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资友作品之:报告文学16篇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5: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了理想的飞旋(1)
--记湖北东方车桥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昌银
本报特邀撰稿人  袁资有


  陈昌银这个人,只会工作,不会享受。熟悉他的人都这样对他评价。在拥有1500多名职工的湖北东方车桥公司,象他这样的得到国家认可的技术尖子,也就只那么三两个。可是,一个小小的县级企业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的十年间左冲右突,在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家级中型企业,没有一两个“陈昌银”还真不行。
       帆布蓬下长出来的理想
  陈昌银在校就是一个象鱼一样喜欢沉到水下去的、数一数二的高材生,华中工学院的老教授看中了他的才气,让他留校搞科研、攻技改,可上山下乡的洪流将他冲到了鄂西北山区。人在深山,其志不减。在谷城汽配厂,他把在校没有吃透的东西又反复地嚼了几遍,在知识结构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75年,他所在的谷城汽配厂既生产农用脱粒机,也生产插秧机,钻床、手扶拖拉机什么都上。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省机械厅让该厂转产解放汽车前轴:厂里派陈昌银到一汽、二汽等地方去考察,发现在生产汽车前轴时,产品的成形准确性和质量的强度上总是不尽人意而又都是束手无策。陈昌银和几个技术人员的想法不谋而合,既然人家轧钢厂能采用辊锻工艺,汽配厂能否也试一试呢?意见一提出,就遭到厂里多数“经验派”人士的反对。因为生产前轴用“辊锻”法,在国内外都从没听说过。然而支持陈昌银的也大有人在,因为陈昌银的改革设想毕竟不是信口雌黄。经过一番严格的技术论证和逐级报批,陈昌银的“辊锻法”总算是碰上了“伯乐”!省机械厅批示:这个新方法应予支持。在开始“辊锻法”的日子里,面对创业者常有的厂房、设备、资金等困难,陈昌银和一帮年轻人一起跑武钢、上洛阳,把别人的残钢旧械收络回来,在老厂后边的田畈里搭起帆布蓬,从这里开始了他真正的人生追求。在蓬中他们一呆就三年。“三年不知肉味”,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朋友的聚会,没有花前月下,有的只是带盐味的苦汗,错过开饭时间的饥饿和摸夜路在身上留下的疤疤欠欠。三年后,他们终于亲手造出了一台用“辊锻法”进行生产汽车前轴所必须的辊锻机。高材生们造出来的机器,和当时同行业的机器都毫不例外地有一个通病:锻造车生产的前轴不仅难于一次成形,而且三五次“辊”出来的东西还不一定那么标准。到此,如果勉强生产也不“丢人”,但是在技术上,陈昌银属于追求十全十美的那一类。面对“强度、精度、深孔穴加工”三个技术难题,经过在蓬里上千次的试验,陈昌银对症下药,用制坯增加小设备、来回调头180 度成形的辊锻新工艺,实现了“利用小设备干大活”的构想。在当年国家经贸委举办的“一汽生产工艺论证会”上,“土专家”发明的辊锻机引起了国家专家的极大兴趣,现场操作测试,一举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
    陈昌银在帆布蓬下长出来的理想,终于在谷城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从谷城起飞,飞向更广阔的天外。
     为理想,他成了忙碌的“飞人”
 为了把辊锻机的技术再来一次飞越, 为了把谷城前轴推向市场,陈昌银每年要在全国各地奔跑200天以上。1995年创造了321天的最高纪录。 在省城的武工大带队学习期间,他3个月没顾上闲逛一次大街, 没顾上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在这有限的三个月,他却制作出了一个比原辊锻机小三倍的模型带到实验室,进行“回炉式”的辊锻工艺模拟大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实验终于成为“湖北省1985年重点技改项目”。于是,全省铸造、锻压方面的专家、学者闻讯云集谷城,实地学习了这一“六五”攻关项目的先进成果。国内首次解决了锻件“成型长度”、“焊部稳定”和“表面光洁度”三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在申报湖北省“星火项目”和国家新推“火矩”科技重点项目的日子里,陈昌银苦战了2个多月, 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他本不善言谈,可到了这时候,他介绍起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工艺流程来,却头头是道,令专家听着觉得有“门道”,让外行也听得入了门。凭着自己产品的独特性能和陈昌银的不懈努力,谷城车桥产品获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199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今年10月下旬前往青岛洽谈业务的旅途中,他们连去带来只用了3天。按理讲,陈昌银是部级专家, 出门带小车理所当然,但他本着一切从俭的原则,只和几个小年轻坐了硬座。 对方厂址离著名的旅游胜地--崂山只有1个小时的路程,事前已经安排了去名山浏览观光的日程,却一一被陈昌银婉言谢绝了,在谈完业务的当天晚上11点就立即安排了整装回程;目的只为了“现在忙,将来不忙;现在忙点,将来稳操胜券;忙中出信誉。”
    顾“大家”,忘“小家”,陈昌银以厂为家。大女儿上了南京理工大、小女儿初三毕了业,他也没有顾上辅导一个作业题。他把学问都传授给了工人。结婚20多年来,厨房里妻子从不让他进一次,说起做饭、洗衣的“工艺流程”,他除了歉意,还是歉意。不过他说,没有这个家作他的后盾,他的事业恐怕不会这么一帆风顺而卓有成效。
    融个人理想于企业理想之中:誓将“铁”拳打天下
    有了过硬的产品,还要有广阔的市场。产品只有占领了市场,才会有它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陈昌银追求一个“真”字。真诚待人,质量真正象“铁”活一样过得硬。
    上个月,江淮680型汽车需一种汽车前桥, 寻遍大江南北无“意中人”,最终还是到谷城“落了户”。工人们说,这是“家有凤凰树,不愁巧鸳鸯”。前不久,日本丰田公司在我国招标一配件生产的合作伙伴,一开始,有34家工厂参与夺标。经过3轮角逐,到最后只剩3个主要对手。从质量、信誉、时限、成本诸方面考查,结果连另两家军工厂也只好拱手服输。按国家规定:车桥产品的内在质量性能是50万次,日本最好的也只有150万次, 而我们东方车桥的计数却高达296万次。 当日本客人了解到陈总在1995年被评为襄樊市“科技兴市带头人”时,当即和他签定了300多万元的生产合同。这种车前轴将从1998 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
    在日常生产中,陈昌银也是视产品质量为“眼珠”。在一般情况下,配件中的主销和锁销的中心距离差距只要在30个丝单位以内,在装配和使用中绝不会影响质量。但是,陈昌银认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本厂的配销必须把误差单位缩小到5个丝才行。有一次, 一个工人超出了这个额定指标,陈昌银硬是帮他一口气返工了400 多件产品,并按厂规给予了处罚。
    对出厂的产品,陈昌银苛刻是真;对于进厂的产品质量,陈昌银也半点不马乎。在工厂改建时,洛阳方面来了一个施工队准备装设备。陈昌银一看,不依。合同上明明写着安装技术人员是总师级,而且车间上欲装的行车轨道和合同上签的有出入。对方领班说规格不同也“能用”,但陈昌银认了真:能用--请出示相当级别的权威证明。最后,对方终于服了输,改正了错误作法。
    这一切,不是一个“管家婆”的带有小家子气的细致,而是体现了一个主人翁具备的共产党人严谨扎实的过硬作风。
         以厂为计,但遣理想做“嫁衣”
    搞生产工艺,和许多行当一样,也是“艺好学,窍难得”。但为了东方公司的兴荣,陈昌银对工友们却是又传艺,又授窍。
    张金刚是厂里的年轻工人,陈昌银发现这个小伙子肯钻研、悟性强,就大胆启用他为技术副科长,业务上放手让他去挑重担。从1993年到现在,由张金刚独上的项目已多达500多个。 其中为日本科士特公司设计生产的车桥堪称复杂之最。有一次,下班回到半路上,陈昌银得知王吟洪还在为一个技术难题伤脑筋,马上折回身来到车间,他们一干就忘了时间,下午上班的号响,他们才想起午饭还没吃,──家里还有老家来的一桌客人!
    为了带出一帮技术骨干来,陈昌银有时甚至是舍得一身“寡”的。1992年,厂里有几个年青的技术骨干逐步地成长起来。但真正独自担“大梁”的事谁也没谱。有一个技改,年青人失败了,厂里损失了两三万元,一时上下议论纷纷。今后究竟还放不放?陈昌银当即问情况、找原因、担担子,鼓励年青人不一定要按厂里的老“经验”搞,并肯定他们的思路是对的。结果终于取得了第二次试验的圆满成功。给厂里赢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陈昌银和别人还有一点不同之处。象他这个年龄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往往多有“经验之谈”。陈昌银却视经验如旧鞋,能改便改。他总是说:“经验,不等于科学。”所以,他鼓励青年人尽可能多地从实践中摸索、掌握一些新的东西;自己也从青年人的改革实践和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中更新自我。
    每趟出差回来,别人总是带回些小玩、衣物,而在陈昌银的行李里,每趟出差回来总有不少的新科技、新信息、新产品、新市场。去年腊月二十,他到上海出差,正赶上他腰椎间盘脱出。回来下火车时,天公又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没有了行人,没有了三轮,身上的钱也全买了书。他硬是躬着身子,背着一大袋书籍、资料在雪地里“走”了近十里地。回来后,他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有的放在图书室,有的交给了技术科,有的发给了车间工人。
    作为工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不仅关心职工的学习,同时也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跟上时代步伐、作为工厂和市场和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组织上安排他出国考察了南韩和德国后,他回来后又是写心得,又是撰论文,使周围人受益最大的,恐怕要算思想的转变了:企业的成败兴衰,产品是今天的饭碗,而工人的知识才是明天的“铁”饭碗。要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上看我国企业的发展。
         理想在奉献中升华
  没有轮子的汽车其速度难于想象,而人离开了理想就如汽车没有了车轮。
     从七十年代进厂到现在,无论是在帆布蓬下试验,还是在改装车间里操作,也无论是在夺标中角逐,还是在课题里“玩命”,陈昌银想的只是为中国人“争口气”。技术攻关“开夜车”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补助单上却从不见他的名字。安徽一家机械厂去年要改进一个车桥,以5万元的重金想私自聘请陈昌银到合肥去“走一趟”,他却把客户介绍给了厂里,赢得了32万元的利润。1995年,陈昌银等5人获得了湖北省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 颁发了一笔可观的奖金,可他想到参与实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干脆拿出来平分了,他自己也只要了200多元。1994 年厂里要实施采暖工程需进一批保温材料。来自省内、外十几家保温材料厂的销售人员也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当时,厦门的一个推销员自以为脑子活套,在晚上朝陈昌银家里送“红包”,谁知,却吃了陈昌银的“闭门羹”。仅此材料差价一项就为厂里节约下了2万元。
    东方车桥公司的前身是谷城县车桥有限公司或谷城县汽车配件厂,技术员和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而陈昌银带领的课题组却始终如一地默默奉献着。在改革开放“孔雀东南飞”的日子里,厂里军心稳定,有几只“孔雀”想“飞”到南方去,一想到陈昌银的如父之爱,又收起了扑腾的心。有的“飞”起来,在天空打了个转,又回来了;他们舍不下这方山水这方人,舍不下这厂和这如家的集体。
    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由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技改、星火项目、火矩项目达14个,由他主持的象EQ153、五十铃、丰田120、95B 等汽车前轴前桥高新产品开发项目达16个,由他主持撰写的《汽车前轴成型辊锻工艺》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的认可,并被评为1995年部级样板工程,填补了该项目的国内空白,同时获得了“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1996年,陈昌银个人获得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省机械厅联合授予的“湖北省技改项目优秀个人”称号。
  汽车前轴辊锻工艺和前桥生产线在东方公司的使用,是国家批准的节能定点实验项目。据估算,该生产线将使企业在“九五”期间生产总值由目前的1个亿增加到10 个亿,利税由1千万增加到1.5亿元。作为明年元月8 号即将更名启动的“湖北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谷城汽车配件厂”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总工程师,陈昌银既兴奋,又倍感肩上的担子重大。创业、守业虽难,和开拓市场、开发产品比,敬业才是现代人所最难得的。
  陈昌银,正是这种难得的人。



红烛心,撼山情(2)
--记谷城县官司坊乡洪峪小学张勋发
文/袁资友

   鄂西北有个山区叫谷城,谷城县有个贫困乡叫官坊,官坊有个大山寨村,山高、水险、地广人稀,没有耕地。寨子66户山民一年四季与外界隔绝,不通车、不通电,过着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是,山隔水阻没有隔断知识的春风对山寨的洗礼,22年来,这里的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一直稳居100%。村民们说,“学校就是章老师的家,章老师把学生当自己的娃!”
   章老师叫章勋发,谷城县官坊乡洪峪村大山寨小学的民转公教师。1979年高中毕业,村里想让他当会计,镇上想让他办企业,县里想让他进机关,学校想让他复读一年再考……,当他正难以定夺时,大山寨小学的第15任教师因结婚而调走了。平日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的嬉戏欢闹声、穿过山林跳过涧水的课铃声仍没有响起。没人敢到这被“穷”气裹了一层又一层的深山老林中来当“孩子王”。
   这件事传到了章勋发的耳朵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改变山寨愚昧落后现状的决心,章勋发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铁饭碗”走上了四级复式教学大合唱的山寨讲台,20多门功课他将一人担。开学第一天,他早早地打扫场院,抹净桌凳,在黑板上写上了“同学们好!”几个大字。可是一直等到放学,四个年级也只来了4个学生。他满腔的热情换来了一盆冰水。但是他向来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义务教育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家长主动送子女入学,并把十里以外的适龄儿童接到学里住读。第二天他找回了6名学生,第三天请回了10人,第四天又接到了17名学生。八组的张红艳、张振富同学不满七岁就离开父母在校住宿,生活不能自理,章老师就和他们同吃同住。王保双、王保群兄妹俩是山寨小学最贫穷的学生之一;家有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身长毒疮,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因为不堪过度的劳累和艰辛的生活,远走他乡。留下兄妹俩孤苦伶仃,面临失学的危险。章老师亲自上门把他接到学校,自己出钱给她买药治疗,免收他俩的一年学杂费,还为她买学习用品,全部吃喝都靠章老师接济。弱智学生陈珍,连吃饭都有些不能自理,学习的难度自不必说。章老师特事特办,天天对她另起炉灶另寻蹊径,终于使她也能达到及格水平。大山寨两山喊得应但要到达得10多个小时,大部分孩子只得住读。他们中小的才六岁,大的也不过九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章勋发既要当“爹”又要当“妈”。白天管吃饭、晚上管拉撒,课上讲道理、课下讲做人,堂内摸课本、室外抓勤工俭学。因为山里落后,不说是交学费,就是带得来玉米粉子吃的也不多。30多家的心垒到他一人头上操。他成了山里山外最忙最忙的大忙人。
   对于走读生,他冬接三九,夏接三伏。冬天黑的早,林中常有野兽出没,回校摸黑,章勋发常得要准备三四个火把。有次送学生火把带少了,不慎掉下山岩,过了三天才被采药人发现救起。大山寨山高,水也深。走读生一半要摆渡坐船。章勋发就从上船下船教起,从坐船安全事项,再到应急方法面面俱到。对于住读生,使他最操心的就是生病。一个冬雪封山的夜晚两点钟,学生张振富头疼高烧,热敷吃药都不见效,章老师赶紧把他背到6里外的村卫生室,诊断为急性脑膜炎,村里没有对症的药物,人命关天,章老师背起张振富立刻赶往20多里外的粟谷医院,雪地上不知跌了多少跤,4小时后,张振富终于捡回一命。昏暗的煤油灯下,没有人督催他,也没有检查他,他却一加班就是三四个小时,一节节,一章章、一本本的教材钻研教材。白天教学、晚上批改,节假日做教具、卡片。没有电,油灯凑合;没有办公费,他就从他月工资17.2元中抠;他高中毕业当老师了,可他不得不从家里朝学校拿粮食,因为他除了自己,还要顾班上40多个不是他的但属于他的贫困孩子。
    以校为家,家家放心;而自己家却让妻子一人操心。三百六十行,行行赚钱,当山里老师贴钱。而章老师丝毫没有想走想“飞”的意思。近十年来,章勋发十多次放弃了“铁饭碗”、“万元户”的机会,终于借“普九”的东风,使大山寨小学由四间黑屋与洪峪合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一天,章勋发收到在外打工的姓黄的同学来信:“勋发,来南方吧, 这儿月薪800多元,而你的8块5也好,17块2也罢,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到一包烟吗?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三百六十行,民师不能当”!钱,时时让他为学生们操劳的东西,月收入100倍的反差,相当于他10年的劳动报酬!清贫的他,何尝不向往那优越的工和丰厚的工作待遇?然而这如饥似渴的30多名学生怎么办?他咋下得了心去做这个寨子小学第16个逃兵呢?为了把根留住,1985年,他与本村一位农家姑娘结了婚。家离学校20多里山路。妻子在家中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98年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 妻子下地去了,小女儿换重感冒高烧不止, 从床上滚到地上,从屋里滚到屋外,猪崽将她衣服撕咬破了,幸好人没事,当妻子回来帮女儿捡回了一条命后,对他理解地报怨说:“女儿的命真大……”
   章老师家只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他的钱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仅这两年多时间他就为王保双、王保群兄妹俩垫杂费500多元。22年里,章勋发的总工资不到2万元,而在他家全免费吃住的学生就有5名。他总共教过600多名学生,贴油贴盐不算,人均减免学费2元,也要占他工资的十分之一。更何况,学校一切办公费都是从他自己口袋里掏、为学生备些常用药要从自己收入中拿。前年他才转为公办,能拿到手的工资月不超过400元。前年,以3分之差,女儿中考没能上高中,他宁可自己贷款5400元上卫校,也没有给政府和领导找麻烦。襄铁电子中心一位好心人给他寄来1000元补贴,可他又全部转补给了陈小龙、常月姣等多名学生。大山寨22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或生病等原因而辍学。为了更周到地照料学生们的衣食起居,他干脆把妻子接到了学校。从此淘米做饭、买药治病,深夜给孩子们盖被子之类的事情,终于有了个帮手。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教学了。
   生他养他的大山给他一分的爱,他就用万分的情加以回报。经年的潜心探索,终于化作了润物的春雨。大山寨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国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近五年,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乡教管会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他们四个年级12科次中,有7科的及格率、优秀率、 综合指数达到了全乡第一。2000年期末他的学生还一举囊括12个第一的七个。他的劳动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他的无私奉献。他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去年五月又被县团委授予“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的称号、九月又授予“襄樊市十佳师德标兵”的称号。


