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再版前言 “漫道神州九万里,常思华厦五千年”。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姓氏的泱泱大国。在这片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土上,袁姓占有一席之地。对此,《袁氏世考》一书,为人们提供了可资、可信、可思、可考的珍贵史料。 《袁氏世考》原由清代江西省宜春横塘袁锡光自1799年至1828年历经三十年的沤心沥血的考辑编纂而成,于道光八年(即1828年)出版问世的。全书分世系.选举、人物、事实、方技.寿年、闺中、方外、祠庙、古迹艺文(文)、艺文(诗)、题赠(文)、题赠(诗)、书目、杂识十六卷、计三十余万字.是一部脉络清晰、分类明细、内容丰富、记述翔实.编辑严谨、可读性强的历史书籍。 《袁氏世考》问世至今一百六十余年了。因历时久远,加上原版系线装本,不易保存,故此书现被流传下来的为数寥寥。若干年后,恐有失传之虞。为抢救这部重要史书,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几经研究,我们决心将其重校、圈点、合成,并以精装再版,以飨读者。此举如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首肯,也算是做丁一件有益的工作。如能为从事历史研究的同志提供一此方便,则更是莫大的慰籍。
宜春横塘支立耀谨叙 一九九七年七月
二、原序跋 序 姓谱之作,昉於隋。第只详其世系。自仿晋史名而继以乘,则诗文事实得所攸托矣。古之学者,究心掌故有汇众姓而为一编,若万姓统谱百家姓。姓氏笺释为最著,其集一姓为一编者,自罗氏人物记及近今大彭统记外,未之多闻。然亦止得其偏,而未揽其全懿哉!席山世兄《袁氏世考》一书、分门别户,诸体毕备。为袁氏创古今未有之奇构,实为他著姓开将来继述之门径也。席山生簪缨磊洛之家,博学敦品有才识,久为当世士大夫所推重。生平著作等身现已刊行书籍甚富,若世考特遥山一角耳!然观其所考辑,无书不备,无事不全,且无微不显。即间有一二节寿未备之亦仅限于各家乘,故秘不报,非於书史考核不精也。袁固强宗巨族,古今所称,今得是编,固有以汇源流而联宗族,扬祖德以壮家声。且令读是编者,一展卷而具仁人孝子之心,其关系又岂浅鲜。世之勘於著述者多矣。如其不废举业、专以表章先贤、先人为事且能於统谱统记外,另树一帜,而为此体裁、本例考据三者兼备之书。吾盖近於席山,当首屈一指焉。
金门刘风诰拜题
自 述 念自弱冠,辑书逾三十年,见古今书籍,无所不备,因择其世所未著者,著之及千卷。而袁氏世考十六卷,则固十年前已考定,而今则敛赀以授梓也。光不敏.未能显扬祖德,表彰先人,心滋愧芡。然每念吾祖.有祖有兄弟。吾祖之祖.有祖亦有兄弟。即推而极之,一族一宗,以及受姓伊始,莫不皆然。其间有或异者,远近亲疏之别,而问其本原则一也。或有难之者日;遥遥华胄,如不可妄攀何五世亲尽如视若路人何,光闻之不胜惕然,其云华胄不可妄攀者,盖谓不可知之祖,不宜妄以华胄为攀,而其所可知之祖,虽非其胄亦祖,何况华胄然,亦只就各支谱系言之,如论一姓即字典万姓统谱与唐书宰相世系表,亦曾推及原委,曷论遥遥其云亲尽视若路人者,盖就其亲服制言之,非谓其亲,当以路人视之也。如谓五世以外之亲,当视为路人,岂五世以外之祖若宗,亦当视为路人乎,为此说者,大抵因亲尽触犯罪名与路人无别,故有此惨忍之言耳!然吾犹有说焉。天下之事,以敬宗收族为根本。根本既笃,则其应事接物,自可知天下之人品,以忠孝节义为重。忠孝节义既著,则其科名文艺自重。即未有科名文艺,亦重念昔先人贻谋远大,佑启后人。文名叠著德业频兴。俯而求诸高人野叟,逸才女士,莫不各有畸行齿德以涵濡乎。朝廷教化,光也何心忍令书史志乘所流传,等若云烟飘沓,听其浮沉莫定也乎!因是不避谫劣,问於纂集群书之余,征文考献,分门别类,以为斯编。虽未能事事周详,窃幸有此以为后来考补。亦足以见吾姓之古今文物衣冠。不翅旷世同堂殊方一域也。如云阐幽伐潜大有功於宗祖子孙也。吾何能然也耶!吾何能然也耶! 道光八年仲冬月横塘锡光谨述
