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okyls 于 2014-5-1 23:17 编辑
横唐在江西宜春蔡下乡,这村庄我估计在江西乃至全国都是袁姓大村庄,有袁姓人口上万余人
扬州泰州也有一些袁姓村落 现在的名人有泰州籍举重冠军 袁爱军 中国北极考查船雪龙号船长袁.. 扬州所辖县级市 江都市委书记袁秋年 副市长袁中飞 地级盐城市副书记袁世珠 扬州辖县级市宝应县副县长袁竹清 地级市南通市副市长袁静波
汝南原流序
古者天子命姓,诸候命族,姓者生也。因轩辕后如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是也。族者聚也,子孙聚族而居如韩魏赵范之聚于晋是也。袁氏之聚于江西、广东、湖广、河南、直隶陕、甘、福建、云、贵等,由来久矣。我祖渊源自黄帝生昌意,意生颛顼,顼生窮蝉,蝉生敬康,康生句望,望生蟜牛,牛生瞽瞍,瞍生舜,舜生姚壚,以姚为姓,其后厘降二女于妫汭,赐姓为妫千有余年至妫满。周武王追封武帝后封满於陈,妻以元女,加谥胡公,按谥法保民耆艾曰胡,生二子。长以国为姓,次以谥为姓。陈胡公七世生荘伯,伯生诸字伯爰。厥子辕涛涂以祖字为氏。秦朝之后世系难记,以汉文帝时辕固为一始祖云。史记儒林辕固生也,汉初言诗者自固始,景帝时为清河王太傅,武帝立復以贤良征,时年九十余矣,夫人李氏生二子曰哙、曰盎。二世也以脱车为盎生三子曰寿、曰焘、曰铸,三世也。寿武帝时为颖州太守,夫人杨氏生三子曰泰、曰恭、曰秦,四世也。恭隐居河南葛坡,夫人周氏生一子曰良,五世也。汉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生三子曰夔、曰蘭、曰英,六世也。英娶李氏生一子曰安,字君山,居洛阳,大雪闭门僵卧三日。东汉章和二帝时为司空,七世也。夫人江氏生三子曰赏、曰京、曰厰,八世也。京字仲誉,和帝时任蜀郡太守,夫人穆氏生二子曰彭、曰阳、九世也。彭以光禄勲,行至清潔尚书,夫人何氏生一子曰贺,十世也。阳以司空为司徒封安国亭侯,夫人刘氏生五子曰成、曰逄、曰隗、曰逵、曰逹。逄桓帝时为太傅,夫人姚氏生二子曰绍、曰術。按史及羣转录见续汉书者载,固公以下并袁氏四世五公,系稍稍失次,大率汉人傅会著书者讹,而史记称诸謏儒多疾毁固,即公孙弘亦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立言,母曲学以阿世是比类是也,验谱者观其錄,夫人某氏生子某某。深快吾谱之相传确切著明者也。绍汉献帝时任勃海太守,诸候推为盟主,生三子曰谭、曰熙、曰尚。尚子显甫,夫人刘氏居冀州,生一子曰闳,另有传。派而我祖贺公为彭城相,夫人高氏生三子曰闳、曰忠、曰宇,十一世也。闳配许氏生二子曰广、曰庆,十二世也。广避黄巾贼乱迁隐豫州,以耕学为业,夫人王氏仅生一子曰焕,十三世也。焕仕晋为御史諫议大夫,夫人王氏生四子曰侃、曰寓、曰奥、曰准,十四世也。准字孝尼,官至给事中,夫人骆氏生二子曰谢、曰冲,十五世也。冲字景元官至光禄勲,生二子曰完、曰宏,十六世也。宏字彦伯,一字元凯,有逸才文章绝美,桓温北征公倚马作露布文,雄词立就,为东阳太守。夫人罗氏生三子曰恩光、曰表光、曰德光,十七世也。表光生二子曰颜、曰颛,徙居河南,另有传。派我恩光公字道和,以孝行称任东阳太守,夫人李氏三子曰湛、曰豹、曰灏,十八世也。豹字仕尉,任御使中丞,追赠南昌子爵。夫人范氏生一子曰盛,十九世也。五胡兵乱南迁居建康焉,娶妻吴氏,生三子曰洵、曰濁、曰淑,二十世也。宋世祖时,淑为侍中尚书太御作赤鸚鹉赋见谢荘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纲目书宋太子邵弑其君义隆及其左卫率袁淑,邵为逆谋,袁淑切谏左右引淑出曰:此何事而可罢,竟杀淑谥忠献公。灈为扬州秀才,生子粲,受南宋顾命,谋诛萧道成不克,史册载明其子最,字文高,卫父死石头城下。粲谓最曰: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士民哀之,另有传。派为洵公晋元嘉时任吴郡太守,加辅国将军谥贞子。夫人蔡氏二子曰觊(ji)、曰顗(yi),二十一世也。顗字景章,晋太元间为尚书,夫人王氏生二子曰戬、曰昂二,十二世也。昂字千里,辞爵不仕。后齐明帝拜为尚书,在朝蹇(jian)谔,官司空。夫人周氏生四子曰元高、曰元广、曰敬、曰秘,二十三世也。元广字君正吏部郎转吴兴太守,夫人李氏生三子曰充、曰枢、曰憲(xian),二十四世也。充字德符,徙居河南丹阳,为陈秘书郎,后仕隋,善天文。枢字践言,一字机仲,建安人,陈天嘉元年为吏部尚书,另有传。派而我憲公字德章,随高祖开皇九年以陈袁憲为开府仪同三司,帝嘉憲雅操,下诏以为江表称首,谥简。夫人李氏生三子曰承家、曰承序、曰承守,二十五世也。承家为隋朝给事中,另有传。派我承序公讳景官,拜宏文馆大学士,世积大善遇仙姬生天罡,二十六世也。承守讳诚,亦有神机,阴阳、天文、地理,无不精通。而我罡祖善风鑑,辅佐唐朝,任袁州太守。太宗召见曰:古有君平,朕今得之于尔。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拜为国师,为河南新安令,有德政,士民勒石祭之。卒葬袁州府堂为茔,官衙永代不敢排衙,正位鼓楼上,制有铜壶滴漏为记,迄今留显迹焉。妣赵氏生子应升,二十七世也,字清源,号曰客师。天挺人豪,英迈盖世,为唐廪牺令,褒封关内丞相镇国候,五终于朝,御葬太和圳上,衤集 役差徭尽行钦免。妣刘氏生三子恩巳、恕巳、惠巳,二十八世也。恕巳由中书令任司刑少卿,同张东之、敬晖、桓彦范、催元暐举兵讨张昌宗易之等,迁武后于上阳宫,迎宗中復位,武三思惧,遂奏封五人为王出镇一方,封公为南阳王,既今河南道。夫人朱氏生三子曰履直、曰履谦、曰履善,二十九世也。履谦唐玄宗时为常山长史,同颜杲卿讨安禄山败绩,骂贼不屈,遂及於难。夫人许氏生三子曰一师、曰二师、曰三师,三十世也。二师又名景师,唐憲宗时为元师出守淮西地界,夫人刘氏生三子曰忠仁、曰忠义、曰忠信,三十一世也。忠仁号宗高,字广微,年二十四,状元及第,封宝鑑国师,三十二岁转封镇远尚书,享年四十七岁,终於朝,钦赐礼祭,送葬太和圳上祖山为茔,壬山丙向。妣姜氏生二子曰象先、曰象彪,三十二世也。象先唐僖宗时为元帅,夫人朱氏生二子曰谕、曰全,三十三世也。全为唐宰辅,夫人卢氏生二子曰承宽、曰承贤,承宽又名廊,后梁开平为进士,官通判。夫人吴氏生二子曰修文、曰修明,文另有传。派我谕公姚氏生一子葛亮,三十四世也。葛亮讳明自江西而迁江南永住,书图分派、分支各省,三百七十九族。明公生广一郎、广二郎、广三郎、广四郎、广五郎、广六郎。我祖广四郎号光祖生英,英生春华、春荣、春茂,华生文甫、章甫、贤甫;荣生贵甫、华甫、兴甫、逵甫、英甫、粤甫;茂生公甫、通甫。我祖章甫生煦,煦生厉,厉生实,实生柔,本荣枝茂,亦荣系矣。柔子少翼,少翼心怀耿耿,恐一祖之子孙,日久而失亲疏之谊,尊卑之序,用是而修谱,溯源及流,父而父,子而子,孙而孙,各房分枝瓜瓞,一一细载,使后世子孙洞若观火,俾各知亲各知疏,各尊昭穆,明亲疏,别长幼,后续增此家谱者,不致有考遗漏之差,即百代万亿传之后无不感翼之,善给厥后乎。
河南项城县嗣孙袁世凯参纂校录
四川南部县大王镇的袁氏从哪里来?
我的高祖原汝南人也,名启高,其先进由江西贵溪迁湖南广州府麒麟县移贵州桐梓县转思南府印江县,世系不知,至清朝康熙36年中秋始离黔地而入四川铜梁巴岳里八甲地名汤峡口樿林庵观音岩坎上住居,从此子孙繁衍各方.字辈为:启、子、公、君、进、通、仁、再、仕、嘉、其、忠、有、大、德、福、寿、同、存、厚、道、可、光、宗、时、孝、敬、世、昌、隆。
袁庆波,辽宁省喀左县人,现做检察工作。据家谱记载:上七世祖袁成智兄弟四人于乾隆年间闯关东 ,几经辗转袁成智落户于喀左县东哨乡大马架子村。大哥袁成仁、二哥袁成义落户于黑龙江省一个叫八付犁杖的村庄。三哥袁成礼落户于河北省一个叫太(台)营的村庄。小弟袁成信留守山东老家,古地名是:山东省济南府德平县袁家庄(东袁家)。二百五十多年来,山东老家的情况和后人如何不详,
……
我们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为袁天罡后裔袁燦官秤史部油中臣望出龙门。上川始祖由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心仁里于明朝太洪武皇帝四年十大房族人啟世入川(长房袁洪川-陕西三元县,二房袁位川-重庆府,三房袁际〔济〕川-犍为县文丰布,四房袁应川-垫江沙河,五房袁德川-达县硚沙湾,六房袁荣川-万县市国里,七房袁蒿川-顺庆府,八房袁宁川-大林县普广市,九房袁定川-东乡大平〔东乡县普黄寺〕,十房袁玉川-广安洲大竹县顺花乡千善里〔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袁玉川议定字辈:玉碧正仙宗 普仁应守成。袁成柱之子袁子相、袁子介议定字辈:天意维良佐 毓英名世家 景运文光耀 亿(易)代尉国华。
问题有1、袁燦的后续传世,与后面记载是否相符?2、十大房的上辈又是怎样产生?望家族了解有据资料的与我们交流。
联系人:袁家发 13981658758 邮箱:pcxyjf@163.com
……
湖南洞口县高沙寺移民四川情况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袁齐一[三峰] 供稿)
湖南省洞口县高沙寺当时以“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一”的办法,移民四川。
袁葛亮-广五郎-光五郎-细五郎之嗣袁进现,于末1279年之前任湘绥宁拨将使。其中一支子孙徙居今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一带。
清朝康熙20年奉圣旨,从1681年开始移民成都。
仁一公迁舍堂县竹高镇古井村。
仁顺公迁四川中江县芦毛塘上村。
通璋公迁麻石松中村。
再康公迁何家沟。
仁强公迁老荒林。
仁攀公迁白竹湾。
仁清公迁内江东兴区贾家场高峰庙。
仁述公迁资阳太平镇龚家寺。
君信公迁仁寿县咸水河。
仕凤公迁岳池县东关外沿滩寺。
子进公迁仁寿县袁家山。
以上湖广填川始祖后裔分布于成都、江油、新都、德阳、贵州、重庆、云南、北京等地。
堂号均为卧雪堂。
班辈排行为:
君进通,仁再仕,光子公。
原实行的是九代转宗制,其中谱书与资料《袁天罡*袁氏七修族谱》完全相同。
四川中江、舍堂两 地的族谱于1825年、1807年由参加殿试考取副榜(四川省候补学政)的袁光棂(文彬公)主持编修。今历时182年,原谱为木刻,保存99%完整。班辈在古谱“君进通,仁再仕,光子公”后,按宇宙周天运行360度的自然公理,共36代。全谱400页面。
袁齐一 电话:0744-561813
……
岳埔村地处增城市石滩镇的最南端,三面临水,东邻增江,西临西福河,南临东江,与东莞隔江相望。河网纵横,增江河和西福河均于该村境内汇入东江。辖岳埔、洲水、向西、六村、七村等5个经济合作社,社员约5600人。全村共有国土面积8160亩,其中耕地面积3850亩,是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比较完整的水乡生态村之一。
据民间传说,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村”。有关岳埔村名的由来,该村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首名谣:“鳄潭三埔乌云洲,云枕罗浮甚担忧;大小官员无话份,摸螺挖蚬度春秋”。这首民谣,不仅说明了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更是旧时岳埔村民与世无争、过着摸螺挖蚬的平静生活的真实写照。岳埔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侨、古树和古街巷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岳埔袁氏宗祠、袁华照(袁虾九)故居、北帝庙、西湾桥、大仁塘和官海口等。走进岳埔村,随处可见麻石铺砌的街巷,小桥流水,与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交相辉映。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河涌蜿蜒迂回,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枕水上,古宅民居述说着岁月的沧桑。避开大都市的喧闹来到岳埔,回归大自然;走进果林,领略广府水乡的宁静和悠闲;漫步深巷,享受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
岳埔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这里除了出产传统的稻谷、蔬菜和各种优质水果之外,还盛产沙蚬、螺和各类河鲜,其中,用沙蚬熬煮的美食“岳埔蚬汤”更是名扬四方。由于河涌纵横,使岳埔村民养成了爱好游泳和舞龙舟的传统习惯,每到夏日,大小河涌便成为村里孩子的天然泳场,岳埔村也曾经被定为“广东省游泳之乡”,历年来,该村为省甚至国家输送过不少优秀游泳运动员,其中,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获得3项世界蹼泳锦标赛冠军的优秀游泳运动员袁海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岳埔村得天独厚的水乡环境也养成了该村舞龙舟的传统习俗,2007年6月,在广州市国际邀请赛上,岳埔村代表队获得了彩龙组三等奖。
岳埔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了市内外不少文人骚客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找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好地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岳埔村至今仍像一名紧锁于“深闺”的美丽村姑。
为挖掘岳埔村水乡生态的优势资源,2007年7月增城市政府决定把岳埔村建设成为水乡生态旅游村。随后,在市政府和市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镇村两级全力推进岳埔水乡生态旅游村建设,先后编制了《岳埔村整治规划》、《岳埔村水乡生态旅游村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和《岳埔村水乡生态旅游水系规划初步方案》等文件,引导全体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该村在政府的支助下,对全村的道路、绿化和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重新修补村道150米,翻新铺设村麻石路3000平方米,浇筑村前混凝土地面5500平方米,改造岳埔村市场560平方米,把原来500米排水沟由明渠改为暗渠,绿化面积约1200平方米,砌筑路侧石800米,铺广场彩砖约1500平方米,自制铁垃圾桶100个,修建垃圾池2座,拆迁猪舍、窝棚、杂物房等违章建筑物120间,使到岳埔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预期,随着今后在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水网整治、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岳埔村这个昔日紧锁于“深闺”的村姑,定会成为笑迎四方游客的一颗绿色生态水乡的明珠!
※
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袁家村,我们村也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支派了,总共有一千多户,几千号人,
※
,袁京就是袁绍和袁术的祖父。袁京出身名门望族,曾做过蜀郡太守,后来看淡官场、名利,便辞官云游天下,一日云游到这两座小山脚下时,正好是傍晚时分,他看到一幅暮霭蒸升,炊烟袅袅的秀丽景象,心里好像顿时领悟到了许多,感觉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那也不去了。便住了下来,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时事的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致于连皇帝都很欣赏他,三次请他入朝为官。可是一点都不为名利所动,三次都谢绝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隐士风范,他更为世人景仰,代代不忘。袁京去世后,就葬在大袁山半山腰,宜春百姓还建了"高士坊"、"袁高士祠"来纪念他,这两座山便叫袁山,也因此才有了后面的袁河、袁州、高士路、袁山大道……
※
分宜县杨桥镇路下村.现村人口 400多人
※
的高祖父崇(或从?)字辈是从安徽肥西新仓镇逃难至舒城柏林,不知祖辈原址是哪里?
现在的地名是什么?有没有同支宗亲?
我们辈份为:崇(或从?)、先、传、家、中、孝。我是中字辈。
听我父亲说,我们上朔系汝南郡人,由江西分支到安徽。
13381199661,QQ:284444600
※
张、袁两家的渊源
张家与袁家的渊源应当从前辈说起。张镇芳与袁世凯是项城同乡,又系姻亲。张镇芳出身书香门第,29岁时中了进士,留京任职,在户部做了六品郎官。他的姐姐嫁给袁世凯同父异母的长兄袁世昌为妻,因此袁家子女称呼爷爷张镇芳为“五舅”。
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延揽大量人才、培植亲信,善于理财的张镇芳便是其中一位。袁世凯将张镇芳从户部调出,主管盐政,最后升任长芦盐运使,官至从三品。长芦盐运使,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是晚清最大的盐官。“盐运使”是个肥差,据说当时即便一个地方盐运使,一年进项也有10万两白银,何况总揽半个北方盐政的长芦盐运使呢!张镇芳后来还曾署理过直隶总督转任河南都督。在袁世凯支持下,1915年3月,以擅长理财而出名的张镇芳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成为当时的四大银行之一。
袁、张两家专就亲戚交谊而论,实非如何亲近;并且袁世凯与其长兄关系并不亲密,所以袁世凯起用张镇芳且委以盐务重任,应更多是出于对张镇芳经济才干的赏识,而不是简单的裙带关系。张、袁两家都是当地大家。项城是个老城,主城区几乎一条街的房子都是张家的。直到现在,张、袁两家还有亲戚生活在那儿
※
我家字辈:开守庭应 文玉仁心 维金山成 先代友德 世毕克昌 永座(耳呈)朝 州禄正帮
听爷爷讲我家是湖广填四川时有外地迁到重庆合川尖山(远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尖山)“柿树坪”(音译)的,现居重庆合川钓鱼城办事处虎头村(原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思居乡孩子村袁家湾)
我是“德”字辈,
※
据我所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沧州、衡水等地有很多袁氏兄弟
※
袁氏姓源
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袁氏聚集地: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台湾的袁姓,多居在嘉南地区,是台湾的第九十四个大姓。近两百年来,台湾也有袁氏后代繁衍。他们主要聚居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不过,多以嘉南地区为盛。其先祖多是在前清时期渡海东来的。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氏又以"陈郡"、"汝南"、"彭城"、"陈留"等为其堂号。
袁氏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陈 袁
祖宗:伯爰
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 为袁安。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
贵州贵阳修文六广龙窝村沙土袁氏部分资料[家父口述]
看1467|回8|收藏
楼主 袁明泽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4-7 12:17:00
沙土袁氏零散资料
判定是否本家的四句口决
袁安卧雪清操,袁杰黄才诗酒,袁雄扬风会阵,袁淑独步江东。
字辈谱歌
安胜有灵凤,文玉显仕茂,仁国锦昌大,毕朝熙培洪,明德泽方厚,全运学在先,师修尚游发,恩秀普新军。
始祖来历
以下是从我找到的我爷爷写在一本算八字的书后看到的:
本分支以江西吉安府大水塘为记。
朱元章推翻元朝后,始建明朝,改号洪武。初期,天下战乱,既有元朝余党,又有陈友谅叛军,二牛(不知何解)军师定下妙计,各需调官兵追打。
袁安、袁俄、袁祖弟兄三人奉调入黔,五显华光代险,战无不胜,追至六广河,见五显菩萨足踏两岸有两丈余高,手提大刀一把,吓得逃兵丢盔弃甲,弟兄三人得胜。
战后,袁俄调下掌管四川,袁祖调回原籍掌管江西和奉养双亲,袁安掌管黔南。袁安一日在野外游玩,看见水井里有金鱼一对围着一些米,甚欢,感觉此地多是鱼米之乡,遂定下心来插草为界安营坐定——扎佐。
袁安祖母为宋尉公之女。下有二子胜字辈(胜宗、胜祖)、孙子有字辈八人(不详)、灵字辈——世字辈(不详,可到扎佐改柳寻找)。袁安过世后葬于扎佐大杉树,现扎佐镇政府旁边,因修公路经族人商量未迁今深埋于地底下。
本分支始祖为袁安第九代孙袁仕野,葬于家夸。
注1:五显为袁、刘、贾、田、方五姓人家供奉
※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已经制作成网络谱,欢迎大家查询。查询网址:http://www.yuanscn.com/zxcjp,
※
我是河南邓州桑庄乡人,现在河南安阳工作,在老家时好像听家人讲过“铁锅袁”的典故,并且说过邓州构林镇西“袁营”这一地名,不知此袁营是否是你们文中所述袁营。
我处袁姓后人有300余,老家辈分已无处寻觅,但老家村口有清光绪帝赐碑,碑文现记不起,国庆省亲时我注意下,看是否有参考价值。
感谢袁姓有心人,开辟了这一栏目,我手机13569062287。
※
北方袁氏碑帖收集
看1239|回4|收藏
楼主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10-17 22:51:30
1、大槐树明代袁氏移民始祖像
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碑阳)
该碑碑额上书“千古流芳”,右联“玉立克庆永世豪登”,左联“全民同心宏伟锦程”,碑身中间字为“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时于公元二○○○年古历正月十七立”,“袁屯村袁氏合族仝立”。
2、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袁屯
(河南)袁屯村袁氏纪念碑
该碑碑额上书“千古流芳”,碑文为“袁氏族谱袁族也,袁氏出汝南而蔓延天下,明成化年间自洪洞迁清邑有袁氏,自此谱为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悼如同途人,然视如途人者而不知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以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谱之所以作也,癸酉岁有怀义、太平二君溯其始祖鳌分兄弟三人,长英公洪洞存祀,次鳌公迁清南永固集,三杰公迁清邑北袁家屯,由始祖一支分为三支,由三支分为数支,前明人文蔚起如康公字安居武职千总庆丰公字太平文登贤书附凤公黉官标柄如终公胶庠领袖,谱虽失传碑尚可考,怀义等又虑于谱失序与合于共议倡为此举进考本宗远稽他支本村支派排列详细,如科公迁郭村,延忠公迁子路坟村,士杰公迁开州里商村,忠公迁固城,春公迁开州白■庞楼村,凡系同于莫不编次详细噫,族谱既成,索序于余是为序。”“生员朱学海拜撰额,禀生张孝友拜撰文,赞助人克明、庆宽、庆旺、永栓、永丕,主办人立峰、克作、克军、克亮、克飞、庆顺、庆路、永法、永森、永习、永钦,书丹石刻吕明川。”
2003年7月15日摄
3、 (河南)东白仓村袁氏祠堂
2004年春摄于河南省濮阳市东白仓村东
袁氏祖祠
该祠位于濮阳市马颊河东岸。祖祠迎壁墙右联为“人间五福孝当先”,左联为“一年四季春为首”。据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袁氏祖从山西洪洞广济寺依诏择地迁居此地。族人始居,兵荒天灾,世谱失传,而至今没有立谱,族支堂谱,只能溯至清代……”
4、 (河南)侍御阎临川撰乡贤祝泮源墓志铭
祝公,讳泮源,字圣溪,一字雍泉,号翰藻。始祖讳荣,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濮州。科第相仍,世有令德,传十世讳钥,贡生。积学砥行,为郡表率,郡守给“孝义”匾额奖之,是为公父。
公骨秀神清,风采凝峻,幼时即通知孝弟大义,事亲先意承颜,无故未尝辄去左右,温■膳修无几微。或间偶外出,归必详问厨婢侍者,以参验亲意悦否,故双亲寿大耄康健如常,养志之实信有征也。遭亲丧,哀毁骨立,致慎如礼,时有孝子之目。读书务求心得,为文本性灵阐明圣贤义蕴。入学食饩,屡试优等,十应乡试俱荐,辄罢,人多为帐悒,公恬如也。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长吏采诸舆论,以公膺其选,考取召用,送部引见。公以太安人年高,面乞终养,辞不就职。赐六品衔,以孝廉方正归班。夫功名富贵最易动人,公当铨选时爵位已在分内,而孺慕情重,利禄念轻,截然舍置,克全孝道。高爵之荣,不移天伦之乐,是非志行极高,识力极精者不能也。以视夫熏心,富贵奔走,形势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於戏!卓哉!公诚超出寻常矣。嗣后闻望益隆,德行益励,一举动、一取予,念念必求无愧。燕居终日,端坐无惰容,无论识与不识,望之皆起,敬畏猥亵之念顿消也。生平好善乐施,周济饥寒,乡里赖以举火者甚多。有贫乏不能读书者,即瞻以膏火。教人必本于明伦敬身,尤醇谆以行已有耻为第一义。门下士发祥者,率能以廉隅自持,不负所教焉。接物一出于诚,乡里感化,有小失辄相诫,曰:“此何可令正人见?”因深自改悔。公庭无私谒,或长吏延访政务,必敦请始至指陈。乡邦利弊,卓然可见诸施行,当时皆钦其品节,重其经济。及殁,州人思慕不已,并词公举崇祠乡贤。非甚盛德,孰克当此。
德配杜安人,庠生奎壁公女,负性端严,能识大体,事翁姑,教子媳,孝子俱尽,又性甘淡薄,勤俭持家一切事务俱予谋周详,不贻公以内顾忧。公益得肆力于学,品修学问,出人头地,安人内助之功居多。勤纺织,主中馈,虽身处殷富,不惜与家人同作苦,积储益饶,子孙衣食有资,悉安人力也。语云:“夫唱妇随,以德配德。”其公与安人之谓与?公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戌时,享年六十岁,道光十八年葬庄前新茔。安人生于乾隆十八年二月初八日亥时,卒于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申时,享年八十九岁。子一,友彬,廪生。女二:一适监生陈一元,一适庠生苏镐。孙三:烩,庠生。■,监生。■。孙女六,各适名门。曾孙五:孝垲、孝坦、孝墉、■基、■基。曾孙女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友彬奉杜安人柩,合葬公墓。先期持状来征铭,爰为之铭曰:“姿性纯笃兮事业光明,学深养遂兮实大声宏。生既磊落兮没也峥嵘,状厥素履兮可为法程。俎豆黉序兮允协舆情,山水巩固兮安此佳城。”
(选于《濮州志》卷八·艺文志)
5、 (山东)白虎村袁氏家谱序
尝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首出御世者,盘古是也,嗣有天皇氏以制干支,地皇氏以定三辰,人皇氏以分九区。斯政教君臣所自始,而饮食男女所由起也。继此而兴者共十纪,大抵洪荒难稽而删玉断书,自唐虞由尧舜以至外文武定鼎之后,大封功臣,舜之后封于陈,曰:胡公。胡公之后始以袁为姓,上古未尝有也。任姓以来迄今数千余载。亲疏远近当以臣雪为凭。《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时,有袁公讳安者即吾祖也,原籍汝阳。因家贫客居洛阳,是冬,大雪天极冷,人多冻死,洛阳尹按行至安祖之门,见院无行迹,随令除雪破户入视,安祖身几冻僵,仍以身暖亲,洛阳尹贤之,遂举孝廉,后为河南尹。东汉和帝时,官拜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忠心耿耿,辅佐汉室,树正抑邪,刚谔不屈。帝旌表忠孝两全,特赐“卧雪老人”称号。卒于官。其后世子孙云蒸霞蔚,但因年深日久,朝代几易,沧桑数变,或随官爵而定居,或由夷族入侵而南移,亦有迫于天灾人祸而外迁者,年代不同,形式各异,黄河两岸,江汉南北,甚至于长城内外,无地不驻有我袁氏后裔。只因山隔河阻,年久失续,虽系同宗一祖,市途相遇不相识者沿以为习,但凡继承卧雪遗风者,即吾安祖之后裔也。据大明太祖钦赐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公正,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拜镇威将军。太祖定鼎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洪洞县督民中书(山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监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诗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始祖母郭老太君,洪武诰封夫人,教子有方,贤德远扬,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字施德,洪武二十四年进士。成祖永乐年间,参与《永乐大典》编修,历经五年,竣工以后,朝廷钦封工部员外郎。次支祖讳铃,字施恩,以孝驰名乡里,州府推荐,朝廷选拔孝廉。三支祖讳英,字施达,四世祖讳耀,字施能。奉始祖函谕,始祖母允可,兄弟四人相商,英耀二祖复回曹县。长门铎祖子传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廉,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各门后裔均有可考。长支祖自举,秉承其祖宗卧雪家风,居家恭谨,以身为表,处事有道,待人以礼,德高望重,四乡远近亲邻,无不欣赞,因而县举秀才,州察孝廉。次支祖自立,传至八世祖应勤,移于巨野县王庄落户。三支祖自斌,于马村集以南另建别墅,地脉家相其地址曰:骑骏马望燕京气冲北斗,左五湖右三川脉贯九州。”改定名为袁家庄,自斌祖传子二人,长曰裴,次曰灿。当经二祖分居,灿祖移于马沟袁庄前后居住,传至十二世祖勇移居巨野县袁家庄。裴祖传子二人,长曰恒太,次曰恒平。恒太祖传子三人:长曰昭,次曰艳,三曰序。艳祖移于东二十里马糖寨,后又分支引马。序祖移居北一里后袁堂西头居住。恒平祖迁居北五十里鄄城县西一里袁庄,相传六世至十一祖兄弟二人,长曰希圣,次曰希贤,贤祖传子二人,长曰维五,次曰利五,二祖分居后,利五祖迁北五里袁庄,现在分为前后袁庄。三世四支祖自荣原在昆武任职,置田数顷,后传至八世祖兄弟三人:长讳举,次讳试,三讳周。三祖分居,长支举祖返回故里,后迁移砀山,次支试祖另立家园,取名袁楼(即现卜阳袁楼)。三支周祖在开州徐镇集东二里落户现名袁黄庄。六支祖自宁,永乐年间赐进士,署河南省■阳县知县,任职期满,脱鞋落户,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年久失续,故不详陈,七世祖自成随明成祖遇有靖难之变,而流落郓城、杨城、永昌、阳谷等地。自成祖传子四人,长讳煌月,次讳煌星,三讳煌满,四讳煌启。煌星、煌月二祖原郓城县西北五十里大龙潭立户,现分为袁楼、王白、袁庄、胡庄等四个村庄,而满启二祖至今尚未接续。
二门铃祖传子二人,长曰自文,次曰自武。二祖成立,移居前后拐,故取名前后袁拐,自武祖传至五世兄弟五人分居后,斌全祖移于北五里八庄,斌杰祖移于南六里楚庙袁庄,此乃宗脉余支所分大致如斯。
回忆我始祖督民中书以来,迄今三百余载,中经明清两代治乱兴亡,祖宗香烟相续相承而不中断者,皆赖其宗脉不紊,而春秋大义尚存耳。现谨衷诚敬书祖讳、续宗谱、定干支。以分昭穆,续传统,正家风,又启后人。祖宗恩德要永世不忘,卧雪家风要万世恒存。望希勉之。
清雍正年修纂
6、 (山东)袁家■堆袁氏家谱序
“始祖袁正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山西洪洞县督民迁入山东曹县。据大明太祖钦锡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正,公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拜官镇威将军,太祖定鼎之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督民中书(山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选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鉴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词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次支祖讳铃,三支祖讳英,四支祖讳耀。长门铎祖传子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康,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
大清雍正年间修
7、 (河南)袁庄袁氏族谱序
“我袁氏祖居怀庆府河内县,在城一图,户一丁名清。清故后,妻李氏率四子迁武陟县,家业颇丰,丁男不过三十余人。
四子分别为:恕、谭、良、广。”
“我袁氏相传前明自洪洞迁河内县。可记者自清始……”
袁广之孙袁仓迁居开封府通许县长智岗。自清(朝)以来,三百余年矣。
大清嘉庆十九年 十世 文会 谨志
始祖:袁清
始迁祖:袁仓
民国十三六年正月通许袁氏续谱
辈字为:
文字明锡 帷以永世
树德洪开 子生金玉
家传春长 经纪续昌
富贵荣华 贤孝安康
“以”为十五世
通许、杞县袁氏以黄河北边的武陟县驾部村为始祖。驾部村有祖坟。通许人多次去续谱。
※
本支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袁氏,于270年前迁徙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八道关高坡村,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自然灾害家谱丢失,现存口头流传下来的字辈为:“士本文武志,才德重朝帮。万世承恩泽,一宗继席昌。”听本族长辈讲,本支的根底是“破锅”袁,本支是三十六公中的佰英公之后,从黄冈市英山县迁徙到现居地的始祖有兄弟二人,分别是袁文汗和袁文德,本支的始祖是袁文汗,另一位袁文德迁徙到陕西省旬阳县,具体居住地址不详,不知家谱在否。
本人想将家谱修序完善,但是缺乏相关资料,恳请知情者回帖,
※
帖|发投票|发悬赏 |发辩论|
奉化棠村袁氏迁出查录
看640|回2|收藏
楼主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8:09:09
变衍叙略
世家本于封建,族谱本于宗法。夫封建人事也,宗法天伦也,世代更革,人事不得不变,天伦在天地间如日星,四世六甲不与世代同更革。互古今历千万年如壹日,不可易也。惟有谱以識其所从出,兴其所由,分则虽世远族散户裂门,张而脈络贯通宗支聊属。猶木之根深叶茂,千枝俱本初。荄猶水之源远流长,万派縂归一脈。
考吾袁氏,自东汉大司徒安公,从汝南衍派星分棋布,莫可殚述。今苐就可稽者,開具分派名目如左。固不敢以人之族大贵显而有所冒,族寡寒微而有所遗。云:
一派汝南至青州,一派青州分新昌磕山。
一派新昌分碧溪,一派新昌分上虞。
一派新昌分五云,一派新昌分四明狮子桥。
一派新昌分鑑桥,一派鑑桥分慈谿竹江渡。
一派鑑桥分寨鑑(今江口),一派铿桥分象山金难嶺。
一派新昌分奉化五步嶺湾,一派新昌分奉化杜嶺。
一派杜嶺分城西嶴,一派城西嶴分尚田。
一派杜嶺分嶺东,一派嶺东分长岡。
一派嶺东分百禄山,一派嶺东分独山。
一派杜嶺分召望(今徙黄甘),一派召望分馀姚。
一派召望分芧山,一派杜嶺分堰头。
一派杜嶺分许家田,一派杜嶺分尚田大池显。
一派杜嶺分棠村,一派杜嶺分慈林。
一派杜嶺分溪岸宅(今徙汪村),一派杜嶺分白桃。
一派白桃分慈溪睦埠,一派白桃分淺嶴。
一派睦家埠分慈溪城裹,一派杜嶺分登岱口。
一派杜嶺分水阁,,一派杜嶺分雙桥。
一派杜嶺分新宅,一派杜嶺分杜嶴。
一派杜嶴分嵊县金庭观下,一派杜嶺分楼溪青桐树。
一派杜嶺分横路头,一派横路分黄甘。
一派横路头分南京,一派杜嶺分黄甘。
一派黄甘分定海(今改名镇海),一派黄甘分长汀。
一派黄甘分江西,一派黄甘分湖广汉阳。
一派黄甘分萧山,一派黄甘分仇王嶺(卽三伯坑)。
一派三伯坑分定邑长白大湾,一派黄甘分万香嶺。
一派长白大湾分平湖县大营方。
各迁出宗亲,请速与棠云溪下村修谱办公室联系。
回复
沙发 县令公之后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30 16:20:52
我就是新昌分上虞一派的后人,吾祖袁辰公乃县令公之五世孙,家谱上书:元生田,田生宠,宠生五子,长子满,守业不迁。生五子,小子辰,迁上虞小越,为小越一世祖。
※
青岛平度市灰埠镇岭上袁家
地理位置
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南3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南侧,灰平公路西侧。块庄聚落,村东为丘陵,三面是平原。
村名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8——1398),川籍移民袁世刚、袁世强、袁世福、袁世禄,由四川迁此安居,故名袁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启用岭上袁家名称。
政区人口
袁家村位于镇驻地东南约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69亩,农民141户,460人。
联系电话 86-0532-86391141
※
新化高坪袁氏重修族谱序
阅旧序,前代修谱始于癸丑,终癸亥,经十数载而乃成。 其间有枝不粘干,流不合源,配缺氏姓,婆不并公。以及分枝不一世者,非先辈之忽略错讹。殆欲传真实,不传虚假。俾后嗣子孙分玉石,无混淆,史缺文之意也。雍正丙午年,众户贤能謪合续修,竟有非种冒认宗支者赴临大议。及至众户来族,以本户在城,故推遵为首,方晓皂白。厥遂议寝,兹者成户袁魁甲,于甲寅秋主倡,复修高坪近城共十八户人。里外往返屡次,始归画一。自总头序起,至添庆户终。照依老谱,前后刊载列十九卷,分修合订。无容颠倒次第,更解字迹。讵料户众人繁,心多巨测。好事者,挟膠柱之见添减,以乱前人之典。失本者,怀自便之私参补,以基后来之祸。因此不能编合,只得分装各订,彼此兑拨互存而已。至若我祖应魁公,与伯祖应霆公同派,友贵公开发两房。在城西门内按察司前,创居梽木山、龙开冲。迄今,若老屋垣、土桥垣、松柏垣、石桥垣、五家田、谢家排、大桥边、爐里等处。烟火相接,鸡犬相闻。谱注,在城世系者是外,此非道山、土桥之胄,而混称五郎之裔者,即:旧谱所云白竹坪与江边袁家之类耳。后有作者,慎无以紫夺朱,秀乱苗焉,方不负今日谆谆之遗诲也。本支百世,派别千行,一脉流通之嗣。彚辑而详注于左,遗后人知所继述云尔。
乾隆五年岁次庚申桂月榖日
二十二世伯才派嗣孙庠生既庭敬撰
附1: 袁光五郎一十八户歌记
道然袁成并氣成 朋成朋继显克斌
金孙洪孙袁岳祖 志潮志器有克铭
袁丙志通忠良户 洋晚添庆共宗盟
附2: 老谱前后一十九卷数目录
第一卷 从袁天罡起至克字班总头并各户新旧序文
第二卷 道然户 第八卷 克斌户 第十四卷 克铭户
第三卷 名成户 第九卷 金孙户 第十五卷 名丙户
第四卷 气成户 第十卷 洪孙户 第十六卷 志通户
第五卷 朋成户 第十一卷 岳祖户 第十七卷 忠良户
第六卷 朋继户 第十二卷 志潮户 第十八卷 洋晚户
第七卷 名显户 第十三卷 志器户 第十九卷 添庆户
高坪侯田永宁二都全书脚色族谱
康熙十二年癸丑岁春月吉旦
修谱纠首镶龙禧章彩象华朋继
※
四川什邡袁氏是哪一支
※
确切地说,移民圣地孝感乡地跨今红安县、麻城市,大部分在红安县境内。
※
4月3日,几百人参加了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马湖村举办的袁氏清明会。
仁寿袁姓人至少有几千人,可能上万,乃至几万人。因为仁寿总人口160万
有 任
仁 义 礼 朝
本人电话:0833-6206167
手机:13350531312
本县解放后的知名人士:
袁正贵:贵阳军分区参谋长退休
袁荣均:内江地区组织部长退休
袁荣共:长沙市领导,故
袁显文:企业家,四川中宇公司副总经理
袁华均:昆明公安厅长
袁兴洪:企业家
袁兴勇:企业家
※湖北省宜城县有袁姓
采访目的: 1 调查宜城县袁氏情况 2 查找宜城县的袁家巷时间: 三天
十一月七号袁酉从南漳出发,一路顺风,中午11点半到达宜城县民政局。找到地名办,只見一女士值班,她告知负责地名志的周科长去武汉了,让第二天再耒。弄到周科长电话号码后就离开了。电话联系上了周科长,他说在武汉,晚上19点半左右能赶回耒,在大门口見。到这时放下心耒,一个人吃过中饭,找了个叫东城旅社的住下耒,稍作休息。下午2点开始,在宜城城区四处打听‘袁家巷’和袁氏住地。事不由人,所问的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宜城有肖家巷、丁家巷,没听说过有袁家巷,连姓袁的也少有”。更有甚者,“没有听说过有袁这个姓”,真是气煞人也。东街没有,北街没有,西街也没有,这时问得一邮差,他说南街头有好多姓‘袁’的,心中暗喜。急忙赶到南街头,一打听才知那块姓‘严’的多(有个三十耒户),而非姓‘袁’多,登感心都凉了半节。城区没有‘袁家巷’也没有发现袁氏群住地。只好把希望记托在城外各镇了,还是在地名志上找可能吧。一看表快19点,离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忙叫来一辆的士,赶到民政局门卫值班室时已是19点15分。这时进来一位苗条、热情、大方的女士,把我接到她的照象、打印门市店内休息等候,这显然是周科长的按排。20点差几分,周科长进得门来,只见他高挑的个头,微羘的身材,40多岁,风度翩翩。坐定后,我说明耒意,周科长讲:“你们这种情况经常有,我给你想想办法找找,地名志明早上班后耒看”。当我提出为节省时间计晚上看地名志,第二天好行动的要求时。周科长没丝毫犹豫,说了声好吧,起身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本《宜城县地名志》交给我,只说了声看完还耒。一路风尘仆仆,
从武汉回耒连飯也没顾上吃。我建意一起到馆子里喝几杯(我也没吃飯),周科长行使了否决权,并要我到他家里吃飯,我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只得作罢。分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两个素味平身之人,一位是在岗领导,一个是平头百姓。竟能如此待待人!这是什作风?!他体现了共产党的急群众之所急,勇为群众解难,密切联系群众,紧密党民关系的优良作风!这是什么精神?!他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吃苦,胸怀天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诚信。由此可见宜城县干部的整体素质很不一般了。值得大家学习,我将终身不忘。简单地吃了点,就回旅社看《宜城县地名志》,只到零点。从地名志中得知宜城县以袁氏命名的地名只有四个。分别是:刘猴镇刘猴村的袁家湾朱市镇楊家河村的袁家湾孔湾镇刘湾村的袁家湾、袁家垱(淹家垱)查看了手上的全部资料,也看了新老地名对照图,没发现有关内容,更没看到‘袁家巷'
子。只有洗洗睡觉。 ( 待续 )
回复
沙发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1-3 00:18:00
re:十一月八号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
十一月八号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点50分,见资友短信讲他有事不能来。我只好一人前往。决定到长途汽車站,先去离县城最远的刘猴镇(36公里)。到車站后,见一辆宜城至南漳东巩的班車,8点40分发車。赶紧上去,本想快点可实际上是一天一趟的客货車,沿街找人等货直到9点20分才离开城区。路上还好10点1刻到达刘猴镇。下車后找到一个‘麻的’,司机在袁家湾旁住过。好哇,感谢上苍!比起在城区找袁家巷子耒说真是耒得全不费功夫。细打听才知,袁家湾早就没人住了,最后一户袁姓也在三年前搬走。不过司机又说,离袁家湾四五里路叫云台村的那里袁姓不少。我让他找一位年岁大些有一定威信的人家,司机说好办。讲好价后,他一直送我到云台村二组袁华中家。华中两口子正在摘香菇,我讲明耒意后,陈尚梅马上让他丈夫华中去喊爹,自己忙着倒茶、上烟,并说中午在家里吃饭。这体现了袁氏媳妇热情、干练、好客之风范。不一会华中和他父亲袁时新一起回到家中,握手、互相介绍后,细看时新,红光满面、身板坚实、1.7米的个头、皮肤还算白润(不象华中说的有病)。坐下后便开始我们的对话。这个村有多少袁姓户、有多少人口?当过多年大队会计的时新说,有二十耒户,70多人。从何地迁来、大慨时间、来世祖名?都不知道。你们这与袁家湾有联系吗?时新说:听说过去那人很多,后来都迁走了,我们有可能从袁湾搬耒。袁家湾的石碑不少都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给燒了。云台最早的石碑是为‘家’辈立的,我見过,上面有班辈歌,
家、修、玉、胜、时 中、天、开、景、远、 万、国、永、安、知 普、艳、发、秀、齐
目前最高辈为‘时’字辈,只有两叁个人,最低辈为‘开’字辈。云台修过祠堂、开过族会吗?回答为没有。由此可见,家字以下之辈歌是‘家’字辈上人所定。可以想相,首迁之祖总能记住几派原定的,快用完时再谱修新的。这周围哪还有袁氏住地?时新说:周围几十里没有袁姓,若有也只单户。南漳东巩有十多户,与我们同派字距这只60耒里。另荆门多刀有不少袁姓,荆门还有袁家河,大儿子在那打工时互相交谈过,有四、五派同,希望你们到那看看。我当即表态一定去。你听说过袁家巷子吗?时新说没听说过。不知觉间,华中两口子喊吃饭。上得桌前可见香菇炖腊肉、芹菜炒肉、火葱炒鸡蛋等总有十耒样。这时华中的母亲也耒了,大家同坐边吃、边喝、边谈。开始华中给他父亲满了半杯(说是有病不能喝),自已也是半杯,给我满了一杯。头杯酒快完时时新突然问我,你听说过破锅袁吗?我答,谈谈你们破锅袁的故事。时新说:我爹跟我说过,原耒兄弟好几个临走时,把锅打破了,一人拿一砣,不知道是啥意思。还交待少到外面讲。我说,我也是破锅袁,我就是为破锅袁而耒的。然后,我就讲了河南白牛‘反朝’、全村被杀、十几户人家逃难,逃走时把铁锅打破了一人拿一块,是为日后作凭证等。说到此,时新耒了兴致,一人拿一砣是为今后作凭证,全明白了。好!我俩都是破锅袁,一家子,再满一杯。我只有听从的份,一起干,又满一杯,后耒我主动回敬了他们父子一杯。此间,我们谈到从‘家’字辈到‘时’字辈才五代人,三百多年时间不可能只五代人。时新说:袁家湾时期还有四代人呢。两者相加时新为第九代,我也是第九代。这时,时新说:即然同是破锅袁,都是第九代,我俩就兄弟之称,你大一岁为哥,我为弟。说着又让华中夫妇二人敬酒,话到这份上也只有接受一点,是个意思。酒足饭饱后已是下午16点。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主人那能同意,非让我在玩一天。我说还有一位从谷城耒同宗在等,他们才罢。合影留念、互留电话码地址后,由华中骑摩托車送到車站,坐上刘猴至宜城的班車顺利到达。回到旅社澡、看电视、睡觉一夜无话。
※
重庆市(原四川)忠县石宝镇(就是长江明珠石宝寨所在地)人,我们那儿的袁姓有几千人,字辈排行是
国正天心顺 家和世德昌 成.....