不曾停止的人生(3)
----怀念父亲 袁先述(1926-1990)
文/袁资友

  父亲在一九九O年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远离了反而倍加怀念他。
  父亲生于一九二六年腊月廿四过小年这天的戌时,一生漂泊四方,难得安定。是不是属虎的人不该生在这寒冬腊月,我不敢说,但从我记事起,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个快乐的、固执的、闲不住的、颇有能力的人。
  父亲的一生坎坷不平,没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他生在湖北省谷城县石花二道崖子(现殷畈二队)的袁家大瓦房。父亲的生父叫袁本善(五房),由于六房儿子少,父亲曾过嗣给袁本根(六房)当养子,按命理上说,过户领养,自然谈不上什么好命。
  在父亲这辈人中,他还算个有文化的人。八岁之前读了几年私塾,四书五经,增广贤文之类的文章,他都能横流倒背。我的家谱知识自然也是出自父亲的口授。更为可贵的是,他还会不少的英文单词。据说是在部队漂学的。我很佩服他的记忆。张之洞的对八国联军的对联,就是他讲给别人时我录下的。八国联军挑衅: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坐上;张之洞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还有象“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水面万金”等等。这当然不算什么大事,大的也有:虽然《西游记》、《水浒传》他都了如指掌,但对于《封神榜》和《蒒仁贵征东》、《蒒仁贵征西》、《济公传》三部书可谓是横流倒背。也许,我的文学细胞与此不无关系。
  父亲从小给人放牛为生,八岁在放牛时被抓了壮丁,家里竟不知道了他的去向。从谷城辗转宜昌到四川,开始一路上都是用绳子洞穿衣裤,十个人一连,以免逃了。到了广元才被分在通讯连。虽然没跟日军交过火,但他们在前线与后方间战时架线,也是提着脑袋过日子的事情。他曾结在全师架线和攀电杆大比武中荣获第一名。他的有关电学的知识,大概就是在这期间学的。
  一九四八年,父亲随军参加了著名的“成都起义”,到二OOO年去世前,才因此得到了民政津贴。
  解放前后,被安排在了成都发电厂工作。那段日子可能算得上小康的。根据推算,父亲可能是在一九五O年在成都认识了帮人看孩子的母亲的,父亲和姨父是战友,大姨是母亲的姐姐。父母是五一年结婚,住在成都市小草坪8号。这个户口本直到我参加了工作觉得不重要了,才扔掉。五一年生下我的长兄袁群祥。五一年到六一年这十年,工作上结识了一帮象他常提起的罗永康、邱什么。但生活上一直是操劳的。因为两个人都在电厂上班,袁群祥生下来就一直害病,身体软弱无力,药品不断,一点工资都花在了治病上。袁群祥活到九岁上就告别了人世。母亲说,她好象是上辈子欠他的债,账收完了,他就走了。可见老大把她给拖累得也实在够呛。当时我家已经有了另外四个孩子。二哥袁玉祥是五三年出生的,三姐是五六年,四姐是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父亲先被下派到了条件十分艰苦的川西森工林业局工作。后来为了生活方便,母亲也到了川西。和身在大城市的成都市相比,生活是令人无法忍受的。雪上加霜的事情是,一九六二年国家实行了精减压缩政策,父亲又被名列其中。身在异乡的父亲这时才感到了人生的无助。由于解放后他曾给湖北老家的兄弟写了一封信,当堂兄袁启发从抗美援朝前线给父亲在四川的地址写了另一封信之后,父亲和湖北就有了联系。在无奈之下,他想起了老家湖北。当时袁启发从朝鲜回国后在南河电站当了总指挥,也是红极一时的人物。父亲来信问他湖北的情况怎么样时,他表示这里人才奇缺,条件甚好,住的吃的都不用操心。这就坚定了父亲回湖北的决心。九月收到袁启发的信,十月就办了户口迁移手续,肩挑一担行李,手牵三个孩子,肚子里揣着还没出世的我,从重庆坐船,经宜昌、沙市,就回来了。
  湖北的情况当时很差,比川西更差。没有住房,没有用具,没有工作。亲戚们一家人捐了一点日常用品。生产队把小场房腾了出来让我们暂住。住进去还不到一个月的冬月,我就出生了。免费从四川周游到湖北的我,就这样注定了要生在湖北的农村,长在缺衣少粮的时代,一切靠自己奋斗。
  一九六三年,罗永康来信说,当时林业局列入被下放的对象但人没离开的就原地安排,就走了我父亲一人。六二年,父亲三十六岁,真是“人到中年三十六,喜的喜来愁的愁!”姨父曾谈起想收养我事宜,我也颇为心动,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办。我想可能还是因为户口在农村,非城镇户口过不去的,况且是从农村到成都这样的大城市。
  才到谷城的日子,这里没有电,没有打米、磨面的机械,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父亲着实很抢手的人才。记得他常说:在赵子沟修水库时,发电机坏了,几千人停工,从县里来的工程师也修不好。父亲被请去了,一会儿就找到了毛病,电亮了。他名声大挀!六十年代的打米机、磨面机、脱粒机,七十年代的照明线路架设,都是他一个人指挥操作。但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辉煌仅在东湾这一块,没有出过五山区。这就是人生的悲哀了。不知道他当时满足不满足,但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发展,是后半生的潦倒的根源。
  进入八十年代,农村实行了农村责任田个人承包制度,我们兄弟姊妹中,大的四个成家分开了,小的还在上学,父亲成了家中的主劳力。从八一年到九O年父亲去世这十年里,父亲是做农村的体力活累死的。原来从没做过活的他,整田、下种、收割、挑担、打米磨面,白天黑夜,什么都得做。我看得心里不好受,每回去就帮着做农活、挑水、做饭。
  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算命的说将来能享小儿子的福!”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决心养活他老人家,尽我的一点孝心。非常遗憾的是:父亲走的太早,我的孩子一九九O年才三岁,我的工资才六十多块钱,关键是我在谷二中的住房才半间还不到二十平方米。一方面我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兄长因计划生育超生给父亲找了很多的麻烦和经济负担。
  记得父亲去世那年年三十,还专门到二十里开外的我的单位来接我们回去团年。当他听说孙子正病得厉害时,就赶忙回去找算命的掐时,又赶到石花来帮着烧纸送病。这时是一九九O年的正月初一,天下着鹅毛大雪,父亲穿着我给他买的军大衣,戴一双劳保白线手套,头发吹得杂乱,面庞越发显得清瘦。饭前,我在岳父家给我亲手为父亲照了最后一张、也是有生以来我亲自为他照的单人像。坐姿、侧身、微笑、清癯、满足的样子,我时常看看。就好像一直看着我、鼓励我。
  秋八月,是一个令我十分难忘的日子。父亲到谷二中我的家中,一点现饭热出来锼了吃不成的,父亲却支持不换,把它吃了,说“倒了糟蹋了”。我为此内疚一辈子。饭后,给儿子帅帅买糖吃,坐在家门口,教他识字。我无意中看到,父亲的牙齿脱落了露出门牙的空缺;面色瓦灰色,耳色铁灰色,我暗暗感到吃惊,当时没朝坏处想,只是根据我看相的经验,这不是健康的色。他当时也和我说道:“现在身体不行了,原来能吃三碗饭,现在只吃半碗就差不多了。走路腿也发软,回家时上平川铁路桥那二、三十米的坡还要歇气。原来可不是这样。”
   头一年夏天,父亲曾因劳累过度,吐过鲜血,我只感到很心痛,但其它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把父亲接到石花,在石花医院找医术较高的王学芳看了,好象用药中有杜丁、吗啡之类的止血止疼的,还开了一瓶蛤蛎十全大补什么的。可见,当时父亲的身体已经因劳累而早蓑了。
   另有一件事我感到十分内疚。这年的对联是我自己编的,对于五行生克的原理,当时也是半懂不懂的。对联好象是:寅午戌三合,天地人齐会。父亲看了,一脸疑惑的样子。后来分析,这对联贴在父亲的小门上,寅午戌三合为火,父亲命中土多,要水和木疏泄才是,所以这年父亲因脑溢血而去,岂不是我是罪魁祸首!记得七七年前后,我心血来潮,将大门上的对联写的是:华主席挥动巨手,四人帮罪责难逃。大哥老批评我这样的字眼不能入对联。一九九O年阴历九月二十二日去世后,我再也不写对联了。
   要说,凑巧的事情也多。一九九O年大姐家盖新楼,回来请家兵家将。当走的时候,大姐的二女儿看到这么多的人走一起,突出惊人之语:“妈,这一大队人,象死了人似的!”吓得大姐赶紧唔住了她的小嘴。不到一个星期,我就给姐夫发了电报:“父亲二十二日病故。”
   父亲去世的那天,我们正在岳父家吃饭。涂迎春到学校找我,一路问来给信说病危并没有说已故。我问他是否需请救护车,他说不必。当晚六点多,下狂风大雨。我一人摸黑骑自行车二十多里地,等到家,父亲手还是热的,他安静地躺在床上。我烧了火纸,不知咋办。堂兄袁启发、袁资文、袁资华在家等我回去安排。嫂子一个人在家没了主见,母亲和哥哥、妹妹们、妹夫们都到黄风大姐家帮忙了。我一到家,雨也停了,风也住了。先做饭吃,边吃边安排:三个人守夜,两个人去联系棺材并掐算出殡时间。决定:我明天去街上发电报通知黄冈,去安排买葬衣。袁资文当时还是队长,队上安排人上街买菜,嫂子同意将猪杀了待客,安排人通知亲友,我和袁启发明下午选墓地定桩,不管第三天母亲和哥哥是否能赶回来,都要出棺。
   第二天竟然出了大太阳。几个堂嫂将料衣缝好,我穿上从屋后走一圈,说是怕父亲以后回家时不认识路。晚上给父亲换新衣服的时候,袁资文叫我到跟前帮忙,前三后四地给父亲擦背。天太热,父亲口里的气味传过来,我和袁资文忍不住呕了。直到那里,我还是不相信父亲真的就去了。堂嫂边干活边告诉我:头三天晚上,父亲在她们家吃晚饭、喝酒时还开玩笑说,等自己百年归山时,不用费事,用席子一卷埋了算了。堂嫂说,到时间还是她来帮忙做料子衣。今天果然应了。我无言以对。实际上,父亲一向就是这样的乐观派,爱开个玩笑什么的。他只要能坚持,是从不向我提要求的,生怕给我找麻烦。
   其实是条件太差了。我要是有钱,当时象别人一样,给父母一点养老钱,他们也就用不着累死累活地把身体搞垮了。父亲去世时才六十四岁。父亲要是活到现在,该多快乐啊!
   我真怀念:有父亲的日子! 在父亲面前做个儿子的感觉真好!
                      袁资友 写于二OO四年冬月十六日晚22:44,涰然、潸然、怅然,于谷城一中
(此栏目中,尚有采访化肥厂张传发和铸锻厂胡道才二篇在92年由于电脑病毒发作,原稿丢失无存。)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5:44:46 | 只看该作者
           春风沐浴石纺人(4)
              ──湖北石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书记安明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事迹
文/袁资友


    从建厂时十几个人七、八台机,到现在厂里有657 人814台套先进设备,固定资产1800多万元,安明总是能在低谷中崛起,牢牢把握市场经营的主动权,他的制胜法宝就是抓职工的思想工作不放松。当年穷得叮当响一个铁匠因厂里欠他16.80元铁钉钱而摘下厂牌拿回去当踏脚板时是这样,现在当了全国人大代表登上全国优秀企业的领奖台,他还是这样。而他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秘诀,不是靠大会小会地做报告,而是靠行动做表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
    ──率先垂范,倡导石纺精神
    有人喊:厂长!快逃,桥快淹完了。安明说:棉纱快转移完了,就来。那是石纺公司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厂时,一场大水雪上加霜。厂里进了1米多深的水。4吨多棉纱和8台机器面临着灭顶之灾。安明的动员报告只有一句话:“家里有事的回去,没事的跟我来。”听了这话,工人们没有一个离开的。因为都知道,厂长的儿子才出生不到一个月,要说事他的最重要。工厂离家不到50米,安明却三天三夜没回去。有个叫“李骡子”的工人在抗灾中间溜了号;后来才知道,多亏他及时赶到,安明的妻儿才没被洪水卷走。水中看不见路,小李的脚被钉子扎了个对穿,可他用布一包又到了厂里。女工徐立华,头天晚上还在厂里扛棉纱,第二天一早就坐了月子。五十多岁的老工人马守信多天一口饭没进,仍同大家一道苦战在第一线,他说,我水性好,安厂长为了工厂,我有责任照顾他的安全。西门桥是工厂的唯一出口,有人喊桥快淹完了,安明还有十多包棉纱没安全转移。看到他和工人们都不肯离开,附近逃走了的老百姓又折回来,专门从桥两头系牢两根绳子怕工人们掉进河里。从那时起,工人们就在心里说:我们听厂长的。安明以他对工厂和集体的爱,而赢得了职工的信赖,从而抓住了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心揣民情,化职工生活压力为工作动力
    职工的疾苦,总经理象对生产经营情况一样了若指掌。企业发展了,安明的工作作风丝毫没有变。他知道,作为一个企业的主要决策人,对市场、对生产、对工人如果没有全面的了解,是很难做到运筹帷幄的。市场的风吹草动他有感觉,职工的细微变化他也观察入微。1992年,由于扩大生产的需要,从山区招来了8名新工人。进厂的第三天,安明发现她们一天只吃一顿饭。这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一了解得知她们是因为家里穷,带的生活费太少。二话不说,当即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交给食堂, 作为她们的生活费。这件事牵动了全厂人的心。第二天职工们自发地捐出粮票2000多斤,现金2000多元。现在,这8 名女工有的当上中层干部,有的成为万米无疵布的岗位能手,有的被评为劳模。今年春,安明发现方文艳心情沉重,精神不振,向别人打听也都不知道。原来,连日来小方为了不耽误出口产品的生产,白天上班,晚上照料病危的父亲。前几天父亲又不幸离开人间。才把父亲送上山,她又一声不响地上了班。安明除了和工会干部一起去她家探望外,还在厂内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一场讲奉献岗位练兵活动。化悲痛为力量,小方不仅在厂内创造了新的挡车记录,而且在全市行业比武中获得了“挡车操作能手”称号。安明就是这样善于发现职工的思想动态,并从这些变化中找到工作的突破口,火借风势,把平时的系列教育计划引向深入。
    ──形势教育,增强职工提高素质的紧迫感
    老外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但我们的钱就让老外那么好赚?办工厂没有技术不行。安明从一个普通的搬运工到纺织行业上的一面旗手成为国家专利的获得者,除了他天生的对技术的爱琢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爱国主义精神。1984年前后,纺织行业要从国外进口几十亿元的包头衬布,有时那些反华势力动不动还通过“制裁”来封锁你。很少作长篇报告的安明这一次例外,一拉开话头就连续不断说了三个钟头。会后,职工学科学比技术的情绪异常高涨,报名参加攻关小组的就有30多人。在攻坚的日日夜夜里,安明每天在实验室里要呆20小时以上。热了,他们就在屋顶上加层草垫泼上凉水,喝了饿了就以生黄瓜充饥。每天的生黄瓜用量在15公斤以上。国家专利产品T85B树脂包头衬拿出来了;当年就给厂里带来7.5万元的利润;不过,由于积劳成疾,在安明的肺部查出了三个拳头大的粉瘤和十来个它的“小兄弟”。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项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已经畅销香港、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石花纺织公司也因此成为“湖北省出口产品定点生产基地”。老外的钱再不好赚,也被安明赚得服服贴贴。就是在90年受某些西方国家“制裁”时,他们的出口创汇额仍达到814万元。
    ──宽严有度,塑起职工以厂为家的责任感
    三次得奖,不取分文;职工有了房住,还想再给大家添点欢喜。
    承包奖、年度奖、超产奖......,这几年按政策,县乡两级政府奖给安明现金47.5万元;可安明分文未动,全部交给了厂里。他心里亮堂的很:不管别人怎么说,工作是大家做的,安明一个人绝撑不起一方天来。用这些钱,他为全厂650多名职工统一买了养老保险, 修建了职工浴室、理发室、女工保健室、洗澡堂等,职工的医疗、烫洗全免费。不仅如此,职工有了成绩,安明总是忘不了。浆纱车间工人李斯明改进了上浆化学原料,年降成本8万多元。聂家云产量高质量好,年超产2万多米,多创利税1万多元。安明提议厂里买了两台51cm的大彩电给他们送到家里。前年厂里为职工每人配了一部自行车,去年新建了五幢住宅楼,总面积将达1.7万平米。今年将为250户配上大彩电接通闭路线,带领职工直奔小康。
    企业发展了,安明却并没有给自己的五亲六戚开半点绿灯。病危的舅舅希望安明安排好自己最小的孙子进厂,安明为了安慰老人,嘴里答应了。但当表侄提着礼品来找安明落实时,安明却请他原谅。儿子来厂无意摘了一朵花,安明主动到财务上交了5元的罚款。有个政府领导的家属不小心,织机上布出了一点点疵布,被质检发现,安明坚决给予其下岗待业培训的处理。
    为了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每当工厂扩大生产新招工人时,安明都要集中起来给他们进行“五课教育”:厂耻课、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以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虽说常言道“男不进钢,女不进纺”,可进了石纺的工人们没有一个还想走的。象他们这样的企业,供应和销售至少也得7个人,可他们只有4个。就是这4个人,也象安明一样,把自己的奖金让给了厂里,仅这一项就省下开支250万元。平时在厂里,拉货的卡车一回来, 安明只要在家,袖子一挽就带头扛大包。建厂这么多年,他们很少请搬运工。建厂之初,在一次浆纱中,突然天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价值近万的棉纱眼看就要报废,如果用火烤不仅量大不可能,而且质量会因烟尘而受损。最后大家终于想出了用烘笼烤的办法。80多只烘笼加上全厂两天的细心劳动,终于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还有一次,龙卷风从天而来,安明来不及多想,爬上仓库顶去修洞,被风掀了下来;在他的带动下,15名党团员一齐上房,用身体盖住了屋顶,避免了棉纱的更大损失。
    安明是石花纺织有限公司的主心骨,但他从不以主人自居。厂里名气再大再响,他总是躲在默默无闻的后台。 1996年,该厂创下6303万元的产值, 比 1985 年增长了3629%,企业连续十二年获得市县级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91年获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全国供销先进单位”称号,93年获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而他,作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是那么谦逊而朴实。他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也许并不可以老用“苦口婆心”来衡量,但他用行动所说的每一句,都是那么有力、有效,工人的心都被他这无声的语言凝聚在了一起。
    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风化爱更暖人。石纺人正用他们每一双爱创造的手,在古老的石溪河岸,再塑古镇一道迷人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5:55:19 | 只看该作者
但遣春风染心绿(5)
━━记谷城一中青年教师李正安  采访/袁资友

