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家园
群组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专题
起源
汝南
全清
三袁
伯庸
袁元
天台
修谱
微网
孔子
颜氏
孝经
周礼
礼记
孝经
微博
贴吧
淘宝
微号
官网
社区
世范
四训
分类
二手
招聘
求职
交友
便民
租售
消费
兑换
国学
地名
节日
朝代
大事
干支
名篇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袁氏文化
国学研读
袁氏作品
袁史人物
宗祠碑志
袁氏医理
袁氏家谱网--
»
论坛
›
袁氏文化
›
国学研读
›
陈郡阳夏扶乐遗乡袁氏(广东龙川清隐系)世录
返回列表
陈郡阳夏扶乐遗乡袁氏(广东龙川清隐系)世录
[复制链接]
楼主
电梯直达
袁氏历史
发表于 2018-2-6 18:43:2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袁氏历史 于 2019-4-8 22:29 编辑
《后汉•国三老袁良碑》
《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君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之兴,虞阏父典陶正。嗣满,为陈侯;至玄孙(玄孙非传统意义的五世孙,玄即远也,实为十三世孙)涛涂,初氏父字立姓,曰袁。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为大夫。哀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颇作司徒,其末或适齐楚。而袁生(阙)独留陈。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孝武(汉武帝刘彻)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生曾孙干,斩贼公先勇(公孙勇),拜黄门郎,封关内侯(遗乡的关内侯),食遗飨(“遗乡”是封地)六百户。后锡金紫,倦(亻+臖)修城之(尞+邑)。干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至王莾而断。君即山之曾孙,缵神明之洪族,资天德(惪)之清则(鼎+刂),敦综《易》、《诗》,而悦礼乐,举孝亷、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四方)。谢病归家。孝顺(汉顺帝刘保)初政,咨(阙二字)白。三府举君,徴拜议郎符节令。时元子光,博平令;中子腾,尚书郎;少子璋,谒者。诏书壁(阙二字)可父事。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使者(阙)节安车亲(阙)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实飨之。后拜梁相。帝御九龙殿,引君对觌,与酒饭,赐饮晏。册曰:顷者连遇运害,灾条备至,阴阳不和,寒暑不节。昔孔子制义,承奉则有兴盛之福,幔期即致来咎之变,朕以妙身,袭裘继业,二九之戎,今直其际。图记占(阙),恒在藩国。自先帝至德,犹有七国之谋,盖治世者不讳其难。朕追寤社稷之重,恐有交会诸国王侯,开导以骄满之渐,令奸邪因缘生慝,相以显选,简练内升。昔掌苻竟,惠拢我民,故连拔授不问勋次,典郡职重,亲执经纬,隐括在手。往者,王尊发纵于平阳,清约藩辅,其节(阙)然。忠臣之义,有献善(去)否,其加精微,测切防绝,朕疚心以戎。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壬(王)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往悉乃心,勉崇协同,便宜数上。君子曰:优贤之宠,于斯盛矣。审治县郡,无民不思,载八十五,久病致仕,永建六年二月卒(公元131年)。居网室庐,殡亏假馆。昔行父平仲,小国之卿,其俭猷称,况汉大夫,父子同升,而而环堵,不遭正明实录之时,使前哲孤名,而君独立。于是厥孙卫尉滂、司徒掾弘(阙)乃刊石作铭。其辞曰: 飞清德,纷其历,跨高山(山字),铺云际,作帝父,振沙(阙),登华龙,眺天坐。酌不挥,凯以迈。民被泽绝畿义大本德,曜其碣。(阙)煌煌,数万世。
《隶释》六 清•严可均
注:㳡水迳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
《水经注•卷二十三》北魏•郦道元
肇姓世系备考
1黃帝—2(玄器)、昌意、(少昊)—3(喬極)、颛顼—4幕—5(帝喾)、窮蟬—6敬康—7句望—8橋牛—9瞽叟—10舜、(象)—11商均、(季厘)—12箕伯—13強余、(直柄)—14颉—15思、(夢能)—16友龍—17壽肸—18叔儀—19(康伯)、康仲—20(宗石)、祖妫—21(期)、發—22妫方—23振—24維—25壽固—26敖—27勝—28元捷—29偃—30姑猛—31公允—32蔺—33慎叔—34野—35無斁—36菑—37叔正—38獻子—39亞壽—40原壽—41夢延—42遏父—43妫滿—44申公犀侯—45靖伯庚—46季子惛—47仲牛甫—48圣伯顺—49伯他父—50戴伯—51郑叔—52仲尔金父—53莊伯—54诸
没带括号名字者爲直系
肇姓世录备考
第一世
少典 子 黃帝,母有喬氏,名附寶,見大虹繞北鬥樞星,意有所感而懷孕,二十四月生黃帝于軒轅(今河南新鄭縣西北)之丘,故號軒轅氏。本姓公孫,因長于姬水(今陝西岐山),更以姬爲姓。其氏族部落以熊爲圖騰,又號有熊氏。黃帝初,諸侯相互侵戰,而炎帝榆罔暴虐百姓,日漸衰微,無力平定天下。于是黃帝修德振兵,藝五谷,撫萬民,度四方,擒殺蚩尤于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繼又與炎帝榆罔戰于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勝之,諸侯遂尊黃帝爲天子,建都涿鹿。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土德爲王,土生萬物而主黃色,故稱黃帝。堯、舜、夏、商、周五代帝族,都是黃帝的後裔。據《綱鑒合纂本甲子紀元》推算,黃帝生于公元前2697年,殁于公元前2595年,壽111歲,葬于橋山(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漢朝建黃帝陵,供後世祭祀。黃帝娶十四妃,正妃西陵氏嫘祖生三子:玄器、昌意、龍苗。次妃方雷氏生二子:休、清。三妃彤魚氏生二子:揮、夷彭。四妃嫫母生二子:蒼林、禺陽。十四妃共生二十五子,受封得姓者十四人,爲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十二姓。所謂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其中二人爲姬、二人爲己,故十二姓。
第二世
黃帝長子 玄器,封侯江水,已姓,生 子:喬極。
黃帝次子 昌意,封侯若水(今四川荥經縣),姬姓,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四子:颛顼、安、轉流、悃。
黃帝三子 龍苗,生子吾融,吾融生卞明。
黃帝四子 休,生二子:白民、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
黃帝五子 清,生 子:少昊,少昊生倍。
黃帝六子 揮,字天祿,佐父皇爲弓正,創制弓矢,賜姓張,國封青陽,後易清河,立爲郡號。生四子:昧、般、選、盛。昧佐黃帝爲水正,世居青陽。昧生二子:允格、台骀。台骀佐高陽爲水正,徙山西太原。台骀生伊源,伊源生四子:谟、候、簡竹、突美。
黃帝七子 夷彭,夷彭生左人。
黃帝八子 蒼林,蒼林生始均,爲北狄祖。
黃帝九子 禺陽,任姓。禺陽生三子:禺京、垂梁、儋人。垂梁生番禺,番禺生奚,奚仲生吉光。
第三世
玄器 子 喬極,一作喬元,生 子:帝喾。
昌意 子 颛顼,初居高陽(今河南杞縣),故號高陽氏。後移居帝丘(今河南濮陽)。黃帝崩,颛顼繼立,是爲颛顼帝,乃上古五帝之一。即位時,年方二十,多稚茢啵箫政治才能。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帝颛顼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葬于河南濮陽縣西南頓丘城外廣陽裏。生三子:鲧、駱明、幕。鲧生禹,駱明生伯益。
第四世
喬極 子 帝喾,號高辛氏。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颛顼崩,而玄器之孫高辛立,是爲帝喾。帝喾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喾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喾娶陳鋒氏女慶都,生子放勳。娶妃姜嫄生棄。娶娵訾氏女常儀生子:摯。帝喾崩,而子摯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爲帝堯。帝堯生子丹朱,帝摯生子窮奇。
颛顼 子幕 生 子:窮蝉,《史記•五帝本紀》记載没有“幕”
第五世
幕 子 窮蟬, 生 子:敬康。
第六世
窮蟬 子 敬康, 生 子:句望。
第七世
敬康 子 句望,一作句芒、句幕。望者,望天也。隨四時寒暑之變化,定四時,分八節,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幕者,帳幕也,以牛羊毛紡織,造穹窟之居,以禦風雨。芒者,谷芒也,種有芒之谷,以充食糧,由遊牧逐步轉爲農耕,後人尊句望爲春神。生 子:橋牛。
第八世
句望 子 橋牛,橋牛定婚姻制度,男女配偶必專一,主于父母,引自媒介。內外有別,禁止群婚。牛者,牽牛星也,爲男女定婚姻也。後人比作牛女二宿,隔天河非橋莫渡。生 子:瞽叟。
第九世
橋牛 子 瞽叟,居于姚墟,以姚爲姓。瞽者,鼓眼觀天也,並非盲人。《左傳》載:“瞽叟知天道,知氣象,導民種植以時。性頑,擅長音樂。”妣握登氏生子:舜;繼妣東澤氏壬女生子:象。
第十世
瞽叟長子 舜,字都君,目有雙瞳,故名重華,堯帝四十一年戊申(西元前2293年),生于姚墟(今山東冀州荷澤縣東北),以姚爲姓。居于虞(今河南虞城縣北),故號有虞氏,其氏族部落以熊爲圖騰,又號有熊氏。繼帝堯立,史稱虞帝、舜帝。舜母握登氏賢而早喪,舜父續娶後妻壬女而生象。舜父性頑,後母性囂,弟象性劣,舜父惑後妻而寵象,三人嘗欲殺舜。舜多次巧而避之,而又不失爲子之道,逆來順受,孝親友弟,且恨已孝敬不足,長未盡責,以德感化父母,素行孝義,寬厚溫良,不失親親之道,爲中華傳統美德修身齊家之典範。古之聖帝明君行孝者甚多,獨稱舜爲大孝,若親慈子孝乃是常道,不足稱揚;若父母不慈,子仍盡孝,將名垂千古。舜爲父母所逼,曾耕于曆山,陶于河濱,漁于雷澤,藝于壽丘,商于負夏。化民以德,使民耕者讓地,陶者讓窯,漁者讓居。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內外有別,行者讓路,市井安然,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所到之處,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年二十,以孝義聞名于天下。年三十,帝堯聞其賢,親顧于河濱,謂舜曰:“何謂天下大治?”舜對曰:“孝悌仁義而矣。”帝堯大悅,遂將娥皇、女英二女嫁舜爲妻,以觀其內;又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妫汭(妫河轉彎處,在今山西永濟縣南,源出曆山、西流入黃河),內行彌謹,二女守婦道,不以富貴驕事舜之親戚,九男皆益篤。帝堯認定舜能治理天下,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又曆試諸多艱難之事,舜皆能勝任。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帝堯崩,三年喪畢,舜讓堯子丹朱,諸侯不歸丹朱而歸舜。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濟縣蒲州),爲上古五帝之一。舜以仁德治理天下,至孝篤親,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太平盛世。舜即位二十二年,禅位于禹,禹攝行天子事。三十九年(西元前2206年),南方三苗(今湖南)作亂,自恃地勢險要,不服朝命。舜帶兵巡狩南討,攜娥皇、女英前往。巡至蒼梧(今湖南甯遠縣東南)之野,忽染病疾而逝,葬于九嶷山(在今甯遠縣東南),享年一百歲。娥皇、女英悲淚成血,淚灑于竹,竹生斑,謂之湘妃竹。娥皇美而無子,女英生二子:商均、季厘。三妃登北氏生二女:霄明、燭光,另有庶子八人。(詳見《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瞽叟次子 象
第十一世
舜 長子 商均,生于妫汭,以妫爲姓。舜禅位于禹,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縣西南)爲諸侯,後改封于商(今陝西商城),故稱商均。妣生子:箕伯。