我查了一下,只有湖北利川的我们那儿有点差不多,至少前面十个字辈是一样的,另外是湖北孝感的袁姓前五个即"国正天心顺"是一样的,其他的都不同.另外湖南湘潭的也是这样的情况.
※
寻迁川下列亲人[s:3]下列亲人入川前居湖南衡阳)
袁原珍(父:袁景督)明时入川.
袁原瑚(父:袁景贵)明时入川.
袁原琳(父:袁景贵)明时入川.
袁正周(父:袁名达),大约1660年入川.
袁正倬(父:袁名达),正周弟,大约1660年入川.
袁添佾 往川.
袁添柏,字新生(1671-1737),葬四川岳祁县马鞍坝观音觜,配范氏(1682-1737),葬四川栗子园屋后,生子四:袁安钦\袁安錤\袁安钺\袁安录,均在川.
袁添连,字华生(1673-1754),葬仪陇马鞍坝奉形山,配王氏(1679-1759),生子四:袁安锦\袁安铨\袁安银\袁安鑨,均在川.
袁安贵(添宾子),在蜀.
袁安至(添容子),字公一,往川.
袁安理(添容子),字文一(1725-?),配李氏(1729-?),往川,生子祚美,在川.
袁安英(添容子).
袁安章(添容子).
袁安信(添容子).
袁添寓,字太如(1704-1757),四川巴州玉山场葫芦沟宗包观,配万氏(1702-1737),葬祖地袁家冲,生子二:安章,安信,在川.
袁安珑(添红子)往川.
袁安锡(添柱子)往川.
袁祚美(安理子),字子成(1752-?),往外.
袁承诗(安吉子)(1802-?),往外.
袁承谋(安吉子)(1819-?),往外.
袁祚章,字斐然(1737-?),安胜子,配邓氏(1740-?),生子袁承基,均迁川.
联系电话:13880051378,QQ:624270821,email:yuanxuzhong@126.com.
※
袁友富
家庭地址:四川省射洪县广兴镇
祖籍:广西梧州藤县
始祖:袁应照
辈分排行:文华兴世泽 孝友靖(庆)安邦 本固生先树 ??运永长
当前最新辈分:靖(庆)--我本人是迁到射洪后的第7代
电子邮件:mis2000@vip.139sc.com、miston@sina.com、yuanyf@swepdi.com
QQ:5818592
电话:13086637386(成都)
工作单位:西南电力设计院贝斯特数码科技
※
湖南衡阳填四川史料(2)
看616|回3|收藏
楼主 袁绪中 发消息 只看他
2008-10-22 21:09:31
大相公 字右臣 往川
大仕公 字长青 往川
名铉公 字鼎一 雍正七年生 往川 子二:正湖 正濈 故云南
名铨(父:大俊)往川
名齿(前加釒旁)字有功 雍正九年生 往川
正泮 字采芹 乾隆十一年生 往广西
正浗 字惟德 乾隆十四年生 往云南 子二:添泰 添成
正清 字惟信 乾隆十八年生 往广西
正濈 字美才 乾隆二十七年生 往云南东川府
添其 往广东
添焕 康熙四十六年生 往川
祚泰 字硕士 乾隆七年生 往云南
以上为卷五内容,联系QQ:624270821
※
袁金生是袁安第65代裔孙,袁琰是第34代祖。第49代祖名兴,字光权,授安庆府教授,其子恕公,于1345年因兵乱由鄱徙迁于此。即: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楼阁行政村袁家村。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理事会
联系电话:13476540468袁品洲。13429921044袁水生
※
在城西门内按察司前袁君礼源流世系
本宗肇自袁天罡 应升宗高及葛亮
广五郎生伯万子 必清公亮伯庸当
袁光五郎高坪立 细二进饮袁政长
袁俊忠泰松年继 十七仁念二五郎
友贵应霆应魁出 伯秀伯才分两房
伯秀招孙志受生 伯才昌孙志餘彰
志受克文必才徙 志餘克俊必宏详
继往开来详旧谱 嗣后发毓各排行
乾隆五年岁次庚申桂月榖日
二十二世伯才派嗣孙庠生既庭敬撰
双峰杉林袁氏 必才公第二十代嗣孙文献复录
※
益阳这支袁氏的堂号,我所见到的1999年五修的族谱上写的是“仁风堂”(但我们家族的神龛上历来写的是“汝南堂”)。其发派公公名袁羲仕,字学优;祖籍为江西宜春;元末明初人(与朱元璋同时代,具体生卒年月已失传);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军,明初封为武功将军,任南京都统多年,于洪武末年告老还乡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初江西填湖广时,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携二子迁来益阳市郊天成垸定居。羲仕公当年迁来益阳定居的村落,后名为袁家巷(1955年改名为全丰村,现名为益阳市赫山区天成垸全丰村)。
自羲仕公于1398年迁来益阳,至今已逾600年了,现其后人已有了第31代孙。据1999年五修族谱时登记,我们益阳袁氏已有5000余人,主要居住在湖南益阳市的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县等地,有少数散居于南县、华容、安乡等县以及长沙、广州等城市。我们益阳袁氏的派谱为: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
祖绍顺立承,宗正安邦国;
肇本家之良,文民发其祥,
志大登先甲,光辉裕桂芳;
崇修齐璧錫,令望协奎璋,
孝贵怀封恪,仁宜继奉扬;
(本人为“文”字派,羲仕公的第26代孙。)
※
重庆市永川陈食场《袁氏族谱》行第
谱为一族之书,所以别行而序第也。行第不序则昭穆不分,昭穆不分则亲疏莫辨。今自八世国字辈为始编为成句,俾后之子孙世世遵循,勿相紊乱,是亦敦伦励行之一大关键也,因录以为表焉:
国正天心顺,家齐道一清。
荣华光祖德,富贵育贤英。
品立宏先绪,名传唤治平。
文行宗孝义,永远著廉明。
据永川陈食场《袁氏族谱》记载,该支袁氏族人系中华袁氏始祖,西汉五经博士辕固之第五十八代裔孙,明末云南宁番卫行军参谋,云南澄江府升授显武将军(注1),清初诰授武显将军(注2)袁成章,因反对平西王吴三桂拥兵自重的分裂活动而卸职,于康熙三年率家人由滇迁川在永川县陈食场石卧龙落户入籍,插占土地纵横十余里,以耕读自娱,享寿八十而终。现在这支袁氏族人以辕固为始祖已传七十二代,尊袁成章为入川开基祖已传十五代至齐字辈。据一九九八年人口统计,仅陈食场镇所辖袁氏族人已逾两千人。欲详细了解陈食场袁氏先祖自西汉始两千多年来的迁徙史,请读永川陈食场《袁氏世系》。
注(1)据《明史职官志》为武散阶从四品。
(2)据《清史稿.职官志》为武官正二品。
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袁氏第十三世孙袁顺林提供
二O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于新疆乌鲁木齐
※
湖南杉林袁氏齐家规训十六条
一、孝弟立本
世人每厚于仙释,而薄于父母;义交异姓,而薄于同胞。故修经设醮、塑像斋僧,极其慷慨,极其虔诚。至于父母,或则悭吝,或则违逆,罔知敬重,衣食不充。其甚者,或至于顺妻逆亲,则良心已尽丧矣!尚何福之可求乎?其义交异姓者,或则邀盟刎颈,或则酒食燕乐,或则轻财投赠。至于兄弟,见则相伤,背则相诋,寸丝粒米,不肯少让。又或听妻妾语,各爨争财。此所谓乖气致异,未有能昌大者也!王中书劝孝歌与丹桂籍所载八反歌,最足发人猛省,所宜熟诵。又,昔人有劝悌诗云:同气连枝各自营,些微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又云: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读此真令人感泣也!
二、勤俭起家
勤与俭,治生要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才匮则苟取。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父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第二要晏眠早起,第三要耐烦吃苦。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以绝争讼;第二要量力举事,以去粉饰;第三要节衣缩食,量入为出。凡此数者,非苐治生,且可留有余,不尽之享,以还造化惜福之道也!而世顾莫之行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在于好门面,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无所不至。此又不特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全父母。愿阖族后嗣三复斯言。
三、义方训子
子弟至六七岁,无论资质敏钝,皆宜使之读书择端。师友严加训迪,务使变化气质。及其稍长,始察其资性才力之高下。或为士,或为农工商贾,各授一业,庶不虚生于天地间也。盖拘朿身心,演习世务,谙练人情,长进学识。他日成名者,固为良士。即治生者,亦不失为醇谨君子。若任其流闲,必流入花酒赌博之中,诸般歹事,俱做出来。虽遗金十万,有何益哉。
四、和睦里党
孝、友、姻、睦、任、恤,古人列之六行。是以邻里族党,俱有相周相救之义。今人肉酒馈遗,每施于富家贵戚,力能还报之人,即往来不厌其频。而族戚中鳏寡,曾不一念及之贫。不举火,则置之而不问;疾疫死亡,则挈家而远避。同室如此,隔远者可知;至亲如此,疏远者可知。此皆风俗之偷也!愿族人于贫乏孤苦者量力周旋,即寻常饮食果实之类,好行其施。有病或为求医馈药,盖惠不期众寡期于当厄,皆种德之道也。
五、国课早完
以下事上,古今通谊。赋税力役之征,皆国家法度所系。若拖欠钱粮,躲避差徭,便是不良的百姓。连累里长,恼烦官府追呼问罪,甚至枷号,身家被污,玷辱父母。又准不得事,仍要赋役完官,是何算计?故勤业之人,将一年差粮先要办纳明白,讨经手印、押收票存。则上不欠官钱,何等自在?亦良民职分所当尽者。
六、婚葬及期
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今则不必如古制,男子未三十,女子未二十,内外为之毕姻。所以防其非礼之思,亦通达权变之道也。古者,大夫三月而葬,士愈月而葬。今即不能如古制,亦当于一年二年之内归窆尽礼。庶无忝送终之道,不使有久尘之榇也。婚不及期者,多因信星家言而为之合婚,以选择富家。是以议婚者众,而不免迁延及其愆期,不得已而始姑就,而其所选或反不如前。此所议者之家,则以姻缘之有一定也。葬不及期者,多因信风水家言,而选择吉穴,以求福荫。是以停棺浅葬,暴露经年。夫忍亲棺暴露,以求子孙福荫,即此不孝之罪已。上通于天,断无发福之理。乃愚民不必责,而士大夫亦恬不为怪,何其愚且忍也。
七、恩威驭仆
昔陶渊明以一仆给其子曰:彼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故沈文端谓笞责仆婢者,当推吾爱子爱女之心以恕之。不惟如是,即寒暑、饥饱、疾病、劳逸与其心曲中微隐有疑虑而不敢声言者,一一体悉之,此待之有恩也,然纵肆则不可。每见士宦之仆,凌侮士人富家之仆,欺凌弱佃耕种之事,反委之佣工而使之习于游荡,甚至借端生事,倚势诈财。为之主者,绝不闻知彼藉我以营私,吾因彼以敛怨所宜,严加戒敕,时为检察,此驭之以威也。观其仆从之谨肆,可以知其主之贤否。凡为家长,可不鉴欤?
八、积德后昌
积德之事,人谓必富贵。然后其力可为,不知无在非德自卿相至乞丐,皆可积也。盖积德有不费财者,如任奔走、释口角、解人厄,周旋人患难。人饥与盏饭,人渴与杯茶。剪道旁荆棘,除当途瓦石,此不过劳己之力耳。又有并不费力者,如隐人恶、扬人善。又如啓蛰不杀,方长不折。在在是德,步步可积。今人止知积财产,而于己所完备之德,不思积之何愚之甚也。且有恃强凌弱、倚众暴寡、靠富欺贫。捏故占人田地风水,侵山林疆界,放债违例,过三分取息。此皆薄恶凶习,天道好还,尤宜急戒,毋自害儿孙也!
九、戒邪淫。(略)
十、戒赌博。(略)
十一、戒斗夺。(略)
十二、戒健讼。(略)
十三、戒嫁生妻。(略)
十四、戒溺子女。(略)
十五、禁邪巫。(略)
十六、戒演戏。(略)
乾隆二十七年 阖族公立
※
宜宾南溪县袁氏家谱
看334|回0|收藏
楼主 袁保险 发消息 只看他
2013-1-19 20:29:17
字辈:
守梓志为本道德诗书易 永基光宗良万世振纲常
文章华国珍和睦兆祯祥毕克重思颖 渊源流自长
(南溪斐石乡)
【】
湖北浠水袁家冲家谱
【】
袁氏家谱重要文献介绍
看1782|回1|收藏
楼主 admin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1-16 20:56:00
<袁氏家传>:
乔字彦升,陈郡人。父瓌,光禄大夫。乔历尚书郎,江夏相。从桓温平蜀,封湘西伯、益州刺史。(《言语篇》)耽字彦道,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涣曾孙也。魁梧爽朗,高风振迈,少倜傥不羁,有异才,士人多归之。仕至司徒从事中郎。(《任诞篇》)《袁氏谱》:
恪之字元祖,陈郡阳夏人。祖王孙,司徒从事中郎。父纶,临汝令。恪之仕黄门侍郎,义熙初为侍中。(《品藻篇》)耽大妹名女皇,適殷浩。小妹名女正,適谢尚。(《任诞篇》)悦字元礼,陈郡阳夏人。父朗,给事中。仕至骠骑谘议。太元中,悦有宠于会稽王,每劝专览朝权,王颇纳其言。王恭闻其说,言于孝武。乃託以他罪,杀悦于市中。既而朋党同异之声,播于朝野矣。(《谗险篇》)《正始名士传》三卷,袁敬仲撰。姚振宗云:“袁敬仲当为袁宏”。《世说新语文学篇》:“袁彦伯作《名士传》成。……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章宗源云:“宏字彦伯。《隋志》作敬仲,盖误以袁宏为卫宏。”
《汝南先贤传》,魏周斐撰
《袁氏家传》
《袁氏世纪》
【】
上湘黄山杉林袁氏族谱●源流序
稽我袁氏,系出妫姓,虞帝裔胡公满七代孙庄伯辕,辕孙涛涂,在春秋以祖字为氏,后去车为袁。
袁氏累叶有光。在汉,安公读书乐道,后举孝廉。章帝时,为司徒,子敞孙汤曾孙成、逢,四世五公。迨汉之季世,贺公为彭城相,子闳僻居力学,相时而隐,皆安公之后。数传至晋,淑公俊迈,多能学术综核,任吏部郎。又数传至南北朝,粲公润州刺史。其及於唐,则有仁敬公,刺史杭州。玄宗诏宰相祖道赐诗以宠其行。当时有滋公为华州刺史,甚得民心,召拜大将军,亦安之后也。由唐迄宋,命修国书,不阿权贵,无愧古良史者,则有枢公。至於元,我袁姓稍微其间,时运沧桑,迁徙不常。而要知,惟安公之世德绵远与运代并兴,譬之黄河之水来自天上,过龙门、穿積石,自冀而豫而徐以达於海。总关其流,区宇(天下)所经之水,皆来自天上之水也。胜国(前朝)鼎兴,我珙公之识真主于长安者其派也,其先安公之裔,瓜瓞于豫章之袁州而复迁于吉州之望寿村者 天罡公也。迨后
光五发派新化县,伯秀开基曹家头。祖德流芳如碁之布,宗公济美似星之罗。
我必才公携其子嗣荣公,于明洪武年间,而迁楚之上湘黄山杉林卜居焉。荣生世忠、世纲。忠生崇昱、崇昂,纲生崇智,此三世而分也。昱生仲瑄、仲玨,昂生仲珪,智生仲龙,此四世而分也。瑄生兴祺,玨生兴京、兴襄、兴市,珪生兴巽(逊),龙生兴钊,此五世而分也。葢是七世,祺生太玉、太瑶,京生太鸿,襄生太章、太童,市生太杰、太伟,钊生太亨,而八房分矣。
自必才公肇基始祖,嗣荣公形单影只。蝉联以下,三世而分,此大干也;四世而分,此小干也;五世而分,此干之枝也;六、七世而分,此干之小枝也。然至七世而分八房,则七世又为枝中之干矣。故,必字派至太字派为总图,合其源也。八世安字派分八房为分图,别其流也。而因流以溯源,则分也,而合矣,夫观流之长,知源之远,我先人苟非积德以厚,其源何以能衍奕?叶之垂绪若此乎?故今日不祧 才公者重迁湘也,自必才公上祖天罡公者,念垂统也有嗣者葺之。无传者,阙之,情不得已也。撮其遗书之要因叙源流以弁其首。
乾隆二十七年 必才公裔序
国顺、永守敬譔
【】
高坪侯田永宁二都全书脚色族谱序
本祖脚色系江西吉州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长丰乡永丰里九龙峰万福庙王。 亲祖分派有名税户圳上袁家也。
本宗族派昌隆,子孙蕃衍。分居外郡各关执照,一出江南常州、龙兴、南昌、邓州、南阳、建昌、江临、淮河、四川、两浙、金吾等道。各分脚色一张。祖公袁天罡,求分住籍,卒葬袁州府为墓。官衙永代,不敢排衙正位。
本宗子孙应昇,出字清源,封关内丞相,镇国侯王。四十余岁卒后归葬圳上广立坟塋。杂役差徭,尽行钦免。有昇嫡孙宗高,茂年一十四岁,以状元加封宝鑑国师。寿三十一岁病终。国钦礼祭,送葬泰和圳上,壬山丙向为墓。嫡太祖袁公葛亮,求住江南。即我祖书图合派开基,分拆三百七十九族。祖袁广五郎,本命丁卯二月十五子时生。娶妻赵氏,生子九人,分基出籍。以同光二年庄宗皇帝治世 ,高祖广五郎生长子伯万,万生五子:曰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岩。长男必清,字时峰。带领人役,出籍湖南潭州。请社就于本年十一月初三日启程,往茶陵东山袁家是也。余弟四人,亦往茶陵,后因本处来龙冷落,跌穴朦胧,水走沙飞,不营基址,就于次年八月收拾人役,带领佃幹术士,寓求吉地,到湘乡长乐乡土,名营田十七都,小地名“道山”立业。凭术详观,水秀山明,十分阳宅。祖必清生四子。长大郎公袞随落营田道山立业;二郎公辅亦随同住,三郎公亮分住土桥,各立坟塋、田塘、山地。偶遇表李岩夫,字时广,同祖公亮,落担开基。袁李二姓,有名税户。始祖公道山创置基业,大小一概均分,各告分闗脚色。又于嘉熙丁酉年间,复徙状元乡金城里立业;又落乾冲立业,以为二族。住籍发派,案山为长。其有江边袁家,(与夫)白竹坪袁家,俱系祖公庄屋带来人役。其姓园土之园,而非我袁氏之袁也。
我祖子孙千亿,事业无边。一告水田三千九百七十五亩,上马一十五疋,一告庄头一十四处,一告户管闗圖,脚色执照,其有道山分来祖业,一宗给付案山,收貯执照。
凡各房俱系案山出业。安化、宁湘、益阳,湘潭等县,一并告行,年月不等,据号内,各开年岁,各执收管,各处乡贯,都分土讳,地名永依来历,圳上出业。
原长族分居江西洪洲铁柱观;二族分居江西袁州府,祖葬本府官衙,永系天罡之墓;三族分居吉州圳上;四族分居茶陵、东山;五族、六族营田、道山、大枫树下、(并)土桥;五祖五族开基,次祖袁公镇,居宁乡县三十都,承部袁家立业。后迁案山,以广基址。祖公有接续,长房袁伯庸,生五子曰:袁光一郎、光二郎、光三郎、光四郎、光五郎。我祖光五郎,见得案山人稠地窄,徙居宝庆府新化县高坪永宁二都石鼻头土地,居住立业。又于祖图脚色内,实得我祖袁光五郎来历年号,系宋时开宝三年庚午岁七月。诏邵州潞大牧蒋瓊,问曰:“卿守邵州之地,国税薄而难完。何也?”瓊奏曰:“邵州之地,因唐时黄巢作乱,杀戮天下,人民尽绝,笋穿破屋,骸骨盈山,地沃人稀,无民耕种,是以无功。”诏曰:“朕都汴梁,闻吉州泰和县,地名圳上。人烟凑集,豪杰超众。”
诏行,圳上之民,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以赴邵州,耕种当差。于是我祖五郎妣欧阳氏,虽生于案山,实系吉州泰和县籍贯。奉诏请详,告闗脚色,而徙居是焉。立住屋堂,坐北朝南,亥壬山巳丙向。生九男二女。男名曰细一细二细三细四细五细六细七细八细九,女名天贞,出适陈千户男陈震,雷为妻。置白箬溪、石牛硐、苦竹溪三处,后人以为祖山。五郎夫妇丧后同葬侯田屋后,与屋场同坐亥壬,对巳丙为塋。侯田发派高坪居多,故谚有之曰:“十个地遞年九个袁”。今袁道然 、袁诚 、袁志气、 袁志潮、 袁志通 、袁洋晚 、袁金孙、 袁克斌、 袁朋继皆其派也。独有井边袁家,非我同派。其有案山分来祖住屋堂一所并坟山等项,俱拨付侯田子孙管顾挂扫。原有脚色分闗执照。
康熙十二年癸丑岁春月吉旦
修谱纠首骧龙 禧 章彩 象华 朋继
【】
我是安徽萧县杨楼镇油坊村
【】
8-12-21 11:35:01
尊敬的厚万宗长:
今写信来请求您帮助指教。我们在写家谱时,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不全,出现了断代现象。
我们祖先大概走向是:河南汝南--江西--湖广--四川。
我们的字辈是:子志再仕,景进承忠。
我们进川的始祖可能是袁志心,袁志茂,或袁再清,袁再兴,或者其它名字。
据我父亲在世时讲,我们祖先为了逃难,分散时打烂一锅,众兄弟各拿一片,各奔东西,以后认祖归宗时有信物相证。
听说河南省邓州市白牛镇是“破锅袁”的始发地,特向您求助。破锅袁的老家谱是否有?能否从中查到我们的一些线索?我们是否属于“破锅袁”呢?请帮助。
现寄去100元,作为我们对尊长的敬意!祝您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袁效春
☆
晟,始祖|又名垂裔原籍南京凤阳府寿钊下寨县七贤村人氏常平帐下归附从军洪武二年调广东惠州府衙长乐字御总旗曾子惠小旗周谊南京清朝改江南下寨今并心怀远,终葬于长乐县西门外雷公墩卯山酉向鸡姆聚薮形,徙居广东大龙田福建上杭白沙奉新石溪南康河田大佘游仙排牙等地,配周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清/胜/
请知道的宗亲联系我,QQ574583521
■
越支邑新昌袁氏:派自汝南,后徙青州。宋咸平中有諱元者登進士第,擢為新昌令,因家焉。四世祖彀:仕至祥符縣丞,轂:朝奉大夫,知越州府事。徙居四明。五世祖辰,六世祖評:國子監書庫大使又居上虞。七世祖尚節,日與士大夫:編修石天民,尚書黃慶,侍郎王夢龍,池州司戶參軍章棟,安福縣丞狄斗南,天臺縣丞石莊簡為友,師事止齊。先生陳公講論道義。昇:明州府助教,贈太師衛國公。棣歷任朝奉大夫。熙默登聞鼓院判。八世祖燮:龍圖閣學士,諡正獻。韶:資政殿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贈太師,越國公。高:台州黃岩縣丞。深吉州司戶。九世祖三之:湖州府通判。一之:明州象山縣令。行之:太平府儒學教授。甫:兵部尚書,國子監祭酒,諡忠肅。十世祖三杰講書稽山書堂,有講義一部,語孟演說一部,傳於世。同崇德令。儒:台州寧海縣尉。伯父桂:明州司戶參軍。應椿,釋褐登第,隆興府學教授。叔父範:蕪湖縣尉。旵:黃岩縣丞。皆登進士第出身。應午:兩舉鄉貢。進士御史中丞俞公之甥也。至若族兄君寶及宣,而又兄弟同科者也。侍郎王夢龍,甲峰用翼子。雙峰,周巽子皆袁之甥。太學國諭吳焉發,同邑進士。陳作新,楊棠,石夢熊任國器。四明象山周夢龍皆袁之婿。又如四明葉夢鼎,參政于子裴,亦袁之甥婿。其在五部灣唐奧者:出四世祖滿分派。近世來以子孫漸衆,支分益廣,后生晚進或遇諸途,恍若不相識。既無譜牒,孰辯尊卑。今上推世系,定為家譜,咸平以前無由尋考。本支嫡派既出自新昌縣令公元,當推縣令公為始祖,畫為譜圖,具於左方,傳後世子孫,得以考先公之作。自云。 旹 大元元統甲戍十月吉日十二世孫超琮謹序
■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为子孙者,其可眛其所本乎。新昌袁尚节,字彦秉。县令公之七世孙。念亲党散居,恐来者不知所本,而命子:汝和,汝玉述为谱图,得九世,请升于端。按县令公:讳元,字昌年,汝南人。宋咸平进士。来为是邦。生田,田生宠,遂居天岳山下。宠生五子,满,縠,毂,方,阑。縠,毂徙四明。方徙奉化唐奥。阑徙五部湾。满生五子:履,楠,思,寅,辰。楠次子琼生尚节。辰又徙上虞,生书库大使评。七世矣。夫新昌割台分剡为山邑,乃能习於诗礼其俗,盖未大化。貽石氏禮,程伯子於家塾,薰蒸六藝。得聖人之蘊,其戚袁氏。克守先芬,詩禮之風蓋振。創梅莊書院於龜山。坐余西席課諸子及鄉之俊秀。因知其尊祖敬宗而不忘所本者,唯袁氏子孫為甲雖有散居,其慶 生死之禮不廢。彥秉又處心合議,凡邑之有益於官而利於民者,莫不捐私帑而為之由。是人人呼為長者,況庭訓敦切子孫。皆佩服無違以求至。乎敦親睦族而興孝敬之道者居多焉。何則蓋縣令公深仁厚德之澤,不因世而斬也。斯譜之作,誠不忘所自出之祖,收其族屬,分其遠近至祥。若彥秉父子皆可謂能光宗者乎。若承前繼后可合,又在乎後人自勉。 大宋乾道二年丙戍歲姑洗月哉生明
■
奉化袁氏家谱历代谱序辑录(共13篇)
文字录入:湖北襄阳 工正数码
标点断句:袁资友
文字版权:袁氏传媒网 www.yuanscn.com
资料提供:奉化 袁巨高
帖子发布:袁氏传媒网
网络谱欣赏:http://www.yuanscn.com/zxcjp/jiap ... =0&userid=0
-------------------------------------------------------------------------------------------------------------------------------------
民国甲子岁修订(保善堂珍藏)
承先启后,万世家宝。
新邑沃洲承先堂黄铸
-----------------------------------------------------------------------------------
民國十三年重修序
裔孫 明秩謹撰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有善必錄,有惡必懲,昭其直也。鑒修有更正之權,總裁有取締之義。予兩閱重修,未逮其志深滋愧也。窮念我族自允甯公之孫,孝子鎮公結廬守墓于汪村後,得之清之澤之公發祥黃甘,寶在棠溪直名棠溪支可也。是爲棠溪袁氏相聚爲鄰者,召望支、青桐支,援於保善堂附祀此,生則同族,死則同祠,宗譜宜乎其從同。若茅山、堰頭、許家田以及溪岸白桃、橫路、水閣、杜岭、金亭觀下、小淺樓溪各支,既非同族、又非同祠,而宗譜亦從同之貽害後人,多費手續多費材料,實基於此,原知始爲親親之義,冀修統一譜而收宗黨人,然能保合孫認我族者,其祖宗子孫並書之,乃茅山、堰頭等支無人無鬼,又何必書?況其宗派攸分,均爲伯祖。考本源之始,咸從杜岙來袁家岙爲桑梓之區。鬼而有知,親其所親,毋爲曆於我族也。從有作才,他年修譜能取諦更正,不以舊述舊,九泉之下,予願分斯責,成而豈但此哉?文藝之上亦可就簡也。墓誌記略諸集光明正大,最足流芳,仁義節孝等傳,實是求是,願增多數女人雜脈。關於祖宗當鋪,有特別勤勞於公益,有齒德具尊之大老,當表揚。舍此之類,爲之閑交。至於序袁氏之所自出,序吾族之所由來,二三篇足矣。雷同習見何益耶?尤可慨者,得之公,得字應從三點水旁。自近世譜中,代傳雙戤人邊,究非諱名之故,此訛字之無疑義也。遺下祖山,多則只知惜刍薪不知養棟梁材,以備大用;而動即議捐此幹事之無識見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勉人克勤克儉以取妻室,自生育繁而子孫多也。逎我袁氏族典。餅蛋時倍丁賞蘭盆會散胙飯不論資格。間有鰥夫年登花甲。便介優待此。敬老之無理由也。鄙以爲:年登花甲從未完娶,其少年爲人放浪無疑;一切血食不准給予。俾人知恥而努力成家,是所望於將來開一族例也。今總理廣艮發起生財之道,注念地道,敏樹爰,就祖山,培植森林,計三十年一伐而再種。之此,不費之惠洵堪爲他族之模範也,幸甚另附條議於後,宜世世子孫其圭璧視之。
回复
沙发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0:06
永樂七年序
古者,族大制有譜;有譜以統宗;統宗以收族。俾知所出而孝敬生焉。慨自譜牒不修,世遠族散,將視族人為途人矣。越大姓袁氏,裔出漢司徒安之三十一世孫元,由汝南徙青州。宋咸平進士,來令新昌家焉。厥派繁而四世孫諱瑴,徙家四明。自越國公韶,數世譜牒失修,族誼幾晦。永樂戊子春,剡川十一世孫德鄰、偕上虞十三世孙铉、四明越公后十四世孫文衡,收其所未統者,丐余序之。余觀其譜,知袁氏散漫東越,以儒術起家,而應民社之寄者不可勝計。鉉持百世之孝敬,聯失統之宗,轉途人為至親,俾世遠而不昧其所出,賢矣哉!國子祭酒同修國史南昌 胡儼撰
回复
板凳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0:57
天順七年序
袁氏之先,本舜帝之苗裔嬀姓。自虞遏父胡公滿封于陳,以備三恪,傳二十世,曰諸,之孫濤塗為轅氏,從齊威公盟賜邑夏陽,字仲諡宣,謂之轅宣,至其玄孫曰頗,為司徒。奔鄭。至裔告,秦末居河洛。少子政,以袁為氏。九世孫曰生,传四世日幹,封貴鄉侯。其八世孫曰良,為威武令,事平帝光武。良之子曰昌,曰璋。昌生漢司徒安,安三子賞、京、敞,為漢司空。京為司隷校尉。京生太慰陽,陽生彭、彭生忠,徙会稽生成,成生中郎逢,执金吾隗太傅。逢生述,述弟绍,绍生熙,熙生令喜,居樂陵。生盧州叅軍異弘、異度,相唐中宗。異度生恕已,恕已生給事中建康,建康生高,高生文德,文德生敬初,敬初生太師、象先,象先生雍州節度使正辭,失传。璋生漢司徒滂,滂生魏御史大夫渙。渙生侃,為魏尚書。侃生準,為晉給事中。準生光祿公冲,沖生耽,耽生豹、豹生洵,居陽夏。尚書覬,覬生戩昻。戩昻生君正、生颖,颖生伟,伟牛郊失传。呜呼,自良至烔二十一世,由汉、魏、晋、宋、梁、陈、隋、唐,显著盛名昭昭可考。所居之地始于陈郡阳夏,蔓延四方者甚众,蓋盛于汝南者安后,彭城者生后,京兆及华阴者涣后,乐陵东光者令喜后,会稽者忠后。四明诸派、监桥越国最显,城西亦有仕者,棠溪、岭东,自越徙鄞,越即会稽也。念二府君居杜岭,传四世而曰从二、从三、从五、从九,四支焉。从五之曾孙讳浩者,徙棠村;讳渭者,徙慈林;讳滋者,徙溪岸。从九之孙时举三子镇,居黄甘,仕宋为承值郎,淮西安抚司副尉事亲至孝载县志及《戴剡源迁祔记》、《舒阆风广孝庵记》。镇生得之,举进士,官石康知县,宋末率众捍贼。乡党赖之、清之,丽泽书院长,泽之稽山书院长。泽之子楍,仙居教谕。勗,九世祖,作《玉府书》及《家戒棠溪藁家》载传焉。教谕府君生瑜,勗高祖也。生曾《大父学录》。府君壆,善诗文,有《双桂集》。生祖璩,璩年先君泂,泂生勗,其居杜岭而仕者,从五之玄孙肖说,宋省元;从九之九世孙珵,出贡士,为巡检;十世文质,为户部照磨,居棠村。呜呼!自始祖至勗,以文章立身,家贫无以为养。今幸穷微录,而亲不在殊为可恨。四从祖往往有德及人,而报不于其躬。诸子孙以孝悌为本,加以诗书文艺美之天岂终靳报耶?期相与勉之。 十四世孙福建蓟州训导 勗 谨识
回复
地板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1:46
成化三年序
蘇州儒學訓道袁君朂,以其所作《袁氏族譜》囑余觀之。叹曰:盛哉!