    同行们都说,他天生是块塑造人的料。的确,他接手差班,差班能妙手回春,他碰上后进生,后进生能徐徐开窍。他没有三头六臂,可他平凡的外表里,蕴藏着无尽的春风。他的心愿就是用自己春风般的爱,将那些无知的心野播上理想的种子,让那些初萌的嫩芽披上知识的阳光,让那些掉了队的学生,重新扬起信念的风帆,让手中的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教十四年,他当了十四年的班主任。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练就了一身“促优转差”的真功夫。有一个姓胡的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双基”差,该生不仅被老师视为“害群之马”,也被其家长和同学们瞧不起,只好破罐子破摔,以致后来发展到打架斗殴、操刀子捅人的地步。在没人“要”的情况下,李老师接收了这个学生。为了给该生治好“内伤”,李正安首先给他安排了较好的前排座位,以改变他长期以来坐在“被遗忘的角落”的感觉。然后,李老师又专门为他建立了思想、学业档案,并多次走访他的家庭和原来就读的学校,再有针对性地做他本人的思想工作。半个学期下来,他由原来七门功课不超过200分的成绩,一跃而排到了班上的中上游,并坚决改掉了抽烟、进游戏机室、看武打、黄色小说的坏习惯,成为了班上最守纪律的学生之一。
    为了转化一个差生,李老师不知要花多少心血,班上只要还有一个差生没有得到转化,他就吃不下,睡不香。为了练好自己的“转差”本领,近几年来,他利用在汉函授学习的机会,走访了三个学院、所的6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教授和教育刊物的编辑,买了50多本教育、心理、法律、国情和理想教育方面的书籍。他首先自己“啃”一遍,然后朝心得笔记上“化为己有”,最后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来个“理论指导实践”。经过实践,他终于总结出了转差工作“三段式”经验。
    德育当先,不留空档。在大比教学质量的今天,许多人把读报时间占去上课,但李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把读报半小时当做吹拂德育春风的黄金时间,跟学生讲理想、谈公德、说社会、树人生,针对一些人大脑中存在的视金钱为上帝、视理想为粪土的消极思想,他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人要不要理想”和“谁是命运的主宰”的正反双方大辩论,让全体学生亮明了思想,在班上倡导了正气。特别是《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从尼姑到军人大学生的孙乙的事迹后,他班上更是干柴添猛火,燃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信念之火、竞学之火。
    典型引路,多思慎行。李老师很善于在教育学生时利用身边和社会上典型的人和事说服教育学生。有一段时间,在学生中吹起了一股租房风,班上有个租房住的学生东西被盗了。李老师抓住这个典型,组织学生重新学习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规定。他还专程走访了县公安局和校保卫科,回来后,从法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要求学生在各种“风”和“热”面前保持清醒,站稳脚跟,三思而行。班上十余名正准备租房的学生立刻主动找李老师承认了错误。李老师更善于树立正面典型,对学生进行鞭策激励。他班上除了各学科有“带头人”外,在精神文明方面也有不少典型。在学校和南河镇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班上一个同学利用自己在假日打工挣来的钱为山区学生捐资买书。这件事通过李老师在班上一引导,不少铺张的同学节俭了,不仅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更唤起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的关心。
    心系学生,因材施教。全班的学生在他的心中都有一本“活账”。哪个学生过生日,哪个学生有什么爱好,他都一清二楚。一次,一个差生请病假,李老师想到该生以前曾说起家人中有过患肝病的先例。李老师先是看了看他的眼睛,有些发黄,又问了他近期的饮食情况,断定该生患了黄疸肝炎,并亲自送医院检查治疗。病好后,这个学生发奋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人才济济的教育界,李正安老师只不过是最普通的一个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共产党员,而他献给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却是比春风还暧人的爱。
                                

情系粉水岸
(6)
----记谷一中党总支书记、 校长刘大志  采访/袁资友

    1996年8月20日,对谷城一中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天,谷城县宾馆小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全县各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及县直教育单位负责人济济一堂,县四大家领导亲临会场,当县委书记程仁发“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共享谷一中教学硕果,共谋谷城教育发展策略”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县委、县政府破例专门为一所学校召开的盛会。
    这是谷城一中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这是一次庆功会,因为1996年谷城一中取得的高考成绩,刷新了谷城高中教育的历史记录,成为谷城普通高中教育史上一座里程碑。在这荣誉和成绩背后,凝聚着党和政府以及全县人民对一中工作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凝聚着谷一中全体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而团结学校党政一班人率领全体教职员工奋力拚搏的领班人,就是本文要写的主人公--谷城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刘大志同志。
三载倾心理经纬   
    1994年秋,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头一天,身为县委教育督导室主任的刘大志同志被调到县一中任党总支书记、校长。一接到调令,他顿时感到肩上担子不轻,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当时县一中教育教学质量正陷于低谷,当年高考上省线人数只有10人。能否扭转一中的局面,谁心里也没谱。走进校园,他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上班时间教师有穿拖鞋的,有抱小孩的,有在家做家务的。甚至有的教师自习不下班辅导,年级组长拿着加班费在教室门口见人发放--教师积极性低落;校园里有摆摊的、有叫卖的、甚至有人把冰柜摊推到了教室门口,社会青年结伙进校滋事,学生违纪事件接连发生--学校管理混乱;厕所污水横流,宿舍臭气熏天,校园纸屑遍地--学校卫生环境极差。
    上任伊始,刘大志同志并没有急于去点燃他的“三把火”。他白天在校园里实地了解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晚上坐下来座谈、思考。怎样扭转学校这些局面?怎样把一中工作搞上去?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困难实在太多,从哪儿入手呢?刚开始,刘大志同志心里像一团乱麻,无法理出头绪来。后来改变了就事论事的思维局限,转而挖实质找根源,针对学校的现状,他一连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在纷乱的丝麻中,他抓住了“纲”,思路开阔了,一套完整的思路形成了。他认为制约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一是生源,二是师资,三是管理,四是办学条件。生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内部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办学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症结找到了,思路开阔了,他一连几夜奋笔疾书,终于赶写出了长达万言的《关于谷城一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的报告》。他把教委领导请来了,他把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请来了,他把县委书记、县长请来了,把“四大家”领导都请来了,请领导们来听取他的“问题”和“对策”。领导们在听“问题”时,紧锁着眉,当听完了他的“对策”后,一个个展开了笑颜。县委书记程仁发在听了他的汇报后说:“大志同志是个十分爱动脑筋的同志。”这份“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一中的工作打开局面创造了条件。
    他从管理入手,拉开了改变一中面貌的序幕。
    --制定领导班子每周例会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掌握情况,把问题带到星期一例会上讨论,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
    --成立了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学校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起草制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了学校职代会。学校一切改革方案和重大问题交职代会讨论。
  --明确中层干部职责。既明确分工,工作上压担子,又协调合作,在整体运行中培养中层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定期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一批年轻的中层干部迅速成熟,挑起学校管理的大梁,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完善充实了管理体制。成立了保卫科,配备和培训了内保人员;壮大了校务值日队伍,政教处、团委、教务处、保卫科、校务值日组密切配合,形成了完整的严密的校园管理体系。
    经过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起草、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教代会的讨论、修改、完善、通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学校管理制度从无到有,管理从无序到有序。到1996年底,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囊括了学校党建工作、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管理、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配套方案,教学工作管理、后勤工作管理、治安保卫工作管理六个方面的管理制度61项,以及岗位职责50项。学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这些管理制度,凝聚了全体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有一个制度职代会讨论不下于8次,讨论时间长达一年零半个月。这些制度的形成也倾注了作为书记、校长的刘大志同志三年的心血。他带领几位副校长到周边县市学校学习经验。有时一周跑两三个县市,一天跑两三所学校。十二万字的管理制度,百分之九十的都经过他的琢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文字字斟句酌。三年来,他日思夜想,有时晚上睡下又爬起,一想兴奋了就失眠。有时,他端着饭碗还在思索。一次,妻子对女儿说“你看你爸又犯神经了”。女儿说“其实爸爸耳朵背”,母女抬起头一笑,他才追问她们笑的啥。
    荏苒三载,学校管理工作全面恢复了生机;而刘大志同志的头上却陡生了不少白发,但心里对改革的前景充满着信心。
上下求索谋发展   
    刘大志同志调来一中的三年,是谷城一中建设飞速发展的三年。走进一中校门,你可以看到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昔日的危旧平房变成了绿化地带。1995年建成了面积为2480平方米的公寓式女生宿舍楼,1996年又建成了面积为4617平方米的一幢公寓式男生宿舍楼。这两幢宿舍楼使谷城一中学生的住宿条件达到了全市乃至全省中学的一流水平。现在一幢七层的教师宿舍楼、一幢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学生餐厅兼风雨活动室的新楼即将竣工。在刘大志同志的心中还有一幅学校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到1998年建成标准化运动场,建成学校综合办公大楼,配套完善辅助设施、设备,绿化美化校园,迎接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在我校召开,迎接60周年校庆,到 1999 年跻身全省100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之列。
    三年前的谷城一中,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在襄樊市的县、市重点中学中属倒数第一。学生寝室十分拥挤,二三十学生挤住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人均不到一平方米,寝室内又脏又乱,许多学生不得不到校外租住房屋,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学生食堂破乱不堪,无学生餐厅,半数学生在校外摊点买饭,卫生无保障;学校无标准化运动场,只有200米跑道的土操场,遇雨一片泥泞, 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锻炼和其它活动;教学辅助用房紧张。这种现状严重束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刘大志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不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就会有被淘汰、被取消重点高中资格的危险;不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家长就不愿把学生送县一中求学,生源流失就会更加严重;不改善办学条件,就不能使教师看到希望,就会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改善办学条件,就无法完善管理、就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可是要建设、要发展,钱从哪里来?刘大志同志凭着他“脑勤、腿勤、口勤、手勤”的工作作风、敏捷灵活的工作方法,向上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争取政策,争取投入,向下争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捐助,三年间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到位建设资金达300多万元。
     要改善一中的办学条件,最根本的途径是要靠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要靠政府的投入。县里建设项目多,县财政困难,要想从财政上一年上百万地给一所学校拨款是不可能的。刘大志同志通过学习外地的经验,认识到领导给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了投入, 给了资金。1995年,学校扩大招生数额、提高协作生收费的建议获得县委、县政府的批准,为此学校两年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同时,从1994年由县“四大家”领导召集全县机关团体企业领导人在谷城一中召开捐资助学会,到现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学校吸收社会捐资30多万元;与大型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争取资金60万元。此外南下深圳向谷城老乡发出倡议,又筹集到一部分建设资金。为了把各单位承诺的捐资争取到位,他带领几个校级干部跑了东家跑西家,一趟不行跑两趟,有的单位要跑五、六趟。他找到单位的领导以学校的困难说服他们,用真诚的态度感化他们,直至达到目的。事后,他说,这事真让人磨破了脸皮,说厚了嘴皮。人们说他真有个蚂蟥的“吸”劲。
    为一中的建设,刘大志同志操碎了心。刚上任不久,有一天一大早他去察看运动场的规划场地,直觉告诉他建标准化运动场的规划面积不够,于是就用步子量,量一遍觉得不够,又量了一遍,还是不够,他立即叫来体育教师拿卷尺量,果然不够。原来的规划成了“鬼话”。他把这一情况迅速地反映到县教委直至县委、县政府,领导们都感到十分麻头,因为原来一直说的是全面规划到了位,现在突然蹦出来个新问题,后来经上级领导的多次协调,好不容易从县中医院已经圈好的地皮中“挖”了一块450 平方米的土地。另外还搬迁四户居民,为解决搬迁户扯了不少皮,他挨了不少骂,受了不少气,但为了不影响大局,不影响施工进程,挨了骂后还要忍着气去给人家赔笑脸、赔好话。他每天都要到工地转几圈,严把工程质量关,哪怕是细小的疵点也不放过。他发现男生楼阳台栏杆纵向横向不整齐要求工地返工。他发现餐厅屋项预留的吊扇挂环钢筋头不是一条线,他要求工地返工。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准使用。
    三年求索心,载载公仆情。三年,他忘却了和家人一起过“双休”是什么滋味。风里雨里,节日、假日,他不是在校园里安排事务、督导教学,就是在外面协调关系、争取政策。一天,他恨不得掰成两天用。
苦心经营创效益   
    1995年刘大志同志任一中书记、校长的第一个年头,这届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由上年的10人上升到16人,虽然与上年相比有所进步,但一中的教学质量毕竟还没有走出低谷。这一年的教学质量奖是发还是不发?学校领导班子意见不一致。这事让刘大志同志思想矛盾了半月,最后他终于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大家。他认为,谷城一中教学质量提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怪罪老师,任何一个单位不管他怎样落后,总有左中右,总有干得好的与干得差的之别,如果干好干坏都一样,怎么能调动积极性呢。这一年的奖金发下去了,虽然奖金数额不多,虽然差距也不大,但老师们看到刘书记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上在“动真格”。
    1996年高考成绩揭晓,谷城一中师生喜气洋洋。这一年高考上省线人数突破50人大关达54人,创该校历史最高水平。刘大志认识到这是一中走出低谷、打翻身仗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改变社会对一中的看法、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高一中教学质量的大好机遇。准备在学校召开高考表彰会,他把这个想法向县委书记程仁发汇报、并请他参加。程书记听后沉思了一会说:“不,这个会还是由县委、县政府来组织开。”1986年8月20日,由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的“谷城一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县宾馆礼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对谷城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彻底扭转了社会对一中的印象,创造出有利于一中发展的舆论导向和外部环境;二是让广大教职员工深切地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一中发展的真正关心、重视。一中被看成是全县人民的一中、县委的一中、县政府的一中,一中有了希望。
    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他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求建立一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了使占学校教师总数80%的青年教师迅速成熟,特别是使39名新调进的教师迅速胜任教学工作,解决一中师资队伍新老交替的问题。他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听课节数、批改作业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大力开展讲“三课”(入门课、示范课、优质课)活动,奖励优质课大赛优胜者;完善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双向聘任制度、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制度,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搞好“传、帮、带”;鼓励职后进修,学历达标;加强集体教研、备课活动。这些措施挖掘了师资潜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为优化育人环境,在转变教风的同时,着手转变学风。加强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重大节日组织演讲赛、歌咏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等舆论工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正气,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采取开展文明示范班评比活动,实行班级量化管理,严肃查处违纪学生,端正考风等措施彻底转变校风。现在的一中,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育人环境得到优化。
    历经三载,披肝砺胆。谷城一中每一个变化、每一点进步都饱含着刘大志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把成果、荣誉留给了学校,把苦涩留给了自己。老母亲病了来了多次电话也抽不开身去探望,直到传来病危的消息才在晚上十点以后回去看一眼,当晚又返回学校。妻子孩子生病住院他没去陪过,自己生病了吃点药,自己对着镜子扎扎瓷针挺了过去,实在不行就打一针,从来没去住过院。四十几岁的精壮汉子平添了不少白发。最近身体很差,有时在办公室谈工作,头冒豆大汗珠,嘴唇发紫,说话渐渐气力不支。学校其他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见他这样,劝他去医院检查病因,他却说,这一届临近毕业,学校工作忙,等挺过这一阵,暑假再检查吧。

