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http://www.testingzone.cn/living/yufu-xt/xtrc.htm
解读元代古村
——渔湖镇长美村走笔
作者:袁海生
丰饶的榕江下游平原,揭阳试验区西部的边缘有个创建于宋、元时代的古村落--阳潮里(今长美村一带)。这里是潮汕和台湾40余袁姓村庄、数万袁姓人口的发祥地,其纪念性建筑便是长美村“袁氏家庙”。
袁氏家庙供祀袁姓人潮开基的一至六世祖。始祖为北宋仁宋庆历年间进士、兵部尚书袁琛。袁琛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因党锢祸被贬谪到潮州任刺史,此后他就在潮州定居。其儿子袁熙于宋哲宗绍圣年间到揭阳渔湖开基立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积淀。千禧年初夏,我们来到长美古村寻寻觅觅。
解读宗祠楹联,感受古村的无穷魅力
浩翰的榕江奔腾千里西来,流经渔湖半岛时突然向南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继而又折向北,与榕江北河汇合东去,形成一个“凸”字形的小半岛。长美村袁姓家庙就坐落在“凸”字形小半岛的中间。
袁氏家庙是三进三开门五开间的建筑,富有元代潮汕建筑特色,其规模之大,极为罕见。在当地历来有“潮尾祠堂港尾宫”之说。宗祠分前厅、正堂、后堂三大殿。据长美村老人介绍,宗祠是元朝至顺丰年间所建,迄今660多年。清康熙五十一年重修,仍保持元代的建筑风貌。
旗杆夹和练武石,既记录了长美村古代11进士的荣耀,也浸润过他们的汗水。
我们看到袁氏家庙三大殿之上,呈牛角形或新月形的嵌瓷室脊,有种奔放、豪迈的感觉。宫阙式的墙体虽经数百年风雨的冲刷,仍完好如初。
古祠内,可见三大殿梁上精美的木雕。祠内还保存着梁上脱落的木雕鳄龙和一块木雕楹联。楹联是清乾隆乙丑科进士袁为宗祠所撰书的对联之下半部。 经查、袁所撰楹联全文为:
自浙迁潮 五骢八座 陶出文章负荷
因州名里 四女六牛 钟来礼乐箕裘
古榕婆娑,绿荫如盖。长美村十多棵三百岁以上的古榕连成一片,是平日里村民们离不开的活动场所。
此联对仗工整,平仄交替,极富韵味。但因其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及天文知识等非常丰富,我们一时难解,经长美老人们的解释,又查辞典又请教市里文史行家,方初解其意。
“自浙迁潮”“因州名里”浓缩了一段历史,始祖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宋仁宗庆历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兵部尚书。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袁琛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王安石变法失败,朝廷废党碑、赦罪责,召袁琛回就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自愿辞官退隐,终老潮州,居海阳县云步乡(今潮安县)。其子袁熙(宋元祐三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御史中丞)自海阳迁到今渔湖镇袁厝寨创村立籍。后来,袁琛的七世孙袁贤(元成宗大德四年举人)、袁敦(元世宗至元二十三年进士)又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035年)迁至今长美村。创村时因用潮州之“潮”命名“阳潮里”,俗称“潮尾(美)袁”。后来,村庄分为现在的长美、阳美、福田、河上4个自然村。因为长美是创始之处,也称潮尾袁寨内。
五骢八座。五骢即五马,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马驾辕,后代作为太守的代称;汉唐时代,以尚书令、仆射、五曹或六曹(部)尚书称为“八座”。潮汕袁氏第一代袁琛、第二代袁熙,分别为兵部尚书、御史中丞,皆有“八座”之称。据初略统计,袁琛后代登进士第的有11人、举人23人、贡生15人,任太守或相当太守官职者自然不乏其人。“五骢八座”联用既是平仄之需要,也符合事实,实在是绝妙之作。
陶出文章负荷。“陶出”作“陶冶”解。袁氏一门,历来重视诗书礼义。在家族浓郁的书香熏陶下,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四女六牛。取女星、牛星而言。指女宿四星和牵牛星。对于联义,一说指长美村的方位,另一说指家庙建筑中的“分金”,女四牛六。两说均指方向、方位。清嘉庆十八年,兵部尚书兼两广总督蒋修铭为《袁氏族谱》撰序:“村居之胜,左宝塔,右仙桥,翠岫列屏,清江绕座,比闾一姓,烟火千家”,此文也有堪舆学成分。钟来礼乐箕裘。《礼记·学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世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钟”与上联之“陶”对应,作动词,意为奏起庄重的礼乐歌颂祖先的德业。