袁氏居四明者,皆出于越,而越则始安之五世孙忠也。是谱蓋為奉化袁氏之在。棠溪者,作則忠之前后,略見于圖所可考也,卽鑑橋、越國城西、嶺東,亦自為圖而不敢妄有所續也。始祖居杜嶺,傳四世而有棠村、慈林、汪村、黃甘等支。黃甘卽今棠溪之東南,而循龍溪而北二里許則為汪村,卽雲溪;又二里許為棠村棠谿,俗云棠岙棠村;又二里許為慈林。棠村之仕者,則戶部照磨文質公。公材行著聲黃甘在汪村之上,而始自淮西安撫司副尉公名鎮,字叔安,號松軒,以文章薦擢一時,而事载《閬風舒岳祥廣孝庵記》、《剡源帥初》、《戴先生遷袝記》又奉化县志也。生三子石兼短暫縣者得之也。麗澤長者清之也,澤之最少,為稽山長安樂居士,迺其號也,居之旁多泉石之樂故。自號逍遙老人,邑人沈少微之《賦學士袁伯長之詞》,定松《李元帥之書》皆勒之石以記其勝,至今為人所稱慕。諱杰者,澤之長子,字太初,又字明后,從學剡源,博極羣書,閬風奇之,贈以字說:“清容公薦為仙居教論,後調寗海以為辭親遠遊非孝,尋棄去,優游泉石間”。題所居曰:《恕堂閣》,曰《知安居士》多所著,作有《玉府及棠溪藁乃天臺》,胡世佐所編《鄞樓拱梓行》,世杰之孫曰壆,字均學,发身儒士于洪武中,四轉至國子學,録所至皆有聲。迨掌監承事以廉洁菾謹,受知我朝太祖高皇帝,將大任之以疾終。於官嘗號“雙桂老人”,故其文曰《双桂集》。而西山樵隱公之海,乃其孫也。公承六世之澤,和易平寶隱居,教授遠近嚮風蒙城,教論江述刑部主事江澗、廣西按察使江勛御史江純,皆出其門其所著作,極為當時推重。而持又甚高先正所謂“生可為人師,歿可祭於社者”也!鳴呼!袁氏之在棠溪,其世家文獻,吾邦衣冠之家,由宋至今,詩書禮義之澤,浸潤濃郁。僅七世而數君挺生,豈非積德之深厚所致哉?袁氏舊有教論,公本支譜學録公畫,四從圖而譜未成。薊州司訓承樵隱公,重修本支譜併四從圖及誌而作之,其法歐公小宗之制而尤精密:仕止、生卒、葬娶、分合、行誼,大槪無不備見。其先世遺文可傳於世者,倸於譜後則其用心誠\。袁氏之賢子孫矣!觀其譜讀其文,詞則袁氏之所以盛夫,豈易及哉?怡會祖母能三孺人學録公之女兄也,怡之會祖母蚤世賴孺人而有今日敢不識一言於譜端,以著其盛焉! 翰林院檢討兼國子助教 項怡 拜撰
回复
5#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2:26
嘉靖三十年序 按舊譜:念二府君宋仁宗時,自越徒奉葬杜嶺裏高岡大墓,為奉化袁氏始祖。至曾孫有曰從二、從三、從五、從九四支焉。子孫蔓延,散處不一。遂有黃甘、汪村、棠村、慈林之徙,历宋至今,物更事謝,無譜以联屬之,其不視為途人也者?幾希天順間,伯祖薊州訓導朂公,會其宗黨而重修之譜牒,已明親疎有序。越七十餘載矣,昔先君有志未就而卒。今年春,叔父恐久而失傳日,譜系不修,吾子孫責也。爾父之志竟不能繼。斌,晋言於族,會四從子孫之有齒德者,各出其舊譜,輯而通之,從而同核者,克明鏡兄仲美、純兄惟寗,汀姪孫也。董其事者,叔父則升公也。然後尊卑統緒,燦然可考。某為某祖,若父某為某子,若孫皆知所出,而不乏尊祖敬宗之義。雖然譜牒尊敬之文也,孝弟尊敬之寶也,徒重譜牒而不先孝弟,則亦虛焉耳!後之葺是譜者,尚其以孝弟之心而為尊敬之寶,毋徒視為虛文而弁髦之也夫。
■
赣州市宁都县长胜镇鱼青村-山车村袁氏,两个村有三个小组全是姓袁,分别是:鱼青村象牙湾小组 鱼青村流芳小组 山车村上布小组
220户,1500人左右。
■
谷城破锅袁氏网络谱成功上传
谷城破锅袁分布在谷城县石花镇袁家梁子,袁家大瓦房,倒座袁家湾,平川袁家畈陈家湾,彭家岭绵羊沟,谢湾五陡坡,谢湾熊家岗、九里岗,庙滩熊家营,茨河袁家天坑,盛坑羊胡子岗,保康城关王家湾,谷城城关黄康青山等地。
查询地址:http://www.yuanscn.com/zxcjp
■
各位宗亲: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河南邓州白牛破锅袁氏家谱网络版于2012年6月7日发布,http://www.yuanscn.com/zxcjp,欢迎广大家谱爱好者浏览,同时也欢迎您自己录入,传来发布。
《白牛破锅袁氏》始祖袁仁,于明朝成化二年自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瓦西坝朱市巷迁河南南阳府登州市阜民桥。袁为九岗鳌公八子琰的后裔。
自明朝崇祯十二年白牛“反朝事件”冤案以后,仁公后裔以白牛为中心,沿汉江一线呈扇形逃出谋生。现已查明集居地有:河南淅川厚坡,内乡花洼、瓦亭,丹江吕家江袁家店习家店,襄阳、谷城、南漳、保康,宜昌龙泉,当阳等。
本网络谱是明朝袁万年撰《袁氏家谱》后,以1995年袁厚万等续修的白牛《基肇汝南袁氏宗谱》为依据,进行少量增补后的电子网络版。
网络谱上中位是谱名个人信息,左侧是家族树,右侧是支房图和查询框,正中是“五世同堂”方位图,下部是“一键寻根图”。个人信息中,可以刊发照片。
网络使世界更小,传媒让袁氏更亲!
■
睢县袁庄有400年历史
商丘市的袁姓,睢县最多。据统计,睢县袁姓人有4万多人。明清时期,古睢州有“四大家族”(汤、王、袁、蒋)一说,“袁”即为其中一大姓。
睢县蓼堤镇魏楼村的袁庄自然村,是个有4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全村几百户人家,没有一家杂姓,全部姓袁。
睢县姓袁的有两支,一支源于安徽凤阳,仅几千人。另一支源于山西洪桐县,同一个祖先,名袁友谅。
据睢县袁氏人所保存的《袁氏族谱》记载:先祖,袁公友谅,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生,明永乐十七年(1420年)卒。其祖籍山西平阳府(今临汾)洪洞县大石桥村。其有兄弟三人,长兄友直公,友谅公居二。袁家于1371年奉旨背离故土,迁居中原。其兄友直公落户于商,友谅公定居于睢匡城(今睢县匡城乡)。其三弟传闻落户于鲁菏泽一带。现在,睢县与商丘的袁氏族人,皆一脉相承,睢县袁氏尊商丘袁氏为“长门”,即因为商丘袁氏的祖上袁友直是兄长的缘故。
袁友谅迁居睢县后,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现在,袁友谅的后人居于商丘市的民权县、睢阳区、梁园区县、宁陵县、柘城县、睢县,周口市的太康县、西华县、鹿邑县及开封市的通许县等以睢县为中心向外辐射的11个地方。这些地方的袁友谅后人已经修过7次家谱。
据袁庄自然村70岁的袁业春介绍,袁庄自然村的创始人是袁大观,是袁友谅的七世孙。袁大观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卒于泰昌元年(1620年)。袁大观娶了明朝安乐王的女儿为妻,为郡马。安乐王是皇帝的弟弟,所以,袁大观又被称为仪宾。《袁氏族谱》记载,袁大观不忘乡亲父老,时常微服察看民情,匡国利民,扬名显祖,有家贫而孝者,施于钱粮。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飞舞,袁大观在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个病倒在路旁的老乞丐,就脱下自己的棉袍给老乞丐披在身上。袁大观告老还乡后,就从原先居住的袁堤湾村搬迁到现在的袁庄自然村。
袁庄自然村东南角,有一尊重修于清咸丰六年的袁公大观石碑。袁业春告诉记者,袁大观的石碑本在村西南,因淤在地下,袁氏后人便于清咸丰六年重新立碑。
■
项城袁氏陵园举行民国首任大总统长曾孙袁萌临骨灰迁葬仪式
2012年4月27---28日,民国首任大总统长曾孙袁萌临骨灰迁葬仪式在项城市袁氏陵园(袁阁)隆重举行。
(详见图片)
对从北京专程赶来袁氏陵园祭奠先祖和安葬袁萌临骨灰的袁启和博士,项城袁氏宗亲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意。项城市高寺镇党委书记杨万兴、镇长石雨设宴招待了袁启和,欢迎他回家乡祭奠先祖,并请他向国内外袁氏宗亲转达家乡人民的问候。
(详见图片)
作者:上官云儿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3243022
回复
沙发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5-9 22:34:24
对从北京专程赶来袁氏陵园祭奠先祖和安葬袁萌临骨灰的袁启和博士,项城袁氏宗亲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意。项城市高寺镇党委书记杨万兴、镇长石雨设宴招待了袁启和,欢迎他回家乡祭奠先祖,并请他向国内外袁氏宗亲转达家乡人民的问候。
四月四号清明节当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 项城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暨《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首发式在项城市高寺镇袁阁村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袁氏宗亲四千余人参加了庆典和公祭。
参加庆典的领导有周口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范耀刚、项城市政协副主席徐汝芳、淮阳县政协副主席张继华、项城市政协秘书长杨家岭、高寺镇镇长石林,高寺镇副镇长刘明华,项城市袁府文化公司负责人席军、刘子祥,项城市台办主任李相甫、项城市侨联副主席李卫星、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马海珍、副馆长高静茹、孔俊领等。
仪式由高寺镇副镇长朱明华主持。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领导和袁氏宗亲代表为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剪彩。
四月四号清明节当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 项城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暨《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首发式在项城市高寺镇袁阁村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袁氏宗亲四千余人参加了庆典和公祭。
参加庆典的领导有周口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范耀刚、项城市政协副主席徐汝芳、淮阳县政协副主席张继华、项城市政协秘书长杨家岭、高寺镇镇长石林,高寺镇副镇长刘明华,项城市袁府文化公司负责人席军、刘子祥,项城市台办主任李相甫、项城市侨联副主席李卫星、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马海珍、副馆长高静茹、孔俊领等。
仪式由高寺镇副镇长朱明华主持。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领导和袁氏宗亲代表为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剪彩。
(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下袁氏家族陵园重修 是袁氏后人 共同捐资进行的没花国家的一分钱 也不是政府行为只是有袁氏后人中的社会名人一起在清明节这天 回乡祭祖时又同时进行了这个仪式只是民间活动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祭祖的吧再说了这个陵园是在村中 不是耕地 是人家以前的老坟茔 政府还有村里 没有为他们扩大一分一厘 的面积)
(袁绍岭供稿)
■
破锅袁氏集聚区:河南内乡
看812|回0|收藏
楼主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5-8 09:15:36
瓦亭镇位于内乡县西南部,西南与淅川县马蹬、香花、厚坡三乡镇接壤,东北部与本县师岗镇、乍岖乡为邻。面积89.32平方千米,人口30206人,其中农业人口26880人。辖周家、闫湾、杨河、杨沟、罗沟、瓦亭、魏河、石营、温岗、薛岗、庞集、药山、春景、袁沟、山南、袁营16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22个村民小组。
■
四月三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卧雪长溪(铜鼓)袁氏第五世祖(发祖)大观公墓茔重修改造工程,最后一套工序(墓碑龙凤顶安座),在一阵喜庆的烟花和爆竹声中圆满告竣。
■
分宜礼堂袁氏族谱四修开工典礼
分宜礼堂袁氏共计3800余人,礼堂大屋村 黄陂村 盆形里村 梓树下村 东山村 西岭下村 解放桥村 楼前村等统称为礼堂袁氏。
礼堂村位于县城16公里处隶属凤阳乡管辖的行政村委会。礼堂村是分宜袁姓第一大村。分宜有个礼堂村,宜春有个横塘村。远近闻名。
礼堂袁氏历代人才辈出,现有副科,正科,副县,正县等国家干部百余人。
2012年3月17日上午 礼堂袁氏正式动笔重修礼堂袁氏族谱,称为礼堂袁氏四修族谱。参加开工典礼的有2000余人。共同商讨,出谋划策。[
■
中华袁氏各省居住地 摘记袁氏世考清道光年间纂修完成有遗漏且谅解
直隶宣化河间安肃抚宁荏平东光静海保定顺义 埠平武邑雄县宝坻玉田曲周东明深泽满城成安青县沧州万全任邱
顺天大兴通州三河宛平昌平香河
奉天即辽厢红旗厢蓝旗厢白旗东
汉军正黄旗厢红旗厢白旗
江苏苏州扬州徐州长州江宁会坛吴江松江淮安吴县元和江浦江都通州常熟崇明武进无锡华亭兴化上海如皋六合泰州阳湖昆山娄县丹徒震泽山阳洓县青浦奉贤合匮 江阴邳州
安徽安庆泗州青阳庐江合肥吁咍寿州天长宣城潜山桐城
浙江嘉兴钱塘富阳东阳慈溪会稽镇海天台宁波仁和上虞鄞县山阴萧山新城嘉善奉化桐庐诸暨临安秀水海盐开化德清西安新昌平湖
福建闽县建安漳浦上杭建阳清流龙溪
河南开封河南南阳大康确山汝州虞城鲁山汝宁陈州洛阳汝阳鄢陵睢州登封考城新蔡南召祥符亳州禹城商邱滑县杞县柘城安阳兰阳
山东济南武定曹县沂水安邱临眗荏平即濹临淄聊城淄州长山章邱博平益都海丰济宁德州蓬莱临清肥城
山西翼城洪洞长冶陵川曲沃祁县邢台万泉嵉县
陕西同州长安富平榆林凤翔乾州潼关大荔 高陵
甘肃凉州成县
湖北武昌黄州荆门黄梅麻城黄波沅陵江夏汉阳宜昌孝感蒲圻兴国宜都石首蕲水黄冈枣阳克山江陵大冶沔阳安陆潜江
湖南衡州宝庆澧州宁乡龙阳沅江湘沄常宁辰州 郴州桂阳安仁浏阳衡山来阳湘乡礼陵兴宁衡阳平江
四川成都重庆理番蓬州酉阳忠州绵州云阳嘉定顺庆合州涪州眉州资州洪雅富阳巴县彭水华阳西充荣县犍为大邑兴文内江峨嵋珙县荣昌梓潼乐山太平保县大昌江安磐屋汶川达县
广东广州香禺东莞顺德增成茂名潮阳揭阳潮州 香山清远新会花县封川龙川
广西 浔州桂平广南宜山贺县柳州平南平乐崇善藤县
云南云南永昌曲靖建水赵州嵩明临安大理石屏宁州永北
贵州镇远贵筑遵义修文普定贵阳都匀龙里
■
通告
中华袁氏分宜宗亲会正式成立运作
将在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出以下职务 目前宗亲会一切事务由袁银生主持袁小慧主持秘书处财务处
会长
名誉会长
常务副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宣传部
联络部
财务部
中华袁氏分宜袁氏统谱正式开谱 办公室设立在分宜县分宜镇新村袁家村祠堂
统谱主修事务由袁银生主持谱局主修由袁增文主修
主编
名誉主编
副主编
顾问
编委
资料收集组
资料汇编组
校正组
后勤组
统谱正式开始预订 需要的各位宗亲可以留言
■
祝贺汝南卧雪(浏阳)袁氏宗谱第七修颁谱庆典讲话
祝 生
尊敬的各位嘉宾、以及浏阳的各位袁氏宗亲、大家上午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袁门盛事,可喜可贺。汝南门第笙箫鼓乐酬祖德,卧雪吾庐欢声笑话庆谱园。
在举国欢庆祖国华诞之际和新纪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形式下,择其吉日良辰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汝南卧雪(浏阳)袁氏宗谱第七修颁谱庆典,这是我们德公后裔生活中的喜事,盛事。值此,我受中华袁氏文史研究会总部秘书长荣程先生的委托,代表中华袁氏文史研究会和江西铜鼓(长溪)袁氏宗祠理事会,并以我个人的名誉,向本次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浏阳的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国有史志,族有谱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组成部分,姓氏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政府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之理念,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新世纪是高扬人文精神的象征,胡锦涛主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盛世修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更是族人的迫切需求。宗谱是家族的标志,族谱是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宗族,就是中华民族的一条血脉,是联系炎黄子孙的亲情纽带。有谱就有亲和力和凝聚力,有谱就能明辈分,详世系,厚伦谊,序昭穆。续修宗谱是为承先启后,缅怀前人,教育后代,以先祖的崇高品德和辉煌业绩,激励族人爱国,爱家,爱族,爱民,尊老爱幼,敬宗睦族,遵纪守法,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风范。
放眼世界,纵观族情,当今我袁氏人丁兴旺,支繁叶茂,人才辈出,各业辉煌,到目前为止,据统计全球袁姓人丁已有800多万,由原来的5、60位现跃居第33位,真乃可喜可贺。编修宗谱已成各姓氏家族事务主要内容,同时,修建宗祠和维修祖墓也尉然成风,这是华夏子孙尊祖孝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两地宗亲皆同祖,德公后裔继开来。先祖大观、大谋是同胞兄弟,我们铜鼓浏阳两地宗亲都有着相同血脉,因此我们要继承先祖的遗愿,多多加强联系,经常往来,共商家族大业。各位宗亲,袁氏家族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增强对宗族观念的情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把袁氏家族事业做得更好,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最后各位宗亲工作胜利,阖家幸福,如意吉祥!房房发达,富贵荣昌!祝庆典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十月三日
■
九岗袓鰲公上溯世系考
一、不知邵公,尊安公为祖
(一)《丰城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解读
原文:
一世 袁邵公,讳安,汝南人。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辛丑年娶张充女,生一子,叔平。
解读:
《后汉书·列传35》曰:“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少好学,初为县功曹。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章和元年(公元87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特赖之。四年春(公元92年)薨,朝庭痛惜焉。安子京、敞最名。” 能一人下,万人上至少约有5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42年。
袁安是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生人,此谱将袁安向前移了180年。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造成如此大错之原因是:
1. 首修此谱者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
2. 道听途说,得一星半点,听别人以安为祖,也生拉硬拖到自己家谱上。
3. 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上源流,又不愿打听、参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谱,关门另造。
4. 后经过十余次修谱均照搬,原因是:“老祖宗定的,是正确的,不能改”或明知是错也不敢改;或是后修者没关注这一问题。
原文:
二世 袁叔平,邵公之子讳陂,娶李氏,子一,仲良。
三世 袁仲良,叔平公之子讳动,娶陈氏,子三,本初、本被、本析。
四世 袁本初,仲良公之子讳好,娶郭氏,子一,正阳。
五世 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庚戌八月廿二日亥时。在汉建武(公元25~55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华。
六世 袁华,正阳公之子,生于新莽三年(公元11年)庚午(新莽二年)七月二十日。娶刘氏,子二,名焕、名辉。
七世 袁名焕,华公长子,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戊子三月十六日午时。汉永平(公元58~75年)官为司徒。娶邱氏,子一,信。
八世 袁信,名焕公之子,生于建武廿二年(公元46年)丙午十月廿十六日子时。在汉永元(公元89~104年)官为尚书。娶吳氏,子二,宗玉、宗佑。
九世 袁宗玉,信公长子,字海东,生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丁亥四月初二酉时。在汉永建(公元126~131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九津。
十世 袁九津,宗玉公之子,讳冲,生于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壬戌七月十九日辰时。娶王氏,子二,祥、泰。
十一世 袁祥,九津公之子,生于和平三年(公元152年,和平只一年)壬辰九月十五日午时。娶李氏,子一,子哲。
十二世 袁子哲,祥公之子,生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丙寅七月十三日子时。娶邹氏,子一,烈。
十三世 袁烈,子哲公之子,生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庚子六月十七日丑时。娶张氏,子一,银。
十四世 袁银,烈公之子,生于建兴七年(公元258年,吳. 建兴只二年)乙亥(吳. 五凤二年)七月十三日申时。娶龚氏,子一,连。
十五世 袁连,银公之子,生于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晋)癸丑十二月十四日巳时。娶刘氏,子二,彪、豹。
十六世 袁彪,连公长子,字仲支,生于咸和七年(公元332年,东晋)壬辰六月十三日丑时。娶吳氏,子三,以楠、以极、以树。
十七世 袁以楠,彪公长子,讳贞源,生于宁康元年(公元373年)癸酉六月廿九日卯时。娶王氏,子一,奎。
十八世 袁奎,以楠公子,生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己酉十月初二寅时。官为吏部尚书。娶聂氏,子二,捷、报。
十九世 袁捷,奎公长子,字千果,生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南朝宋)癸未(元嘉二十年)八月廿一日丑时。官为郎中。娶张氏,子一,居正。
二十世 袁居正,捷公之子,字飞龙,生于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南朝齐)己未十二月初五日寅时。梁朝武帝大同十年(544年)为吳郡刺史,谏章太守。娶陈氏,子一,宪。
二十一世 袁宪,居正公之子,字德甫,生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南朝梁)丙申(天监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巳时。中大同(546-547年)官为御史。娶郑氏,生于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庚子二月初三日卯时。子一,郎。
二十二世 袁郎,宪公之子,字宣卿,生于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南朝陈)丙戌八月十一日午时。官为太守。娶禇氏,生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壬寅四月廿五日戌时。子一,天纲。
解读:
从二世袁叔平至二十二世袁郎,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此众名源于何处?
1. 是从东汉、晋、隋、唐本支祖宗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显然不是!
(1)记录中只记出生日,死亡日期呢?安葬地呢?在中国人传统中,生、死、葬同样重要。先祖不会只记录生,把死与葬抛弃!
(2)记录的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夫人的姓氏全,甚至夫人的出生日也精确到时辰可能吗?除非每一代都有人登记,只怕不合古人的实际。
(3)记录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在记录某人官位上却没有准确时间,更没有具体州县,不合常理。只能说明不是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
(4)在运用“六十甲子”上下了一番功夫,除三处推算错外,每隔几十年一代人。这得归功于“老皇历”。
2. 查看代间隔年(上代人一岁与下代人一岁之间的间隔年数,一般匡算系数为30年,正负五年。)
(1)一世袁安至五世袁正阳
“一世袁安,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按安公公元前87年迁司徒,时50岁,出生接近年约前87+50=公元前137年。“五世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用时137-11=126年。平均代间隔为126÷4=31.5代间隔年。
(2)五世袁正阳至二十二世袁郎
袁正阳生于公元前11年,袁郎生于公元566年。前后18代,17个代间隔,共用时566+11=577年。平均代间隔为577÷17=34代间隔年。
在处理代间隔年问题上,本谱是拿着“老皇历”找名字,对时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
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世上没有儿孙们比父、祖父还先出世的先例!
原文:
二十三世 袁天纲,郎公之子,生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朝)丙寅(大业二年)六月十八日申时。史书普风鉴唐太宗时为太史。尝金氏,生未详。子一,客师。
二十四世 袁客师,天纲公之子,字文达,生缺。娶龚氏,生缺。子一,真。
解读:
《旧唐书列传141》曰:“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朮。初,天罡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罡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卒。” 初至洛阳时,年约4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605-40=公元565年。天罡与袁郎岁数相当,袁郎如何能成为天罡的父亲呢?
《袁氏世考八方技》287页曰:“考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禳火灾。崇祀谯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滕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谯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祖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辨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引《定命录》曰:袁天纲,蜀郡成都人。父玑、梁州司仓。祖嵩,周朝历犍为浦阳蒲江二郡守、车骑将军。曾祖达,梁朝江黄二州刺史,周朝历天水怀仁二郡守。天纲少孤贫,好道艺,精于相术。唐武德年中为火井令,贞观六年秩满入京。太宗召见,谓天纲曰:“巴蜀古有严君平,朕今有尔,自顾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遇圣主,臣当胜也。”
天纲有曾祖达,祖嵩,父玑,此谱一人未用,天罡明显不属此谱人。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 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
2. 天纲公为老四川人。其曾祖达公约生于公元475年,属北魏孝文帝末期人。有说达公属汝南支袁术后裔,他是否为进川最早的袁氏,待考。
3. 袁郎生于天康元年(谱讲,公元566年),袁天纲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565年,两者出生时间接近,袁郎怎么可能成为袁天纲的父亲呢?
4. 袁天纲上溯有三代人,这里给换了。
5. 没有袁天纲迁江西史料,他们人老几代都没在江西做过官,怎么可能成为江西当地人的祖呢?要么是从四川迁来的。
6. 江西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类谱及公元500年以后迁进川的谱系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祖达的名字(天纲本族支人迁出又迁回除外)。
原文:
二十五世 袁真,客师公之子。生缺。官为中丞。娶何氏,生缺。子一,楚客。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名。
原文:
二十六世 袁楚客,真公之子,生于景隆元年(公元707年,唐朝)丁未七月廿日未时。玄宗(公元712~755年)时宰相。娶胡氏,生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庚戌三月初七日亥时。子一,伯奇。
解读:
《新唐书·列传47》曰:“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渤海高轸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公元707年),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陈郡男子袁楚客者以书规之……”时年32岁,出生接近年约707-32=公元675年。
“袁楚客生于景隆元年(景龙,公元707年)”显然是錯的,景龙元年楚客已是朝中不小的官了!
原文:
二十七世 袁伯奇,楚客公之子,生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甲戌十二月初六日丑时。娶周氏,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丁丑四月十二日午时。子一,仲光。
二十八世 袁仲光,伯奇公之子,生于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唐朝)庚子七月十二日丑时。娶朱氏,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壬寅五月初十。子二,叔文、叔武。
二十九世 袁叔文,仲光公之子,讳平,生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戊辰十月十四日申时。官为刺史。娶朱氏,生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壬申三月初十酉时。子一,澄。
三十世 袁澄,叔文公之子,讳尚,生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朝)己亥八月十五日戌时。娶谭氏,生缺,子二,仪凤(居湖北)、仪凰。
三十一世 袁仪凰,澄公幼子行二,讳四,生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丙寅正月初二卯时。官为州判。娶岁(歹)氏,生缺,子一,伯华。
三十二世 袁伯华,仪凰公之子,生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朝)辛丑三月廿日戌时。明宗(后唐,公元926~933年)时为太尉。娶涂氏,生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子时,子二,经、纶。
三十三世 袁经,伯华公长子,讳聪,生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后梁)辛未五月初五午时。娶吳氏,生缺,子一,升。
三十四世 袁升,经公之子,字德富,生于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后唐)甲午六月廿日申时。娶吳氏,生缺,子四,敷、敬、敞、敖。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
原文:
三十五世 袁敖,升公幼子,字巨卿,生缺。宋进士,官为大司马。兵部尚书。娶夫人陈氏,生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环。
解读:
《袁氏世考》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二十四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袁鰲(敖),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检算袁鰲生于何年?袁钰至袁鰲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常数30年进行匡算,700+30×8=700+240=940年。940与923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袁鰲的父亲不可能是袁升!
袁鰲,字巨卿(923~999),世住袁州府宜春县。登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刺史,后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基。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夫妇合葬于本邑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妻陈氏,生九子一女。
原文:
三十六世 袁琰,敖公八子行大八郎,生缺,居粟冈。娶孙氏,生缺,子二,貮善、荡善。
三十七世 袁貮善,琰公长子行二,大宋时淳化五年(994年)乙未(淳化六年)奔丧西山,庐墓三年,遂弃粟冈家西山。娶陈氏,生缺,子一,德。
三十八世 袁德,貮善公之子,字有才,号渔隐,生于宋大中元年(1008年)戊申于详。由西山地隐徙富州,此名丰城县。娶万氏,生缺,子四,荣、明、聪、贵。(荣,生缺,一子,名以仁,住朱坊,详书朱坊族谱;明讳焕,二子,以义、以道;聪,子二,以智分居浙江靳县)
解读:
敖公第八子琰,字惟淵,约生于公元965年,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
袁琰生善,善生德,德字有才,号渔隐,约生于公元1025年。德生四子,荣、明、贵、聪。
关于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说多处一致,但对袁德的父亲是谁,说法颇多,基本上是各谱一说。
关于德公有几位父亲?就目前知:
善-有才,生四子名与德一样。浠水县袁氐宗谱;红安谱;本谱。
效-德,浠水县袁氐宗谱。善、效出在同一家谱,把有才、德看成两个人。
世贤-德(第四子),阳新全、清公谱系。
仁亨-德(第二子),建昌谱。
仁贞-德(第三子),又一建昌谱。
等等,还有不少。谁为对?凡有点名气的,修谱时都争着用。
德公(字有才号渔隐)的父亲有众说,是相互抄谱臆编的结果!《袁氏世考》的作者袁锡光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说,并将此谱摘录于《袁氏世考》中,与此谱相近的家谱也多项引登。在引登《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系列后无不感慨地说:“一渔隐名德,一载仁亨次子,一载仁贞第三子,一载世贤第四子,纷纷其说,不知谁是谁非,谱之难凭如此宜乎?!”
原文:
三十九世 袁贵,德公幼子行四,字云,生缺。娶邹氏,生缺,子一,以秋。
四十世 袁以秋,贵公之子行一。娶张氏,子一,天佃。
四十一世 袁天佃,(以后略)
解读:
从一世至三十四世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夫人也是),是常谱做不到的,即便中华第一谱孔氏谱也没全做到。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通观全袁氏,历史上族人无详尽记录,也未将记录一代一代向下传,直至唐宋以降普遍修家谱。因此家谱中不可能出现距修谱者年代越远越清楚精确,越近越糊的怪现象!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袁贵约生于北宋英宗时(公元1064年),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是二十世纪末作品,按60年一修则第一修当在公元1340年即元末明初。对事隔三四百年的本族支袁氏,真正族传祖袁敖以下不知出生年是正常的真实的。对三十四世以上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的表录只有编修者自己清楚,他人是不会相信的。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8:51 编辑 ]
回复
沙发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7:35
(二)综合评述
1. 不知袁安何许人
(1)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袁安本东汉人,约生于公元42年。此谱将安说成西汉初时人,两者相距180余年。
(2)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此谱找一名安其下,冒认为祖。其实袁安是旁支远祖。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开创了世界上儿孙们比父、祖上辈还先出世的先例!
2. 本支的族传祖始袁鰲
(1)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以上源流,听别人以安为祖,也尊为祖。
(2)从一世安至三十四世升,记录中只记出生日,且精确到时辰。正说明“老皇历” 、“六十甲子”派上了用场。所标时间没有多少价值。
3. 知道本支族传始祖是袁鰲,不愿参看同属袁鰲祖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为正宗,关门自造体现是正宗。
4. 从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事过几百年才修谱,精确反而为假。
5.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所修,属九岗范畴。
二、九岗均以鰲公为始祖
此谱是九岗分支下的一个小分支修的,他们对远祖是无知的;对鰲公上溯世系也是不清楚的。以此也可说九岗在族传方面是不到位的。九岗自身怎样呢?既是鰲公生九子传九岗,就得同看九个岗。在九个岗的家谱里是如何记录的?
(一)九岗人自述
据查看,九个岗早期的家谱里基本没有鰲公父亲及以上的记录!大都是“吾族大司马鰲”,以鰲公为九个岗的始祖。直到各岗参加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南康联修”,在他们的第十四、十五修谱中才出现鰲公父亲是“皓”的记录。此“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袁煕、袁天罡、袁滋、袁皓、袁鰲硬拉扯到一个支上。下面以九岗长房瓘公桐岗家谱为例看其变化: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嗣是汉唐以来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徽青史不俟余赘,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厥子若孙皆解组致哀。长子讳瓘与佩、班、珊、琯、珰、瑞、琰、琛者各游宦途,次孙名鹏邦礼部尚书,此时天下纷扰艰,徙一岗遂为九岗。” 宋嘉定戊午年(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引用时,引成“宋嘉定1798年戊午”,宋嘉定首年是戊辰1208年始,戊午是嘉定五十一年,而嘉定年号实只有17年。
四修序解读:
(1)“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在四修序看来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只知早期袁氏的四世五公(袁氏普遍知),对其余理不清的“不俟余赘”。
(3)九岗始祖“宋嘉佑(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 曾出守吉州。
(4)始祖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 《桐岗袁氏五修谱序》曰:“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前因避寇而隐于白羊山谷,后因剿寇而卒于华山仙殿。其子曰瓘曰珮曰班曰珊曰琯曰珰曰瑞曰琰曰琛皆解组致哀。”
五修序解读:
(1)五修序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即“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2)五修序谱其所可知的是:九岗始祖“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3)五修序谱其所不可知的是:他们很可能发现四修序在为鰲公定时间上的错误,又不好明说。只笼统地说“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增加“号慎斋”不指明何时任大司马;只说“前因避寇而隐,后因剿寇而卒”,不指明是什么寇,因确实不知道。
3. 《桐岗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戊寅(戊寅是天启18年)桂月,翰林院庶吉士邑人姜洪松拜撰。
六修序解读:
(1)六修序还是强调“自宋大司马肇基”,袁鰲以上只是泛说。
(2)自认“长瓘居桐冈”。
4.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于祠焚香椟出老谱告曰:吾祖敖公自袁州官守吉州迁抚崇之榖岡妣氏陈生九子,吾瓘公行居其最。”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岁(公元1780年),28世嗣孜景庄敬撰。
5.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盖吾祖敖公世居崇邑榖岗至百爼公迁居于乐辽南源历世三十而公实为南源之鼻袓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岁桂月,27世裔孙培琪敬书。
十修序解读:
桐冈南源4和5两序强调相同,盖以敖公为吾祖,敖公以前谱中未写。这是立分迁祖家谱的常法。
6. 《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壬子进士淮安撰。
重修谱序解读:
(1)瓘传吉邑福源支序中强调以敖公为吾祖,瓘公为二世祖。
(2)迁到福源的一支,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并从康熙时所修族谱中考证出瓘公居巨岗。说明九岗之具体名与人,至少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老五琯公房在《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
(3)为鰲公加一官“官拜长沙府尹”。
7. 《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元一次,明二次,清六次,民国一次,今续十五修乃我氏桐岗之一盛举。……新修族谱将重印十四修续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至今,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内有四至十五修大小各类族谱序,一至三修已失。”
“我袁氏属大姓,考其史属炎黄……舜……妫满……涛涂……盎……政……安……绍……袁熙避辽西祸,传后唐名道士袁天纲乃熙公十六世孙也,其父郎曾迁金泉山下,次子客师复归汝阳至宋。袁氏得以隆达,天纲公十三世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1129),生有九子皆中进士。金兀朮侵宋之时袁家遁迹崇邑白羊岗,时河南西北悉为金兵所陷,公九子由白羊岗分析侨居九地称九岗。……瓘公(1078~1139)官拜湖州刺史,次子鹏官拜礼部尚书,公之桐岗即江西乐安苏村镇(今增田村)。”公元1995乙亥年孟春月,35世裔孙历史学学士飞贤撰。
桐岗十五修序解读:
(1)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一至三修已失。等于宋嘉定戊午年(公元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四修实为第一修。
(2)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的十四修续载有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及大小各类族谱序。十四修以前均是以鰲公为一世。
(3)公元1995年后第十五修情况大变,其谱上衔接至黄帝,中有涛涂-盎-政-安-绍-熙,下联-天纲-滋-皓。将皓说成鰲公的父亲,把九岗本从鰲公开一世的家谱变成一个大全联修谱。
(二)九岗自述小结
1. 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 综观九岗老谱,以鰲公为一世祖。鰲公出生年不统一。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
(2)《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袁氏得以隆达,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至1129年。”
(3)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徳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真宗咸平己亥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七十七岁。”
桐岗十五修比四修向后移了近60年,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则向前移80~130年。桐岗十五修序是公元1995乙亥年写的。
3. 袁瓘住岗没统一
(1)《桐冈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2)《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迁到福源的一支,至少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
(3)《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是在参加南康联修时写的。
4. 九岗谱不知鳌公祖上溯之衔接。
5. 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1)“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三)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九岗部分解析
上述九岗长房桐岗家谱四至十五修序中所说,真实地反咉了九岗人对本族历史的了解与记录。公元1995年,九岗人参加了南康汝南袁氏联修后,其家谱第十五修情况才大变。
1. 为什么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
正如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珊公房袁氏十四修族新序》说:“吾横岗珊公房,自十三修距今已有七十余年。…此次联修族谱得到了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主任荣程以及各支房大力支持和帮助。按照‘汝南袁氏联修族谱’委员会关于‘追本溯源,典实史真,補遗理乱,世系完整,联谱睦族,恢宏袁宗,继往开来,望族更盛’之宗旨达到纵向自元祖轩辕黄帝、虞舜、阏父、妫满,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至十世辕政去车为袁至六十世的各公房派;加强横岗五十七世至东南西北中当代百万宗亲的联系之目的。……考吾大宗基祖袁鳌字巨卿,乃庄伯公传第三十八世裔孙。…珊公自宋代初立横岗杨林创基以来至今已一千余载。”公元1999年仲秋月,汝南袁氏珊公房横岗联修分支编委会,金远、枝棠撰。
修序解读:
(1)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外力,是经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努力的结果。
有能力组织大宗支联修乃至全袁统修是好事。但得具有对袁氏特别是宋朝以前袁氏的全面研究、系统了解,要有统筹全局的高度。对袁氏不研究光凭一知半解是不行的,弄出来的东西也是错处百出与史实相差甚远,其结果是误人误己。
(2)“追本溯源”本是应当,但应适当。家谱所求乃姓氏之源,即找到开各姓氏第一人就算追到各姓氏之根本、溯到各姓氏之源!对袁氏而言,追到开辕姓第一人辕涛涂就应告止。辕涛涂就是袁氏人之根本之源头!辕涛涂以上虽有父有祖,但他们都不姓辕。在序言中谈谈应当,辕氏排世系时只能将辕涛涂排为第一世。
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的主编以溯源到黄帝排位一世而自豪,这是对姓氏家谱学少知的表征。黄帝是万姓之源,中华共祖。若按此理推论,黄帝也当有父有祖,祖上还有祖直至一单元细胞,细胞产生在地球,地球源于宇宙,宇宙源于何时何地何种物质?等等这些是需要研究的,这是历史学家、起源学家们的事!姓氏家谱,就人之世系言,正确上溯到开姓第一人即大功告成。况黄帝的具体时间,国家还未确定,一家姓氏将其排位一世其下又如何联接?
(3)“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谁封的?无史册记录,连善于创编的各“姓氏书”也未见其说。可见“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说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的独家自创自封。袁氏在史册中唯一开辕姓说,即《欧阳修全集卷集134·集古录跋尾卷一》中的《后汉袁良碑》碑文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4)“汝南袁氏联修”。现今所见袁氏家谱中打“汝南”旗号者多,开口“汝南袁氏”动辄“汝南袁氏联修”。其实又有多少族支真属汝南袁氏?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其一,在二十四史中汝南袁氏,从公元71年安公现史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只有兩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
其二,在二十四史中陈郡袁氏,从滂公开始至袁谊止,共67人,十五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誼出現在史册。五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如何得知你们族支属汝南而非陈郡?!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在排世系用人时,照用陈郡袁氏袁滂至袁誼世系人,而又不敢公开他们不是汝南袁氏的身份。是何原因?
一言以蔽之,无非是汝南袁氏出名早,有四世五公,加上袁滂族支的宣扬名气大。言汝南用以壮族威,不知本支族祖推尊安公为祖。实忘却了陈郡阳夏支乃我袁氏之根本!汝南袁氏支乃分支也。
唐、宋期间,袁氏中名气大点的有:袁天罡(纲)、袁恕己、袁智弘、袁滋、袁象先。袁氏家谱中往往将这几位名人串联在一个支系中,有取两者、有取三者。其实袁天罡是四川人有自己的世系,有说是袁朮后裔;袁恕己史册确认为河北东光人。因爰故长子爰哙居河北,河北袁氏多属彭城支;袁智弘为河东(山西)人,陈郡支;袁滋为陕西生人有自己的世系,自认为是汝南支。因爰故次子爰盎居、葬在咸阳安陵,陕西袁氏多属彭城陕西支;袁象先宋州下邑(今河南商丘)人也,自称唐南陽郡王恕己之后。象先曾祖進朝从河北东光迁居河南商丘,属汝南商丘支。他们有各自的支属,不可能都是某一族支的人。袁氏名人本不多,一支独享非可能!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一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良传璋公续传鰲公房源流考》曰:“君正次子颖,颖子恭,恭子温,温子士政,政子倫,倫子知元,元子晔,晔子滋,滋五子郊字之乾,郊公之子皓字退山,宜春袁州府人,咸通六年(唐,公元865年)进士第,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又名匡稷,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显德(唐、后唐均无‘显德’年号;后周‘显德’即公元945年~959年)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寳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于宋太祖元年(公元960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应是乾德三年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居。宋神宗时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后又于宋建炎间戊辰年加敕一道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娶陈氏押衙女,敕封夫人,生九子。”
良传鰲公房源流考解读:
(1)上序文摘录虽是1999年子月由22世孙袁一先撰写,但这是经过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等人员反复说教后成文的。
(2)袁君正,父昂,乃陈郡太康袁滂第十一世孙。君正生三子,长枢、次宪、三子充。出生接近年约公元495年。
(3)从颖至滋五子郊字之乾,属汝南支系。在一部“家谱”里应是先分支系,再分世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袁君正是陈郡太康支,袁滋属汝南支系,两个支系人不应相联接在一起!