    情系粉水岸,满园桃李开。辛勤耕耘,收获希望。刘大志同志以他挚诚的爱倾注于振兴谷一中的事业,给一中带来了勃勃生机。三年来,他抓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一中、全县人民大力支持一中、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大好机遇,团结学校党政一班人和全体师生员工,开拓进取,奋力拚搏,促使教风、学风、校风得到根本性转变,教育教学工作捷报频传:1995年德育工作突出,学校被市教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内保工作出色,获得市公安局“集体嘉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年上一个大台阶,1996年该校高考上省线54人,创历史纪录,成为全市高考上省线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所重点高中。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教委的表彰和嘉奖,县委、县政府授予我校“文明单位”称号和“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1995、1996连续两年县委、县政府授予我校“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志在校园浴春风;小天地,还有大文章。刘大志同志正继续带领谷一中全体师生员工向教育教学水平新的高峰奋勇攀登。
                                                一九九七年六月八日


青春化雨润桃李
(7)
──记谷城一中青年教师陈绪安

    陈绪安同志自1988年参教以来,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比热爱,他把自己的青春写在了讲坛,把自己的全部的爱献给了学生。
    陈绪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学校一直安排他担任班主任工作,特别是近五年来一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为了用自己的一桶水传给学生一碗水,陈老师很善于强筋骨练内功。一有空,他就看报纸、学理论,进一步领会党的教育方针、育人政策以及那些深入研究和介绍新时期青年的心理特点的书籍,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二点,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及家庭状况,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去年有个叫黄寅的同学,生性刚烈,小拳头总痒。换了几个班就是脾气不改,成了无人喜欢的“垃圾”生。陈教师没有嫌弃他,而是从正面开导,给他讲人生的理想、青年的追求,在家长的配合下,这个学生一直到毕业都再也没有干过一回坏事。他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原来手也痒后来转变了的同学陶积宏和他一起坐,互帮互学,使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他爱生如子,班上每个学生的衣食冷暖、生日节庆,他都了如指掌。前年,班上有个叫孟伟的同学头天请了假,陈老师第二天就知道他肯定是病了。肖洋晚上十二点钟发了阑尾炎,陈老师就在十二点亲自用自行车给推到医院,忙来忙去,一熬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照常上班。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陈绪安同志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班级管理风格,即“严字当头不离口,爱作春雨常常下,凡事认理石为开,孩子归你也归我。”凭着这一套,再坏的学生在他班上也能变好,再慢的学生到他班上也能进步。97届毕业的聂伟入校时属于自己出钱上自费,三年下来,以班上第三名的飞跃考上了国家名名牌学校。邓雪松的父亲来校时就给班主任交待:“这娃子笨。”可三年下来,笨鸟照样飞上了天。陈老师管理班级,讲究宽严有度,宽严合一。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使学生自己感到要严点才行,不严不行;让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学们不仅互相关心,还反过来关心老师、关心家长。如湖北师院的宋光成、邹正明,湖北供销学校的贾钢涛,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吉涛等都接受过陈老师的帮助;而他们中,个个都是出了名的“孝子”,尊敬师长的典范。即使是对有错误的同学,他也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师者的春风徐徐地吹进他们心田。
    几年来,他所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正,每学期被为文明班集体。所带毕业班上省线人数在谷一中平行班中名列前茅。96年、97年所带班级上线是原定计划的3倍。仅四年来,他所带毕业生考上全国各类大学的达二百多人。   陈绪安同志在教学工作中,也是肯思肯钻;其教学、教研水平也掷地有声。虽然连续带高三,但他从不因“轻车熟路”而放松。每次备课总是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考纲、研究本届学生状况,然后编写教案。除了扎实的常规教学基本功外,在教学改革上,他也是一个多面手。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先后进行了“问、读、答、讲、练”层次递进教学方法,“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等规律性试验,并在县市教研会作示范课主讲和交流推广。近几年来,他在业余时间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就有十一篇之多。
    由于绪安同志教育、教学成绩突出,93、94、95年他先后多次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还获得了襄樊市“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求真务实  争先创优
(8)
----记谷一中化学科教研组长阮班成

    按照学校的安排,从去年秋季开始,阮班成老师担任高一年级一个特招班、两个普通班的化学课。他是我校化学教研组长,高一年级组组长。一年来,阮老师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搞好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领导们的普遍赞扬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一、教学工作,深钻猛挤。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是阮老师的教学风格。他坚持领会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广泛涉猎相关教学参考书籍,诸如《成人教育》、《化学教育》、《中学理科参考资料》、《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并善于将所学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阮老师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做到了备、教、辅、改、考件件落实,特别是对那些化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同学们,阮老师并没有将他们当成包袱而抛弃,对他们总是耐心讲解和辅导,多提问,勤指点,使这些同学化学成绩能够不断提高,阮老师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除了节假日,几乎每天读报之前,都在教室里辅导同学们。据不完全统计,他学年额外工作多达240节课。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一学年学校组织四次大型考试,经过评估,阮老师所带的特招班分别获得三次第一,所带的两个普通班在四次大型考试中分别获得四个第一、四个第二的好成绩。
    二、教研工作,扎实深入,一年一个台阶。每学期每次教导处安排的教研工作任务,该同志都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并结合化学组年轻教师多的特点,狠抓检查、督促和落实。96-97学年,化学组更是有了起色,常规教学落实率达100%, 全组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秋季市里统考,一、二年级化学成绩均好于往年,全年化学高考成绩再度辉煌,在阮老师严格要求下,经过化学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一中的各年级化学教学成绩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充分肯定。
    三、年级工作,协调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该同志担任年级组长以来,坚持遇大事及时向学校领导请示和汇报,协助分管年级领导抓好年级教育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抓学风、抓考风。协调好备课组之间、班主任之间、课任教师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96-97学年里,高一年级未出现过任何教学事故,而出现了既有全员团结协作,又有个人力争上游的可喜局面。这与作为年级组长的阮老师的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阮老师还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烧好开水,搞好优质服务。难怪同志们都夸他“真是个好组长”。
                         一九九七年八月五日


为了宁静的校园
(9)
---谷城县第一中学保卫科科长刘德顺

    谷城县第一中学保卫科是一九九五年才成立的新部门,科教兴县,重在教育;而我们保卫科的光荣职责,就是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一片宁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辛勤育人的教师们提供一块安全祥和的育人环境。
    特别是在本年度里,学校党委一如继往地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提到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上来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的工作方针,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自一九九九年春学校综治第一责任人签定责任状至今,学校内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及安全事故发生,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学生的学风正,纪律好,校园呈现出井然、安定的气氛。为了更好地维护稳定、保证安全,我们在县公安部门的领导下,在校党委及校行政的具体指挥下,真正做到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为全校师生员工创造了一个文明、安定、宁静、祥和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抓部署,勤防范,排隐患
    开学初,我就召开了内部综合治理与安全保卫工作专题研究会。会上主要研究部署了安全督导工作评估,拿出新形势下所要求的综合治理整解方案。把学校内部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保卫人员不管是在岗,还是不在岗,都要时刻提高警惕,对学校的安全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门卫24小时值班制,严肃值班纪律,强化内部安全检查,增强夜间巡逻,重视中班和晚班;三是加强节假日的安全防范工作;四是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及家属要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与校园内部安全的群管群防群治。所以今年以来,学校内部不利安全的隐患消除了,师生员工们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学生中违纪打架斗殴的现象杜绝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目标明确了。    二、抓协调,加力度,定制度
    为了严明校纪,端正学风,一年来,我坚定不移地按照公安部门的文件精神,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治安保卫,并积极主动地与政教处、团委、教导处、总务处等部门配合,全方位的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在治安管理上建立了“进出生人登记簿”、“工作安排登记簿”、“安全检查记载簿”、“违法、重点人口登记簿”、“停薪留职人员登记簿”、“暂住人口登记簿”、“调解纠纷登记簿”、“案件事故登记簿”、“政治业务学习记录簿”“九簿式”的管理。为了增强物防,消除隐患,99年6月投资了1千多元为教导处微机室进行物防整改,11月份又投资2千多元对教学楼存有不安全的部位进行了有效的整解与加固。在消防上我们建立了消防领导小组,各单元楼配置有2桶灭火器,重点部位装有消防栓,并且还不定期地在内部进行用气、用电安全检查。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25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3000多人,再加上基建工程人员、临工人员、联系业务人员、来访来客人员等,学校每天进出人流量达3500人次左右,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上不法人员的混入,从98年12月至今,学生进出校门必须佩戴学生证。在99年9月,为加强学生乘骑自行车的严格管理,我们协同城关派出所,对学生乘骑入校自行车实行了打号上牌及持出入证的双证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防止了校外恶势力和不法分子的混入,自行车安全系数达到100%。一次, 社会不法分子段文洁晚上九时左右在校门口徘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暗中观察着他的行动,等到学校下自习进行继续跟踪。结果,当段犯在离校门200米处对我校学生实施抢劫时,被我当场抓获。后查明,段犯系城关地区以凡涛为首的社会恶势力的帮凶。近年在周边学校进行过多次抢劫。此举为社会除了一仅害。另一方面,我十分注重对男、女生寝室和自行车停放环境进行治理,做到勤观察、勤管理,预防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这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的检查工作,为了搞好这一工作,我和保卫科的全体人员一起,对工作任劳任怨,守职尽责。重大节假日,我们除安排好常规性的值班、巡逻外,还加派24小时的巡逻力度。并定岗、定责、定事故赔偿,这些制度的实施,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使我们的工作不断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我的工作到了校党委及师生员工的高度评价。
    三、抓宣传,重教育,勤治理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继续加强了“物防”,在着重改善内部治安工作环境的同时,注重“人防”,协同政教处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常年坚持法纪宣传与帮教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到深入细致地调查,摸清情况,对有违纪行为及参与校内打架斗殴的学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严管、严教、细帮,并针对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帮一活动,在全校开展品学兼优学生对双困生进行直接的帮教活动。为创造一个高尚、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积极配合政教、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向抽烟、出口讲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规范学生行为,为了有效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做到有目的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一年多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我校2436名在册学生中绝大多数品学兼优,能够认真遵守校规校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极少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时不时地违规违纪,其中有的是上初中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家长又溺爱,不严加教育;有的是到了高中后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上不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管不住自己而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对于这极少数学生,我们同政教处紧密配合,加强思想工作,不歧视,不放任,加强对其良好行为习性养成教育。我的做法是:首先对其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而不是对他们一犯错误就就事论事的处理了事,直接把他们推向社会,推向家长,而是对他们实行耐心地说服教育,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使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由品行不端转变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经常违犯校纪、校规、迟到、旷课或犯有其他比较严重错误的学生,我们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针对其违纪现象采取有效的批评帮教,使这些“浪子”从教育中得到温暖,并能尽早回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正道上来。
    开学初,三个教室出现被盗。我经过对现场进行勘察,认为内部学生作案可能性较大。我们经过拉网式的排查,从1700多名学生中把范围缩小到了高三年级一名体育小班生上。经过多次交心谈话,这名学生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痛下决心专心学习,半年后,终于考上了名牌高校。
    四、尽职责,练素质,保平安
    在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进行中,我深深认识到,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领导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治安保卫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责任心和提高警惕性。只有保卫人员的政治与业务工作能力的双向提高,才能充分体现保一方平安的强大力量。一年来,我身体力行,率领全体保卫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为保集体的财物以及师生员工的财产与人身安全,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不管是炎热酷暑,还是三九寒天,一年四季,夜以继日地守卫巡逻着,做到上岗下岗一个样,时刻提高警惕,发现案情和隐患及时报告处理,真正具备了一名合格保卫人员的本领。
    1999年5月30日夜晚,我校高二⑻班教室丢失60元现金,6月1日夜晚高三⑴班教室又被盗现金100余元。 在这两次失钱的事故中,我们老是认为是本班学生自盗。因为我们保卫人员每晚在学生下晚自习离教室后要对全楼各个教室进行检查,查无一人后才锁好教学楼的所有入口的铁门。如不开门是无法上楼行窃的,为了得出真正的被盗原因,我从6月2日晚实行在教学楼的水泥地上守候捉贼的方式,终于在6月4日深夜1点多种当场抓获盗贼邹某,经询问,教学楼多次被盗均系此人所为,邹某系大古桥小学六年级学生。6月5日把此案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并及时和城关派出所联系,将案犯交城关派出所处理。 在1999年11日10日零晨5点,我又在教室抓获案犯邹某,现系城关一中一⑶班学生,经询问知他每次作案都是在零晨3点开始,并且是单独行动,作案手段老道,从学校工地夜深翻墙入内,然后从教学楼垃圾道爬到楼内进行盗窃。为了教育其本人,我们协同派出所找到邹某家长和学校进行三方协同管教。现已从该生处追回现金291元返还给失窃的学生,还有383元正在追缴中。前不久,一名社会闲杂人员在保卫科门口被我截住。在讯问过程中,我发现他话有漏洞,说不出进校门的正当理由,想夺路而逃被我擒住。在110赶到后,从他身上搜出匕首一把,像机一部, 赃款1000多元;防止了一场安全事故。近三年来,经我亲手侦破或现场破获的案件达11件,追回电话子母机等物品折款5000多元,追回赃款3234元,协破涉及校外案件3起,协抓流窜犯1名,制止流氓械斗3起。
    以上成绩的取得,和公安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加上我校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得力,全体保卫人员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协调,全体师生员工的紧密配合,我们的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一年比一年干的出色,校内管理井然有序,治安案件呈负比率趋势,学生中的打架斗殴现象逐步减少,治安环境正在大力改善。今后我决心更加努力地学习政治,提高自身素质,把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使谷城一中的校园环境更优美、更宁静,使这里的读书的气氛更浓厚,一中人脸上的笑容更多、更灿烂!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六日


闲下教鞭仍是牛
(10)
--记谷城一中离休老干部胡子骞同志

     光阴荏苒,转瞬已从教坛上离休五年。这五年, 胡子骞同志用另一种形式,让生命的炉火燃得更红:他从一个肩挑学校重担的领导,成为了一个潜心诗作的民间著名诗人。这五年,他研读了一百多种新旧诗粹,结交了包括臧克家在内的30多位文界新友。诗友相聚,无不言诗。对谷城的名山大河,他一口气就写出了600多首诗稿,并在国内16种报刊上公开发表了163首。
    胡老写诗,少年就有爱好。早在武师上学时,就以一首《南湖清晨》而一鸣惊人。1951年参教后,仍是手执教鞭,梦咏格律,笔耕不止。只是由于工作繁忙,未及整理发表。离休后,胡老才得以真正坐下来,磨墨研诗,在诗的王国里遨游。
    胡老作诗,不仅从内容上刻意追求,从形式上也十分考究。他手头的《诗词格律》和《鉴赏词典》每页都做满了记号;加上经年语文教学的积累,他对中国传统诗词的抑扬声韵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创作中他又结合新诗的特点,不拘泥于平仄去入戒律,大胆赏试,于是,其谓之“古体新诗”的宠儿就这样脱颖而出了。按照这种“路数”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快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他的“古体新诗”有19首被收入省级以上书集,其中5首被《诗刊》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诗选选中。1994年2月, 在《人民文学》编辑部主办的“新人新作评讲会”上,胡老的《秋色胜春光》荣获二等奖。1995年,他又代表湖北,出席了诗刊社主办的“古体新诗交流会”。近二年来,他另有4 首佳作获《长江文艺》等报刊的优秀作品奖。
    就象大自然中离不开鲜艳的花朵一样,生活如果离开了诗,就会缺少活力和亮色。胡子骞同志把写诗看作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拍照和留存;他把收集谷城的地方名胜古迹风物传说当作是对家乡爱的一种物质依托;而把这些自然景点写成诗、作成赋则是爱国爱家的一种情感升华。近三年来,他与易水、张玉琳携手,四走南河,三上薤山,二入承恩寺,分别创作出了“诗情画意走南河”、“古体新诗颂薤山”、“茨河古刹赋新生”三个系列诗作。谷城县委书记程仁发同志听了他们的汇报、读了他们的诗作后,连连称赞他们不仅为家乡的文化古迹做了艺术地“包装”,给古代传说赋予了新的生命,而且为谷城的旅游事业营造出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目前,这三个景点的系列诗,业经整编,即将付梓与更多的读者见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尔后,胡老还将与人合作为县志增补版创作一批“谷城八景”的其它诗词,并准备将谷城古今文人的古体诗和新古体诗结集出版,为谷伯古邦的文化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嵌珠玑!
                               (袁资有)