舜 長子 季釐,生于妫汭,以妫爲姓。禹封季重于有缗,侯爵,後居蒲阪(今永濟蒲州)。
第十二世
商均 子 箕伯,襲侯爵,生 子:強余、直柄。
第十三世
箕伯長子 強余,襲侯爵,生 子:颉。
箕伯次子 直柄,其裔孫虞遂的一支後裔在夏朝被封于遂國,另一支後裔在商朝被封爲陳國(在今河南淮陽)。
第十四世
強余 子 颉,襲侯爵,生 子:思、夢熊。
第十五世
颉 長子 思,襲侯爵,居虞城,生 子:友龍。虞思有賢德,佐夏中興。舜禅位于禹,禹建立夏王朝,夏禹王傳至孫太康,因荒淫無度,威權盡失。太康死,其弟仲康繼位,國勢衰弱,諸侯不朝。仲康死,子相嗣位,是爲夏後相。當時,諸侯有窮國權臣寒浞,篡後羿之位,仍襲用有窮國號,率兵爭奪天子之位,于西元前2119年,侵占夏都,自稱爲王。夏後相戰敗逃亡途中自刎而死,夏後相娶有仍氏女(名缗)爲妃,身懷有孕,只身逃回有仍國,至期生子,取名少康。少康年滿二十,相貌英挺,舉止深沈,深受有仍國君器重,授官牧正(管理牛羊畜牧業)。寒浞探悉夏後相有遺腹子在有仍國爲官,唯恐王位不保,遂命其子澆領兵前往有仍國索取少康性命。有仍國君俱禍,密遣少康逃生。少康逃往虞國,虞國國君虞思封少康爲庖正(掌管庖廚飲食),將兩個女兒嫁少康爲妻,還將方園十裏的綸地(虞城縣東)封賜給少康。二十年後(西元前2079年),虞思領兵助少康打敗寒浞,擒殺寒浞父子三人,夏祚中虛者垂四十年,少康得以複國,延續夏朝四百多年的統治。
颉 次子梦熊
第十六世
思 子 友龍,襲侯爵,生 子:壽肸。
第十七世
友龍 子 壽肸,襲侯爵,生 子:叔儀。
第十八世
壽肸 子 叔儀,襲侯爵,生 子:康伯、康仲。
第十九世
叔儀長子 康伯,襲侯爵,生 子:宗石。
叔儀次子 康仲,追谥侯爵,生 子:祖妫。
第二十世
康伯 子 宗石,襲侯爵,生 子:期。
康仲 子 祖妫,追谥侯爵,生 子:發。
第二十一世
宗石 子 期,襲侯爵,繼父爲國君,後因忠谏夏桀被誅,國除。
祖妫 子 發,西元前1766年,商湯滅夏,封發爲虞侯,以奉舜祀,並追谥發父祖妫、祖康仲爲虞侯。生 子:妫方。
第二十二世
發 子 妫方,襲侯爵,生 子:振。
第二十三世
妫方 子 振,襲侯爵,生 子:維。
第二十四世
振 子 維,襲侯爵,生 子:壽固。
第二十五世
維 子 壽固,襲侯爵,生 子:敖。
第二十六世
壽固 子 敖,襲侯爵,生 子:勝。
第二十七世
敖 子 勝,襲侯爵,生 子:元捷。
第二十八世
勝 子 元捷,襲侯爵,生 子:偃。
第二十九世
元捷 子 偃,襲侯爵,生 子:姑猛。
第三十世
偃 子 姑猛,襲侯爵,生 子:公允。
第三十一世
姑猛 子 公允,襲侯爵,生 子:蔺。
第三十二世
公允 子 蔺,襲侯爵,生 子:填叔。
第三十三世
蔺 子 慎叔,襲侯爵,生 子:野。
第三十四世
慎叔 子 野,失爵,國除,生 子:無斁。
第三十五世
野 子 無斁,生 子:菑。
第三十六世
無斁 子 菑,生 子:叔正。
第三十七世
甾 子 叔正,生 子:獻子。
第三十八世
叔正 子 獻子,生 子:亞壽。
第三十九世
獻子 子 亞壽,生 子:原壽。
第四十世
亞壽 子 原壽,生 子:夢延。
第四十一世
原壽 子 夢延,生 子:遏父。
第四十二世
夢延 子 遏父,姓妫,虞氏,又名阏父,得舜帝遺傳,擅長制陶工藝。商朝末年,與太顛、闳夭、散宜生、南宮適等投奔西伯侯姬昌(周文王),皆受重用,遏父授官爲陶正,管理制陶業。生 子:妫滿。
说明:由于族谱记载古系的世录,时有记录一个人的名或字、号等,造成各分支派别记载有所不同,加上书写,印刷都有可能误笔,存在个别出入都是在所难免;今后如有更准确的史实发现,则以新的考证为准。初步用年代间隔推算“黄帝约生于公元前2697年,舜约生于公元前2293年,404年/9间隔=44.9年每代。(十五世“思”至二十一世“发”约310多年,间隔要超过50年每代不太合理),以舜帝的34代孙妫满生于公元前1067年计算,1226年/33间隔=37年每代。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0年,妫满至涛涂367年/12间隔=30.6年每代。凡十代人以上平均每代超过40年的或低于20年的都超出正常水平,又或者公元干支纪年对照时有所误差,故肇姓世系与事实还有出入,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第四十三世
閼父 子 妫 满字少汤,生于商纣王七年十月十五日(公元前1067年);封陈国诸侯(都城在今河南淮阳)而得陈氏,曰:陈满;薨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为陈国开国国君。
配太姬周武王的长女
生 子 申公犀侯
第四十四世
妫满 子 申公犀侯 为陈国第二代国君
配 氏
生 子 靖伯庚
第四十五世
申公犀侯子 靖伯庚
配 氏
生 子 季子惛
第四十六世
靖伯庚子 季子惛
配 氏
生 子 仲牛甫
第四十七世
季子惛子 仲牛甫
配 氏
生 子 圣伯顺
第四十八世
仲牛甫子 圣伯顺
配 氏
生 子 伯他父
第四十九世
圣伯顺子伯他父
配 氏
生 子 戴伯
第五十世
伯他父子戴 伯
配 氏
生 子 郑叔
第五十一世
戴伯 子 郑 叔
配 氏
生 子 仲尔金父
第五十二世
郑叔 子 仲尔金父
配 氏
生 子 莊伯
第五十三世
仲尔金父子莊 伯
配 氏
生 子 诸
第五十四世
莊伯 子 诸字伯爰,《宰相世系表》记载:涛涂以王父(祖父)字为氏;本谱世次以《袁良碑》记载涛涂是初氏父字(伯爰的爰)立姓,确立了伯爰与涛涂为父子关系。古时多用通假字,所以轅、爰、溒、榬等字通用。妫满约生于公元前1067年,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0年,367/12间隔=30.6年
配 氏
生 子 涛涂
远代世录
始祖一世
伯爰 子 涛 涂字宣仲、(约生于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5年卒)陈满第十三世裔孙,为陈国大夫,因得封阳夏邑地,按周朝制度改氏为辕涛涂;初氏父字立姓(伯爰的爰),是为袁氏始祖。宣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涛涂恶其过陈,诈齐出东道,东道恶,齐桓公怒,执辕涛涂 《史记•陈杞世家•卷三十六•世家六》
配 氏
生 子 选
二世
涛涂 子 选 陈国司徒、约生于公元前670年,世袭阳夏邑地;鲁文公二年冬(公元前625年),晋国命大夫先且居联合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攻打秦国,占领了汪地,到达了彭衙然后回国,以报复秦国在彭衙之战中的挑衅 《左传•文公二年》
配 氏
生 子 声
三世
选 子 声 约生于公元前640年,世袭阳夏邑地;将宰相世系表陈郡阳夏与汝南的两支釐清后实为:宣仲生选,选生声,声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的九世孙生,生的儿子玄,玄的孙干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即是简称“遗乡侯”。(“贵乡侯”是宰相世系表的误笔)《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突
四世
声 子 突 约生于公元前610年,世袭阳夏邑地;将宰相世系表陈郡阳夏与汝南的两支釐清后实为:宣仲生选,选生声,声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的九世孙生,生的儿子玄,玄的孙干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即是简称“遗乡侯”。(“贵乡侯”是宰相世系表的误笔)《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惠
五世
突 子 惠 约生于公元前580年,世袭阳夏邑地;将宰相世系表陈郡阳夏与汝南的两支釐清后实为:宣仲生选,选生声,声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的九世孙生,生的儿子玄,玄的孙干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即是简称“遗乡侯”。(“贵乡侯”是宰相世系表的误笔)《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雅
六世
惠 子 雅 约生于公元前550年,世袭阳夏邑地;将宰相世系表陈郡阳夏与汝南的两支釐清后实为:宣仲生选,选生声,声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的九世孙生,生的儿子玄,玄的孙干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即是简称“遗乡侯”。(“贵乡侯”是宰相世系表的误笔)《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頗
七世
雅 子 頗 约生于公元前520年,世袭阳夏邑地;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夏季,陈国的辕颇逃亡到郑国。当初,辕颇做司徒,对封邑内的土田征收赋税为哀公的女儿出嫁之用;还有剩余的,就用来为自己铸造钟鼎。国内的人们驱逐他,所以出国。在路上口渴,他的部下辕咺奉上甜酒、小米干饭、腌肉干。辕颇高兴地说:“为什么这样丰盛?”辕咺回答说:“器物铸成就准备食物了。”辕颇说:“为什么不劝阻我?”辕咺回答说:“怕被你先赶走”《左传•哀公十一年》。哀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颇作司徒,其末或适齐楚《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八世
頗 子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485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九世
颇 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450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世
颇 曾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415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一世
颇五世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380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二世
颇六世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345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三世
颇七世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310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四世
颇八世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275年,春秋战国、楚灭陈后,袁
颇后裔四处避难,又或秦火等历史原因导致世系遗失。 “涛
涂封邑地阳厦,按周制度改姓袁。世袭七世二百年,颇奔
郑国至齐楚。战国纷乱祖难辩,同宗且作他国人。袁生袁
盎袁固生,陈国楚国又齐国。同源宗支从此分,一姓异国
几字写” 《2018年袁氏族谱卷十二编委会》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五世
颇九世孙 生 约生于公元前240年,独留陈。当秦之乱,隐居河洛;汉四年五月(公元前205年)向汉高祖献破项计谋,高祖破项,实从其策。天下既定,还宅扶乐。《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汉高祖本纪》。将宰相世系表陈郡阳厦扶乐与汝南汝阳两支釐清后,扶乐支实为:宣仲生选,选生声,声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的九世孙生,生的儿子玄,玄的孙干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简称“遗乡侯”(“贵乡侯”是宰相世系表的误笔)《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玄
十六世
生 子 玄 约生于公元前200年,《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十七世
玄 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165年《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干
