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同明:读《寿州袁氏宗谱》有感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24-10-5 09:12:22 手机频道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拜读《寿州袁氏宗谱》有感

  图文/袁同明

    前言:文中提出不同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但可能招致族人们的反感或驳斥。本人希望在族里长辈、平辈或晚辈们的举证或谩骂声中,不断提高自己对家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让族里年轻后辈们多了解一些寿州袁氏家族发展史。


    家谱与国史、方志构成历史学三大支柱,它不光是记载族史族文化,更是对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

    我族明清之谱代远年湮毁灭无考,民国建谱,二十世孙明先公(号哲亭),年逾古稀,徒步走访山东、河南、庐江、六安、淮北等地袁氏,收集资料查找世系根源,历十余年,把袁家湖内世系明确采访登记,划分七房。于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编辑,请谱师在祠堂排版铅、木字钉印刷。可惜未能全部印完,解放临近停止。原谱一卷丢失,很多资料无考。

    六百多年的袁家老坟文物古迹文革时期遭劫被毁,宗谱被查禁焚烧。六十五岁以下人皆不在谱,很多人不知道何为家谱,在哪个世系更不知道。派辈混乱,不按世辈起名,外迁户更是祖籍难觅,续修家谱刻不容缓。二十二世孙传孝公一生坎坷,耄耋暮年,虽无嗣裔,不虑个人传宗接代,而为回报社会,更为弘扬袁氏之辉煌历史,顶风逆浪,誓修谱牒以敬宗贤。在二十一世孙家伦公、二十二世孙袁传昌、二十三世孙袁同高等人的鼎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前后历时四年,《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终于面世,是我族一大盛事,非常值得庆贺欣喜!


    本人作为寿州袁氏的后人,为谋生计,一九八七年上大学离家近三十年,远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经常独处书房,请出家谱,细细阅读,百般品味,深深体会到中国几千年来“落叶归根”的传承。在感激家伦爹、传孝伯、同高兄等修谱委员会的族人们之余,熟读家谱之后本人脑海里慢慢浮出不少“念头”,兹表述如下供族人们讨论和考证。

    一、寿州袁氏的统称

    二O一六年五月十五日,寿州袁氏合肥联谊会成立,袁野弟提出“寿州”太小应改为“安徽袁氏”;中华袁氏宗亲文化研究会理根群主认为“寿州为六都十郡历史文化名城,袁氏再兴公迁入寿州,所以寿州袁氏有历史沉淀、地域观念”;寿州袁氏宗亲联谊会绪清会长则认为“寿州、寿春、寿阳是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名词……目前的寿春镇曾是六都十郡所在地。……其实,历史上的寿州向东管理到大海,比现在的安徽两个大都不止!……至于改更大的名称华夏、中华、寰宇,甚至改成宇宙就失去意义了!……”。带着他们三个人的观点,本人查阅了《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该谱(上册)卷一第3页有“寿州袁氏  族谱”的明确标识(传家之宝)。


    翻开《安徽寿州袁氏续谱联席会议纪要》(2006-09-17),纪要中有两点非常明确:一是(寿东、寿西)两支系今后统一称“寿州袁氏”;二是新编纂家谱定名为《寿州袁氏宗谱》。


    故而,凡始迁祖再兴公后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官位有多高,无论有多富有,都是“寿州袁氏”后裔,本人认为可以自称为”始迁祖再兴公多少世“或”寿州袁氏多少世“。始迁祖再兴公世系以外的袁氏宗亲,不管他们如何称呼,都不能与”寿州袁氏“混为一谈,更不可把”寿州袁氏“改为”安徽袁氏“、“中华袁氏”、”华夏袁氏“或”寰宇袁氏“了,因为”寿州袁氏“只是”袁氏大家族“中的一个支脉,我族后人不要把这一特殊意义的代名词淡化了。

    二、寿州袁氏的历史变迁

    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君山世泽,如水家声”的故事,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东老鸹巷逃荒要饭来袁家湖落户的,讲袁家老坟三月十五庙会的盛况,所以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记忆始终没变。但随着我对《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的深耕细究,发现谱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考证的地方,有待于后人去完善并发扬光大。

