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关于举办国学与袁氏研讨会的公告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6-4-10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读史古隆中 研牒太极湖
----2016年《袁氏家谱网》国学诗会
活动方案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袁氏优秀文化,为落实2016元旦期间袁隆平先生为《袁氏家谱网》题写的“读史、研牒、敦宗、睦族”办网宗旨,为中华袁氏儿女能够克服浮躁世俗观念而静心读书,让更多的人过好健康、快乐、充实的人生,让每个人都成为懂孝道、知感恩、敬法规的大善人、明白人、正能量的传播者,《袁氏家谱网》决定在2016年五一前组织本次“读史古隆中 研牒太极湖”国学诗会。

一、活动主题
国学对袁氏的文化的影响

二、参会资格
活动由《袁氏家谱网》牵头,由湖北袁氏宗亲会主办,由各地袁氏宗亲选派参加。参会者要求见下款三:或有新创作品,或有家谱交流,或《袁氏家谱网》区域站长,或已经收到《袁氏家谱网》邀请。各省限一名。

三、内容体裁
1、家谱:由本人主修或本人参与续修的本地《袁氏家谱》电子稿或正式印刷稿。(湖南福建浙江襄阳已经收到)
2、参会作品:与会人员必须在会前提交电子文稿发送到9444366@qq.com,会上提交20份纸质文稿。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稿件体例:以诗词、论文为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力求新颖,富有创意,突出国学(儒、道等)对袁氏文化的影响这一主题,力求论据充分;如果是诗词,要求富有创作意境和艺术渲染力,符合平仄韵。。

四、日程与路线
(活动时间两天4月26-27日,地点:十堰武当山-丹江南水北调工程-襄阳古隆中)
1、2016年4月25日下午,报到,晚上预备会。
报到地点:湖北省十堰市(提前告知车次及到达时间)
2、活动安排:
2016年4月26日上午6:20步行登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感受祖国山川这宏伟,道学之深邃。下午坐索道返回住地。
晚上20:00召开交流会,进行“国学文化与袁氏发展”交流发言。
2016年4月27日上午8:00 参观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水利枢纽工程。11:00库区“袁老三水上餐厅”就餐。
27日下午13:00前往襄阳古隆中参观三国著名军师诸葛亮躬耕“南阳”及刘备“三顾茅庐”景区,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礼贤下士的风气。
27日观光毕,买好票的可返程,暂住的可到襄阳南湖印象茶楼喝茶交流。

五、发言安排
1、袁秉友代表湖北袁氏宗亲会致欢迎词;
2、袁资友预备会讨论日程;
3、袁学刚介绍十堰及武当山;袁修刚介绍道教文化;
4、袁金许:当今世象杂谈及续修袁氏家谱要贯穿的人文精神
5、袁增海研讨:国学与国运;
6、袁伟荣儒家文化对袁氏思想的重要影响;
7、袁国文:国学在海外袁氏精神中的地位;
8、袁才学:襄阳、枣阳地区袁氏杰出人物简介;
9、袁资友:袁氏的内在易学潜能;
10、袁国强:襄阳与国学文化。
     (因时间关系,其它作品、诗词、家谱等,将在《袁氏家谱网》分别进行处理和发表)


                                          “读史古隆中 研牒太极湖”   ----2016年《袁氏家谱网》国学诗会   会务组
                                                                         二○一六年四月十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少小离家 发表于 2016-4-10 17:06:58 手机频道 | 只看该作者
活动开展很有必要。前段袁氏修统谱事,被江西南康袁某程捁得一沓糊涂,大失我袁家脸面,伤害了宗亲的热情,必须进行纠正。既然会议规模已定,人员也敲定好了,这条微信其实已不必发了。希望诸君把研讨会开好,并望通告结果。祝与会宗亲安好!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6-4-10 17:46:17 | 只看该作者
说明:
1、湖北以外,各省控制参加人员1人。
2、“三不”:不带司机、不带家属、不带本人以外的随行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6-4-10 18:05:33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
2012年,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
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
2012年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主要景点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紫金城:紫金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真武大帝——武当山主神
    玄岳门: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玉虚宫: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南岩
    南岩: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琼台观: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北神道:武当山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山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
    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峰南北屏立。
    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旅游线路将全面建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一条山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武柱峰景区:武柱峰景区位于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一天然真武神石像酷似武当山金顶上的真武大帝像。
    武柱峰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武柱峰又称大明峰,柱头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亲净乐国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宫(即真武大帝母亲)。距武当天柱峰14公里,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之间端坐着一尊高约80米、宽40米的天然真武神石像,身着道服,五官形备,目光深邃,背依伏龙山,注视武当山金顶,其头顶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发髻,脸庞圆润,鼻梁高高隆起,两手平放两膝之上,打坐在玄武背上修行状惟妙惟肖,酷似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像。在秋高气爽的艳阳照射下,山体直插霄汉,真武座像矗立在陡峭的悬崖上,晶莹光滑,金光灿灿,辉煌夺目。相传,真武在此潜心修行多年,以虔诚和恒心感动了道德天尊,被点化成仙,留下石质人像。[8]