(4)《袁氏先庙碑》曰:“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鸿胪讳恭(约公元481年生),生周梁州刺史新县孝侯讳颖。孝侯生隋左卫大将军讳温,去官居华阴,武德九年(公元626),以大耋薨,始葬华州。左卫生南州刺史讳士政。南州生当阳令讳伦,于公为曾祖。当阳生朝散大夫石州司马讳知元;司马生赠工部尚书咸宁令讳煜,是为皇考。”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颖排在恭前,是混淆视听。袁恭与袁君正出生接近年接近,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5)“郊公之子皓字退山,皓公之子鰲字巨卿”是极其错误的!
① 袁滋出生年为公元748年,其子郊相应约生于公元786年。属汝南支人。
② 袁皓,《全唐诗》曰:“袁皓,宜春人,登咸通(公元865年)進士第。僖宗狩蜀,擢倉部員外郎,龙纪中,为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碧池书三十卷,今存诗四首。”
《江西志》曰:“皓字退山,宜春人进士登第,博学工著述。由当阳令擢抚、吉二州刺史,有治声。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礼部侍郎,兼集贤殿图书使,知翰林院制诰,出採访图书使,二年赴阙卒。著碧池书三十卷,自成一家之言,号碧池处士,学者宗之。”卒时年约7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890-70=公元820年。郊与皓接从出生接近年看可行,但郊为吉安始祖。史料中没发现袁郊迁宜春的记录。
③ 袁鰲,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
袁皓与袁鰲相距百余年,袁皓如何当袁鰲的父亲呢?这个衔接是不成立的!袁滋属汝南支系,袁鰲属陈郡支系,两者无法相衔接!
袁鰲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6)“宋太宗兴国丁丑年(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所谓“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时间指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的50余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后期,是鰲公出世、生长、刚入仕时间。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已基本灭了五代十国建立北宋政权,到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北宋政权已稳定,哪里去找“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只能说明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没顾及历史常识。
3.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二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琛传广昌大株房四修族谱序》曰:“袁安受爵王廷封汝南,厥子若孙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微青史。滂公至涣公五矣,政匡天下自涣至顗十六世,十七世昂公父子吏部尚书,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由袁州宜春徙居抚州崇仁县。”
四修序解读:
(1)袁安至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后至祕、谭、熙、尚、曜。属汝南支系。
(2)“滂公至涣公五矣”,袁涣是袁滂的儿子是史实,“五世”从何来?滂至涣至顗至昂至君正,属陈郡太康支系。
(3)“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袁君正迁豫章袁州,史册无凭纯属修谱人需要!
(4)“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这里将袁皓升了一级,由袁滋字德深的孙子提升为儿子?
(5)安至二十二世皓公,安公约生于公元42年,皓公约生于公元820年,共用时820-42=778年。前后22代有21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778÷21=37代间隔年。这个数字超出了代间隔年常数30年正负5年的人类繁衍规律。
4.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有关九岗说的小结
(1)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①“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②“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为九岗袁氏鰲公祖上溯衔接是错误的!
3. 联修,没解决九岗多少具体问题,反而为九岗袁氏鰲公上溯衔接上造成许多混乱。
三、九岗鰲公上溯世系
九岗谱本身有许多问题,九岗人自己应尽早统一认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参加南康联修又出现许多混乱。怎么办?只要找准了鰲公上溯衔接,家谱和南康联修造成许多混乱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鰲公有几位父亲
昱,长子敖。(湖北浠水县谱)
昱,三子敖。(江苏丰县谱,湖北红安县谱)
皓,独子敖。(《新编名人录》、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实为一家)
升,四子敖。(《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三乐堂》)
道迅,二子敖。(《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崇仁东耆袁氏家谱》)
谁对谁非?
鰲公上溯世系九岗人自己没注意,其实江西(清)袁锡光先生在他撰著的《袁氏世考》中已将其家谱《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收录。袁锡光先生是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中道迅生第二子鰲说的!其他家谱虽会自我坚持,但鰲公生、长、卒在江西,理应以江西当地较早的《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为准。关键在于九岗人认识应统一!
(二)鰲公上溯世系
反映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的家谱,有《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两谱比较仅在于瓘公居岗的不同。《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是记录鰲公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现九岗九家谱记录的是鰲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
《袁氏世考》第46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澍三子,柚字於贤、枝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枝三子,灯子墡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墡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鰲。鰲九子分居九岗,瓘迁崇仁谷岗(据东耆谱载由袁州迁吉安,又迁巨岗。非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珮居麂岗;珏(班)居巨岗;玮(珊)居横岗;琯居桐岗;珰居鹿岗;瑞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琰居粟岗;琛居枥岗。
逵元孙性一子鲸,鲸三子,处仁、处化、处文。处仁三子,抗、托、撤。抗三子,享、陟、亨迁西山坑头。托子纯迁端州西门。撤四子,聪、明、睿、智。聪子惟忠、惟和俱迁蓼州。明迁南昌。智子九皋迁蓼州。享子九渊,渊三子,大宾、大兴迁居丁坊、大合。惟和一子作迁宁波府南门,丕栓子如岳迁南昌新塘,栓幼子如镜孙正迁新城塘里;丕调子如碧孙彩迁南昌舍人;丕谏二子,如锦孙应锺迁南昌、幼子如龙居进贤杰岗,生二子谦、逊。逊迁居丰城旧址。陟裔丕贵三子,如夏二子元生、光生迁绍兴;次子如辰迁吳县。丕承子如玉二子,德迁金溪艾举桥畲下、贤迁邑南三十二都荷塘罗家园。贤三子,和、枢、鼐。鼐子志高生三子,进仲、进亨、进明。进仲迁余干官枥袁家垅,子友明字惟昭复迁康郎山、幼子德山子大安由康山迁都昌渐山。亨三子,庆芳由溪头迁范坊、万庚子有才迁本邑坪阴、仲玉三子,元一、元二、元三由荷塘徙襄阳牛首。明三子,德芳迁乌岗、勉学迁湖北、庚禄子单迁临川新坪,曾孙继官荆州龙王垱(今袁家垱)巡检籍其地子孙仕宦者多。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
目前九岗谱中只知袓鰲公,鰲公以上不知,何谈九岗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呢?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鰲公之上溯衔接!
(三)关于袁钰
1. 袁钰出生接近年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24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2. 袁鈺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鈺约生于公元700年,前后共用时140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1401÷30=46.7代,取整为47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45世(代),即袁鈺是辕涛涂下第45世孙。
3. 袁鈺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陈郡支
(1)袁鈺与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
袁鈺是从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的,说明袁鈺与当地汝南旺支袁安次子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以袁鈺为陈郡支较为合适。(河洛地区狭义解释为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地区,即西至函谷关,东至商丘、濮阳,南至襄樊、北至晋城、焦作这一地区。广义解释为整个黄河流域。)
(2)袁鈺为陈郡支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只说“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徙于豫章西山之佘牟”。没有说明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
现时袁氏中,不知汉初袁氏有三大分支(陈郡支;汝南支;彭城支)的袁氏多,不知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的人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
大凡不知或拿不准或争议不休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时,以确定陈郡支为上。因陈郡阳夏是袁氏根基地,其他支均源于陈郡阳夏,其理永远正确!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不知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无法准确说明袁鈺公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怎样办?按上理:定袁鈺公属陈郡支为上。
(四)关于袁鰲
1. 袁鰲出生年
袁钰第九世孙袁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公元940年。
2. 袁鰲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共用时164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 1641÷30=54.7代,取整为55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53世(代),即袁鰲是辕涛涂下第53世孙。
(五)九子分九岗大慨时间
像袁鰲家在朝中多人做官的大家庭,父亲极有权威儿子们也互要脸面,谁也不会轻言分家。要分家有两种可能:
1. 袁鰲退休,生年晩时掌控不了,只好分家。居地由老人指定曰九岗。
2. 袁鰲卒、葬后的自然分家。九子全在朝中任职,见多识广,各人自有各自的最佳居住地的选择或先前已买好。
“鰲公九子分九岗”的大约时间在公元995~1005年。为纪念父辈或大家庭,其一,各自以当地岗名为名,少数不以岗称的地方,后改为某岗。其二,将家中常用铜锅一分为九,作为子孙后人相认的凭证。这是江西“破锅袁”的源发地。《袁氏世考》57页曰:“江西都昌清化乡双港北郊谱:支祖字希文,由鄱阳迁双港,其先由袁州徙丰城,又徙山家源,鰲之子琰字惟渊,转徙粟冈,分有銅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鍋)为记。”可作证。湖北、安徽、湖南众多从江西迁走的也有破锅说,湖南一琰公后裔的家谱中还有手工绘制的分锅图。
(六)使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修缮九岗世系衔接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含总干世系、三支干世系和支干世系续三部分。
1. 总干世系:
开姓鼻祖辕涛涂(1世)-选-突-侨-克-雅-颇-买-剑-豪-卬-舞-达-秉-告(15世,汉初分三支:陈郡支辕生;汝南支爰类;彭城支袁政)
2. 陈郡支主干世系之一:
辕生(16世)-固生-丝-猛-干-经-山-圣-吉-良-贡-腾-滂(28世)-涣-准―冲-耽-质-豹-洵-顗-昂-君正-枢-朗-玘-谊(42世)-
3. 陈郡支世系续一:
-元慙(43世)-振-鈺公(45世)―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鰲(53世)-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分九岗(详见《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个人简介,从1世辕涛涂至42世袁谊,见《辕涛涂世系考下篇》;从43世袁元慙至45世袁鈺,见《汉分三支续》。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9:07 编辑 ]
回复
板凳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8:55
四、潮山揭阳袁氏与九岗
(一)揭阳袁氏族谱说
1. 揭阳袁氏族谱序之一
“袁之族,浙江衢州龙游人也。昆山公讳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二世熙,由进士任御史中丞.三世瓒,由贤良任朝奉大夫。四世长信,任大理寺评事;次德,恩封郡马。五世贵,由明经任承奉大夫。二八公,郡马公之子,隐德不仕。六世碧,贵之长子,以明经任奉政大夫;弘,贵之次子,任将仕郎而怀忠,而天与,而天治,则二八公之子孙也,宣昭重炮,历跻朊仕。若贤由举人任宣教郎,英萜由进士任教授,日速任肇庆学正,玉孙任本县教谕,敏乡进士,克笃前烈,历世十有一传矣。但瓜瓞繁而亲疏别,谱牒缺而统纪纷。吾父鲲潭,叔西湖,凛凛夙夜,得南江公遗书,以斟酌损益,溯祖宗之积累,究世代之源流成书,继往开来,吾家宏典也,敢无言乎。稽诸礼,人道始于亲亲,而以睦族终焉。程子谓睦宗族,厚风俗,使人知重本由于谱系之明也,其知道乎,斯谱之修也。秩后先之序,而典可循。序尊俾之等,而礼可庸。善者据事直书,而有德者,劝恶者,据事直书,百不善者惩。永孝思于不匮,扩亲爱于无疆,其有德于亲亲,重本之义者矣。后之继志述事者,尚当续笔于斯云。” 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十月望日。
2. 揭阳袁氏重修族谱序之二
“袁之族,在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以来也,始祖昆山公,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公观潮之州乃是鱼米之地也。故因择居于海阳云步而家焉,后迁揭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而乡名曰长美,袁氏之族也于兹矣,袁之族历今几百年欤。始祖自宋以来而至元、明、清诸朝,垂传有二十六世矣。其十八世之前有谱,十八世之后而谱修也。予因闲暇尝观此谱有未修者二百余年矣,呜呼!岁过二百传世流远。近而亲,远而疏。其人所载者高曾祖考,岂识于老祖之正名哉。噫嘻,非吾所能知也,因欲修之,时访闻于族长,加数世,修至予祖考。可使后人识祖之大,分来也专记,踪迹详明,则书其房分之所开,而书其父母亲爱之骨肉,又书其祖妣所娶之姓氏,又书其每代科甲名官,再书其嫡庶之相亲,又书其生卒之岁月可使后人追远不失其时。故书之明白可传于后世子子孙孙,能知一体之所生,则观袁之姓乃是一本相承以来,其亲爱于无穷矣。噫嘻,后之人若有与吾同续斯谱与凭与天地同载哉。”
同治五年丙寅(公元1866年)岁次菊月重修 二十六代孙 秋压镇撰。
揭阳袁氏族谱序解读:
(1)两修共同强调揭阳袁氏始祖昆山公讳琛。
(2)袁琛,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
(3)袁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任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公元1048年任潮州守,年70余岁。出生接近年约1048-75=公元973年。
(4)重修族谱序曰:“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择居于揭之渔湖化龙桥西。” 重修是在上修基础上,先为袁琛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官,又为袁琛向后推迟了40余年左迁潮州守和定居潮州揭阳时间。不可信!
(二)地方志说
《广东通志》和《揭阳县志》载,“袁熙是揭阳县首位进士。其太祖父袁皓为唐宣宗年间进士,祖父袁鳌也是进士,累官大司马。袁鳌生九子,九子包括袁琛也都是进士,人称“九子十进士”。
两志解读:
两志所排世系:袁熙-父鰲-祖?-曾祖?-高袓?-太祖皓
在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序言里袁皓是袁鰲父亲,已被证实为错联!可能编志者已发现袁皓与袁鰲相距近百年,袁皓不可能是袁鰲的父亲,因此将“父亲”改变为“太祖父”。编志者只是据家谱而改,只注意这里面的一点,没注意叧一点:
1. 编志者注重了代间隔时间。袁皓约生于公元820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共用时940-820=120年。平均代间隔为120÷4=30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正好与代间隔年常数30年相吻合。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2. 编志者没注意对袁鰲世系的研究。袁鰲有自己的世系,袁皓不在其列,也不应在其列!这是带根本性的问题,编志者不可能为此作研究。
(三)《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说
杨建东撰《潮汕古村流源初考》曰:“北宋兵部尚书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居海阳县云步乡(今属潮安县),其子袁熙迁揭阳渔湖都(今属揭阳市区)创长美村。
初考解读:
1. 《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考证有关袁琛时,参照揭阳袁氏族谱为主,并相信了重修族谱序中说。
2. “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说不可信。
其一,此说是清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 丙寅年添加的,与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修谱晚430年,应以明正统元年所修谱为历史依据。
其二,按1085年回京复职时年66岁,出生年约为1085-66=公元1019年。揭阳袁氏族谱序说,“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任大司马,又到潮州安家,可信吗?
其三,有说袁琛属江西袁鰲之九子,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正是求上进时间段,他什么时候将家迁到浙江龙游县?袁琛在江西枥岗子孙后裔众多,他们将作何解?
(四)掲阳袁氏到九岗寻根
公元2000年11月下旬,潮山袁氏重修族谱理事会,委派潮山琛公二十八世孙袁锡章和三十一世孙袁乡伦两人,专程到江西以寻找鰲公墓为中心展开查访。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编委主编袁某程全程参与,所到之处得到鰲公后裔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11月22日巨岗裔孙袁章顺,子鰲溪店源村长袁新忠手持铁锨、柴刀等工具领路,一行五人午时终于找到鰲公墓址。鰲公墓坐落在五峰山正对面,陌坡油柞坑一大樟树下。墓前只见碑座石,鰲公墓碑不知去向。四处寻找无果,未见墓碑乃终身憾事。临行,香烟袅袅爆竹声声拜祭返回。
当地确有僧院九座,以长兴寺院为甲,此乃鳌祖及九岗袁氏多次捐赠修建和重建,院文有载。为弄清鳌祖及九岗情况,走访有关单位,查阅九岗家谱,分析族内传说,互相权衡,综合比较得出如下结果:
袁鰲字巨卿,后梁龙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家住袁州府宜春。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977年间,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尤限因留家焉。宋真宗咸平己亥公元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77岁。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
鰲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是其故基。
娶陈氏押衙女,后梁龙德壬午公元922年四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宋至道丁酉公元997年8月17日巳时殁,享寿75岁。夫妇合葬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风吹罗带形,墓前后山二亩,厥后诸子显贵悉公之所肇云。生子九,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生女一,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
袁鰲生九子:长子瓘,字惟彦(约公元950年生)裔居江西乐安谷岗,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以乡举,后授河南陕州路兵马使;次子珮,字惟仁(约公元953年生)裔居江西清江铜锣州麂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进士,官拜山东青州府尹;三子班,字惟新(约公元955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太平巨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拔贡,官拜柳州知府;四子珊,字惟昭约(约公元95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鰲溪横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官拜湖广衡州府衡阳令;五子琯,字惟信(约公元959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平安桐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以岁贡,拜文信府弋阳县教渝。六子珰,字惟明(约公元961年生)裔居江西永丰鹿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拜福州府古田县尹。七子瑞,字惟彰(约公元963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庫夏城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进士,官拜湖广郴州桂阳县令。八子琰,字惟淵(约公元965年生)裔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九子琛,字惟宝(约公元96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枥岗,后徙江南衢州龙游石狮巷。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一女,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参阅《新编名人录》,笔者综合修改。)
(五)九岗寻根解读
1. 以潮山琛公28世孙袁锡章和31世孙袁乡伦为主,实地考察,九岗多人参加,九岗外人参与旁证,综合权衡出的结果可信。
2. 鰲公字巨卿(923~999)生卒年适当经得起检验。
袁敖是袁钰的第九世孙,袁钰约生于公元700年。钰至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940年。
匡算时间940年与考推时间923年,两者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故是可行可用的!
3. 以此次考证说,江西九岗和潮山琛房家谱应作适应修改。
4. 有关琛公的述说
(1)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降而徙居于海阳云步,后迁揭阳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
琛约生于宋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幼聪好学,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复官大司马,后降任潮州守。公元1084年后朝廷诏袁琛免职返京,琛自愿终老潮州。在琛公之前潮州地区尚无袁氏人士踪迹,众以琛为潮汕袁姓之始祖。宋庆历间琛公携幼子熙定居潮州,余子留老家枥岗。
(2)袁煕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3)潮汕袁氏七代仕官录
第一代 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景德元年(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
第二代 袁熙,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第三代 袁瓒字廷宝,号庸夫,揭阳长美人。宋哲宗绍圣间举人,由贤良方正官至朝奉大夫。
第四代 袁信,字久大,号直斋,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举明经授承事郎,官至大理寺评事。
袁德,字可大,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恩封郡马。
第五代 袁贵,字允富,号盛斋,揭阳长美人。宋宁宗庆元间举人,举明经官至承奉大夫。
第六代 袁碧,字若泉,号秋涧,揭阳长美人。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官至奉政大夫。
袁弘,字拓基,澄海鸥汀袁姓始祖。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授将仕郎。
第七代 袁天与,字长卿,号静逸,潮阳县澄港村人。宋端宗景炎间举人,授潮阳路尉、惠州路护法参军。
(4)据台湾《春晖堂家谱》载,自袁琛在潮汕创祖以来,袁氏后代登进士的有11人,举人23名、监生35名,贡生30名、廪生1名、庠生57名。自宋庆历至清光绪间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名。由于科举发达,长美被誉为“榕江之滨进士村”。
(5)关于袁琛在《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揭阳县正续志》等均有记载,且互有不同,所述时间以推算为多不能为准。揭阳袁氏族谱也未详尽记录,怎么办?袁氏家谱应以袁氏族人实地考证综合多方意见后形成的说法、数据为正选。
■
横唐在江西宜春蔡下乡,这村庄我估计在江西乃至全国都是袁姓大村庄,有袁姓人口上万余人
扬州泰州也有一些袁姓村落 现在的名人有泰州籍举重冠军 袁爱军 中国北极考查船雪龙号船长袁.. 扬州所辖县级市 江都市委书记袁秋年 副市长袁中飞 地级盐城市副书记袁世珠 扬州辖县级市宝应县副县长袁竹清 地级市南通市副市长袁静波
汝南原流序
古者天子命姓,诸候命族,姓者生也。因轩辕后如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是也。族者聚也,子孙聚族而居如韩魏赵范之聚于晋是也。袁氏之聚于江西、广东、湖广、河南、直隶陕、甘、福建、云、贵等,由来久矣。我祖渊源自黄帝生昌意,意生颛顼,顼生窮蝉,蝉生敬康,康生句望,望生蟜牛,牛生瞽瞍,瞍生舜,舜生姚壚,以姚为姓,其后厘降二女于妫汭,赐姓为妫千有余年至妫满。周武王追封武帝后封满於陈,妻以元女,加谥胡公,按谥法保民耆艾曰胡,生二子。长以国为姓,次以谥为姓。陈胡公七世生荘伯,伯生诸字伯爰。厥子辕涛涂以祖字为氏。秦朝之后世系难记,以汉文帝时辕固为一始祖云。史记儒林辕固生也,汉初言诗者自固始,景帝时为清河王太傅,武帝立復以贤良征,时年九十余矣,夫人李氏生二子曰哙、曰盎。二世也以脱车为盎生三子曰寿、曰焘、曰铸,三世也。寿武帝时为颖州太守,夫人杨氏生三子曰泰、曰恭、曰秦,四世也。恭隐居河南葛坡,夫人周氏生一子曰良,五世也。汉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生三子曰夔、曰蘭、曰英,六世也。英娶李氏生一子曰安,字君山,居洛阳,大雪闭门僵卧三日。东汉章和二帝时为司空,七世也。夫人江氏生三子曰赏、曰京、曰厰,八世也。京字仲誉,和帝时任蜀郡太守,夫人穆氏生二子曰彭、曰阳、九世也。彭以光禄勲,行至清潔尚书,夫人何氏生一子曰贺,十世也。阳以司空为司徒封安国亭侯,夫人刘氏生五子曰成、曰逄、曰隗、曰逵、曰逹。逄桓帝时为太傅,夫人姚氏生二子曰绍、曰術。按史及羣转录见续汉书者载,固公以下并袁氏四世五公,系稍稍失次,大率汉人傅会著书者讹,而史记称诸謏儒多疾毁固,即公孙弘亦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立言,母曲学以阿世是比类是也,验谱者观其錄,夫人某氏生子某某。深快吾谱之相传确切著明者也。绍汉献帝时任勃海太守,诸候推为盟主,生三子曰谭、曰熙、曰尚。尚子显甫,夫人刘氏居冀州,生一子曰闳,另有传。派而我祖贺公为彭城相,夫人高氏生三子曰闳、曰忠、曰宇,十一世也。闳配许氏生二子曰广、曰庆,十二世也。广避黄巾贼乱迁隐豫州,以耕学为业,夫人王氏仅生一子曰焕,十三世也。焕仕晋为御史諫议大夫,夫人王氏生四子曰侃、曰寓、曰奥、曰准,十四世也。准字孝尼,官至给事中,夫人骆氏生二子曰谢、曰冲,十五世也。冲字景元官至光禄勲,生二子曰完、曰宏,十六世也。宏字彦伯,一字元凯,有逸才文章绝美,桓温北征公倚马作露布文,雄词立就,为东阳太守。夫人罗氏生三子曰恩光、曰表光、曰德光,十七世也。表光生二子曰颜、曰颛,徙居河南,另有传。派我恩光公字道和,以孝行称任东阳太守,夫人李氏三子曰湛、曰豹、曰灏,十八世也。豹字仕尉,任御使中丞,追赠南昌子爵。夫人范氏生一子曰盛,十九世也。五胡兵乱南迁居建康焉,娶妻吴氏,生三子曰洵、曰濁、曰淑,二十世也。宋世祖时,淑为侍中尚书太御作赤鸚鹉赋见谢荘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纲目书宋太子邵弑其君义隆及其左卫率袁淑,邵为逆谋,袁淑切谏左右引淑出曰:此何事而可罢,竟杀淑谥忠献公。灈为扬州秀才,生子粲,受南宋顾命,谋诛萧道成不克,史册载明其子最,字文高,卫父死石头城下。粲谓最曰: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士民哀之,另有传。派为洵公晋元嘉时任吴郡太守,加辅国将军谥贞子。夫人蔡氏二子曰觊(ji)、曰顗(yi),二十一世也。顗字景章,晋太元间为尚书,夫人王氏生二子曰戬、曰昂二,十二世也。昂字千里,辞爵不仕。后齐明帝拜为尚书,在朝蹇(jian)谔,官司空。夫人周氏生四子曰元高、曰元广、曰敬、曰秘,二十三世也。元广字君正吏部郎转吴兴太守,夫人李氏生三子曰充、曰枢、曰憲(xian),二十四世也。充字德符,徙居河南丹阳,为陈秘书郎,后仕隋,善天文。枢字践言,一字机仲,建安人,陈天嘉元年为吏部尚书,另有传。派而我憲公字德章,随高祖开皇九年以陈袁憲为开府仪同三司,帝嘉憲雅操,下诏以为江表称首,谥简。夫人李氏生三子曰承家、曰承序、曰承守,二十五世也。承家为隋朝给事中,另有传。派我承序公讳景官,拜宏文馆大学士,世积大善遇仙姬生天罡,二十六世也。承守讳诚,亦有神机,阴阳、天文、地理,无不精通。而我罡祖善风鑑,辅佐唐朝,任袁州太守。太宗召见曰:古有君平,朕今得之于尔。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拜为国师,为河南新安令,有德政,士民勒石祭之。卒葬袁州府堂为茔,官衙永代不敢排衙,正位鼓楼上,制有铜壶滴漏为记,迄今留显迹焉。妣赵氏生子应升,二十七世也,字清源,号曰客师。天挺人豪,英迈盖世,为唐廪牺令,褒封关内丞相镇国候,五终于朝,御葬太和圳上,衤集 役差徭尽行钦免。妣刘氏生三子恩巳、恕巳、惠巳,二十八世也。恕巳由中书令任司刑少卿,同张东之、敬晖、桓彦范、催元暐举兵讨张昌宗易之等,迁武后于上阳宫,迎宗中復位,武三思惧,遂奏封五人为王出镇一方,封公为南阳王,既今河南道。夫人朱氏生三子曰履直、曰履谦、曰履善,二十九世也。履谦唐玄宗时为常山长史,同颜杲卿讨安禄山败绩,骂贼不屈,遂及於难。夫人许氏生三子曰一师、曰二师、曰三师,三十世也。二师又名景师,唐憲宗时为元师出守淮西地界,夫人刘氏生三子曰忠仁、曰忠义、曰忠信,三十一世也。忠仁号宗高,字广微,年二十四,状元及第,封宝鑑国师,三十二岁转封镇远尚书,享年四十七岁,终於朝,钦赐礼祭,送葬太和圳上祖山为茔,壬山丙向。妣姜氏生二子曰象先、曰象彪,三十二世也。象先唐僖宗时为元帅,夫人朱氏生二子曰谕、曰全,三十三世也。全为唐宰辅,夫人卢氏生二子曰承宽、曰承贤,承宽又名廊,后梁开平为进士,官通判。夫人吴氏生二子曰修文、曰修明,文另有传。派我谕公姚氏生一子葛亮,三十四世也。葛亮讳明自江西而迁江南永住,书图分派、分支各省,三百七十九族。明公生广一郎、广二郎、广三郎、广四郎、广五郎、广六郎。我祖广四郎号光祖生英,英生春华、春荣、春茂,华生文甫、章甫、贤甫;荣生贵甫、华甫、兴甫、逵甫、英甫、粤甫;茂生公甫、通甫。我祖章甫生煦,煦生厉,厉生实,实生柔,本荣枝茂,亦荣系矣。柔子少翼,少翼心怀耿耿,恐一祖之子孙,日久而失亲疏之谊,尊卑之序,用是而修谱,溯源及流,父而父,子而子,孙而孙,各房分枝瓜瓞,一一细载,使后世子孙洞若观火,俾各知亲各知疏,各尊昭穆,明亲疏,别长幼,后续增此家谱者,不致有考遗漏之差,即百代万亿传之后无不感翼之,善给厥后乎。
河南项城县嗣孙袁世凯参纂校录
四川南部县大王镇的袁氏从哪里来?
我的高祖原汝南人也,名启高,其先进由江西贵溪迁湖南广州府麒麟县移贵州桐梓县转思南府印江县,世系不知,至清朝康熙36年中秋始离黔地而入四川铜梁巴岳里八甲地名汤峡口樿林庵观音岩坎上住居,从此子孙繁衍各方.字辈为:启、子、公、君、进、通、仁、再、仕、嘉、其、忠、有、大、德、福、寿、同、存、厚、道、可、光、宗、时、孝、敬、世、昌、隆。
袁庆波,辽宁省喀左县人,现做检察工作。据家谱记载:上七世祖袁成智兄弟四人于乾隆年间闯关东 ,几经辗转袁成智落户于喀左县东哨乡大马架子村。大哥袁成仁、二哥袁成义落户于黑龙江省一个叫八付犁杖的村庄。三哥袁成礼落户于河北省一个叫太(台)营的村庄。小弟袁成信留守山东老家,古地名是:山东省济南府德平县袁家庄(东袁家)。二百五十多年来,山东老家的情况和后人如何不详,
……
我们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为袁天罡后裔袁燦官秤史部油中臣望出龙门。上川始祖由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心仁里于明朝太洪武皇帝四年十大房族人啟世入川(长房袁洪川-陕西三元县,二房袁位川-重庆府,三房袁际〔济〕川-犍为县文丰布,四房袁应川-垫江沙河,五房袁德川-达县硚沙湾,六房袁荣川-万县市国里,七房袁蒿川-顺庆府,八房袁宁川-大林县普广市,九房袁定川-东乡大平〔东乡县普黄寺〕,十房袁玉川-广安洲大竹县顺花乡千善里〔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袁玉川议定字辈:玉碧正仙宗 普仁应守成。袁成柱之子袁子相、袁子介议定字辈:天意维良佐 毓英名世家 景运文光耀 亿(易)代尉国华。
问题有1、袁燦的后续传世,与后面记载是否相符?2、十大房的上辈又是怎样产生?望家族了解有据资料的与我们交流。
联系人:袁家发 13981658758 邮箱:pcxyjf@163.com
……
湖南洞口县高沙寺移民四川情况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袁齐一[三峰] 供稿)
湖南省洞口县高沙寺当时以“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一”的办法,移民四川。
袁葛亮-广五郎-光五郎-细五郎之嗣袁进现,于末1279年之前任湘绥宁拨将使。其中一支子孙徙居今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一带。
清朝康熙20年奉圣旨,从1681年开始移民成都。
仁一公迁舍堂县竹高镇古井村。
仁顺公迁四川中江县芦毛塘上村。
通璋公迁麻石松中村。
再康公迁何家沟。
仁强公迁老荒林。
仁攀公迁白竹湾。
仁清公迁内江东兴区贾家场高峰庙。
仁述公迁资阳太平镇龚家寺。
君信公迁仁寿县咸水河。
仕凤公迁岳池县东关外沿滩寺。
子进公迁仁寿县袁家山。
以上湖广填川始祖后裔分布于成都、江油、新都、德阳、贵州、重庆、云南、北京等地。
堂号均为卧雪堂。
班辈排行为:
君进通,仁再仕,光子公。
原实行的是九代转宗制,其中谱书与资料《袁天罡*袁氏七修族谱》完全相同。
四川中江、舍堂两 地的族谱于1825年、1807年由参加殿试考取副榜(四川省候补学政)的袁光棂(文彬公)主持编修。今历时182年,原谱为木刻,保存99%完整。班辈在古谱“君进通,仁再仕,光子公”后,按宇宙周天运行360度的自然公理,共36代。全谱400页面。
袁齐一 电话:0744-561813
……
岳埔村地处增城市石滩镇的最南端,三面临水,东邻增江,西临西福河,南临东江,与东莞隔江相望。河网纵横,增江河和西福河均于该村境内汇入东江。辖岳埔、洲水、向西、六村、七村等5个经济合作社,社员约5600人。全村共有国土面积8160亩,其中耕地面积3850亩,是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比较完整的水乡生态村之一。
据民间传说,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村”。有关岳埔村名的由来,该村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首名谣:“鳄潭三埔乌云洲,云枕罗浮甚担忧;大小官员无话份,摸螺挖蚬度春秋”。这首民谣,不仅说明了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更是旧时岳埔村民与世无争、过着摸螺挖蚬的平静生活的真实写照。岳埔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侨、古树和古街巷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岳埔袁氏宗祠、袁华照(袁虾九)故居、北帝庙、西湾桥、大仁塘和官海口等。走进岳埔村,随处可见麻石铺砌的街巷,小桥流水,与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交相辉映。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河涌蜿蜒迂回,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枕水上,古宅民居述说着岁月的沧桑。避开大都市的喧闹来到岳埔,回归大自然;走进果林,领略广府水乡的宁静和悠闲;漫步深巷,享受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
岳埔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这里除了出产传统的稻谷、蔬菜和各种优质水果之外,还盛产沙蚬、螺和各类河鲜,其中,用沙蚬熬煮的美食“岳埔蚬汤”更是名扬四方。由于河涌纵横,使岳埔村民养成了爱好游泳和舞龙舟的传统习惯,每到夏日,大小河涌便成为村里孩子的天然泳场,岳埔村也曾经被定为“广东省游泳之乡”,历年来,该村为省甚至国家输送过不少优秀游泳运动员,其中,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获得3项世界蹼泳锦标赛冠军的优秀游泳运动员袁海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岳埔村得天独厚的水乡环境也养成了该村舞龙舟的传统习俗,2007年6月,在广州市国际邀请赛上,岳埔村代表队获得了彩龙组三等奖。
岳埔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了市内外不少文人骚客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找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好地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岳埔村至今仍像一名紧锁于“深闺”的美丽村姑。
为挖掘岳埔村水乡生态的优势资源,2007年7月增城市政府决定把岳埔村建设成为水乡生态旅游村。随后,在市政府和市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镇村两级全力推进岳埔水乡生态旅游村建设,先后编制了《岳埔村整治规划》、《岳埔村水乡生态旅游村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和《岳埔村水乡生态旅游水系规划初步方案》等文件,引导全体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该村在政府的支助下,对全村的道路、绿化和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重新修补村道150米,翻新铺设村麻石路3000平方米,浇筑村前混凝土地面5500平方米,改造岳埔村市场560平方米,把原来500米排水沟由明渠改为暗渠,绿化面积约1200平方米,砌筑路侧石800米,铺广场彩砖约1500平方米,自制铁垃圾桶100个,修建垃圾池2座,拆迁猪舍、窝棚、杂物房等违章建筑物120间,使到岳埔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预期,随着今后在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水网整治、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岳埔村这个昔日紧锁于“深闺”的村姑,定会成为笑迎四方游客的一颗绿色生态水乡的明珠!
※
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袁家村,我们村也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支派了,总共有一千多户,几千号人,
※
,袁京就是袁绍和袁术的祖父。袁京出身名门望族,曾做过蜀郡太守,后来看淡官场、名利,便辞官云游天下,一日云游到这两座小山脚下时,正好是傍晚时分,他看到一幅暮霭蒸升,炊烟袅袅的秀丽景象,心里好像顿时领悟到了许多,感觉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那也不去了。便住了下来,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写了很多关于人生、时事的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致于连皇帝都很欣赏他,三次请他入朝为官。可是一点都不为名利所动,三次都谢绝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隐士风范,他更为世人景仰,代代不忘。袁京去世后,就葬在大袁山半山腰,宜春百姓还建了"高士坊"、"袁高士祠"来纪念他,这两座山便叫袁山,也因此才有了后面的袁河、袁州、高士路、袁山大道……
※
分宜县杨桥镇路下村.现村人口 400多人
※
的高祖父崇(或从?)字辈是从安徽肥西新仓镇逃难至舒城柏林,不知祖辈原址是哪里?
现在的地名是什么?有没有同支宗亲?
