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行政区划
元朝行政区划,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之一。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行省的确立
1321—1322年(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征东。其中,征东行省即高丽国,行省负责人由高丽王兼,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只有10个行中书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于行省的,也有归路统辖的;安抚司都直隶于路。元代在一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虽略同于宋,元代的行政区划已与宋朝的有原则上的区别:
(1)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或简称省),已不是路。宋朝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路,在元朝已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
(2)在宋朝,府、州是辖于路之下的,在元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府、州成为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
(3)宋是三级行政区划系统,元则有三级、四级,而且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元代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各省列表
省名 治所 路 名 辖区数目 府、州、县名称或备注
腹里
中书省直辖地 京师
大都 大都路 属州 10 霸州、通州、蓟州、顺州、檀州 ……
上都路 属府 1 顺宁府——府辖州2:保安州、蔚州
属州 4 认州、松州、桓州、云州
兴和路 属州 1 宝昌州
永平路 属州 1 滦州
德宁路
净州路
泰宁路
应昌路
全宁路
宁昌路
保定路 属州 7 易州、祁州、雄州、安州、遂州、安肃、完州
真定路 属府 1 中山府
属州 5 赵州、冀州、深州、晋州、蠡州
顺德路
广平路 属州 1 磁州
彰德路 属州 1 林州
大名路 属州 3 开州、滑州、浚州
怀庆路 属州 1 孟州
卫辉路 属州 2 辉州、淇州
河间路 属州 6 沧州、景州、清州、献州、莫州、陵州
东平路
济宁路 属州 3 济州、兖州、单州
益都路 属州 8 潍州、胶州、密州、莒州、沂州、滕州、峄州、博兴
济南路 属州 2 棣州、滨州、
般阳府路 属州 2 莱州、登州
大同路 属州 8 弘州、浑源、应州、朔州、武州、丰州、东胜、云内
冀宁路 属州 14 汾州、石州、忻州、平定、临州、崞州、管州、台州
晋宁路 属府 1 河中府
属州 9 绛州、潞州、泽州、解州、霍州、隰州、沁州、辽州
吉州
直隶府 1 砂井总管府
直隶州 8 曹州、濮州、高唐、泰安、德州、恩州、冠州、宁海
岭北等处行省[3] 和林 和林路 统漠北诸屯戍
辽阳行省 辽阳 辽阳路 属州 2 盖州、懿州
广宁路
大宁路 属州 9 义州、兴中、瑞州、高州、锦州、利州、惠州、川州
建州
东宁路
沈阳路
开元路
河南江北行省 汴梁 汴梁路 属州 5 郑州、许州、陈州、钧州、睢州
河南府路 属州 1 陕州
襄阳路 属州 2 均州、房州
蕲州路
黄州路
庐州路 属州 3 和州、无为、六安
安丰路
安庆路
扬州路 属州 5 真州、泰州、通州、崇明、滁州
淮安路 属州 3 海宁、泗州、安东
中兴路
峡州路
直隶府 7 南阳、汝宁、归德、高邮、安陆、沔阳、德安
陕西行省
[4] 奉元 奉元路 属州 5 同州、华州、耀州、乾州、商州
延安路 属州 3 麂州、绥德、葭州
兴元路 属州 3 凤州、洋州、金州
河州路
脱思麻路
直隶府 5 风翔、巩昌、平凉、临洮、庆阳
直隶州 27 泾州、秦州、兰州、宁州、会州、岷州 ……
四川行省
[5] 成都 成都路 属州 7 彭州、汉州、安州、灌州、崇州、威州、简州
嘉定府路 属州 2 眉州、邛州
广元路 属府 1 保宁府
属州 4 剑州、龙州、巴州、沔州
顺庆路 属府 1 广安府
属州 2 蓬州、渠州
永宁路 属州 1 筠连州
重庆路 属州 4 泸州、忠州、合州、涪州
夔州路 属州 7 施州、达州、梁山、万州、大宁、开州、云州
叙州路 属州 2 富顺、高州
马湖路 属州 1 戎州
属军 1 长宁军
直隶府 3 潼川、绍庆、怀德
甘肃行省 甘州 甘州路
永昌路 属州 1 西凉州
肃州路 汉之酒泉,唐与西夏之肃州
沙州路 汉之敦煌,唐与西夏之沙州
亦集乃路 亦集乃路,又作额齐纳路
宁夏府路 属州 3 灵州、鸣沙、应理
兀剌海路 兀剌海路,又作乌拉海路
直隶州 2 山丹州、西宁州
云南行省
[6] 中庆 中庆路 属州 4 嵩明、晋宁、昆阳、安宁
威楚路 属州 4 镇南、开南、威远、南安
武定路 属州 2 和曲、禄劝
鹤庆路
云远路
广南西路
丽江路 属府 1 北胜府
属州 7 顺州、永宁、通安、澜州、宝州、巨津
东川路
茫部路 属州 2 益良、强州
孟杰路
普安路
曲靖路 属州 5 汉夜郎地,唐置南宁州后没于南诏元宪宗收复
澄江路 属州 2 新兴、路南
普定路
建昌路 属州 9 建安、永宁、泸州、礼州、里州、阔州、邛部、隆州
姜州
德昌州 属州 4 昌州、德州、威龙、普济
会川路 属州 5 武安、黎溪、永昌、会里、麻龙
临安路 属州 3 建水、石平、宁州
广西路 属州 2
元江路
大理路 属府 2 永昌、腾冲
属州 5 邓川、蒙化、赵州、姚州、云南
蒙怜路
蒙莱路
柔远路
茫施路
镇康路
镇西路
平缅路
麓川路
木连路
蒙光路
木邦路
孟定路
谋粘路
六难路
孟隆路
木朵路
蒙兀路
直隶府 2 仁德府、柏兴府
江浙行省 杭州 杭州路 属州 1 海宁
湖州路 属州 1 长兴
嘉兴路 属州 2 海盐、崇德
平江路 属州 4 昆山、常熟、吴江、嘉定
常州路 属州 2 宜兴、无锡
镇江路
建德路
庆元路 属州 2 奉化、昌国
衢州路
婺州路 属州 1 兰溪
绍兴路 属州 2 余姚、诸暨
温州路 属州 2 瑞安、平阳
台州路 属州 1 黄岩
