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寻找广西玉林市名山乡袁氏宗族承炤公生活于四川省的后代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鬱林袁正 发表于 2018-9-25 11: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寻找广西玉林市名山乡袁氏宗族承炤公生活于四川省的后代


    袁承炤公,广西玉林市名山乡人,在袁姓垂裔族谱里属于二十世代,生于1883年,1899年16岁的时候,跟随族叔举人袁枋字耀岩到庆远府天河县生活。天河县即是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袁承炤在当地结婚生子安家,其本人的后代120年间几无信息,承炤公后人据说是在四川省广元市生活。曾经有位宗亲兴宁袁远标在四川达州市(以前叫达县市)89207部队后方基地,和承炤公后代袁福义(二十二世)同一个部队,后来一直没有联系到,此时名山袁氏宗族越来越团结兴旺,现在本宗族名人袁枋公150年诞辰的大喜庆日子即将到来,承炤公的后人是我们宗族里的一个大房族,我们希望找到承炤公的后人认祖归宗,重返宗族大家庭,全族人开心快乐大团圆。


    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世上之人,必有其祖。
    民族重气节,家族讲遗风。有道是盛世修志,和平造谱。此乃传宗接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善举。


    回想过去,我们的先祖生活在恶劣的社会里,少吃没穿,饥寒交迫。而他们出于生存的需求,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打工受苦,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历尽了世间的磨难。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中,使得他们的后代相互居住逐渐甚远,由于受历史、地缘、交通、通讯、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相互沟通、交流甚少,逐渐已至互不认识,但我们确是同根同族,一脉相承。

    为了使族谱信息更加完整,到处寻根问祖,搜集资料,仍恐有不足之处。在此,特发此信,向迁居在外的宗亲们传递这份信息,便于交流洽谈;望各宗亲能相互告知提供信息,把珍贵的族谱续修完整,将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永不断载、代代相传。

    联系人:袁建军(二十二世)  电话:13557751157  13507758514


袁氏垂裔公家族广西玉林名山后代传世图




    导读:
袁枋的侄孙(袁正)在庆典盛宴中对袁枋的描述与评价

    各位远来的父老宗亲,各位兄弟姐妹袁氏宗亲,大家好,我叫袁正,是袁枋的侄孙,恭临盛会,名山宗亲会让我简略介绍一下袁枋的情况,在座众多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政府官员,高级科技人才,硕士博士,相比在座的各位,我读书不多,学识有限,我讲的内容,如有讲错的,请多多包涵。

    很感激兴宁龙田族谱里的记载,感谢经权等人和龙田的宗亲为我搜索转发资料,没有这些记载,我不可能了解祖先袁枋的事迹,所以编修族谱确实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好事,下面聊聊袁枋的生平,他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遗物在文革中的遭遇。各方面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开开大话馆。至于他的传记,族谱里已经有,我把它翻成了白话文,已在微信群里发给大家,

    同治八年己巳年 (1869),这一年,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最后一支使用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章太炎就在这一年出生。经过十几年太平天国战争大动乱的清皇朝元气大伤,一步步走向没落衰亡的道路,袁枋也在这一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在名山村。

    袁公名枋,字式舆,号耀岩,是润堂公的孙子,华庭公的长子,过继给同胞伯父益臣公,益臣公和伯母晏氏都早早去世了,但袁枋在生活中还是一直遵从着继父的教诲,饮食习惯和日常礼仪一直保持着和继父母生活时的样子,继父去世后,袁枋和生父母华庭公夫妇一起生活。

    早先袁枋的祖父润堂公英年早逝,祖母许氏坚守妇道节义,含辛茹苦过日子把孤儿养大,儿子华庭公发愤创业有成,得以达成母亲的心愿。华庭公娶了个妻子周氏,生下袁枋和弟弟巽岩。

    袁枋小时候,家里要他学习经商,但袁枋没有兴趣做买卖只爱读书,早晚书本不离手,大人大声责骂也不改变习惯,1882年袁枋父亲华庭公转而重视起来,专请老师为他辅导,袁枋看过一眼文章就可以背出来,13岁的时候文字的意义就可以理解明白,学习经史子集能够做到句点段落解释分明其意义,做出来的诗和文章,老师大多不用批改。这等于一个现代读初一的少年,要读懂并透彻理解繁体字无标点的诗经,易经,书经,春秋论语,24史等等著作。一些篇章还能够完整背诵,现在有几个少年可以做到呢?