愿把心血化春雨
(11)
--记谷城一中教师王桂荣

??二十多年前,一位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的女大学生,怀揣满腹学识和一腔热忱来到山区县谷城,投身于教育事业。二十多年了,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三尺讲台,而今她是我县教育界目前在岗唯一的一位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她就是谷城一中高级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王桂荣同志。
??今年三月,王桂荣同志被评为襄樊市“十佳母亲”,如果要评“十佳教师”,王老师也当之无愧,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埋头工作,她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唯有把整个身心献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在二十多年中,王老师只请过三次假,共五天。孩子半岁时住院,她没请过假;生病治疗,王老师总是抽课余时间,从没误过一节课,有时为了赶上课时间,拔掉打了一半的吊针就往学校跑。在她心目中,有一个朴实而神圣的信条:不能误了孩子!
??王老师常年带两班数学课,多年带毕业班,周课时最多时达二十二节。上课,备课,改作业,每天她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白天上课,备课,晚上上自习课,带高一、高二要到晚上十点下自习,带高三要到十点四十分下自习,下自习后骑车回家,回到家王老师还没有“下班”,还有“必修课”--改作业,有一百多个孩子的作业本在等着她批改。王老师有一个老脾气,当天布置的作业或者当天测验的试卷,一定要当天改出来,决不过夜,以求迅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典型错误,第二天上课及时评讲。批改作业,王老师总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因为她并不是简单判断对错,她要看每题每一步骤、环节理由是否充分,叙述是否准确清晰。她通常批改作业到深夜十二点,有时甚至凌晨一、两点。
??按理,教了二十几年的书,在县一中教数学也十九年了,现在备课上课岂不是件轻松的事?的确,王老师对数学学科,有坚实的基本功,内容烂熟于心,教学经验丰富,讲堂课确实是驾轻就熟,然而,王老师所追求的教学艺术是无止境的,为了让学生着眼高考,达到高考要求,她从自己订的资料中、从学校阅览室的资料、从一切可以得到教学的资料中获取信息。选择大量典型试题,从选题、解题到刻印发到学生手中,这需要花费许多心血。为了“向四十五分种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王老师注意总结规律,在教给学生常规解法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简便容易接受的解法,为了求得一道题的最佳解法,课前她反复演算,直到找到最佳方案为止。有几回,王老师在梦中有了“灵感”,闪现了新的解题思路,她立即披衣起床,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行们讨论。在教立体几何课时,学生们感到概念抽象难懂,王老师就用黄板纸、芭茅杆制作出棱锥体、圆柱体、棱台体,用这些自制教具辅助教学,起到了直观的教学效果,很快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立体概念。
??教师的工作,有句行话:“管教管导”,她就是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王老师正是这样用大量心血实践着这一教育规律。王老师靠着教师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学生,她凭着一副热心肠,凭着女性特有的细心关心爱护学生,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生病了,她及时询问病情,吩付治疗,有的给做病号饭。有时发现家境贫穷的学生病了,王老师就买好药送到手里。有一次,王老师发现学生李光海面部“危险三角区”红肿,吩付他去医院治疗,学生答应了,当天晚上王老师感觉到不踏实,了解到李光海同学虽到过医院,但无钱买药的情况,她买好了药送到这位同学手里。王老师似乎对家境贫困的学生有特别的情感,在她月工资只有六七十元的时候,多次拿出几百元来资助困难学生。学生A(为维护学生自尊,特隐去姓名)无钱交复读费,每顿饭是半个馒头就着几根咸菜,王老师了解后,向学校申请,减免了部分复读费。学生B家境困难,王老师拿出自己孩子的半新衣服送给她。还让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吃住直到毕业。学生C拿到大学通知书为无钱上学发愁,王老师自己手头没钱,从别人那里借来150元交给这位同学。王老师得忍受好几个月的经济拮据来还上这笔钱。学生D上大学时王老师借给200元,考研究生时借给100元。王老师究竟“借”给了学生多少钱,现在无法统计,但这些学生大学毕业、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来还钱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不是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无息贷款”,而是感受到师恩无价。
??王老师关心学生,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一女生不能面对母亲再嫁的现实,心理负担沉重,整天愁容满面。王老师与她谈心四次,家访三次,使她理解了母亲,消除了对继父的心理隔阂,卸下了思想包袱。王老师总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积极主动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多年来,有许多女生在与王老师交谈之后,由迷茫到觉醒,由消沉到振奋。谈到学生的思想工作,王老师目前有一大忧虑:学生面临考得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难题,学习上有后顾之忧。王老师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解决这一问题。
??王老师的许多大学同行、许多同龄大学生,只要不在教育上,大多成了领导干部,像她这样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二十几年始终是一名普通教师的实在不多。王老师有许多次改行的机会,有好几家待遇优厚、工作轻闲的单位想调她去,她都没有同意。有人劝她调到教育战线其它工作轻松的单位,她也谢绝了。她说,“党把我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不容易,我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报答社会。”“我不想脱离自己的专业,那将是一种‘浪费’”;“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做什么事,图个实实在在,图个无恨无愧,无怨无悔”。
??王老师严谨、热情,深受学生的爱戴。学生们爱听她的课,更敬重她的人格。许多上了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给王老师写信表达感激之情,寄新年贺卡,寄托对恩师诚挚祝福。九六年三八妇女节,全班同学为王老师献上了一束鲜花。
??王老师的教学成绩也很令人佩服。她带基础年级(高一、高二),班级每次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她带高三,所带班级高考有效分人数总是处于前列。其中90年所带班高考有效分人数占了全校总有效分人数的将近一半(当时七个毕业班)。
??王老师的出色工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及县、市党政部门的嘉奖。近十年来,王老师就有九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其中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次,获县“优秀党员”二次,获县“三八红旗手”三次,1995年被评为襄樊市“十佳母亲”。
????????????                          一九九六年七月



愿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心人
(12)
----记谷一中优秀教师李明辉

    今年47岁的李明辉同志作为副校长长期以来分管我校政教、共青团、女生等项工作,年年出成绩,特别是近两年,她分管的工作不断受到市、县主管部门的表彰。去秋她克服年龄大,身份素质差,家务事多的困难,几乎是带领高二原班人马上高三,又取得了创历史纪录的优异成绩。是什么促使她干必干出成绩呢?用她的话说“凡事怕有心,我愿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心人”。


    今年高考成绩一出来,老师们无不喜形于色,省线一划定,果然不错,我校上省线继去年突破50人大关,今年又跃上一个大台阶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35人。 这是全体高三教师奋力拚搏的结果。在这成绩的背后,更凝聚着李明辉老师的心血。

    树信心。李老师对这届学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届生源不佳,许多中考优生流失,上高二时,一些后进学生就公开调皮起来,到了高三两极分化更趋明显,怎样才能完成高考上省线保80争100的教学目标呢? 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告诉她,树立信心,鼓舞士气是第一位的重要,于是召集全体高三教师会、全体高三班主任教师会、全体高三学生大会总是把前途描绘到很美好,不时举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展成功了的例子,让上届高考状元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成才的方略;他还通过分析高考录取并轨的形式以及校内校纪明显好转等引导师生找准优势,树立信心,克服缺点,扩大优点。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全体高三师生的思想逐渐统一起来,大家以96届为学习榜样,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潜力,真抓实干,工作和学习热情普遍高涨。

    --出实招。高考备考如同摆战场,光纸上谈兵不行,得研究对策,出实招。针对高三新教师多、年轻班主任多、差生多的“三多”现象,李老师认真分析了情况,逐个地把任课老师、备课组、9个教学班级研究了一番,最后确定了以班主任为中心联系课任教师,以备课组长为中心集体优化,打整体战的战略部署。认真搞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全年级年青教师、班主任人人都和本学科把关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平时备、教、辅、改都由备课组长组织搞好落实,每次考试后,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分析本科得失,各班召开任课教师联系会,找不足,挖潜力,扶优转差补差促中。由于措施得力,一学年的教学备考工作避免了打乱仗,做到了有条不紊,实现了稳打稳扎,卓在成效地往前推进。

    --勤交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是开放的时代,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不善学习,懒于交流,只能使工作被动,是出不了好成绩的。我县是山区县,与外界兄弟学校联系有许多不便,李老师清醒地明白这一点。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同本市及至外地区加强联系,勤于交流信息,李老师一方面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通过教学信息联网,发信函找远在北京、武汉等地的老同学、老同事、老乡等广泛搜集高考信息,甚至派老师到北京去摸信息,一方面亲自赴老河口、襄樊、枣阳、宜城等兄弟学校取经,亲朋好友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派上了用处,收获自然是丰厚的,高三老师们都承认,今年高考考的好,信息来源广,各科对收集的资料能够精选精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知道,跑南闯北,这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同志来说是何等的艰辛,李老师因有晕车的毛病经常是捂着毛巾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出一次差,如同害了一场病,李老师脸渐渐地憔悴起来,毛病也多起来,可她一想到在工作有限之年多培养出一些人才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实印证了这一个道理: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获。

    在抓年级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分管的政教共青团等工作也干得十分出色。两年来德育工作、卫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先后受到市、县主管部门表彰。她很善于寻找路子,总结规律,进行科学管理。她抓青年学生的管理的“三板斧”,既简单又实效。

    理思想。她根据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总结出了“研究--行动--总结”的育人管理思路。她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类型进行分类归档,并在每一个类型的学习政教档案册上找出“事故多发地段”,贴上“警示标”,和同志们一起深入到老师、家长和学生中去,探讨工作的入口,把握做工作的契机。她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业紧、压力大,对改革形势了解少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歌咏会、演讲赛、带学生参观县银纺厂、车轿厂;结合当前独生子女多、生活能力差、娇气重、忍让性不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自愿者”活动,到街头、车站、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服务;结合不少学生听不得反话、受不得委屈、火气易动的特点,在全校开展了讲百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六个百”活动,并与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谷一中德育手册》、《文明礼貌用语》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化解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这样,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及时性、准确性、超前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大大增强了青年工作的主动性。

    找部位。高中阶段的女学生思想变化大,身心发展处于成熟和半成熟之间,许多工作是男教师没法深入去做的。李明辉针对这一实际,主动挑起了“校妈妈”的重担。小到卫生锁事,大到远大理想,无论是学生在缺医少药时,还是择友苦闷时,学生们都乐意对她交心请教。甚至向她请教如何面对求爱信。正是这样,客观上她获得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第一手材料,她还把女生工作中的理想、感情和常识教育三大块作为重点部位来抓。每年开学初、期终前,她都要亲自举办“女生培训班”,对女生进行综合教育;全年不同时期,实施分步教育计划,由政教处、团委牵头,她一一指导;重大节日、重大事件举办现场教育;还就“事故多发地段”聘请往届生、校外辅导员进行特殊教育。时间长了,她不仅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和许多家长加深了感情。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女生家长家教辅导班上,素不相识的家长当即把女儿一学期1000多元生活费交给李明辉说,女儿交友不分良莠,父母一管,她们竟为了“姐们儿”要脱离父母关系。李明辉给这些家长找来学校作息时间表和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并当即和家长达成了辅管协议。以爱动其心,以言动其行。靠这种办法,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顽症、绝症”。一次,一个出走的学生从外地打电话:“李校长,你还要我吗?”经过坦诚交流,终于劝回了这个学生。有一次,一个女生服用大量的安眠药,在医院拒绝治疗,谁也不知道原因。李明辉守在床前,两天两夜交心倾谈,才知道她对男教师害了“单相思病”,心病心药医,最后终于克服了思想障碍,考上了大学。李明辉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以及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用考上军校的一个学生的话,就是“学业上你是我的老师,生活中是大姐,事业上是楷模”。

    抓管理。现代生活纷纭复杂,教师、学生、社会,联系千丝万缕。如果被动地工作,纵有“分身术”,也难于把曲子唱圆。李明辉则从这里看到了管理的契机。信息时代,“联系”如果为我所用,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领导下,她主动唱好自己的一台戏。首先,有一支德育工作队伍。政教处、团委、班主任“三位一体”,在学生中形成了一支直接、经常、宠大的德育工作网络。其次,从抓制度入手,使管理工作上墙、上报、上台阶,深入人心。三年来,配合学校建立实施了10项规章制度。三是从抓典型入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利用橱窗、广播、读报时间、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为抓校风、促学风制造气氛,鸣锣开道。四是抓好园地建设,办好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女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在李明辉分管的工作上,纵纵横横都有路的话,那么她的经验则应是:点点滴滴都做有心人。
    她献给女生工作的,处处是慈母般的爱!



扎根谷城   情系教育
(13)
----记谷一中物理科高级教师雷木良

    雷木良,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麻城市人,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由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谷城一中任教至今。

    雷木良老师是由民办教师考入大学的,入学前已有两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到大学后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本专业的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80年代初分到谷城后他就立志扎根山区干一辈子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雷老师教学经验不断地得到丰富,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熟练地驾驭高中物理教材,现已成为谷城一中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

    雷木良老师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认真落实常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尽管他已是工作近二十年的教师,每学期仍然坚持写好详细教案。教案中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思路清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九七年春季所教二年级两个理科班的物理,期末市统考,经学校综合评估,名列年级第一、二名。

    雷木良老师自87年起连续十年担任我校物理教研组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近几年来,他结合教学实际,对《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在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使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常地发生联系,得出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除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分析外,还要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抓阶段性、规律性和联系性的理论思想,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雷木良老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工作,有为发展谷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献身精神。他既教书,又育人,既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热情地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们,时刻注重研究学生,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生活、学习、性格等都非常了解,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关心差生,经常找他们交心、谈心,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指导其学习方法。同时,他还能热情地帮助青年教师,关心他们的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毫不保留地把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物理学科一批年青教师如王明汉、方荣学等正在茁壮成长。
                          一九九七年八月五日



扎根山区  爱在教育
(14)
 --记谷城一中青年教师徐华清   

    徐华清,湖北新洲县人,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在谷城县第一中学任教,自从走上三尺讲台,他就无怨无悔,他知道自己从事职业的崇高和神圣,他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而今他已成为我县最优秀的青年教师之一。

    从参加工作,他就埋头于自己的事业,在经历了十几个寒暑的教坛耕耘,在经历了无数粉笔末的濡染后的今天,他的生活已离不开山区的教育事业了,他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支点,找到了事业的起点和归宿。他说服了父母,放弃调回家乡工作的机会,他“辜负”了好心的同学,放弃调到条件优越的襄樊市某著名中学任教的机会。每次拒绝,他都有说服力的理由:刚参加工作时,他说“我不肯放弃我的事业”;几年后,他成了有经验的年轻的“老教师”,他说“我的事业刚刚起步,换个地方又得寻找新的起点”;而今他成了骨干教师,他说“山区县教师缺乏,一中新教师多,更需要成熟的教师,这里需要我,我没有理由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徐华清老师的家庭和同时代年轻人一样是温馨的,爱人也是一名教师,工作都很忙,但他很会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孩子还小就经常送到外婆家照料,自己带高三担子重、时间紧,就和爱人商量让她承担起家务事,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他注重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吸收他人教学之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研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十几年来,他积累了物理学科的训练题十大本,达五十万字,建立了系统的训练题库,主编了《高中物理练习与检测》、《高中物理学习导引》,参编了《物理题解中思维法解题技巧》等书。这些艰苦的积累,为他提高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徐华清老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特色。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具有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探索、实践、完善了一套教学方法--“‘讲’、‘思’循环教学法”:教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讲清概念,讲清规律,讲明方法,诱导学生动脑思索原理,思索步骤,思索技巧,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思”相互呼应,双边结合,多次循环,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能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徐华清老师多年来带高三毕业班,在指导高三复习中他熟练掌握“三轮系统复习法”,灵活运用“滚动式复习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的来说,他的教学活动具有信息量大、形式活泼、节奏明快、丰厚实惠的鲜明特点。在襄樊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他主讲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荣获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有一名获全国三等奖,有一名获全省三等奖。

  徐华清老师十分注重管教管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他十分乐意和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谈人生、谈理想,他总是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使所教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他喜欢优生,但他也乐意帮助差生,几年来,他做差生转化工作效果明显,很多原来不学习,品德不好的“双差生”,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成为三好学生,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徐华清老师的教学成绩在谷一中物理学科方面一直是一流的。这与他坚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常对同行们说:“双基不落实,仅靠‘题海战术’、‘填鸭式的教学’,在高考面前必然是打败仗,山区的孩子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果实也必将越丰。92年、95年和96年,他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均是第一名。92年高考,全年级四个理科班他所带两个班物理有效分人数占总数的近80%,95年高考,全校五个理科毕业班,他所带的两班物理有效分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96年高考,所带两班物理有效人数占总数的60%,而且和其它学科相比,有效分人数和对准人数均列全校第一。97年高考他所带班学生又取得了优异成绩。

  靠着一股对山区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徐华清老师在谷一中一干就是十三年,他把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用心血和汗水为谷城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高中学子。今年他又即将挑起高三教学的重担,他表示要为提高谷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同志们一起继续拚搏,作出新的贡献。
                                                    一九九七年八月四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5:56:28 | 只看该作者
真诚到永远(15)
采访/袁资友
----记襄樊市政协委员谷城亨达摩托有取公司王家法经理

    六年前,在湖北谷城县城的双雄路上,谷城首家摩托专卖店谷城县亨达摩托有限公崐司俏然而出。在当时的小县城,这可是件新鲜事。人们纷纷猜想:这“发烧”的事是哪崐个“万元户”干出来的?也有不少人暗自为王家法捏了一把汗:这洋玩艺儿在山里扑腾崐得开吗?

