间地区,今河南洛阳、偃师、巩义一带)。到了汉代,辕告的少子辕政,将“辕”去掉“车”旁改从袁姓,因此有人把袁政奉为袁姓的立姓始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01:2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名人
    袁  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  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  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为曹操所灭。袁  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军事家,军阀。袁绍兄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入洛阳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怕为董卓所不容,出奔南阳。之后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之后袁术召集各路诸侯,190年攻入洛阳;在南阳时由于骄奢不修法度,成为当地百姓之患。后袁术与袁绍起称突,而与幽州公孙瓒结盟,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不住,率其部众前往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后来袁术获得东汉的传国玺之后,便决意称帝,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帝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与响应,袁术不久后便受到曹操击败,199年呕血而死。
袁  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累迁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温器重,使专掌书记。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顷刻间即成七纸。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宏原有集20卷,已佚。今存《后汉纪》30卷。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其诗、赋、序、赞、碑、铭、疏、表等20余篇。
    袁  郊:字之仪,袁滋之子,陈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学家。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
    袁  枢:字机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袁  江: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
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
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后期多画古代宫苑图,如《梁园飞雪图》、该图以枚乘、江淹的梁园、兔
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 。另画《东园胜概图》卷,此图用长卷形式,界画精亚,建筑物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山影波光,层次深远。《东园胜概图》为其代表作。还有《汉宫秋月图》等。南阳时由于骄奢不修法度,成为当地百姓之患。后袁术与袁绍起称突,而与幽州公孙瓒结盟,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不住,率其部众前往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后来袁术获得东汉的传国玺之后,便决意称帝,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帝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与响应,袁术不久后便受到曹操击败,199年呕血而死。
    袁  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袁  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代表作为《后汉纪》。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
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省公安人,明朝学者,三袁是明朝复
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著,有《袁
中郎集》传世,其善诗歌古文,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
袁崇焕:字元素,明代广东省东莞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并筑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以御清兵着绩。因获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受伤死,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但崇祯中后金的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故被崇祯帝处死。
    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县张营人,中国近代史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堪称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清末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军事上屡遭败绩,被列强瓜分殆尽,内外交困、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即将寿终正寝。而袁世凯却如鱼似水,左右逢源,开始发迹并迅速崛起,用维新志士的鲜血染红了顶戴;又翻云覆雨,纵横捭阖,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但机关算尽,却遭致众叛亲离,在举国反抗的浪潮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袁国平:湖南省邵阳人,原名裕,字醉涵。早年随田汉从吏革命文艺    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中共湘鄂赣特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总前委委员、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八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长征到延安后,任红军教导师师长兼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红军步兵学校政委 1938年任新四军总政治部主任。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此件经重庆教授审阅无误、2010年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04:22 | 只看该作者
《中华袁氏族谱》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姓氏传统文化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袁氏属汉族。汉族以轩辕黄帝为始祖,黄帝传十世孙虞舜,舜娶芫帝之女娥皇、女英为妻居於妫水旁今山东省濮阳县南,其后代即以母地为氏,因号妫氏。舜传三十四世孙满奉舜帝之祀,建立起又一个陈国,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满死后,周王室封赐谥号曰胡公,妫满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满;妫满分衍出袁、陈、胡、田四姓。妫满十四孙涛涂为陈大夫,以王父字辕命氏,自号辕涛涂。鲁僖公四年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辕涛涂拒官不受,国君陈恒祗好赐给他许多财物,准返回扶乐辕乡今河南省太康县清集乡扶乐城村安度晚,国还风趣地说:『辕大夫没有官位啦,也就没有官车可乘了,把辕字车字旁去掉,赐你袁姓好了』;史载为袁氏受姓始祖。秦朝末年,告避乱隐居河洛间今河南洛阳商水间,告少子政榷立了六字归袁之始。告为第二里程碑式人物。汉故国三老袁良陈郡而闻名,袁滂为官司徒在位勘称一流,其后裔辗转阳夏,今太康京陵、袁州,分徒赣、粤、湘、苏、闽、鄂、川、鲁、黔、渝、云、桂而文臣驰名得陈郡之秀;汉艮经孟易封太子舍人,其孙安卧雪苦读,一门显赤,四世三公,闻名于天下。五世孙袁绍、袁术、袁寅为大官僚世家。安次子袁京隐居豫章今江西袁州不仕,作有三十万难记,后誉为『高士』其后裔分徒赣、鄂、皖、豫、鲁、黑、吉。辽、晋、冀、蜀、黔而丈臣仕宦,得汝南流风而齐名:汉末彭城湘袁贺清廉奉公,其后裔伙彭城袁氏而齐名。由此可见,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早已超越血缘、种族、宗教和堂派的局限,成为八百万袁氏人的共同心理和一致愿望:广大宗亲观都渴望通过全球多分支汇统修,加相互来,营造起和谐袁氏,人文袁,科枝袁氏氛围。
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2007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项城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名袁氏宗亲代表齐聚莲花宾
馆共商袁氏宗发展大计,齐心协力谱写袁氏文化发展新篇章。举世期待,众望所归的全袁氏大会,终于由袁某程先生首发倡导下,在袁姓全球各会鼎力支持下,成功地召开了!其首创意关注与支持,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华袁氏历史文化会章程》,研究会会长、秘书长、名誉会长、顾委会
主任,传息部、谱辑部、开发联络等管理机构人员名单详见中华袁氏专刊第三期三十六至三十八页,其意义是创记录,铭史册、树核心、建平台、
与史为鉴,以心为镜,身躬自问,增强公信率与公心力;2008年全相继成立23个分支会学术团体,於2009年12月16日至18日在赣州客家文
化城召开第一届二次常委暨辕涛涂总世系研讨会议,会议原则表决了《创建中华博物馆》,出版发行《袁氏企业家物谱》,《中华袁氏族歌》,《六十字世次统一派行和《中华袁氏族谱》第一卷即一至四十八世总世系族清样等决议》。从而搭建起了服务宗亲的平台,加强联合,资源共享:研究会分别出版发行了《华袁氏专刊》一至六期,中华袁氏简报一至十八期,相继2009年元月6日於圳罗湖汝南袁举行姓氏研究专家与港粤企业家暨部、分常委座谈会议,先后在深圳罗湖、广州南海举行千人年会,揭阳长美金勾望山、四川长宁、瑚北红安、青州习水、山东焦桥、东莞温塘、广东阳春、龙川小灰村、兴宁罗岗、中山海州、江西乐安、定南、重庆渝北、福建柘荣、瑚南隆回、邵东、资兴等地分支举行宗祠祖墓与活动,组织收集年会、庆典影像光牒和图片资料,编辑出版《妫满根,涛涂一家》记念书册《中华袁氏族谱》第一卷,通过纪念册和《广东袁氏族谱》上下卷的出版激发各界知名人士理解和广大袁氏宗亲支持统修工作的热衷。琛信吾袁氏涌现出大资者成当代一举闻的统修象,有筹大款率先创建《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物馆》,体现华夏氏建筑风格,实现族谱大统,充分体现时代色彩和时代精神,把全球各分支会和海内外分支团体组织起来,办成袁氏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家园,精榷考办谱牒资料,编綦一精良通谱,彰显袁氏名人业绩,使之正名、留名、杨名!
    我们热切期望『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学术讨』,能在全球各分支会轮流举办,更期望袁氏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期望《中华袁氏族谱》
