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义宁州(箬坪)
义宁州地处江西省西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为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交界处。唐代为武宁县,德宗贞元年(785-805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高乡、崇乡、奉乡、武乡、仁乡、西乡、安乡、泰乡)置分宁县,唐、宋两朝均为上望等级的大县。元代升为宁州;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名义宁州。 宣统二年,义宁州析出县南上崇乡、上武乡另设铜鼓县。民国元(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民国3年改义宁县为修水县。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是三省(湘、鄂、赣)九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修水历史悠久,汉代即建制,称艾县。后有分宁、宁州、义宁之称,1914年改称修水至今。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员最广的县,辖36个乡镇,总人口近80万。境内交通便捷,具有极强的边贸地域、物流集散中心之优势。修水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近现代陈宝箴一门五杰(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率先在修水升起。
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明设铜鼓营,清置铜鼓厅,1912年置铜鼓县。因县城东边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称为\"铜鼓石\",铜鼓县名因此而得。全县人口13.5万,面积1547.7铜鼓县,山川秀美,土地肥沃,资源富饶,辖6镇3乡。县府驻永宁镇。铜鼓县交通方便,上浏公路、铜修公路、阿港高速公路横穿境内,离宜春市120公里,可沟通浙赣铁路,到南昌180公里,可沟通京广、京九铁路,距湖南长沙黄花机场150公里。
铜鼓县历史沿革 商周为艾侯国地,春秋为艾邑地,先属吴, 后属越,汉属豫章艾县。隋开皇九年属建昌。 唐长安四年置武宁县,艾入武宁;贞元十六年,析武宁西八乡置分宁县,属分宁。宋建炎四年属义宁军。尔后改析多次,时称分宁,时称宁州。 明万历五年设铜鼓营;清沿明制,仍属宁州。雍正元年,设铜鼓城瑞州分防府, 移驻瑞州同知,行政仍隶属宁州如故;嘉庆六年改宁州为义宁州。宣统二年,设铜鼓抚民厅,辖州八乡中之崇、武两半乡。民国2年建县,称铜鼓县,直隶省政府,3年属浔阳道,15年废道仍隶属省政府。 民国20至38年,先后分隶第一行政区和第二行政区.土地革命时期,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属湘鄂赣省管辖。境内86% 的地区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余者则为游击区。1934年,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等一度移驻幽居。 1949年7月14日解放,同月28日成立铜鼓县人民政府, 隶属袁州专区。1952年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隶属南昌专员公署。1958 年复为宜春专员公署,属宜春专区。1978年改为宜春地区行署, 属宜春地区。2000年8月宜春撤地设市,铜鼓隶属宜春市。
其主要特征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铜鼓县是湘颚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临铜鼓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宋任穷、腾代远、黄公略、王首道、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转战铜鼓。在革命战争年代,铜鼓有2.8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解放后,中央、省对铜鼓革命老区关怀备至,被批准为\"全苏区县\"。
有关箬坪的地方: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港口乡箬坪村流本组小学。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港口乡箬坪村山坳小学。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港口乡箬坪村小学。 修水县黄坳乡箬坪村电站 地址:箬坪村 邮编:332412 电话号码:
修水县黄坳乡箬坪村小学 .
另:宜丰县北部,天宝乡所辖行政村也有一个叫箬坪村的。还有别处的不在此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