    一块文明牌 引来金凤凰

    当时的王家法并不是什么万元户:他所蹲过的几个单位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是崐停产,就是倒闭,要么也是关门大吉,他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妻子离开了他,两个崐儿子和他一起学着踏上商路倒服装,不料头一年下来就亏了一万多元。那几年苎麻俏,崐朋友介绍他朝国外销苎麻。可就在他在北京和韩国客商谈得大功将成的时候,一场学潮崐把韩国人吓跑了,他尽贴了二万多元。他只得空着手打道回府,凭着脑子还灵光,跟别崐人学起了修摩托生意。
    攒了半年,他怀揣着黑汗水流的2700块钱,跑了襄樊跑武汉,终于说服了一个代销崐商,准他弄两辆摩托回来,并在一个月来结帐。斗转星移,一个月到了,那位代销商到崐谷城来不仅如约拿到了钱,而且欣喜地发现王家法维修部门上挂着的文明匾。事有凑巧,崐这天恰好王家法的一个当律师的朋友打门上路过,答应帮王家法从银行贷款10万元,于崐是,朋帮朋,友助友,王家法一次性直接从南方摩托车厂订购了30辆新摩托车,为后来崐的滚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经济基础,王家法想的也更多了。他还清了贷款,整理了业务,装修了门面。崐但是他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主动请税务、工商执法部门上门,对自己的工作出点子、提崐建议,主动向政府部门汇报工作,积极申请创建文明单位。1996年,经过严格的评选和崐验收,王家法的摩托车行成了谷城第一批文明民营企业单位。崐    获得文明单位后的企业主在社会上的声誉大大提高。山东省中国轻骑集团在谷城寻崐求代理商时,第一个标准就是看这家企业是不是文明单位。当他们看到王家发的摩托经崐销店挂着一块“城关镇 民营企业文明单位”光荣匾时,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委托王崐家发为该集团在湖北地区的总代理。
    一块文明牌,引来金凤凰。
    王家法以其守法经营,恪守信誉,而得到各摩托厂家的交口称赞和信任。这几年,崐先后又有林海、木兰、新大洲等六家生产厂家主动与王家法“联姻”,代理级别也从县崐级发展到市级和省级,年业务量超过千万元。

    一花独放时,百花待放日

    王家发自打竖起“湖北省谷城县亨达摩托车有限公司”招牌,至今已5年了。他不崐仅自己致了富,而且给社会以丰厚的回报,5年中他共向国家缴纳税费40余万元。安排崐下岗人员就业32人,设分店8家,从业人员达50多人。
    漫漫风雨路,步步皆不易。对今年50来岁的王家发来说,成功很是来之不易。他体崐会这个,他珍惜这个,但他更懂得让自己的成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年,他从崐一个驳船轮机长,到一个车间机修工,从一个黑夜独闯人,到一个名富其实的实业家,崐完全是靠一股不息的勇气在拼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而付出,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崐自身的价值,并在同时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崐    王家发现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摩托车品种80多种。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一崐方面发展状大总公司,另一方面还在襄樊、十堰、竹山、石花、冷集、五山设立分公司,崐公司管理也由过去“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式管理转变。
    家宽不敢忘国忧。王家法正是靠着这种对人生的挚著追求,一步步地滚动发展,为崐社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件件小事。他吃肉,决不忍看别人喝粥;他赚钱,绝不会扣崐一文国家税收。近年来,从他手里出师的技术工人多达12人,他不仅在资金、技术上帮崐他们“送上马扶一程”,而且经常教育他们要知法守法,堂堂正正地挣钱,靠信誉、靠崐服务、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如今,12个徒弟,有的在同一个城市开张营业,有的在崐其它乡镇独当一面,有的远在南方如鱼得水。
    他正是在这种发展中实现着自己的追求,在别人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一心向未来,拳拳痴不悔

    谷城县位于武当东麓,汉水之滨。境内八大景观,引人入胜。特别是近来来对南河崐小三峡、薤山南避暑山庄和古刹承恩寺的开发,使这个交通便利、风景宜人的山水之乡崐成为了一个吸引外资、消闲旅游的好去处。
    作为市政协委员,王家法也有自己的想法:谷城八景中,热起来的都离县城较远,崐现在双休日里,城里的人们很想有个远足的地方;如果能再把八景中的“君山群羊”、崐“粉水澄清”及“后湖夜月”联合开发出来,这将是有功于子孙的辉煌之笔。
    在这几次政协提案中,他先后以《谷城旅游的规模化经营构想》和《谷城郊游区的崐开发》为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甚至提出,政府适当给政策,他自己出一总分资金,崐开通县城到周边的石龙沟、后湖、粉水岸等旅游区的专线班车,再吸引一点外资,开发崐双雄水上游乐园、石龙沟水上游艇、摩托艇、鸳鸯船。他留心观察了一下,现在每逢周崐末双休,到运动场散步游玩的人有300多人,而这些地方什么设施也没有。拳拳痴心,崐始终不改。他正在潜心经营,多出效益,以便有朝一日实现他的旅游开发梦想。
    为了理想的实现,王家发在经销摩托车的同时,还开始涉足第二产业。由他独立投崐资的摩托车配件生产线,即将投入运行,亨达公司为谷城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又崐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王家法是个普通的汉子,但他却有一颗不普通的心。他务本经营,他却时刻想着多崐为他人、为群众、为社会多做贡献。他有十分劲,他恨不得献出十二分。94年以来,他崐先后8次被县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监察局聘为行风监督员、技术质量监督员,3次被崐政府部门评为劳动模范和优质服务标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5:57:00 | 只看该作者
壮心敢将泰山移(16)
----谷城县国税局余心同志事迹材料
采访/袁资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普及电脑,已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然而在山区谷城,普及电脑又谈何容易!但是,不容易,并不等于不可能。1996年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余心,自从进入国税局工作后,就开始在微机信息处理方面,敢于树雄心、撼泰山,终于以自己的忘我奋斗,为谷城国税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和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注重学习,狠练内功
    参加工作以来,余心同志狠抓自身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以学习带工作,靠思想的提高,促业务的进步。工作在税务战线上,该同志一贯严格按要求自已,自觉同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通过实践和锻炼,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能力,能够识大体、讲大局,明辨是非,自觉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他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自己还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五大报告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了政治素养。针对"金华"、"恩威"、"南宫"三大税案,进行了自我学习和自查,加深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在“三讲”教育和“双学双促”活动中,写下了数以万字以心得体会,并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时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思想上一天天成熟起来。

    二.自我加压,敢撼泰山
    在余心同志参加工作伊始,谷城国税局仅有微机三台,都只用于公文处理。全国税务管理自动化也刚刚起步。大学毕业后,余心同志主动向学校请缨,回山区谷城贡献自己所学。当时,税务系统的程序编制正从DOS向WINDOWS方向进军。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先后学习了《税收管理信息系统》、《FOXPROW FOR WINDOWS》、《WINDOWS NT操作指南》、《国税系统办公自动化》、《数据库原理》等专业书籍,使自业务素质有也了较大的提高。随后,他便自己动手开始编制基于WINDOWS下的税收管理程序三种,为全县的税收管理电算化迈开了第一步。随着形势的飞速发展,微机又悄悄从单机时代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国税局领导把建网工作的重担交给了年方二十一岁的余心。他总是那么勤勤垦垦,任劳任怨,工作尽量往前赶,坚决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领导派他先在老河口学习了一个半月的现代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编程和运用,不仅熟练掌握了这套系统,而且还能够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自已的修改见解,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好评。接着,领导又派他参加了在潜江举办的网络强化培训班。在这次学习的机会里,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后来把所学的知识在谷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平时,不论在单位还是在家中,他除了翻翻有关的书籍,就是开机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就是和电脑界朋友进行切磋,取长补短,提高自己。从DOS到WINDOWS,从WINDOWS到NT网,谷城国税的微机从三台发展到五十多台,从单机到局域网的建立,每一步都凝聚着这位年轻人的心血和无私奉献。
    近年来,余心同志紧紧围绕以税收为中心,加强办公自动化的运用,促进全县征管改革的基本方向,他深深地体会到,新的征管模式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申报纳税为基础,集中征收,重点稽查",这就把计算机的运用放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为给全县的征管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加强培训,提高国税干部微机操作水平。由于谷城县计算机起步较晚,群众基础差,微机操作要达到熟练程度,没有人带是不行的。他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局机关同志们讲解微机。现在,大部分同志都能利用微机进行公文处理,文件上、下载和网页设计。

    三.掌握科技,贵在运用
    领导的重用和信任,给余心的工作凭添了无尽的力量。他更加决心要的所学的了切,回报给家乡,回报给社会
    谷城县国税局的领导们也十分关心支持余心的工作,他们经常和余心一起商讨程序的实用与易于操作问题,共同探讨网页的新颖美观问题,有时甚至“看”余心在键盘上噼呖叭啦一敲一通宵。上级局考查谷城的微机运用时发现,余心为使网页界面上达到上级局的要求,三年来从未放过一个节假日,为完成几幅网页,他常常要制作图片达50多幅,做到了设计新颖、内容充实。为了加强TMIS系统的运用。他和科里的其它同志与计财科的同志们集中所有分局的操作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核算了TMIS系统中97年、98年的数据。并且全部实行了微机记帐,微机征管。特别是在县局的网页建设上,他所洒下的滴滴汗水,已化成了丰硕的果实。不仅谷城县国税局有网页,就连各科室在他的帮助下也制作了本科室网页。为了及时更正网页上链结错误,帮助谷城县办税大厅进行无系统管理员运行,他每逢月末到大厅帮忙,加班加点到深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把业务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贡献。
    通过自学、培训和实践,余心同志的微机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级程序员水平。他多次在行业技能大赛中夺魁摘冠。如1996年获得全市税务系统FOX编程第一名,1997年被评为全省"计算机能手"称号。1999年9月,他又代表襄樊市唯一的选手,去竞技全省税务系统网络管理比赛。由于他工作的突出表现,他年年都被谷城县国税局评 为先进工作者。                                                           
                                     谷城县国税局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三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6:19:46 | 只看该作者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弛(17)
----我县电脑普及运用走笔
袁资友/专稿

    1998年9月26日是湖北省第三个“科技活动周”活动宣传展示日。全市已把“信息化建设”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的十大硬件各地已成立了以科委为龙头,以科协为阵地,以INTERNET(英特网)为媒体的高科技普及推广与运用的信息服务体系。只要电话线通到哪里,信息服务就能把触角伸向哪里。襄樊早有了自己的互联网专页,在该网页上,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襄樊的风光以及襄樊的产品;都可以向这里和网上亲友发来电子邮件,和他们进行网上联系和贸易。高科技的长臂把外面缤纷的世界一下子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在我们许多人还没摸过电脑键盘的时候,高科技信息已经开始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你开展服务并悄悄地改变着你的生活。

    春雨润物,势猛而无声谷城在地理位置上虽然是一个山区县,但在信息飞跃的今天,她以谷城人特有的聪明才智,正从不同的方面弥补着先天的不足。谷城已先后在文化、公安两个战线上获得了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在“创卫”工作中也表现出了大有可为的势头。谷城这几年有多个进京受奖当代表的光荣,更有象“骆驼”等一批属于自己的工农业拳头产品。在一不经意间,别人已通过互联网了解了谷城。10年前,我们案头从未计划过的电话影碟,现在谁还会认为是过于奢侈;而现在,Internet的闯入,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电脑的概念已不是消费,而是生活之必需、工作之必需。在高层领导人中,除了日里万机的工作外,他们从没忘记牺牲一定的休息时间,从“网”上了解一些国内外大事和经济动态,为决策寻找科学依据。这充分体现了领导集体的“四有”素质。
    据统计,1987年谷城县还仅有电脑13台;到1997年全县已有423台,而到今年9月为止,全县又猛增到1993台,是10年前的147.1倍。在还没有完全进入“小康”的山区县,民众能有如此强烈的信息意识,是党的开放政策深入人心的结果,是科技觉醒的结果,更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世代代足不出山的农民进了深圳、闯了北京,他们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钱粮衣物之足,而是摩托、楼房之巨富。而现在,象五山、当铺这样的乡镇,自己特色的种养林果茶业可谓兴旺发达,试想,如果能象紫金“保健八宝茶”一样,得到“网”的关怀,那么其收益将是不可估量的。据县邮电局市场部的介绍,截止到发稿时为止,全县已有上网用户62家,其中个人用户14家。由于交100元便可以上“网”,手续简便,预计到年底有望突破100个用户。

    借技搭台,何乐而不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以前是谈“电”色变,提到电脑便面露愧色。认为满屏的英文,可望不可及。其实,现在汉化的运用程序到处都是,“玩”电脑比拆五笔字难不了多少。说到网,人说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鞍”。网费偏高问题可望在近五年解决。你若现在不学着点,将来象电话一样随便用的时候,你知识的延误将不是半拍,而是一个时代,懂不懂一点计算机常识,关系到你有没有资格进入二十一世纪。总的说来,我市网上收费还是比较合理:一般是月租20来块,市话费和信息费加一起每小时25元左右。对于工薪族来说,这当然是个值得三思的数字。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从网上流览原材料的价格、揣度市场阴晴冷暖,要比派人出去驰骋几千里划算得多、科学得多、迅速得多。据谷城教育编织袋厂杨映国厂长介绍,他们从网上得来的市场供求信息要比派人“硬着陆”节省资金每月近万元。湖北骆驼蓄电池厂“老总”带头学会看“网”使舵,不仅进材有道,而且产品也畅销东南亚和欧美。
    上网能了解信息,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上网能免费得到技术援助,这恐怕是许多外向型企业至今还没有品尝过的美羹。据来自科委的信息,近三年我市高新企业得到德、法、美等国的技术援助已达25次。企业只要提出技术难题向科委申请,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外国专家的登门服务。除了按规定每天给专家50元人民币的零花钱外,无需支付其它任何费用,令企业意想不到的是,国家事后还要向这些企业给予补贴。石花的鑫洋冶金厂三年三次请到美、法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开足了“洋荤”。

    牛刀初试,触网而有获现在一般都通过邮局拨号的方式上网。不过,电话费只是按市话计费。邮局登号就象驾驶员有了执照,可以在公共信息网上跑个骝爽,免费信息还是够用的。别人收费的站点你可以不去,这样也就省了开支。工业企业可以看原材看市场,“网虫”可以吃软件,学者可以查资料,考生可以查分数,记者可以收发邮件,商家可以网上谈生意,病人可以求医问药。报载,襄阳县团县委帮该县一养植大户上网做广告,结果足不出户订个满。依此看,沈湾的山药也能朝东南亚,五山郭锋的蛇就未必不能进唐人街!