我们辈份为:崇(或从?)、先、传、家、中、孝。我是中字辈。
听我父亲说,我们上朔系汝南郡人,由江西分支到安徽。
13381199661,QQ:284444600
※
张、袁两家的渊源
张家与袁家的渊源应当从前辈说起。张镇芳与袁世凯是项城同乡,又系姻亲。张镇芳出身书香门第,29岁时中了进士,留京任职,在户部做了六品郎官。他的姐姐嫁给袁世凯同父异母的长兄袁世昌为妻,因此袁家子女称呼爷爷张镇芳为“五舅”。
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延揽大量人才、培植亲信,善于理财的张镇芳便是其中一位。袁世凯将张镇芳从户部调出,主管盐政,最后升任长芦盐运使,官至从三品。长芦盐运使,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是晚清最大的盐官。“盐运使”是个肥差,据说当时即便一个地方盐运使,一年进项也有10万两白银,何况总揽半个北方盐政的长芦盐运使呢!张镇芳后来还曾署理过直隶总督转任河南都督。在袁世凯支持下,1915年3月,以擅长理财而出名的张镇芳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成为当时的四大银行之一。
袁、张两家专就亲戚交谊而论,实非如何亲近;并且袁世凯与其长兄关系并不亲密,所以袁世凯起用张镇芳且委以盐务重任,应更多是出于对张镇芳经济才干的赏识,而不是简单的裙带关系。张、袁两家都是当地大家。项城是个老城,主城区几乎一条街的房子都是张家的。直到现在,张、袁两家还有亲戚生活在那儿
※
我家字辈:开守庭应 文玉仁心 维金山成 先代友德 世毕克昌 永座(耳呈)朝 州禄正帮
听爷爷讲我家是湖广填四川时有外地迁到重庆合川尖山(远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尖山)“柿树坪”(音译)的,现居重庆合川钓鱼城办事处虎头村(原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思居乡孩子村袁家湾)
我是“德”字辈,
※
据我所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沧州、衡水等地有很多袁氏兄弟
※
袁氏姓源
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袁氏聚集地: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台湾的袁姓,多居在嘉南地区,是台湾的第九十四个大姓。近两百年来,台湾也有袁氏后代繁衍。他们主要聚居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不过,多以嘉南地区为盛。其先祖多是在前清时期渡海东来的。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氏又以"陈郡"、"汝南"、"彭城"、"陈留"等为其堂号。
袁氏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陈 袁
祖宗:伯爰
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 为袁安。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
贵州贵阳修文六广龙窝村沙土袁氏部分资料[家父口述]
看1467|回8|收藏
楼主 袁明泽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4-7 12:17:00
沙土袁氏零散资料
判定是否本家的四句口决
袁安卧雪清操,袁杰黄才诗酒,袁雄扬风会阵,袁淑独步江东。
字辈谱歌
安胜有灵凤,文玉显仕茂,仁国锦昌大,毕朝熙培洪,明德泽方厚,全运学在先,师修尚游发,恩秀普新军。
始祖来历
以下是从我找到的我爷爷写在一本算八字的书后看到的:
本分支以江西吉安府大水塘为记。
朱元章推翻元朝后,始建明朝,改号洪武。初期,天下战乱,既有元朝余党,又有陈友谅叛军,二牛(不知何解)军师定下妙计,各需调官兵追打。
袁安、袁俄、袁祖弟兄三人奉调入黔,五显华光代险,战无不胜,追至六广河,见五显菩萨足踏两岸有两丈余高,手提大刀一把,吓得逃兵丢盔弃甲,弟兄三人得胜。
战后,袁俄调下掌管四川,袁祖调回原籍掌管江西和奉养双亲,袁安掌管黔南。袁安一日在野外游玩,看见水井里有金鱼一对围着一些米,甚欢,感觉此地多是鱼米之乡,遂定下心来插草为界安营坐定——扎佐。
袁安祖母为宋尉公之女。下有二子胜字辈(胜宗、胜祖)、孙子有字辈八人(不详)、灵字辈——世字辈(不详,可到扎佐改柳寻找)。袁安过世后葬于扎佐大杉树,现扎佐镇政府旁边,因修公路经族人商量未迁今深埋于地底下。
本分支始祖为袁安第九代孙袁仕野,葬于家夸。
注1:五显为袁、刘、贾、田、方五姓人家供奉
※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已经制作成网络谱,欢迎大家查询。查询网址:http://www.yuanscn.com/zxcjp,
※
我是河南邓州桑庄乡人,现在河南安阳工作,在老家时好像听家人讲过“铁锅袁”的典故,并且说过邓州构林镇西“袁营”这一地名,不知此袁营是否是你们文中所述袁营。
我处袁姓后人有300余,老家辈分已无处寻觅,但老家村口有清光绪帝赐碑,碑文现记不起,国庆省亲时我注意下,看是否有参考价值。
感谢袁姓有心人,开辟了这一栏目,我手机13569062287。
※
北方袁氏碑帖收集
看1239|回4|收藏
楼主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10-17 22:51:30
1、大槐树明代袁氏移民始祖像
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碑阳)
该碑碑额上书“千古流芳”,右联“玉立克庆永世豪登”,左联“全民同心宏伟锦程”,碑身中间字为“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时于公元二○○○年古历正月十七立”,“袁屯村袁氏合族仝立”。
2、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袁屯
(河南)袁屯村袁氏纪念碑
该碑碑额上书“千古流芳”,碑文为“袁氏族谱袁族也,袁氏出汝南而蔓延天下,明成化年间自洪洞迁清邑有袁氏,自此谱为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悼如同途人,然视如途人者而不知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以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谱之所以作也,癸酉岁有怀义、太平二君溯其始祖鳌分兄弟三人,长英公洪洞存祀,次鳌公迁清南永固集,三杰公迁清邑北袁家屯,由始祖一支分为三支,由三支分为数支,前明人文蔚起如康公字安居武职千总庆丰公字太平文登贤书附凤公黉官标柄如终公胶庠领袖,谱虽失传碑尚可考,怀义等又虑于谱失序与合于共议倡为此举进考本宗远稽他支本村支派排列详细,如科公迁郭村,延忠公迁子路坟村,士杰公迁开州里商村,忠公迁固城,春公迁开州白■庞楼村,凡系同于莫不编次详细噫,族谱既成,索序于余是为序。”“生员朱学海拜撰额,禀生张孝友拜撰文,赞助人克明、庆宽、庆旺、永栓、永丕,主办人立峰、克作、克军、克亮、克飞、庆顺、庆路、永法、永森、永习、永钦,书丹石刻吕明川。”
2003年7月15日摄
3、 (河南)东白仓村袁氏祠堂
2004年春摄于河南省濮阳市东白仓村东
袁氏祖祠
该祠位于濮阳市马颊河东岸。祖祠迎壁墙右联为“人间五福孝当先”,左联为“一年四季春为首”。据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袁氏祖从山西洪洞广济寺依诏择地迁居此地。族人始居,兵荒天灾,世谱失传,而至今没有立谱,族支堂谱,只能溯至清代……”
4、 (河南)侍御阎临川撰乡贤祝泮源墓志铭
祝公,讳泮源,字圣溪,一字雍泉,号翰藻。始祖讳荣,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濮州。科第相仍,世有令德,传十世讳钥,贡生。积学砥行,为郡表率,郡守给“孝义”匾额奖之,是为公父。
公骨秀神清,风采凝峻,幼时即通知孝弟大义,事亲先意承颜,无故未尝辄去左右,温■膳修无几微。或间偶外出,归必详问厨婢侍者,以参验亲意悦否,故双亲寿大耄康健如常,养志之实信有征也。遭亲丧,哀毁骨立,致慎如礼,时有孝子之目。读书务求心得,为文本性灵阐明圣贤义蕴。入学食饩,屡试优等,十应乡试俱荐,辄罢,人多为帐悒,公恬如也。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长吏采诸舆论,以公膺其选,考取召用,送部引见。公以太安人年高,面乞终养,辞不就职。赐六品衔,以孝廉方正归班。夫功名富贵最易动人,公当铨选时爵位已在分内,而孺慕情重,利禄念轻,截然舍置,克全孝道。高爵之荣,不移天伦之乐,是非志行极高,识力极精者不能也。以视夫熏心,富贵奔走,形势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於戏!卓哉!公诚超出寻常矣。嗣后闻望益隆,德行益励,一举动、一取予,念念必求无愧。燕居终日,端坐无惰容,无论识与不识,望之皆起,敬畏猥亵之念顿消也。生平好善乐施,周济饥寒,乡里赖以举火者甚多。有贫乏不能读书者,即瞻以膏火。教人必本于明伦敬身,尤醇谆以行已有耻为第一义。门下士发祥者,率能以廉隅自持,不负所教焉。接物一出于诚,乡里感化,有小失辄相诫,曰:“此何可令正人见?”因深自改悔。公庭无私谒,或长吏延访政务,必敦请始至指陈。乡邦利弊,卓然可见诸施行,当时皆钦其品节,重其经济。及殁,州人思慕不已,并词公举崇祠乡贤。非甚盛德,孰克当此。
德配杜安人,庠生奎壁公女,负性端严,能识大体,事翁姑,教子媳,孝子俱尽,又性甘淡薄,勤俭持家一切事务俱予谋周详,不贻公以内顾忧。公益得肆力于学,品修学问,出人头地,安人内助之功居多。勤纺织,主中馈,虽身处殷富,不惜与家人同作苦,积储益饶,子孙衣食有资,悉安人力也。语云:“夫唱妇随,以德配德。”其公与安人之谓与?公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戌时,享年六十岁,道光十八年葬庄前新茔。安人生于乾隆十八年二月初八日亥时,卒于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申时,享年八十九岁。子一,友彬,廪生。女二:一适监生陈一元,一适庠生苏镐。孙三:烩,庠生。■,监生。■。孙女六,各适名门。曾孙五:孝垲、孝坦、孝墉、■基、■基。曾孙女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友彬奉杜安人柩,合葬公墓。先期持状来征铭,爰为之铭曰:“姿性纯笃兮事业光明,学深养遂兮实大声宏。生既磊落兮没也峥嵘,状厥素履兮可为法程。俎豆黉序兮允协舆情,山水巩固兮安此佳城。”
(选于《濮州志》卷八·艺文志)
5、 (山东)白虎村袁氏家谱序
尝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首出御世者,盘古是也,嗣有天皇氏以制干支,地皇氏以定三辰,人皇氏以分九区。斯政教君臣所自始,而饮食男女所由起也。继此而兴者共十纪,大抵洪荒难稽而删玉断书,自唐虞由尧舜以至外文武定鼎之后,大封功臣,舜之后封于陈,曰:胡公。胡公之后始以袁为姓,上古未尝有也。任姓以来迄今数千余载。亲疏远近当以臣雪为凭。《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时,有袁公讳安者即吾祖也,原籍汝阳。因家贫客居洛阳,是冬,大雪天极冷,人多冻死,洛阳尹按行至安祖之门,见院无行迹,随令除雪破户入视,安祖身几冻僵,仍以身暖亲,洛阳尹贤之,遂举孝廉,后为河南尹。东汉和帝时,官拜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忠心耿耿,辅佐汉室,树正抑邪,刚谔不屈。帝旌表忠孝两全,特赐“卧雪老人”称号。卒于官。其后世子孙云蒸霞蔚,但因年深日久,朝代几易,沧桑数变,或随官爵而定居,或由夷族入侵而南移,亦有迫于天灾人祸而外迁者,年代不同,形式各异,黄河两岸,江汉南北,甚至于长城内外,无地不驻有我袁氏后裔。只因山隔河阻,年久失续,虽系同宗一祖,市途相遇不相识者沿以为习,但凡继承卧雪遗风者,即吾安祖之后裔也。据大明太祖钦赐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公正,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拜镇威将军。太祖定鼎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洪洞县督民中书(山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监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诗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始祖母郭老太君,洪武诰封夫人,教子有方,贤德远扬,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字施德,洪武二十四年进士。成祖永乐年间,参与《永乐大典》编修,历经五年,竣工以后,朝廷钦封工部员外郎。次支祖讳铃,字施恩,以孝驰名乡里,州府推荐,朝廷选拔孝廉。三支祖讳英,字施达,四世祖讳耀,字施能。奉始祖函谕,始祖母允可,兄弟四人相商,英耀二祖复回曹县。长门铎祖子传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廉,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各门后裔均有可考。长支祖自举,秉承其祖宗卧雪家风,居家恭谨,以身为表,处事有道,待人以礼,德高望重,四乡远近亲邻,无不欣赞,因而县举秀才,州察孝廉。次支祖自立,传至八世祖应勤,移于巨野县王庄落户。三支祖自斌,于马村集以南另建别墅,地脉家相其地址曰:骑骏马望燕京气冲北斗,左五湖右三川脉贯九州。”改定名为袁家庄,自斌祖传子二人,长曰裴,次曰灿。当经二祖分居,灿祖移于马沟袁庄前后居住,传至十二世祖勇移居巨野县袁家庄。裴祖传子二人,长曰恒太,次曰恒平。恒太祖传子三人:长曰昭,次曰艳,三曰序。艳祖移于东二十里马糖寨,后又分支引马。序祖移居北一里后袁堂西头居住。恒平祖迁居北五十里鄄城县西一里袁庄,相传六世至十一祖兄弟二人,长曰希圣,次曰希贤,贤祖传子二人,长曰维五,次曰利五,二祖分居后,利五祖迁北五里袁庄,现在分为前后袁庄。三世四支祖自荣原在昆武任职,置田数顷,后传至八世祖兄弟三人:长讳举,次讳试,三讳周。三祖分居,长支举祖返回故里,后迁移砀山,次支试祖另立家园,取名袁楼(即现卜阳袁楼)。三支周祖在开州徐镇集东二里落户现名袁黄庄。六支祖自宁,永乐年间赐进士,署河南省■阳县知县,任职期满,脱鞋落户,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年久失续,故不详陈,七世祖自成随明成祖遇有靖难之变,而流落郓城、杨城、永昌、阳谷等地。自成祖传子四人,长讳煌月,次讳煌星,三讳煌满,四讳煌启。煌星、煌月二祖原郓城县西北五十里大龙潭立户,现分为袁楼、王白、袁庄、胡庄等四个村庄,而满启二祖至今尚未接续。
二门铃祖传子二人,长曰自文,次曰自武。二祖成立,移居前后拐,故取名前后袁拐,自武祖传至五世兄弟五人分居后,斌全祖移于北五里八庄,斌杰祖移于南六里楚庙袁庄,此乃宗脉余支所分大致如斯。
回忆我始祖督民中书以来,迄今三百余载,中经明清两代治乱兴亡,祖宗香烟相续相承而不中断者,皆赖其宗脉不紊,而春秋大义尚存耳。现谨衷诚敬书祖讳、续宗谱、定干支。以分昭穆,续传统,正家风,又启后人。祖宗恩德要永世不忘,卧雪家风要万世恒存。望希勉之。
清雍正年修纂
6、 (山东)袁家■堆袁氏家谱序
“始祖袁正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山西洪洞县督民迁入山东曹县。据大明太祖钦锡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正,公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拜官镇威将军,太祖定鼎之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督民中书(山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选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鉴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词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次支祖讳铃,三支祖讳英,四支祖讳耀。长门铎祖传子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康,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
大清雍正年间修
7、 (河南)袁庄袁氏族谱序
“我袁氏祖居怀庆府河内县,在城一图,户一丁名清。清故后,妻李氏率四子迁武陟县,家业颇丰,丁男不过三十余人。
四子分别为:恕、谭、良、广。”
“我袁氏相传前明自洪洞迁河内县。可记者自清始……”
袁广之孙袁仓迁居开封府通许县长智岗。自清(朝)以来,三百余年矣。
大清嘉庆十九年 十世 文会 谨志
始祖:袁清
始迁祖:袁仓
民国十三六年正月通许袁氏续谱
辈字为:
文字明锡 帷以永世
树德洪开 子生金玉
家传春长 经纪续昌
富贵荣华 贤孝安康
“以”为十五世
通许、杞县袁氏以黄河北边的武陟县驾部村为始祖。驾部村有祖坟。通许人多次去续谱。
※
本支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袁氏,于270年前迁徙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八道关高坡村,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自然灾害家谱丢失,现存口头流传下来的字辈为:“士本文武志,才德重朝帮。万世承恩泽,一宗继席昌。”听本族长辈讲,本支的根底是“破锅”袁,本支是三十六公中的佰英公之后,从黄冈市英山县迁徙到现居地的始祖有兄弟二人,分别是袁文汗和袁文德,本支的始祖是袁文汗,另一位袁文德迁徙到陕西省旬阳县,具体居住地址不详,不知家谱在否。
本人想将家谱修序完善,但是缺乏相关资料,恳请知情者回帖,
※
帖|发投票|发悬赏 |发辩论|
奉化棠村袁氏迁出查录
看640|回2|收藏
楼主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8:09:09
变衍叙略
世家本于封建,族谱本于宗法。夫封建人事也,宗法天伦也,世代更革,人事不得不变,天伦在天地间如日星,四世六甲不与世代同更革。互古今历千万年如壹日,不可易也。惟有谱以識其所从出,兴其所由,分则虽世远族散户裂门,张而脈络贯通宗支聊属。猶木之根深叶茂,千枝俱本初。荄猶水之源远流长,万派縂归一脈。
考吾袁氏,自东汉大司徒安公,从汝南衍派星分棋布,莫可殚述。今苐就可稽者,開具分派名目如左。固不敢以人之族大贵显而有所冒,族寡寒微而有所遗。云:
一派汝南至青州,一派青州分新昌磕山。
一派新昌分碧溪,一派新昌分上虞。
一派新昌分五云,一派新昌分四明狮子桥。
一派新昌分鑑桥,一派鑑桥分慈谿竹江渡。
一派鑑桥分寨鑑(今江口),一派铿桥分象山金难嶺。
一派新昌分奉化五步嶺湾,一派新昌分奉化杜嶺。
一派杜嶺分城西嶴,一派城西嶴分尚田。
一派杜嶺分嶺东,一派嶺东分长岡。
一派嶺东分百禄山,一派嶺东分独山。
一派杜嶺分召望(今徙黄甘),一派召望分馀姚。
一派召望分芧山,一派杜嶺分堰头。
一派杜嶺分许家田,一派杜嶺分尚田大池显。
一派杜嶺分棠村,一派杜嶺分慈林。
一派杜嶺分溪岸宅(今徙汪村),一派杜嶺分白桃。
一派白桃分慈溪睦埠,一派白桃分淺嶴。
一派睦家埠分慈溪城裹,一派杜嶺分登岱口。
一派杜嶺分水阁,,一派杜嶺分雙桥。
一派杜嶺分新宅,一派杜嶺分杜嶴。
一派杜嶴分嵊县金庭观下,一派杜嶺分楼溪青桐树。
一派杜嶺分横路头,一派横路分黄甘。
一派横路头分南京,一派杜嶺分黄甘。
一派黄甘分定海(今改名镇海),一派黄甘分长汀。
一派黄甘分江西,一派黄甘分湖广汉阳。
一派黄甘分萧山,一派黄甘分仇王嶺(卽三伯坑)。
一派三伯坑分定邑长白大湾,一派黄甘分万香嶺。
一派长白大湾分平湖县大营方。
各迁出宗亲,请速与棠云溪下村修谱办公室联系。
回复
沙发 县令公之后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30 16:20:52
我就是新昌分上虞一派的后人,吾祖袁辰公乃县令公之五世孙,家谱上书:元生田,田生宠,宠生五子,长子满,守业不迁。生五子,小子辰,迁上虞小越,为小越一世祖。
※
青岛平度市灰埠镇岭上袁家
地理位置
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东南3公里,威乌(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南侧,灰平公路西侧。块庄聚落,村东为丘陵,三面是平原。
村名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8——1398),川籍移民袁世刚、袁世强、袁世福、袁世禄,由四川迁此安居,故名袁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启用岭上袁家名称。
政区人口
袁家村位于镇驻地东南约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69亩,农民141户,460人。
联系电话 86-0532-86391141
※
新化高坪袁氏重修族谱序
阅旧序,前代修谱始于癸丑,终癸亥,经十数载而乃成。 其间有枝不粘干,流不合源,配缺氏姓,婆不并公。以及分枝不一世者,非先辈之忽略错讹。殆欲传真实,不传虚假。俾后嗣子孙分玉石,无混淆,史缺文之意也。雍正丙午年,众户贤能謪合续修,竟有非种冒认宗支者赴临大议。及至众户来族,以本户在城,故推遵为首,方晓皂白。厥遂议寝,兹者成户袁魁甲,于甲寅秋主倡,复修高坪近城共十八户人。里外往返屡次,始归画一。自总头序起,至添庆户终。照依老谱,前后刊载列十九卷,分修合订。无容颠倒次第,更解字迹。讵料户众人繁,心多巨测。好事者,挟膠柱之见添减,以乱前人之典。失本者,怀自便之私参补,以基后来之祸。因此不能编合,只得分装各订,彼此兑拨互存而已。至若我祖应魁公,与伯祖应霆公同派,友贵公开发两房。在城西门内按察司前,创居梽木山、龙开冲。迄今,若老屋垣、土桥垣、松柏垣、石桥垣、五家田、谢家排、大桥边、爐里等处。烟火相接,鸡犬相闻。谱注,在城世系者是外,此非道山、土桥之胄,而混称五郎之裔者,即:旧谱所云白竹坪与江边袁家之类耳。后有作者,慎无以紫夺朱,秀乱苗焉,方不负今日谆谆之遗诲也。本支百世,派别千行,一脉流通之嗣。彚辑而详注于左,遗后人知所继述云尔。
乾隆五年岁次庚申桂月榖日
二十二世伯才派嗣孙庠生既庭敬撰
附1: 袁光五郎一十八户歌记
道然袁成并氣成 朋成朋继显克斌
金孙洪孙袁岳祖 志潮志器有克铭
袁丙志通忠良户 洋晚添庆共宗盟
附2: 老谱前后一十九卷数目录
第一卷 从袁天罡起至克字班总头并各户新旧序文
第二卷 道然户 第八卷 克斌户 第十四卷 克铭户
第三卷 名成户 第九卷 金孙户 第十五卷 名丙户
第四卷 气成户 第十卷 洪孙户 第十六卷 志通户
第五卷 朋成户 第十一卷 岳祖户 第十七卷 忠良户
第六卷 朋继户 第十二卷 志潮户 第十八卷 洋晚户
第七卷 名显户 第十三卷 志器户 第十九卷 添庆户
高坪侯田永宁二都全书脚色族谱
康熙十二年癸丑岁春月吉旦
修谱纠首镶龙禧章彩象华朋继
※
四川什邡袁氏是哪一支
※
确切地说,移民圣地孝感乡地跨今红安县、麻城市,大部分在红安县境内。
※
4月3日,几百人参加了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马湖村举办的袁氏清明会。
仁寿袁姓人至少有几千人,可能上万,乃至几万人。因为仁寿总人口160万
有 任
仁 义 礼 朝
本人电话:0833-6206167
手机:13350531312
本县解放后的知名人士:
袁正贵:贵阳军分区参谋长退休
袁荣均:内江地区组织部长退休
袁荣共:长沙市领导,故
袁显文:企业家,四川中宇公司副总经理
袁华均:昆明公安厅长
袁兴洪:企业家
袁兴勇:企业家
※湖北省宜城县有袁姓
采访目的: 1 调查宜城县袁氏情况 2 查找宜城县的袁家巷时间: 三天
十一月七号袁酉从南漳出发,一路顺风,中午11点半到达宜城县民政局。找到地名办,只見一女士值班,她告知负责地名志的周科长去武汉了,让第二天再耒。弄到周科长电话号码后就离开了。电话联系上了周科长,他说在武汉,晚上19点半左右能赶回耒,在大门口見。到这时放下心耒,一个人吃过中饭,找了个叫东城旅社的住下耒,稍作休息。下午2点开始,在宜城城区四处打听‘袁家巷’和袁氏住地。事不由人,所问的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宜城有肖家巷、丁家巷,没听说过有袁家巷,连姓袁的也少有”。更有甚者,“没有听说过有袁这个姓”,真是气煞人也。东街没有,北街没有,西街也没有,这时问得一邮差,他说南街头有好多姓‘袁’的,心中暗喜。急忙赶到南街头,一打听才知那块姓‘严’的多(有个三十耒户),而非姓‘袁’多,登感心都凉了半节。城区没有‘袁家巷’也没有发现袁氏群住地。只好把希望记托在城外各镇了,还是在地名志上找可能吧。一看表快19点,离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忙叫来一辆的士,赶到民政局门卫值班室时已是19点15分。这时进来一位苗条、热情、大方的女士,把我接到她的照象、打印门市店内休息等候,这显然是周科长的按排。20点差几分,周科长进得门来,只见他高挑的个头,微羘的身材,40多岁,风度翩翩。坐定后,我说明耒意,周科长讲:“你们这种情况经常有,我给你想想办法找找,地名志明早上班后耒看”。当我提出为节省时间计晚上看地名志,第二天好行动的要求时。周科长没丝毫犹豫,说了声好吧,起身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本《宜城县地名志》交给我,只说了声看完还耒。一路风尘仆仆,
从武汉回耒连飯也没顾上吃。我建意一起到馆子里喝几杯(我也没吃飯),周科长行使了否决权,并要我到他家里吃飯,我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只得作罢。分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两个素味平身之人,一位是在岗领导,一个是平头百姓。竟能如此待待人!这是什作风?!他体现了共产党的急群众之所急,勇为群众解难,密切联系群众,紧密党民关系的优良作风!这是什么精神?!他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吃苦,胸怀天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诚信。由此可见宜城县干部的整体素质很不一般了。值得大家学习,我将终身不忘。简单地吃了点,就回旅社看《宜城县地名志》,只到零点。从地名志中得知宜城县以袁氏命名的地名只有四个。分别是:刘猴镇刘猴村的袁家湾朱市镇楊家河村的袁家湾孔湾镇刘湾村的袁家湾、袁家垱(淹家垱)查看了手上的全部资料,也看了新老地名对照图,没发现有关内容,更没看到‘袁家巷'
子。只有洗洗睡觉。 ( 待续 )
回复
沙发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1-3 00:18:00
re:十一月八号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
十一月八号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点50分,见资友短信讲他有事不能来。我只好一人前往。决定到长途汽車站,先去离县城最远的刘猴镇(36公里)。到車站后,见一辆宜城至南漳东巩的班車,8点40分发車。赶紧上去,本想快点可实际上是一天一趟的客货車,沿街找人等货直到9点20分才离开城区。路上还好10点1刻到达刘猴镇。下車后找到一个‘麻的’,司机在袁家湾旁住过。好哇,感谢上苍!比起在城区找袁家巷子耒说真是耒得全不费功夫。细打听才知,袁家湾早就没人住了,最后一户袁姓也在三年前搬走。不过司机又说,离袁家湾四五里路叫云台村的那里袁姓不少。我让他找一位年岁大些有一定威信的人家,司机说好办。讲好价后,他一直送我到云台村二组袁华中家。华中两口子正在摘香菇,我讲明耒意后,陈尚梅马上让他丈夫华中去喊爹,自己忙着倒茶、上烟,并说中午在家里吃饭。这体现了袁氏媳妇热情、干练、好客之风范。不一会华中和他父亲袁时新一起回到家中,握手、互相介绍后,细看时新,红光满面、身板坚实、1.7米的个头、皮肤还算白润(不象华中说的有病)。坐下后便开始我们的对话。这个村有多少袁姓户、有多少人口?当过多年大队会计的时新说,有二十耒户,70多人。从何地迁来、大慨时间、来世祖名?都不知道。你们这与袁家湾有联系吗?时新说:听说过去那人很多,后来都迁走了,我们有可能从袁湾搬耒。袁家湾的石碑不少都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给燒了。云台最早的石碑是为‘家’辈立的,我見过,上面有班辈歌,
家、修、玉、胜、时 中、天、开、景、远、 万、国、永、安、知 普、艳、发、秀、齐
目前最高辈为‘时’字辈,只有两叁个人,最低辈为‘开’字辈。云台修过祠堂、开过族会吗?回答为没有。由此可见,家字以下之辈歌是‘家’字辈上人所定。可以想相,首迁之祖总能记住几派原定的,快用完时再谱修新的。这周围哪还有袁氏住地?时新说:周围几十里没有袁姓,若有也只单户。南漳东巩有十多户,与我们同派字距这只60耒里。另荆门多刀有不少袁姓,荆门还有袁家河,大儿子在那打工时互相交谈过,有四、五派同,希望你们到那看看。我当即表态一定去。你听说过袁家巷子吗?时新说没听说过。不知觉间,华中两口子喊吃饭。上得桌前可见香菇炖腊肉、芹菜炒肉、火葱炒鸡蛋等总有十耒样。这时华中的母亲也耒了,大家同坐边吃、边喝、边谈。开始华中给他父亲满了半杯(说是有病不能喝),自已也是半杯,给我满了一杯。头杯酒快完时时新突然问我,你听说过破锅袁吗?我答,谈谈你们破锅袁的故事。时新说:我爹跟我说过,原耒兄弟好几个临走时,把锅打破了,一人拿一砣,不知道是啥意思。还交待少到外面讲。我说,我也是破锅袁,我就是为破锅袁而耒的。然后,我就讲了河南白牛‘反朝’、全村被杀、十几户人家逃难,逃走时把铁锅打破了一人拿一块,是为日后作凭证等。说到此,时新耒了兴致,一人拿一砣是为今后作凭证,全明白了。好!我俩都是破锅袁,一家子,再满一杯。我只有听从的份,一起干,又满一杯,后耒我主动回敬了他们父子一杯。此间,我们谈到从‘家’字辈到‘时’字辈才五代人,三百多年时间不可能只五代人。时新说:袁家湾时期还有四代人呢。两者相加时新为第九代,我也是第九代。这时,时新说:即然同是破锅袁,都是第九代,我俩就兄弟之称,你大一岁为哥,我为弟。说着又让华中夫妇二人敬酒,话到这份上也只有接受一点,是个意思。酒足饭饱后已是下午16点。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主人那能同意,非让我在玩一天。我说还有一位从谷城耒同宗在等,他们才罢。合影留念、互留电话码地址后,由华中骑摩托車送到車站,坐上刘猴至宜城的班車顺利到达。回到旅社澡、看电视、睡觉一夜无话。
※
重庆市(原四川)忠县石宝镇(就是长江明珠石宝寨所在地)人,我们那儿的袁姓有几千人,字辈排行是
国正天心顺 家和世德昌 成.....
我查了一下,只有湖北利川的我们那儿有点差不多,至少前面十个字辈是一样的,另外是湖北孝感的袁姓前五个即"国正天心顺"是一样的,其他的都不同.另外湖南湘潭的也是这样的情况.
※
寻迁川下列亲人[s:3]下列亲人入川前居湖南衡阳)
袁原珍(父:袁景督)明时入川.
袁原瑚(父:袁景贵)明时入川.
袁原琳(父:袁景贵)明时入川.
袁正周(父:袁名达),大约1660年入川.
袁正倬(父:袁名达),正周弟,大约1660年入川.
袁添佾 往川.
袁添柏,字新生(1671-1737),葬四川岳祁县马鞍坝观音觜,配范氏(1682-1737),葬四川栗子园屋后,生子四:袁安钦\袁安錤\袁安钺\袁安录,均在川.
袁添连,字华生(1673-1754),葬仪陇马鞍坝奉形山,配王氏(1679-1759),生子四:袁安锦\袁安铨\袁安银\袁安鑨,均在川.
袁安贵(添宾子),在蜀.
袁安至(添容子),字公一,往川.
袁安理(添容子),字文一(1725-?),配李氏(1729-?),往川,生子祚美,在川.
袁安英(添容子).
袁安章(添容子).
袁安信(添容子).
袁添寓,字太如(1704-1757),四川巴州玉山场葫芦沟宗包观,配万氏(1702-1737),葬祖地袁家冲,生子二:安章,安信,在川.
袁安珑(添红子)往川.
袁安锡(添柱子)往川.
袁祚美(安理子),字子成(1752-?),往外.
袁承诗(安吉子)(1802-?),往外.
袁承谋(安吉子)(1819-?),往外.
袁祚章,字斐然(1737-?),安胜子,配邓氏(1740-?),生子袁承基,均迁川.
联系电话:13880051378,QQ:624270821,email:yuanxuzhong@126.com.
※
袁友富
家庭地址:四川省射洪县广兴镇
祖籍:广西梧州藤县
始祖:袁应照
辈分排行:文华兴世泽 孝友靖(庆)安邦 本固生先树 ??运永长
当前最新辈分:靖(庆)--我本人是迁到射洪后的第7代
电子邮件:mis2000@vip.139sc.com、miston@sina.com、yuanyf@swepdi.com
QQ:5818592
电话:13086637386(成都)
工作单位:西南电力设计院贝斯特数码科技
※
湖南衡阳填四川史料(2)
看616|回3|收藏
楼主 袁绪中 发消息 只看他
2008-10-22 21:09:31
大相公 字右臣 往川
大仕公 字长青 往川
名铉公 字鼎一 雍正七年生 往川 子二:正湖 正濈 故云南
名铨(父:大俊)往川
名齿(前加釒旁)字有功 雍正九年生 往川
正泮 字采芹 乾隆十一年生 往广西
正浗 字惟德 乾隆十四年生 往云南 子二:添泰 添成
正清 字惟信 乾隆十八年生 往广西
正濈 字美才 乾隆二十七年生 往云南东川府
添其 往广东
添焕 康熙四十六年生 往川
祚泰 字硕士 乾隆七年生 往云南
以上为卷五内容,联系QQ:624270821
※
袁金生是袁安第65代裔孙,袁琰是第34代祖。第49代祖名兴,字光权,授安庆府教授,其子恕公,于1345年因兵乱由鄱徙迁于此。即: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楼阁行政村袁家村。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理事会
联系电话:13476540468袁品洲。13429921044袁水生
※
在城西门内按察司前袁君礼源流世系
本宗肇自袁天罡 应升宗高及葛亮
广五郎生伯万子 必清公亮伯庸当
袁光五郎高坪立 细二进饮袁政长
袁俊忠泰松年继 十七仁念二五郎
友贵应霆应魁出 伯秀伯才分两房
伯秀招孙志受生 伯才昌孙志餘彰
志受克文必才徙 志餘克俊必宏详
继往开来详旧谱 嗣后发毓各排行
乾隆五年岁次庚申桂月榖日
二十二世伯才派嗣孙庠生既庭敬撰
双峰杉林袁氏 必才公第二十代嗣孙文献复录
※
益阳这支袁氏的堂号,我所见到的1999年五修的族谱上写的是“仁风堂”(但我们家族的神龛上历来写的是“汝南堂”)。其发派公公名袁羲仕,字学优;祖籍为江西宜春;元末明初人(与朱元璋同时代,具体生卒年月已失传);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军,明初封为武功将军,任南京都统多年,于洪武末年告老还乡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初江西填湖广时,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携二子迁来益阳市郊天成垸定居。羲仕公当年迁来益阳定居的村落,后名为袁家巷(1955年改名为全丰村,现名为益阳市赫山区天成垸全丰村)。
自羲仕公于1398年迁来益阳,至今已逾600年了,现其后人已有了第31代孙。据1999年五修族谱时登记,我们益阳袁氏已有5000余人,主要居住在湖南益阳市的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县等地,有少数散居于南县、华容、安乡等县以及长沙、广州等城市。我们益阳袁氏的派谱为: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
祖绍顺立承,宗正安邦国;
肇本家之良,文民发其祥,
志大登先甲,光辉裕桂芳;
崇修齐璧錫,令望协奎璋,
孝贵怀封恪,仁宜继奉扬;
(本人为“文”字派,羲仕公的第26代孙。)
※
重庆市永川陈食场《袁氏族谱》行第
谱为一族之书,所以别行而序第也。行第不序则昭穆不分,昭穆不分则亲疏莫辨。今自八世国字辈为始编为成句,俾后之子孙世世遵循,勿相紊乱,是亦敦伦励行之一大关键也,因录以为表焉:
国正天心顺,家齐道一清。
荣华光祖德,富贵育贤英。
品立宏先绪,名传唤治平。
文行宗孝义,永远著廉明。
据永川陈食场《袁氏族谱》记载,该支袁氏族人系中华袁氏始祖,西汉五经博士辕固之第五十八代裔孙,明末云南宁番卫行军参谋,云南澄江府升授显武将军(注1),清初诰授武显将军(注2)袁成章,因反对平西王吴三桂拥兵自重的分裂活动而卸职,于康熙三年率家人由滇迁川在永川县陈食场石卧龙落户入籍,插占土地纵横十余里,以耕读自娱,享寿八十而终。现在这支袁氏族人以辕固为始祖已传七十二代,尊袁成章为入川开基祖已传十五代至齐字辈。据一九九八年人口统计,仅陈食场镇所辖袁氏族人已逾两千人。欲详细了解陈食场袁氏先祖自西汉始两千多年来的迁徙史,请读永川陈食场《袁氏世系》。
注(1)据《明史职官志》为武散阶从四品。
(2)据《清史稿.职官志》为武官正二品。
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袁氏第十三世孙袁顺林提供
二O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于新疆乌鲁木齐
※
湖南杉林袁氏齐家规训十六条
一、孝弟立本
世人每厚于仙释,而薄于父母;义交异姓,而薄于同胞。故修经设醮、塑像斋僧,极其慷慨,极其虔诚。至于父母,或则悭吝,或则违逆,罔知敬重,衣食不充。其甚者,或至于顺妻逆亲,则良心已尽丧矣!尚何福之可求乎?其义交异姓者,或则邀盟刎颈,或则酒食燕乐,或则轻财投赠。至于兄弟,见则相伤,背则相诋,寸丝粒米,不肯少让。又或听妻妾语,各爨争财。此所谓乖气致异,未有能昌大者也!王中书劝孝歌与丹桂籍所载八反歌,最足发人猛省,所宜熟诵。又,昔人有劝悌诗云:同气连枝各自营,些微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又云: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读此真令人感泣也!
二、勤俭起家
勤与俭,治生要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才匮则苟取。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父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第二要晏眠早起,第三要耐烦吃苦。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以绝争讼;第二要量力举事,以去粉饰;第三要节衣缩食,量入为出。凡此数者,非苐治生,且可留有余,不尽之享,以还造化惜福之道也!而世顾莫之行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在于好门面,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无所不至。此又不特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全父母。愿阖族后嗣三复斯言。
三、义方训子
子弟至六七岁,无论资质敏钝,皆宜使之读书择端。师友严加训迪,务使变化气质。及其稍长,始察其资性才力之高下。或为士,或为农工商贾,各授一业,庶不虚生于天地间也。盖拘朿身心,演习世务,谙练人情,长进学识。他日成名者,固为良士。即治生者,亦不失为醇谨君子。若任其流闲,必流入花酒赌博之中,诸般歹事,俱做出来。虽遗金十万,有何益哉。
四、和睦里党
孝、友、姻、睦、任、恤,古人列之六行。是以邻里族党,俱有相周相救之义。今人肉酒馈遗,每施于富家贵戚,力能还报之人,即往来不厌其频。而族戚中鳏寡,曾不一念及之贫。不举火,则置之而不问;疾疫死亡,则挈家而远避。同室如此,隔远者可知;至亲如此,疏远者可知。此皆风俗之偷也!愿族人于贫乏孤苦者量力周旋,即寻常饮食果实之类,好行其施。有病或为求医馈药,盖惠不期众寡期于当厄,皆种德之道也。
五、国课早完
以下事上,古今通谊。赋税力役之征,皆国家法度所系。若拖欠钱粮,躲避差徭,便是不良的百姓。连累里长,恼烦官府追呼问罪,甚至枷号,身家被污,玷辱父母。又准不得事,仍要赋役完官,是何算计?故勤业之人,将一年差粮先要办纳明白,讨经手印、押收票存。则上不欠官钱,何等自在?亦良民职分所当尽者。
六、婚葬及期
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今则不必如古制,男子未三十,女子未二十,内外为之毕姻。所以防其非礼之思,亦通达权变之道也。古者,大夫三月而葬,士愈月而葬。今即不能如古制,亦当于一年二年之内归窆尽礼。庶无忝送终之道,不使有久尘之榇也。婚不及期者,多因信星家言而为之合婚,以选择富家。是以议婚者众,而不免迁延及其愆期,不得已而始姑就,而其所选或反不如前。此所议者之家,则以姻缘之有一定也。葬不及期者,多因信风水家言,而选择吉穴,以求福荫。是以停棺浅葬,暴露经年。夫忍亲棺暴露,以求子孙福荫,即此不孝之罪已。上通于天,断无发福之理。乃愚民不必责,而士大夫亦恬不为怪,何其愚且忍也。
七、恩威驭仆
昔陶渊明以一仆给其子曰:彼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故沈文端谓笞责仆婢者,当推吾爱子爱女之心以恕之。不惟如是,即寒暑、饥饱、疾病、劳逸与其心曲中微隐有疑虑而不敢声言者,一一体悉之,此待之有恩也,然纵肆则不可。每见士宦之仆,凌侮士人富家之仆,欺凌弱佃耕种之事,反委之佣工而使之习于游荡,甚至借端生事,倚势诈财。为之主者,绝不闻知彼藉我以营私,吾因彼以敛怨所宜,严加戒敕,时为检察,此驭之以威也。观其仆从之谨肆,可以知其主之贤否。凡为家长,可不鉴欤?
八、积德后昌
积德之事,人谓必富贵。然后其力可为,不知无在非德自卿相至乞丐,皆可积也。盖积德有不费财者,如任奔走、释口角、解人厄,周旋人患难。人饥与盏饭,人渴与杯茶。剪道旁荆棘,除当途瓦石,此不过劳己之力耳。又有并不费力者,如隐人恶、扬人善。又如啓蛰不杀,方长不折。在在是德,步步可积。今人止知积财产,而于己所完备之德,不思积之何愚之甚也。且有恃强凌弱、倚众暴寡、靠富欺贫。捏故占人田地风水,侵山林疆界,放债违例,过三分取息。此皆薄恶凶习,天道好还,尤宜急戒,毋自害儿孙也!