十八世
玄 孙 干 约生于公元前130年,孝武(汉武帝刘彻)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干在圉县做一个小吏,反贼公孙勇逃到圉县给魏不害、江德、苏昌、袁干共收捕;武帝问干:“你的家乡叫什么地名?”干曰:“遗乡”。于是赐干为黄门郎,封关内侯,食(阳夏扶乐)遗乡六百户;干因此由圉县复居扶乐《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汉书•卷九十•列传第六十•酷吏传•田广明》
配 氏
生 子 经
十九世
干 子 经 约生于公元前95年,世袭关内侯。《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配 氏
生 子 山
二十世
经 子 山 约生于公元前60年, 世袭关内侯、至王莽篡位(公元8年12月1日,代汉建立新朝)而爵位终止《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二十一世
山 子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前25年,
配 氏
生 子 口失名
二十二世
山 孙 口失名 约生于公元10年,
配 氏
生 子 良
二十三世
山 曾孙 良 字厚卿(公元46-131年),陈国扶乐人(今河南太康西北),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四方。谢病归家。孝顺(汉顺帝刘保)初政,咨(阙二字)白。三府举君,徴拜议郎,符节令。时元子光,博平令;中子腾,尚书郎;少子璋,谒者。诏书壁(阙二字)可父事。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使者(阙)节安车亲(阙)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实飨之。后拜梁相。帝御九龙殿,引君对觌,与酒饭,赐饮晏。册曰:顷者连遇运害,灾条备至,阴阳不和,寒暑不节。昔孔子制义,承奉则有兴盛之福,幔期即致来咎之变,朕以妙身,袭裘继业,二九之戎,今直其际。图记占(阙),恒在藩国。自先帝至德,犹有七国之谋,盖治世者不讳其难。朕追寤社稷之重,恐有交会诸国王侯,开导以骄满之渐,令奷邪因缘生慝,相以显选,简练内升。昔掌苻竟,惠拢我民,故连拔授不问勋次,典郡职重,亲执经纬,隐括在手。往者,王尊发纵于平阳,清约藩辅,其节(阙)然。忠臣之义,有献善(去)否,其加精微,测切防绝,朕疚心以戎。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壬(王)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往悉乃心,勉崇协同,便宜数上。君子曰:优贤之宠,于斯盛矣。审治县郡,无民不思,载八十五,乆病致仕,永建六年二月卒。居网室庐,殡亏假馆。昔行父平仲,小国之卿,其俭猷称,况汉大夫,父子同升,而而环堵,不遭正明实录之时,使前哲孤名,而君独立。于是厥孙卫尉滂,司徒掾弘(阙)乃刊石作铭《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卒葬扶沟县城的东北面至阳夏扶乐(现东扶村)之间,因西晋八王之乱、袁冲追随司马睿南迁;五胡乱华时期袁氏群墓已给盗毁。
唐朝《宰相世系表》原文记载:“良生二子昌、璋,昌是成武令,昌生安”。 原文失实;由于陈郡阳夏袁良与汝南袁良因为同名又同属于袁颇的裔孙,所以史官将两个“袁良”误会为同一人所至。陈郡阳夏袁良的少子袁璋约生于公元80年,袁璋小女儿约生于公元110年,袁璋的外孙蔡邕生于公元133年。汝南袁良约生于公元前35年,平帝时(公元前1年至公元6年)任太子舍人,建武初(公元25年)官至成武令。汝南袁昌也不是成武令,袁昌儿子袁安约生于公元25年。且两个袁良的年代相差甚远,有80余年的差距。《太平御览•卷五百一十三》引《先贤行状》曰:蔡伯喈(蔡邕)母,袁曜卿(袁涣)之姑也。
配 氏
生三子 元子光、 中子腾、 少子璋
二十四世
良 元子 光 孝顺帝(汉顺帝刘保)初政,约126年为博平令《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㳡水迳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水经注•卷二十三》北魏•郦道元
配 氏
生 子 阙
良 中子 腾 孝顺帝(汉顺帝刘保)初政,约126年为尚书郎、后为蜀郡太守《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㳡水迳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水经注•卷二十三》北魏•郦道元
配 氏
生 子 阙
良 少子 璋 约生于公元80年、孝顺帝(汉顺帝刘保)初政,约公元126年为谒者;《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
宰相世系表原文记载:“良生二子,昌、璋,昌是成武令,昌生安”。 原文失实;宰相世系表的史官将陈郡阳夏袁良与汝南袁良因为同名又同是袁颇子孙搞混淆而误会同一人所至。璋是阳厦扶乐袁良少子、不是汝南袁良次子,昌也不是成武令。且两个袁良年代相差甚远,约有80多年;璋有一小女儿嫁蔡棱,蔡棱的儿子蔡邕,《太平御览•卷五百一十三》引《先贤行状》曰: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滂、 次子弘
二十五世
璋 长子 滂 字公熙、约生于公元110年,约公元133年为卫尉,汉灵帝(公元172-177年)为光禄勋,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葵丑日,光禄勳陈国袁滂被任用为司徒。光和二年三月,司徒袁滂被免官。《后汉书•卷八•本纪八•灵帝刘宏》。
袁滂做人原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他的儿子袁涣继承家风。
有一妹嫁于蔡棱,蔡棱儿子蔡邕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太平御览•卷五百一十三》引《先贤行状》曰: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㳡水迳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水经注•卷二十三》北魏•郦道元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涣
璋 次子 弘 约公元133年为司徒掾《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袁良碑》与《水经注》的记载佐证了《袁涣传》记载的袁涣与袁霸、 袁徽、 袁敏的堂兄弟关系,同时也证明了袁弘与袁霸、袁徽、 袁敏的父子关系;袁徽与荀彧、荀彧与曹操等的关系为阳厦扶乐袁氏举族为曹魏政权效力以及后来随司马睿南渡建康有着必然的关系
配 氏
生三子 长子霸、 次子徽、 少子敏
二十六世
滂 子 涣 字曜卿(公元149-218年),陈郡扶乐人,父亲袁滂,曾任汉朝司徒。当时权贵子弟们大多违反法度,而袁涣安宁恬静。一举一动必定依照礼法。郡守任命他为功曹。郡中那些奸滑不轨的官吏都自动弃职离去。后来他被征召到公府,在官员考核中被推选为优等,升任侍御史。他被任命为谯令,不就。刘备任豫州牧时,推举袁涣为茂才,后来避难迁到长江、淮河之间,被袁术任用。每当袁术有事向他征询意见,袁涣总是发表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反驳,可是依然敬重他,不敢对他无礼。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袁术,袁涣跟随袁术前往,于是又给吕布扣留。吕布起初与刘备和好,后结仇怨。吕布要袁涣作书辱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再三强迫他还是不答应。于是用兵器威胁袁涣说:“为之则生,不为则死。”袁涣面不改色,笑着说:“我只听过有用仁德可以羞辱人,没听过詈骂可以羞辱人。假使刘备是君子,不会因将军你的詈骂而感到耻辱,如果他是小人,他同样会詈骂回你,那么耻辱的是在此不在于彼。况且我往日事奉过刘将军,就如同我现在事奉将军你一样,他日,如果我离开这里,可否又反过来辱骂将军你呢?”吕布感到惭愧就不再强迫袁涣了。吕布被杀后归附曹操。对曹操进言说:“兵器是凶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用道德、仁义来赢取民心;还要识得安抚百姓,并为他们消除祸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自天下大乱十多年,老百姓想要的安定,比倒悬着的人希望得到解救还要迫切。然而暴乱依然未能平息,为何?我想大概是治理国事失去了正道吧!我听说圣君善于拯救世道,所以世间动乱就以大义来整肃,时世伪诈就用纯朴来镇服,世道不同与事物的变化;治国方法也就不同,这是不能不认识清楚的。制度的革除增益,这在古今都不必相同的。如果要兼爱天下而使世道回返正道,虽使用武力平息暴乱,也要以仁德施天下,这是帝王不变的道理。您是聪明超世之人,以前所以得民心的道理,你努力去做了。今时失去民心的原因,您也引以为戒了,天下人都会仰赖着您,天下得以免除危亡的祸患;然而百姓不能明晓大义,唯有您才能教化他们,则天下之大幸也。”曹操非常诚恳地接受了建议。任命袁涣为沛南部都尉。这时正在招募百姓开荒屯田,百姓不乐意多数逃走了。袁涣禀告曹操:“百姓安于本乡,不轻易迁移。不能强迫他们来开荒屯田的,要顺意他们,愿来就招收,不愿意的不要强迫。”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老百姓都非常高兴。袁涣升迁为梁国相。经常告诫各县说:“定要安抚孤寡年高的人,表彰孝子和贞妇。常言说:世间治理得好,礼教就详备,世间纷乱,礼教就简单。这全是我们考虑事情是否得当了。当今虽然扰攘混乱,难于用礼教来教化老百姓。然而看我们怎样去干了。”袁涣为政,崇尚教化训导,本着宽容的心做出考虑后再加以实行,外表温柔而内心果断。因病辞去官职,百姓都怀念他。后来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先后得到很多赏赐,但他全部散发给别人,家里没有储蓄,他始终不问家产,不够用就向别人借。没有刻意苛求的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的清醒明察。魏国刚成立,袁涣为郎中令,代理御史大夫的职务。袁涣向太祖(曹操)进言:“现在天下大难已经消除,文德武功都要兼用;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我认为大量收集文献典籍,宜扬古代圣贤的教诲,来改变百姓的所见所闻;使国内都敬仰良好的社会风尚,那么远方的人不肯归附,可以用文德招致他们。”太祖认为他说得很对。当时有人风传刘备已死,大臣们都去庆贺。袁涣因曾被刘备推举做官,独他不庆贺。袁涣官任几年后去世,太祖为他的死流下眼泪。赏赐他家人谷子二千斛,一道教令是“用国家粮仓的谷子一千斛赐给郎中令的家,”另一道教令是“用坦下我粮仓的谷子一千斛赐给袁曜卿的家”外人不明白他的用意,太祖又下一道教令说:“用国家粮仓的谷子,是按官府的法度办;用坦下粮仓的谷子,是我对亲朋好友的情意”《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王氏
生四子 长子侃、 次子寓、 三子奥、 四子准
弘 长子 霸 袁涣的从弟袁霸,办事公正谨慎又很有才干。魏国初建时任大司农,和同郡的何夔一同在当时很有名气。袁霸的儿子袁亮与何夔的儿子何曾,与袁涣的儿子袁侃有同样的名声并彼此友好《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 氏
生 子 子一亮
弘 次子 徽 陈郡扶乐人(今太康西北),涣从弟,袁霸的弟弟袁徽,东汉末隐士,以儒素称。司徒征召他,他没有去;与荀彧是挚友,曾写信给荀彧去交州,时天下大乱、避难交州(今越南北面、广东、广西一带)《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 氏
生 子 阙
弘 三子 敏 袁徽的弟弟袁敏,有武艺而又爱好兴建水利,官任河堤谒者。文帝曹丕听说袁涣昔日拒吕布书骂刘备之事,就问涣从弟袁敏:“涣的胆量如何?”敏回答说:“涣外貌似温和柔顺,然而面临要表明自己坚贞节操的大事,虽在危难的关头,即使是贲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他”《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 氏
生 子 子一朗
二十七世
涣 长子 侃 字公然,论议清当,柔而不犯,善与人交。清正纯洁、闲雅朴素,有父亲袁涣的风度。做官历任郡守尚书《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 氏
生 子 外孙荀崧(魏太尉荀彧的玄孙)