道教文化
    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年)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南北朝时(386-582年)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年)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到了杜光庭(850-933年)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年)撰《元和郡县图志》,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年)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乐史(925-1002年)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佐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均州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功用。
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式和音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
    道乐其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曲调庄严肃穆,又不乏清幽恬静。表现召神遣将时气势磅礴,表现降妖驱魔时威武果敢,祈福祝庆时欢乐轻快,赞颂神仙时优美恬静,而表现祈祷养炼时则悠扬缥缈。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音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乐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齐唱、独奏、合奏、伴奏等形式。声乐是道教法事音乐的主要部分,曲调(即经文)总是十分具体的,表达了进行法事的人的愿望与乞求,或求助于神界,或颂赞于天仙。曲调与曲词和谐统一,各种曲式贯通搭配,组成了整个法事活动。
    道乐中的乐器几乎包括了汉民族乐器的全部,用的较多的是钟、鼓、磬、钹、铛、木鱼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阮等弹拨乐。

道教建筑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大有玄妙超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武当山金殿
    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武当山五龙宫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未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道教武术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武当三丰太极剑太极拳同出一格,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创太极拳后又吸百家剑法之长融道家养身法创编了太极剑。武当三丰太极剑吸收了道教文化思想,具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延年益寿的功用,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
    伏虎拳又称降龙伏虎拳,是优秀的汉族武术拳种之一,属于武当山的镇山之拳,武当山习武道人增长功力的拳种。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主要练习方法有:带手、冲拳、反腿、三连手等。风格特点是刚中见刚、柔中至柔,式式逼人,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更有防身制敌之用。
    丹派武当剑系武当派内家剑法,其特点再剑道中以神为先,全凭神意,神足而道成,要求“神,剑,身”三者合一。丹派武当剑素以奇巧善变的剑法著称,集各派剑术之长,不仅有前后左右之变,还有腾空击舞、一发即至;全套单练剑法为一百三十二式,演练时可以分路单练,也可以连续演统,剑路可长可短,式而精,无花招舞姿与重复之式,堪为武林瑰宝、国术精粹。[11]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12]

道教医药
    武当道教医药学的理论核心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武当道教医药受楚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楚汉文化中的“养气”理论,在医药理论上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老庄名著《知北游》中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南宋石泰《还源篇》中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中神”,三丰《大道论》中说:“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从以上这些文献上可以看出,“气”是人生命之关键,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因此,武当道教医药中特别注重“气”的保养。自从武当山道教创建以来,武当山的道医们就源源不断地从民间吸取营养,引进技术,将流行在民间的各种健身养气法收入道教,加以宗教化地改造,纳入道教医药体系中,成为武当道教医药体系中“养气”方法的准则。在用药治病疗伤方面,道医们也是以养气、理气、破气、调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文王一支笔是蛇茄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或蛇菰(BalanophoraJ Wjaponica)。高5-15厘米。因它的花序形如粗粗的毛笔,民间传说周文王路经神农架,曾用它当笔写诗作画、批阅公文,故得此名。又因这种植物为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其它植物的根部生长,所以又有“借母还胎”之别名。
    文王一支笔主要生长在武当山景区,位于武当山南部地区的神龙架也生长文王一支笔。文王一支笔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林下,寄生在木本植物的根上。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15]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本草图经》:“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
    三丰定神汤
药物组成:天冬、人参、茯神各35g,石菖蒲18g,川黄连6g,炙甘草10g,灯心草5g,朱砂1g,麝香0.5g。
按:本方载于《张三丰全集》,有养心利脑,定神宁心之效。张三丰是明代武当山著名道士,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善医,人称“匕针先生”。因朱砂有毒,麝香稀贵,故两药可略不用对于心脑气阴两虚,复兼心火扰神、烦躁失眠、心神不宁者,可加珍珠母、灵磁石、生龙齿、合欢皮。

道教绘画
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明代道教绘画。主要记载有关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在人间显现的祥瑞,分天上、地下两大部分,一图一录。
武当山祥瑞图
明代彩绘。主要描绘明代大修武当山,各宫观建成后,天上呈现出的祥瑞景观。画面青山含黛、白云缭绕、彩霞如锦,充满神奇色彩。其构图严谨,设色妍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6-4-10 18:17:59 | 只看该作者
    隆中风景名胜区