九、戒邪淫。(略)
十、戒赌博。(略)
十一、戒斗夺。(略)
十二、戒健讼。(略)
十三、戒嫁生妻。(略)
十四、戒溺子女。(略)
十五、禁邪巫。(略)
十六、戒演戏。(略)
乾隆二十七年 阖族公立
※
宜宾南溪县袁氏家谱
看334|回0|收藏
楼主 袁保险 发消息 只看他
2013-1-19 20:29:17
字辈:
守梓志为本道德诗书易 永基光宗良万世振纲常
文章华国珍和睦兆祯祥毕克重思颖 渊源流自长
(南溪斐石乡)
【】
湖北浠水袁家冲家谱
【】
袁氏家谱重要文献介绍
看1782|回1|收藏
楼主 admin 发消息 只看他
2006-1-16 20:56:00
<袁氏家传>:
乔字彦升,陈郡人。父瓌,光禄大夫。乔历尚书郎,江夏相。从桓温平蜀,封湘西伯、益州刺史。(《言语篇》)耽字彦道,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涣曾孙也。魁梧爽朗,高风振迈,少倜傥不羁,有异才,士人多归之。仕至司徒从事中郎。(《任诞篇》)《袁氏谱》:
恪之字元祖,陈郡阳夏人。祖王孙,司徒从事中郎。父纶,临汝令。恪之仕黄门侍郎,义熙初为侍中。(《品藻篇》)耽大妹名女皇,適殷浩。小妹名女正,適谢尚。(《任诞篇》)悦字元礼,陈郡阳夏人。父朗,给事中。仕至骠骑谘议。太元中,悦有宠于会稽王,每劝专览朝权,王颇纳其言。王恭闻其说,言于孝武。乃託以他罪,杀悦于市中。既而朋党同异之声,播于朝野矣。(《谗险篇》)《正始名士传》三卷,袁敬仲撰。姚振宗云:“袁敬仲当为袁宏”。《世说新语文学篇》:“袁彦伯作《名士传》成。……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章宗源云:“宏字彦伯。《隋志》作敬仲,盖误以袁宏为卫宏。”
《汝南先贤传》,魏周斐撰
《袁氏家传》
《袁氏世纪》
【】
上湘黄山杉林袁氏族谱●源流序
稽我袁氏,系出妫姓,虞帝裔胡公满七代孙庄伯辕,辕孙涛涂,在春秋以祖字为氏,后去车为袁。
袁氏累叶有光。在汉,安公读书乐道,后举孝廉。章帝时,为司徒,子敞孙汤曾孙成、逢,四世五公。迨汉之季世,贺公为彭城相,子闳僻居力学,相时而隐,皆安公之后。数传至晋,淑公俊迈,多能学术综核,任吏部郎。又数传至南北朝,粲公润州刺史。其及於唐,则有仁敬公,刺史杭州。玄宗诏宰相祖道赐诗以宠其行。当时有滋公为华州刺史,甚得民心,召拜大将军,亦安之后也。由唐迄宋,命修国书,不阿权贵,无愧古良史者,则有枢公。至於元,我袁姓稍微其间,时运沧桑,迁徙不常。而要知,惟安公之世德绵远与运代并兴,譬之黄河之水来自天上,过龙门、穿積石,自冀而豫而徐以达於海。总关其流,区宇(天下)所经之水,皆来自天上之水也。胜国(前朝)鼎兴,我珙公之识真主于长安者其派也,其先安公之裔,瓜瓞于豫章之袁州而复迁于吉州之望寿村者 天罡公也。迨后
光五发派新化县,伯秀开基曹家头。祖德流芳如碁之布,宗公济美似星之罗。
我必才公携其子嗣荣公,于明洪武年间,而迁楚之上湘黄山杉林卜居焉。荣生世忠、世纲。忠生崇昱、崇昂,纲生崇智,此三世而分也。昱生仲瑄、仲玨,昂生仲珪,智生仲龙,此四世而分也。瑄生兴祺,玨生兴京、兴襄、兴市,珪生兴巽(逊),龙生兴钊,此五世而分也。葢是七世,祺生太玉、太瑶,京生太鸿,襄生太章、太童,市生太杰、太伟,钊生太亨,而八房分矣。
自必才公肇基始祖,嗣荣公形单影只。蝉联以下,三世而分,此大干也;四世而分,此小干也;五世而分,此干之枝也;六、七世而分,此干之小枝也。然至七世而分八房,则七世又为枝中之干矣。故,必字派至太字派为总图,合其源也。八世安字派分八房为分图,别其流也。而因流以溯源,则分也,而合矣,夫观流之长,知源之远,我先人苟非积德以厚,其源何以能衍奕?叶之垂绪若此乎?故今日不祧 才公者重迁湘也,自必才公上祖天罡公者,念垂统也有嗣者葺之。无传者,阙之,情不得已也。撮其遗书之要因叙源流以弁其首。
乾隆二十七年 必才公裔序
国顺、永守敬譔
【】
高坪侯田永宁二都全书脚色族谱序
本祖脚色系江西吉州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长丰乡永丰里九龙峰万福庙王。 亲祖分派有名税户圳上袁家也。
本宗族派昌隆,子孙蕃衍。分居外郡各关执照,一出江南常州、龙兴、南昌、邓州、南阳、建昌、江临、淮河、四川、两浙、金吾等道。各分脚色一张。祖公袁天罡,求分住籍,卒葬袁州府为墓。官衙永代,不敢排衙正位。
本宗子孙应昇,出字清源,封关内丞相,镇国侯王。四十余岁卒后归葬圳上广立坟塋。杂役差徭,尽行钦免。有昇嫡孙宗高,茂年一十四岁,以状元加封宝鑑国师。寿三十一岁病终。国钦礼祭,送葬泰和圳上,壬山丙向为墓。嫡太祖袁公葛亮,求住江南。即我祖书图合派开基,分拆三百七十九族。祖袁广五郎,本命丁卯二月十五子时生。娶妻赵氏,生子九人,分基出籍。以同光二年庄宗皇帝治世 ,高祖广五郎生长子伯万,万生五子:曰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岩。长男必清,字时峰。带领人役,出籍湖南潭州。请社就于本年十一月初三日启程,往茶陵东山袁家是也。余弟四人,亦往茶陵,后因本处来龙冷落,跌穴朦胧,水走沙飞,不营基址,就于次年八月收拾人役,带领佃幹术士,寓求吉地,到湘乡长乐乡土,名营田十七都,小地名“道山”立业。凭术详观,水秀山明,十分阳宅。祖必清生四子。长大郎公袞随落营田道山立业;二郎公辅亦随同住,三郎公亮分住土桥,各立坟塋、田塘、山地。偶遇表李岩夫,字时广,同祖公亮,落担开基。袁李二姓,有名税户。始祖公道山创置基业,大小一概均分,各告分闗脚色。又于嘉熙丁酉年间,复徙状元乡金城里立业;又落乾冲立业,以为二族。住籍发派,案山为长。其有江边袁家,(与夫)白竹坪袁家,俱系祖公庄屋带来人役。其姓园土之园,而非我袁氏之袁也。
我祖子孙千亿,事业无边。一告水田三千九百七十五亩,上马一十五疋,一告庄头一十四处,一告户管闗圖,脚色执照,其有道山分来祖业,一宗给付案山,收貯执照。
凡各房俱系案山出业。安化、宁湘、益阳,湘潭等县,一并告行,年月不等,据号内,各开年岁,各执收管,各处乡贯,都分土讳,地名永依来历,圳上出业。
原长族分居江西洪洲铁柱观;二族分居江西袁州府,祖葬本府官衙,永系天罡之墓;三族分居吉州圳上;四族分居茶陵、东山;五族、六族营田、道山、大枫树下、(并)土桥;五祖五族开基,次祖袁公镇,居宁乡县三十都,承部袁家立业。后迁案山,以广基址。祖公有接续,长房袁伯庸,生五子曰:袁光一郎、光二郎、光三郎、光四郎、光五郎。我祖光五郎,见得案山人稠地窄,徙居宝庆府新化县高坪永宁二都石鼻头土地,居住立业。又于祖图脚色内,实得我祖袁光五郎来历年号,系宋时开宝三年庚午岁七月。诏邵州潞大牧蒋瓊,问曰:“卿守邵州之地,国税薄而难完。何也?”瓊奏曰:“邵州之地,因唐时黄巢作乱,杀戮天下,人民尽绝,笋穿破屋,骸骨盈山,地沃人稀,无民耕种,是以无功。”诏曰:“朕都汴梁,闻吉州泰和县,地名圳上。人烟凑集,豪杰超众。”
诏行,圳上之民,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以赴邵州,耕种当差。于是我祖五郎妣欧阳氏,虽生于案山,实系吉州泰和县籍贯。奉诏请详,告闗脚色,而徙居是焉。立住屋堂,坐北朝南,亥壬山巳丙向。生九男二女。男名曰细一细二细三细四细五细六细七细八细九,女名天贞,出适陈千户男陈震,雷为妻。置白箬溪、石牛硐、苦竹溪三处,后人以为祖山。五郎夫妇丧后同葬侯田屋后,与屋场同坐亥壬,对巳丙为塋。侯田发派高坪居多,故谚有之曰:“十个地遞年九个袁”。今袁道然 、袁诚 、袁志气、 袁志潮、 袁志通 、袁洋晚 、袁金孙、 袁克斌、 袁朋继皆其派也。独有井边袁家,非我同派。其有案山分来祖住屋堂一所并坟山等项,俱拨付侯田子孙管顾挂扫。原有脚色分闗执照。
康熙十二年癸丑岁春月吉旦
修谱纠首骧龙 禧 章彩 象华 朋继
【】
我是安徽萧县杨楼镇油坊村
【】
8-12-21 11:35:01
尊敬的厚万宗长:
今写信来请求您帮助指教。我们在写家谱时,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不全,出现了断代现象。
我们祖先大概走向是:河南汝南--江西--湖广--四川。
我们的字辈是:子志再仕,景进承忠。
我们进川的始祖可能是袁志心,袁志茂,或袁再清,袁再兴,或者其它名字。
据我父亲在世时讲,我们祖先为了逃难,分散时打烂一锅,众兄弟各拿一片,各奔东西,以后认祖归宗时有信物相证。
听说河南省邓州市白牛镇是“破锅袁”的始发地,特向您求助。破锅袁的老家谱是否有?能否从中查到我们的一些线索?我们是否属于“破锅袁”呢?请帮助。
现寄去100元,作为我们对尊长的敬意!祝您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袁效春
☆
晟,始祖|又名垂裔原籍南京凤阳府寿钊下寨县七贤村人氏常平帐下归附从军洪武二年调广东惠州府衙长乐字御总旗曾子惠小旗周谊南京清朝改江南下寨今并心怀远,终葬于长乐县西门外雷公墩卯山酉向鸡姆聚薮形,徙居广东大龙田福建上杭白沙奉新石溪南康河田大佘游仙排牙等地,配周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清/胜/
请知道的宗亲联系我,QQ574583521
■
越支邑新昌袁氏:派自汝南,后徙青州。宋咸平中有諱元者登進士第,擢為新昌令,因家焉。四世祖彀:仕至祥符縣丞,轂:朝奉大夫,知越州府事。徙居四明。五世祖辰,六世祖評:國子監書庫大使又居上虞。七世祖尚節,日與士大夫:編修石天民,尚書黃慶,侍郎王夢龍,池州司戶參軍章棟,安福縣丞狄斗南,天臺縣丞石莊簡為友,師事止齊。先生陳公講論道義。昇:明州府助教,贈太師衛國公。棣歷任朝奉大夫。熙默登聞鼓院判。八世祖燮:龍圖閣學士,諡正獻。韶:資政殿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贈太師,越國公。高:台州黃岩縣丞。深吉州司戶。九世祖三之:湖州府通判。一之:明州象山縣令。行之:太平府儒學教授。甫:兵部尚書,國子監祭酒,諡忠肅。十世祖三杰講書稽山書堂,有講義一部,語孟演說一部,傳於世。同崇德令。儒:台州寧海縣尉。伯父桂:明州司戶參軍。應椿,釋褐登第,隆興府學教授。叔父範:蕪湖縣尉。旵:黃岩縣丞。皆登進士第出身。應午:兩舉鄉貢。進士御史中丞俞公之甥也。至若族兄君寶及宣,而又兄弟同科者也。侍郎王夢龍,甲峰用翼子。雙峰,周巽子皆袁之甥。太學國諭吳焉發,同邑進士。陳作新,楊棠,石夢熊任國器。四明象山周夢龍皆袁之婿。又如四明葉夢鼎,參政于子裴,亦袁之甥婿。其在五部灣唐奧者:出四世祖滿分派。近世來以子孫漸衆,支分益廣,后生晚進或遇諸途,恍若不相識。既無譜牒,孰辯尊卑。今上推世系,定為家譜,咸平以前無由尋考。本支嫡派既出自新昌縣令公元,當推縣令公為始祖,畫為譜圖,具於左方,傳後世子孫,得以考先公之作。自云。 旹 大元元統甲戍十月吉日十二世孫超琮謹序
■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为子孙者,其可眛其所本乎。新昌袁尚节,字彦秉。县令公之七世孙。念亲党散居,恐来者不知所本,而命子:汝和,汝玉述为谱图,得九世,请升于端。按县令公:讳元,字昌年,汝南人。宋咸平进士。来为是邦。生田,田生宠,遂居天岳山下。宠生五子,满,縠,毂,方,阑。縠,毂徙四明。方徙奉化唐奥。阑徙五部湾。满生五子:履,楠,思,寅,辰。楠次子琼生尚节。辰又徙上虞,生书库大使评。七世矣。夫新昌割台分剡为山邑,乃能习於诗礼其俗,盖未大化。貽石氏禮,程伯子於家塾,薰蒸六藝。得聖人之蘊,其戚袁氏。克守先芬,詩禮之風蓋振。創梅莊書院於龜山。坐余西席課諸子及鄉之俊秀。因知其尊祖敬宗而不忘所本者,唯袁氏子孫為甲雖有散居,其慶 生死之禮不廢。彥秉又處心合議,凡邑之有益於官而利於民者,莫不捐私帑而為之由。是人人呼為長者,況庭訓敦切子孫。皆佩服無違以求至。乎敦親睦族而興孝敬之道者居多焉。何則蓋縣令公深仁厚德之澤,不因世而斬也。斯譜之作,誠不忘所自出之祖,收其族屬,分其遠近至祥。若彥秉父子皆可謂能光宗者乎。若承前繼后可合,又在乎後人自勉。 大宋乾道二年丙戍歲姑洗月哉生明
■
奉化袁氏家谱历代谱序辑录(共13篇)
文字录入:湖北襄阳 工正数码
标点断句:袁资友
文字版权:袁氏传媒网 www.yuanscn.com
资料提供:奉化 袁巨高
帖子发布:袁氏传媒网
网络谱欣赏:http://www.yuanscn.com/zxcjp/jiap ... =0&userid=0
-------------------------------------------------------------------------------------------------------------------------------------
民国甲子岁修订(保善堂珍藏)
承先启后,万世家宝。
新邑沃洲承先堂黄铸
-----------------------------------------------------------------------------------
民國十三年重修序
裔孫 明秩謹撰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有善必錄,有惡必懲,昭其直也。鑒修有更正之權,總裁有取締之義。予兩閱重修,未逮其志深滋愧也。窮念我族自允甯公之孫,孝子鎮公結廬守墓于汪村後,得之清之澤之公發祥黃甘,寶在棠溪直名棠溪支可也。是爲棠溪袁氏相聚爲鄰者,召望支、青桐支,援於保善堂附祀此,生則同族,死則同祠,宗譜宜乎其從同。若茅山、堰頭、許家田以及溪岸白桃、橫路、水閣、杜岭、金亭觀下、小淺樓溪各支,既非同族、又非同祠,而宗譜亦從同之貽害後人,多費手續多費材料,實基於此,原知始爲親親之義,冀修統一譜而收宗黨人,然能保合孫認我族者,其祖宗子孫並書之,乃茅山、堰頭等支無人無鬼,又何必書?況其宗派攸分,均爲伯祖。考本源之始,咸從杜岙來袁家岙爲桑梓之區。鬼而有知,親其所親,毋爲曆於我族也。從有作才,他年修譜能取諦更正,不以舊述舊,九泉之下,予願分斯責,成而豈但此哉?文藝之上亦可就簡也。墓誌記略諸集光明正大,最足流芳,仁義節孝等傳,實是求是,願增多數女人雜脈。關於祖宗當鋪,有特別勤勞於公益,有齒德具尊之大老,當表揚。舍此之類,爲之閑交。至於序袁氏之所自出,序吾族之所由來,二三篇足矣。雷同習見何益耶?尤可慨者,得之公,得字應從三點水旁。自近世譜中,代傳雙戤人邊,究非諱名之故,此訛字之無疑義也。遺下祖山,多則只知惜刍薪不知養棟梁材,以備大用;而動即議捐此幹事之無識見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勉人克勤克儉以取妻室,自生育繁而子孫多也。逎我袁氏族典。餅蛋時倍丁賞蘭盆會散胙飯不論資格。間有鰥夫年登花甲。便介優待此。敬老之無理由也。鄙以爲:年登花甲從未完娶,其少年爲人放浪無疑;一切血食不准給予。俾人知恥而努力成家,是所望於將來開一族例也。今總理廣艮發起生財之道,注念地道,敏樹爰,就祖山,培植森林,計三十年一伐而再種。之此,不費之惠洵堪爲他族之模範也,幸甚另附條議於後,宜世世子孫其圭璧視之。
回复
沙发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0:06
永樂七年序
古者,族大制有譜;有譜以統宗;統宗以收族。俾知所出而孝敬生焉。慨自譜牒不修,世遠族散,將視族人為途人矣。越大姓袁氏,裔出漢司徒安之三十一世孫元,由汝南徙青州。宋咸平進士,來令新昌家焉。厥派繁而四世孫諱瑴,徙家四明。自越國公韶,數世譜牒失修,族誼幾晦。永樂戊子春,剡川十一世孫德鄰、偕上虞十三世孙铉、四明越公后十四世孫文衡,收其所未統者,丐余序之。余觀其譜,知袁氏散漫東越,以儒術起家,而應民社之寄者不可勝計。鉉持百世之孝敬,聯失統之宗,轉途人為至親,俾世遠而不昧其所出,賢矣哉!國子祭酒同修國史南昌 胡儼撰
回复
板凳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0:57
天順七年序
袁氏之先,本舜帝之苗裔嬀姓。自虞遏父胡公滿封于陳,以備三恪,傳二十世,曰諸,之孫濤塗為轅氏,從齊威公盟賜邑夏陽,字仲諡宣,謂之轅宣,至其玄孫曰頗,為司徒。奔鄭。至裔告,秦末居河洛。少子政,以袁為氏。九世孫曰生,传四世日幹,封貴鄉侯。其八世孫曰良,為威武令,事平帝光武。良之子曰昌,曰璋。昌生漢司徒安,安三子賞、京、敞,為漢司空。京為司隷校尉。京生太慰陽,陽生彭、彭生忠,徙会稽生成,成生中郎逢,执金吾隗太傅。逢生述,述弟绍,绍生熙,熙生令喜,居樂陵。生盧州叅軍異弘、異度,相唐中宗。異度生恕已,恕已生給事中建康,建康生高,高生文德,文德生敬初,敬初生太師、象先,象先生雍州節度使正辭,失传。璋生漢司徒滂,滂生魏御史大夫渙。渙生侃,為魏尚書。侃生準,為晉給事中。準生光祿公冲,沖生耽,耽生豹、豹生洵,居陽夏。尚書覬,覬生戩昻。戩昻生君正、生颖,颖生伟,伟牛郊失传。呜呼,自良至烔二十一世,由汉、魏、晋、宋、梁、陈、隋、唐,显著盛名昭昭可考。所居之地始于陈郡阳夏,蔓延四方者甚众,蓋盛于汝南者安后,彭城者生后,京兆及华阴者涣后,乐陵东光者令喜后,会稽者忠后。四明诸派、监桥越国最显,城西亦有仕者,棠溪、岭东,自越徙鄞,越即会稽也。念二府君居杜岭,传四世而曰从二、从三、从五、从九,四支焉。从五之曾孙讳浩者,徙棠村;讳渭者,徙慈林;讳滋者,徙溪岸。从九之孙时举三子镇,居黄甘,仕宋为承值郎,淮西安抚司副尉事亲至孝载县志及《戴剡源迁祔记》、《舒阆风广孝庵记》。镇生得之,举进士,官石康知县,宋末率众捍贼。乡党赖之、清之,丽泽书院长,泽之稽山书院长。泽之子楍,仙居教谕。勗,九世祖,作《玉府书》及《家戒棠溪藁家》载传焉。教谕府君生瑜,勗高祖也。生曾《大父学录》。府君壆,善诗文,有《双桂集》。生祖璩,璩年先君泂,泂生勗,其居杜岭而仕者,从五之玄孙肖说,宋省元;从九之九世孙珵,出贡士,为巡检;十世文质,为户部照磨,居棠村。呜呼!自始祖至勗,以文章立身,家贫无以为养。今幸穷微录,而亲不在殊为可恨。四从祖往往有德及人,而报不于其躬。诸子孙以孝悌为本,加以诗书文艺美之天岂终靳报耶?期相与勉之。 十四世孙福建蓟州训导 勗 谨识
回复
地板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1:46
成化三年序
蘇州儒學訓道袁君朂,以其所作《袁氏族譜》囑余觀之。叹曰:盛哉!
袁氏居四明者,皆出于越,而越则始安之五世孙忠也。是谱蓋為奉化袁氏之在。棠溪者,作則忠之前后,略見于圖所可考也,卽鑑橋、越國城西、嶺東,亦自為圖而不敢妄有所續也。始祖居杜嶺,傳四世而有棠村、慈林、汪村、黃甘等支。黃甘卽今棠溪之東南,而循龍溪而北二里許則為汪村,卽雲溪;又二里許為棠村棠谿,俗云棠岙棠村;又二里許為慈林。棠村之仕者,則戶部照磨文質公。公材行著聲黃甘在汪村之上,而始自淮西安撫司副尉公名鎮,字叔安,號松軒,以文章薦擢一時,而事载《閬風舒岳祥廣孝庵記》、《剡源帥初》、《戴先生遷袝記》又奉化县志也。生三子石兼短暫縣者得之也。麗澤長者清之也,澤之最少,為稽山長安樂居士,迺其號也,居之旁多泉石之樂故。自號逍遙老人,邑人沈少微之《賦學士袁伯長之詞》,定松《李元帥之書》皆勒之石以記其勝,至今為人所稱慕。諱杰者,澤之長子,字太初,又字明后,從學剡源,博極羣書,閬風奇之,贈以字說:“清容公薦為仙居教論,後調寗海以為辭親遠遊非孝,尋棄去,優游泉石間”。題所居曰:《恕堂閣》,曰《知安居士》多所著,作有《玉府及棠溪藁乃天臺》,胡世佐所編《鄞樓拱梓行》,世杰之孫曰壆,字均學,发身儒士于洪武中,四轉至國子學,録所至皆有聲。迨掌監承事以廉洁菾謹,受知我朝太祖高皇帝,將大任之以疾終。於官嘗號“雙桂老人”,故其文曰《双桂集》。而西山樵隱公之海,乃其孫也。公承六世之澤,和易平寶隱居,教授遠近嚮風蒙城,教論江述刑部主事江澗、廣西按察使江勛御史江純,皆出其門其所著作,極為當時推重。而持又甚高先正所謂“生可為人師,歿可祭於社者”也!鳴呼!袁氏之在棠溪,其世家文獻,吾邦衣冠之家,由宋至今,詩書禮義之澤,浸潤濃郁。僅七世而數君挺生,豈非積德之深厚所致哉?袁氏舊有教論,公本支譜學録公畫,四從圖而譜未成。薊州司訓承樵隱公,重修本支譜併四從圖及誌而作之,其法歐公小宗之制而尤精密:仕止、生卒、葬娶、分合、行誼,大槪無不備見。其先世遺文可傳於世者,倸於譜後則其用心誠\。袁氏之賢子孫矣!觀其譜讀其文,詞則袁氏之所以盛夫,豈易及哉?怡會祖母能三孺人學録公之女兄也,怡之會祖母蚤世賴孺人而有今日敢不識一言於譜端,以著其盛焉! 翰林院檢討兼國子助教 項怡 拜撰
回复
5# 袁氏家谱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7-1 11:42:26
嘉靖三十年序 按舊譜:念二府君宋仁宗時,自越徒奉葬杜嶺裏高岡大墓,為奉化袁氏始祖。至曾孫有曰從二、從三、從五、從九四支焉。子孫蔓延,散處不一。遂有黃甘、汪村、棠村、慈林之徙,历宋至今,物更事謝,無譜以联屬之,其不視為途人也者?幾希天順間,伯祖薊州訓導朂公,會其宗黨而重修之譜牒,已明親疎有序。越七十餘載矣,昔先君有志未就而卒。今年春,叔父恐久而失傳日,譜系不修,吾子孫責也。爾父之志竟不能繼。斌,晋言於族,會四從子孫之有齒德者,各出其舊譜,輯而通之,從而同核者,克明鏡兄仲美、純兄惟寗,汀姪孫也。董其事者,叔父則升公也。然後尊卑統緒,燦然可考。某為某祖,若父某為某子,若孫皆知所出,而不乏尊祖敬宗之義。雖然譜牒尊敬之文也,孝弟尊敬之寶也,徒重譜牒而不先孝弟,則亦虛焉耳!後之葺是譜者,尚其以孝弟之心而為尊敬之寶,毋徒視為虛文而弁髦之也夫。
■
赣州市宁都县长胜镇鱼青村-山车村袁氏,两个村有三个小组全是姓袁,分别是:鱼青村象牙湾小组 鱼青村流芳小组 山车村上布小组
220户,1500人左右。
■
谷城破锅袁氏网络谱成功上传
谷城破锅袁分布在谷城县石花镇袁家梁子,袁家大瓦房,倒座袁家湾,平川袁家畈陈家湾,彭家岭绵羊沟,谢湾五陡坡,谢湾熊家岗、九里岗,庙滩熊家营,茨河袁家天坑,盛坑羊胡子岗,保康城关王家湾,谷城城关黄康青山等地。
查询地址:http://www.yuanscn.com/zxcjp
■
各位宗亲: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河南邓州白牛破锅袁氏家谱网络版于2012年6月7日发布,http://www.yuanscn.com/zxcjp,欢迎广大家谱爱好者浏览,同时也欢迎您自己录入,传来发布。
《白牛破锅袁氏》始祖袁仁,于明朝成化二年自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瓦西坝朱市巷迁河南南阳府登州市阜民桥。袁为九岗鳌公八子琰的后裔。
自明朝崇祯十二年白牛“反朝事件”冤案以后,仁公后裔以白牛为中心,沿汉江一线呈扇形逃出谋生。现已查明集居地有:河南淅川厚坡,内乡花洼、瓦亭,丹江吕家江袁家店习家店,襄阳、谷城、南漳、保康,宜昌龙泉,当阳等。
本网络谱是明朝袁万年撰《袁氏家谱》后,以1995年袁厚万等续修的白牛《基肇汝南袁氏宗谱》为依据,进行少量增补后的电子网络版。
网络谱上中位是谱名个人信息,左侧是家族树,右侧是支房图和查询框,正中是“五世同堂”方位图,下部是“一键寻根图”。个人信息中,可以刊发照片。
网络使世界更小,传媒让袁氏更亲!
■
睢县袁庄有400年历史
商丘市的袁姓,睢县最多。据统计,睢县袁姓人有4万多人。明清时期,古睢州有“四大家族”(汤、王、袁、蒋)一说,“袁”即为其中一大姓。
睢县蓼堤镇魏楼村的袁庄自然村,是个有4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全村几百户人家,没有一家杂姓,全部姓袁。
睢县姓袁的有两支,一支源于安徽凤阳,仅几千人。另一支源于山西洪桐县,同一个祖先,名袁友谅。
据睢县袁氏人所保存的《袁氏族谱》记载:先祖,袁公友谅,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生,明永乐十七年(1420年)卒。其祖籍山西平阳府(今临汾)洪洞县大石桥村。其有兄弟三人,长兄友直公,友谅公居二。袁家于1371年奉旨背离故土,迁居中原。其兄友直公落户于商,友谅公定居于睢匡城(今睢县匡城乡)。其三弟传闻落户于鲁菏泽一带。现在,睢县与商丘的袁氏族人,皆一脉相承,睢县袁氏尊商丘袁氏为“长门”,即因为商丘袁氏的祖上袁友直是兄长的缘故。
袁友谅迁居睢县后,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现在,袁友谅的后人居于商丘市的民权县、睢阳区、梁园区县、宁陵县、柘城县、睢县,周口市的太康县、西华县、鹿邑县及开封市的通许县等以睢县为中心向外辐射的11个地方。这些地方的袁友谅后人已经修过7次家谱。
据袁庄自然村70岁的袁业春介绍,袁庄自然村的创始人是袁大观,是袁友谅的七世孙。袁大观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卒于泰昌元年(1620年)。袁大观娶了明朝安乐王的女儿为妻,为郡马。安乐王是皇帝的弟弟,所以,袁大观又被称为仪宾。《袁氏族谱》记载,袁大观不忘乡亲父老,时常微服察看民情,匡国利民,扬名显祖,有家贫而孝者,施于钱粮。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飞舞,袁大观在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个病倒在路旁的老乞丐,就脱下自己的棉袍给老乞丐披在身上。袁大观告老还乡后,就从原先居住的袁堤湾村搬迁到现在的袁庄自然村。
袁庄自然村东南角,有一尊重修于清咸丰六年的袁公大观石碑。袁业春告诉记者,袁大观的石碑本在村西南,因淤在地下,袁氏后人便于清咸丰六年重新立碑。
■
十三蛟龙碑的下碑体神龟
袁氏十三蛟龙碑建于1875年光绪元年,有袁保恒总修,刘东旺和黄振羲执笔。距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是袁氏家庭历经四世三公先后有一十三人位列卿相府台,受到历代皇帝钦封,赐封赦建以历代官宦为中心的十三统蛟龙碑,其碑楼相互连接,蛟龙碑体型硕大,下神龟上碑身。是中国仅有,世界绝无的建筑群。
■
项城袁氏陵园举行民国首任大总统长曾孙袁萌临骨灰迁葬仪式
2012年4月27---28日,民国首任大总统长曾孙袁萌临骨灰迁葬仪式在项城市袁氏陵园(袁阁)隆重举行。
(详见图片)
对从北京专程赶来袁氏陵园祭奠先祖和安葬袁萌临骨灰的袁启和博士,项城袁氏宗亲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意。项城市高寺镇党委书记杨万兴、镇长石雨设宴招待了袁启和,欢迎他回家乡祭奠先祖,并请他向国内外袁氏宗亲转达家乡人民的问候。
(详见图片)
作者:上官云儿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3243022
回复
沙发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5-9 22:34:24
对从北京专程赶来袁氏陵园祭奠先祖和安葬袁萌临骨灰的袁启和博士,项城袁氏宗亲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意。项城市高寺镇党委书记杨万兴、镇长石雨设宴招待了袁启和,欢迎他回家乡祭奠先祖,并请他向国内外袁氏宗亲转达家乡人民的问候。
四月四号清明节当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 项城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暨《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首发式在项城市高寺镇袁阁村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袁氏宗亲四千余人参加了庆典和公祭。
参加庆典的领导有周口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范耀刚、项城市政协副主席徐汝芳、淮阳县政协副主席张继华、项城市政协秘书长杨家岭、高寺镇镇长石林,高寺镇副镇长刘明华,项城市袁府文化公司负责人席军、刘子祥,项城市台办主任李相甫、项城市侨联副主席李卫星、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马海珍、副馆长高静茹、孔俊领等。
仪式由高寺镇副镇长朱明华主持。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领导和袁氏宗亲代表为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剪彩。
四月四号清明节当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 项城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暨《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首发式在项城市高寺镇袁阁村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袁氏宗亲四千余人参加了庆典和公祭。
参加庆典的领导有周口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范耀刚、项城市政协副主席徐汝芳、淮阳县政协副主席张继华、项城市政协秘书长杨家岭、高寺镇镇长石林,高寺镇副镇长刘明华,项城市袁府文化公司负责人席军、刘子祥,项城市台办主任李相甫、项城市侨联副主席李卫星、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马海珍、副馆长高静茹、孔俊领等。
仪式由高寺镇副镇长朱明华主持。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领导和袁氏宗亲代表为袁氏祖墓陵园揭碑仪式剪彩。
(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下袁氏家族陵园重修 是袁氏后人 共同捐资进行的没花国家的一分钱 也不是政府行为只是有袁氏后人中的社会名人一起在清明节这天 回乡祭祖时又同时进行了这个仪式只是民间活动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祭祖的吧再说了这个陵园是在村中 不是耕地 是人家以前的老坟茔 政府还有村里 没有为他们扩大一分一厘 的面积)
(袁绍岭供稿)
■
破锅袁氏集聚区:河南内乡
看812|回0|收藏
楼主 资友 发消息 只看他
2012-5-8 09:15:36
瓦亭镇位于内乡县西南部,西南与淅川县马蹬、香花、厚坡三乡镇接壤,东北部与本县师岗镇、乍岖乡为邻。面积89.32平方千米,人口30206人,其中农业人口26880人。辖周家、闫湾、杨河、杨沟、罗沟、瓦亭、魏河、石营、温岗、薛岗、庞集、药山、春景、袁沟、山南、袁营16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22个村民小组。
■
分宜礼堂袁氏族谱四修开工典礼
分宜礼堂袁氏共计3800余人,礼堂大屋村 黄陂村 盆形里村 梓树下村 东山村 西岭下村 解放桥村 楼前村等统称为礼堂袁氏。
礼堂村位于县城16公里处隶属凤阳乡管辖的行政村委会。礼堂村是分宜袁姓第一大村。分宜有个礼堂村,宜春有个横塘村。远近闻名。
礼堂袁氏历代人才辈出,现有副科,正科,副县,正县等国家干部百余人。
2012年3月17日上午 礼堂袁氏正式动笔重修礼堂袁氏族谱,称为礼堂袁氏四修族谱。参加开工典礼的有2000余人。共同商讨,出谋划策。[
■
中华袁氏各省居住地 摘记袁氏世考清道光年间纂修完成有遗漏且谅解
直隶宣化河间安肃抚宁荏平东光静海保定顺义 埠平武邑雄县宝坻玉田曲周东明深泽满城成安青县沧州万全任邱
顺天大兴通州三河宛平昌平香河
奉天即辽厢红旗厢蓝旗厢白旗东
汉军正黄旗厢红旗厢白旗
江苏苏州扬州徐州长州江宁会坛吴江松江淮安吴县元和江浦江都通州常熟崇明武进无锡华亭兴化上海如皋六合泰州阳湖昆山娄县丹徒震泽山阳洓县青浦奉贤合匮 江阴邳州
安徽安庆泗州青阳庐江合肥吁咍寿州天长宣城潜山桐城
浙江嘉兴钱塘富阳东阳慈溪会稽镇海天台宁波仁和上虞鄞县山阴萧山新城嘉善奉化桐庐诸暨临安秀水海盐开化德清西安新昌平湖
福建闽县建安漳浦上杭建阳清流龙溪
河南开封河南南阳大康确山汝州虞城鲁山汝宁陈州洛阳汝阳鄢陵睢州登封考城新蔡南召祥符亳州禹城商邱滑县杞县柘城安阳兰阳
山东济南武定曹县沂水安邱临眗荏平即濹临淄聊城淄州长山章邱博平益都海丰济宁德州蓬莱临清肥城
山西翼城洪洞长冶陵川曲沃祁县邢台万泉嵉县
陕西同州长安富平榆林凤翔乾州潼关大荔 高陵
甘肃凉州成县
湖北武昌黄州荆门黄梅麻城黄波沅陵江夏汉阳宜昌孝感蒲圻兴国宜都石首蕲水黄冈枣阳克山江陵大冶沔阳安陆潜江
湖南衡州宝庆澧州宁乡龙阳沅江湘沄常宁辰州 郴州桂阳安仁浏阳衡山来阳湘乡礼陵兴宁衡阳平江
四川成都重庆理番蓬州酉阳忠州绵州云阳嘉定顺庆合州涪州眉州资州洪雅富阳巴县彭水华阳西充荣县犍为大邑兴文内江峨嵋珙县荣昌梓潼乐山太平保县大昌江安磐屋汶川达县
广东广州香禺东莞顺德增成茂名潮阳揭阳潮州 香山清远新会花县封川龙川
广西 浔州桂平广南宜山贺县柳州平南平乐崇善藤县
云南云南永昌曲靖建水赵州嵩明临安大理石屏宁州永北
贵州镇远贵筑遵义修文普定贵阳都匀龙里
■
通告
中华袁氏分宜宗亲会正式成立运作
将在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出以下职务 目前宗亲会一切事务由袁银生主持袁小慧主持秘书处财务处
会长
名誉会长
常务副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宣传部
联络部
财务部
中华袁氏分宜袁氏统谱正式开谱 办公室设立在分宜县分宜镇新村袁家村祠堂
统谱主修事务由袁银生主持谱局主修由袁增文主修
主编
名誉主编
副主编
顾问
编委
资料收集组
资料汇编组
校正组
后勤组
统谱正式开始预订 需要的各位宗亲可以留言
■
祝贺汝南卧雪(浏阳)袁氏宗谱第七修颁谱庆典讲话
祝 生
尊敬的各位嘉宾、以及浏阳的各位袁氏宗亲、大家上午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袁门盛事,可喜可贺。汝南门第笙箫鼓乐酬祖德,卧雪吾庐欢声笑话庆谱园。
在举国欢庆祖国华诞之际和新纪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形式下,择其吉日良辰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汝南卧雪(浏阳)袁氏宗谱第七修颁谱庆典,这是我们德公后裔生活中的喜事,盛事。值此,我受中华袁氏文史研究会总部秘书长荣程先生的委托,代表中华袁氏文史研究会和江西铜鼓(长溪)袁氏宗祠理事会,并以我个人的名誉,向本次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浏阳的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国有史志,族有谱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组成部分,姓氏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政府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之理念,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新世纪是高扬人文精神的象征,胡锦涛主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盛世修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更是族人的迫切需求。宗谱是家族的标志,族谱是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宗族,就是中华民族的一条血脉,是联系炎黄子孙的亲情纽带。有谱就有亲和力和凝聚力,有谱就能明辈分,详世系,厚伦谊,序昭穆。续修宗谱是为承先启后,缅怀前人,教育后代,以先祖的崇高品德和辉煌业绩,激励族人爱国,爱家,爱族,爱民,尊老爱幼,敬宗睦族,遵纪守法,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风范。
放眼世界,纵观族情,当今我袁氏人丁兴旺,支繁叶茂,人才辈出,各业辉煌,到目前为止,据统计全球袁姓人丁已有800多万,由原来的5、60位现跃居第33位,真乃可喜可贺。编修宗谱已成各姓氏家族事务主要内容,同时,修建宗祠和维修祖墓也尉然成风,这是华夏子孙尊祖孝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两地宗亲皆同祖,德公后裔继开来。先祖大观、大谋是同胞兄弟,我们铜鼓浏阳两地宗亲都有着相同血脉,因此我们要继承先祖的遗愿,多多加强联系,经常往来,共商家族大业。各位宗亲,袁氏家族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增强对宗族观念的情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把袁氏家族事业做得更好,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最后各位宗亲工作胜利,阖家幸福,如意吉祥!房房发达,富贵荣昌!祝庆典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十月三日
■
九岗袓鰲公上溯世系考
一、不知邵公,尊安公为祖
(一)《丰城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解读
原文:
一世 袁邵公,讳安,汝南人。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辛丑年娶张充女,生一子,叔平。
解读:
《后汉书·列传35》曰:“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少好学,初为县功曹。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章和元年(公元87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特赖之。四年春(公元92年)薨,朝庭痛惜焉。安子京、敞最名。” 能一人下,万人上至少约有5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42年。
袁安是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生人,此谱将袁安向前移了180年。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造成如此大错之原因是:
1. 首修此谱者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
2. 道听途说,得一星半点,听别人以安为祖,也生拉硬拖到自己家谱上。
3. 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上源流,又不愿打听、参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谱,关门另造。
4. 后经过十余次修谱均照搬,原因是:“老祖宗定的,是正确的,不能改”或明知是错也不敢改;或是后修者没关注这一问题。
原文:
二世 袁叔平,邵公之子讳陂,娶李氏,子一,仲良。
三世 袁仲良,叔平公之子讳动,娶陈氏,子三,本初、本被、本析。
四世 袁本初,仲良公之子讳好,娶郭氏,子一,正阳。
五世 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庚戌八月廿二日亥时。在汉建武(公元25~55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华。
六世 袁华,正阳公之子,生于新莽三年(公元11年)庚午(新莽二年)七月二十日。娶刘氏,子二,名焕、名辉。
七世 袁名焕,华公长子,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戊子三月十六日午时。汉永平(公元58~75年)官为司徒。娶邱氏,子一,信。
八世 袁信,名焕公之子,生于建武廿二年(公元46年)丙午十月廿十六日子时。在汉永元(公元89~104年)官为尚书。娶吳氏,子二,宗玉、宗佑。
九世 袁宗玉,信公长子,字海东,生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丁亥四月初二酉时。在汉永建(公元126~131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九津。
十世 袁九津,宗玉公之子,讳冲,生于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壬戌七月十九日辰时。娶王氏,子二,祥、泰。
十一世 袁祥,九津公之子,生于和平三年(公元152年,和平只一年)壬辰九月十五日午时。娶李氏,子一,子哲。
十二世 袁子哲,祥公之子,生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丙寅七月十三日子时。娶邹氏,子一,烈。
十三世 袁烈,子哲公之子,生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庚子六月十七日丑时。娶张氏,子一,银。
十四世 袁银,烈公之子,生于建兴七年(公元258年,吳. 建兴只二年)乙亥(吳. 五凤二年)七月十三日申时。娶龚氏,子一,连。
十五世 袁连,银公之子,生于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晋)癸丑十二月十四日巳时。娶刘氏,子二,彪、豹。
十六世 袁彪,连公长子,字仲支,生于咸和七年(公元332年,东晋)壬辰六月十三日丑时。娶吳氏,子三,以楠、以极、以树。
十七世 袁以楠,彪公长子,讳贞源,生于宁康元年(公元373年)癸酉六月廿九日卯时。娶王氏,子一,奎。
十八世 袁奎,以楠公子,生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己酉十月初二寅时。官为吏部尚书。娶聂氏,子二,捷、报。
十九世 袁捷,奎公长子,字千果,生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南朝宋)癸未(元嘉二十年)八月廿一日丑时。官为郎中。娶张氏,子一,居正。
二十世 袁居正,捷公之子,字飞龙,生于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南朝齐)己未十二月初五日寅时。梁朝武帝大同十年(544年)为吳郡刺史,谏章太守。娶陈氏,子一,宪。
二十一世 袁宪,居正公之子,字德甫,生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南朝梁)丙申(天监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巳时。中大同(546-547年)官为御史。娶郑氏,生于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庚子二月初三日卯时。子一,郎。
二十二世 袁郎,宪公之子,字宣卿,生于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南朝陈)丙戌八月十一日午时。官为太守。娶禇氏,生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壬寅四月廿五日戌时。子一,天纲。
解读:
从二世袁叔平至二十二世袁郎,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此众名源于何处?
1. 是从东汉、晋、隋、唐本支祖宗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显然不是!
(1)记录中只记出生日,死亡日期呢?安葬地呢?在中国人传统中,生、死、葬同样重要。先祖不会只记录生,把死与葬抛弃!
(2)记录的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夫人的姓氏全,甚至夫人的出生日也精确到时辰可能吗?除非每一代都有人登记,只怕不合古人的实际。
(3)记录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在记录某人官位上却没有准确时间,更没有具体州县,不合常理。只能说明不是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
(4)在运用“六十甲子”上下了一番功夫,除三处推算错外,每隔几十年一代人。这得归功于“老皇历”。
2. 查看代间隔年(上代人一岁与下代人一岁之间的间隔年数,一般匡算系数为30年,正负五年。)
(1)一世袁安至五世袁正阳
“一世袁安,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按安公公元前87年迁司徒,时50岁,出生接近年约前87+50=公元前137年。“五世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用时137-11=126年。平均代间隔为126÷4=31.5代间隔年。
(2)五世袁正阳至二十二世袁郎
袁正阳生于公元前11年,袁郎生于公元566年。前后18代,17个代间隔,共用时566+11=577年。平均代间隔为577÷17=34代间隔年。
在处理代间隔年问题上,本谱是拿着“老皇历”找名字,对时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
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世上没有儿孙们比父、祖父还先出世的先例!