    1、再兴公之前是否有祖上从齐鲁迁入寿州


    谱中《袁洪先茔墓碑》记载“……曾祖父(注:再兴公)以上从齐鲁一带来寿州在宋朝做官,受封的敕书都收在箱笼里,屡遭兵火,连同宗谱一起全失落了,因之他们也就不为人们所了解。尽管他们和别人混杂住在农村里,和一般平民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这些人都形体高大,性情淳厚,各自进行家庭教育,儿子顺从他的父亲,哥哥爱护他的弟弟,男人担当农田劳动,女人从事养蚕织布,亲戚敬重他们的义气,同乡尊崇他们的仁德,俨然像前代的显贵人家……”。


    从上述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在宋朝袁氏祖先已到寿州做官,后因屡遭兵火,宗谱散失无考。在元朝一百年,三代人(再兴公、富公、达公和显公)都生活在田间,无声无息。到了四世祖洪公因为明太祖打天下而显赫于世,才有记载传于后人。那么,宋朝袁氏先人在寿州有没有其他支脉?是再兴公“从山东峄县老鸹巷迁来”?还是因为再兴公的祖上“从山东峄县老鸹巷迁来”而说再兴公“从山东峄县老鸹巷迁来”? 若不是祖上因为做官来寿州上任,那再兴公为何从山东峄县老鸹巷迁入寿州?难道与三国袁术葬于寿春有关,我看寿州袁氏后人也没有把袁术供奉为先祖啊!谱中《袁洪先茔墓碑》与《袁氏渊源和袁家老坟梗概》记载不一致,谱中也都没有交代清楚。

    2、谱中未记载“再兴公九世~十三世”的情况

    从《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上册)卷二第7页开始,详细记载了“寿州袁氏世系”,从世系表中可以看出:再兴公一世~七世均有详细记载,八世、九世失考,直到十四世甚至十七世中间出现记载空白,后来长房从十七世开始、三房从十四世开始才有详细的世系表。谱中没有交代寿东支系如何从四世叔祖袁开基徙居长丰的,四世叔祖袁开基是“寿州袁氏渊源总世系”四世中的哪一位先人,还是有其他什么说法。为什么谱中缺失了“九世~十三世或十六世的记载”,寿州袁氏后人又是依据什么续谱的,七房后人分属于哪一个支脉。


    3、四世祖洪公被赐葬庐江,那里是否有后裔

    四世祖洪公被赐葬庐江县西北乡忠吴桥,是因为三世祖显公为避黄河役徙居庐江的缘故吗?后来的五世叔祖宙公、六世叔祖镇公、七世叔祖泉公均葬于庐江北门外蟹形地。那么“洪公(四世祖)→宙公(五世叔祖)→镇公(六世叔祖)→泉公(七世叔祖)”均葬于庐江县,按照过去习俗,后人要守孝三年,会有守墓之人,则问庐江县现在还有寿州袁氏的后裔吗?民国时期,再兴公二十世孙明先公(号哲亭),年逾古稀,徒步走访山东、河南、庐江、六安、淮北等地袁氏,收集资料查找世系根源,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可惜解放临近未能完成这一千秋大业。

    三、对“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的困惑

    二O一一年六月八日,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袁荣程(江西南康人)到安徽省寿县,在梨树袁家饭店召开了宗亲会,经推算,并记入《中华袁氏》专刊(2011-06)第八期,确定寿州袁氏再兴公最小”庆“辈二十八世,共计为始祖涛涂九十一世。再回推:”传(良)“为涛涂八十五世,”同(田)“为涛涂八十六世。以此类推,至”庆“字辈为涛涂九十一世。

    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族兄袁同高为了让各位族人进一步了解中华袁氏统谱情况,根据《中华袁氏》专刊(2007-10)第一期,第79~104页,整理出全国以涛涂为始祖的先贤世系表。

    始祖涛涂(一世)→二世(选)→三世(突)→四世(侨)→五世(克)→六世(雅)→七世(颇)→八世(买)→九世(剑)→十世(豪)→十一世(卬)→十二世(舞)→十三世(达)→十四世(秉)→十五世(告)→十六世(生、类、政)。至此,袁告生三子,形成三支系:长子袁生为长门,即陈郡支系;次子袁类为二门,即汝南支系;三子袁政为三门,即彭城支系。