十二卷早日汇编告竣通过研究统修增强联谊交流相取长辅短,联谊交流互动更热烈,更广泛:沟通合作更顺畅,更深化:族谱铿赏珍藏普及,更丰
盛使之达到敦伦睦族,和谐共创的愿景,是为序!
摘自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袁氏族谱》第一卷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2010年12月经重庆大学教授袁开榜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凡  例

、《袁氏族谱》谱记载同宗共祖,“联宗合族、恢弘袁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承先启后,尊重历史,求实存真,记而不评,在普查登记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翔实地编写了这部渝北袁氏起源发展的史料。
、本书再版宗旨,以初版为基础,敬祖归宗,一统家族,几经修改、
补充、完善,独具特色完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抛去不正确的观点、
异端邪说,词藻优美,无矫揉造作,语句深入浅出,是家族的珍贵好史料,
值得颂读珍藏。沿循再版《袁氏族谱》,敝弃2006年版《袁氏族谱》。
、本书出版的范围,为重庆渝北居住的袁姓为主,兼少数外区(县)
定居渝北的袁姓。入书个人以姓名、曾用名、字、号、笔名、出生时间、
籍贯、文化程度、职业、职务、主要业绩、专业等第一手资料,准确性、
严肃性极高。在有关领导、支系负责人和编委会前期把关、筛定、核实,
遵循历史的真实性、权威性、合理性,全面完整,遵循谱谍史志,采取本
人认可或旁人提供,充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本书以来稿定稿先后排列,横排竖写设章节,采用记录、图片、照片、表册等载体,统览全书。
、文本:除古籍引文,一律以语体文记载,涉及人名、地名、专用名词按规定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外,一律用简化小四号字,标点符号等,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规定使用。
、称谓:姓名、机构、职务、字、号、地名按实际情况称呼,专有名采用全称,某些个别过长过繁的字、句、名,第一次用全称,以后用简称。
、人物:本书从实际出发设袁氏名录,不设传略,反映情况,不分
籍别、性别。政界村长以上,商界经理以上,教育界村校主任以上,军界
连长以上,文学艺术界有特艺技能,有作品面世等等,均入名录。
、数据: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数据,以统计部门认可为准。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词目:古籍、古词、古句或生僻字句加注释。
重庆市渝北区袁氏族谱编修委员会2010年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09:15 | 只看该作者
前     言
袁氏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世界各地都有袁姓的人居住繁衍,不仅人多,而且面广。英雄豪杰者、人才出类者,给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者,事业成就者,获帝王最高封诰者,造就时代,叱咤风云,远见卓识者,历史上的名人举不胜举,为我袁氏家族而震动,真乃“卓励风发,意志昂扬”, 伟大而又了不起。现地球村越来越小,正在走向世界,实现全球化。袁氏家族她又涵盖面广,文化内涵深厚,家族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确需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化的家谱。大量的工作需要理顺、条理。我们是舜帝的后裔,陈胡公满的后代,同宗、同血缘,从汝南、汝阳、陈郡、彭城,移居世界各地:唐在西安,宋在江浙,明在粤港,袁氏家族就在那里发展壮大
袁氏独具风格,在这情势下,显示出顽强甚至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博大精深,丰采奕奕。每个时段都激发出“寻根问祖,祭祖归宗”,长盛不衰,绝非偶然。正当昌明盛世(注)百花争艳。但也有的人在思想上有些淡化,势演成灾,乃至中断。此非杞人忧天。为弘扬中华文化,振兴家族文化勇敢地承担起搜集、整理、发掘、传承袁氏文化。既有社会责任,又有家族责任,还有袁氏后代子孙责任。这一举措,令我后代子孙热烈拥护感慨无限,根据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会(1984),7号文件]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调动了续修家谱的积极性。但又虑及,不论做什么事,贵在前瞻、创新,联接小的范围,到大的领域,乃至全国、全世界行动起来,在以“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重庆分会的领导下,就是走向全族化的路子。寻着“树有根,山有脉,
水有源”, 汇集袁氏学养,树祖先风范,以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袁氏的桥梁。这一化时代的动作,得到广大族亲理解、认可、支持,开出灿烂的鲜花,结出丰硕成果。我族祖德积淀深厚、博大,精神食粮、光荣传统,凝结汇合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极其绚丽的亮点,我族倍感亲切,倍加珍惜,更加尊崇,启迪后人,体现“文明古国,礼义之邦” 的风范。
再版族谱,袁氏统一行辈、“家规家训”。尤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新定行辈六十字,是经一届三次会议决定通过,在全国各支系推广执行。统派“宗” 为总世系第八十九世,最后“颖” 字为一百四十八世,原分支字派若同,各支系祗能采用“避讳” 的方法,应选用同音字对照续派。将先辈中现行的最矮的一辈掐断。我祖原十九世,是统派八十九世,从这世接统派“宗” 字衔接,开始沿袭,切不可疏忽大意,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明白。家训家规,是广大族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为补法律之不足,广大族人务必遵守。
注:中共中央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当前正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之昌盛时代的大好形势。
祭 祖 辞
伏维:
“大道通天祖为先,  泰乙文明已九千,
宇宙参同返还契,   燧羲炎黄祖古传”。
“自盤古开天辟地,   三皇五帝到而今。
历史迷雾起纷纭,   苦煞多少后来人。中华姓氏根何在,   无奈云遮不相识。

浩浩荡荡几万年,   重重叠叠一脉传。
跋涉蹉跎不足论,   登临峰巅尽春来”。
400万年中华人种根系,5万年文化根基在燧火中奠定,
3万年开天初基完成, 2.8万年中华文字在峙峪中创生,
1.5万年颁布结绳记历《河图》、《洛书》,9700年文化大成。真乃是“蕴蕴阴阳,  茫茫宇宙,抛洒出一个小小寰球。
太极交变,生生大道,   造就着一群皇皇儿孙”。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三皇五帝,胄衍祀绵。
峨岳河浩,锦繍天穹。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立伟业,雄立东方”。  燧人(天皇)取火,
炮茹羶腥,观圣挺木,   博望八风,始命姓氏,人文人伦,织女纪历,榜书《河洛》。 人皇始祖,女娲立极。
连山华表,耒耜农耕。  蚕桑医药,地皇神农。
公元前纪,四千五百。  轩辕逐鹿,釜山会盟。
武功文治,天下大统。  颛顼尧舜,地平天成。
九州十二牧,同祖一脉。血缘同注,开天辟地。
经伟太空,盖天图腾。  合和宇宙,天人合一。
混沌之开,万物同荣。  远古“妫”姓,感天因生。
脱胎轩辕,虞舜后裔。  三九古姓,位居二五。
迨至春秋,周王灭纣。  分封妫满,建陈立郡。
代传十四,伯爰之孙。  涛涂先祖,食邑阳夏。
祖字为氏,立宅为爰。  妫嬗为爰,六袁古通。
血缘始祖,妫满是也。  立袁始祖,涛涂是也。陈国(河南淮阳)阳夏(河南太康),汝南(河南上蔡)

彭城(徐州)。西汉袁政,一统袁姓。盎公直諫,平七国乱。
汝南袁安,堂号卧雪。   四世五公,权重族旺。
家族贵贱,一睹郡旺。   韩欧撰碑,故国三老。
先庙袁良,功之在世。   东汉卧雪,严明著称。
陈郡怀楚,陈侯维则。   河南介禳,东光介江。
彭城介祉,华阴守正。   太原襄阳,宜春袁州。
七堂十二郡,彰显袁宗。   两汉之期,绍术拥兵。
南北称雄,无与抗衡。   扬风仁政,抗尉庶黎。
一代文宗,美号袁宏。   文史学家,倚马奇绝。
逸才布文,《袁中郎集》。   忠宪袁淑,才辨高迈。
叱逆怀忠,谁出其右。   忠臣孝子,袁燦称先。
翰林袁郊,《甘泽谣》卷。   晁瑛振奋,抗挣起义。
为民首领,震撼朝政。   胥相天罡,感应二气。
宋史学家,袁枢编修。   通鉴纪事,本末体裁。
袁桷文章,清容居士。   袁凯诗人,《白燕》海叟。
“公安派”立,著称三袁。崇尚自然,力反摹拟。
《了凡(袁黄)纲鉴》,用功过格。  惩恶扬善,博学多文。
涉猎精进,胜迹撷英。    抗清良将,足智多谋。
督师蓟辽,文韬武略。    参中间计,蒙冤磔刑。
社稷垂首,山川揾泪。    英风本色,光照百世。
随園诗人,天资聪慧。    创意性灵,运笔如飞。
万字《江赋》,三时而成。    全为水旁,奇诞叹绝。
闲情逸致,挥洒自如。    诗话附梓,洛阳纸贵。
外事爽秋,袁昶亨通。    现代名人,书画风骚。
军政要员,英豪伟人。    亘古流传,日月同辉。民国总统,终结满清。    仲一制佣,志永偶人。

高能物理,美誉全球。    水稻之父,福膺人类。
体界名流,出类拔萃。    显赫扬名,堪谓楷模。
列祖列宗,嘉言懿行。    英豪事迹,可歌可泣。
代代结晶,永誌不忘。    感恩先祖,巍然屹立。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光宗耀祖,显大门庭。
蓦然回眸,泱泱袁氏。    杂错纷呈,乱无一序。
亲疏莫辨,昭穆难分。    无序遵循,千年遗憾。
袁氏宗亲,振臂崛起。    联宗合族,恢弘袁氏。
为族效命,鏖战岁月。    备历艰辛,立志守恒。
一统未成,寝褥不宁。    齐心合力,《通谱》整治。
梳理完善,堪误装帧。    励精编撰,条理清晰。
凡我袁氏,此志勿谖。    祭祀经武,缅奠灵台。
在天椿灵,长此安祥。    祈褫禳灾,昌裕后人。
实监临之,激而诫之。    皇天厚土,精成俱奋。
尚飨!
重庆渝北袁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祭奠

序  言
姓氏的起源、流变、发展,论证起来是姓归宗,姓同根,以正天道、文化的生生息息。自太昊(hao)伏羲氏一统万邦部落,创“龙天下”。这位始祖,结束了野蛮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结束了数百年的群婚、抢婚;制嫁娶,通媒妁、倡偶婚、别血缘,近亲不通婚。提高了人的质量,促进了文明。从轩辕黄帝,追溯到六千年前的炎帝黄帝归伏羲。疏通了中国远古姓氏梗阻,中华姓归一。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古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也”自古就有讲孝道,讲寻根敬祖,讲统一的美德。产生姓约5000年历史。姓和名产生于人类交际与人的区别的需要。始祖是我们同一姓的,总姓相同。周朝时,成功地辨别了种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宗法社会,谱牒起源于汉代,南北朝时才称“某氏谱牒”。姓氏不仅是私人的事,亦是家族的事;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姓氏不仅是敬祖宗,别血缘,最重要的是讲亲亲,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人人爱人,人人像爱自己父母一样推己及人,像爱自己父母一样博爱人人;人人不忘祖,不忘婚,不忘亲情。
追踪姓氏,我们就知道了生的由来。人人都希望知道自己是谁的子孙,自己的父母、祖、曾祖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是本能。关于几代人的嗣(si)续关系,有口头记述,有丧仪、祭仪,都要视其亲疏、辈分高低。这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从此打开了久郁心中的大结。佛家有言:未成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我们知道自己的肉体、心灵、心中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短暂人生。参天之木必有根,环山之水必有源,是谓根源。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追根祭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自己的身躯。我们与祖先是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通过这血脉传到我们现在。