处州路
宁国路
徽州路 属州 1 婺源
饶州路 属州 3 余干、浮梁、乐平
集庆路 属州 2 溧阳(至元年间升溧阳路辖广德州、溧水县、郎溪县)、溧水
太平路
池州路
信州路
广德路
福州路 属州 2 福清州、福宁州
建宁路
泉州路
兴化路
邵武路
延平路
汀州路
漳州路
直隶府 1 松江府
直隶州 2 江阴州、铅山州
江西行省 龙兴 龙兴路 属州 2 富 州、宁 州
吉安路 属州 4 吉永州、安福州、太和州、永新州
瑞州路 属州 1 新昌州
袁州路 属州 1 萍乡州
临江路 属州 2 新淦州、新渝州
抚州路
江州路
南康路 属州 1 建昌州
赣州路 属州 2 宁都州、会昌州
建昌路
南安路
韶州路
惠州路
南雄路
潮州路
德庆路
肇庆路
直隶州 9 南丰、英德、梅州、南恩、封州、新州、桂阳、连州
循州
湖广行省 武昌 武昌路
岳州路 属州 1 平江州
常德路 属州 2 桃源州、龙阳州
澧州路 属州 2 慈利州、柿溪州
辰州路
沅州路
兴国路
清州路
天临路 属州 7 醴陵、浏阳、攸州、湘乡、湘潭、益阳州、湘阴州
衡州路
道州路
永州路
郴州路
全州路
宝庆路
武冈路
桂阳路
静江路
南宁路
梧州路
浔州路
柳州路
思明路
太平路
田州路
来州路
镇安路
雷州路
化州路
高州路
钦州路
廉州路
直隶府 3 汉阳、平乐、定远
直隶州 13 归州、茶陵、常宁、郁林、容州、象州、宾州 ……
征东行省[7] 开城
阿姆河行省 元太祖十三年(1218)内附,宪宗元年(1251)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驻徒思城,辖河中地区。后废,其地属伊利汗国。
宣政院辖地
吐蕃等处宣慰司
斡端宣慰司 至元二十年(1283)置斡端宣慰司。至元二十六年(1289)废,其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附注(不属行省的地方):
1、渖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元初获高丽西京、都护、龟州等四十余城,元宪宗六年(1256)以其民置高丽军民万户,侨治辽阳城;中统二年(1261)改置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四年(1263)析置渖州高丽军民总管府;元贞二年(1296)合并为渖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亦渖阳路)
2、哈喇火州总管府:至元二十年(1283)置哈喇火州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属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元年(1330)置哈喇火州总管府,不属任何行省。
3、北庭都元帅府:元太祖十三年(1218)内附,宪宗元年(1251)置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驻忽毡,辖畏兀儿地区;至元十四年(1277)归元朝所有,徙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更名别失八里行中书省来治;至元十五年(1278)置提刑按察司;至元十八年(1281)改畏兀儿断事官置北庭都护府。至元二十年(1283)置别失八里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领天山南路,不属任何行省。贞元元年(1295)置北庭都元帅府,领天山北路。
4、曲先塔林都元帅府:贞元元年(1295)置曲先塔林都元帅府,领天山南路。
5、阿里麻里元帅府:至元十二年(1275)置阿里麻里行中书省,驻阿里麻里;十四年(1277)东徙,更名别失八里行中书省,其地为察合台汗国专有,为汗庭所驻。至元十九年(1282)置阿里麻里元帅府,领天山北路;后废。
6、耽罗军民安抚司:至元十年(1273)置耽罗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置耽罗军民安抚司,三十一年(1294)还属高丽国;大德四年(1300)复置耽罗总管府,五年(1301)改置耽罗军民万户府;同年还属高丽国。本辖——①庆尚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②东界交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③全罗州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④忠清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⑤西海道劝课使:元置,属征东行省,大德五年(1301)废,还属高丽国。
7、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8、高丽国:元朝附属国,其政区与元朝不同,分为八道,道下设府郡。今附列其道。京畿道、忠清道、庆尚道、全罗道、江原道、平安道、黄海道、咸镜道。
9、安南国:全国分为路和镇,其路一说十二路,一说十五路。今附列其可考路镇。东都路、北江路、谅江路、三江路、天长路、龙兴府路、建昌路、黄江路、长安路、天关路、新兴府路、乂安府路、顺化路、升华路;广威镇、天兴镇、太原镇、谅山镇、宣光镇、清都镇、望江镇、西平镇。
10、元朝部分地名考: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破城子;哈喇火州——今吐鲁番市东境;斡端——今和田市;曲先——今库车县。阿里麻里——今霍城县境;王京——今朝鲜国开城;耽罗——今韩国济州岛[8] 。
特殊行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以高丽王国置(简称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财赋不入都省,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交趾行省(安南行省),以安南国置。 荆湖占城行中书省(占城行省),为征伐占城成立的行省,唆都为右丞相,阿里海牙为平章政事。 缅中行省,以缅国(蒲甘王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