    长门陈郡支系世系表:十六世(生)→十七世(固)→十八世(丝)→十九世(猛)→二十世(干)→二十一世(经)→二十二世(山)→二十三世(圣)→二十四世(吉)→二十五世(良)→二十六世(赦)→二十七世(腾)→二十八世(滂)→二十九世(涣、霸、徽、敏)。

    二门汝南郡支系世系表:十六世(类)→十七世(贺)→十八世(辅)→十九世(寿)→二十世(古)→二十一世(世)→二十二世(丰)→二十三世(万)→二十四世(良)→二十五世(昌)→二十六世(安)。

    三门彭城支系世系表:十六世(政)→十七世(故)→十八世(哙、盎)→十九世(种、叔)→二十世(庆)→二十一世(隆)→二十二世(舒)→二十三世(空)→二十四世(曾)→二十五世(璞)→二十六世(阆)→二十七世(贡)→二十八世(延)→二十九世(驥)→三十世(津)→三十一世(邵)。


    二O一六年五月四日,本人为此请教了袁氏家谱网站长袁资友老师,资友老师给我的资料与族兄袁同高整理的《全国以涛涂为始祖的先贤世系表》基本一致。


    问题在于:按上述资料推算再兴公是始祖涛涂六十四世,而汉司徒安公是始祖涛涂二十六世,中间相差了三十七代,这三十七代的世系如何寻根溯源。本人曾经请教族兄袁同高,他说当时由于修谱委员会的人力和资金所限无考。

    《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上册)卷一第136~142页载有《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谱中说明“摘录于寿东袁氏宗谱十三卷《人物考略》(史料),以充实本谱一卷内容、资源共享之利”。


    本人仔细研读了谱中的《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兹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寿东支系的务志爹(修谱负责人之一)原谅并给予批评指正!《寿东袁氏宗谱》十三卷中"人物考略(史料)"是老谱传下来的还是新谱修纂时增加的,本人没有考证,不可妄加评论。但就本人对史料的了解和各种中华袁氏文化研究文章的观点,本人认为《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家谱中明确记载寿州袁氏为汝南郡卧雪堂,乃汉司徒袁安之后(因谱中缺失三十七代的世系资料,本人持保留意见),但《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中的袁固、袁盎、袁焘等记载可能有误,他们应该是彭城郡袁氏支系;三十世祖袁滋乃唐朝宰相,陈郡汝南人,世居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谱中记载的乌石岗)江口袁家村,与其子先后任吉州刺史,乃陈郡袁氏滂公之后裔。


    《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中三十八世祖的三子袁世明就是贵州习水袁氏之开基始祖入蜀(黔)平川的平南王袁世明(盟),这在《西南袁氏族谱》(袁世明系)中有明确记载。《寿州袁氏宗谱》中为什么会记载平南王袁世明及祖上(如袁凤竹、袁添平、袁武仲、袁滋)的世系,难道寿州袁氏与习水袁氏是同一大支脉不同小支脉繁衍生息至今,寿州袁氏也犯了同习水袁氏一样的错误,一直认为自己是汝南袁氏而实际上是陈郡袁氏?否则的话,就是《新编袁氏渊源世系略表》刊载有误,需要重新修纂。本人认为将来负责“恢宏宗祠  修复老坟”的筹建领导小组有责任远赴河南商水、山东峄县、江西宜春或泰和、贵州习水、合肥庐江、肥西、六安、淮北、凤台、金寨、霍山、颍上、滁州,甚至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考证,使得寿州袁氏世系得以完全彻底理顺,这是家族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古人云: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位于今贵州省习水县罗汉寺

    四、其  他

    1、《寿州袁氏宗谱》(2009年版)修纂于二OO六~二OO九年间,当时由于经费紧张和族人思想认识不足,很多外迁户和在外打工人员不愿入谱,所以还有很多支系后人不在谱内。

    2、修谱至今已近十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十分方便,加之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也没有计划生育人口普查之嫌,修谱修祠修坟采访登记应该能得到广大族人的理解和支持。

    3、因当时的修谱委员会的族人们多不会电脑,全靠手写誊抄,再送印刷厂排版印刷,故谱中错别字、前后写法不一的地方较多,有待于下一次修谱时更正。

寿州袁氏再兴公二十三世  袁同明
                                         
2015年05月26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