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主席诗词

2、【毛主席语录

3、【老三篇

4、【毛主席肖像


3、“老三篇”原文及读感


第一篇 《为人民服务》

作者: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备注: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1〕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2〕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4〕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写作时间: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第二篇 《纪念白求恩》

作者:毛泽东

白求恩⑴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⑵。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注 释

〔1〕白求恩即诺尔曼·白求恩(一八九○——一九三九),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一九三七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2〕参见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166、229—234页)。


第三篇 《愚公移山》

作者:毛泽东

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代表们对三个报告⑴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许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评,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

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⑵。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但是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我对这两个美国人说:告诉你们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我们解放区禁止你们到那里去,因为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我们不放心。假如你们是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区是可以去的,但要订一个条约。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⑶,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

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说明了美国反动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动的逆流企图压倒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现在依然如斯大林很早就说过的一样,旧世界有三个大矛盾:第一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⑷。这三种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尖锐了,更扩大了。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虽有反苏反共反民主的逆流存在,但是这种反动逆流总有一天会要被克服下去。

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这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我们坚决相信,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

注释

〔1〕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朱德所作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愚公移山的故事,见《列子·汤问》。原文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赫尔利(1883——1963),美国共和党人。他在1944年11月底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国大使,因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于1945年11月被迫宣布离职。一1945年4月2日他在华盛顿国务院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中,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参见本卷《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和《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

〔4〕 参见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第一部分《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6—187页)。

《愚公移山》一文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共产党以愚公自诩,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作者: 毛泽东

作品名称: 愚公移山

创作年代: 1945年6月11日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老三篇 《读后感》

作者:群众


“心中的太阳红艳艳,战士爱读《老三篇》”!

“老三篇”是毛主席著作里《纪念白求恩》(作于1939年12月21日)、《为人民服务》(作于1944年9月8日)和《愚公移山》(作于1945年9月11日)。三篇文章,意境高远,哲理深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句句是真理,行行像明珠”,“照得战士心里亮,工作学习有方向”。“老三篇”汇编发行后,随即成为全党全军学习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入门教材”。“毛泽东思想哺育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人”,“老三篇”影响深远,居功至伟。从焦裕禄到雷锋等同志,能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与他们认真学习“老三篇”、自觉运用“老三篇”是分不开的。

林彪走红时,曾要求“老三篇”不但战士要读,干部也要读”,“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读,每一篇都要学,学了就要用”。从学雷锋起,我就开始读“老三篇”,至今也还时不时翻阅,也就会时不时浮现“林副主席”这段“指示”,每每琢磨,觉得要么是他贪天之功招摇撞骗,要么是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但单就这六十余字而言,是看不出有什么错讹的。

“老三篇”涵义丰富,但扼要简朴,只要具备初小(三、四年级)的文字能力,就足以通篇阅读,甚至全文背诵。我们江镇公社大沟大队有位苦大仇深的贫农老大娘陈四妹,从未进过学堂,也就是解放后合作化时期跟着扫盲而仅识得百把字。可六十年代中期,在数百人的讲用会上,她对着话筒,背诵老三篇那是一字不差,一句不漏,每次都能赢得掌声和敬佩,那是我亲眼所见、亲耳聆听了好几回的。在我们东滨大队,能完整背诵《老三篇》的男女老少,也足有三十余人,其中没有一个是读了完小的。当然,他们尽管能背诵如流,烂熟于口,但要说理解领会、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那可是差得远了。那时我担任大队学习“毛选”辅导员,曾针对性地指出:读“老三篇”要联系思想斗私批修,而不能只用来武装嘴巴;“老三篇”是我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指路明灯,而不应当把它作为只照别人不足而不找自己缺点的手电筒。这段话,因为发言运用了《为人民服务》中“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而得到了好多人的赞同,也让有些人面孔绯红,心存不满但无词辩驳。时至今日,当年“外化于口”、背得行云流水般的“积极分子”尚有健在之人,历经风云变幻,“换了人间”,他们中的不少人不但已经把《老三篇》忘得一干二净,其子其孙也根本不学“老三篇”了,个别的甚至已陷入“为人民币服务”的泥潭了。所以,“老三篇”不难读,但“真正做到”的确很不容易。