    光绪庚寅年,(1890)袁枋22岁,增补为博士弟子,

    辛卯年,(1891)玉林州摸底考试,袁枋获得第一名,乡试中了第13名举人,同时期的名人中举的有1889年中举的梁启超,蔡元培,与袁枋同年中举的有后来做了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还有小说家、出版家,写《孽海花》的曾朴等等。

    第13名举人是个什么概念?要成为举人,首先要成为秀才,要先过童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三关四次考试,才有资格考举人,这三个门槛,一科不过就得耗上一年。查阅资料,咸丰朝11年间,全国参加童生试的读书人约有450万,而考中秀才的不足15万,仅占3.33%。大清朝在260年的时间里,进行了112科举人考试,史称乡试。平均每年全国产生585名举人,广西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广西省历史上一共进行了一百科举人考试,总共产生5075名举人。从唐朝贞观年间设立鬱林直隶州开始,1370多年间,鬱林总共产生428名举人,除去武举人58个,二等的副榜46个,以及皇帝老爷子高兴的时候恩赐的35个,真正凭本事考上的文举人只有289个,也就是说平均4.7年才考中一个文举人。清末的鬱林直隶州下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由于朝廷任命官员的职位数额有限,所以在科考里限定录取名额,每一科分配给广西的举人名额,清代光绪朝是51名。你再多的人来考也是中举51名。清代乡试三年一科,逢子、午、卯、酉举行,三年平均,广西每年也就只有17个举人名额,不像现在的考试,大学扩招,60%的录取率,千千万万大学生。至于进士,就更难得了,一千多年,鬱林只出了30人左右,平均40多年出现一个。科举考试和现代的高考不可同日而语,难易程度不同,资源紧缺程度不同,考试知识的范围不同,考试内容的深奥程度不同,社会的重视程度和荣誉度不同,考中后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中举人以后可以直接当官,相当于县级官员。

    要考举人就要进场考试,考试的场所叫贡院,有清一代,南京的江南贡院规模最大,号舍有2万间以上,其次是北京顺天府贡院,号舍有1.3-1.6万间,第三名是广东,号舍有11708间,考生入号以后上锁禁止进出,一共要考九天九夜,食眠二便俱在号内解决不得出入,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是在考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各省举人名额依人口多寡、文风高下及赋税轻重而定。童试考秀才每三年举行两次,大县录取三四十名,中县二三十名,小县十余名。                     

    袁枋是有实力的少年得志者,科举这条独木桥,走起来非常艰难,如果命运之神还在沉睡,再有名的人都会在科场里蹉跎岁月。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考进士,总共八次落第,直到60岁才圆梦。郑板桥,20岁时他就考中了秀才,春风得意,对未来憧憬美好。但接下来的举人和进士,他却断断续续考了24年,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考中后吟着两句著名的诗走出考场:“如今脱得青衫去,一洗当年满面羞。”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的明代书法家文征明26岁起至53岁,七次参加应天府乡试,居然都未能考中。清代文豪蒲松龄19岁时,在一年的时间内,县、府、道三试第一成秀才。但一直到76岁去世,他也没有考上梦寐以求的举人。大学者康有为在科举道上也是个倒霉蛋,康有为一生三次考秀才而不中。随后他花钱捐了一个监生,才有了资格考举人,考举人也经历过失败才考上了,袁枋考上举人这一年,康有为考不上举人,只好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馆讲学。后来光绪十九年(1893年)才在广东贡院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进士。

    新科举人由各省布政司发给第二年赴京师参加会试的车马费及购置顶戴、衣帽及匾额的费用,秀才穿着的蓝绸青缘袍可以脱下,换穿青绸蓝缘袍的举人服,帽饰也由银雀改衔金雀。所以郑板桥吟出那么两句诗。清朝各种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叫正科。如果逢国家有重大庆典,如皇太后、皇帝万寿、皇帝登极、大婚、大规模凯旋,有恩诏颁布的年份,加考一科,曰恩科。


    壬辰年,(1892)袁枋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上,就带着同胞弟弟巽岩,以及先岩、蔚岩二人,到贵县木格圩开设学馆讲学。设学馆讲学类似于现在的高考补习班,为准备考举人的秀才传授知识,按月收取束金即学费,有能力开馆授徒的人,必须是名满一方的真才实学者。

    过了两年是1895年,1月下旬至2月初,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署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反对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

    又过了三年,袁枋参加戊戌年(1898)春闱会试,提前在丁酉年冬天愉快地上路,绕道归访祖乡广东兴宁龙田里,谒拜祖宗瞻仰宗庙风貌,终于有机会和宗亲父老们讲述种种往事,用多日时间往来访问,仕雄公以下的一系宗脉分支,终于得以寻根溯源,联系祖宗血脉贯通在一起。

    这一年会试袁枋落第,朝廷改授与教职,于是从京城南归回到故乡。正巧遇上北流土匪头子李立亭造反的战事,土匪接连攻陷北流容县,继续进攻围困了鬱林城,当时过惯了长久的太平日子,群众不懂得怎样应对刀兵,城里的商民人心惶惶,大家都想逃跑躲避,袁枋诚恳地到处安抚人心鼓励众人,并和侍讲官欧伯香一起研究守城计划。