初解古联,也初解了长美村深厚的人文积淀,使我们感受到古村无穷的魅力。
瞻谒元代古宅,缅怀先贤创业精神
在长美村干部和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袁氏家庙之西百余米处的元代古宅“积庆堂”。这是典型的潮汕古代庭院建筑:大屋顶,矮屋檐,正堂宽约5米,左右各一单间,宽约3米。正座左右两排厢房,右住人,左为马厩。堂前为宽敞的天井,门楼朝西与马厩相连,至今石马槽还在。相传当年创村之初,袁贤、袁敦及族人在今长美村“来龙入首之处”搭草棚栖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边垦荒,一边建造宅舍。率先择地营造“孩儿坐轿”式的“积庆堂”,奉一至六世祖神位,后举家从袁厝寨迁来长美。这里榕江水网纵横,舟楫便利,可渔可耕。乡民勤奋耕作,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后世人口繁衍,由此迁到潮汕10多处创村,对潮汕的开发作出巨大贡献。也有部分人移居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地。长美村成为潮汕袁姓的发祥地。
民间流传[潮尾祠堂港尾宫]的俗语,[潮尾祠堂]即长美袁氏家庙,富有元代潮汕建筑特色,其规模之大,极为罕见。
丰富的文物古迹,展现古村文化积淀
现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袁氏家庙,土木建筑保护完好。古祠内外有众多的文化古迹。“袁氏家庙”匾额,是明代万历探花、宰相张瑞图的书法石刻。张瑞图是福建晋江人,以书法名世,与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有“北董南张”之誉。“崇礼堂”匾,为乾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史贻直所书。史是乾隆乙丑科进士惠州府学教授袁的老上司,他还应袁的邀请,为渔湖袁氏谱牒作《袁氏大宗序并歌》,这是研究潮汕袁氏发展的珍贵史科,文中称潮汕袁氏发阳潮里乡居形胜“远轴披青,横江-绕比闾,一姓烟火千家”、“科名继起,人材辈出,为都里望”。另外,“崇远堂”匾、“歌聚堂”匾、“亲恩冈极”匾,均为历代名宿所书。
练武石及其传说。在宗祠及积庆堂前,我们见到不少“练武石”,有的形似称砣,有的形如石碾,重约100多公斤,较大的200余公斤,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些练武石曾造就了武举人袁凤、袁武荣,武进士袁黉、武总习袁武等。在长美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关武进士袁黉的传说《袁虾爷死午门》。在群众的口头文学中,雍正朝武进士袁黉是个金刚一般的将军,不单武艺超群,而且生性忠正耿直,不避奸佞,不惧权贵,深得乾隆的赏识,封他为“蓝翎侍卫”。这样的中直将军,却被奸毒的王爷多尔温所害,冤死午门。传说中,群众对“袁虾爷”深表崇敬之心并痛心地为其鸣不平。历代遗存旗杆夹有30多副,宗祠前一副上有刻字:“嘉庆十八年癸西科武举人三十二名袁莹。”
长美村村民津津乐道地叙述他们祖宗的故事时,常常是聚集在村边绿荫如盖的古榕树下。我们数了数,300多岁的榕树就有10余棵。古庙门前那棵榕树,竟有600多岁。我们在一棵形如虬龙般的古榕下留连忘返,据说此树也有400余年了。榕荫下不仅是儿童和老年人的乐园,也是莘莘学子们的好课堂、村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榕婆娑,是长美村一道诱人的风景线。
渔湖古都,历史悠久,是创建揭邑县城之地,文物古迹多不胜数。有郭子从墓、京冈涵元塔、化龙古桥、登瀛五马坊、隐相祠和梦龙涤爪处、翰林府、将军第、七蛇会龟、双溪明月、凤坡渡、姑嫂桥、明《琵琶记》剧本、明参将关防印等。还有革命遗址梅兜辛亥革命“三点会”址藏书楼、中共揭阳县委江夏会议旧址友梅轩、一区农会址江夏春泽公祠。
商周时期,渔湖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属“闽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辖揭阳等六县,揭阳称揭阳戍县,按县郡制,渔湖建置设亭。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渔湖都,隋、唐时代,渔湖隶属揭阳所辖。宋绍兴三年(1133),揭阳首任县令孙乙,辟县治于渔湖吉帛村(今京冈)。宋绍兴十年(1140),卜吉建城迁至渔湖玉窖村(今榕城),故未有揭阳县,先有渔湖都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