涣 次子 寓 字宣厚,精辩有机理好道家之言,少被病未官而卒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口失名
涣 三子 奥 字公荣,行足以厉俗,言约而理当。终于光禄勋《晋书•卷七十五•列传四十五荀崧传》
配 氏
生 子
涣 四子 准 字孝尼、约生于公元205年,陈郡阳夏人。以儒学知名,注《丧服经》。晋武帝约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左右)为给事中。著书十余万言,论治世之务。又为《易》、《周官》、《诗传》,论五经滞义。有文集二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谢、 次子冲
霸 子 亮 坚守正道而有学识和品行,他痛恨何晏、邓飏等人,撰写文章讽刺指责他们。官做到河南尹、尚书《三国志•卷十一•魏志十一》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仪祖
敏 子 朗 给事中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四十五》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悦之
二十八世
寓 子 口 失名与父亲都早卒 《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瓌、 次子猷
准 长子谢
配 氏
生 子 阙
准 次子 冲 字景玄、约生于公元260年,晋光禄勋。永嘉元年(307年),追随司马睿南渡建康。大女儿<女皇>嫁殷浩,小女儿<女正>嫁谢尚《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马氏
生一子 子一耽
亮 子 仪 祖
配 氏
生 子 阙
朗 子 悦 之字元礼,陈郡阳夏人,父袁朗,曾任给事中。悦之有纵横游说之术、有精微的义理,开始时任谢玄的参军,得到谢玄的知遇。因服丧去职,服丧期满后回京都,身上僅带《战国策》。说这书是天下的精要。后来很受会稽王司马道子喜爱,常劝司马道子独揽朝权,道子很听信他。不久被处死《晋书•卷七十五•列传四十五》
配 氏
生 子 阙
二十九世
口 长子 瓌 字山甫,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袁涣的曾孙。祖袁寓与父亲都早卒《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乔
口 次子 猷 字申甫,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袁涣的曾孙。祖袁寓与父亲都早卒《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勖
冲 子 耽 字彦道(公元310-335年)、陈郡阳夏人,少有才气、倜傥不羁、旷达、不拘小节、为士类所标。苏峻作乱时,获司徒王导引为参军。跟随王导在石头城。当初,路永、匡术、贾宁等都是苏峻的心腹。听说祖约败逃,恐怕事情不成,都劝苏峻诛杀大臣、苏峻既然不同意,路永等人想到事情必败,暗中与王导结交。王导派袁耽秘密劝说路永,让他们归顺。苏峻被平定后,袁耽被封秭归里,拜受建威将军、历阳太守。咸康元年,后赵王石虎南巡,走到长江沿岸才北走。其时有十几个骑兵到了历阳,袁耽于是报告,但却没有报告骑兵数目。当时朝廷恐惧后赵强盛,以为是大军来攻,于是以大司马王导率众抵御,更分兵各戍。后来,才发现来的只是十多个骑兵,而且已走,于是悉数罢兵。朝廷于是以袁耽上奏轻率虚妄,免去其官职。不久,王导又以其为从事中郎,正要给他大任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五岁《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质
三十世
瓌 子 乔 字彦叔,博学有文才,攻打击败成都寇贼李势而进号为龙骧将军,封湘西伯。不久去世,年三十六岁,桓温非常悲痛惋惜。追赠益州刺史,谥号叫简《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方平
猷 子勖 为临汝县令《晋书•卷九十二•列传六十二 文苑》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宏
耽 子 质 字道和,号恩光,约生于公元335年,陈郡阳夏人。从袁涣到袁质五代,都以品行淳朴继承事业,只有他父亲袁耽以雄豪著称。到了袁质又以孝行著称,官历琅邪内史、东阳太守、历阳大守。质著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生有一女嫁谢玄侄儿谢重,《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谢氏 为谢安侄女
生二子 长子湛、 次子豹
三十一世
乔 子 方 平凭着守法淳朴自立于世,聘为大司马掾,历任义兴、琅琊太守。去世后,子山松继位《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山松
勖 子 宏 字彦伯(328-376年),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人,有超人才智,文章绝美,撰作《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后汉纪》等名作,初任谢安的参军,后任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太元初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六十二 文苑》(“仁风惠政,仁风世第”源于袁宏)
配 氏
生三子 长子超子、 次子成子、 三子明子
质 长子 湛 字士深(约生于公元369-418年)、陈郡阳夏人,以中和纯正自立于世,而没有文采;所以不被世人看重。当时,谢混是僕射,范泰赠袁湛和谢混诗说:“亦有后出隽,离群骞翥”袁湛不满意而不作答。受到外祖父的堂兄弟谢安的赏识,谢安把他侄儿谢玄的女儿嫁给他。从中书令做到僕射、左光禄大夫、晋宁男,在任上去世。其女袁齐妫为南朝宋文帝的皇后 《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宋书记载义熙十四年卒,享年四十岁理应计算错误,以袁湛的岳父谢玄,弟弟袁豹的年龄推算,袁湛应是享年五十岁。
配谢氏 车骑将军谢玄的女儿
生一子 子一淳
质 次子 豹 字士蔚(生于公元373-413年),好学博闻成天下才;初为著作佐郎,历卫军桓谦大将军武陵王遵记室参军,后为孟昶建威司马,转司徒左西属,迁抚军刘毅咨议参军,领记室,转抚军司马,迁御史中丞,代孟昶为丹阳尹。坐事降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义熙九年卒,享年四十一岁,追封南昌县子,一女嫁王导曾孙王弘《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宋书•卷五十二•列传十二》
配 氏
生三子 长子洵、 次子濯、 三子淑
三十二世
方平 子 山 松博学文采,为吴郡太守。孙恩作乱,山松守滬凟,城池失陷后被害《晋书•卷八十三•列传五十三》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渊(深)
宏 长子 超 子《晋书•卷九十二•列传六十二 文苑》
配 氏
生 子 阙
宏 次子 成 子《晋书•卷九十二•列传六十二 文苑》
配 氏
生 子 阙
宏 三子 明 子有父亲遗风,最知名,官至临贺太守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六十二 文苑》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景雋《数典不忘》记载为明子的儿子
湛 子 淳 与儿子植都比较早卒《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宋书》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植(桓)
豹 长子 洵 字贞源,(约生于公元400年)元嘉中,历显官,庐陵王刘绍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年少未亲政,洵为长史、寻阳太守,行府州事。元嘉末,为吴郡太守。元凶弑立,加洵建威将军,置佐史。会安东将军随王诞起义,檄洵为前锋,加辅国将军。事平,顷之卒,追赠征虏将军,谥曰贞子《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宋书•卷五十二•列传十三》
配蔡氏 征西将军蔡兴宗的姐
生二子 长子顗、 次子覬
豹 次子 濯 《宋书•卷五十二•列传十三》
配王氏 琅邪王氏,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
生一子 子一粲
豹 三子 淑 (公元408-453年),字阳源,陈郡阳夏人,袁豹之少子。生于晋安帝义熙四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岁。少有风气。年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丽,纵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司祭酒刘港欲其附己淑不为改意,因以疾免官。临川王义庆雅好文学,请为谘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为尚书吏部郎。累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刘劭将为逆,淑不从,被害。孝建初,谥忠宪。袁淑几个儿子都很早去世。淑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志》作十一卷。此从隋志注及《两唐书志》)行于世《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五子 长子幾、 次子敳、 三子棱、 四子凝、五子标
三十三世
淳 子 植 《宋书》作“桓”与父亲淳都比较早卒《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宋书》
配 氏
生 子 阙
山松 子 渊 《北史》作“深”,司马昌明的诗中 《魏书•卷三十八•列传二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式
宏的孙子 景 雋 他是袁宏的孙子,未详谁子;宋代任淮南太守,无罪而被诛杀。《数典不忘》记载为明子的儿子。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廓之
洵 长子 顗 (公元420-466年)字国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袁氏,初为豫州主簿,累迁至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大明八年,拜侍中,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景和元年,前废帝诛杀朝臣,想要提拔袁顗,把政权交给他,于是升迁为吏部尚书,被封为新淦县子。不久,前废帝情趣反常,袁顗受到恩宠顿然衰减,前废帝开初命袁顗、沈庆之、徐爰主持铨选官员之事;不久却又反而怪罪袁顗,命有司弹劾他,顗获罪白衣领职。顗跟随前废帝去热湖,往返数日都不获召见,心感不妙,就请求出京任职。于是被除建安王刘休仁安西长史。刘休仁不去赴任,就命袁顗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袁顗舅父蔡兴宗说:“襄阳星象险恶,你哪能顶着风险去那地呢?”顗说:“利刀加在头上,就顾不上去防范飞来的箭。现在离开京城,本心只想活着逃出虎口。况且星象是遥远的事,哪里一定会应验?如果星象预示的灾祸出现征兆,我将推行德政攘除灾祸。”于是就匆忙启程,一路上常常担心被追回京城。顗到了寻阳才说:“今天总算逃脱了。”宋明帝即位后,顗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泰始二年,被薛伯珍请求屏退随从秘密交谈,于是趁机砍下顗的首级到钱溪马军主襄阳俞湛之那儿投降。俞湛之也就杀死薛伯珍,把顗的首级送到朝廷领功。宋明帝愤怒顗不归顺,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顗弟弟的儿子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于是便亲自将伯父秘密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年四十七岁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王氏
生二子 长子戬、 次子昂