追溯氏,我们就知道了古代的氏是有高低贵贱之别。“氏”是贵族所特有的,丢“氏”就是丢贵族的地位。故“氏”是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有“氏”者贵,无“氏”者贱,这是古之常理。据考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是称氏与
名,而不称姓,只有妇人才称姓,至于庶民,当然无氏,故只
能称名。追踪姓氏,就知道何人之间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门槛。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就已规定,所有的男女都不能跨越这道门槛。同姓不婚,不是同氏不婚。“氏”重在别贵贱,“姓”重在别婚姻。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氏”可改变,“姓”是不可改变的。到秦汉时期,姓氏才合二而一。
姓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姓者生也,因生赐姓,这是血缘传统的标志。氏者,旁支别属也。胙(zuo)士命氏,这是地位身份的像征。姓重血统,氏重地域,一纵一横坐标,两者交叉,把每个人固定在唯
一的靶心上,给后人回溯历史,提供了无上方便。姓的那一边,中国人明白了地位,再建立起地域、身份之坐标。纵横坐标的发明,真可誉为中国人民的第五大发明。要知道多数的欧美国家迟到中世纪中期才开始采用姓氏制度。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亦在十世纪才相继使用姓氏,日本迟到1870年(民治三年)才准许百姓取姓,中国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除姓氏而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名”,它区别同姓同氏中不同个体的。姓氏名之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字”。字是人名孳(zi)乳发展出来的另外的名。姓氏名字之外,中国人还发明了“号”。这号的发明,恰恰表现中国先人在秩序中求活络,张弛中求自由。“号”精神是自由,取法灵活,不受限制。“号”可以说明姓氏文化中的一包调味剂,常常叫人回味无穷。由姓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家族文化。一姓有一姓的特性。传统所养,基因所迫,个体昄依其规律。或帝皇不足,或侧重政治、军事,或几世几公、九代封侯,或数世科名,门第清华,或专心一门而成工商世家、书画世家、医药世家……。家族文化反映中华文化之缩影,在家族文化里,吾人既可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读到祖先之生存状态,处事心境,价值观念,更可读到吾氏吾民之悲欢离合,生灭盛衰,死去活。来寻根问祖,敬祖归宗,渊源流长。先秦古诰,大多不传于后代,今传本《大载礼记》和《名贤汉族言行类稿》记载,尧、舜、契、稷等的传承,至汉代谱牒就较详细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谱牒专家,修谱甚行。为了避免错认、虚夸,绝无攀附,“统其祖考之所出,利其子孙之所分,别其姓族分其类”,使之相从,别其婚,其生不蕃。从而体现了姓氏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深广,道明姓氏在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变。在现实生活中,人口流动频繁,通婚范围扩大,不求血缘、甚至有的只有姓或只有名,或者根本不去区分名或姓。现代人所重视姓氏区分个体功能,而传统的血缘,辨别婚姻的作用在逐步减弱。为避免这些现象,完全有必要弄清楚。姓氏除为个人所用外,仍是社会处理血统、婚姻、财产传承等所考虑的基本依据,如果把它看得过于简单,未必可取。尊重祖宗数千年姓氏的传统,若强调符号性,随意创造新姓氏,势必引起血缘糢糊。各姓人口数量悬殊,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逐步加大,大姓人口越来越多,小姓越来越少,甚至淘汰。大姓同姓同名出现,与小姓距离逐步加大,取名随意性增强,现在同名成灾,这些吸引着,触动着我们心中追根溯源,寻根情结。我宗族为何如此纷乱,至今尚无一卷完整、象样的族谱。本宗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的繁衍变迁,出过多少名人贤士之丰功伟绩,传
承家族文化,激发本族文化兴趣,增长寻根热,让后人看到本族先人们的色彩,确实是缤纷绚丽,洋洋大观,振奋人心。但就是找不着,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就方到北方都有袁姓。在明清时期,袁姓开始抪迁世界各地,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袁姓在汉代73个大姓中位列第33位,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袁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0.54%,全国32个省市都住有袁氏。袁姓的繁衍发展,给人类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功勋卓著。根据史料考证,在东汉时太仆袁安,西汉大臣袁盎,名臣袁绍、袁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袁宏,南北朝时名臣袁粲,史学家袁淑,唐代文学家袁郊,农民起义领袖袁晁,南宋史学家袁枢,元朝文学家袁桷,明朝诗人、文学家袁凯、袁宏道、袁中道,军事家袁崇焕,明臣袁黄,清朝诗人袁枚、袁江,戏曲家袁于令,外交家袁昶(chang),民国时期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共和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之一袁文才、袁仲,英雄袁孝文,戏曲家袁牧之,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袁世凯之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诗人袁水拍,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等……历代有功之人,很多很。多,举不胜举
但是袁氏宗族辈份,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行辈,何为如此错乱,是我们的祖先不重视吗?是我们后代子孙不尊重祖宗遗留下来的宗训吗?都不是,其根本原因,据调查,原谱记载的方式方法,时代起止都不尽完美,班辈千差万别。还有措词遣句存有不少疑虑,为何出现这些令后代不满意呢?不责怪我们的祖宗。经考证分析,主要原因:、是东汉以前袁姓是以六个同音字的袁字为姓,各有各
规章辈份,东汉以后,才改六姓合一为“袁”字。
、是历代战乱,兵燹(xian)纷征,民族矛盾突出,互
相残杀,影响了祖先的正常生活,分崩离析,各自逃命,兼之“文化大革命”运动,把家谱当成“四旧”摧残殆尽,至使族人找不着依据。
、是残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制度,法制压迫了祖宗。如在公1630年,明代军事家袁崇焕,广东东莞人,明万历进士,后任兵部尚书,督师蓟(ji)辽。1626年崇祯帝中反奸计,诬袁崇焕通敌叛国。袁崇焕忠诚地为了他的朝庭浴血奋战,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却被自己誓死保卫的皇帝杀害,一刀一刀地割尽全身血肉,一片一片地狂欢吃掉,至此无法抵抗后金,崇祯梅山上吊,明朝灭亡,清朝开始。袁崇焕的骸骨被践踏得杂乱不堪,被他的部将佘某辞官冒死收殓遗骨,带回广东东莞老家,葬在自己的家中,日夜守护,立为家规,誓愿辈辈守护,至今373年,17代孙,未有片刻擅离。目前守坟的为佘幼之。他们这种出自内心“忠”贞深感敬佩。明朝对袁姓格杀无论,活着的各自逃命,逃往各地安家落户、而致乱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移民到四川,弟兄很多,“插占为业”,各自分散,有的到了云南、贵州,留在四川也很分散,当时交通不便,难得来往,各自立宗主祠,致使不归统一。、战乱逃命,易姓改名。如袁长合的祖宗杨安珠,在1362年(元朝至正21年)与姨兄明玉珍加入红巾军(白莲教)起义军攻克重庆建国号夏。后四年(1366年)明玉珍去世,其子明
升兵败瞿塘峡,被迫投降,封为归义候;杨安珠长子杨荣、次子杨昭遭严缉,掘浮图关地道而逃。杨荣更名为甘玉珍落业于邻水,杨昭更名为袁自伦,落业于涪州铁里内河丁家渡石坂
坵(今长寿狮子滩),立下宗祠字派至今,已九代人。
、有些人对家谱的思想意识淡薄,不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袁氏家族如此错乱,令子孙后代很难遵循。后裔子孙力求统一,应有高低辈分,应有规律顺序,应有所振兴,以显宗族之风,屹立于民族之林。不管怎么说一笔写个袁字,天下袁氏一家亲。现在各支系的家谱资料,必严格保护各位先祖遗留下来的史料,不能删改、废弃,若不爱不敬,漠然视之,正合
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尊重历史,珍藏好。年年祭祖,岁岁重温,以后参拜祖宗的方式,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办法,各支系以祖籍为基点,作为祭祖参拜中心,可以每年的“清明节”这天聚会一次,也可以两年一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没有资金,可以集资,可以化缘,或企业家、单位慷慨解囊,大力支援,也可以参加者一人出一餐伙食费,办法灵活多样,不拘一种办法,总之以达到拜祖的目的。当然,更好的是创造条件,构建经济实体,赢利分成,结累资金,资助扩展宗族活动。凡我袁氏门中,族众人多,希望大力支持,或出钱,或出力,资助筹办,让我袁氏宗族焕然一新,为袁氏家族众之所望,是为序。
摘自渝北2010年再版序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13:21 | 只看该作者
  老族谱序言
                常思物本於天,人本乎祖。故历世虽远,发源自有其由。处世纵微递传未可,或昧在宗氏之派,固必演於天,璜(谈、說论之意)而士庶之,源要非本於溪澗。不集之以谱,焉从考证哉。我祖本姓杨氏号安珠。为宋都統元帅迨鼎迁。元代晚政不纲,协同姨兄明玉珍注释1,         
宋都统元帅:杨安珠像   创业西蜀。修凿城池,建铁桅於河东,奄有巴子国。成动天下,至戊申初(公元1368年),皇明继統中夏, 迁入版图,
辛亥四年(公元1371年)注释2,命付有德汤和廖永忠率师平蜀,有德取階文,汤和趋夔府,永忠私進瞿塘。是时三面受敌。玉珍妻彭氏、子明
升見势难支,面縛啣壁而降。诏封归义候。我祖杨安珠次妻所生长子杨宗,次子杨创同遇害注释3。惟正妃徐氏所生长子杨榮,次子杨昭掘浮图关地
道而逃至乐溫县奶子山,母因病故,於是葬焉。及三帅入城,始知逃去,榮昭母子乃绘图严緝。杨榮遂更名为甘玉珍,落业於邻水。杨昭易姓袁,
名曰自伦,至铁江河下马(原涪陵,現长寿区),落业於西岸石坂坵(今长寿湖)。自伦公生二子,长子景祥,次子景福。景祥所生四子,长子天
麒,次子天麟,三子天权,四子天栗。景福所生四子,长子天寿,次子天祿,三子天遐,四子天昌。不幸景福早丧。景祥当谓子侄曰:吾祖与明氏
跨有渝州、历有年所窮約隱居,非吾愿也。尔等有志其共勉之。於是招兵买马,积草囤粮,以图恢复。明差健將殷国公以兵相拒,往复数十战,迭
有胜負。虽天麟枭首,而明將多毙,屡年擾攘,上下不安,明臣奏明主曰:
“明氏、杨氏共据方隅。明氏封,而杨氏珠,此其子孙之所以叛也。依臣冒奏,莫若賜之食邑,以安其志,封之爵侯,而慰其心,則兵端可息也”。明主久奏遂封景祥为万戶侯,子孙世袭无疆注释4。命草鼎迁越清代而不替。迄今子孙愈煩,因世远年,湮屡受兵燹(xian),或逃之异省或存於本府州县,亦甚无继述焉,谨录其尊卑字派序之於后云尔。

(明朝)明玉珍历史简历
注释1 (1331~1366)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庙号太祖,谥曰钦文昭武皇帝。元末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家世务农。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十七年春,由巫峡引兵入蜀,攻下重庆,遂以重庆为据点,被授为陇蜀右丞。次年,克嘉定(今四川乐山),逐渐占有川蜀全境。二十年夏
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