跋 吾师席山夫子。前刻汉后七代集略,不肖(山斗)已敬缀数语,跋於其后矣。兹复在江城刻《袁氏世考》一书。适以乡闱候榜滥附贤书,又得受教数月之久。(山斗)仰思教育,恩同父子,何敢一日辄忘。今亦敬跋数语於后,而详述其梗概焉。论其学问,观书若洞火,了元疑悟。积劳数十年,为集书足迹大半天下。手不停披,虽道路犹事吟览。闻有奇文古碣,即遥在百里,价重兼金,不之或惜其勤敏。如足论其著述,一生好表彰前贤先人,其所纂辑世事通考,四书述、五经述,及本府历朝涛文事实诸书,均有关於世道人心。即兹世考及所自作诗文、诗话、纪事、各种。久为人所艳称其博治。如是论其品行,自幼即敦孝友长。与当世士大夫交,和亲乐易,从不干预外事。以故名公巨卿,重其学益重其品。且有不惜重赀为之刊其书籍者。其尊重如是论其功德,如一郡贡院、考棚、府学、文庙。暨宜春本县文昌宫,设立兴贤会,创置田租,资助乡会试路赞及小试卷资,皆其首倡。且尝劝当事禁止漏泽园及各古迹挖残伤害,居乡排难解纷,不遗余力。并为族中买固后山来脉树木。没法救全众产,一乘至公。并辑方便药书济人其惠爱,如是论其教海,循循善诱,一经发问,条分缕晰,决不使有些子疑悮刚者。裁于中正,贫者资其膏火,门下造就多贤,无不倾心,乐服其严正,如是古之品学兼优者,原不乏人。如斯砥行励学,而又加以才识以培植,其德业是盖求之古,人中亦不多得。(山斗)敢阿其所好哉。此在凡有见问者,无不知之,故今为世考跋。i峙亦不必为世考铺张其学识。以为有斯世考其敬宗收族之心,又为何如也。安得不推为通都名望也耶! 萍乡受业门人彭(山斗)敬跋
三、例言 例 言 一、书中敬避之字,俱已改正,其有应抬头者谨遵。功令顶格空格从式。不敢有违。 二、是书首列世系重一本也。次则选举、人物、事实重贤能也。次则方技以其中有人物、次则寿年、仰体朝廷敬老之意。次则闺中以女不先男,次则方外,以外不逮内。余自祠庙、古迹,外列诗文杂识,皆仿志史成例,不敢有淆次序也。 三、是书专主扬善。如事实有未善者,概为节去。尊亲之讳宜然。其有宫爵者书之。 四、查各支谱系,朱元以前多不可考。即有可考者,亦不元牵扯错乱。今则谨尊康熙字典及书史。溯自轩辕,考其源流。至以辕为氏,去车为袁。下逮隋唐,并各支迂徙世系,参以考辨以求的实。 五、人物事实分二考。人物叙才学、德品、功勋。事实则专载事。皆据书史志乘,无征不信。其列人物者,或有事实,即汇列於后。如或事涉怪异即列杂识。 六、闺中考、门类不一。有后妃、贤德、节烈、才学、寿年。并有遗事。今则统归一门第志乘。自后妃外、只载妇母、不载适女。盖以适女从夫。有限于彼此强域之势、而此则不比志乘叙外荫并显门槛。 七、足书统辑字内占今人物、事实、诗文。非为一郡一邑起见。己前事实载在典籍者,久已垂为掌故。即近今如举贡杂职未经注选,或于近处较详,亦惟凭见闻及概绝疏亲。 八、吾姓有出继外姓者,自应书其名爵事实,如系外姓入继,即宦迹最著,如袁义辈亦皆逸之。 九、是书所辑宇内科名、仕宦、人物。原不知其籍贯何自然即分军民二籍。而论其宗祖,则一不得因其人载而启疑嫌,况朝廷版章已定,彼即别民为军,岂能屈民为军。今则各支世系,俱已注明,切不可舍根本而失亲亲。 十、宣室记载会稽杨宗索遇胡僧,称巴山袁氏。全唐诗录袁少年三诗。孙恪于洛中魏王池,遇女子称袁长官女。吴越春秋载,袁公教剑及袁大娘舞剑之类。皆系以猿冒袁,匪我族类,概冥不录。 十一、古今重名甚多。盖因天各一方,未有汇录之故。今则汇录前人不少,可知回避。 十二、艺文、题赠二考。在元明以前者,得之匪易,不得不视为宝贵。然其词涉艰涩浅率庸板者,亦不无节删。自元明以后,诗文甚多,又不得不割爱而聊存其概。至有文以人重或事关风化,及其全集已失,仅得及一二之作,即诗文稍逊亦录之。近如简斋前辈佳作林立,脍炙人口即录之亦不胜录。今则未录一首其有题赠于彼者,间录二三,以表其才学。 十三、是书积录多年,虽未能遍及宇宙,全备无遗。第已有此,亦足以备参考。今则各卷各条后,俱留有余地,以待补镌。 十四、是刻原系本省近处各支敛费,岂能遍及各省。即属郡邑近处,亦难概为通知,兹则于其助费者,谨登名字于后,以诘其敬宗收族之心。如或吝费而有人物,亦其爵翟事实,决不因其后人忘本而薄其先人。盖此书叙及天下古今,何况其迩。
四、世系 1.世 系 御制康熙字典。申集下衣部四画,袁唐韻雨元切。集部(咅页)羽元切。韻会于元切。丛音园说文文长貌.从衣曹省声.又州名篇海。汉宜春县,隋置袁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袁氏妫姓,舜后陈胡公之后裔,胡公生申公,印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爱,陈涛涂以王父爰为氏,世为陈上卿,亦作辕,又作爰,史记袁盎,汉书作爰,韻会袁,从口俗作袁,又作袁非是。