洵 次子 覬 字景章,袁覬好学,有杰出才能,早年有好名声,在宋出仕,任武陵内史。一女嫁齐武帝次子萧子良为妃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刘氏
生一子 子一彖
濯 子 粲 字景倩,陈郡阳夏人,仪容整洁端庄、很有风度和操守。伯父吴郡太守袁洵,叔父太尉袁淑。父亲袁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母琅邪王氏,太尉长史王诞之女也,愍孙少好学,有清才,叔父袁淑很看重他,对子弟们说:“我们家不缺少贤才,愍孙将一定会再任三公职位”。有人想要为从兄顗说亲,伯父洵即顗父,曰:“顗配不上,正可以与愍孙结亲”。时愍孙在坐,他流着泪站起来走了出去。愍孙很早以品德好而被人看重,宋孝武帝即位,愍孙逐渐迁升为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侍中。大明七年,任吏部尚书。宋明帝泰始元年,任司徒左长史、南东海太守。向明帝请求改名为袁粲。太始二年,粲迁任领军将军,可带卫士三十人进入六门。当年,又迁任中书令,领太子詹事。泰始三年,转任尚书僕射,不久即领吏部。泰始五年,加授为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宋顺帝即位,任中书监、司徒。后来奉旨镇守石头城,当时萧道成正图谋代宋为帝,粲因自己身受先帝临终遗命,不想事奉两个朝代。升明元年(477年),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萧道成。袁粲和刘秉秘商杀萧道成。萧道成遣部将戴僧静声讨袁粲,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袁粲对儿子袁最说:“我本来就知道一木难救大厦崩塌的危局,只是为了名节和道义才到了现在的地步。”戴举刀砍向袁粲,袁最以身护其父,被砍血流不止。兵士们看了个个都流下眼泪,袁粲对袁最说:“我不失为忠臣,你不失为孝子。”袁粲请求让自己写下遗书:“我为大宋献出了作为臣子应当做到的忠和义。今即将要魂归坟地,永就山丘。”于是戴杀了袁粲父子。当时石头城有一首民谣:“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忠臣孝子”源于袁粲父子)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最、 次子口失名
淑 长子 幾 早卒《宋书•卷七十•列传三十》
配 氏
生 子 止
淑 次子 敳 官至步兵校尉《宋书•卷七十•列传三十》
配 氏
生 子 止
淑 三子 棱 早卒《宋书•卷七十•列传三十》
配 氏
生 子 止
淑 四子 凝 官至御史中丞,后出任晋陵太守 《宋书•卷七十•列传三十》
配 氏
生 子 止
淑 五子 标 早卒《宋书•卷七十•列传三十》
配 氏
生 子 止
三十四世
渊 子 式 字季祖,陈郡阳厦人,汉司徒滂后裔,父亲袁渊,袁式在南方历任武陵王司马遵的谘议参军,天安二年卒,追赠豫州刺史《魏书•卷三十八•列传二十六》、《北史》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济
景雋 子 廓 之 字思度,为太子洗马《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 子 阙
顗 长子 戬 字千谷,(约生于公元445年)为黄门侍郎,加辅国将军,戍守盆城。父亲袁顗反叛宋明帝主意已定,但粮食、武器还不充,于是想先向宋明帝称臣。袁顗之子秘书丞袁戩说:“表章一上去,我们就算是他的臣子,为臣子却去讨伐君王,在道义上是不行的。”袁顗听从他的话,不呈表章。戩随父举事在寻阳兵败,戩弃城走,讨禽伏诛《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 子 止
顗 次子 昂 字千里(公元460-540年),陈郡阳夏人。容貌秀美、身材高大,在当时首屈一指。祖父袁洵是宋朝征虏将军、吴郡太守。父亲袁顗是冠军将军、泰始初年,顗起兵拥立晋安王刘子勳,事败被杀,首级传到京师,藏在武库。昂时五岁,乳母抱藏于庐山,碰到赦罪才得出山。迁往晋安。到元微年间听许回乡;时年十五岁,父亲首级才被送回,昂号哭呕血、死去活来;换上丧服,将父亲的身首合葬,并在墓地旁建屋居住。后与彖同去见从叔司徒粲,粲对彖说:“昂幼孤还能有此勤勉与孝义,可知栋梁之材自有所在。”齐朝初年,昂为冠军安成王行参军、迁任征虏主簿。太子舍人,王俭镇军府功曹史。昂原名千里,齐朝永明年间,齐武帝对他说:“昂昂千里之驹,你的名包含此意,今改卿名为袁昂,就用千里为字。”出任安南鄱阳王长史、寻阳公相,还任太孙中庶子、卫军武陵王长史。母亲去世,居丧未除,从兄彖也去世了,昂于是为彖服丧,人有怪而问他,昂号哭哽咽地书信回复他说:“我年幼失父的庇荫,没能敬奉父亲,没有父亲的教诲。是从兄抚养训教我做人做事的正道。藉他的谈论和评价,虚沾他的声誉,才得以到达人群之中。并给我华丽大屋居住,钱财听任我索取。三十多年了,对我怜爱之极,无异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追悔。而服丧与诸从辈相同,古时有马棱为弟服丧三年,我虽不及古人,但对他们诚心的感念而仰慕。虽礼没有明据,但事有先例,君问礼的根据。谨以此禀告。”服丧期满后,授右军昭陵长史,随即迁任御史中丞。当时尚书令王晏弟王诩任广州刺史,多方接受贿赂,昂依事向皇帝检举他。不怕权贵,当时人称赞他正直。后出任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南齐中兴二年,齐和帝萧宝融被迫禅位于萧衍是为梁武帝。大通元年,加任中书监、给护卫三十人,进升号中抚大将军、迁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大通五年,加特进,左光禄大夫。大同六年卒,年八十,谥曰穆正公《梁书•卷三十一•列传二十五》
配 氏
生五子 长子君正、次子君方、三子敬、四子泌、五子士俊
覬 子 彖 字伟才,小名:“史公”(生于公元446年-494年)陈郡阳夏人,是袁顗之弟武陵太守袁覬之子。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举秀才,各王府要争着要他为参军,他不肯就任。覬临终与兄顗书曰:史公才识可嘉,完全能够使祖宗基业繁盛起来。史公是彖的小名。彖为父丧服孝未满三年,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于是便亲自将伯父秘密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他身边一直藏着伯父的文集,从未离过身。明帝崩后,才改葬伯父。从叔司徒粲与岳父征西将军蔡兴宗都很器重他。彖在宋代任齐高帝太傅相国官主簿、秘书丞。在齐代任中书郎兼太子中庶子。又兼御史中丞。因弹劾谢超宗的奏章违背了皇上旨意而获罪被免职。后来,袁彖被拜为庐陵王咨议。当时南郡江陵县人苟蒋之弟弟苟胡之的妻子被曾口寺和尚奸淫,和尚夜晚又进入苟家,苟蒋之杀死和尚被官府查获,苟蒋之说,因这是侮辱一家名声的事。想告官却感到不耻,要忍却又做不到,所以自己就杀死了和尚。苟胡之也这样陈述,兄弟两争着承担罪名受死。江陵县令宗躬向荆州府禀告案情,庐江王要部属讨论案情。彖说:“寒冷时才知松竹节操、危难时才看出忠貞品格。我认为,苟兄弟杀人心非歹毒,审案定罪时兄弟俩相互把生的机会让给对方,这事让苟家左邻右舍的人感到可伶,这种道义让路过的人感到悲哀,从前孔文举把罪责归于自己,没有被治罪与蒋家兄弟的情况相同;若将其严刑,实在伤了善良的人。”因此免了苟家兄弟的死刑。彖性刚,常以微言触忤齐武帝,又鄙视出身低微的齐武帝宠臣王晏,王晏请求与袁彖结交,彖不答应。一日,齐武帝在便殿用金柄刀子削瓜,王晏在齐武帝身边说:“外有传闻金刀的言论,陛下恐怕不宜用这物”齐武帝向王晏问原因,王晏说:“这事是袁彖对我说的。”齐武帝因此怀恨了袁彖很久。彖出京任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到吴兴郡任职时,因为用度超过应得俸禄而获罪,免官关押东冶。袁彖之妹是齐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的妃子,萧子良世子萧昭胄当时只有八岁,去见齐武帝时面容憔悴,神色凄惨,齐武帝问萧昭胄其中原因,萧昭胄流着泪说:“我舅舅犯罪被关押在尚方狱中,我母亲已经悲泣多日,不肯进食,我所以不能安宁。”齐武帝说:“我专为你赦免他。”不久,齐武帝出游孙陵远望东冶说:“东冶有一位好高贵的囚犯。”几天,齐武帝与朝臣驾临东冶,检查仓库的收藏,顺便在那里宴饮,赏赐囚徒酒肉。召见袁彖谈话;次日,释放了袁彖。后来,彖任侍中。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要数人推扶才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南齐书•卷四十八•列传二十九》、《南史》
配 氏
继蔡氏 祖母弟弟征西将军蔡兴宗的小女儿
生 子 止
粲 长子 最 字文高、以身护其父,父子都死于刀剑之下,享年十七岁”《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忠臣孝子”源于袁粲父子)
配 氏
生 子 止
粲 次子 口 失名、袁粲与长子袁最都为宋死于祸难时,粲的小儿子只有几岁,乳母带他投靠粲的门生狄灵庆,却给他出卖;乳母哭着号呼天地说:“袁公从前对你有恩,所以我才冒险投靠你,你为什么用小孩的命去换取那小利?假如天地神灵有知,我将会看到你家灭门。”粲的小儿子死后,狄灵庆经常见到那孩子像生前一样骑着大牦狗玩耍,经过一年多,突然一条大狗走进狄家,将他全家咬死;这条狗就是粲小儿子常骑的那条”《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 子 止
三十五世
式 子 济 陈郡阳厦人,任大将军(袁淑的外孙)刘昶的谘议参军,刘昶声称陈郡项县人袁宜是他外祖父近亲,令下属袁济与袁宜认作同族,袁宜那时孤寒无靠也就对袁济紧紧依附《魏书•卷六十九•列传五十七袁翻》、《北史》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洸、次子演
昂 长子 君 正袁昂之子君正字世忠,(约生于公元488年)自幼聪明敏捷。还在几岁时,父亲患病,他昼夜不眠,专门在身边伺候。家中人劝他短时间睡一会儿。他说:“父亲的病还未愈,我睡也睡不安稳。”君正容貌很美、风度举止又都恰当得体,因为是贵家公子,很早就得到当时人的称誉;袁君正任豫章内史。他不相信巫术,有个巫师万世荣以道术著称,是全郡巫师首领。一次,君正患上小病,主簿熊岳推荐万世荣为他治病。万世荣说:“一定要患病者的衣服作信物。”袁君正就把自己穿的短袄交给巫师,巫师说是神把衣服拿去送给了北斗君。袁君正命人搜查巫师,在他的身上查获短袄,袁君正认为这是扰乱政令的施行,于是在集市把万世荣斩首,焚烧了巫师书藉及行术神像,一郡之中再无巫师。君正迁吴郡太守。侯景之乱,君正率领数百人跟随邵陵王萧纶赶赴京城救援,到台城被攻陷。袁君正就返回吴郡;叛贼派张太墨攻打袁君正,新城戍主戴僧易劝袁君正守城抗御,然后他率领新城戍兵从外面攻击围城的贼军,君正拿不定主意。吴人陆映公等人,担心守城不住,而叛军会烧死他们家人,于是劝袁君正投降。君正考虑百姓安危,于是送米及牛酒等物到城郊向叛贼投降,最终还是祸及全城百姓及家人。袁君正因此而病逝。袁君正之子袁枢。《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钟氏
生四子 长子枢、 次子宪、 三子颖、 四子充
昂 次子 君 方 梁侍中《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三十七》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奭
昂 三子 敬 字子恭,纯朴而自有风度。自幼酷爱学习,老而不倦。梁朝出仕,任太子中舍人。魏攻陷江陵,袁敬流落他乡,漂泊到岭表。陈武帝接受禅让登上帝位,袁敬在广州依附欧阳頠,欧阳頠死后,他的儿子欧阳纥占据广州,萌生反叛朝廷之心,袁敬多次规谏,他不听从。陈宣帝即位后派章昭达进讨欧阳纥,欧阳纥将要失败时才后悔没听袁敬的谏劝。朝廷嘉赏他的道义,征召他任太子中庶子。历任左户、都官二尚书,太常卿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加特进。至德三年,袁敬去世,赠谥曰靖德子。他的儿子袁元友承嗣。袁敬之弟袁泌《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元友
昂 四子 泌 字文洋,清廉耿直,有办事的才干和气度,身材魁梧,有志向,操行严谨,恪守礼法。在梁朝出仕,历任诸王府僚佐。侯景叛乱时,袁泌之兄袁君正任吴郡太守,梁简文帝当时是太子,袁君正以太子之名誉任命袁泌为东宫领直,派他去吴中招募士卒。侯景围攻台城,袁泌率部下赶赴救援。台城被攻破,袁泌归附鄱阳嗣王萧范,萧范去世,投降侯景。侯景叛乱给平定后,王僧辩举荐袁泌任富春太守,兼丹阳尹。贞阳候萧渊明僭越名份称帝,命袁泌为侍中,出使齐。陈武帝接受禅让登上帝位,袁泌从齐跟随梁永嘉王萧莊赶往王琳处。萧莊称帝后,命袁泌为侍中、丞相长史。王琳战败后,王琳的部下都逃散,只有袁泌乘坐小船把萧莊送到齐国国境内。嘱托给御史中丞刘仲威,然后拜辞萧莊。自己回归陈朝向陈文帝请罪,陈文帝十分赞赏他的义行。袁泌积功迁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他奉命出使周。陈宣帝入朝辅政,命袁泌任司徒左长史。在任职期间去世。临终时告诫儿子袁芳华说:“我对朝廷没有功绩,我死后殡殓立即下葬,不能接受朝廷的赠官和赠谥。”袁芳华向朝廷陈述袁泌的遗愿,朝廷不许,追赠袁泌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为质《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方华