重庆大夏国皇帝明玉珍像 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二十一年夏,以元进士刘桢为参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击溃元军在四川的主力,“由是蜀中郡县相继下,玉珍尽有川蜀之地”,接着又进一步南征北讨,东进西击。次年三月(一说为至正二十三年),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大统,都重庆。仿周制,设六卿,以戴寿为冢宰,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向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友仁、邹兴为司徒,刘桢为宗伯。置翰林院、国子监。府置刺史,州置太守,县为令尹。设科举,策试进士。去佛、道二教,专奉弥勒佛。定赋税,十取其一。
二十三年冬,遣万胜等领兵攻云南,败元梁王孛罗帖木儿。不久,梁王联合大理土官段功反攻,万胜孤军无援,退回。二十五年春,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以戴寿、万胜为左、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事,邹兴、吴友仁等为平章。同年秋,遣使与朱元璋(即明太祖朱元璋)通好。二十六年夏,病故,遗嘱臣下固守   川蜀,勿进取中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子升继位,改元开熙。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四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蜀,夏军败溃。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朝户部统计,四川民户总共八万四千余户,其中二万三千余户被大夏官员占为庄户。
大夏国的疆域,含今重庆市及四川东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天统四年(1366年)二月,明玉珍病卒,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陵。
                        明玉珍墓史称壑陵。在重庆江北区
(原江北县城)北宝盖山腰洗布塘。陵背靠宝盖,东近扬子(长江),南濒嘉陵,视野开阔,颇为壮观。墓为长方形式竖穴石坑,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坑之上部为泥沙石层,下部为原生砂岩层,岩质坚硬,因山势倾斜,墓坑呈前后明玉珍墓陈列馆(效果图)深状,前壁高2米,后壁高3.2米。未发现墓道。


葬具完好,椁用香榧木制成,耐腐蚀,出土时有   
香气。随葬器物除多杯一只,银锭二枚外,其余全是衣物等丝织品,有明器9件、袍服衣裙7件、料14段,出土的玄宫之碑具有重要价值。碑首作八角形,额刻“玄宫之碑”四字,篆书。碑文正书24行,正文每行47字,全碑共1004字。记述了明玉珍元末起兵和建立大夏政权的经过,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明玉珍(1331—1366),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病死重庆。墓于1984年清理修复,并建仿古建筑一幢,红墙绿瓦,古色古香,分前厅、展廊、墓室、庭院及地下室五部分,展出有关文物资料,对外开放。
(说明:明玉珍墓陈列馆的效果图是2010年从新修造的效果图,要今年底才能完工)。
注释2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国号“洪武”,他对大夏坐臥不安,公元1371年正月命付,汤、廖出师不利,三面受敌,彭氏、子明升見势险惡,难以支持,於当年7月面縛禦壁而降,8月明升至京师,诏封归义候,公元1372年明升举家迁往高丽(今朝鮮),現明氏后代繁衍上万人。
注释3安珠正妻徐氏及子杨榮、杨昭困在城內,外无援兵內无粮草,只得宰牛马为食,設計在九门(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儲奇门、金紫门、南紀门、千斯门、臨江门、通远门)以羊蹄击鼓,饿马搖鈴禦敌,仍无济於事。
注释4洪武传渝:勅賜安珠之孙袁景祥为子孙世袭万戶侯,亲笔书写中堂三十四字为凭,使他子孙永世不充粮響,恩受朝廷之爵祿,以尉子孙之志意耳以万戶祖业而生万戶孙,非万戶之脈而能若是乎。景祥公謝恩辞別而归故里。之后子子孙孙,世代耕讀,兴旺发达历200余年。
洪 武 禦 賜 宗 祠 对 联(三十四字):
侯爵烈先朝创西蜀镇东渝培植千年国
薰献答当宁捷秋围魁春榜流传百代书香
老族谱二十字派
自 景 天 佑 志,文 廷 国 茂 长
应 洪 帝 泽,万 代 永 遐 昌。(以上字派为明代誌,相传九代祖宗,传至茂禎公、茂鼎公为止)

抄修袁氏家谱序
且夫,家之有谱,所以重本源,別支派,定尊卑,五伦紀者也。則谱之修顾不重哉,吾族自明初(公元1368年),录籍於二百於載,当日“若廷紹,若国仁,若茂禎,若茂鼎”诸公人文蔚起,科第蟬联,其輝煌,家乘者不知若何,惜甲申一炬火(公元1584年),久与焦土俱烬,蕩然无存矣。
国朝定鼎,我祖归蜀籍涪,迄今二百三十於年,戶口漸繁,而家谱未修序,每念此,深为痛恨,兼值未俗浇漓亲遜风邈大惧曰就疏逖,本支不明,罪无可逭通,西採宗祠旧谱,先世传聞及历代经簿之所記載者,一一详列,务期確而有凭详而不略,以揚前休,以垂后世,其中若星廷公所自出則略而不详者,非略也,非不详也为其不確也,其不確为何谱之,失传予益深自痛也,已其敢以自痛者,復胎痛后人哉,故不辞僭妄勉为序次,更望后之人鉴予今日之痛,迭相传述,时加补輯,勿以予之痛,再貽后人也,幸夫峕維。
大清同治四年峕次(公元1865年),乙丑仲夏月中浣八世长懿谨撰抄录,从来不可忘者木本、水源之重,不容紊者,支分派別之详,顾不可忘也,而无以议,其本源則必至於忘,不容紊也,而无以辨其支派,則終归於紊世家谱之不可不传也,我袁氏系出帝舜派衍,汝南、汉、晉、唐、宋代有传人,固巨族矣。即我涪白里宗祠一支相传,自宋都統元帅安珠公传自伦公,以及景福,景祥公。景祥公明太祖勅封万戶侯爵,子孙之守业而奉祀事者,称極盛焉,后遭献逆之乱屠戮,逃亡甚众迄。
本朝定鼎,聚族人於斯者尚有数十家,然兵燹之於,谱帖散失,其详已难尽悉考矣,我一世祖星廷公当大乱稍平之初,侨居长邑。二世祖应魁公移居涪州,白里下三甲,地名丁家渡西岸袁家塆,宅前有一大黃葛树,今因呼为黃葛塆。
历代相传子孙繁遮,迄今已十世矣。人数既多,门戶各异,亲疏之闻几乎莫辨,爰为序,录一牒復撰。
  永承先择,家道大昌,孝友和睦,福祿吉祥,
  盛朝能远,祖德同芳,传於万代,齐敦伦常
三十二字,以为后来命名之次第,庶人人知本源之所自支派,之攸分,不至数典而忘尊卑有紊也乎,其述自星廷始者,非以前遂敢忘也。盖谱被焚,不敢以不可知者妄誣其祖云。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1-8-7 10:26:44 | 只看该作者
家  规
规矩法度引言
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异于他
国就是因有传统的正统教育,著称于世,巍然不溃。然而教育又是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部分构成,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培养
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其中尤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是各项教育的基础。
良好品德基础,健全的人格基础,人生诚信基础(号人生第二生命),都
是在家庭基本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母亲是
终生导师。对孩子的教育从小抓起。“望子成龙”,家长应承担起重要责任,
绝不能把孩子推给学校、社会,否则是一种非常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只
有在孩子身上打牢雄厚、坚实、广阔基础,人生就会稳固。安分立命
的基本知识,这是世人共知的真理,颠覆不破。
中国的家训,通常称为家教,又叫规矩,是我们的历代祖先留给的珍
贵宝贝,是祖宗智慧的结晶,教子方法的遗产,合理直接继承、利用,汲
取这些家训营养,对于提高广大宗亲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处事,
培养优秀人才,塑造光明伟岸的人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社会
将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是一胎双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人言:“观
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世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曾与中国古文化齐名
的埃及、巴比伦、印度都一一解体,惟中国古文化以其源远流长的传统从
未中断延续下来,一直传到今天的传统文化,凝聚文化,还在发出极其灿
烂的光芒。不仅照亮我国国度,还影响着世界各国。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还
悬挂着我国公元前551年的孔子主张“仁政、做人、做事”的基本警句,
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73所。五千多年以儒学教化的中国,不论是局部的
家庭,还整体的国家、社会,多把我们祖先“仁德”作为最高境界,最高
准则,精神永恒的人生追求。特别古代对家训极为重视。家庭教育是人生
的第一课。为让子孙后代立志成才,为父母者很早就开始训导。譬如,以
立德守信为本,树立光明高尚的道德人格,远大志向,艰苦奋斗精神;以
读书做人为本,注重读书做人的一致;培养清廉宽厚,尊老爱幼的待人态
度;勤奋俭朴的持家作风;重视积极正确的教子方式、方法及应达到的精
神境界;关心社会现实;追求人际和谐,平和开放胸襟;讲求诚实谨慎的
交友接物和为人处事之道等等。同时对待子女不溺爱、不偏爱、不纵容、
不骄惰,不苛求;不重才轻德,重视德才兼备;言而有信。以身教与言教。
相结合,更注重身教,做到以身作则,作出榜样
本细则涉及个人在立身、治家、处事等方方面面所应遵守的伦理道德
规范。突出思想立身处事、治家、治国实用型观念。讲求实际,重视实干
获取谋生本领。努力学习以致用,不是装点门面,学用一致的务实观点。
明哲思辨,反对不学无术,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重视家
庭社会和谐,道德素养,躬俭节用,慎于交友,礼貌待客,爱护书籍,反
对迷信。情真意切,平易近人,有朴素的风格。具有愉悦耳目,淘冶性情
之功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于御于家邦”(语见《诗经.大雅.思齐
篇》)。意思是说:丈夫给妻子做出榜样,再推广到兄弟,进而就可以治理
好一家、一方,整个国家也就治理好了。“身不修,不可以齐家”(语见《礼
记.大学》),意思是说家长首先要按照社会道德规范修养自己身心,然后
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思想品德、言行影响子女。教育后代,使子
女成为正直、善良、有用的人。各妻其妻,各子其子,一个家庭能否兴旺
发达,取决于能否和谐。正确的做法,念念不忘骨肉亲情,互相理解,常
存敬兄爱弟,孟子说:“仁义的人对自己的弟弟,没有愤怒,没有怨恨,
只是加倍亲善”。讲伦理,父母是一伦,兄弟是一伦。治家做到“施而不
奢,俭而不吝”。家风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治家如治国,
不能没有家规,所谓“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也”,慈严相继,适可而
止。第七章以后的“辨伪”、“审时度势”、“尚贤任能”、“当官主政”等四
章,概括起来就是处事。
古往今来的家训家规,都是以论文篇幅出现,很少有章节、条文、细
则,本章节以条文形式,法度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今独以《中华历代家训
经典》、《古今家训之祖》、袁氏各地《谱籍》、《颜氏家训》、《曾氏家训》、
《孔氏家训》、《苏氏家训》、《淮南子》、《郁离子》等治家格言为范本,草
拟了这份家规家训细则共计十一章239条,奉献给袁氏宗族,呈报总会审
议,全国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全族广大宗亲共同谨记之,敬守之,力行之。
寄之厚望,切盼。
湖南省衡阳县西山小东路团圆寺袁氏子孙  袁正心 字白丁奉稿
2009年2月20日

中华袁氏规矩法度细则
(一) 总  则
第一条  本细则是在“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授权“中