    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约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晋永兴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隆中风景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和其叔父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隐居地。
    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诸葛亮离开隆中后,他住的竹篱草庐依旧保存了下来。诸葛亮离开隆中的第二年即公元208年,襄阳被曹操占领,直到西晋统一全国为止,襄阳一直是曹操的地盘。所以这期间隆中诸葛亮故居一直无人过问,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屡次向臣下询问有关诸葛亮的事迹。
    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凭吊诸葛故宅,并命参军李兴作《祭诸葛丞相文》成为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记。据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诸葛亮草庐前“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暑台。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诸葛亮离开隆中后,曾有一户董姓人家在草庐住过,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东晋升平五年,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并作《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有纪念诸葛之祠堂。
    南北朝至隋朝时期,隆中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断得到维修。
    唐宣宗大中十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维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碑文收录于《唐文粹》卷55中。
    宋代隆中规模进一步扩大,曾巩、王安石、苏轼等许多名人都到过隆中记下了他们对诸葛亮的赞颂,诸葛亮在隆中的事迹,成为当时青少年就学时的典范。
    南宋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隆中诸葛亮遗迹和纪念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相应加强。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和他进行北伐而殉身于前线的斗争精神,正是当时人民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坚持抗战(金国)的广大军民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元朝至正年间,广德寺书院迁至隆中称隆中书院。
    明孝宗弘治二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毁掉诸葛草庐并迁走隆中书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铭遭到极大破坏。朱见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和襄阳府左长史林光请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成化年间“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立草庐碑,万历二十年,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祠,并立《重修碑记》碑阴刻有诸葛亮画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画像。
    清朝经过多次维修并有所扩建,人们在明末起义军捣毁藩陵基础上重建武侯祠庙,并在草庐原址立草庐亭,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蒋中正到访隆中,举行祭祀仪式并拔款维修古迹,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铜鼓台等并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对祠、三顾堂、野云庵、三义殿进行维修,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
1964年郭沫若为隆中题词:“诸葛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
    1988年4月23日李先念同志视察隆中风景区
    1965年董必武为隆中题词:“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1984年隆中新建了吟啸山庄、老龙洞景区建筑群。
    1987年,重建了隆中书院,修复了诸葛草庐。胡耀邦、李先念、赵紫阳、李鹏、万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陆定一等先后游览隆中,并留名、题词或撰写楹联。
    1987年重建隆中书院,修复诸葛草庐。
    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国函〔1994〕4号”文件公布隆中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国发〔1996〕47号”文件,公布隆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2年5月核心景区古隆中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景点
     隆中风景名胜区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景点。
    古隆中:古隆中为主景区起源于西晋永兴年间。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它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明代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中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境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小量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盘旋起伏,状若盘龙。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
    水镜庄: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水镜庄居地,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而得名水镜庄。公元206年,刘备襄阳遇难,马跃檀溪来到水镜庄,司马徽向他推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被誉为三国文化旅游热线源头。水镜庄又称白马洞。依山傍水,景区迷人。水镜庄襄阳遇险,马跃檀溪逃到南漳,拜问天下豪杰司马徽,司马徽告日“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产生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千古。为怀念司马徽,后人建起了“水镜庄”纪念胜地。
     承恩寺:千年古刹承恩寺位于湖北襄阳建于隋朝,距今有 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隋炀公主隐居疗疾之地。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据襄樊简史记载,天顺年间,英宗为报答叔父,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山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
    七里山:其东接古隆中,西通武当山,北倚承恩寺,南靠水镜庄。公园面积262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有黑岩“森林浴”、灵观寺、桃花谷、狮子山、五龙寺、清凉寺六大景区50多个景点,古迹碑刻丰富,天然泉眼众多,奇峰怪石林立,鸟语花香树绿,是鄂西北自然生态保护区。园内林海茫茫,古木参天。园内有树龄100—300年古树名木200余株,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0多种,珍贵药用植物有天麻、灵芝、何首乌等百余种。
    鹤子川:西汉王室墓,九天玄女洞等人文景观。卧龙溶洞等自然景观。

周边景点
    三峡大坝—平湖半岛旅游区、武当山—太极湖旅游区、神农架旅游区、襄阳古隆中-鱼梁洲旅游区、荆州古城旅游区、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旅游区、清江画廊旅游区、明显陵—漳河旅游区、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旅游区、恩施腾龙洞—大峡谷旅游区  襄阳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

三国文化
    发生在隆中风景区典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承恩寺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
    《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而三国文化的源头就在隆中风景区,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

文化遗产    隆中诸葛亮故居、诸葛草庐、隆中书院、襄王陵、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
截至2012年底,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4年初,23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古建筑遗迹
    广德寺、古隆中牌坊、古隆中腾龙阁、小虹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6-4-10 18:29:33 | 只看该作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 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规划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
    2015年12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渠水量为23.9亿立方米,因为长距离输水存在蒸发等损耗,累计向各受水区分水达22.2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受水量最大,为8.7亿立方米,京津冀三地分别为8.4亿立方米、3.8亿立方米和1.3亿立方米,沿线10多个大中城市受益,受益人口达380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工正数码 发表于 2016-9-22 17: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