昂 五子 士 俊 安成内史《北史•卷七十四•列传六十二》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敞
三十六世
济 长子 洸 陈郡阳厦人,袁济长子,陈郡项县人袁宜孤寒无靠时紧紧依附袁济。袁宜儿子的翻、跃、飏、昇都显贵后与袁洸、袁演产生矛盾,袁洸兄弟通过掌握的权力对袁翻兄弟极力排斥《魏书•卷六十九•列传五十七袁翻传》
配 氏
生 子 阙
济 次子 演 陈郡阳厦人,袁济次子,陈郡项县人袁宜孤寒无靠时紧紧依附袁济。袁宜的儿子翻、跃、飏、昇都显贵后与袁洸、袁演产生矛盾,袁洸兄弟通过掌握的权力对袁翻兄弟极力排斥《魏书•卷六十九•列传五十七袁翻》
配 氏
生 子 阙
君正长子 枢 字践言(公元517-567年);容貌很美,生性沉静,爱好学习,手不释卷。袁枢本来生于显赫富贵之家,家中财产充裕, 而他却崇尚简朴,喜欢独处,与人没有交往,除了办公事之外未曾出游,追求名利非常淡薄。侯景叛乱时,袁枢到吴郡探望生病的父亲,父亲去世他又为父亲守丧。当时四方动乱,人人都寻求免死苟活的办法,而袁枢守丧时以孝心周到而出名。王僧辩平定侯景叛乱,镇守建邺,士大夫都争着去拜访他,而袁枢却闭门闲居,不求显达。绍泰年间,袁枢历任吏部尚书,吴兴郡太守;陈永定年间,被征召为侍中,掌管铨选官员之事。又迁任官尚书。天嘉三年,袁枢任吏部尚书,领丹阳尹。他因为安葬父亲而上表请求解职,皇上下诏他葬事办完就留家处理郡中政务,服丧期满再复职。当时僕射到仲举虽然参与掌管铨选官员之事,但考核选拔的官员全由袁枢确定,举荐人员大多符合皇上意思。袁枢行事谨慎周密,以品行端正自处,文武职官,很少有人上门和他私下来往。废帝即位,袁枢迁任尚书左仆射。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卒,谥号为简懿。有文集十卷在世间流传。袁枢之弟袁宪《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朗
君正次子 颖 (约生于公元520年)南北朝北周为梁州刺史(旧谱记载),保定(561年正月—565年十二月)北周政权周武帝宇文邕年号。后为北周骤骑将军《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袁氏先庙碑》
配方氏
生 子 子温
君正三子 宪 字德章(公元529-598年),自幼聪明好学,有恢弘的气度。梁武帝修建学校,另外开设五座学馆,其中一所正在袁宪家宅西边,宪经常请学馆的学生来家中和他们谈论学问。袁宪常发表出人意外的新见解。同辈人都慨叹佩服他的学识。大同八年,梁武帝撰写《孔子正言章句》,袁宪十四岁被征收为专修《正言》的学生。国子祭酒到溉眼光随着袁宪移动,到溉十分喜爱袁宪的风采。国子博士周弘对袁君正说:“令郎今年想参加策试吗?”袁君正说:“我不敢让他去策试。”过几天,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和袁宪一起去看望周弘正。恰逢他正在讲学,弟子们全都汇集,周弘正于是请袁宪入讲堂,把麈尾交给他,命他先阐明义理。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他们说:“二位贤士虽穷究那精微的义藴,能不忌惮这位孩童吗?”何、谢二人轮流提出新义,深入探究义理,袁宪和他们反复论说,应对闲熟敏捷。周对何说:“你可随意发问,不要当作孩童对待。”当时观看人层层叠叠,但宪神色自如,答辩优裕有余。周提出数条发问都不能难倒宪。于是对岑文豪说:“你禀告袁吴郡,这孩子已能代替我这个博士了。”当时学生参加策试,多数要贿赂考官,岑请君正准备送考官礼物。君正说:“我怎能收买让儿子考试及第?”考官为此含恨,到宪策试时,提出尖锐的质难,宪随问随答,剖析精微,对答如流。到溉看着宪说:“袁君正有继承人了。”袁君正要到吴郡去,到溉为袁君正践行时对他说:昨天策试,萧敏孙、徐孝克等并不是不懂义理,只是风度离令郎差远了。不久,宪以优等成绩及第,因为宪是贵家公子选为南沙公主的夫婿。南沙公主是梁简文帝的女儿。中大同元年,宪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侯景之乱。宪东行到吴郡。不久他逢父丧事,他因哀痛而身体瘦弱,守丧超过礼仪规定。太建三年,宪积功升迁御史中丞,羽林监。当时豫章王陈叔英不遵守法纪,强行夺取别人的仆人与马匹,宪依据事实弹劾,陈因此被免职、从此之后,朝野人士都畏惧他。宪还精通朝廷典章制度,尤其精于听讼断案,洗清冤案者很多。后来宪任吏部尚书、右仆射、参掌选事。这以前,宪的长兄袁枢任右仆射,朝中官员称枢为大仆射,宪为小仆射,朝廷以任两人为荣。陈宣帝患病时,宪和吏部尚书毛喜受宣帝临终遗命。始兴王陈叔陵背叛作乱,袁宪指挥,部属安排,为平叛作出重大贡献。在陈后主陈叔宝时担任尚书仆射。祯明三年,隋军攻打京城,隋将贺若弼进军焚烧宫城北掖门,宫城的卫士及百官四处逃散,只有宪在陈后主陪侍,陈后主对宪说:“我待你并没有比别人优待,在这境遇见到你,才知严寒的松柏是最后凋零的。现在,不只是因为我没有德行,也是因江东士人的道义丧失殆尽了。”陈后主将要逃走藏匿起来,宪严肃地对他说:“北方军人攻进来,一定不会凌辱你,形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陛下还能去什么地方?我希望陛下能效仿梁武帝接见侯景一样等待隋军。”陈后主不听劝谏,跳进井中,宪向井中拜哭之后才出来。隋文帝赞赏宪的高尚操守,下诏称他为江表第一人才,授任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昌州刺史。开皇十四年,被授晋王杨广府长史。开皇十八年,宪去世,享年七十岁。隋文帝追赠他为大将军、安成郡公,谥号为简《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萧氏 南沙公主是梁简文帝萧纲之女
生二子 长子承家、 次子承序
君正四子 充 字德符(公元543-618年),后裔寄居丹阳。祖父袁昂,父亲袁君正。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叛乱时将隋炀帝与袁充一并杀掉《隋书•卷六十九•列传三十四》
配 氏
生 子 后裔居丹阳
君方 子 奭 字元明,陈郡人,梁司空袁昂的孙子。父亲袁君方任梁侍中。萧莊时,奭以侍中身份奉命出使。萧莊战败后,奭任琅琊王高俨的大将军咨议,入文林馆,升太中大夫《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三十七》
配 氏
生 子 阙
敬 子 元 友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利贞
泌 子 方 华 又名蔓华《南史•卷二十六•列传十六》
配 氏
生 子 阙
士俊 子 敞 陈郡人,祖父袁昂是司空,父亲袁仕俊是安成内史。敞小时候就有见识和度量,广涉文史。作为吏部郎出使到周。当时主持者把袁敞排在陈使的后面,袁敞坚决不服从说:“昔日陈的祖父,只是梁诸侯下属的小吏,盗取江东。现在周是万国朝拜之宗主,按礼节招抚背离者。如果让梁的使者位居陈之后,恐怕会伦常失序。这哪里是我所期望的。”主持者不能让他屈服,就将情况上奏。周武帝认为他有理,就诏令袁敞与陈使者分两天进见。出使归来,因为符合旨意,升为侍中,改任左户尚书。任谯州刺史时去世《周书•卷四十八•列传四十》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謐、 次子谦
三十七世
枢 子 朗 雍州长安人,是陈朝尚书袁枢之子。他的先人从陈郡到江左做官,世代都是显赫家族,陈亡以后迁居关中。袁朗勤学,好作文章。在陈时,开始做官任秘书郎,很受尚书令江总的器重。曾作千字诗,当时认为是高水平的作品。陈后主知道后把他召入禁中,叫他作《月赋》,袁朗提笔蘸墨立即写成。陈后主说:“看这赋,现在谢希逸不能再独享美名了。”有叫他作《芝草》、《嘉莲》两篇颂,也很受赞赏。袁朗历任太子洗马、德教殿学士,升任秘书丞。陈亡后,在隋朝官任尚书仪曹郎。武德初年,授任齐王府文学、祠部郎中,封爵到汝南县男,再次转任给事中。贞观初年在任上去世后,唐太宗为他停止朝会一天,对高士廉说:“袁朗在任时间虽短,但他性情谨厚,特别使人感伤痛惜。”下诏供给丧葬费用,慰问他的家人。有文集十四卷流传后世。袁朗十三代祖是汉司徒袁滂,袁滂生魏国郎中、御史大夫袁涣,袁涣生晋尚书袁准,袁准生东晋右将军、豫章太守袁冲,袁冲生司徒从事中郎袁耽,袁耽生琅琊内史袁质,袁质生丹阳尹、宋公长史袁豹,袁豹生宋吴郡太守袁洵,历代都有高名重位,前朝史书有传。五代祖叔宋太尉袁淑,高祖父左仆射、雍州刺史袁顗,从高祖司空袁粲,皆死于国难。曾祖梁中书监、司空、穆公袁昂,在齐官任吴兴太守,在梁高祖受齐禅,长期辞谢朝命。父袁枢,叔父袁宪,在陈朝做官,都任陈朝仆射。叔祖袁敬,任中书令。到陈朝灭亡时,袁宪冒险保护后主。朗自为本家朝廷内外人物是海内之冠。虽然琅琊王氏相继成为三公,但袁朗特以祖上历朝佐命有功,鄙视王氏不以为伍《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口失名
颖 子 子 温 字君恪、约生于540年,隋左卫大将军,唐武德九年丙戍岁(626年)卒葬华州《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袁氏先庙碑》
配马氏
生 子 士政
宪 长子 承 家 官任唐给事中。王世充将禅代隋,百官上表劝进,而袁宪的儿子给事中袁承家藉口有病独不署名。这父子称得上忠烈《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 氏
生 子 阙
宪 次子 承 序 袁朗堂弟袁承序,是陈朝尚书仆射袁宪之子。武德年间,齐王李元吉听到他的名声,召他为学士。齐王府撤销后,多次转任为建昌县县令。在任时政事清静,百姓官吏都怀念他。高宗为藩王时,唐太宗选拔有学业操行的人做他的僚属,对中书侍郎岑文本说:“梁朝、陈朝的名臣,有谁值得称道?还有子弟谁可以引用吗?”岑文本说:“隋军入陈时,百官逃散,只有袁宪,穿着朝服立在后主身旁,不避利刃。王世充将禅代隋,百官上表劝进,而袁宪的儿子给事中袁承家藉口有病独不署名。这父子称得上忠烈。如今袁承家之弟袁承序,行为清正节操高尚,能继承先人的遗风。”于是召袁承序为晋王友兼侍读,加授弘文馆学士。不久去世《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 氏
生 子 阙
元友 子 利 贞 袁朗从祖弟袁利贞,是陈朝中书令袁敬的孙子。唐高宗时任太常博士、周王侍读。永隆二年,周王立为太子,百官举行庆贺礼,高宗准备在宣政殿大会群臣、命妇聚宴,陈设九部伎、散乐。袁利贞上疏劝谏道:“臣认为前殿正寝,不是命妇宴会的地方;象阙路门,不是倡优可以经过的地方;请把命妇移到别殿聚会,九部伎从东西门进入,散乐一类希望停罢。如果是在三殿别处,自然可尽私恩。微臣庸蔽,不熟悉典章制度,惭愧任职礼部,轻陈狂妄愚昧之言。”高宗接受他的谏言。就令移到麟德殿。宴会时,高宗叫中书郎薛元超对袁利贞说:“卿家历代忠正,能上疏直言,如不加赏赐,如何能够勤勉!”赐绢百段,不久升任祠部员外郎,去世后。中宗即位,因有侍读之恩,追赠为秘书少监《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斌
敞 长子 謐 《周书•卷四十八•列传四十》
配 氏
生 子 阙
敞 次子 谦 《周书•卷四十八•列传四十》
配 氏
生 子 阙
三十八世
郎 子 口 失名《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虞氏 虞世南的女儿
生一子子一谊
子温 子 士 政 约生于公元605年,唐朝南州刺史《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江氏
生 子 伦
利贞 子 斌 太子典膳丞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导
三十九世
口 子 谊 袁朗的孙,又是虞世南外孙。神功年间任苏州刺史。有次在处理公事时,司马清河张沛求见,张沛是侍中张文瑾之子,袁谊向他拱手致礼问道:“司马有什么事?”张沛说:“本州里得到一位长史,是陇西李亶,是天下最显赫的家族。”袁谊说:“司马怎么说出这样的错话!显赫门第需要有历代出贤人,名节风教,受到士大夫们的崇尚才可称述,老夫就是。山东人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不过是追求利禄而已,而作为时代柱石,临危受命的,则历代无人做到,怎能以他(陇西李亶)的门户称道?”张沛大为惭愧而退,当时人作他为笑柄《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