华袁氏通谱统编委员会”原则规划、起草操作,以细则的形式,规范袁氏
家族行为准则(草案)。
第二条  家,是国家,社会之最小细胞组织,有国才有美好的家。家
族、家庭管理得好不好,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族、家教做好
了,国家也就有希望,社会就安定,人心就快乐。
第三条  家训,古叫家教、家传、规矩,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牌
子,传统习俗,生活作风,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体现出家族的礼仪、德
性、风尚和品味。
第四条  家训的宗旨,在求宗族行为规范,敦亲睦族的规章制度,补
国家法律法规之不足,管束全族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严守国家宪法,
法律法规,不得违犯。
第五条  目的,在于修养治家,立德、立言、立功、辨伪,审时度势,
尚贤任能,当官主政等,力达敦亲睦族,恢弘袁宗,重视身教,熔铸光明
伟岸的道德人身,培养功业理想,澹泊襟怀,廉洁奉公,友爱致诚,择善
而从,针砭人生心理痼疾。
第六条  训导方略,以先贤圣哲,延续、积淀的家训优秀传统、仁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境界的行为准则,人生最高的最完美的
理想人格。
第七条  “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章程第六条规定“慎终追远,
恢弘袁宗,敦亲睦族,扩大交流,造福社会,促进和谐”。是家训的指导。
思想
(二) 修  养
第八条  古谓修身,是《礼记》中的一篇,名之《大学》,上半部《经》
的部分,专述修身,规范人生行性要求。又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
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能达到的一定水平,特别是逐渐形成
的在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第九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书读得再多,才
能再大,富甲天下算不了什么,最了不起的是在家教中培养出的健全人格、
品德高尚、耐劳守信的基本素养。
第十条  修身,为人光明正大的品德,行性端正,弃旧图新,去恶扬
善,思想行为高尚,达到最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十一条  人生完美,目的所在,志向坚定,镇静不躁,心安理得,
思虑周祥,圆满成果。
第十二条  世事本末、先后,循规律之道,获得知识,意念真诚,心
思端正,修养品性,行为高尚。
第十三条  修身之谓,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遏止那怕细微私欲,
循理而行,内省无愧,心理坦然,此之一也;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行
体整齐严肃,思虑专一镇定,时时事事端恭庄严,此之二也;保养心性,
爱民惜物,大公无私,世人悦服,此之三也;专守诚意,则神录钦敬,忠
贞紧定,笃实无欺,万物感应,鬼神钦服,此之四也。
第十四条  为人修养,勤于国事,节俭治家,说话忠信可靠,行事诚
笃无欺,终身受益无穹。
第十五条  为人立身处事,处任何环境地位,诚信为本,心态平和,
毫无愧疚,对天地万物,不惭不羞不恥,堂堂正正,淳朴诚实,恪守信念,
不负众望。
第十六条  清醒机灵,坚守一贯之道德,专一不二,达到立身处世的
最高境界,终期无不顺也。
第十七条  修养心性,去掉损人害人之心,达到仁慈,去掉投机取巧
之意,达到义气,静守善心、诚心、信心、功心与恒心。
第十八条  古语曰:“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处”。神明若日之升,身
躯若鼎之镇,谷之坚实,极静之乐。谨独精之,应无差谬。
第十九条  为人行健,自强不息,解颐调养,慎言节饮,勿尖刻伤人,
惩忿窒欲,益见善学,过而能改,鼎尊卑长幼,成教命养德。
第二十条  知善知恶,慎独心安,善如好色,恶如奇臭,去人欲而存
天理,不慊于心,戒慎惩惧,无羞愧之色,泰若平和,人生自强之道,守
身之首要。
第廿一条  古人谓“独”,人人共有,坏人在单独一人时会顿生错误
邪念,邪念多了,就会泛滥,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产生,好人在单独一人
时,产生一个“诚”字,诚实积聚多了就能谨慎,管束自己的功夫下得多,
不能做自欺欺人的坏事,日常生活琐事,亦可加深其识见,遇事能剖析公
私,联系道理,充分精辟,研究得失,善事则做,不善良之事则去。坏人
则不然,当善事当前,则迟疑不决,不好的事,侥幸别人不一定知道,背
地弄虚作假,酿成欺骗。好人则伩如天日,心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
地方慎之又慎,乃圣人准则,贤人探究,总之,一个在“明”字,一个在
“诚”字,而后会把握“慎”和“独”的路径。人生行事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廿二条  成仁之美,但则人悦。人之生则禀赋天地之理而成性,若
只知爱惜自己而不为人民着想,就违背了这一根本,当大任为官,享优厚
待遇,高居人民之上,不拯救人民痛苦饥寒之中的职责,大大辜负人民之
本心,儒学教人追求仁,最急切的就是自己若志成就事业,首先就要帮助
别人成就事业,若想显达,首先要别人显达。如果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就
是万物回春,生活就美满了,推仁于人民世间万物,广济天下。只有这样
做,否则就违背了做人的准则。让人成就事业,能够显达,却自己任劳任
怨,人民大众就会心悦诚服地拥戴。
第廿三条  整齐严肃,主敬则身强。古时各派,春秋的士大夫,以及
后来的学者,千言万语,都离不开“敬”这个宗旨。内心纯一没有杂念,
外表整齐严肃,就是敬的功夫。诚笃恭敬,上下,人人都恭敬,各种祥瑞
都会出现。人之聪明睿智,庄敬整肃,身体就强健。若一味贪图安逸,身
体就越来越差。为人做事,一一恭敬,不松懈怠慢,天地、社会、国家、。
家庭都会太平安顺
第廿四条  修身必刻苦自振之道,箴规训言,首在立志,居敬、主静、
谨言、有恒,非此五者,断无成就。
第廿五条  世事只要加倍磨治,都能改变它的本质,别生精彩,更不
用说造就学问,变化气质,仍可超凡入圣。
第廿六条  读书穹理,多读书、读好书。毛泽东说:“一个人如果他
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古人说读书破万卷,要求
切实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此三到尤以心到为重。书能化愚,书能
变换人性。坚持磨练,造就高深学问和人格。
第廿七条  处事为人,不论是当官,或是当老百姓,都要常记“吉、
凶、悔、吝”四字,尤重视“无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两句话。
第廿八条  胁肩谄媚,取悦于人,不齿于人,称赞别人,引以为重,
乃自欺欺人。泯灭忠信,丧失廉耻,不能为也。
第廿九条  相妒则争,丧风沦俗。尤其亲近弟兄荣耀,荣视之悴者,
漠然而疏。不行道德教化,岂非不妒忌哉。
第三十条  知耻,以冀人之尊重,一个若发展到狂傲、懒惰、卑鄙,
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正人为仇,不家训以教化,真是了得。
第卅一条  躬自厚而薄责人,度量闳深。“该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
处且饶人”(语见《元稹诗集》)。雅量虽由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只
要以圣贤之道要求自己就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度量就自然渊深了。
第卅二条  处逆境,无可逃遁而待烹吗,应勇于顺从命令,最为贴切,
奋力逃而避之。
第卅三条  心胸宽广,超脱万物之上,才能摒绝一切悒郁、烦闷的心
态。对人际间看得平,对功名利录看得淡,顺其自然,什么东西全淡忘,
内心才觉自在。
第卅四条  圣贤之道,莫大于与人为善。用语言教化人,用善教人,
以德行感化人,用善养人,都是与人为善。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为之
不厌,即取人为善,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取人之所长,还攻吾之短。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无论为上为下,为师为弟,为长为幼,相互以
善影响。 “修己治人道”,常守“勤俭谨信”四字,又能取人为善,与人
为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自然就会减少忧虑悔过之事。
第卅五条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去要求报应,
肯定有很多的事情会大失所望。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也有因而无果者。北
宋文学家东坡居士有首词中写道:“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清朝道光
进士涤生在这首词的后面又加了六句:“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
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办已忘
言”。
第卅六条  窃取虚名,搞隐慝者。怀忮心者,有不可预测的祸患,盛
世创业之人要以胸怀宽广为最重要。扶危救难的英雄,要以苦心劳力为最
重要。
第卅七条  骄傲是一种凶煞的德行。凡担当大任的人,创业的人,都是因为一个傲字而导致失败。对于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戒除骄气,惰。
气和躁气三个字
第卅八条  修身重在养心,治心之道,去其忿欲。治身之道必防祸患。
刚的恶果为暴,柔的恶果为慢。治口之道,语言谨慎,节制饮食。居家之
道,以礼恭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
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之过失,和以敛之。如此,极为束穆恭敬,和气
雍容,斯为德容。容颜反映在外,实质根植于内心。身心相养,动静交替,
睟面而盎背者。
第卅九条  常存敬畏之心。不仗势当官、做大事,就敢欺负别人。不
因自己有才华、有学问,就敢于恃才傲人。常常保持这样的心态,则是载
福之道。为人威猛,是由于不精明的原故。所以被人欺负、玩弄花招,切
记“精明”二字。
第四十条  人以伪来,我以诚往。宜真心相向,不可常怀智术以申韩
之术,兼以黄老之道。行事作风,辞气不卑不亢。平稳惬适,“能当大事
时同仰,自极清修古与齐”(左宗棠语)。当然,并非所有的伪者都可以被
诚感化。应该相信,真正的力量真正可攻坚摧固的,还是真诚,而不是虚。

第四一条  美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远的
伴侣”。自信诚笃,略加些机权作用,把自己学坏了,徒惹人发笑,教人
怀憾,何益之有。务猛然省悟,平实处用心,笃实本质,万不可走入机巧
之路。纵人以巧诈来,仍以浑含应之,诚愚应之。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
报复无已。强毅之气,决不可无。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
强,自胜之义也。强迫自己勤劳不倦,这是强的意思,不贯有恒。强迫自
己坚定不移,这就是毅,丢掉这些而求其他,以虚骄压倒别人,不过是刚
愎罢了。二者都差不多,不可不察,不可不谨慎。
第四二条  怨天尤人不可以涉世养德保身。精神愈用愈出,智慧越遭
苦难则越明晰,智慧往往产生于超常状态。
第四三条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世人一般心态,爱听顺耳话,厌听
逆耳之言。常有报喜不报忧,是人世虚伪的一种,乃人性的弱点,人人痛
恨。自认有才干的人,忿疑诽谤,悍然不顾。有德行的人对猜疑诽谤心有
畏惧,宜自修自省对待,自家内勿斤斤计较一争高下,不能忘记外人的欺
侮。
第四四条  胸中抑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些坏毛病,不仅不能
在世人办事,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还不可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中
医理论说:“抑郁不畅则伤肝,心火上升则伤肾”宜时时平和扼守。
第四五条  懦弱无刚为大耻。男儿当自立,必有倔强之气。按中国传