原文:
二十三世 袁天纲,郎公之子,生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朝)丙寅(大业二年)六月十八日申时。史书普风鉴唐太宗时为太史。尝金氏,生未详。子一,客师。
二十四世 袁客师,天纲公之子,字文达,生缺。娶龚氏,生缺。子一,真。
解读:
《旧唐书列传141》曰:“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朮。初,天罡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罡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卒。” 初至洛阳时,年约4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605-40=公元565年。天罡与袁郎岁数相当,袁郎如何能成为天罡的父亲呢?
《袁氏世考八方技》287页曰:“考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禳火灾。崇祀谯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滕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谯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祖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辨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引《定命录》曰:袁天纲,蜀郡成都人。父玑、梁州司仓。祖嵩,周朝历犍为浦阳蒲江二郡守、车骑将军。曾祖达,梁朝江黄二州刺史,周朝历天水怀仁二郡守。天纲少孤贫,好道艺,精于相术。唐武德年中为火井令,贞观六年秩满入京。太宗召见,谓天纲曰:“巴蜀古有严君平,朕今有尔,自顾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遇圣主,臣当胜也。”
天纲有曾祖达,祖嵩,父玑,此谱一人未用,天罡明显不属此谱人。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 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
2. 天纲公为老四川人。其曾祖达公约生于公元475年,属北魏孝文帝末期人。有说达公属汝南支袁术后裔,他是否为进川最早的袁氏,待考。
3. 袁郎生于天康元年(谱讲,公元566年),袁天纲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565年,两者出生时间接近,袁郎怎么可能成为袁天纲的父亲呢?
4. 袁天纲上溯有三代人,这里给换了。
5. 没有袁天纲迁江西史料,他们人老几代都没在江西做过官,怎么可能成为江西当地人的祖呢?要么是从四川迁来的。
6. 江西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类谱及公元500年以后迁进川的谱系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祖达的名字(天纲本族支人迁出又迁回除外)。
原文:
二十五世 袁真,客师公之子。生缺。官为中丞。娶何氏,生缺。子一,楚客。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名。
原文:
二十六世 袁楚客,真公之子,生于景隆元年(公元707年,唐朝)丁未七月廿日未时。玄宗(公元712~755年)时宰相。娶胡氏,生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庚戌三月初七日亥时。子一,伯奇。
解读:
《新唐书·列传47》曰:“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渤海高轸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公元707年),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陈郡男子袁楚客者以书规之……”时年32岁,出生接近年约707-32=公元675年。
“袁楚客生于景隆元年(景龙,公元707年)”显然是錯的,景龙元年楚客已是朝中不小的官了!
原文:
二十七世 袁伯奇,楚客公之子,生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甲戌十二月初六日丑时。娶周氏,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丁丑四月十二日午时。子一,仲光。
二十八世 袁仲光,伯奇公之子,生于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唐朝)庚子七月十二日丑时。娶朱氏,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壬寅五月初十。子二,叔文、叔武。
二十九世 袁叔文,仲光公之子,讳平,生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戊辰十月十四日申时。官为刺史。娶朱氏,生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壬申三月初十酉时。子一,澄。
三十世 袁澄,叔文公之子,讳尚,生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朝)己亥八月十五日戌时。娶谭氏,生缺,子二,仪凤(居湖北)、仪凰。
三十一世 袁仪凰,澄公幼子行二,讳四,生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丙寅正月初二卯时。官为州判。娶岁(歹)氏,生缺,子一,伯华。
三十二世 袁伯华,仪凰公之子,生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朝)辛丑三月廿日戌时。明宗(后唐,公元926~933年)时为太尉。娶涂氏,生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子时,子二,经、纶。
三十三世 袁经,伯华公长子,讳聪,生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后梁)辛未五月初五午时。娶吳氏,生缺,子一,升。
三十四世 袁升,经公之子,字德富,生于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后唐)甲午六月廿日申时。娶吳氏,生缺,子四,敷、敬、敞、敖。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
原文:
三十五世 袁敖,升公幼子,字巨卿,生缺。宋进士,官为大司马。兵部尚书。娶夫人陈氏,生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环。
解读:
《袁氏世考》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二十四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袁鰲(敖),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检算袁鰲生于何年?袁钰至袁鰲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常数30年进行匡算,700+30×8=700+240=940年。940与923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袁鰲的父亲不可能是袁升!
袁鰲,字巨卿(923~999),世住袁州府宜春县。登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刺史,后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基。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夫妇合葬于本邑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妻陈氏,生九子一女。
原文:
三十六世 袁琰,敖公八子行大八郎,生缺,居粟冈。娶孙氏,生缺,子二,貮善、荡善。
三十七世 袁貮善,琰公长子行二,大宋时淳化五年(994年)乙未(淳化六年)奔丧西山,庐墓三年,遂弃粟冈家西山。娶陈氏,生缺,子一,德。
三十八世 袁德,貮善公之子,字有才,号渔隐,生于宋大中元年(1008年)戊申于详。由西山地隐徙富州,此名丰城县。娶万氏,生缺,子四,荣、明、聪、贵。(荣,生缺,一子,名以仁,住朱坊,详书朱坊族谱;明讳焕,二子,以义、以道;聪,子二,以智分居浙江靳县)
解读:
敖公第八子琰,字惟淵,约生于公元965年,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
袁琰生善,善生德,德字有才,号渔隐,约生于公元1025年。德生四子,荣、明、贵、聪。
关于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说多处一致,但对袁德的父亲是谁,说法颇多,基本上是各谱一说。
关于德公有几位父亲?就目前知:
善-有才,生四子名与德一样。浠水县袁氐宗谱;红安谱;本谱。
效-德,浠水县袁氐宗谱。善、效出在同一家谱,把有才、德看成两个人。
世贤-德(第四子),阳新全、清公谱系。
仁亨-德(第二子),建昌谱。
仁贞-德(第三子),又一建昌谱。
等等,还有不少。谁为对?凡有点名气的,修谱时都争着用。
德公(字有才号渔隐)的父亲有众说,是相互抄谱臆编的结果!《袁氏世考》的作者袁锡光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说,并将此谱摘录于《袁氏世考》中,与此谱相近的家谱也多项引登。在引登《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系列后无不感慨地说:“一渔隐名德,一载仁亨次子,一载仁贞第三子,一载世贤第四子,纷纷其说,不知谁是谁非,谱之难凭如此宜乎?!”
原文:
三十九世 袁贵,德公幼子行四,字云,生缺。娶邹氏,生缺,子一,以秋。
四十世 袁以秋,贵公之子行一。娶张氏,子一,天佃。
四十一世 袁天佃,(以后略)
解读:
从一世至三十四世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夫人也是),是常谱做不到的,即便中华第一谱孔氏谱也没全做到。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通观全袁氏,历史上族人无详尽记录,也未将记录一代一代向下传,直至唐宋以降普遍修家谱。因此家谱中不可能出现距修谱者年代越远越清楚精确,越近越糊的怪现象!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袁贵约生于北宋英宗时(公元1064年),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是二十世纪末作品,按60年一修则第一修当在公元1340年即元末明初。对事隔三四百年的本族支袁氏,真正族传祖袁敖以下不知出生年是正常的真实的。对三十四世以上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的表录只有编修者自己清楚,他人是不会相信的。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8:51 编辑 ]
回复
沙发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7:35
(二)综合评述
1. 不知袁安何许人
(1)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袁安本东汉人,约生于公元42年。此谱将安说成西汉初时人,两者相距180余年。
(2)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此谱找一名安其下,冒认为祖。其实袁安是旁支远祖。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开创了世界上儿孙们比父、祖上辈还先出世的先例!
2. 本支的族传祖始袁鰲
(1)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以上源流,听别人以安为祖,也尊为祖。
(2)从一世安至三十四世升,记录中只记出生日,且精确到时辰。正说明“老皇历” 、“六十甲子”派上了用场。所标时间没有多少价值。
3. 知道本支族传始祖是袁鰲,不愿参看同属袁鰲祖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为正宗,关门自造体现是正宗。
4. 从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事过几百年才修谱,精确反而为假。
5.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所修,属九岗范畴。
二、九岗均以鰲公为始祖
此谱是九岗分支下的一个小分支修的,他们对远祖是无知的;对鰲公上溯世系也是不清楚的。以此也可说九岗在族传方面是不到位的。九岗自身怎样呢?既是鰲公生九子传九岗,就得同看九个岗。在九个岗的家谱里是如何记录的?
(一)九岗人自述
据查看,九个岗早期的家谱里基本没有鰲公父亲及以上的记录!大都是“吾族大司马鰲”,以鰲公为九个岗的始祖。直到各岗参加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南康联修”,在他们的第十四、十五修谱中才出现鰲公父亲是“皓”的记录。此“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袁煕、袁天罡、袁滋、袁皓、袁鰲硬拉扯到一个支上。下面以九岗长房瓘公桐岗家谱为例看其变化: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嗣是汉唐以来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徽青史不俟余赘,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厥子若孙皆解组致哀。长子讳瓘与佩、班、珊、琯、珰、瑞、琰、琛者各游宦途,次孙名鹏邦礼部尚书,此时天下纷扰艰,徙一岗遂为九岗。” 宋嘉定戊午年(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引用时,引成“宋嘉定1798年戊午”,宋嘉定首年是戊辰1208年始,戊午是嘉定五十一年,而嘉定年号实只有17年。
四修序解读:
(1)“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在四修序看来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只知早期袁氏的四世五公(袁氏普遍知),对其余理不清的“不俟余赘”。
(3)九岗始祖“宋嘉佑(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 曾出守吉州。
(4)始祖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 《桐岗袁氏五修谱序》曰:“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前因避寇而隐于白羊山谷,后因剿寇而卒于华山仙殿。其子曰瓘曰珮曰班曰珊曰琯曰珰曰瑞曰琰曰琛皆解组致哀。”
五修序解读:
(1)五修序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即“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2)五修序谱其所可知的是:九岗始祖“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3)五修序谱其所不可知的是:他们很可能发现四修序在为鰲公定时间上的错误,又不好明说。只笼统地说“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增加“号慎斋”不指明何时任大司马;只说“前因避寇而隐,后因剿寇而卒”,不指明是什么寇,因确实不知道。
3. 《桐岗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戊寅(戊寅是天启18年)桂月,翰林院庶吉士邑人姜洪松拜撰。
六修序解读:
(1)六修序还是强调“自宋大司马肇基”,袁鰲以上只是泛说。
(2)自认“长瓘居桐冈”。
4.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于祠焚香椟出老谱告曰:吾祖敖公自袁州官守吉州迁抚崇之榖岡妣氏陈生九子,吾瓘公行居其最。”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岁(公元1780年),28世嗣孜景庄敬撰。
5.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盖吾祖敖公世居崇邑榖岗至百爼公迁居于乐辽南源历世三十而公实为南源之鼻袓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岁桂月,27世裔孙培琪敬书。
十修序解读:
桐冈南源4和5两序强调相同,盖以敖公为吾祖,敖公以前谱中未写。这是立分迁祖家谱的常法。
6. 《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壬子进士淮安撰。
重修谱序解读:
(1)瓘传吉邑福源支序中强调以敖公为吾祖,瓘公为二世祖。
(2)迁到福源的一支,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并从康熙时所修族谱中考证出瓘公居巨岗。说明九岗之具体名与人,至少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老五琯公房在《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
(3)为鰲公加一官“官拜长沙府尹”。
7. 《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元一次,明二次,清六次,民国一次,今续十五修乃我氏桐岗之一盛举。……新修族谱将重印十四修续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至今,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内有四至十五修大小各类族谱序,一至三修已失。”
“我袁氏属大姓,考其史属炎黄……舜……妫满……涛涂……盎……政……安……绍……袁熙避辽西祸,传后唐名道士袁天纲乃熙公十六世孙也,其父郎曾迁金泉山下,次子客师复归汝阳至宋。袁氏得以隆达,天纲公十三世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1129),生有九子皆中进士。金兀朮侵宋之时袁家遁迹崇邑白羊岗,时河南西北悉为金兵所陷,公九子由白羊岗分析侨居九地称九岗。……瓘公(1078~1139)官拜湖州刺史,次子鹏官拜礼部尚书,公之桐岗即江西乐安苏村镇(今增田村)。”公元1995乙亥年孟春月,35世裔孙历史学学士飞贤撰。
桐岗十五修序解读:
(1)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一至三修已失。等于宋嘉定戊午年(公元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四修实为第一修。
(2)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的十四修续载有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及大小各类族谱序。十四修以前均是以鰲公为一世。
(3)公元1995年后第十五修情况大变,其谱上衔接至黄帝,中有涛涂-盎-政-安-绍-熙,下联-天纲-滋-皓。将皓说成鰲公的父亲,把九岗本从鰲公开一世的家谱变成一个大全联修谱。
(二)九岗自述小结
1. 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 综观九岗老谱,以鰲公为一世祖。鰲公出生年不统一。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
(2)《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袁氏得以隆达,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至1129年。”
(3)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徳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真宗咸平己亥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七十七岁。”
桐岗十五修比四修向后移了近60年,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则向前移80~130年。桐岗十五修序是公元1995乙亥年写的。
3. 袁瓘住岗没统一
(1)《桐冈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2)《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迁到福源的一支,至少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
(3)《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是在参加南康联修时写的。
4. 九岗谱不知鳌公祖上溯之衔接。
5. 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1)“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三)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九岗部分解析
上述九岗长房桐岗家谱四至十五修序中所说,真实地反咉了九岗人对本族历史的了解与记录。公元1995年,九岗人参加了南康汝南袁氏联修后,其家谱第十五修情况才大变。
1. 为什么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
正如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珊公房袁氏十四修族新序》说:“吾横岗珊公房,自十三修距今已有七十余年。…此次联修族谱得到了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主任荣程以及各支房大力支持和帮助。按照‘汝南袁氏联修族谱’委员会关于‘追本溯源,典实史真,補遗理乱,世系完整,联谱睦族,恢宏袁宗,继往开来,望族更盛’之宗旨达到纵向自元祖轩辕黄帝、虞舜、阏父、妫满,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至十世辕政去车为袁至六十世的各公房派;加强横岗五十七世至东南西北中当代百万宗亲的联系之目的。……考吾大宗基祖袁鳌字巨卿,乃庄伯公传第三十八世裔孙。…珊公自宋代初立横岗杨林创基以来至今已一千余载。”公元1999年仲秋月,汝南袁氏珊公房横岗联修分支编委会,金远、枝棠撰。
修序解读:
(1)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外力,是经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努力的结果。
有能力组织大宗支联修乃至全袁统修是好事。但得具有对袁氏特别是宋朝以前袁氏的全面研究、系统了解,要有统筹全局的高度。对袁氏不研究光凭一知半解是不行的,弄出来的东西也是错处百出与史实相差甚远,其结果是误人误己。
(2)“追本溯源”本是应当,但应适当。家谱所求乃姓氏之源,即找到开各姓氏第一人就算追到各姓氏之根本、溯到各姓氏之源!对袁氏而言,追到开辕姓第一人辕涛涂就应告止。辕涛涂就是袁氏人之根本之源头!辕涛涂以上虽有父有祖,但他们都不姓辕。在序言中谈谈应当,辕氏排世系时只能将辕涛涂排为第一世。
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的主编以溯源到黄帝排位一世而自豪,这是对姓氏家谱学少知的表征。黄帝是万姓之源,中华共祖。若按此理推论,黄帝也当有父有祖,祖上还有祖直至一单元细胞,细胞产生在地球,地球源于宇宙,宇宙源于何时何地何种物质?等等这些是需要研究的,这是历史学家、起源学家们的事!姓氏家谱,就人之世系言,正确上溯到开姓第一人即大功告成。况黄帝的具体时间,国家还未确定,一家姓氏将其排位一世其下又如何联接?
(3)“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谁封的?无史册记录,连善于创编的各“姓氏书”也未见其说。可见“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说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的独家自创自封。袁氏在史册中唯一开辕姓说,即《欧阳修全集卷集134·集古录跋尾卷一》中的《后汉袁良碑》碑文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4)“汝南袁氏联修”。现今所见袁氏家谱中打“汝南”旗号者多,开口“汝南袁氏”动辄“汝南袁氏联修”。其实又有多少族支真属汝南袁氏?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其一,在二十四史中汝南袁氏,从公元71年安公现史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只有兩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
其二,在二十四史中陈郡袁氏,从滂公开始至袁谊止,共67人,十五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誼出現在史册。五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如何得知你们族支属汝南而非陈郡?!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在排世系用人时,照用陈郡袁氏袁滂至袁誼世系人,而又不敢公开他们不是汝南袁氏的身份。是何原因?
一言以蔽之,无非是汝南袁氏出名早,有四世五公,加上袁滂族支的宣扬名气大。言汝南用以壮族威,不知本支族祖推尊安公为祖。实忘却了陈郡阳夏支乃我袁氏之根本!汝南袁氏支乃分支也。
唐、宋期间,袁氏中名气大点的有:袁天罡(纲)、袁恕己、袁智弘、袁滋、袁象先。袁氏家谱中往往将这几位名人串联在一个支系中,有取两者、有取三者。其实袁天罡是四川人有自己的世系,有说是袁朮后裔;袁恕己史册确认为河北东光人。因爰故长子爰哙居河北,河北袁氏多属彭城支;袁智弘为河东(山西)人,陈郡支;袁滋为陕西生人有自己的世系,自认为是汝南支。因爰故次子爰盎居、葬在咸阳安陵,陕西袁氏多属彭城陕西支;袁象先宋州下邑(今河南商丘)人也,自称唐南陽郡王恕己之后。象先曾祖進朝从河北东光迁居河南商丘,属汝南商丘支。他们有各自的支属,不可能都是某一族支的人。袁氏名人本不多,一支独享非可能!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一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良传璋公续传鰲公房源流考》曰:“君正次子颖,颖子恭,恭子温,温子士政,政子倫,倫子知元,元子晔,晔子滋,滋五子郊字之乾,郊公之子皓字退山,宜春袁州府人,咸通六年(唐,公元865年)进士第,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又名匡稷,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显德(唐、后唐均无‘显德’年号;后周‘显德’即公元945年~959年)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寳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于宋太祖元年(公元960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应是乾德三年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居。宋神宗时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后又于宋建炎间戊辰年加敕一道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娶陈氏押衙女,敕封夫人,生九子。”
良传鰲公房源流考解读:
(1)上序文摘录虽是1999年子月由22世孙袁一先撰写,但这是经过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等人员反复说教后成文的。
(2)袁君正,父昂,乃陈郡太康袁滂第十一世孙。君正生三子,长枢、次宪、三子充。出生接近年约公元495年。
(3)从颖至滋五子郊字之乾,属汝南支系。在一部“家谱”里应是先分支系,再分世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袁君正是陈郡太康支,袁滋属汝南支系,两个支系人不应相联接在一起!
(4)《袁氏先庙碑》曰:“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鸿胪讳恭(约公元481年生),生周梁州刺史新县孝侯讳颖。孝侯生隋左卫大将军讳温,去官居华阴,武德九年(公元626),以大耋薨,始葬华州。左卫生南州刺史讳士政。南州生当阳令讳伦,于公为曾祖。当阳生朝散大夫石州司马讳知元;司马生赠工部尚书咸宁令讳煜,是为皇考。”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颖排在恭前,是混淆视听。袁恭与袁君正出生接近年接近,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5)“郊公之子皓字退山,皓公之子鰲字巨卿”是极其错误的!
① 袁滋出生年为公元748年,其子郊相应约生于公元786年。属汝南支人。
② 袁皓,《全唐诗》曰:“袁皓,宜春人,登咸通(公元865年)進士第。僖宗狩蜀,擢倉部員外郎,龙纪中,为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碧池书三十卷,今存诗四首。”
《江西志》曰:“皓字退山,宜春人进士登第,博学工著述。由当阳令擢抚、吉二州刺史,有治声。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礼部侍郎,兼集贤殿图书使,知翰林院制诰,出採访图书使,二年赴阙卒。著碧池书三十卷,自成一家之言,号碧池处士,学者宗之。”卒时年约7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890-70=公元820年。郊与皓接从出生接近年看可行,但郊为吉安始祖。史料中没发现袁郊迁宜春的记录。
③ 袁鰲,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
袁皓与袁鰲相距百余年,袁皓如何当袁鰲的父亲呢?这个衔接是不成立的!袁滋属汝南支系,袁鰲属陈郡支系,两者无法相衔接!
袁鰲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6)“宋太宗兴国丁丑年(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所谓“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时间指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的50余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后期,是鰲公出世、生长、刚入仕时间。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已基本灭了五代十国建立北宋政权,到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北宋政权已稳定,哪里去找“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只能说明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没顾及历史常识。
3.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二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琛传广昌大株房四修族谱序》曰:“袁安受爵王廷封汝南,厥子若孙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微青史。滂公至涣公五矣,政匡天下自涣至顗十六世,十七世昂公父子吏部尚书,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由袁州宜春徙居抚州崇仁县。”
四修序解读:
(1)袁安至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后至祕、谭、熙、尚、曜。属汝南支系。
(2)“滂公至涣公五矣”,袁涣是袁滂的儿子是史实,“五世”从何来?滂至涣至顗至昂至君正,属陈郡太康支系。
(3)“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袁君正迁豫章袁州,史册无凭纯属修谱人需要!
(4)“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这里将袁皓升了一级,由袁滋字德深的孙子提升为儿子?
(5)安至二十二世皓公,安公约生于公元42年,皓公约生于公元820年,共用时820-42=778年。前后22代有21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778÷21=37代间隔年。这个数字超出了代间隔年常数30年正负5年的人类繁衍规律。
4.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有关九岗说的小结
(1)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①“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②“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为九岗袁氏鰲公祖上溯衔接是错误的!
3. 联修,没解决九岗多少具体问题,反而为九岗袁氏鰲公上溯衔接上造成许多混乱。
三、九岗鰲公上溯世系
九岗谱本身有许多问题,九岗人自己应尽早统一认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参加南康联修又出现许多混乱。怎么办?只要找准了鰲公上溯衔接,家谱和南康联修造成许多混乱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鰲公有几位父亲
昱,长子敖。(湖北浠水县谱)
昱,三子敖。(江苏丰县谱,湖北红安县谱)
皓,独子敖。(《新编名人录》、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实为一家)
升,四子敖。(《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三乐堂》)
道迅,二子敖。(《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崇仁东耆袁氏家谱》)
谁对谁非?
鰲公上溯世系九岗人自己没注意,其实江西(清)袁锡光先生在他撰著的《袁氏世考》中已将其家谱《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收录。袁锡光先生是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中道迅生第二子鰲说的!其他家谱虽会自我坚持,但鰲公生、长、卒在江西,理应以江西当地较早的《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为准。关键在于九岗人认识应统一!
(二)鰲公上溯世系
反映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的家谱,有《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两谱比较仅在于瓘公居岗的不同。《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是记录鰲公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现九岗九家谱记录的是鰲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
《袁氏世考》第46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澍三子,柚字於贤、枝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枝三子,灯子墡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墡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鰲。鰲九子分居九岗,瓘迁崇仁谷岗(据东耆谱载由袁州迁吉安,又迁巨岗。非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珮居麂岗;珏(班)居巨岗;玮(珊)居横岗;琯居桐岗;珰居鹿岗;瑞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琰居粟岗;琛居枥岗。
逵元孙性一子鲸,鲸三子,处仁、处化、处文。处仁三子,抗、托、撤。抗三子,享、陟、亨迁西山坑头。托子纯迁端州西门。撤四子,聪、明、睿、智。聪子惟忠、惟和俱迁蓼州。明迁南昌。智子九皋迁蓼州。享子九渊,渊三子,大宾、大兴迁居丁坊、大合。惟和一子作迁宁波府南门,丕栓子如岳迁南昌新塘,栓幼子如镜孙正迁新城塘里;丕调子如碧孙彩迁南昌舍人;丕谏二子,如锦孙应锺迁南昌、幼子如龙居进贤杰岗,生二子谦、逊。逊迁居丰城旧址。陟裔丕贵三子,如夏二子元生、光生迁绍兴;次子如辰迁吳县。丕承子如玉二子,德迁金溪艾举桥畲下、贤迁邑南三十二都荷塘罗家园。贤三子,和、枢、鼐。鼐子志高生三子,进仲、进亨、进明。进仲迁余干官枥袁家垅,子友明字惟昭复迁康郎山、幼子德山子大安由康山迁都昌渐山。亨三子,庆芳由溪头迁范坊、万庚子有才迁本邑坪阴、仲玉三子,元一、元二、元三由荷塘徙襄阳牛首。明三子,德芳迁乌岗、勉学迁湖北、庚禄子单迁临川新坪,曾孙继官荆州龙王垱(今袁家垱)巡检籍其地子孙仕宦者多。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
目前九岗谱中只知袓鰲公,鰲公以上不知,何谈九岗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呢?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鰲公之上溯衔接!
(三)关于袁钰
1. 袁钰出生接近年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24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2. 袁鈺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鈺约生于公元700年,前后共用时140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1401÷30=46.7代,取整为47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45世(代),即袁鈺是辕涛涂下第45世孙。
3. 袁鈺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陈郡支
(1)袁鈺与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
袁鈺是从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的,说明袁鈺与当地汝南旺支袁安次子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以袁鈺为陈郡支较为合适。(河洛地区狭义解释为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地区,即西至函谷关,东至商丘、濮阳,南至襄樊、北至晋城、焦作这一地区。广义解释为整个黄河流域。)
(2)袁鈺为陈郡支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只说“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徙于豫章西山之佘牟”。没有说明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
现时袁氏中,不知汉初袁氏有三大分支(陈郡支;汝南支;彭城支)的袁氏多,不知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的人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
大凡不知或拿不准或争议不休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时,以确定陈郡支为上。因陈郡阳夏是袁氏根基地,其他支均源于陈郡阳夏,其理永远正确!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不知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无法准确说明袁鈺公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怎样办?按上理:定袁鈺公属陈郡支为上。
(四)关于袁鰲
1. 袁鰲出生年
袁钰第九世孙袁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公元940年。
2. 袁鰲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共用时164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 1641÷30=54.7代,取整为55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53世(代),即袁鰲是辕涛涂下第53世孙。
(五)九子分九岗大慨时间
像袁鰲家在朝中多人做官的大家庭,父亲极有权威儿子们也互要脸面,谁也不会轻言分家。要分家有两种可能:
1. 袁鰲退休,生年晩时掌控不了,只好分家。居地由老人指定曰九岗。
2. 袁鰲卒、葬后的自然分家。九子全在朝中任职,见多识广,各人自有各自的最佳居住地的选择或先前已买好。
“鰲公九子分九岗”的大约时间在公元995~1005年。为纪念父辈或大家庭,其一,各自以当地岗名为名,少数不以岗称的地方,后改为某岗。其二,将家中常用铜锅一分为九,作为子孙后人相认的凭证。这是江西“破锅袁”的源发地。《袁氏世考》57页曰:“江西都昌清化乡双港北郊谱:支祖字希文,由鄱阳迁双港,其先由袁州徙丰城,又徙山家源,鰲之子琰字惟渊,转徙粟冈,分有銅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鍋)为记。”可作证。湖北、安徽、湖南众多从江西迁走的也有破锅说,湖南一琰公后裔的家谱中还有手工绘制的分锅图。
(六)使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修缮九岗世系衔接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含总干世系、三支干世系和支干世系续三部分。
1. 总干世系:
开姓鼻祖辕涛涂(1世)-选-突-侨-克-雅-颇-买-剑-豪-卬-舞-达-秉-告(15世,汉初分三支:陈郡支辕生;汝南支爰类;彭城支袁政)
2. 陈郡支主干世系之一:
辕生(16世)-固生-丝-猛-干-经-山-圣-吉-良-贡-腾-滂(28世)-涣-准―冲-耽-质-豹-洵-顗-昂-君正-枢-朗-玘-谊(42世)-
3. 陈郡支世系续一:
-元慙(43世)-振-鈺公(45世)―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鰲(53世)-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分九岗(详见《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个人简介,从1世辕涛涂至42世袁谊,见《辕涛涂世系考下篇》;从43世袁元慙至45世袁鈺,见《汉分三支续》。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9:07 编辑 ]
回复
板凳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8:55
四、潮山揭阳袁氏与九岗
(一)揭阳袁氏族谱说
1. 揭阳袁氏族谱序之一
“袁之族,浙江衢州龙游人也。昆山公讳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二世熙,由进士任御史中丞.三世瓒,由贤良任朝奉大夫。四世长信,任大理寺评事;次德,恩封郡马。五世贵,由明经任承奉大夫。二八公,郡马公之子,隐德不仕。六世碧,贵之长子,以明经任奉政大夫;弘,贵之次子,任将仕郎而怀忠,而天与,而天治,则二八公之子孙也,宣昭重炮,历跻朊仕。若贤由举人任宣教郎,英萜由进士任教授,日速任肇庆学正,玉孙任本县教谕,敏乡进士,克笃前烈,历世十有一传矣。但瓜瓞繁而亲疏别,谱牒缺而统纪纷。吾父鲲潭,叔西湖,凛凛夙夜,得南江公遗书,以斟酌损益,溯祖宗之积累,究世代之源流成书,继往开来,吾家宏典也,敢无言乎。稽诸礼,人道始于亲亲,而以睦族终焉。程子谓睦宗族,厚风俗,使人知重本由于谱系之明也,其知道乎,斯谱之修也。秩后先之序,而典可循。序尊俾之等,而礼可庸。善者据事直书,而有德者,劝恶者,据事直书,百不善者惩。永孝思于不匮,扩亲爱于无疆,其有德于亲亲,重本之义者矣。后之继志述事者,尚当续笔于斯云。” 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十月望日。
2. 揭阳袁氏重修族谱序之二
“袁之族,在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以来也,始祖昆山公,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公观潮之州乃是鱼米之地也。故因择居于海阳云步而家焉,后迁揭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而乡名曰长美,袁氏之族也于兹矣,袁之族历今几百年欤。始祖自宋以来而至元、明、清诸朝,垂传有二十六世矣。其十八世之前有谱,十八世之后而谱修也。予因闲暇尝观此谱有未修者二百余年矣,呜呼!岁过二百传世流远。近而亲,远而疏。其人所载者高曾祖考,岂识于老祖之正名哉。噫嘻,非吾所能知也,因欲修之,时访闻于族长,加数世,修至予祖考。可使后人识祖之大,分来也专记,踪迹详明,则书其房分之所开,而书其父母亲爱之骨肉,又书其祖妣所娶之姓氏,又书其每代科甲名官,再书其嫡庶之相亲,又书其生卒之岁月可使后人追远不失其时。故书之明白可传于后世子子孙孙,能知一体之所生,则观袁之姓乃是一本相承以来,其亲爱于无穷矣。噫嘻,后之人若有与吾同续斯谱与凭与天地同载哉。”
同治五年丙寅(公元1866年)岁次菊月重修 二十六代孙 秋压镇撰。
揭阳袁氏族谱序解读:
(1)两修共同强调揭阳袁氏始祖昆山公讳琛。
(2)袁琛,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
(3)袁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任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公元1048年任潮州守,年70余岁。出生接近年约1048-75=公元973年。
(4)重修族谱序曰:“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择居于揭之渔湖化龙桥西。” 重修是在上修基础上,先为袁琛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官,又为袁琛向后推迟了40余年左迁潮州守和定居潮州揭阳时间。不可信!
(二)地方志说
《广东通志》和《揭阳县志》载,“袁熙是揭阳县首位进士。其太祖父袁皓为唐宣宗年间进士,祖父袁鳌也是进士,累官大司马。袁鳌生九子,九子包括袁琛也都是进士,人称“九子十进士”。
两志解读:
两志所排世系:袁熙-父鰲-祖?-曾祖?-高袓?-太祖皓
在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序言里袁皓是袁鰲父亲,已被证实为错联!可能编志者已发现袁皓与袁鰲相距近百年,袁皓不可能是袁鰲的父亲,因此将“父亲”改变为“太祖父”。编志者只是据家谱而改,只注意这里面的一点,没注意叧一点:
1. 编志者注重了代间隔时间。袁皓约生于公元820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共用时940-820=120年。平均代间隔为120÷4=30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正好与代间隔年常数30年相吻合。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2. 编志者没注意对袁鰲世系的研究。袁鰲有自己的世系,袁皓不在其列,也不应在其列!这是带根本性的问题,编志者不可能为此作研究。
(三)《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说
杨建东撰《潮汕古村流源初考》曰:“北宋兵部尚书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居海阳县云步乡(今属潮安县),其子袁熙迁揭阳渔湖都(今属揭阳市区)创长美村。
初考解读:
1. 《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考证有关袁琛时,参照揭阳袁氏族谱为主,并相信了重修族谱序中说。
2. “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说不可信。
其一,此说是清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 丙寅年添加的,与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修谱晚430年,应以明正统元年所修谱为历史依据。
其二,按1085年回京复职时年66岁,出生年约为1085-66=公元1019年。揭阳袁氏族谱序说,“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任大司马,又到潮州安家,可信吗?
其三,有说袁琛属江西袁鰲之九子,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正是求上进时间段,他什么时候将家迁到浙江龙游县?袁琛在江西枥岗子孙后裔众多,他们将作何解?
(四)掲阳袁氏到九岗寻根
公元2000年11月下旬,潮山袁氏重修族谱理事会,委派潮山琛公二十八世孙袁锡章和三十一世孙袁乡伦两人,专程到江西以寻找鰲公墓为中心展开查访。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编委主编袁某程全程参与,所到之处得到鰲公后裔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11月22日巨岗裔孙袁章顺,子鰲溪店源村长袁新忠手持铁锨、柴刀等工具领路,一行五人午时终于找到鰲公墓址。鰲公墓坐落在五峰山正对面,陌坡油柞坑一大樟树下。墓前只见碑座石,鰲公墓碑不知去向。四处寻找无果,未见墓碑乃终身憾事。临行,香烟袅袅爆竹声声拜祭返回。
当地确有僧院九座,以长兴寺院为甲,此乃鳌祖及九岗袁氏多次捐赠修建和重建,院文有载。为弄清鳌祖及九岗情况,走访有关单位,查阅九岗家谱,分析族内传说,互相权衡,综合比较得出如下结果:
袁鰲字巨卿,后梁龙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家住袁州府宜春。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977年间,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尤限因留家焉。宋真宗咸平己亥公元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77岁。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
鰲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是其故基。
娶陈氏押衙女,后梁龙德壬午公元922年四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宋至道丁酉公元997年8月17日巳时殁,享寿75岁。夫妇合葬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风吹罗带形,墓前后山二亩,厥后诸子显贵悉公之所肇云。生子九,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生女一,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
袁鰲生九子:长子瓘,字惟彦(约公元950年生)裔居江西乐安谷岗,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以乡举,后授河南陕州路兵马使;次子珮,字惟仁(约公元953年生)裔居江西清江铜锣州麂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进士,官拜山东青州府尹;三子班,字惟新(约公元955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太平巨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拔贡,官拜柳州知府;四子珊,字惟昭约(约公元95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鰲溪横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官拜湖广衡州府衡阳令;五子琯,字惟信(约公元959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平安桐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以岁贡,拜文信府弋阳县教渝。六子珰,字惟明(约公元961年生)裔居江西永丰鹿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拜福州府古田县尹。七子瑞,字惟彰(约公元963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庫夏城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进士,官拜湖广郴州桂阳县令。八子琰,字惟淵(约公元965年生)裔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九子琛,字惟宝(约公元96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枥岗,后徙江南衢州龙游石狮巷。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一女,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参阅《新编名人录》,笔者综合修改。)
(五)九岗寻根解读
1. 以潮山琛公28世孙袁锡章和31世孙袁乡伦为主,实地考察,九岗多人参加,九岗外人参与旁证,综合权衡出的结果可信。
2. 鰲公字巨卿(923~999)生卒年适当经得起检验。
袁敖是袁钰的第九世孙,袁钰约生于公元700年。钰至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940年。
匡算时间940年与考推时间923年,两者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故是可行可用的!
3. 以此次考证说,江西九岗和潮山琛房家谱应作适应修改。
4. 有关琛公的述说
(1)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降而徙居于海阳云步,后迁揭阳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
琛约生于宋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幼聪好学,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复官大司马,后降任潮州守。公元1084年后朝廷诏袁琛免职返京,琛自愿终老潮州。在琛公之前潮州地区尚无袁氏人士踪迹,众以琛为潮汕袁姓之始祖。宋庆历间琛公携幼子熙定居潮州,余子留老家枥岗。
(2)袁煕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3)潮汕袁氏七代仕官录
第一代 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景德元年(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
第二代 袁熙,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第三代 袁瓒字廷宝,号庸夫,揭阳长美人。宋哲宗绍圣间举人,由贤良方正官至朝奉大夫。
第四代 袁信,字久大,号直斋,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举明经授承事郎,官至大理寺评事。
袁德,字可大,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恩封郡马。
第五代 袁贵,字允富,号盛斋,揭阳长美人。宋宁宗庆元间举人,举明经官至承奉大夫。
第六代 袁碧,字若泉,号秋涧,揭阳长美人。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官至奉政大夫。
袁弘,字拓基,澄海鸥汀袁姓始祖。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授将仕郎。
第七代 袁天与,字长卿,号静逸,潮阳县澄港村人。宋端宗景炎间举人,授潮阳路尉、惠州路护法参军。
(4)据台湾《春晖堂家谱》载,自袁琛在潮汕创祖以来,袁氏后代登进士的有11人,举人23名、监生35名,贡生30名、廪生1名、庠生57名。自宋庆历至清光绪间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名。由于科举发达,长美被誉为“榕江之滨进士村”。
(5)关于袁琛在《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揭阳县正续志》等均有记载,且互有不同,所述时间以推算为多不能为准。揭阳袁氏族谱也未详尽记录,怎么办?袁氏家谱应以袁氏族人实地考证综合多方意见后形成的说法、数据为正选。
■九岗袓鰲公上溯世系考
一、不知邵公,尊安公为祖
(一)《丰城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解读
原文:
一世 袁邵公,讳安,汝南人。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辛丑年娶张充女,生一子,叔平。
解读:
《后汉书·列传35》曰:“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少好学,初为县功曹。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章和元年(公元87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特赖之。四年春(公元92年)薨,朝庭痛惜焉。安子京、敞最名。” 能一人下,万人上至少约有5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42年。
袁安是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生人,此谱将袁安向前移了180年。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造成如此大错之原因是:
1. 首修此谱者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
2. 道听途说,得一星半点,听别人以安为祖,也生拉硬拖到自己家谱上。
3. 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上源流,又不愿打听、参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谱,关门另造。
4. 后经过十余次修谱均照搬,原因是:“老祖宗定的,是正确的,不能改”或明知是错也不敢改;或是后修者没关注这一问题。
原文:
二世 袁叔平,邵公之子讳陂,娶李氏,子一,仲良。
三世 袁仲良,叔平公之子讳动,娶陈氏,子三,本初、本被、本析。
四世 袁本初,仲良公之子讳好,娶郭氏,子一,正阳。
五世 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庚戌八月廿二日亥时。在汉建武(公元25~55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华。
六世 袁华,正阳公之子,生于新莽三年(公元11年)庚午(新莽二年)七月二十日。娶刘氏,子二,名焕、名辉。
七世 袁名焕,华公长子,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戊子三月十六日午时。汉永平(公元58~75年)官为司徒。娶邱氏,子一,信。
八世 袁信,名焕公之子,生于建武廿二年(公元46年)丙午十月廿十六日子时。在汉永元(公元89~104年)官为尚书。娶吳氏,子二,宗玉、宗佑。
九世 袁宗玉,信公长子,字海东,生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丁亥四月初二酉时。在汉永建(公元126~131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九津。
十世 袁九津,宗玉公之子,讳冲,生于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壬戌七月十九日辰时。娶王氏,子二,祥、泰。
十一世 袁祥,九津公之子,生于和平三年(公元152年,和平只一年)壬辰九月十五日午时。娶李氏,子一,子哲。
十二世 袁子哲,祥公之子,生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丙寅七月十三日子时。娶邹氏,子一,烈。
十三世 袁烈,子哲公之子,生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庚子六月十七日丑时。娶张氏,子一,银。
十四世 袁银,烈公之子,生于建兴七年(公元258年,吳. 建兴只二年)乙亥(吳. 五凤二年)七月十三日申时。娶龚氏,子一,连。
十五世 袁连,银公之子,生于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晋)癸丑十二月十四日巳时。娶刘氏,子二,彪、豹。
十六世 袁彪,连公长子,字仲支,生于咸和七年(公元332年,东晋)壬辰六月十三日丑时。娶吳氏,子三,以楠、以极、以树。
十七世 袁以楠,彪公长子,讳贞源,生于宁康元年(公元373年)癸酉六月廿九日卯时。娶王氏,子一,奎。
十八世 袁奎,以楠公子,生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己酉十月初二寅时。官为吏部尚书。娶聂氏,子二,捷、报。
十九世 袁捷,奎公长子,字千果,生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南朝宋)癸未(元嘉二十年)八月廿一日丑时。官为郎中。娶张氏,子一,居正。
二十世 袁居正,捷公之子,字飞龙,生于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南朝齐)己未十二月初五日寅时。梁朝武帝大同十年(544年)为吳郡刺史,谏章太守。娶陈氏,子一,宪。
二十一世 袁宪,居正公之子,字德甫,生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南朝梁)丙申(天监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巳时。中大同(546-547年)官为御史。娶郑氏,生于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庚子二月初三日卯时。子一,郎。
二十二世 袁郎,宪公之子,字宣卿,生于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南朝陈)丙戌八月十一日午时。官为太守。娶禇氏,生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壬寅四月廿五日戌时。子一,天纲。
解读:
从二世袁叔平至二十二世袁郎,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此众名源于何处?