配 氏
生 子 阙
士政 子 伦 约生于公元640年,官任当阳令《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袁氏先庙碑》
配李氏
生 子 知玄
斌 子 导 左补阙内供奉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光裔、 次子光辅
四十世
伦 子 知 玄 又名知元,约生于675年,朝散大夫兼石州司马《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袁氏先庙碑》
配孙氏
生 子 晔
导 长子 光 裔 扬州别驾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弘体
导 次子 光 辅 沔州刺史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二子 长子昌复、 次子敦复
四十一世
知玄 子 晔 约生于710年,官任咸宁令《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袁氏先庙碑》
配万氏
生二子 长子峰、 次子滋
光裔 子 弘 体 毫州司户参军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光辅长子 昌 复 宋城主簿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匡符
光辅次子 敦 复 采石军判官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四子 长子蕃、次子蔼、三子蔚、四子薰
四十二世
晔 长子 峰 刘闢造反,下诏命峰弟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走到半路,又改任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闢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貶为吉州刺史《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上)》
配 氏
生 子 阙
晔 次子 滋 字德深(公元749-818年),世居华州,徒蔡州郎山。是陈朝尚书仆射袁宪(之弟袁颖)的后代。博学强记,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元结很器重他。后来客居荆、郢之间,开始担任学庐讲授。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授任试校书郎。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任詹事府司直。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御史中丞韦贞伯听说这件事,上表举荐他为侍御史。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藉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升任工部员外郎。韦皋刚刚招抚西南夷,南诏异牟寻归附唐朝。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不敢前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赏他,升任祠部郎中侍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前去。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晋升谏议大夫。升任尚书右丞,主持吏部选举。后请求外任,为华州刺史。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的管辖州,都供给土地,安顿他们。他以慈惠为本,百姓爱戴,有违法者,时常法外开恩。抓到盗贼,有时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帮他偿还失主。朝廷任命袁滋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再离任华州时,老人拦路不愿袁滋离开。接替袁滋的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政策。”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去,人人流泪。在宪宗监国时、永贞元年乙酉(805年),七月乙未、袁滋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闢造反,八月乙未、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十月戊戍、走到半路,又改任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闢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貶为吉州刺史。不久,袁滋任义成节度使。滑州,是用兵之地,东有淄青,北有魏博,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使用怀柔政策。李师道、田季安都畏服他。居七年,百姓为他立祠祝祭。任命袁滋为户部尚书,改任检校兵部尚书,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前往荆南。吴元济造反,袁滋说蔡军上下同心兵力强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到乱的,应广施用策略,离散其心。一直按兵三年,朝廷徵发物资困难,下诏取出宫中钱财接济。袁滋猜测天子应该厌战了,打算建议停罢淮西军事,途中听说萧俛、钱微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贬。袁滋改变原议,支持继续平叛。顺天子意才得派回。不久高霞兵败,皇上想到了袁滋当初的建议,于是授任他为彰义节度使,暂治唐州。因袁滋是儒生,授任阳旻为唐州刺史统领军队。吴少阳经常为他修祖坟(滋公才徒蔡州,吴修的应该属于他祖父母或父母之类的墓),禁止放牧,袁氏子弟多人在他旗下任职。袁滋治理的范围内都撤去侦查人员以向吴元济示好。叛贼围困新兴,袁滋谦虚讲解。叛贼因此轻视袁滋,不作防备。当时皇帝催兵急进。而袁滋到任六个月,因无功貶为抚州刺史。不久又升任湖南观察使。进封为淮阳郡公。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上)。卷六十二•表第二•宰相(中)》。旧唐书记载滋公的籍贯为陈郡汝南人,陈郡与汝南自古互不隶属,这个是明显的误笔。况且,隋唐人物传的籍贯都是以当时的州作籍贯;因此新唐书给予滋公的籍贯更正为蔡州郎山人。但又误笔记载为袁宪的后裔,很多传记都会因为直属祖系不出名而附记旁支的。因此很有可能是将“袁宪之兄的后裔”遗漏错误记作“袁宪的后裔”。而《袁氏先廟碑》记载为拓拨魏袁恭后裔,袁君正的三弟袁敬字子恭生于506年,在江陵失陷后,袁敬应当在拓跛魏做过短暂的官,得不到重用,所以魏书是不可能有袁子恭的列传,然而他逃回陈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袁颖是生于520年之前,袁子恭生不出袁颖,再者,袁子恭,袁元友,袁利贞爷孙三代都是史书有传的名人;所以韩愈有可能看错了旁支而误笔。因此本谱尊照宰相世系表《2019年袁氏族谱卷十二编委会》
配蒋氏
生七子 长子炯、次子寔、三子均、四子都、五子郊
六子济、七子邯
昌复 子 匡 符 合州刺史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敦复长子 蕃 桂管观察支使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敦复次子 蔼 黟令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敦复三子 蔚 淮南节度副使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敦复四子 薰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四十三世
滋 长子 炯 江陵(现在湖北荆州江陵)户曹参军《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一子 子一仪
滋 次子 寔 名若虚、约生于780年,河中(河中府即是现在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功曹参军。一虚一实为名字《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陈氏
生一子 子一柔
滋 三子 均 太子典膳郎《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萧氏
生 子 阙
滋 四子 都 字之美,右拾遗《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滋 五子 郊 字之乾,虢州(现在河南省灵宝市)刺史《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宰相世系录(四下)》
配 氏
生 子 阙
滋 六子 济 《旧谱记载》
配 氏
生 子 阙
滋 七子 邯 官任江西吉州刺史留家泰和县西城之后街是为吉贛之祖《旧谱记载》
配 氏
生 子
四十四世
寔 子 柔 字剂刚、约生于815年,名字寓意刚柔并济
配邓氏
生一子 子一少羿
四十五世
柔 子 少 羿 字又馀、约生于850年
配蔡氏
生一子 子一信芝
四十六世
少羿 子 信 芝 字友兰、约生于885年
配朱氏
生四子 长子在学、次子在庠、三子在京、四子在朝
四十七世
信芝长子 在 学
配 氏
生 子 阙
信芝次子 在 庠
配 氏
生 子 阙
信芝三子 在 京
配 氏
生 子 阙
信芝四子 在 朝 字觐君、约生于925年,北宋初为乡科任山东武定乐陵县教谕。(教谕北宋才开始设置的职称)
配吴氏
生四子 长子宜正、次子宜家、三子宜显、四子宜盛
四十八世
在朝长子 宜 正 约生于955年
配马氏
生三子 长子锦襄、次子秀襄、三子甫襄
在朝次子 宜 家
配 氏
生 子 阙
在朝三子 宜 显
配 氏
生 子 阙
在朝四子 宜 盛
配 氏
生 子 阙
四十九世
宜正长子 锦 襄
配 氏
生 子 阙
宜正次子 秀 襄
配 氏
生 子 阙
宜正三子 甫 襄 字定发、约生于990年
配黄氏
生六子 长子承宪、 次子承恩、 三子承祖
四子承惠、 五子承宠、 六子承宣
五十世
甫襄长子 承 宪
配 氏
生 子 阙
甫襄次子 承 恩 字授禄、约生于1025年
配孟氏
生一子 子一公瑜
甫襄三子 承 祖
配 氏
生 子 阙
甫襄四子 承 惠
配 氏
生 子 阙
甫襄五子 承 宠
配 氏
生 子 阙
甫襄六子 承 宣
配 氏
生 子 阙
五十一世
承恩 子 公 瑜 约生于1063年,因金兵入侵,迁居福建宁化
配李氏
生一子 子一常恃
五十二世
公瑜 子 常 恃 字谦益、约生于1098年,袁氏客家始祖。名字寓意有恃才傲物的天赋也要以谦虚的心态才能有益的;北宋末,因金兵入侵,中原人迁至福建宁化后,与本土人的文化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就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叫“客语”。自福建宁化迁居江西雩都县竹坝背,后再迁信丰县全下堡竹岭下立户创业。卒葬于竹村。(南宋1127—1279年)
配蔡氏卒葬于竹村
生四子 长子聪芝、次子喜芝、三子左芝、四子右芝
五十三世
常恃长子 聪 芝 字颖慧、约1128年,名字寓意聪明颖慧。官任福建廉使司(由于宋朝官职复杂,暂没查到相关官职名称)
配 氏
生三子 长子少一、 次子少二、 三子少三
五十四世
聪芝长子 少 一 约生于1165年
配傅氏
生三子 长子志明、 次子志君、 三子志昌
聪芝次子 少 二
配 氏
生 子 阙
聪芝三子 少 三
配 氏
生 子 阙
五十五世
少一长子 志 明 传闻迁居福建武平县立业
配 氏
生 子
少一次子 志 君 字泽民、约生于1200年,江西信丰县全下堡人,任职南宋的广南东路官员;留官籍东莞温塘茶园。是为入粤始祖。
配赵氏
生一子 子一清隐
少一三子 志 昌
配 氏
生 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支持
2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思堂
发表于 2019-1-5 15: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思堂 于 2019-1-5 16:00 编辑