统习惯,男子汉有担当大事的责任,干大事则要气息充沛,精神状态好,
表露之式则为阳刚强劲。培植刚气而厌弃暮气,分寸务必适当,太过头了,
容易走向刚愎,执拗、嚣张、暴躁、霸道等,如此不仅不成事反是坏事,
是儆之。
第四六条  节制血气与倔强过盛。儒家之说“窒欲与惩忿”,佛家之
说降龙伏虎,都是针对这两个毛病,过多的欲望,过强的怒火,必须降欲
伏忿,如何把握,正确引导,授以“金针”至要。
第四七条  敬与和,敬与恕,心无愧悔,悔立达也。敬字最好。理学
提倡端庄严谨,就叫敬。敬与和,即融合也,在心里养成一团春意。敬与
恕,《仲弓问仁》一篇中谈敬与恕最为亲切,虽安泰矜持却不骄傲,虽敬
畏而不凶猛。英作家莎士比亚说:“宽恕别人不能宽恕的人是一种高贵的
行为”。只要有一颗坦坦荡荡的心,毫不恐惧,那一人不死,只求得临终
无愧悔。古今都有人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有福气的人善于退财,是
处逆境的好办法,觉察自己有过失,则悔立达也。
第四八条  人生惟有坚持不懈是美德。人无分老幼,事不分难易,只
要有恒心坚持下去,就会达到最理想的地步。做任何事的成效都出在点滴
积累之上。读书求学问,见识阅历,锻炼身体等等,都要靠有常。
第四九条  多言乃德之弃。《论语.阳货》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
也”。孔子不喜欢多话,尤其讨厌不负责任、没有根据的言谈,《论语》说:
“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刚毅木讷近仁”,“群居终
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都具体明瞭这个道理。
第五十条  守拙不妄悦人。追求时尚者所博得只是毫无见识的喜悦,
损失的则是固守人道的真诚,就如取水的桔槔,落得未学到别的长处,反
而失去原先的步伐的讥讽。
第五一条  躬自厚而薄责人。性格刚直嫉恶如仇,自会招怨,持宽饶
宏大气量,说话足以兴作。沉默足以宽容,峣峣者易摧折,劲厉节操会招
来祸灾,宏大气量虽是天生,也可依靠学习培养。以完人作为榜样来要求
自己,自身严格,轻于责备别人,雅量就会宏大深阔。要想胸襟广大,宜
平淡二字。凡社会交往将自己心态摆平,对待功利得失,看得淡些薄些,
这样的胸怀会一天天宽阔。倘若知道别人的长处,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相
处的意义,将会成为完美的人。
第五二条  爱憎恩怨,达到全悉化,自我反省,反复检查,能像圣贤
之人那样,月月新,日日新,不是一凡风顺,是反反复复的历程,逐步完
美起来。
第五三条  修身之道,不过勤大谦三个字。古人言,勤,周文王无闲
暇之时,大舜禹不结党与,谦,汉文帝自认不胜任。其中勤谦二字,尤其
贯彻始终,一刻也不能离弃。以勤来儆戒懒惰,以谦来儆戒骄傲,能做到
又勤又谦,大就在其中了。千古以来的圣贤豪杰,即便是奸雄,想自立于
世,不外乎一个勤字。千古以来有道德的人,也不外乎一个谦字,终生做
到这两个字,也可以说得上“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吧。
第五四条  小处计较是鄙陋人的见识。极耐劳苦方为伟人。在应酬小
事上计较,就这小小的原故引发忿恨,不及时惩治而更将它扩大,是引狼
入室之举。古今中外的伟人,都是极能吃苦耐劳,能艰难驰驱,成为一代
伟人,以图虚名,享受安逸,怎能担当大任。
第五五条  地位高了誇誉的话增多,规劝的话减少。声望重了指责的
人就多,宽恕的人就少。这是人世间之常情,但负重望者也不必因此畏首
畏尾,防碍序程。
第五六条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美作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不注
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情”。于世成事之诀窍,莫过于平实二
字。古之言先立手其大者,辅以铢积寸累功夫,摒去一切深深神奇之说,
专就粗浅纤悉处致力,毕竟手之所持,足之所践,何尝事不成乎。
第五七条  《周易》言“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保定一种常守花未
全开月未圆。花盛则凋,月盈则亏,是自然之规律。人世领悟这一自然规
律,知道事到极点,其发展趋势则是回落。人之心态是希望看到上升而不
愿看到回落。避免回落的途径就是不令它走向极点。若人既做轰轰烈烈的
事业,享受着位高权重,声隆财大待遇,志得意满,锋芒毕露,傲视一切,
惟我独尊,这也是进入极点,前景会不妙。制止的办法是减损,位、权、
声、财收敛意气,让缺陷与不足存在,此乃《易经》的中国式大智慧,历
来为有识之士所重视。
第五八条  恶言高声论好,庸言庸行,不喜欢故作高深,只用心于过
于微。圣人言:“不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无根据地猜测别人的不诚。

第五九条  勉强,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
之于安佚,天性使然,非命也,不勉强追求。人性本是善良的,只为禀赋
限制,物欲的掩蔽,则善良的本性一天天减少,故需读书学习使之恢复。
损失得多,则须以勉强的态度来恢复。所谓勉强,即勉为其难甚至带有一
点强迫的意思。因此,为人处事,不能完全率性而为,则需要勉强,勉强
可以办成原本不易办到的事,或者顺从自然。湖南有句民间爱说的话,叫
做“霸蛮“,它比勉强更高一筹。
第六十条  做任何世上的事,都必需做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
口到,此“五到”缺一不可。作事治世必亲自、剖析、留神、观察,找出
关键处,或指使别人,警示众人,不嫌烦厌叮嘱,均为治理事情的方法。
(三)齐家(家训)
第六一条  齐家,又称家训、家教、族规、家法、庭训、规矩等,公
元前841年,周公旦《诫伯禽》开始,到近现代毛泽东、陈毅,历时几千
年,名人名作,200多位有成就的出色家庭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
教子经验,计有313篇,其中尤以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内
容援古论今,说服力强,对中国的影响极大,被前人誉为“篇篇药石,言
言龟鉴”。袁氏家族名篇,宋时表采,《袁氏家训》,明时袁衷,《庭韩杂录》,
袁黄《训子言》,清时袁枚《给弟香亭书》等,望我族亲,必读无遗。
第六二条  古代君王有胎教法,王后怀孕三个月,便离居别宫,目不
邪视,耳不妄听,听音乐、饮食皆礼法节制。孩子在襁褓中,延请智仁礼
仪的老师教习诱导。平民百姓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在孩子年幼天真时,懂
得看大人的面色表情,知道父母的喜怒。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便敬畏
谨慎而生孝心。若对子女只溺爱而不加管教,往往不能使子女孝悌知礼。
饮食行为,放纵他们欲望,该劝阻的地方反而夸奖,该呵斥的时候反而一
笑了之,孩子长大后,便以为那些都是礼法所允许的。等他养成痼疾、傲
慢的习惯才加以制止,这时把他打死也不能树立父母的威严,反而使其怨
愤日盛而增加对父母的怨恨,最终成为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民俗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此之致极。
第六三条  教子从严,就象治病,非针灸汤药不行,不严厉教不好子
女。如果在家中不严教,等到社会上受到严教时,那才悔之晚矣。俗话说:
“棍棒底下出孝子”,虽不可全用,也不可不用。社会上那些被溺爱与放
纵惯了的孩子,有几个能有好的结果。
第六四条  严慈兼施。父母对子女既要威严,又要慈爱,母亲待子女
既要慈爱,还要严格。不能慈爱亲热到没有限度,失去父亲的尊严,但也
不能严肃得近乎冷漠,失去对孩子的关照,要严慈兼施,慈严并举。善得
其中,是处理父母子女关系的基础。
第六五条  宠子无成,溺爱孩子,是父母的通病,即使身为帝后,也
不免如此。春秋时姜氏宠爱共叔段而使其自取灭亡,北朝齐武帝宠爱幼子,
使他骄横傲慢,贪得无厌,长大后竟在宫廷举兵,结果被处死,惨状类多,
令人深思,以此为鉴吗?
第六六条  爱不偏宠。对待子女无论是聪明还是迟钝,都应平等对待,
不可偏宠。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偏宠的子女是造成家庭
不和的祸根,小则宠子遭罪,大则亡国亡家。
第六七条  注重气节。人处世上,重在气节。高尚的气节,有赖父母
的熏陶。为谋求功名富贵而背叛祖国的文化,这是十分卑鄙的。如此会损
民族气节。
第六八条  亲密伴侣。兄弟是人生最亲密的伴侣,虽然形体相离,但
精神是相通的,年幼都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童年共读书桌,成人同游天下。
在漫漫的人生中,最难得的无论处于什么条件下,都是爱惜这份珍贵的骨
肉之情。
第六九条  兄弟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如何处理,当然应从骨肉深情出
发,互相沟通,不把责怪积在心中,明争暗斗,其结果便可想而知。
第七十条  尊兄爱弟。兄弟相处,贵在友爱。有人能广交天下之士,
却不尊敬自己的兄长。有能统千军万马,却不爱自己的弟弟,以致兄弟不
和,反目成仇,家风败坏,这是为什么,值得深思。
第七一条  无私无争。兄弟妯娌是纠纷争斗最多最重之处,她们的不
和则是家庭斗争的导火线,兄弟之间切不可受妻子的挑拨,各揣私心,争
夺不休。
第七二条  彬彬有礼,英作家兰道尔说:“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
指标,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惑疑其愚蠢“。兄弟要以礼相处,弟弟要像事父
母一样尊敬兄长,兄长像爱子一样爱护弟弟。
第七三条  同生共死。人生于世,兄弟最亲,形若手足,天下太平,
生活安宁,长相依恋,灾祸当头,生命攸关,舍身相护,有福同享,有难
同当,共度兄弟美好年华。
第七四条  慎于续娶,乱娶误家。妻死续娶,人之常情。父亲仁慈,
子女孝顺,后妻贤惠,就能组成一个和睦的家庭,享天伦之乐。尤其乱娶
多娶,酿成前后妻之间,兄弟之间,后妻子女之间为地位、财产角斗不已,
演出一幕幕丑剧。古言:“奸臣佞妾”。一句话就能谗害他人,何况夫妇之
情,一早一晚都可能改变。这类事的发生,真可悲啊。
第七五条  平等待子,尊敬继母。常人天性之中,妇人心胸狭窄,喜
欢嫉恨,丈夫沉溺所爱,为情惑僻好,宠爱与虐待,事之可能,前妻子女
与继母相处,贵在真诚仁厚。无论继母怎样对待,只要心诚情笃,最终会
赢得继母的爱。同样,继母之子女对待自己怎样,只要心胸宽厚,最终会
赢得社会的尊敬。
第七六条  家风醇正。家庭是国家社会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
文明的体现。社会风教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先到后一样,家庭中的
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是不容低估,光有表率作用却是不够的,将家庭诱
导与法制的威慑结合起来,是醇化家风的重要手段。
第七七条  奖罚分明。治家如治国。国家需要法制,家庭也需要奖罚。
奖罚必须分明,既可鞭打顽逆,又可树立正气,使子女有规可循,有德可
依。
第七八条  勤劳为本,从俭不吝。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治家应以
勤劳,无论生长怎样的环境,用何方式生存,勤劳是教育子女的根本原则,
节俭是人的美德。但因节俭而走向吝啬,则是鄙俗的。正确的持家原则应
该是“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不容
易的,全凭自己斟酌体验。
第七九条  宽厚待人,加拿大作家豪斯说:“一个年青时只顾自己的
人,将会变得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守财奴”。家庭成
员的对待应该宽厚仁爱,原谅他人的过错,周济他人困难,不可贪得无厌,。
虐待家人;也不可吝啬守财,怠慢亲友
第八十条  宽严适度。治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过于严厉,容易引起
家人的怨恨,招致自身灭亡;过于宽松,又容易导致家风败坏,惹来乡党
不满,不得不把好尺度。
第八一条  爱护女孩。宇宙自然,有阴有阳,生态平衡,失衡不可,
女孩也是父母身体的遗传,某些人还有男尊女卑的观念没有被彻底清除,
应该是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样。
第八二条  媳婿平等,不买卖婚姻。婚姻是纯真高洁的、自愿的、平
等的,容不得半点铜臭味。如若把婚姻当作招财之路,买誉之门,攀比家
世,计较财富,导演出的悲剧丑剧,招致羞耻,不可不慎。
第八三条  爱惜书籍,尊崇科学,不信巫神。一身中都在求知,求索
中度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珍爱书籍,是举家文明的折光,借他人的