有些虚情假意的人,本来就不愿意学习“老三篇”,更不愿意以“老三篇”为武器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改造,林彪折戟沉沙后,揭发批判层层剥笋,划清界限痛哭流涕,肃清流毒言之灼灼,把林彪从头到脚、由表及里批了个体无完肤,学习“老三篇”的这个“指示”,也就被罗织上“误导毛选学习‘庸俗化简单化’”的罪名,跟着林彪一道“坠毁”,学习“老三篇”也就不大有人再敢提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老三篇”是毛主席著作里的瑰宝,无论是虚情假意的吹捧还是歇斯底里的诽谤,都无损于她辉映日月流芳千古的万丈光芒。某些恬不知耻的小人自以为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对“老三篇”不屑一顾。这里倒要请教一下:连“老三篇”也不愿意学、根本没有弄懂弄通“老三篇”所指出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还会有可能“全面完整系统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吗?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基本义务中,第一条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但能忠实履行这一条的,八十年代起在我所接触的成年人员中,不是没有但并不太多。一次参加一个党员大会,有位“积极分子”宣读入党志愿书。听他煞有介事标榜自己能“认真学习”云云,我问他:平时都认真学习了什么,他一本正经回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问,那“老三篇”你读过吗?没读过就没读过,可他倒振振有词反问我什么是“老三篇”,我明确表态:你什么时候把“老三篇”搞清楚了,我再投你的赞成票吧,会后去食堂吃饭,遇上支部书记和许多党员同志,大家都赞同我的观点。平素我最憎恶的,是从不阅读毛选、而却把“学习毛泽东思想”作为“政治正确、要求进步”的标签贴上脸蛋的假冒伪劣行为,那不是对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亵渎”吗?

“老三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作,是毛主席立党为公思想的精髓,是坚持真理的灯塔,修正错误的镜子。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走一辈子革命的路,一辈子改造思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就不能不学不用“老三篇”。进入新时期,按照党中央“人民至上不忘初心,跟着党走践行宗旨”的要求,“老三篇”难道不该作为我们经常学习、经常对照、经常自省、经常鞭策、经常鼓劲的必修课和“座右铭”吗?

“老三篇”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该怎样“为人民服务”,既为我们树立了修身立德的榜样,也为我们指明了做人行事的方向。

“老三篇”中的白求恩同志,是当时誉满天下的国际名医,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那个领域里的“领军人物”,高山仰止的“第一资源”。凭他所具备的本事,凭他所处的环境,以庸俗的眼光看,日进斗金率先富裕唾手可得,才华展示价值体现必能完美。但白求恩同志首先是一名胸怀“解放全世界的民族和人民”的共产党员,他视名利地位、荣华富贵为粪土,谢绝伺候少数城市老爷,甘愿不远万里支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去过西班牙等国家。五十多岁时,他又来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定践行“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的诺言,转战于晋察冀边区的抗日前线,一九三八年以身殉职于河北省完县。白求恩同志品行高尚,德艺双馨,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的,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感动”。对于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毛主席和边区军民一样,是很悲痛、很惋惜的,特意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追悼缅怀。在赞颂白求恩精神、号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的同时,毛主席还批评了革命队伍中“见异思迁”、“拈轻怕重”、“喜欢自吹”、“麻木不仁”“鄙薄技术”等不良现象,指出共产党员、干部战士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是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的,才能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一九三三年入伍、一九三七年入党的一名红军老战士,参加革命后在中央警备团担任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要职。他像白求恩同志一样,是一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模范共产党员。张思德同志出身贫穷,小名“谷娃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答谢曾经给过他一粥一饭、一寸一缕的亲邻穷友,后取“思德”之名以为感恩之意。苦大仇深的张思德,长征途中进入革命队伍,图的可不是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指望日后能飞黄腾达而“跟着走”的投机者,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任劳任怨,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心里始终装的是党的事业、革命需要和群众利益。枪林弹雨中,他是开路的先锋,战斗的英雄,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同志们称赞他是“小老虎”。担任警卫班长,他为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站岗放哨,铺石垫路,修补窑洞,采药防病,是一丝不苟、名副其实的“枣园哨兵”。大生产运动中,他编织草鞋是能手,开荒烧炭是绝活,是“即知即行”、人敬人爱的劳动模范。他带领战士到山中烧木炭,在炭窑在暴雨中崩塌时,把生的希望让给伙伴,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9岁。