    开始,黄刺史准备招募民间壮丁分别守卫各个城门,马上就有大塘圩梁大雉鸡等人来应募,刺史准备发给带号码的兵服时,袁枋坚决反对招募这些人,认为不如改为组织城内商人自行守卫,商人们要维护自己的身家财产,一定会努力拼命。就尽力去说服刺史,要其辞去招募的乡勇。

    管带蒋锡魁原来带兵驻守在城中,刺史命令蒋锡魁率领乡勇支援州背寨。袁枋登上城墙观战,见到这些乡勇假意开抢,知道他们一定会叛变,就不许他们入城,刺史想亲自开门放入,袁枋带领商民用砖和石头牢固塞住城门,并以枪刀对抗,严厉拒绝刺史,错误才得以停止。后来蒋锡魁带去的乡勇果然与大雉鸡等賊帮一起攻破州背寨。蒋锡魁独自逃回陈之灿的兵营。

    这次战乱,如果不是袁枋学问胆识都优秀,具备非常的洞察力,那鬱林城就非常危险了。幸亏在他的组织下先清掉内奸,后来又能随机应变。袁枋八日八夜没有休息睡眠。不久后得到东粤绥远军的支援,匪贼失败退走。最终使得城市平安,乡里安宁,学子和民众很感激袁枋做出了努力。

    宣统已酉年,(1909)大清皇朝徵召各省的贡士举人考核其优劣,袁枋经过两次考试,成绩列为二等。朝廷签发分配为广东盐大使,属尽先补用一类。那里知道袁枋突然在京城感冒风寒,在南下船上又被取暖的碳气毒害,导致身体虚弱感染了严重的疾病,到了广州城,经医治无效,享年41岁,忽然间就去世了。

    士人间谈论起袁枋都感到很可惜,回忆起他的一生,为人孝顺友爱恭敬谨慎,勤俭耐劳,在北京在官署,每个月都经常主动向上级报告请示。在家辅教弟弟巽岩增补为州秀才,后来又联补为增生,一时间,大家都称赞袁家两兄弟像西晋二陆和三国双丁那样杰出,袁枋三次赴京考试不带仆人,与人相处和蔼可亲,教育学生诚恳耐心不畏疲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爱。

    弟弟巽岩曾经和袁枋开玩笑,称他为诸葛亮武乡侯,是个食少事烦,鞠躬尽瘁的人,唉呀,哪知道这笑话竟变成了不祥的预言。

    下面再说一说袁枋留下的遗物。袁枋留下的物品全部毁于文革破四旧的大火,回忆起来,有四五个大箩筐的古籍,包括木刻版的四书五经,史书,诸子著作,历代文集,明清时期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著作,突出的是一套木刻大字版御批资治通鉴。还有有关教学公务的、读书人、朋友间的往来书信,大量名人字画。中举以后各地名人、要人以及城里著名商号商人们手写的贺联一大箱,用很精美的印花油纸、丝绢等写成,全部装裱好卷好,約有一百多卷。以及袁枋的手迹、个人作品集,是他所作的诗赋文章、书法作品集,书法字迹端重灵秀。还有名师手绘的他本人穿官服的真容像。还包括袁氏宗族用于喜事或贵客来临时悬挂于祖厅的锦帐,材料是真丝织锦,上面有以名家书法为底稿名师绣制的五彩文字,内容是孔孟诸子的精选语录。锦帐挂满祖厅两面高墙绰绰有余,只要挂起来,祖厅立马富丽堂皇气势不凡。一同被毁的还有一本木刻版的族谱。种种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是现代可登上电视鉴宝节目的宝物。汇集起来,可以兴办一个宗族的博物馆,光是那一百多件贺联就可以挂满一个大展厅,可举办一场清代楹联专题展览。除去经济因素,里面所记载的渊博文化信息,更可以教导激励袁氏后人,使他们奋发图强,学业有成。所以说,文革是十年浩劫。这些是我们家族和宗族的重大损失。