又车部轩辕黄帝号,前汉古今人,表黄帝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氏,又姓韻会陈大夫辕涛塗之后。又轩辕复姓。又通作爰。前汉地理志,商鞅怍辕田。注辕与爰同。 考之礼,诸候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候。吾袁氏世为大夫,岂敢妄有所祖。今谨因御制字典,推其受姓伊始,上及舜与轩辕,仰见我圣祖黄帝,以仁孝敦天下、使人顾本寻源,皆有敬宗收族之心焉。因是谱世系,而敬溯其二帝源流。 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先世姓公孙,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感孕二十四月,生帝于寿邱,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君于轩辕之邱,因以为名,以土德王有妃,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岁,故宰我疑以问孔子。孔子日:人赖其利,百年而崩。人畏其神。百年而亡。人用其教,百年而移。《帝王世纪》: 黄帝诛蚩尤于涿鹿。以云纪官、置左右大监,监万国、立相暨史官;制文字。立井制田。作宫室制衣裳,作器用、作货币、制武备、设阵法、立占天官作甲子、制历象作数。造律吕作乐。制医书教民蚕,屈轶生于庭,风凰巢于阁,麒麟游于囿。《通鑑》 轩辕台,在岳州府君山传帝铸鼎,荆山在此城,今名古城在保安州东帝都涿鹿。今直隶涿州。寿陵在山东曲阜县,邱在河南新郑县。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又在陕西秦州上邽城东,又在处州府石门洞。谢灵运题,盖假轩辕以神其境耳。《广舆记》 按封禅书,黄帝得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又世纪或言寿三、百岁,葬于上郡阳周之桥山。致姓氏谱系出黄帝裔者,有张、奚、任、祖、薜、雷、於、蓟、乔、冷、翟、廖、龙、轩辕、以及姬姓。所分周、吴、孙、郑、王、冯、卫、蒋、沈、韩、杨、施、鲁、酆、滕、岑、毕、于、孟、邵、汪、毛、贝、狄、藏、成、茅、季、贾、盛、闵、颜、郭、刁、管、蔡、凌、霍、柯、应、宣、单、石、邢、滑、翁、苟、汲、惠、家、富、巴、秋、寗、宫、栾、器、武、詹、郜、印、怀、符、从、鄂、冉、宰、卻、郏、堵、寿、通、燕、温、阎、耿、国、蔚、弘、师、毕、晁、(古作龟)养、鞠、丰、游、蒯、官,.蔡、展、伯、曲、召、郇。并复姓公羊、公冶、浦阳、太叔、仲孙、令狐、王孙、南宜、北宫、叔孙、南岳等姓皆其后裔也。 颛顼昌意之子,黄帝之孙。以高阳为氏。为帝在位七八年。年九十八岁葬浦阳 --《世纪》 昌意城在大名府,南乐界。黄帝子昌意筑《广舆记》 颛顼城在大名府开州,一名东郭城,即颛顼故都。一云都商邱,今山东浦州,陵在直隶高阳界。又在大名府滑县。又云高阳氏,陵在山东东昌府城北。--《广舆记》 考姓氏谱系出昌意者.有昌安二姓,系出颟顼者,有黄、廉、曹、 朱、邹、彭、钱、童、豕、韦、诸,塈、秃、苏、颐、温、董、妘、邬、路、偪、阳、桧、斟、黎、倪、熊、楚、葛、粱、程、莫、谭、权、成、{f}、晏、宠、舒、祝、双、终诸姓。
二帝源流黄帝 帝舜姚姓,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有子日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有子日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妻日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以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官。弟象娶尧二女娥皇女英,生子商均、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凡寿百十岁,曾使禹摄政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巷梧九疑山之阳,是谓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世纪》) 系出舜后者有姚、蒲二姓。 