书籍,要加倍爱惜,经典著作,严肃对待,不可随意丢失,毁坏图书是一
种缺德行为。谁是命运的主宰?是人,不是神。操持家业,全靠人为努力,
靠烧香求神是无济。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第八四条  以公为上,不以讳害情,思念父母,避讳父名,在情理之
中,但不在公务之上,行文,祭祠,不因忌而抛公事。避讳,不可不有,
但不可犯滥,以至不近人情。
第八五条  取名应雅,语言纯朴。名是人的符号,应有所包涵,高雅
不俗,绝不离絃汜滥。语言是人精神修养的标志。不出语粗鄙,使人难堪,
甚至伤人。即使对人有意见,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也应措词婉转,出
语纯朴。就是开玩笑也有高下之分,那些粗劣的玩笑,低级、庸俗、下流、
卑鄙的玩笑,除表明恶作剧者可怜的修养之外,在客观上还污染了社会和
语言,对此不可不避免。
第八六条  称谓得体,迎送礼貌。人际交往中,对人的称谓首当其冲,
称谓是否得体,则体现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对家人、亲戚、朋友,凡是与
别人说话,对父母以显示尊重,对父辈以上的长辈,加一个“尊”字,对
兄弟姊妹以“排行”称之,对叔伯以下的晚辈加一个“贤”字,以显尊卑
之别。江南人多不重名字,每个人都有别号,北方人多自称姓名,这是古
人的遗风,我赞赏称其名的做法。迎来送往,人之常情,区域不同,习俗
不同,迎送的方式也有差异,不管哪种方式,“礼貌”应是宾朋交往的前
提,不能忽视。
第八七条  感慕先人,珍重远别,与人谈话说到祖宗先辈时,理应感
动而敬慕。“相逢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别离”,歧路分手,天各一方。
送者悲,行者哀,执手相看泪眼,一片深情,尽在挥别的神情。
第八八条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古之规定有一
定区别,什么时候用名,什么时候用字,古人都很讲究。
第八九条  尊重人情,及时吊唁,送丧是人类情感最悲戚的时候。对
亡者的哀悼和思念将悲哀的人们引向一种超我的生命境界。亲友亡故,当及
时吊唁,不可错过时期,影响与亡者亲人的感情,吊唁交接,注意礼节。
第九十条  爱惜遗物,忌器不乐,睹物思亲,尤以父母去世后,其遗
物哪怕是一本书,一只茶杯,都是留给后人纪念,儿女应当爱护珍惜。心
性笃实的人,每逢父母忌日,应自伤自悼,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但不能表
面哀痛,背地却饮酒作乐,嘻笑满怀,这种虚伪行为应受到谴责。但也不
陷于迂腐,妄定禁忌,束缚自己的行动。
第九一条  言语谨慎,生日思亲,亲朋的禁忌,要注意回避,不可冒
然以应付,不可出语轻佻浅薄,惹人笑话。生日纪念,人生的快事,从周
年到长大成人,生日总是人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父母亲在世时,要
与之同乐,父母辞世,则在生日那天表达对忘亲的思念,即使达官贵人,
也不能忘记。
第九二条  不嫌父罪,临危见孝。犯罪受刑,或冤屈遭贬,对家人都
是不辛。聪明的儿女要注重父子情深,不嫌父罪,狱中的父亲,关心远谪
的亲人。弹劾别人也要根据事实,不可公报私仇,伤天害理。若遇战争和
病魔,对人的威胁最大,它既能磨练人的意志,又能考验人的品德。作为
人子,在战争或者病魔把父母逼到绝境时,应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不作
具体规定。
第九三条  交友重义。交友之道,情义为上,志向相投,始终不变,
方可结为兄弟。绝不能萍水相逢,不择是非,轻易交友。强调择友应有坚
实的道义基础,这是很富于启迪。
第九四条  恭敬待客。对客人的态度,也表现着一个人的涵养和品德。
古载周公一日接见七十余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以接济贫贱之士,
深受人们爱戴。有的人傲然待客,招人讥讽,若以客人身份高低来决定接
待客人的态度和表情,更是缺乏教养,不为人齿。古人教导“门无停宾”,
不能把客人拒之门外。
第九五条  结交贤能。当然大圣大贤者,旷世难逢,但在我们的生活
中确实充满着比我们贤能的人,入芝兰之室,久而同其芬芳。我们应该爱
慕贤才,尊重能人,与贤能在一起,受其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选
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第九六条  敬慕近贤。世人多有短视症,相信听到的而篾视看到的,
尊重远的而鄙夷身边的,在和稍大于稍超越自己的人交往应酬中,遇有才
德优异的,往往轻视他,怠慢他,对他不友好,不尊。而对外地稍有一点
贤良传闻的人,却伸长脖子踮起脚,格外仰慕,求之若渴。其后果不妙,
这类心态不可不留心。
第九七条  不窃人之美,剽窃他人的成果,是一种卑鄙行为。偷剔别
人的东西,要受刑罚制裁。窃取别人的精神财富,要受到良心谴责,也要
受到《保护精神财富权利》的制裁。高尚的人如果吸取了别人的观点和有
用的东西,即使那人是低贱的也一定要替他扬名。
第九八条  贤臣救世,害贤乱世。贤良之臣是国家的栋梁,在国家社
会危难的时候,他们的雄才大略和英武刚毅,是国家的希望。乱世显忠臣
就是这个道理。忠臣难为,尤其封建帝王时代皇帝昏庸,奸臣、小人当道,
贤良多被谗害。多少朝代崩溃垮台都是迫害贤良开始。不可不记取。
第九九条  学以立业。从古到今,明哲圣贤之仕都须勤奋学习,何况
一般老百姓,这类的事情在经史、传记、典籍处处可见。士大夫子弟,没
有不接受教育的,只是多少而后止,成人婚配后,性情稍稳定,循其天资
格外训诱劝导,有志向的能刻苦磨砺,成就伟业。没有操守建树的人,自
幼懒惰怠慢,不肯发奋,便成凡俗之人。一个人生在世上,应该有自己谋
生的事业,农民种地,商人辨货,工匠练艺,耍杂卖艺的招术,武士练武,
文士讲经等。近见富家子弟,饱食醉酒,荡荡悠悠,无所事事,了此一身。
有的萌先辈余荫,混得一官半职,以此自足,遇有大事,张口哑然,在公
私宴饮谈古赋诗,口塞默然。羞涩难堪,何不在少年时吝惜短暂的时间而
勤奋读书,使自己在惭愧和羞辱中度过。
第一百条  贵有真才,读书自立。纨绔富豪子,在天下太平时,无所
事事,自作风雅,悠然从容,飘逸逍遥。一旦变异,便无法生存,头脑空
空,呆滞枯木,才是真正的庸才。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
能触地而安,自谋生路。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罗吉尔.培根说:“知识就
是力量”。这句名言形象地描述,读书就是知识的积累。俗话说:“积财千
万,不如薄技在身”。聪明的人不要成堆的黄金,技能中最容易学得而且
使人富贵,莫贵于读书。人不论愚笨聪明,只想多认识些人,多见识些事,
却不肯读书,就像想吃饱而懒得做饭菜,想取暖又不愿裁制衣服。人生的
成功失败,喜好和厌恶,不可胜算,只有点铁成金的神指,知识就是神指,
它能给人创造不尽的财富。
第一O一条  学贵广博,学以致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说:“重要
的不是知识的数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是什么”。
生活、工作,知识都是没有止境的。读书不能只学皮毛,洋洋自得,要学
得广,学得精,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完善。读书有选择、有专一、有目
的,开心明目,以利于行。借鉴古人和他人知识,找到人生的楷模,切忌
能言之,而不能行之,发人深省。
第一O二条  学贵修行,学无迟早。读书为了知识,以作生活指导,
不为个人炫耀的资本。应该踏实,切忌浮誇狂傲,敬重他人赢得别人尊敬,
无论古人今人,为己为人。学问和行为,犹春花秋实。讲论文章,春华也,
修身利行,秋实也。大器早成,固然可嘉,晚成大器,更是难得。学无止
境,学无迟早,多少贤能之士都是早迷而晚寤,不因早年误学而自暴自弃,
终成无知之辈。
第一O三条  学不咬文嚼字。摆脱时风,学之兴废,随世轻重,孔
子曰:“学也,禄在其中也”。学以致用也。
第一O四条  弟子勤学,学饰言行。好书需要分享,阅读丰富人生,
增加涵养。缺乏知识的人,闹出很多笑话。人非生而知之者。任何人都必
须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求得丰富的知识,王公贵族也不例外。
第一O五条  人穷苦学,逐成良才。剑锋磨砺出,梅花苦寒来。家
贫境困,难不住志力求学的人,终成有识之士。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尺,
不是地位金钱,而是学问品德。读书学习,能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
操,能使平庸之辈成长为贤良之才,创造令人惊羡的奇迹。先天条件好的
人,如若荒废学业,树立不起自己的人格,岂不羞愧。
第一O六条  持之以恒,好问多知。“春蚕到死丝方尽”,学贵坚持,
持之以恒,不畏贫穷时局影响。学善动脑,不耻多问。不懂装懂,强作解
人,贻笑大方,不可取。
第一O七条  踏实求学,苦练基本功。读书贵在踏实,精益求精,
不可一知半解,附庸风雅。若“年富春秋”都弄不清楚,望文生义,误以
年岁已高,总归可笑。文字是知识的载体,掌握好知,须练文字基本功。
识字释字,书写都是读书学习的必要环节,要苦下功夫。
第一O八条  量才而用,文须精思。人的天赋不同,分工也不一样,
量才而用,不可死守一隅,荒废光阴。著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求精巧
构思,细致推敲,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的积累,否则做不出惊世
骇俗。
的事来
第一O九条  注重人格,尊重文学。诗品即人品,自古皆然。勿随
波逐流,坚守独立人格。文乃安邦治国之手段,不单娱乐之具,明白价值,
端正其方向。切忌浮华,开质朴淳厚之风。
第一一十条  不贪名利,孤名难成。品质高尚者,忘却名利,道德一
般者,树立名声,道德低下者,盗窃名誉。品质高尚,而不能孤傲不群,
尊重忠臣,爱慕名士,谴责孤愤。
第一一一条  表里如一,时时自勉。名实相符,表里如一,虚伪狡诈,
欺世盗名,为世唾弃。“巧伪不如拙诚”。博取美名不容易,保持美名更难,
荣誉是对人的奖励,同时是鞭策,只有时时自勉,永远享有好声誉。不过。
份替子女求名,否则,影响其精诚专一刻苦学习创造
第一一二条  扬名育人,忠于职守。人与动物不同,人过留名,就在
人有精神。人死了名犹存,教育后世,造福社会。因此,人生在世当从修
善立名为重要,不可虚伪丑恶,枉过一生。在世上,应该对社会有贡献,
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忠于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无愧人生。
第一一三条  关心时事,不做文弱儒士。读书学习,不能迂腐,否则,
对社会无什作用,所以宁可任用有实际才能的人,不愿任用自命清高之人。
古传畏马如虎,真是骇世奇闻。
第一一四条  悠闲自娱,专精一业。人生在勤,不可悠闲懒惰,四体
不勤,五谷不分。务置身于社会实践中,培养成懂得生活,善于生活,否
则误国又误家。学习坚守专精一业,贪多务得,非明智之举。“多为少善,
不如执一”,此话不无道理。
第一一五条  欲不可纵。人的欲望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从无止
境。放纵欲望,贪奢无度,自取败亡。知足少欲,乃安身立命之基础。
第一一六条  滛奢招祸。满则溢,盈则亏,万物之发展规律,很合哲
理。求得基本生活就行了,奢华浮靡,要遭报应,谦逊虚心,冲淡自抑,
可以避免祸害。
第一一七条  虑祸在先。要想养身,先须虑祸,行走路林,当心疾病,
全身保性。最关键的是在官场之中,提防不测之祸。
第一一八条  为道义而死。生命可贵,应该珍惜,养生和献身总是相
对的。作无谓的牺牲不足取,但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绝不可苟且偷
生。为道义而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死得其所。个人的高贵与卑贱,
并不在社会地位,而在道德情操,贪生怕死为人所耻,为道义捐躯的英雄,
名垂千古。
(四) 立  德
第一一九条  为人做事,当有独立志向。人不立志,即是尧、舜、禹、
汤同住,丝毫没什么关系。志者入世之志、大志,在生活上、思想上都要
独立,具有独立之志。古往今来,功名伟业非强求可得,唯圣贤可学而至
。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为圣贤者,亦有自立自强之道,故
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志”功的着力点,在内心筑就“自省”,建立
真正的自我,养成独立思考而不盲从。所谓“匹夫之志不可夺”,体现人
格独立精神。从人格独立,到生活独立,做事独立。完成立志向独立之过
程。独立志,以独特眼光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第一二十条  立志确立,尽其在我,做事打拼博弈,立身处世,必