    我浏览了一下族谱,又看到了族里几位兄弟的讨论,觉得他们所言极是,确实很有必要离题谈一谈我们宗族的人口问题。作为客家人的袁氏宗族,历经战乱千里漂移,从中原辗转来到南方,垂裔公经过两代单传开枝散叶,到了第九代齐勋公生二子,其中佩萱公被土匪掠去失踪,留下后来移居浔州府的佩兰公,又是三代单传到了仕雄公,仕雄公生两个儿子,失踪一个,留存的景星公也只生了灿一个儿子,等于男丁六代单传,现在没有做过父母或刚做父母的年轻人,不会懂得单传家庭那种日夜忧心,担惊受怕的感觉。清代婴儿的死亡率占出生率是30%,青少年死亡率10%,疾病是罪魁祸首。清代自顺治帝立国,到宣统帝灭亡,共经历十帝,除去宣统幼年亡国,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殇亡数是出生数的一半,达到50%。在那个时代,生命非常脆弱,很容易死亡。一个家庭连续六代都只有一个孩子传宗接代,怎么不使人提心吊胆?如果齐勋公以下六代以内儿子死亡,我们名山宗族再以下各代,所有姓袁的男女人口都不会存在。人口少的家族,容易在名利与生育之间举棋不定。我们袁氏后来的几代又有很多31岁、29岁才生育后代的,在封建时代,这也太迟了吧。汉朝建国,因历年战争人口稀少,刘邦出台政策,女子15岁还没结婚就要征税,每年要向官府缴纳120钱。春秋时勾践为了灭吴要增加人口,规定:家里有单身没结婚的,家长都要受罚,女孩到了17岁还没有嫁人的,父母要被治罪。男孩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的,父母也要被治罪。青年人会说,现在讲法律,讲人性,你这个老头说这么古老的东西干什么?那么在现代生育,选择只生一个孩子你就安全了吗?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约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离世。我的伯祖公元袁枋41岁就去世了,娶了两房妾,也生育过子女,但都养不活,好在还有祖父华权公撑着,生了几个儿子,要不就绝后了,如果只生一个,袁枋走了,曾祖荣谱公一样失独。到了40岁,现代人死亡率就有就有5%,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到了40岁年纪就会有5%的父母失独,失独后政府每月补助几百元,很有用吗?政府放开生育,就是面临人口萎缩、人口红利消失、老年人都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的局面,不远的将来,若不积极生育,社会缺乏劳动力,做工的人少,养老院没有看护,床位严重缺乏,子女工作在远方,只生一个的人到哪里去养老?只生一个长大后没有兄弟姐妹,有灾有难,只好自己扛着,而子女多的家庭,长大后一人有难,兄弟姐妹相帮。只生一两个孩子,袁氏的后生小辈,你们认为安全吗?袁氏家族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整整一代人少出生了一半多的人口,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酒宴可能少来了一百多个年轻人。不怕麻烦,尽量多生育,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对宗族、对政府,都是非常有利的事,多生孩子人丁兴旺,也许劳累一点,但能够降低自己的人生风险,祖宗看到了也会微笑,自助者天助之,祖宗只爱保佑那些努力生活奋发图强的后人。

    时间已经进入了21世纪,我们当代袁姓族人中一些人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比如省级干部、师级军官,早已超越了41岁时去世的袁枋,那么我们今天纪念袁枋,纪念袁枋在宗族里所代表的古老文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我们纪念先祖袁枋,既敬佩他出色的才干,更因为我们是文明守法的宗族,我们是知书达礼的宗族,我们的族人百折不挠,不断进取。袁枋所学习维护的国学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宗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坚守这种价值观使我们的国家免于印度多教派的愚昧动乱,免于阿拉伯世界长期残酷的宗教民族战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君亲师,仁义礼信孝,这些是我们族人心里永恒的信念。袁枋是我们袁氏宗族人群里这种价值观的代表,代表我们在竞争极为残酷艰难的科举考试中胜出。袁枋是我们宗族在封建时代国学文化领域树立的丰碑之一,因为袁枋用其奋斗求索的亲身经历树立了光辉榜样,不断激励我们后人,使我们热爱知识文化,遵纪守法,因为我们有这些宗族的好传统,我们坚持这些,所以我们宗族就有这么多的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博士,高级政府官员,企业高级经理厂长,高级军事人才,商业人才,等等等等。我们也有很多族人做着平凡的工作,不要小看了这些平凡的工作,袁姓来到玉林,最先的家族事业就是从来祖仕雄公肩上的一担水果开始,这担水果挑起了我们整个名山宗族的未来。我们继承龙田故里的好传统,农商为本,耕读传家,我们堂堂正正做人,高高兴兴生活,做好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请随时记起:我们是以尚武宗族开基,更是有众多的书香门第,不要枉自菲薄。只要我们坚持我们袁姓的好传统,坚守我们孝弟、友爱、恭敬、谨慎、重知识、重人才的核心价值观,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后代前赴后继,将产生千百个新时代的袁枋,我们袁氏宗族一定会一代胜过一代,千秋万代未来更兴旺。

     祖宗隆眷,祖佑平安,谢谢各位宗亲,谢谢各位长辈,今晚龙田故里宗亲父老、本地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此祝大家幸福吉祥万事如意,华灯高悬,樽中酒不空,请大家尽兴多饮几杯,一醉方归,谢谢!

    原兴宁族谱袁枋传 为文言文版,袁正翻译为白话文。


(来源:瑞雪堂)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