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宗亲南漳寻访掠纪
文/袁资友 袁学刚 袁起明 袁朝平 袁伟 袁国财
约访
二○一五年七月三十一号晚,十堰花果宗亲袁秉友来电,约次日前往南漳县寻宗。我问他除了碑上记载袁正德第三子袁士成“下南漳”之外,还有没有其它信息,如南漳东南或西北,或靠近保康县谷城县之类。他说,没有,仅有“下南漳”三字。并且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漳方面袁氏连年都有人清明节来十堰花果老祖坟上祭祖,直到后来三年自然灾害,十堰生活条件差了管不起饭了,南漳后裔还自备干粮来过几年,再后来文革开始,不兴祭祖了,才断了。老辈人陆续过世,也不知道南漳分支今居何地,名叫什么。我又问,去过南漳否?在那边有无什么联系人?不管姓袁的还是地名志办公室的?回答否。
我听了后告诉秉友,去寻访可以,我也可以做向导;但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会无功而返。
等待
建军节这天,我六点钟早早起床,七点钟吃饭,七点半到达高速路谷城收费站等待秉友一行。期间,有位工作人员小姑娘非常客气,安排我到“便民亭”坐下,有水喝。看着她忙前忙后擦栏杆、抹玻璃,心想这个时代,象她这样懂事勤劳的女孩还真不多见。八时四十分,有电话打来,秉友一行说已经到达谷城高速收费站,我起身,见对面车旁有人向我招手。昨天约定六点半他们从十堰出发,约一个半小时到达,越野车,并没有告知颜色和牌号。所以他们出站口时我并没有太注意。虽然时间还早,但太阳已经烤得人很难受。上得车来,终于解脱。一看,都是上次我们在一起筹备成立鄂西北袁氏联宗分会的老相识。我们边聊边继续赶路。
计划
我拿出第一次和如启宗亲访问南漳时记录下的小本子,当时我们已经采访过了李庙、吴集、九集几个袁姓居住集中地,并从《南漳地名志》上摘录了南漳全县袁氏分布地名和人数。昨天晚上又打电话问过如启,作为本县人,他是否有关“迁自十堰的来世祖名叫第三房袁士成”或者“五六十年代仍然有人往十堰祭祖”的袁姓南漳分支人。但如启的回答是否定的。如启认为可能是不太知名的南漳小的分支;但十堰方面认为,十堰迁南漳的第三房袁士成分支不太小,理由是:第一,横向比。袁正德四个儿子,在十堰的大房二房共有2000多人;第二,兴旺度。既然五六十年代常回十堰祭祖,肯定混的还可以,肯定不止一个人,三五个人代表三五分支的话,也不下1000人。因考虑到气温在38度左右,如启年纪不小了,就没有请如启再回来。
掏出我的通讯录,联系袁启明宗亲。前几年我与他有过联系,但在职中的宗亲有时时间不是很方便所以也没有见过面。这次他虽然正上班中,但非常热情。他说自己父母去世早,突然近几年发现家族事务来了兴趣,而且从袁氏家谱网上获得了不少家谱知识。所以他请我们先到他单位上,然后与我们联系相关人员。
一口气打了五六个电话,终于把我们的行程搞定。上午去较远的长坪,下午再访城关张营的袁家嘴。
长坪
长坪镇位于南漳县正西的保康县方向,有省道相通。虽然在修路,但堵车的时间并不长。车程一个小时,我们到达长坪镇。要找的袁朝平宗亲还在上班,他及时打电话找来了七十多岁的父亲与我们见面。
他们首先介绍了本支的字辈排行,然后说彪湖那边听说过有祖碑,以及其它情况。我掏出第一次去长坪彪湖时记下的资料,当时住六组袁朝刚家,以及看到和记录下来的碑文资料,一一说来,他们表示,正是这些。
当时是袁金高带路,看过老碑,记载江西原藉,后世只记得三世祖袁帝臣袁国臣的名字,据说来世祖的坟墓在大树下。2007年袁金高、袁如启、袁如合和我一起去寻找,没有看到有文字的碑记。是否来自十堰不得而知。
假如长坪袁氏分支是来自十堰,需要进一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证:第一,碑文所记载的人生活的时间;第二,自十堰迁南漳的行走路线;第三,找到五六十年代(现在应该七十岁以上,当时二十多岁)。
中午在一起小聚,相谈甚欢,拍了几张合影照。饭间,外边下起了大雨,象雅安一样,说下就下。
张营袁家嘴
南漳沐浴公社袁家嘴,现名城关镇张营村袁家嘴,是启明宗亲的老家。联系好袁伟宗亲去看他们明朝的祖碑。他们说,他们是“破锅袁”,老辈人都是这样说的,破锅袁都是一家子。他们的祖碑一直没动过,碑文在如启的《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的译文。明万历年间的碑,始祖袁国添。
这时天又突然下起了大雨,资友晕车不适,沾水将脖子揪出两个红印。然后我们雨中返程,主人袁启全依依相送。
谷城晚餐
高速经过谷城时,我们谈兴正浓,一不留神,车到了土官垭。大家怕我身体没有恢复,一个人去十堰住不放心,又出了路口再往谷城。
堂弟国财在十堰工作,今天是周末,我就打电话请他来陪。亲人们相聚格外高兴,除了开车的,大家小酌一杯,交流了两地袁氏分布情况和工作情况。对袁氏家谱网的工作和修谱的技术表示充分的肯定。十堰宗亲表示,尽快把入户登记理好,以便通过袁氏家谱网的修谱技术,实现“一谱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