备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的方圆智慧。因时变化,应势取舍。事不过分,不
过犹不及,权衡利弊,拿捏分寸。圆融中有刚毅,严厉中有柔情。相信“天
意”,更相信“人力”。锐意进取,成功与否听凭“天意”。坐等“天意”,
即使成功也是偶然,决不会事事成功,所以“困知勉行”,把主观努力放
在立志的第一位。
第一二一条  志向决定格局,态度决定高度,心中有坚卓之志。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人事日纷,德慧日损,非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
。事业的成功,首先自立,有坚卓之志,将、相、圣贤、豪杰都无种,只
要立志,都能做得到。一个人成功的外在条件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内在因素。要有所作为,树立更远大的志向,建立更高目标,终身为之奋
斗。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轻视事业,轻视事业的人不求贤人帮助。孟夫子说:
“胸怀国家,放眼天下”。有远大志向者,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
王之业,不忝父母所生,不愧天地之完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
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健康”。在大难磨折之日,心
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之胸怀,有坦荡之意境,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
于内伤,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要有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实现坚卓之志。
第一二二条  做事做大做强关键是要自己有主见。成败听天,婚誉听
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自主者,不随众人之喜惧耳。常人
说的“主心骨”,清醒的认识你就是你,说自己话,做自己的事,自己对
自己“真实”,别人也觉得你真实。主见出于有志气,与人共事,主张“和
而不同”,不同意见讲究协调,不搅稀泥,不盲从附和,失去自己主见。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志大才高,心高气傲者,必
防人之志。操“稳中求胜”,将“志”建立在主见之上,不是无方向的立
志。尤做事决策,全凭自己判断,当然亦可综合考虑外来意见,最后的主
意还是自己拿定。既定主意,不轻易改动,踏踏实实去执行、落实。假如
做事没主见,听别人说什么有益,可以赚钱,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或
许拣得到小便宜,很难获得大的成功。
第一二三条  做事应有强毅之气,不断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强毅之气,
决不可无。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制之谓,曰强制,曰强恕,曰台为
善,皆自胜之义也。“立志之人”不等于就是“有志之人”。人类社会泥沙
俱下,鱼龙混杂,见品德和才能不好者,首先反省自己,触目克治。改易
品性非痛与血战不可。志之不立,何以为人乎。志在将个人的标准定高些,
“居敬者不能养小体“。想战胜别人,战胜困难,先得战胜自己。即与怨
恨自己的人相处,检点自己的过失与失误也有好处。接受批评需要胸襟,
即是有敌意,亦需气量。回窥自身,为入世提供精神养料,常常打气,自
胜成其大事。个人成功,非志高不能有所作为,志高还得有强毅之气。对
己太软,原谅自己,会瓦解意志,淡薄志向。与人共事,竞争的同时,要
与自己共事,与自己竞争,克服缺点,战胜自我。切忌趾高气扬,刚愎自
用,迷失心智,思维简单,固执,守旧,教条主义,目中无人,惟我独尊,
死要面子,拒不纳言,好大喜功,揽功诿过。立志只是正确的、对的,光
有立志还不够,还需要强毅之气,取决于”内驱力“之大小。
第一二四条  考验自己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
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易经》云:“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极追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身可死而志不可夺,
虽面临困境也不气馁,非有超群绝伦的天才,其成功之重在坚忍不拔的志
向和顽强的意志力。
第一二五条  人生从“有恒”痛下功夫,惟作事贵于有恒。英国作家
爱迪生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
弟,以希望为哨兵”。用志不分,放弃杂事,专注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
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一个人逮办事,自矢靡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若称有成就,
须“有恒”二字痛下功夫。有恒心是成功的根本,没有恒心,遇到困难就
易灰心,遇到险阻会中途放弃。当困知勉行之功,求名不太骤,求效勿太
捷,困时不间断,熬过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精进之日。
第一二六条  胆识比才能更重要。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成大事,
人谋天意各半,审机审势,先贵审力。审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实功夫也。
做任何事仅靠个人的能力是行不通,必须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事之关键
和良机,抓住是容易的,必以器识为先。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
无见识也。有胆识者善于对信息吸收和消化,对经验进行综合运用,博采
众议,不主观武断,顺势而断,不逆理而为。对未来的估计和推测,作出
明确判断。识量颇远者必才略果优,可渐次拔擢,统率一路。光求其速度
会丧失心智,毋求近功也。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对大的目标,细分为
小,化整为零,完成一个小目标,再做下一个目标,稳妥前进。
第一二七条  因时变通,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成大事者,有识时
务,谋深计的功夫。在宽与严之间拿捏分寸,即宽利严礼也。应宽者利也、名
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在刚与柔之间变化手腕,愚明柔强。担当大事,全在
明强。能立能达,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两者
结合起来。在优与劣的比较中妥当应对,避长击短。方可成其大事。
第一二八条  大事做强后保护好自己的事业,善退善进。今日之善退,
正以他日之善进,君子之道,岂居一格。成大事者善于在利益上谦退功夫,
则萧然无与,人神同钦,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最真正受用。
对方超越自己也无妨,领得恬淡冲融,此自是胸怀长进,古圣贤文才,其
志事不同,其豁冲融,豁达光明之胸怀大略相同。实力最小之时不急于出
招,绰有余裕。实力强大也得避开对手锋芒,叫做善刀而藏,将辩证之法
时而用之,方得心应手。
(五) 立  言
第一二九条  立言者,言为心声,行为意表,即做人也。做人最要虚
心,以低调的姿态融入社会。入世并非完全都是积极的,人际社会太复杂
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形象与人相处,决定其是否被人接纳。入世“蛮撞
者,实为消极,即使不想入世,也被人孤立。所以做人最要虚心,学会在
人海中游泳,纵人以巧诈来,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则人之意也消。
这样的人何尝不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一三十条不浮不躁地面对生活,关键是“静”字的功夫。儒道都颇
重视“静”字。戒除浮躁,静才能识人,才能审势度时,才能把冲动的情
感控制住。人之气质,是由天生,本难改变,惟有读书可变化气质。利用
“静”字磨练自己的恒心和毅力,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以
致远矣。静以克己,静而反思,足以考虑不利因素有益安身,即静思默想。
在冷静中不失灵活性。静则能守,静则能观,静则能制动。事不利于己者,
做到“收啬”,不盲动,内心充满活气,危急以静守己,给以对手假象,
深不可测而畏惧。
第一三一条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是血诚做人。古人言“天地之不息,
国之所立,圣贤之德可大可久,皆诚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
物”。扩大生存空间的办法笃守诚意。宋朝朱熹说:“谓之风者,以其被上
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
物也”。意思是用什么办法对待别人,别人也用什么办法对待你,分毫不
差,一报还一报。让自己在别人的心中诚实可信,就是推诚守正,委曲含
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保持做人的本色不变。古人言:“天道忌巧,天
意忌盈,天道忌贰”。这种精神经世致用,使人诚信。与人世交往诚心相
待,以诚换诚,无人不诚。要诚实,不要虚假的诚实,诚者不欺,以诚感
之,实心待之,乃真事上之道,若阿附随声,非敬也。
第一三二条  做人厚道会带来一生福气,谦谨载福也。天地间惟谦谨
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好人缘比能力更重要,和平虚明也。孔
子弟子冉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孟子重人、重“人和”,他说:“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易
经》提出“三才之道”。言语中不可夸大显摆自己,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毋为人所冷笑。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他人,民胞物与。有此之量,有内圣外
王之业,不忝于父母,不愧为天地的完人。不要用瞧不起的眼光抵触他人,
胸次浩大,再加一段谦退功夫,则肃然无与,人神同钦矣。富贵功名皆人
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反映出个人
胸怀,做人处事的雅量,体现个人修养,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但也有后
天的品行。但是过分谦虚,则无敬畏之心也是不好。剔除虚假部分,谦虚
有度,显得堂堂正正,谦虚不等于阿谀奉承,是出于对人的真实诚意。坚
持“收啬之气”,还我真面目,复我固有。使谦虚真实可信。
第一三三条  敬者,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须重视,以平
等的心尊敬他人。持之敬肃,恭维应有分寸,不弄巧反拙。不出乎实际的
评价是一种讽刺,违心的迎合,奉承和讨好有损自己人格,适得其体,理
解,鼓励,满足他人正常需要,创造和谐友好气氛,鄙视那种不可告人的
目的曲意迎合。
第一三四条  “万德孝为先”。以感恩的心孝敬父母,上下一于恭敬,
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知,皆由此出,父
母双亲生我养我,应该报答,这是“孝”,兄弟姐妹是我的手足,一起玩
耍学习,相互扶助,应该互相帮助,这就是“悌”,做好了这两种关系,
到社会上对各种关系才有可能处理好。对待国家和领导就象自己的父母长
辈,同伴朋友,就象自己的兄弟同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就变成了对国家
和领导的忠敬,对兄弟姐妹的悌,就变成了对朋友同伴的友爱。家庭关系
是本,社会关系是末。本正而末立,本坏而末乱,不爱父母兄弟的人,就
不会有敬爱国家和领导朋友的心理。敬爱国家和领导朋友的人,一定是孝
敬父母兄弟的人。这是人生的根本,就是孝和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