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畔的流华湾 作者:袁孔仁 文章来源:《东江湖》杂志
一、古村的神奇传说 流华湾,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发出过最耀眼最夺目的光彩,据原资兴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欧资海在他所著的《炎帝走过的郴州》一书记载:“1928年3月6日,在三都成立了资兴县苏维埃政府。3月中旬,党组织在三都流华湾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资兴县委。至于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记者、画家、摄影师等更是数不胜数。各方人士如此厚爱、向往,给流华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流华湾地处资兴市以北,与资兴矿务局毗邻,周边有蓼市、香花、碑记等乡镇,全村一百多户,五百多口人。流华湾,始建于明朝,距今约六百多年。据老一辈人说,开山祖袁明选祖籍木瓜塘,离流华湾仅二、三里之隔,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他缘何要迁居流华湾呢?相传,他以牧鸭为生,每天赶着一群鸭下河放牧。这些鸭也真神奇,一下河就像有人猛赶一样,一刻也不停地放肆疯跑,径直来到流华湾叫下水把的河头就落了团,再也不跑了,都安闲自在,尽情觅食、嬉戏,显得无比欢乐,似乎这里才是他们的安乐窝。这种神奇事天天如是,月月照样,这让明选祖好生疑惑。一天,他特意请来一位风水先生,这风水先生站在鸭群聚团之处,前后左右很认真地瞧了瞧,捋起胡子,神秘兮兮地说道:“这是块百里难找的风水宝地,谁要在这起屋造宅,日后定会人兴财旺,前途无量。”明选祖一听,心中之谜顿时解开,不禁暗暗大喜,他立即想方设法买下这块宝地,随后就着手建造房屋。那么,开山祖袁明选首创并经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至今的流华湾到底为何许“庐山真面目”呢? 二、古村古貌古色古香 沿公路,过小河上的水泥桥,流华湾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放眼望去,但见村后的辰岗岭气势雄伟,坚实威武,它像一道天然屏障直插九霄,当中一高高隆起的山脉似蛟龙蜿蜓起伏,从辰岗岭奔驰而下,山脉两旁有无数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的小山丘,似在拱护蛟龙,山上的茂林修竹,郁郁苍苍。村庄前面一字儿排列着大小不等的十多个池塘,像一面面镜子,把村庄映照得更加壮丽辉煌。池塘前边,是一条呈“之”字形的小河,弯弯曲曲的环抱着村庄,河两岸绿树青青,极富诗情画意,不由使人想起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的千古佳句。小河自东向西流到村西,被横贯过来的花竹岭一挡,像一把锁,紧紧锁住流水。这里便是开山祖袁明远鸭群落团之处,袁氏宗祠修建于此,祠堂东边一端河上有一座古式石拱桥,河两岸长着形态各异的老古树,每株树挺拔苍劲,枝繁叶茂,爬满了一些杂乱的古藤,树上常有乌鸦飞出飞进,目睹此景,令人想起元朝大散曲家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此秀色佳境,怪不得连鸭子一到此处也舍不得离开了。 近偶阅《风水术的天机》,作者在书中说“风水术所追求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讲求天人合一”。作者认为“最理想的宅外形图就是左有河流(且要‘之’字环抱状),称之为青龙;右有道路,称之为白虎;前有池塘,称之为朱雀;后有山丘(且脉首必有高耸特立,镇住一方的大山),称之为玄武。”流华湾地形与古之风水观不谋而合,无怪乎当年风水先生称赞为“风水宝地。”看来并非信口雌黄,实为有根有据。 全村坐北朝南,村前禾塘边原有十多根高擎云天的旗杆,昭示着村中在旧时的科举考试中,出过不少人才,这些旗杆和其他文物在“文革”中大多被毁,仅留下竖立旗杆的四副长条石,老厅屋大门首还悬挂着一块“进士”牌匾,牌匾上用镏金行书字体刻着“道光乙已年恩赐进士袁振文”。全村整体格局分成两大块,村东一块比村西一块占地面积略小,且地势兀立,似龙头高翘。两大块均宽大、方正、整齐、圆满,无任何残缺凹陷之处,一律两层楼房,一律青砖灰瓦,屋脊一律为鸡公陡墙,其势雄伟壮观,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威。流华湾古村古貌,古色古香,内涵着高深莫测的文化底蕴。 三、浓厚的民风民俗民情 流华湾全村有四个大厅屋,从东到西为:上边厅屋、道明厅屋、老厅屋、四厅屋,每个厅屋开有宽敞的天井,既窗明几净,又通风透气。村中还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巷子,巷道和厅屋两旁散住着明远祖的后裔。农村比不得城市,没有歌厅、舞厅、网吧、酒馆、茶楼,村中的厅屋和巷道就起着聚会、宴客、娱乐、休闲的作用。每天中午,村民会不约而同聚集到巷子里、厅屋里凑热闹,有的甚至端着饭碗赶来,大家神侃着天南海北的新闻趣事,交流着各种农事经验,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凉风丝丝,使人气爽神清。晚上,这娱乐中心往往会搬到村前的禾坪上,在那摆上床板、睡椅、条凳,继续着中午那无体无止的话题。习惯成自然,即便是现在,家里有了电视,也依然旧习难改。 村中人朝夕相伴,难免磕磕碰碰,有点口角发生,但彼此同祖同宗,一个树蔸根连根,以此互相友善,和睦相处,每天见面,一如既往,免不了问问:“吃了吗?”各家办酒,即使平日有什么隔阂,也照例相请;酒宴办完,主人会将剩下的席面菜和着米粉煮成一大锅糊捣炒,只要打声招呼,周围邻居会不讲客气,如约而至来舀糊捣炒吃;亲戚家挑来的糍巴、粽子、子孙豆之类的礼物,照例每家分送一分;谁家有个什么忧患急难之事,邻里乡亲不会袖手旁观。某年,村中一女孩,不幸夭折,女孩的父母悲痛欲绝,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适逢“双抢“季节逼人,村中人一面劝慰女孩父母,一面相邀着,不声不响吃自家饭,帮女孩的父母插完全部晚稻。乡亲们的大力相助,使他俩深受感动,很快从悲痛中解脱,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火;一九六六年岁末的一天,我老祖母去世,这天,下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大地冰冻,寸步难行,天灾人祸,令我忧心如焚,关键时刻,乡亲们伸出一双双温暖之手,二话没说,个个喊声相应,顶雪抗寒,帮我家圆满的办完丧事。我从心里感到:家乡人善良厚道,最亲的是家乡人!一位著名作家曾说:将来我退休,哪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木,我并在那里住下来。我与此君志同道合,2000年我退休后,叶落归根,回到了老家流华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