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右边的“回复”,再点右边的“所见即所得”
粘贴从明辉的word文档中复制来的袁氏源流考第二稿中的表格:
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了,这三种说法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元和姓纂》、《新唐书》与《通志》更有很大的不同,这方便说明,兹根据上述三段话列简表如下:
书名 代数
| 《元和姓纂》
| 《新唐书》
| 《通志》
| 一
| 胡公满
| 胡公满
| 胡公满
| 二
| 申公犀候
| 申公犀候
| 申公
| 三
| 靖伯候
| 靖伯候
| 靖伯
| 四
| 季子惛
| 季子惛
|
| 五
| 仲牛甫
| 仲牛甫
|
| 六
|
| 圣伯顺
|
| 七
|
| 伯他父
|
| 八
|
| 戴伯
|
| 九
|
| 郑权
|
| 十
|
| 仲尔金父
|
| 十一
| 庄伯
| 庄伯
|
| 十二
| 诸(字伯爰)
| 诸(字伯爰)
|
| 十三
|
|
|
| 十四
| 涛涂
| 宣仲涛涂
|
| 十五
|
|
|
| 十六
|
|
|
| 十七
|
|
|
| 十八
|
|
| 庄伯
| 十九
|
|
| 诸(字伯爰)
| 二十
|
|
|
| 二十一
|
|
| 涛涂
|
从上面这个简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元和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基本一致,即涛涂是胡公满的十四代孙,而《通志》则说涛涂是胡公满的十八代孙,并且,权威的《辞源》也是采用《通志》的说法。
孰是孰非?
在个人的“控制面板”中,可以设定方式为“所见即所得”默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