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做的是普通的事情,但他参与和投入的,是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伟大壮举,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是在践行理想、信念和追求。三过草地,三次负伤,老红军,老革命,在庸人眼中那时多么值得显耀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光环,但张思德同志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以善小而不为”,除了“什么工作总是抢在前头”之外,从不计较职务高低,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张思德同志牺牲后,毛主席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即席讲话寄托哀思,向大会开宗明义介绍张思德同志是“我们这个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由此而形成了《为人民服务》这篇不世之作。

革命奋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共七大上,毛主席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闭幕词。告诉我们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还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觉悟,坚信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挖掉这两座大山,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以感动我们的“上帝”——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个意思与《为人民服务》里“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一样,只要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审时度势,制定政策,运筹帷幄,付诸实践,人民群众就一定会“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愚公移山”与“精卫填海”等,是流传了千年的寓言故事,蕴含的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道理,歌颂的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愚公智叟,是上了年纪的老翁,一个迎难而上不“愚”,一个一叶障目不“智”——“卑贱者最聪敏,高贵者最愚蠢”。值得细品的是二位都后继有人,愚公后裔负重致远,修了“红旗渠”,不懈地战天斗地;智叟后裔诟病移山坏了风水,依然的公知腔调。

“老三篇”易读,也不难懂,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张思德的“完全彻底”,老愚公的“子子孙孙挖山不止”,诠释的是阶级深仇民族大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憎爱分明的唯有两个字;“公”与“私”!“为人民服务”是“要为那天下的穷人争自由”。读懂了“老三篇”,才是“入”了毛主席光辉思想体系的“门”;读懂了“老三篇”,才能晓得自己“是什么”、“为了谁”、“依靠谁”,也才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踏踏实实谋事,光明磊落做人。学习“老三篇”,要怀有诚意,下得了决心,坐得稳椅子,定得住神魂,老老实实、恭恭敬敬、认认真真拜读数遍,用不着经年累月,就可耳熟能详。当然,若能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用以联系头脑,坚定信仰,增强自信,维护纲纪,那就更不会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轨道了。

老三篇是阳光,照耀着革命的征途;“老三篇”是灯塔,指引着革命的航程;老三篇是雨露,滋润着革命战士的心田,老三篇是春风,沐浴着万里江山永不变色。

毛主席永恒,《老三篇》不朽。


《丰碑永矗-重读”老三篇”》

—纪念白求恩

如果说,《为人民服务》是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仰人生是”重如泰山”的生命丰碑,《纪念白求恩》就是“舍己奉献”的礼赞,她的动人旋律,不由得会令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

毛主席为一位普通的加拿大医生撰写《纪念白求恩》,背景理应十分敦厚,但从文中我们得知:人民领袖一生只与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见过”一面”。然而这“一面之缘”,却令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毛主席给予这种“精神”进行了板上钉钉的定论:“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他发出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抗日战争正处于异常艰难的阶段,日理万机,指挥千军万马,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却以一篇《纪念白求恩》的不朽名篇,颠覆了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浊流,讴歌正义。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给海平面上凸显的一叶白帆,带下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一缕清风。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在《纪念白求恩》里讴歌的,正是他一生奋斗的信仰写照。

今年,离《纪念白求恩》成文已是整整八十一周年,但名列“老三篇”中间位置的这一篇光辉著作,其涤荡灵魂的信仰震撼,较之于八十一年前,却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有所稍减。对真正崇高信仰的恪行者而言,她依然闪耀着永不褪色的真理光辉。

文章的结尾:“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名句, 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藐视“丛林法则”的志士仁人,向着生命信仰的巍巍峰巅努力攀登。

链接:白求恩即诺尔曼·白求恩,生于一九一零年,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参考文献:

纪念毛泽东主席辞世四十四周年系列撰文

文/万泉河水-殿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