1. 是从东汉、晋、隋、唐本支祖宗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显然不是!
(1)记录中只记出生日,死亡日期呢?安葬地呢?在中国人传统中,生、死、葬同样重要。先祖不会只记录生,把死与葬抛弃!
(2)记录的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夫人的姓氏全,甚至夫人的出生日也精确到时辰可能吗?除非每一代都有人登记,只怕不合古人的实际。
(3)记录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在记录某人官位上却没有准确时间,更没有具体州县,不合常理。只能说明不是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
(4)在运用“六十甲子”上下了一番功夫,除三处推算错外,每隔几十年一代人。这得归功于“老皇历”。
2. 查看代间隔年(上代人一岁与下代人一岁之间的间隔年数,一般匡算系数为30年,正负五年。)
(1)一世袁安至五世袁正阳
“一世袁安,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按安公公元前87年迁司徒,时50岁,出生接近年约前87+50=公元前137年。“五世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用时137-11=126年。平均代间隔为126÷4=31.5代间隔年。
(2)五世袁正阳至二十二世袁郎
袁正阳生于公元前11年,袁郎生于公元566年。前后18代,17个代间隔,共用时566+11=577年。平均代间隔为577÷17=34代间隔年。
在处理代间隔年问题上,本谱是拿着“老皇历”找名字,对时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
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世上没有儿孙们比父、祖父还先出世的先例!
原文:
二十三世 袁天纲,郎公之子,生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朝)丙寅(大业二年)六月十八日申时。史书普风鉴唐太宗时为太史。尝金氏,生未详。子一,客师。
二十四世 袁客师,天纲公之子,字文达,生缺。娶龚氏,生缺。子一,真。
解读:
《旧唐书列传141》曰:“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朮。初,天罡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罡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卒。” 初至洛阳时,年约4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605-40=公元565年。天罡与袁郎岁数相当,袁郎如何能成为天罡的父亲呢?
《袁氏世考八方技》287页曰:“考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禳火灾。崇祀谯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滕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谯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祖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辨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引《定命录》曰:袁天纲,蜀郡成都人。父玑、梁州司仓。祖嵩,周朝历犍为浦阳蒲江二郡守、车骑将军。曾祖达,梁朝江黄二州刺史,周朝历天水怀仁二郡守。天纲少孤贫,好道艺,精于相术。唐武德年中为火井令,贞观六年秩满入京。太宗召见,谓天纲曰:“巴蜀古有严君平,朕今有尔,自顾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遇圣主,臣当胜也。”
天纲有曾祖达,祖嵩,父玑,此谱一人未用,天罡明显不属此谱人。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 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
2. 天纲公为老四川人。其曾祖达公约生于公元475年,属北魏孝文帝末期人。有说达公属汝南支袁术后裔,他是否为进川最早的袁氏,待考。
3. 袁郎生于天康元年(谱讲,公元566年),袁天纲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565年,两者出生时间接近,袁郎怎么可能成为袁天纲的父亲呢?
4. 袁天纲上溯有三代人,这里给换了。
5. 没有袁天纲迁江西史料,他们人老几代都没在江西做过官,怎么可能成为江西当地人的祖呢?要么是从四川迁来的。
6. 江西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类谱及公元500年以后迁进川的谱系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祖达的名字(天纲本族支人迁出又迁回除外)。
原文:
二十五世 袁真,客师公之子。生缺。官为中丞。娶何氏,生缺。子一,楚客。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名。
原文:
二十六世 袁楚客,真公之子,生于景隆元年(公元707年,唐朝)丁未七月廿日未时。玄宗(公元712~755年)时宰相。娶胡氏,生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庚戌三月初七日亥时。子一,伯奇。
解读:
《新唐书·列传47》曰:“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渤海高轸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公元707年),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陈郡男子袁楚客者以书规之……”时年32岁,出生接近年约707-32=公元675年。
“袁楚客生于景隆元年(景龙,公元707年)”显然是錯的,景龙元年楚客已是朝中不小的官了!
原文:
二十七世 袁伯奇,楚客公之子,生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甲戌十二月初六日丑时。娶周氏,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丁丑四月十二日午时。子一,仲光。
二十八世 袁仲光,伯奇公之子,生于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唐朝)庚子七月十二日丑时。娶朱氏,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壬寅五月初十。子二,叔文、叔武。
二十九世 袁叔文,仲光公之子,讳平,生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戊辰十月十四日申时。官为刺史。娶朱氏,生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壬申三月初十酉时。子一,澄。
三十世 袁澄,叔文公之子,讳尚,生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朝)己亥八月十五日戌时。娶谭氏,生缺,子二,仪凤(居湖北)、仪凰。
三十一世 袁仪凰,澄公幼子行二,讳四,生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丙寅正月初二卯时。官为州判。娶岁(歹)氏,生缺,子一,伯华。
三十二世 袁伯华,仪凰公之子,生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朝)辛丑三月廿日戌时。明宗(后唐,公元926~933年)时为太尉。娶涂氏,生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子时,子二,经、纶。
三十三世 袁经,伯华公长子,讳聪,生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后梁)辛未五月初五午时。娶吳氏,生缺,子一,升。
三十四世 袁升,经公之子,字德富,生于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后唐)甲午六月廿日申时。娶吳氏,生缺,子四,敷、敬、敞、敖。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
原文:
三十五世 袁敖,升公幼子,字巨卿,生缺。宋进士,官为大司马。兵部尚书。娶夫人陈氏,生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环。
解读:
《袁氏世考》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二十四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袁鰲(敖),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检算袁鰲生于何年?袁钰至袁鰲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常数30年进行匡算,700+30×8=700+240=940年。940与923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袁鰲的父亲不可能是袁升!
袁鰲,字巨卿(923~999),世住袁州府宜春县。登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刺史,后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基。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夫妇合葬于本邑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妻陈氏,生九子一女。
原文:
三十六世 袁琰,敖公八子行大八郎,生缺,居粟冈。娶孙氏,生缺,子二,貮善、荡善。
三十七世 袁貮善,琰公长子行二,大宋时淳化五年(994年)乙未(淳化六年)奔丧西山,庐墓三年,遂弃粟冈家西山。娶陈氏,生缺,子一,德。
三十八世 袁德,貮善公之子,字有才,号渔隐,生于宋大中元年(1008年)戊申于详。由西山地隐徙富州,此名丰城县。娶万氏,生缺,子四,荣、明、聪、贵。(荣,生缺,一子,名以仁,住朱坊,详书朱坊族谱;明讳焕,二子,以义、以道;聪,子二,以智分居浙江靳县)
解读:
敖公第八子琰,字惟淵,约生于公元965年,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
袁琰生善,善生德,德字有才,号渔隐,约生于公元1025年。德生四子,荣、明、贵、聪。
关于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说多处一致,但对袁德的父亲是谁,说法颇多,基本上是各谱一说。
关于德公有几位父亲?就目前知:
善-有才,生四子名与德一样。浠水县袁氐宗谱;红安谱;本谱。
效-德,浠水县袁氐宗谱。善、效出在同一家谱,把有才、德看成两个人。
世贤-德(第四子),阳新全、清公谱系。
仁亨-德(第二子),建昌谱。
仁贞-德(第三子),又一建昌谱。
等等,还有不少。谁为对?凡有点名气的,修谱时都争着用。
德公(字有才号渔隐)的父亲有众说,是相互抄谱臆编的结果!《袁氏世考》的作者袁锡光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说,并将此谱摘录于《袁氏世考》中,与此谱相近的家谱也多项引登。在引登《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系列后无不感慨地说:“一渔隐名德,一载仁亨次子,一载仁贞第三子,一载世贤第四子,纷纷其说,不知谁是谁非,谱之难凭如此宜乎?!”
原文:
三十九世 袁贵,德公幼子行四,字云,生缺。娶邹氏,生缺,子一,以秋。
四十世 袁以秋,贵公之子行一。娶张氏,子一,天佃。
四十一世 袁天佃,(以后略)
解读:
从一世至三十四世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夫人也是),是常谱做不到的,即便中华第一谱孔氏谱也没全做到。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通观全袁氏,历史上族人无详尽记录,也未将记录一代一代向下传,直至唐宋以降普遍修家谱。因此家谱中不可能出现距修谱者年代越远越清楚精确,越近越糊的怪现象!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袁贵约生于北宋英宗时(公元1064年),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是二十世纪末作品,按60年一修则第一修当在公元1340年即元末明初。对事隔三四百年的本族支袁氏,真正族传祖袁敖以下不知出生年是正常的真实的。对三十四世以上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的表录只有编修者自己清楚,他人是不会相信的。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8:51 编辑 ]
回复
沙发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7:35
(二)综合评述
1. 不知袁安何许人
(1)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袁安本东汉人,约生于公元42年。此谱将安说成西汉初时人,两者相距180余年。
(2)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此谱找一名安其下,冒认为祖。其实袁安是旁支远祖。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开创了世界上儿孙们比父、祖上辈还先出世的先例!
2. 本支的族传祖始袁鰲
(1)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以上源流,听别人以安为祖,也尊为祖。
(2)从一世安至三十四世升,记录中只记出生日,且精确到时辰。正说明“老皇历” 、“六十甲子”派上了用场。所标时间没有多少价值。
3. 知道本支族传始祖是袁鰲,不愿参看同属袁鰲祖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为正宗,关门自造体现是正宗。
4. 从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事过几百年才修谱,精确反而为假。
5.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所修,属九岗范畴。
二、九岗均以鰲公为始祖
此谱是九岗分支下的一个小分支修的,他们对远祖是无知的;对鰲公上溯世系也是不清楚的。以此也可说九岗在族传方面是不到位的。九岗自身怎样呢?既是鰲公生九子传九岗,就得同看九个岗。在九个岗的家谱里是如何记录的?
(一)九岗人自述
据查看,九个岗早期的家谱里基本没有鰲公父亲及以上的记录!大都是“吾族大司马鰲”,以鰲公为九个岗的始祖。直到各岗参加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南康联修”,在他们的第十四、十五修谱中才出现鰲公父亲是“皓”的记录。此“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袁煕、袁天罡、袁滋、袁皓、袁鰲硬拉扯到一个支上。下面以九岗长房瓘公桐岗家谱为例看其变化: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嗣是汉唐以来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徽青史不俟余赘,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厥子若孙皆解组致哀。长子讳瓘与佩、班、珊、琯、珰、瑞、琰、琛者各游宦途,次孙名鹏邦礼部尚书,此时天下纷扰艰,徙一岗遂为九岗。” 宋嘉定戊午年(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引用时,引成“宋嘉定1798年戊午”,宋嘉定首年是戊辰1208年始,戊午是嘉定五十一年,而嘉定年号实只有17年。
四修序解读:
(1)“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在四修序看来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只知早期袁氏的四世五公(袁氏普遍知),对其余理不清的“不俟余赘”。
(3)九岗始祖“宋嘉佑(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 曾出守吉州。
(4)始祖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 《桐岗袁氏五修谱序》曰:“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前因避寇而隐于白羊山谷,后因剿寇而卒于华山仙殿。其子曰瓘曰珮曰班曰珊曰琯曰珰曰瑞曰琰曰琛皆解组致哀。”
五修序解读:
(1)五修序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即“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2)五修序谱其所可知的是:九岗始祖“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3)五修序谱其所不可知的是:他们很可能发现四修序在为鰲公定时间上的错误,又不好明说。只笼统地说“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增加“号慎斋”不指明何时任大司马;只说“前因避寇而隐,后因剿寇而卒”,不指明是什么寇,因确实不知道。
3. 《桐岗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戊寅(戊寅是天启18年)桂月,翰林院庶吉士邑人姜洪松拜撰。
六修序解读:
(1)六修序还是强调“自宋大司马肇基”,袁鰲以上只是泛说。
(2)自认“长瓘居桐冈”。
4.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于祠焚香椟出老谱告曰:吾祖敖公自袁州官守吉州迁抚崇之榖岡妣氏陈生九子,吾瓘公行居其最。”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岁(公元1780年),28世嗣孜景庄敬撰。
5.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盖吾祖敖公世居崇邑榖岗至百爼公迁居于乐辽南源历世三十而公实为南源之鼻袓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岁桂月,27世裔孙培琪敬书。
十修序解读:
桐冈南源4和5两序强调相同,盖以敖公为吾祖,敖公以前谱中未写。这是立分迁祖家谱的常法。
6. 《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壬子进士淮安撰。
重修谱序解读:
(1)瓘传吉邑福源支序中强调以敖公为吾祖,瓘公为二世祖。
(2)迁到福源的一支,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并从康熙时所修族谱中考证出瓘公居巨岗。说明九岗之具体名与人,至少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老五琯公房在《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
(3)为鰲公加一官“官拜长沙府尹”。
7. 《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元一次,明二次,清六次,民国一次,今续十五修乃我氏桐岗之一盛举。……新修族谱将重印十四修续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至今,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内有四至十五修大小各类族谱序,一至三修已失。”
“我袁氏属大姓,考其史属炎黄……舜……妫满……涛涂……盎……政……安……绍……袁熙避辽西祸,传后唐名道士袁天纲乃熙公十六世孙也,其父郎曾迁金泉山下,次子客师复归汝阳至宋。袁氏得以隆达,天纲公十三世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1129),生有九子皆中进士。金兀朮侵宋之时袁家遁迹崇邑白羊岗,时河南西北悉为金兵所陷,公九子由白羊岗分析侨居九地称九岗。……瓘公(1078~1139)官拜湖州刺史,次子鹏官拜礼部尚书,公之桐岗即江西乐安苏村镇(今增田村)。”公元1995乙亥年孟春月,35世裔孙历史学学士飞贤撰。
桐岗十五修序解读:
(1)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一至三修已失。等于宋嘉定戊午年(公元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四修实为第一修。
(2)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的十四修续载有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及大小各类族谱序。十四修以前均是以鰲公为一世。
(3)公元1995年后第十五修情况大变,其谱上衔接至黄帝,中有涛涂-盎-政-安-绍-熙,下联-天纲-滋-皓。将皓说成鰲公的父亲,把九岗本从鰲公开一世的家谱变成一个大全联修谱。
(二)九岗自述小结
1. 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 综观九岗老谱,以鰲公为一世祖。鰲公出生年不统一。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
(2)《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袁氏得以隆达,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至1129年。”
(3)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徳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真宗咸平己亥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七十七岁。”
桐岗十五修比四修向后移了近60年,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则向前移80~130年。桐岗十五修序是公元1995乙亥年写的。
3. 袁瓘住岗没统一
(1)《桐冈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2)《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迁到福源的一支,至少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
(3)《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是在参加南康联修时写的。
4. 九岗谱不知鳌公祖上溯之衔接。
5. 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1)“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三)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九岗部分解析
上述九岗长房桐岗家谱四至十五修序中所说,真实地反咉了九岗人对本族历史的了解与记录。公元1995年,九岗人参加了南康汝南袁氏联修后,其家谱第十五修情况才大变。
1. 为什么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
正如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珊公房袁氏十四修族新序》说:“吾横岗珊公房,自十三修距今已有七十余年。…此次联修族谱得到了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主任荣程以及各支房大力支持和帮助。按照‘汝南袁氏联修族谱’委员会关于‘追本溯源,典实史真,補遗理乱,世系完整,联谱睦族,恢宏袁宗,继往开来,望族更盛’之宗旨达到纵向自元祖轩辕黄帝、虞舜、阏父、妫满,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至十世辕政去车为袁至六十世的各公房派;加强横岗五十七世至东南西北中当代百万宗亲的联系之目的。……考吾大宗基祖袁鳌字巨卿,乃庄伯公传第三十八世裔孙。…珊公自宋代初立横岗杨林创基以来至今已一千余载。”公元1999年仲秋月,汝南袁氏珊公房横岗联修分支编委会,金远、枝棠撰。
修序解读:
(1)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外力,是经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努力的结果。
有能力组织大宗支联修乃至全袁统修是好事。但得具有对袁氏特别是宋朝以前袁氏的全面研究、系统了解,要有统筹全局的高度。对袁氏不研究光凭一知半解是不行的,弄出来的东西也是错处百出与史实相差甚远,其结果是误人误己。
(2)“追本溯源”本是应当,但应适当。家谱所求乃姓氏之源,即找到开各姓氏第一人就算追到各姓氏之根本、溯到各姓氏之源!对袁氏而言,追到开辕姓第一人辕涛涂就应告止。辕涛涂就是袁氏人之根本之源头!辕涛涂以上虽有父有祖,但他们都不姓辕。在序言中谈谈应当,辕氏排世系时只能将辕涛涂排为第一世。
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的主编以溯源到黄帝排位一世而自豪,这是对姓氏家谱学少知的表征。黄帝是万姓之源,中华共祖。若按此理推论,黄帝也当有父有祖,祖上还有祖直至一单元细胞,细胞产生在地球,地球源于宇宙,宇宙源于何时何地何种物质?等等这些是需要研究的,这是历史学家、起源学家们的事!姓氏家谱,就人之世系言,正确上溯到开姓第一人即大功告成。况黄帝的具体时间,国家还未确定,一家姓氏将其排位一世其下又如何联接?
(3)“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谁封的?无史册记录,连善于创编的各“姓氏书”也未见其说。可见“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说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的独家自创自封。袁氏在史册中唯一开辕姓说,即《欧阳修全集卷集134·集古录跋尾卷一》中的《后汉袁良碑》碑文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4)“汝南袁氏联修”。现今所见袁氏家谱中打“汝南”旗号者多,开口“汝南袁氏”动辄“汝南袁氏联修”。其实又有多少族支真属汝南袁氏?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其一,在二十四史中汝南袁氏,从公元71年安公现史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只有兩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
其二,在二十四史中陈郡袁氏,从滂公开始至袁谊止,共67人,十五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誼出現在史册。五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如何得知你们族支属汝南而非陈郡?!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在排世系用人时,照用陈郡袁氏袁滂至袁誼世系人,而又不敢公开他们不是汝南袁氏的身份。是何原因?
一言以蔽之,无非是汝南袁氏出名早,有四世五公,加上袁滂族支的宣扬名气大。言汝南用以壮族威,不知本支族祖推尊安公为祖。实忘却了陈郡阳夏支乃我袁氏之根本!汝南袁氏支乃分支也。
唐、宋期间,袁氏中名气大点的有:袁天罡(纲)、袁恕己、袁智弘、袁滋、袁象先。袁氏家谱中往往将这几位名人串联在一个支系中,有取两者、有取三者。其实袁天罡是四川人有自己的世系,有说是袁朮后裔;袁恕己史册确认为河北东光人。因爰故长子爰哙居河北,河北袁氏多属彭城支;袁智弘为河东(山西)人,陈郡支;袁滋为陕西生人有自己的世系,自认为是汝南支。因爰故次子爰盎居、葬在咸阳安陵,陕西袁氏多属彭城陕西支;袁象先宋州下邑(今河南商丘)人也,自称唐南陽郡王恕己之后。象先曾祖進朝从河北东光迁居河南商丘,属汝南商丘支。他们有各自的支属,不可能都是某一族支的人。袁氏名人本不多,一支独享非可能!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一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良传璋公续传鰲公房源流考》曰:“君正次子颖,颖子恭,恭子温,温子士政,政子倫,倫子知元,元子晔,晔子滋,滋五子郊字之乾,郊公之子皓字退山,宜春袁州府人,咸通六年(唐,公元865年)进士第,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又名匡稷,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显德(唐、后唐均无‘显德’年号;后周‘显德’即公元945年~959年)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寳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于宋太祖元年(公元960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应是乾德三年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居。宋神宗时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后又于宋建炎间戊辰年加敕一道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娶陈氏押衙女,敕封夫人,生九子。”
良传鰲公房源流考解读:
(1)上序文摘录虽是1999年子月由22世孙袁一先撰写,但这是经过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等人员反复说教后成文的。
(2)袁君正,父昂,乃陈郡太康袁滂第十一世孙。君正生三子,长枢、次宪、三子充。出生接近年约公元495年。
(3)从颖至滋五子郊字之乾,属汝南支系。在一部“家谱”里应是先分支系,再分世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袁君正是陈郡太康支,袁滋属汝南支系,两个支系人不应相联接在一起!
(4)《袁氏先庙碑》曰:“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鸿胪讳恭(约公元481年生),生周梁州刺史新县孝侯讳颖。孝侯生隋左卫大将军讳温,去官居华阴,武德九年(公元626),以大耋薨,始葬华州。左卫生南州刺史讳士政。南州生当阳令讳伦,于公为曾祖。当阳生朝散大夫石州司马讳知元;司马生赠工部尚书咸宁令讳煜,是为皇考。”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颖排在恭前,是混淆视听。袁恭与袁君正出生接近年接近,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5)“郊公之子皓字退山,皓公之子鰲字巨卿”是极其错误的!
① 袁滋出生年为公元748年,其子郊相应约生于公元786年。属汝南支人。
② 袁皓,《全唐诗》曰:“袁皓,宜春人,登咸通(公元865年)進士第。僖宗狩蜀,擢倉部員外郎,龙纪中,为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碧池书三十卷,今存诗四首。”
《江西志》曰:“皓字退山,宜春人进士登第,博学工著述。由当阳令擢抚、吉二州刺史,有治声。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礼部侍郎,兼集贤殿图书使,知翰林院制诰,出採访图书使,二年赴阙卒。著碧池书三十卷,自成一家之言,号碧池处士,学者宗之。”卒时年约7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890-70=公元820年。郊与皓接从出生接近年看可行,但郊为吉安始祖。史料中没发现袁郊迁宜春的记录。
③ 袁鰲,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梁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
袁皓与袁鰲相距百余年,袁皓如何当袁鰲的父亲呢?这个衔接是不成立的!袁滋属汝南支系,袁鰲属陈郡支系,两者无法相衔接!
袁鰲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6)“宋太宗兴国丁丑年(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所谓“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时间指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的50余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后期,是鰲公出世、生长、刚入仕时间。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已基本灭了五代十国建立北宋政权,到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北宋政权已稳定,哪里去找“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只能说明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没顾及历史常识。
3.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二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琛传广昌大株房四修族谱序》曰:“袁安受爵王廷封汝南,厥子若孙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微青史。滂公至涣公五矣,政匡天下自涣至顗十六世,十七世昂公父子吏部尚书,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由袁州宜春徙居抚州崇仁县。”
四修序解读:
(1)袁安至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后至祕、谭、熙、尚、曜。属汝南支系。
(2)“滂公至涣公五矣”,袁涣是袁滂的儿子是史实,“五世”从何来?滂至涣至顗至昂至君正,属陈郡太康支系。
(3)“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袁君正迁豫章袁州,史册无凭纯属修谱人需要!
(4)“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这里将袁皓升了一级,由袁滋字德深的孙子提升为儿子?
(5)安至二十二世皓公,安公约生于公元42年,皓公约生于公元820年,共用时820-42=778年。前后22代有21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778÷21=37代间隔年。这个数字超出了代间隔年常数30年正负5年的人类繁衍规律。
4.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有关九岗说的小结
(1)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①“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②“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为九岗袁氏鰲公祖上溯衔接是错误的!
3. 联修,没解决九岗多少具体问题,反而为九岗袁氏鰲公上溯衔接上造成许多混乱。
三、九岗鰲公上溯世系
九岗谱本身有许多问题,九岗人自己应尽早统一认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参加南康联修又出现许多混乱。怎么办?只要找准了鰲公上溯衔接,家谱和南康联修造成许多混乱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鰲公有几位父亲
昱,长子敖。(湖北浠水县谱)
昱,三子敖。(江苏丰县谱,湖北红安县谱)
皓,独子敖。(《新编名人录》、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实为一家)
升,四子敖。(《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三乐堂》)
道迅,二子敖。(《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崇仁东耆袁氏家谱》)
谁对谁非?
鰲公上溯世系九岗人自己没注意,其实江西(清)袁锡光先生在他撰著的《袁氏世考》中已将其家谱《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收录。袁锡光先生是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中道迅生第二子鰲说的!其他家谱虽会自我坚持,但鰲公生、长、卒在江西,理应以江西当地较早的《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为准。关键在于九岗人认识应统一!
(二)鰲公上溯世系
反映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的家谱,有《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两谱比较仅在于瓘公居岗的不同。《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是记录鰲公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现九岗九家谱记录的是鰲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
《袁氏世考》第46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钰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澍三子,柚字於贤、枝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枝三子,灯子墡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墡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鰲。鰲九子分居九岗,瓘迁崇仁谷岗(据东耆谱载由袁州迁吉安,又迁巨岗。非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珮居麂岗;珏(班)居巨岗;玮(珊)居横岗;琯居桐岗;珰居鹿岗;瑞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琰居粟岗;琛居枥岗。
逵元孙性一子鲸,鲸三子,处仁、处化、处文。处仁三子,抗、托、撤。抗三子,享、陟、亨迁西山坑头。托子纯迁端州西门。撤四子,聪、明、睿、智。聪子惟忠、惟和俱迁蓼州。明迁南昌。智子九皋迁蓼州。享子九渊,渊三子,大宾、大兴迁居丁坊、大合。惟和一子作迁宁波府南门,丕栓子如岳迁南昌新塘,栓幼子如镜孙正迁新城塘里;丕调子如碧孙彩迁南昌舍人;丕谏二子,如锦孙应锺迁南昌、幼子如龙居进贤杰岗,生二子谦、逊。逊迁居丰城旧址。陟裔丕贵三子,如夏二子元生、光生迁绍兴;次子如辰迁吳县。丕承子如玉二子,德迁金溪艾举桥畲下、贤迁邑南三十二都荷塘罗家园。贤三子,和、枢、鼐。鼐子志高生三子,进仲、进亨、进明。进仲迁余干官枥袁家垅,子友明字惟昭复迁康郎山、幼子德山子大安由康山迁都昌渐山。亨三子,庆芳由溪头迁范坊、万庚子有才迁本邑坪阴、仲玉三子,元一、元二、元三由荷塘徙襄阳牛首。明三子,德芳迁乌岗、勉学迁湖北、庚禄子单迁临川新坪,曾孙继官荆州龙王垱(今袁家垱)巡检籍其地子孙仕宦者多。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
目前九岗谱中只知袓鰲公,鰲公以上不知,何谈九岗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呢?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鰲公之上溯衔接!
(三)关于袁钰
1. 袁钰出生接近年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24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钰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2. 袁鈺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鈺约生于公元700年,前后共用时140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1401÷30=46.7代,取整为47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45世(代),即袁鈺是辕涛涂下第45世孙。
3. 袁鈺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陈郡支
(1)袁鈺与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
袁鈺是从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的,说明袁鈺与当地汝南旺支袁安次子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以袁鈺为陈郡支较为合适。(河洛地区狭义解释为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地区,即西至函谷关,东至商丘、濮阳,南至襄樊、北至晋城、焦作这一地区。广义解释为整个黄河流域。)
(2)袁鈺为陈郡支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只说“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徙于豫章西山之佘牟”。没有说明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
现时袁氏中,不知汉初袁氏有三大分支(陈郡支;汝南支;彭城支)的袁氏多,不知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的人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
大凡不知或拿不准或争议不休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时,以确定陈郡支为上。因陈郡阳夏是袁氏根基地,其他支均源于陈郡阳夏,其理永远正确!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不知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无法准确说明袁鈺公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怎样办?按上理:定袁鈺公属陈郡支为上。
(四)关于袁鰲
1. 袁鰲出生年
袁钰第九世孙袁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公元940年。
2. 袁鰲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共用时164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 1641÷30=54.7代,取整为55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53世(代),即袁鰲是辕涛涂下第53世孙。
(五)九子分九岗大慨时间
像袁鰲家在朝中多人做官的大家庭,父亲极有权威儿子们也互要脸面,谁也不会轻言分家。要分家有两种可能:
1. 袁鰲退休,生年晩时掌控不了,只好分家。居地由老人指定曰九岗。
2. 袁鰲卒、葬后的自然分家。九子全在朝中任职,见多识广,各人自有各自的最佳居住地的选择或先前已买好。
“鰲公九子分九岗”的大约时间在公元995~1005年。为纪念父辈或大家庭,其一,各自以当地岗名为名,少数不以岗称的地方,后改为某岗。其二,将家中常用铜锅一分为九,作为子孙后人相认的凭证。这是江西“破锅袁”的源发地。《袁氏世考》57页曰:“江西都昌清化乡双港北郊谱:支祖字希文,由鄱阳迁双港,其先由袁州徙丰城,又徙山家源,鰲之子琰字惟渊,转徙粟冈,分有銅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鍋)为记。”可作证。湖北、安徽、湖南众多从江西迁走的也有破锅说,湖南一琰公后裔的家谱中还有手工绘制的分锅图。
(六)使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修缮九岗世系衔接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含总干世系、三支干世系和支干世系续三部分。
1. 总干世系:
开姓鼻祖辕涛涂(1世)-选-突-侨-克-雅-颇-买-剑-豪-卬-舞-达-秉-告(15世,汉初分三支:陈郡支辕生;汝南支爰类;彭城支袁政)
2. 陈郡支主干世系之一:
辕生(16世)-固生-丝-猛-干-经-山-圣-吉-良-贡-腾-滂(28世)-涣-准―冲-耽-质-豹-洵-顗-昂-君正-枢-朗-玘-谊(42世)-
3. 陈郡支世系续一:
-元慙(43世)-振-鈺公(45世)―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鰲(53世)-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分九岗(详见《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个人简介,从1世辕涛涂至42世袁谊,见《辕涛涂世系考下篇》;从43世袁元慙至45世袁鈺,见《汉分三支续》。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9:07 编辑 ]
回复
板凳 袁酉 发消息 只看他
2010-7-15 08:38:55
四、潮山揭阳袁氏与九岗
(一)揭阳袁氏族谱说
1. 揭阳袁氏族谱序之一
“袁之族,浙江衢州龙游人也。昆山公讳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二世熙,由进士任御史中丞.三世瓒,由贤良任朝奉大夫。四世长信,任大理寺评事;次德,恩封郡马。五世贵,由明经任承奉大夫。二八公,郡马公之子,隐德不仕。六世碧,贵之长子,以明经任奉政大夫;弘,贵之次子,任将仕郎而怀忠,而天与,而天治,则二八公之子孙也,宣昭重炮,历跻朊仕。若贤由举人任宣教郎,英萜由进士任教授,日速任肇庆学正,玉孙任本县教谕,敏乡进士,克笃前烈,历世十有一传矣。但瓜瓞繁而亲疏别,谱牒缺而统纪纷。吾父鲲潭,叔西湖,凛凛夙夜,得南江公遗书,以斟酌损益,溯祖宗之积累,究世代之源流成书,继往开来,吾家宏典也,敢无言乎。稽诸礼,人道始于亲亲,而以睦族终焉。程子谓睦宗族,厚风俗,使人知重本由于谱系之明也,其知道乎,斯谱之修也。秩后先之序,而典可循。序尊俾之等,而礼可庸。善者据事直书,而有德者,劝恶者,据事直书,百不善者惩。永孝思于不匮,扩亲爱于无疆,其有德于亲亲,重本之义者矣。后之继志述事者,尚当续笔于斯云。” 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十月望日。
2. 揭阳袁氏重修族谱序之二
“袁之族,在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以来也,始祖昆山公,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公观潮之州乃是鱼米之地也。故因择居于海阳云步而家焉,后迁揭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而乡名曰长美,袁氏之族也于兹矣,袁之族历今几百年欤。始祖自宋以来而至元、明、清诸朝,垂传有二十六世矣。其十八世之前有谱,十八世之后而谱修也。予因闲暇尝观此谱有未修者二百余年矣,呜呼!岁过二百传世流远。近而亲,远而疏。其人所载者高曾祖考,岂识于老祖之正名哉。噫嘻,非吾所能知也,因欲修之,时访闻于族长,加数世,修至予祖考。可使后人识祖之大,分来也专记,踪迹详明,则书其房分之所开,而书其父母亲爱之骨肉,又书其祖妣所娶之姓氏,又书其每代科甲名官,再书其嫡庶之相亲,又书其生卒之岁月可使后人追远不失其时。故书之明白可传于后世子子孙孙,能知一体之所生,则观袁之姓乃是一本相承以来,其亲爱于无穷矣。噫嘻,后之人若有与吾同续斯谱与凭与天地同载哉。”
同治五年丙寅(公元1866年)岁次菊月重修 二十六代孙 秋压镇撰。
揭阳袁氏族谱序解读:
(1)两修共同强调揭阳袁氏始祖昆山公讳琛。
(2)袁琛,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
(3)袁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任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公元1048年任潮州守,年70余岁。出生接近年约1048-75=公元973年。
(4)重修族谱序曰:“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择居于揭之渔湖化龙桥西。” 重修是在上修基础上,先为袁琛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官,又为袁琛向后推迟了40余年左迁潮州守和定居潮州揭阳时间。不可信!
(二)地方志说
《广东通志》和《揭阳县志》载,“袁熙是揭阳县首位进士。其太祖父袁皓为唐宣宗年间进士,祖父袁鳌也是进士,累官大司马。袁鳌生九子,九子包括袁琛也都是进士,人称“九子十进士”。
两志解读:
两志所排世系:袁熙-父鰲-祖?-曾祖?-高袓?-太祖皓
在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序言里袁皓是袁鰲父亲,已被证实为错联!可能编志者已发现袁皓与袁鰲相距近百年,袁皓不可能是袁鰲的父亲,因此将“父亲”改变为“太祖父”。编志者只是据家谱而改,只注意这里面的一点,没注意叧一点:
1. 编志者注重了代间隔时间。袁皓约生于公元820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共用时940-820=120年。平均代间隔为120÷4=30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正好与代间隔年常数30年相吻合。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2. 编志者没注意对袁鰲世系的研究。袁鰲有自己的世系,袁皓不在其列,也不应在其列!这是带根本性的问题,编志者不可能为此作研究。
(三)《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说
杨建东撰《潮汕古村流源初考》曰:“北宋兵部尚书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居海阳县云步乡(今属潮安县),其子袁熙迁揭阳渔湖都(今属揭阳市区)创长美村。
初考解读:
1. 《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考证有关袁琛时,参照揭阳袁氏族谱为主,并相信了重修族谱序中说。
2. “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说不可信。
其一,此说是清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 丙寅年添加的,与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修谱晚430年,应以明正统元年所修谱为历史依据。
其二,按1085年回京复职时年66岁,出生年约为1085-66=公元1019年。揭阳袁氏族谱序说,“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任大司马,又到潮州安家,可信吗?
其三,有说袁琛属江西袁鰲之九子,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正是求上进时间段,他什么时候将家迁到浙江龙游县?袁琛在江西枥岗子孙后裔众多,他们将作何解?
(四)掲阳袁氏到九岗寻根
公元2000年11月下旬,潮山袁氏重修族谱理事会,委派潮山琛公二十八世孙袁锡章和三十一世孙袁乡伦两人,专程到江西以寻找鰲公墓为中心展开查访。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编委主编袁某程全程参与,所到之处得到鰲公后裔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11月22日巨岗裔孙袁章顺,子鰲溪店源村长袁新忠手持铁锨、柴刀等工具领路,一行五人午时终于找到鰲公墓址。鰲公墓坐落在五峰山正对面,陌坡油柞坑一大樟树下。墓前只见碑座石,鰲公墓碑不知去向。四处寻找无果,未见墓碑乃终身憾事。临行,香烟袅袅爆竹声声拜祭返回。
当地确有僧院九座,以长兴寺院为甲,此乃鳌祖及九岗袁氏多次捐赠修建和重建,院文有载。为弄清鳌祖及九岗情况,走访有关单位,查阅九岗家谱,分析族内传说,互相权衡,综合比较得出如下结果:
袁鰲字巨卿,后梁龙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家住袁州府宜春。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977年间,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尤限因留家焉。宋真宗咸平己亥公元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77岁。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
鰲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是其故基。
娶陈氏押衙女,后梁龙德壬午公元922年四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宋至道丁酉公元997年8月17日巳时殁,享寿75岁。夫妇合葬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风吹罗带形,墓前后山二亩,厥后诸子显贵悉公之所肇云。生子九,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生女一,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
袁鰲生九子:长子瓘,字惟彦(约公元950年生)裔居江西乐安谷岗,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以乡举,后授河南陕州路兵马使;次子珮,字惟仁(约公元953年生)裔居江西清江铜锣州麂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进士,官拜山东青州府尹;三子班,字惟新(约公元955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太平巨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拔贡,官拜柳州知府;四子珊,字惟昭约(约公元95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鰲溪横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官拜湖广衡州府衡阳令;五子琯,字惟信(约公元959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平安桐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以岁贡,拜文信府弋阳县教渝。六子珰,字惟明(约公元961年生)裔居江西永丰鹿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拜福州府古田县尹。七子瑞,字惟彰(约公元963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庫夏城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进士,官拜湖广郴州桂阳县令。八子琰,字惟淵(约公元965年生)裔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九子琛,字惟宝(约公元96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枥岗,后徙江南衢州龙游石狮巷。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一女,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参阅《新编名人录》,笔者综合修改。)
(五)九岗寻根解读
1. 以潮山琛公28世孙袁锡章和31世孙袁乡伦为主,实地考察,九岗多人参加,九岗外人参与旁证,综合权衡出的结果可信。
2. 鰲公字巨卿(923~999)生卒年适当经得起检验。
袁敖是袁钰的第九世孙,袁钰约生于公元700年。钰至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940年。
匡算时间940年与考推时间923年,两者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故是可行可用的!
3. 以此次考证说,江西九岗和潮山琛房家谱应作适应修改。
4. 有关琛公的述说
(1)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降而徙居于海阳云步,后迁揭阳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
琛约生于宋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幼聪好学,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复官大司马,后降任潮州守。公元1084年后朝廷诏袁琛免职返京,琛自愿终老潮州。在琛公之前潮州地区尚无袁氏人士踪迹,众以琛为潮汕袁姓之始祖。宋庆历间琛公携幼子熙定居潮州,余子留老家枥岗。
(2)袁煕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3)潮汕袁氏七代仕官录
第一代 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景德元年(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
第二代 袁熙,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第三代 袁瓒字廷宝,号庸夫,揭阳长美人。宋哲宗绍圣间举人,由贤良方正官至朝奉大夫。
第四代 袁信,字久大,号直斋,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举明经授承事郎,官至大理寺评事。
袁德,字可大,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恩封郡马。
第五代 袁贵,字允富,号盛斋,揭阳长美人。宋宁宗庆元间举人,举明经官至承奉大夫。
第六代 袁碧,字若泉,号秋涧,揭阳长美人。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官至奉政大夫。
袁弘,字拓基,澄海鸥汀袁姓始祖。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授将仕郎。
第七代 袁天与,字长卿,号静逸,潮阳县澄港村人。宋端宗景炎间举人,授潮阳路尉、惠州路护法参军。
(4)据台湾《春晖堂家谱》载,自袁琛在潮汕创祖以来,袁氏后代登进士的有11人,举人23名、监生35名,贡生30名、廪生1名、庠生57名。自宋庆历至清光绪间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名。由于科举发达,长美被誉为“榕江之滨进士村”。
(5)关于袁琛在《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揭阳县正续志》等均有记载,且互有不同,所述时间以推算为多不能为准。揭阳袁氏族谱也未详尽记录,怎么办?袁氏家谱应以袁氏族人实地考证综合多方意见后形成的说法、数据为正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