    铺天盖地,掩耳有何为我们有山区不假,我们有没解决温饱问题的兄弟不假,我们有下岗职工也不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羞于谈科技。我们的民族有过“刀枪不入”的辉煌历史,我们发明了火药;可就在我们还在用火药燃放鞭炮烟花时,外国列强占了我们的炮台、烧了我们的林园、掠了我们的黄金白银、强暴了我们的姐妹,那奇耻大辱皆因我弱于科技,百不敌一。在信息时代,有烟的战场已不足惧,可那无烟的信息场上,我们仍是弱者。1997年美国信息产业年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近邻印度也占到14%,我国只有6%。据《中国青年报》前年报道,我们的许多石油设备,都是日本在得到了我国的石油开发情报后,买进东欧的旧设备粉饰一下而成的。他们在普查了我们的照相行情后,说我们懒于四肢,就为我们研制了“傻瓜”型相机。君不见他那胶卷上还明明白白地写着:“中国专用”。他在信息市场一鼓捣,我们的外汇、我们的农业增产、我们的工业革新,统统算白忙活了,无形的损失甚至更大。今年8月6日,一个叫乔治.索罗斯的美国股票投机商,前后3天,足不出户,用电脑从香港卷走了890个亿,想想吧,这是我10亿农民多少年的血汗钱?试想,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族精神能救国吗?
    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又反复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如果只顾眼前不着眼未来,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几口饭、几吨粮和几个国内的小市场,我们失去的将是明天的生活权和地球的生存权。
    正因为这样,所以中央电视台、中青报、光明报、教育报都纷纷开辟了“触电”者专栏;《电脑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上谈兵,襄樊电视台也在黄金时间办起了软件专访和网络讲座。今年的广交会、外经贸品展示会订货会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现场虽然有些冷落,但成交额却是去年的1.5倍。现在,华夏大地,一种争时争气争分夺秒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气势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电脑普及,你还有多远电脑硬件占有率已比较可观,问题是有了电脑并不等于有了知识、有了信息。有不少单位的电脑完全被人脑所左右,成了吞吐上报材料的应声虫;完全没有一点“电”的感觉。最起码的,连工资月报都没能自动化,更不用说是质量检测、信息管理了。有些人还不真正清楚电脑究竟能干什么,事实上,电脑完全能做好秘书和会计的工作,只要人想得到,它便能忠实地做到。据调查,全县电脑用于打字的占60%,用于学校学生上机的占8%,用于营业性办班的占20%,用于各种管理的占3%,用于技术开发的占0.5%,用于游戏的占1%,闲置的占7%,报废的占0.5%。由此可见,有了电脑,并不见得有了办公自动化,并不等于进入了信息时代。其原因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单位领导素质不高,骑不上这头“洋叫驴”,单位职员也只是能凑合着打字了事。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督导,普及推广不够。目录,这些电脑的大部分处于无政府状态,除了税务、邮电、银行、部分企业和培训班基本达到了高科技高用外,其它部门是不是满负荷运行也是各不相同。三是有些人目光欠远,思想不解放,他宁可加班加点打十天,而舍不得掏包买个运用软件。四是“打字员”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自己苦心开发的软件又快又好用就是不知道到科委是申请专利;别人用就让别人白用,一小时补助三五块钱还觉得脸红不好意思拿。五是大部分人觉得自己英语水平有限,怕把电脑玩坏了。电脑怎么会“玩”得坏呢?俗话不是说“久病成医,熟能生巧”吗,彩电一开始你会用吗?后来不也没让它闲着。有不少朋友问我可不可以给正上小学的孩子买一台;我说:该!从买电脑到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如果从商品价位上看,我至少买亏了2000元;但我觉得值。因为当等到电脑只要1000块时固然便宜,可别人比你早学了好多好多。说不定哪天国家就规定,电脑没有等级证书者不得上岗、不得提升、工资下浮到底,你看那时哪有后悔药可买!
    大家都知道,在特区深圳,电脑、外语、驾驶是“白领”阶层必备的备件。《襄樊日报》9月8日登载了一篇题为《七方“电脑姑娘”走四方》的新闻,说的正是枣阳人掀起电脑热、枣阳“电脑姑娘”靠电脑技术在外打工不是挣苦力而是吃信息饭的典型事例。从电脑培训班了解到的信息表明:25岁以下的学员占90%,下岗职工仅占5%。青年学员学成后,大多都是到外地打工,并且都能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这反映了下岗职工对高科技知识追求的不上劲;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下岗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欠缺;同时也说明,我县在微机用人方面还不够规范。比如制定统一测评标准,试行淘汰制和竞争上岗制度,采用通行的自动化办公标准,哪些项目必须由微机自动而不是手工完成等。我市早在1984年就出现过多期电脑培训班,而现在这些人有的无电脑可用,有的“孔雀东南飞”,有的成了个体户。看来,电脑人才和电脑队伍建设不可小视。微机操作员绝不是打字员,他们是高科技的先锋,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用好现有设施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时代,对掌握着高科技的人才,仅靠一纸“档案”是留不下来的。在中央台前不久举办的“高薪能不能养廉”的辩论赛上,结果“能”方获胜;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待遇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电脑的普及因素固然很多,但单位领导的素质和人才观、价值观和决策战略,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单位的科技含量和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实力。今年虽然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的困惑,但是电脑前8个月的售量仍比上年同期尽增21%。我们相信,在襄樊市经济增长目标为16%的大气候下,腾出一只手来发展信息产业、抓抓现代科技的推广普及和运用并非无关痛痒。
    总之,有没有电脑不要紧,上没有上网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学习和运用高科技的思想准备和决心,有没有担心被信息时代淘汰的危机感,有没有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感。如果有,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6:21:4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摆正业余通讯员的位置(18)
袁资友/专稿

    通讯员可以是业余的,但作为一个耕耘者,却无专门和业余之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洒一分辛苦,就能收获一份微笑。稿子不登也常写,功夫深了,总会有所成功。回顾1987年我坚持业余写稿中的甘苦,谈一点体会,与战斗在不同岗位上的业余通讯员同志们共勉。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我不赞成业余通讯员仅仅困在自己的“池子”里死抠新闻的作法。如果那样,本来就有“业余”二字的限制,“凡人小事”的油都被刮干之后,我们岂不要改行?再则,对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毕竞不是魔术师手上的道具,也不同于体育比赛,时时翻新。大单位、大工厂一般都有专职报道人员,很显然业余通讯员的观察面和掌握素材面都不如他们。而且,往往还有上级主管部门和报刊电台的记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前面筛过一道 。而一个村组、一个十来人的小单位,可能赚了两百元就是件了不起的事,甚至比某些地方的万元户还难得。但是,这些许小新闻过后,生活又归于平静,特别在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祖祖辈辈循规蹈矩,一切都司空见惯,就根本找不到上“大盘子”的“菜”。难怪有些业余通讯员叹气说:“生在鬼不下蛋的地方妙笔也难于生花!”由此看来,我们过分强调通讯员勤奋、敏锐、立足本职,而忽略了制约他的各种因素也是不实际的。我认为,通讯员的主要基本功是广交四海朋友,善于从“海阔天空”中发现新闻线索,一旦嗅出新闻味道,就要分析有无价值,如果过了时效,看死棋是否可以下活,最后再调查写稿。12月13日《襄樊日报》头版登的《全省首家火腿厂在石花投产》就具有偶然性。火腿厂经办人中有我一个老乡,1986年我就听他说准备办厂,当时我没注意。去年11月24日他来我家玩,临走我顺便问销路如何,他答:“全省首家哩,又逢年底,顾客四块二一斤还抢。”我一听“首家”,立刻产生了兴趣,当时就跟他去厂里采访。要是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报道 校园之声,岂不放跑了一条不大不小的鱼?所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是很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独立的人不是通讯员,社交活动是业余通讯员业余时间的粮食和武器。

多一个冤家多一堵墙
    专职通讯员也好,业余通讯员也好,都要充当上级和群众之间的桥作用,即充当“反光镜”和小喇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怎么想怎么做,靠我们向社会反映;党有什么政策什么方针靠我们向群众宣传解释,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许多业余通讯员往往想法是好的,但在作一件事的具体过程中,由于没有把自己摆到适当的位置上,而得罪了不少人,在面前树了许多“路障”,结果,群众不向你讲真话,领导说你不务正业,报社说你图名图利 。那么业余通讯员的位置究竟如何才算合适呢?我认为,最好能做到下列几点:1、积极或超额完成本职工作;2.批评稿要经当事人或有关领导过目;3.要与周围人“和群”,宁可自己多加一会班写稿,也不宜在人家真诚相邀时拒绝;4.不要指责编辑不留余地;5.不要使文朋诗友难堪或讨厌。

克服两种心理
    初进写作之门的业余通讯员,一般有两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一是发表一篇,喜得了不得,恨不得架高音喇叭,让全世界都知道;另一种则相反,稿件发表了,既激动又怕别人看见,怕别人说长道短。一般来说,当你发表二三十篇稿子之后,写作心理就会正规化,当干什么。而不是发表了一篇,就激动不行,想一口气呵成一百篇;一篇都用不上,又气得不行,发誓再不写稿了。克服这两种心理有效途径是准备两本报集。一本剪集别人的稿件,以利于自己学习;一本收剪自己稿件的报样,定期浏览总结,看成果看进步,强信心知不足。从而,使自己在一种愉快的压力中笔耕不止,愈趋成熟。

有知识才有力量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业余通讯员虽然受到消息来源宽度上的限的制,但如果有丰富的知识,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你用丰富的知识,加上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的亲身的体验,可以写点言论、知识小品、幽默、漫画来补补报眼同,哪怕一两行,一两句都行。人们既要长篇宏论的政治营养,也渴望省时娱乐的人情味。读者的层次不同这就决定了报纸的丰富多彩。所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正是这个道理。数年下来,我们的“豆腐块”、“火柴盒”连“八仙桌”也码不下!

冲冲冲!光明在前
    和几位编辑交谈中得知,他们时而还要发一点“同情稿”,就是某通讯员来稿数量太可观了,而稿件本身不是缺胳膊断腿,就是不对口喷味,过了时效。然而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年上头,怜悯之心要他们选他一两篇不疼不痒不臭的东西,以免伤了通讯员的“元气”。但是作为通讯员,我们只会写乞怜稿那不叫本事,还不如早点改行,也许到另一行你能当个“状元”哩。通讯员一般十分注重编辑的胃口,往往“投其所好”,所以经常见报,关系自然而然就成熟了。作为业余通讯员,弄清你所投报刊的栏目、版面、胃口,是减少“废纸”的好办法,至少可以少做许多“冤枉活”。
     总之,业余通讯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心,但是,在改革的信息社会中,切不可作茧自缚,生硬地给自己划条条,打框框,甘做笼中之鸟,而要学会丰富自己,找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和环境的成才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7:03:16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年七月七

本报特约撰稿人 袁资有


     风雨十载寒窗苦,沙场百战显风流。又是七月流火时节,我县2000 名高中毕业生,磨拳擦掌,健步走进高考考场。谷城一中考点29个考室座无虚席,但考室内却是秩序井然,只有纸蕴良机,笔走龙凤, 莘莘学子们在这里正进行着一场智慧之比.技巧之赛。
     并轨带来的希望
     据从招生部门了解到的消息, 湖北今年并轨高校招生部的人数是比去年净增招生人。原先只能上专科线的考生,绝大多数都可以在今年跨入省线的行列。参照往年的招生情况,省中专和襄阳师专,襄樊电大共能在我县招生50 人左右。这样,要完成县委县政府去年秋季提出的“保80,争100”的上省线奋斗目标是大有希望的。这种形势既对考生有利,也对学校有利。在去年谷城一中上省线人数首次突破50人大关之后,全县师生信心倍增,他们以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兢兢业业地教,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在今年春季全市的几次统考中, 我县学生的成绩排序都较往年有长足的进展。大体上说,在今年的2000名考生中,每3人中就有取2人上省重点线分数。加上其它形式办学的招生,今年应届毕业生的绝大多数会被不同的高一线学校录取,高中毕业后仍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为填报志愿而着急
     夯实基础,考场发挥固然是一切的一切,但也不能说填报志愿不重要。在6月份填志愿那几天,学校专门放了一天的假,让考生们回家去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这几天, 湖北招生 成了最抢手的刊物。考生们一行一行地瞧,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研究,生怕漏看了一所高校。这几天,从省内外各大专院校的同学来信也特别多,那里的学风校貌分别给介绍进来。有个家长还专程去武汉地区实地考查了几所学校。在家的父母们则邀来亲朋好友聚集一堂,象商议国家大事似地各抒已见。考生们大多则不太想让家长们真正作主,他们认为家长们不太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外面的招生行情。考生们把近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单随身携带着,不时地偷偷地琢磨一番。填报志愿的那几天,班主任和课任家里是最热闹的。一个两个地,三五成群地,家中,教室,路上,办公室,随处都能见到同学向教师求教的动人情景。作为老师也生怕自己的门生们因为错报家门而一笔酿成终生恨,千比较万筛选,与自己当年报志愿的情景甚至还认真。家里这个前脚刚走,那个又紧跟而来;刚给这个端了杯水,那头电话又响个不停。大部分高三教师晚上十二点钟之前没睡过觉。家有高考生,神经难得轻。而教师们却是一年一度,岁岁年年。
     最后的冲剌
     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七月的曙光就在眼前,冲剌,必然就能鹿死我手。 一叠一叠的资料是那么芳香宜人,令他们常常废寝忘食。一串一串的知识是那么深奥有趣,躺在床上,解题的思路还在大脑里荥绕。用过的作业本总也舍不得扔掉。外面收购旧书小贩的叫卖声一点也不动听。夏日的睡意特别浓厚,上下眼睑总是那么亲近,他们却怎么也舍不得爬下来打个盹,有的用风油精,有的用清凉油,有的拧一下自己的嗑睡部位,有的干脆自己站起来,抖掉缠绵的睡意。每天早上六点钟到校,晚上十点四十才放学,两头不见天,很是辛苦,但考生们却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如何?平时成绩在班上中等八样的考生,到了最后的关头也不甘示弱,他们坚信老师说的“只顾攀登莫问高”对自己大有好处。就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肯学的人,他们也懂得了拚它一阵,将来才不会后悔。走读生开始了住读生涯。在六月的冲剌阶段,要说忙,当数学校油印室。高速一体化机门口排起了长蛇阵,教师们宁可头天晚上等到十一二点钟也要等到上机的“注册权”。谷城一中的曹师傅每天能印出12500张试卷来。高三英语组的5名刚步入中年的“老”教师们从年以来则大计划套小计划地用“五中模式”落实今年的备考工作。语文组则一周一出门,广采信息,纳百家之长。各科教师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这一科给考生拖了后腿。拚搏,为事业,为谷城,不为奖金。
     家有高考生
     中国社会历有望子成龙成凤的美愿,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 龙凤之盼愈发强烈。家有高考生,作家长的既光荣,又责任,又担心,又操心。成绩好坏不说,你得管他衣食住行,你得使他堂堂正正地考出去,一不丢脸,二少交钱。就是万一名落孙山,上班或是打工,也能出人头地一些。孩子考好了,固然高兴;考砸了锅,当家长的也只能急在心里,嘴上还得说些中听的话。处于这一特别时期的孩子,你关心多了他烦,你不关心他烦,如果平时你与他们沟通,你会感到这时的孩子很难将就调理,深不得浅不得,作家长的有力使不上。其实,家有高考生,除了在生活上给他们以必要的关心外,家长能作的就是以安慰为主,主动接近他们,不仅要鼓励他们力争考好,还要让他们知道只要尽了力,就是考的不理想也不要紧,脚下到处都有路。家长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教导你的子女懂得怎样面对生活来走自己的路,怎样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试场巡礼
     考场如战场。实现公平竞争这一点十分重要。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县各类考试考风日益端正。今年的高考纪律严明,七月七,八,九三天的考试中,没有出现冒名顶替,夹带,抄袭等任何违纪舞弊现象,受到上级巡视人员的好评。高考中,我县一中考点一是加强了对考务人员的培训,使监考教师业务熟练不出差错。二是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使考生守纪参考考出真成绩。三是加强考场的安全保卫工作,使考点管理有序。四是加强了后勤保障工作,师生在高考期间未出现任何衣食住行方面的事故。
     并非尾声
     高考,是一件严肃而又牵扯面广的事情。高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我县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如何提高我县的高中教学水平,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比如作家长的要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第一志愿上一中,上了一中的要配合一中作好子女的思想工作。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规律,社会要给予理解和支持才能办得更好。年年都有七月七,我们希望七月七日是众多考生跨入生活的起跑线,是结束少年生活的里程碑,是壮志为国的最开端。
     但将少年鸿鹄志,托与火红七月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7:21:11 | 只看该作者
    加减法的辨证法
题记:改革开放前,大锅饭把社会主义越吃越穷,古老的中国不得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包产包户后,许多地方农民负担问题又有所反弹。如何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又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谷城县三里桥村探索出了一套靠壮大集体经济来带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谷城县三里桥村,地处城域,面积1.2平方公里, 拥有县城三分之二的繁华地段。过去,这个村身处宝地反闹饥荒。1976年村集体经济余额只有1184元,村组集资、摊派、捐助项目多达18个,人年均负担135元。而今, 村也还是这个村,人也还是这些人,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不仅农民的三体五统、集资建校等一切负担没有,而且医疗、保险、水电都实行了免费,集体向农民倒分配的比率数额逐年以15%的速度增加。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饱暖衣食,再立个三位数的存折。改革开放后,山外的春风吹进了谷城,也复苏了三里桥村民的经济意识。人们不再怕被扣上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开始时是一早一晚地上街肩挑手提的小卖小贩,后来是车推担挑,再后来干脆租上门面,大明其白地当上了商人。村里第一年不仅不向经商的农民收取任何的费用,而且要求他们每人当年要立一个三位数的存折。事实上,首批进城经商的农民当年手上的余钱还不止三位数,多的已达4000元。看到别人手头有了活套钱,心里也痒痒,后起步的一年也能赚上个丰衣足食。
    商业能富民,但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轧钢厂让人尝到了办工业的甜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市场进一步活跃。到1990年,三里桥村户营经济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个体户猛增到189户。 就连原来那些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劳力的四缺户也行动起来,村支两委站在身后为经商的农民撑腰鼓劲,个体经济迅速占集体经济的66.5%,一批10万元户首次涌现出来,全村平均生活水平超过小康的标准。农民富了,与个体经济发展的步伐相比,集体经济显得相对滞后,集体经济不够充实,直接导致了农民负担居高不下。为了彻底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报着试试看的想法,1987年,村里投资17万元办起了轧钢厂;该厂当年便向村里上交利税8万元,相当于十几个个体商业者或第三产业单位的上交额。这使村支两委看到了今后壮大集体经济的希望,也尝到了办工业企业的甜头。
    得千军易,挑一将难。办工业的学问挺大。三里桥村到1994年只有轧钢厂一家工业企业。厂长钟文权原是一名大队拖拉机手,为人厚道,热爱集体。凭着他的智慧,用旧设备打破了大厂的专家对该厂所下的能出6个不能出8个钢的断言。上交额以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
    随着形势的发展,三里桥村认识到发展工业已该不容缓。本着个体经济多元化,集体经济集团化的总体思路,1995年他们实行了村办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的迅速转轨。兴建了三里桥工业小区。投资30万元兴办了银桥制鞋厂、投资450万元兴办了银桥制箱厂、投资150万元兴办了彩印包装厂。工业企业全面起步,并初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现代化。1996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5600万元。
    对三里桥来说,办工业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们不管是在吸引外资,还是就地启用能人方面都十分注重对企业负责人的全面考查。前年底,福建一位投资商来三里桥合资办厂,但其经营不善,半年亏损70多万元;根据合同资方股份将尽。三里桥村答应了资方的请求,大胆启用能人,接管了企业。并对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监督和财务内审。该厂当年又盈利80多万元。三里桥建筑安装工程队原面广摊子大不好管理。1989年实行了改革,只给了唐国海一块空地。唐国海白手起家办起了银桥预制厂,当年给村里上交3万元。现在企业靠滚动发展,不仅每年上交资金递增12万元,而且建起了装修队、停车场,盖起了办公楼。银桥制箱厂曾因种种原因四面楚歌,日子维艰,94年换上了马文,一年便起死复生。村属几个服务型企业中,原先经营作风不过硬,十多人的企业还不抵一个个体户的上交额。1994年底对这些部门实行了闪电清理,查出漏洞50多万元;并立即封账换血大改组,使这些企业真正展示其地域优势,地圆其值。
    三里桥村起初靠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办企业,引资、合资或联营,但在经营过程中,并不是放任不管;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内审外查,是他们得于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他们同时鼓励能独资的尽量独资,可以减少许多中间环节。三里桥村走工业富民富村之路已十分可喜,在办工业中他们依法行事做到警钟常呜更是可贺。所以这里的企业能办一个、成一个、壮大一个。
    农民富了,集体富了, 三里桥人还有何求? 预计到1997年底,三里桥村企业产值累计可达2.286亿元, 村级固定资产可达18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可达3000元。有了钱,实现两个文明同步走才不成为一句空话。村支两委主动出击给自己肩上加担子,抓农民素质的提高,着眼未来,又提出了夺全县第一,争全市十名,闯全省百强九五计划。在坚定不移的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改变村域环境、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来抓。集体富了,他们不是想的吃干喝尽,而是想着滚动发展,想着为农民办实事。1996新投入资金110多万元, 完善配套了工业、运输、建筑、服务、环境等16项设施,为农民引了水、牵了闭路线,80%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还为农民办了医疗、养老保险,两年投保1200多万元。村里特设了奖学金制度,96年为考上华师的陶守章颁奖2500元。集体向农民实行倒分配,虽然从数量上谈不上可观,但它说明了该村在农民负担问题上已发生了一次实质性的飞跃,说明了该村农民真正无负担。近几年,三里桥村已先后获得省级企业发展先进单位和市文明单位等15个荣誉,其中省级表彰就达5次。
    从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入手,进而完全减轻农民负担。三里桥的加减法,灵!
                             本报记者       刘春燕
                             通讯员 袁资有  王正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6-28 17:22:54 | 只看该作者
抓契机创业   凭特色发展   