看了你们的谱.编修的人很努力啊.请对一下你们现在的谱.四十世以上资料来自何处?似存在点问题? 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同宗同仁,同是袁滋的后人,请读读<<袁氏先庙碑>>.韩愈专为袁滋修庙写的散文,该文有袁滋上派华阴迁始祖的祖系排行.对比一下四十世以上的排行就应该清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思堂
发表于 2019-1-5 16:1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思堂 于 2019-1-5 16:46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思堂
发表于 2019-1-5 16:14: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思堂 于 2019-1-5 16:26 编辑
袁氏族谱应统一从袁涛涂算开山始祖,作好各地族谱承续工作,存对改错,方能协调一致全国各地袁姓排行辈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
楼主
|
袁氏历史
发表于 2019-3-31 01:3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氏历史 于 2019-4-8 22:16 编辑
袁氏先庙碑记载的袁恭实际就是袁敬字子恭,生于506年,卒于585年,他生一子叫元友。而袁颖约生于520年,子恭生不了袁颖,很有可能这是韩愈看错了旁支。袁子恭是袁君正的三弟。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族谱是多不胜数的
《袁氏先廟碑》注释
袁公、滋的家庙既已建成,第二年二月,袁公从荆南以交旌节回京师。逗留六日,在春分壬子日、率领宗亲子嗣,用羊猪(少牢规格)进行祭祖。祭礼完毕,滋公对众子弟说:“连世传德是非常远大的事情,继承祖宗的遗训,才有今天的成就。今次祭祖,不用金石音声;只采用工歌、诗载列祖列宗的事迹,怎么来告诫子孙得于长久呢?唯有以羊猪来敬祖,幸有石碑来刻录祖先名迹以作楷模。因为诗曰系在语曰的后面,根据语曰的含义作成诗曰(韩愈以文入诗,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虽然,我没有这样的才能;是要精通古律及善于写作的人才行”。于是就此托付我韩愈来写诗,我谢辞非适合人选;未得到袁公允许,我唯有遵照地列举袁氏源流所出及其世系居址。最早是周朝、经历汉朝、魏、晋、拓拨魏、北周、隋、入唐朝以来。高、曾、祖、父,所以劳累自身庇荫于后人,托福于滋公,滋公才能应承祖先的赐福做到了宰相。祖系的记载有大概的也有详细的,而用诗来概括点缀。
(语曰)根据袁氏源流:周朝为树立舜帝而封他的后裔于陈国,陈公子涛涂为大夫,邑食袁乡(陈国阳夏),其子孙世袭,因此便有了袁氏。春秋时期,陈国常常被楚国侵略;与中原各国交往甚少。袁氏足迹依然斑斑可见,可以见谱。常居阳夏,所以叫陈郡袁氏。齐国博士袁固,申张儒家思想,遏制了黄老之说。唱(创)事业在前面(是袁氏第一个人进入国史列传)。至汝南袁安,怀德于身,而做到司徒(是袁氏第一个人做到三公),四代人有五人做到三公职位。袁氏名声大振。之后,从东汉(汝南袁氏、陈郡阳夏袁氏)到魏(陈郡阳夏袁氏)、晋(陈郡阳夏袁氏,陈郡项县袁氏),连续都出有名人、还分仕于南北朝(陈郡阳夏袁氏,陈郡项县袁氏)。开始定居华阴的是拓拨魏朝鸿胪袁恭(袁敬字子恭,生于506年,袁君正的三弟),袁恭(的长兄袁君正)生北周梁州刺史袁颖(约生于520年前)。袁颖生隋朝左卫大将军袁温(子温),袁温辞官居住华阴,以大耋薨(约八九十岁卒,约生于540-626年卒)在武德九年卒葬华州。袁温(子温)生南州刺史讳士政。袁士政生当阳令讳伦,袁伦是袁滋的曾祖。袁伦生朝散大夫石州司马讳知玄,袁知玄生赠工部尚书咸宁令讳晔,是袁滋父亲。袁氏旧族,而袁伦以“通经为儒”,做到县令。袁知玄用《春秋》持身治事,做到石州司马。咸宁令袁晔通习儒家典籍,并一贯坚持儒学,文武兼备,谋略行则事功可成,在家在外均有建树,但在朝中未获爵位;并列三世本来都应该显达的,而实际上均受到抑制。其后人取得爵位成就的,当属于袁公(滋)。袁公(滋)想到曾祖父、祖父和先父连续三世都没有享受大夫之俸禄,人死后的祭祀都是靠子孙的,唯有将军和宰相才能享受各种祭祀之物进行奉祀。世代愈远,祭祀就愈不如古代。袁公慎重地希望道德施行,事业有成,图谋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此在等待皇帝给予机会。事无小大,无不谨重对待;不论早晨还是夜里,无不认真思考。道德修养完成于家中,进而施之于社会,以此立身于朝廷。袁公自侍御史起,历任工部员外郎、祠部郎中、谏议大夫、尚书右丞、华州刺史、金吾大将军,由卑职到大官,无不称其官职,于是就做了宰相,以辅佐皇帝商酌国事;又继续持符节出任西川节度使、成义军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治理广阔的祖国河山,官位升高,俸禄丰厚,因而有了立庙奉祀,全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又委置了公开的碑刻,以此来教育后世不忘先祖,可算是大孝子。
诗曰释义:
袁氏(轅颇奔郑国再奔齐国楚国)自从陈国分出后,当初(春秋战国时期的二百多年)还是非常艰难困厄。越过秦朝,到了汉代,齐国的博士辕固,发表儒家学论,使袁氏开始显露起来。至(东汉时期)汝南的袁安,以德教为己任,对人宽容而不忍心拘禁犯错误的人。他成为第一个做到三公的袁氏,为袁氏树立了榜样;启发着袁氏后人。终于使袁氏发扬光大,取得四世五位三公的显赫地位。陈郡阳夏的袁氏追随司马睿南渡建康,经过几个朝代的更迭,成为侨姓的陈郡阳夏袁氏,开始定居于华山脚下之华阴。鸿胪卿袁恭(袁颖实为袁恭之兄君正的次子,或许是韩愈的误笔)、孝侯袁颖,一生行事取舍得当。南州刺史袁士政勤于治事,治理百姓毫不懈息。当阳令袁伦沉醉于儒家经典,唯恐言行不合于义。石州司马袁知玄刚正坚贞,学业专攻于《春秋》。德行美好的咸宁令袁晔啊,未获得一点福禄。他趋赴艰难,躲避成功,与时漂浮。他生了个大孝子,是天子的宰相。到地方上做官持有将军之符节,各州都奉他为楷模。以官级之等差立庙,以爵禄高低准备祭器。由其曾祖父到父亲,供于同一宗庙而有不同的安置。柏木的神主牌,松木,楹木的神台上,没有并列的坐席(昭穆有序的先人灵位)。袁氏之先庙,是其贤孝的孙子修建。只要顺应时势,就算是适宜。以此为咨询,以此为鉴戒,以此来夷平其险峻。其屋墙庄重,贤孝的孙子来进献祭品,来叩拜于庙庭;登堂入室,亲自献上笾等盛器;羊猪等(少牢规格)各种牲品俱全,其杯中盛满了酒水;按仪礼降阶而下享用祭祀的酒肉,对祭祀庆典来说这样就完成了。曾祖父、祖父和父亲所施之荫庇,都应在您这贤孝的继承人身上来报德、并表示敬意。我袁滋能有今天,不思本源还思考什么呢?刻诗于系牲之石碑,以此告慰袁氏先人。
注释 奕显
《后汉·国三老袁良碑》
《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国三老袁良碑》注释
您的名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祖先是舜帝的苗裔,上古时代,祖先们都被封为诸侯国君。中古时代,周朝成立初期,虞阏父任制作陶瓷的官职。儿子妫满,封为陈国国君;至妫满的十三世孙涛涂,因封邑阳夏而改氏,以父亲伯爰的爰字立姓(轅,爰为通用字),曰袁(汉初文字改革将轅爰榬溒统一写袁),为袁氏始祖。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为大夫。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涛涂七世孙)轅颇为陈国司徒,因铸造钟鼎被逐,奔郑国后到齐国再到楚国。袁氏世袭阳夏邑地七世,失去了封地及退出政治舞台后进入了艰难的春秋战国时期,(轅颇的九世孙)袁生独留于陈国。当秦末之乱,隐居河洛;汉高祖破项,实从其策;汉朝成立,还宅扶乐遗乡。孝武(汉武帝刘彻)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袁生的曾孙袁干,斩贼公孙勇,拜黄门郎,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后赐金印紫绶,建屋修城。干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世袭三世,至王莾篡位而终止爵位。您是袁山的曾孙,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光大家族,有天德贵人的相助,精通《易》和《诗》,也懂得礼乐,举孝亷、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伐江贼张路等,而威震四方。谢病归家。孝顺帝刘保(公元126年)初政,经过朝议咨询。三公都推举您,徴拜为议郎,授予符节令。当时,长子袁光为博平县令;次子袁腾为尚书郎;三子袁璋为谒者。诏书征召您参与国家的重要事务。司徒、司空、太尉都拥护您父子俱成为尚书、御史、谒者;夫人结发,尊为国三老(现代的国家顾问)。皇帝派出使者持节驷马安车接送您参与政事,您确实得到朝廷的特别待遇。后拜梁相。皇帝在九龙殿御赐您酒晏,和您讨论了治国之策。帝说:国家接连遇到灾害,天地阴阳不和谐,冬夏节令也异乎平常。过去的孔子在裁断问题时是很恰当的,如果按照孔子的方法和观点去处理问题,那就会使家庭、社会兴盛起来。如果不重视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犯错误受惩罚的情况就会发生。我作为小小的身躯,继承大统以来,想要天地阴阳平衡、气节自然规律,从而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这个时候我所担心的是周边藩国不稳,更怕影响当前全社会的稳定。
自从先帝刘祜继位后、他虽有景帝削藩而安邦定国之谋略,我不忌讳地说,由于皇权旁落,先帝的难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追念他及反省执掌江山社稷的重任,担心诸侯王国相互勾结,一个个骄傲自满,而再生出一些奸邪祸乱来。所以要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去担任重要部门和职位,来提升及巩固皇权。重新掌握军政大权,做到惠国利民;故不问这些人的上辈是不是有功勋,是不是官二代,只要他本人有才能就行。让这些人到各郡去掌住实权,经略天下,矫正时弊。就连平阳这么重要的地方也由他们负责调拨。我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清廉节俭,能够辅助我治理天下。他们作为忠臣,都能够贡献出来自己的智慧,把好的想法、好的治国思路讲出来,把不当的东西去掉。这样,就更加精深微妙了,就能防止杜绝坏事的发生。我内心常常痛苦的思考,以防意外的发生。
临行,皇帝给您优厚的赏赐:给钱十万、各种丝织品三十匹,还有玉器、佩剑、在竹简木椟上刻写文字的用具—书刀,一身绣有花纹的衣服、一条绘有太极图案的手巾等日常用品。皇帝对于贤臣优待到这种程度;真是难得的盛情了。当县令的、当太守的太多了,哪个不想有这样的待遇呢?但就是得不到,而您得到了。
八十五岁那年因病退休,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二月逝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官,死的时候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春秋时期,小国(鲁国)之卿的“行父(季文子)”,其以俭朴而称著,何况是汉大夫,父子同升。以此表明对其身居高位而力行节俭,有季文子的遗风,德行可与他相比。于是您的孙子:卫尉滂、司徒掾弘乃刊石作铭。其词曰: 飞清德,纷其历,跨高山,铺云际,作帝父,振沙场,登华龙,眺天坐。酌不挥,凯以迈。民被泽绝畿义大本德,曜其碣。德煌煌,数万世!
注释 奕显
备注:
陈郡阳夏袁氏最早归顺北魏的是袁式,于417年归顺。其次就是陈郡项县袁氏,袁翻于467年归北魏。而陈郡阳夏袁昂的三子袁敬字子恭,袁君正的次子袁颖,都是在江陵失陷(554年)后归西魏,袁敬后再归陈朝。因袁敬与袁颖,在西魏的官职不高,所以北朝没有记载其相关事迹。而南朝史书又忽略对其在西魏时期的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1997-2030
袁氏家谱网_论坛
(http://www.yuanscn.com/bbs) 鐗堟潈鎵鏈 All Rights Reserved.
鍏嶈矗澹版槑: 鏈綉涓嶆壙鎷呬换浣曠敱鍐呭鎻愪緵浜烘彁渚涚殑淇℃伅鎵寮曡捣鐨勪簤璁拰娉曞緥璐d换銆
2022-2030骞村煙鍚嶈禐鍔╀汉锛
娴欐睙琚佸法楂
2021-2025骞寸┖闂磋禐鍔╀汉锛
娴欐睙琚佸法楂
鄂ICP备11010464号-1 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42062502000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