按九疑山据<集仙录载,九峰长安万年,宗正大理天窄广得宦春宜城行化九名峰,各有一水为丸水。银花复淑、巢水、许泉、归水、沙水、金花、永安、晋水九名。在道州营道县湘中记载,苍梧有九山、九向九背皆相似。人望之则疑此是位。故名有朱明石城石楼。娥皇舜原女英萧山挂林梓林九山名,舜尝登此,或曰舜葬此,二妃从之,以涙洒竹成斑,放至今称湘妃竹,有斑竹岩焉。在道州营道县,括地志载。在永州唐兴县东南,说文皋元结九嶷山记。又云零陵营道县,北方一千余里,四周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望而疑之,谓之九嶷。通作疑,舜陵在焉。湖广通志载其山,在水州之宁远县。似此所裁参差不一,未免启人疑议。考苍梧今为梧州府,属广西零陵。今为永州府首县,原属湖广,今属湖南道州宁远,皆属永州。第括地志唐兴县,不知何指。其实苍梧零陵壤地相错。而其山之绵亘而长。即在今梧州府界及永州府属之道州界,而以宁远为主,所谓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大抵以此。究与孟子卒于呜条句不合。现在陵居女英峰下,三代祭舜于大阳溪,遗坛犹存。秦汉立庙龟蚨文础,磊磊可指 朱时禁樵採,置守陵五户。明载祀典建庙箫韶峰下。国朝因之再考困学纪闻,世传舜葬苍梧之野。孟子以为卒于呜条。吕氏春秋舜葬于纪,苍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纪城。呜条亭在陈留之平邱。今考九域志.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路史,帝死以瓦棺葬于纪,是为呜条。注:呜在安邑西北,今安邑有呜条陌其去纪才两舍,帝纪言河中有舜冢信矣。而竹书郡国志等,皆言帝葬苍梧,则自汉失之。至郑胀成遂以呜条为南夷之地,不已陈乎?似此所云:又在纪第杞典在九嶷山,当以九堤山为从。而论考据。宜以安邑为确。稽占者当勿狃于一是而观书也。 舜祠在直隶延庆州历山。又江西万安世传舜南巡于此。奏九成之乐,后人名其山水皆日韶。又广东通志云,韶州府以舜韶乐而名。又山西蒲州,又山东济南府城内。又历山县碑碣尚存,又河南中牟县。又偃师县,又陕西西乡县,又湖南宝庆府城北,又衡阳县,又广西桂林府,唐韩云卿记刻于崖石(《广舆记》> 有鼻墟在零陵即封霉象地。(同上) 舜二妃娥育无子女祭生义钧及季厘,季厘封缗为夏桀所克,义钧封于商,是为商钧,喜歌舞。(路史> 按娥皇之皇此怍育女英之英,此作罃考禹封商均于虞城。黄陵庙在湖南湘阴。汉刘表建祀舜二妃。(广舆记) 二妃墓在黄陵山。<广舆记) 按故事辨舜次妃癸比氏,生二女.日宵明,烛光。处河大泽灵照百里。是为湘之神。注云;大泽祖洞庭言为神处此。故灵光及于百里也。以湘神黄陵.为舜之二女。非尧之女也。 九嶷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水经注) 系出商均后者有饶姓。 虞国名思者,舜予商均之后。夏禹受舜之天下,乃别封思于虞。及夏后帝相为寒浞所弑。相后乃有成国君女方娠奔虞而生少康。及长为虞庖正,思以二女妻之。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以兴夏祚,迨少康得位,虞思以下,世为虞宾,以奉舜祀至武王克商求舜之后,而得阏父之于名满。因赐姓妫氏,而封渚陈。(人物聚考) 考陈大嗥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周之东,自周武王封胡公满于此。乃都于宛邱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 陈候爵出自舜后,封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予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今陈州是也。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立闵公二十一年,鲁哀公十四年也。后三年楚惠王使公孙朝灭陈。(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列国兴废说> 考姓氏谱系出虞后者有虞姓。系出陈胡公后者,有胡陈田王束颛孙胡毋毋邱母氏等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