  ----谷城县电影公司靠特色稳定发展探秘

记者/袁资友  


    在改革的大潮中,谁能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成功;谁先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成功的制高点。谷城县电影公司,1996年电影和多种经营总收入由1993年的103 万元,上升到240万元,他们靠的正是改革的契机, 凭的正是以副补主的特色。

强者,在困难的节节败退中成功

    困难, 在懦夫面前叫困难; 而在强者面前叫契机。1990年,谷城县电影公司和全国电影行业一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没有过的“大滑坡”。县城影院入不敷出,乡镇60%以上的放映单位不得不停歇了放映活动。谷城县电影公司“一班人”比职工群众更着急,在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是进,还是退?检验共产党员的关键时刻到了:在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谷城电影人挺直了腰杆,迎着市场经济的排山大潮,向改革迈出了第一步:机关由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迅速转轨调头。原来有7 个股室32人,被一斧子砍掉了3个股20人, 彻底改变了机关人浮于事的臃肿现象。公司只剩下包括经理在内12个人。白天处理本职业务工作,晚上参加经营单位的上岗轮班,除现场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外,还坚持做好每天的日清场结活动,为放映单位接送影片,把服务工作做到每一个细节。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有口皆碑。另一方面,他们采取“一个班子,两套人马”的新思路,在稳定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一次性分流出去72人,占职工总数的51%。他们对分流出去的职工不是采取“踢皮球”的方式只分不管,而是采取分流到岗,培训在岗,塑造在岗的办法,大力提高每个职工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每个职工都能胜任新的岗位。公司明确规定4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都必须学会和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术特长,不具备高中学历的靠自学三年内必须达到,否则作调岗降职使用;新参加工作不具备高中学历的只作临时工使用,不正式招工。公司近3年通过请专家到岗培训, 推荐到对口专业进修和函授学习、自修等多种形式,输送到华中工学院、华师、电影学校、函大、电大、党校和自修大学脱产或半脱产进修的达37人,接受各种培训率占90%,培训专业涉及电影技术、美工、书法、服务、财会、管理、营销7大类15个学科。经过几年的努力, 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工卢耀群刚参加工作时,写字软弱无力,经过6 年刻苦学习,其书法2次获国家级比赛大奖,7次获市县奖励。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练字的纸足够装一板车。电影要发展,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的中层干部管理队伍。文化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能否迅速在改革之始建立一支思想好、纪律严、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文明规范的职工管理队伍,是关系到事业发展及改革成败的大事。谷城县电影公司摒弃了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陈腐观点,大胆启用了一批思想作风过硬,懂经营,善管理的青年人,委以重任,让他们到经营的第一线去从事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充分施展才华。

    影都歌舞厅经理冷海燕,过去是县电影院的一名以严著称的服务员。公司把她选拨到领导岗位后,她又把严字“移植”到了歌舞厅。一是严把入口关。无论是生人熟人,领导百姓,一律凭票入场。谁放人无票入场谁自己加倍掏钱。二是严把质量关。从试乐配音到公关服务,处处严把质量关,以质取胜。同时,严把经营关。不管生意如何,外面刮什么“风”,影都始终耳根不软,坚持文明规范服务,坚决抵制不健康的东西。靠宣传、靠形象、靠送票上门服务的实际努力,他们赢得了顾客的完全信任。

  到改革的第二年,谷城电影公司下属19个部门负责人中,98%为新提拨上来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

    困难,在年青人面前低头;困难,在谷城电影公司面前败退。成功,在困难的节节败退中扮演了主角。

发展,离不开特色   

    邓小平同志的中国特色的理论,为谷城电影公司提供了发展山区电影事业的理论依据。谷城电影公司“一班人”通过学特色理论提高认识,带领全体职工大胆实践创新,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一整套稳中求发展的独特作法。

    --服务社会:两种效益同步走。谷城县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办了特约点映活动,到现在已经持续了8 年。特约点映达346次,增放点映专片418场,年票房收入19万元,点映广告制作费5万元以上。有经济效益, 他们更注重社会效益。县内50多家企业主动参与了点映活动,有的介绍产品、经营,有的介绍管理、生产,还有的宣传文明单位的典型事例和优秀杰出人物。县外也有10多家工业企业通过电影的媒体作用,在我县拓宽了销售市场。如“七巧板”洗衣粉在谷城的销售开始只有几千元,通过电影的媒体宣传迅猛发展到现在年均销售10多万元。

    --办好“窗口”:镜子映出心灵美。谷城影都娱乐中心,既是谷城电影公司的“牌子”,也是外地人看谷城的一面“镜子”。如何恰到好处地反映谷城54万人民的形象和山区人民的优秀品质,成为全公司为之自觉不懈努力的无声号角。“影都”地处谷城城区文化娱乐中心,每天从这里来往经过的顾客和行人数以万计,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影都人看重的不仅仅是这“黄金闹市”的地势,他们看到的更是隐含在这闹市后面的“附加值”:影都,--谷城地区文明建设的“窗口”。既然是“窗口”,公司在确定发展项目时,就十分注重选择具有“廿十一世纪”水准的“参考坐标系”,在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上处处高标准、高立意,必须能具备“十年不落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几年来,他们先后上大大小小10多个项目,包括银城影都综合大楼、影都宾馆等场馆,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集吃、住、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在确保已投资的每一个项目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力求一年新增一个项目上马,并且要上一个成功一个。例如1997年新上的泡膜厂开张3个月,就已接意向性订货合同8万元,前景十分可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谷城县电影公司先后涌现出了象王正平、郭立桂、刘燕一大批这样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象电影院、电影公司这样一批获部、省、市各级优秀的文明优质服务集体。1993年秋天,一位外地老板在电影放映场内抽烟,郭立桂请他把烟灭掉,他却说:“我到过许多电影院都没这规定。如果今天场内只有我一个抽烟,我就灭。”郭立桂一边向他耐心宣传本院的规章制度和公共场所抽烟的害处,一边欢迎他对场务工作提出批评和监督。开始他还不服气,当他在场内用10分钟转了一圈,确信没有第二个人抽烟后,才心悦诚服,表示愿意接受处罚。郭立桂并没有处罚他,而说:“你第一次来我们谷城,还不太了解我们谷城的文明程度,不知者不为过嘛。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支持和监督。”还请他免费补看下一场电影。他终于彻底服了,感叹地说:“难怪谷城的电影行业不滑坡,对精神文明‘软’的不软;这一手,真厉害。”1996年,投影厅在清扫场地时拾到了一个2000多元的钱包,经理刘燕根据名片上的线索,追到火车站找到失主已是凌晨1点20分。在谷城县电影公司里, 象这样的感人至深的事迹多得不胜枚举。

    --以主带副:扬我媒体多功能。电影公司的主业当然是放电影。在提高技术质量的同时,他们始终不忘电影媒体的多功能育人作用。在主业方面,他们向放电影这一简单的活动挖掘深层次的社会效益。一是为主旋律增音。在放映《开国大典》、《焦裕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巨片时,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利用声、图、文、宣传车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把握好导向,进行正面宣传。二是以影院为阵地,开展特约点映,宣传本地区的文明先进单位、产品或者知名人物,让电影成为企业和各阶层人之间的纽带。三是开展多种形式有意义的活动,配合时事和政府阶段性的工作,以加深对爱国主义、党史、计划生育、科教等专题宣传报道的力度。例如,今年7月1日前,他们开展了“迎回归”专题放映优惠大酬宾活动。这样的多功能服务,客观上实际起到了配合地方政府宣传中心工作、实施对全民进行时事教育活动的目的。这主要反映在宣传力度增大,强化阶段工作的主题和渗透宣传的力度来唤醒公民自觉参与两个方面。在“三讲”、严打、打假、扫黄、计生等工作的宣传中心时期,他们都主动上门,到党政、学校、政法、机关去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双效益。

    “以主带副,以副补主”,这是谷城电影公司近年来摸索出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谷城特色”经营运作之道。谷城电影公司1994年前的多种经营“副业”收入只有几万元,而去年完成产值80万元。除了影都综合系列服务“一条龙”之外,近年他们又增开了家电、音像站、火锅城、冷饮厂、塑料厂等8个部门。企业从无到有, 由小变大,1997年年产值将达到90万元。以副补主,功不可没。以副补主,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关键。在定额指标上,公司领导要高出一般职工的50%甚至100%。 工会主席黄万里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条件下“领衔”承包了“家电维修经营部”,带领5名职工艰苦创业,职工定额完成1. 5万,他自已却拿下了3.5万元。 这个部现已成为拥有流动资金10多万元,月创利3000多元的骨干部门。

   谷城县电影公司对下属经营单位,一方面在人权上放活,另一方面又加强相应的监督机制。如财务上的“三统一”,彻底克服了某些单位因“甩死砣子”而造成的管理失控状态。通过实行统一管票(发票、餐票、舞票、影视票统一发放,收支有序)、统一结算(公司财务部对营业部门一天一结帐,一月一清理,防微杜渐)、统一收支渠道(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实行宏观调控,向与电影有关的优势项目倾斜),公司的调控功能大为加强。

    --新招频出:这边风景独好。有了独有的特色,还须常换奇招,才能制胜。围绕电影作文章,频出新招促效益,这是谷城电影公司“一班人”服务企业的务实之举。通过长期的调查摸索,他们很善于揣摸观众的心理需要。想观众之所想,观众没想到的,他们也替观众想到了。比如今年2月14日情人节, 他们建议电影院和投影厅为青年人开办买票赠花活动,一束小小的红玫瑰,却大受年轻人的欢迎。短短的一个星期,就售票赠花1500多束。每逢象元宵、中秋这样的传统佳节,公司职工就自觉行动起来,不休息或少休息,为观众开放通宵夜市、白日连场;而在夏天炎热季节,情侣双双或和家一块苦于无处消暑降温时,公司就组织娱乐中心各部门利用场地资源,打开空调,为观众放些轻松愉快的乐曲,让辛勤劳作的人们从紧张中解脱出来而实行暑期特价招待。在公司的统一布署下,影都娱乐中心几乎是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周周的花样。他们使谷城地区的观众们不仅在这里能得到休息和娱乐,而且能得到高雅的享受,品尝到生活的无尽甘甜。

    谷城县电影公司在抓城市电影市场方面,概括地说,就是稳住阵脚,多管齐下。而在发展农村电影市场方面,概括起来也是八个字:依靠政府,持之以恒。谷城县电影公司下辖6个电影管理站,15家集镇电影院,36 个电影放映队,担负着425个农村放映点的放映任务。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县公司加强各网点的宏观管理,保证渠道的畅通,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前些时候,农村电影一度出现了“难放映,难观看,难收钱”的三难现象,想看的看不到,想放的放不成。针对这“三难”,谷城县电影公司首先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采取定期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汇报农村电影的形势、汇报年度工作要点和计划的办法,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的支持。近几年,在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活动中,各乡镇主动与县政府签订了精神文明建设百分考核负责状,把农村电影放映场次作为乡镇党委宣传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之一。明确提出了完不成年度电影放映任务的不能在年终评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使农村电影宣传放映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稳定农村电影市场,他们先后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10多项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协调了统筹与“减负”、设施和场地等各种关系。在自愿的基础上,农民“一元钱,看一年”的愿望得以实现。为了落实农村放映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谷城县电影公司从稳定队伍入手,不图眼前利益,采取补一点、贴一点、免费培训的办法,确保了农村电影市场的正常运转。这种让利基层,放水养鱼的作法,对农村电影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近3年来,全县恢复农村电影放映队30多个。对于农村供片他们主要侧重三个重点:一是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百部爱国主义题材的教育影片。如《孔繁森》一片在农村放映2300多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二是狠抓科教片的发行放映。如《养猪》一片放映后,1996年全县的牲猪出栏数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三是抓重大活动的特供片,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香港回归、农村红白喜事及寿辰娱乐片等。仅过去两年里,全县农村放映累计达18860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最偏远的山区村组年平均也在8场以上, 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抓契机,求发展,办出特色天地宽。谷城县电影公司通过改革内部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掌握了制胜的主动权;然后大胆启用人才,使人才有了一个个广阔的用武天地,各部门的管理迅速上了台阶;最后靠拓宽经营渠道,以副补主,以主带副,相得益彰。这三条成功之道,进行尝试的地方肯定有不少,但谷城县电影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却是有的地方,甚至包括一部分大中城市在内,都是望尘莫及的。谷城影都人的成功,给我们出了一道耐人寻味而颇富哲理的思考题。这题,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激人直追!

                      一九九七年六月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