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中国家谱总目》:修一部全球华人大家谱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08-7-23 15:4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家谱总目》:修一部全球华人大家谱

时间:2008-7-20 15:07: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曹玲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廉氏世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图书馆修复的家谱资料
  成书摞起来达半米高
  历经长达7年的编纂,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将于今年底完成。
  这是第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的工具书,揭示了全世界现存的中国家谱收藏信息,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
  “这将为全世界华人提供最完整、系统、全面的寻根资料,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路程提供最详细、完整的指路牌。”《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说。
  今后,全球华人寻根问祖,可根据《中国家谱总目》提供的详细目录来“按图索骥”。《中国家谱总目》是联合目录,每个条目下著录有各个收藏单位的名称,读者从中可以知道该家谱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并就近借读。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告诉记者,《中国家谱总目》定稿在1000万字左右,成书摞起来有半米高。
  自2000年6月《中国家谱总目》正式立项以来,已有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和私人收藏者提供的7万多条家谱著录条目汇集到上海,其中约40%为复本。
  上海图书馆作为牵头、总汇、总校单位,正在对这7万多份“家谱著录表”逐份审校、查重、归并。扣除复本,《中国家谱总目》收集的家谱总数将达47000种以上。
  全球华人共同的根脉图
  《中国家谱总目》不仅能实现全球中国家谱的收集汇总,还将用文字提要概述出各特色家谱宗族的迁徙路线,涉及2万多份家谱。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打了个比方,“就像是描绘一份全球华人共同的根脉图”。
  这项工作完成后,普通读者如知道宗族堂号、始祖及始迁祖、名人和聚居地等基本信息,便有望查寻出自家一脉相传的上千年生活、迁徙历史。
  “拿我本人举例,我是江苏江阴人,据家谱记载老祖宗是山西太原人氏,后来家族逐步往东迁徙,到山东,又到江苏无锡,随后迁移到江苏江阴。”王鹤鸣描绘。
  通过类似的提要性概述,各个家族得姓的原因、迁移的路线等都能在《中国家谱总目》中揭示,汇总起来,完全能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大家族的融合、迁徙路线概况。
  这是《中国家谱总目》学术含量高、最能体现编纂者功力的一项内容。编纂人员必须逐部翻阅家谱,进行分析才能完成。这种极富价值的资料性,也是《中国家谱总目》超越一般书目的价值与特色所在。
  《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完成以后,上海图书馆还将编制多种索引方式。正式出版后还将对其进行数字化编排,方便全球的华夏儿女及研究人员从互联网上检索。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负责人顾燕介绍:“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家谱电子索引,全球华人可足不出户获得家族史线索。”
  举全球华人之力编纂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举全球华人之力,充分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鹤鸣说。
  要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中国家谱,需要全球收藏中华族谱的图书馆、宗亲会和私人藏家都按统一的信息规格向上海图书馆提供目录,工程浩大。
  王鹤鸣感觉,对《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海外比大陆心情更迫切,要求更强烈。“移居海外的华人都有心向祖国、叶落归根的心态。”
  据统计,仅大陆直接参与《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的单位就达471个。海内外主要藏谱机构更是纷纷加入,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图书馆和中文资料收藏单位,都积极参与编纂。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甚至捐出12万美元资助编纂工程。
  一位现定居美国的原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听说《中国家谱总目》正在编纂,几次写信给上海图书馆,要求义务参加编纂工作,旅费和生活费也自负。考虑到教授已年逾七十,上海图书馆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
  民间家谱收藏者也纷纷为编纂工作添砖加瓦。上海音乐学院一位老教授已旅居国外,听到消息后特地回到上海,将家中收藏的家谱原件无偿捐献给上海图书馆。“这是我们这个家族家谱得到的最好的归宿。”
  上海图书馆老职工聂道融,去世前把自己收藏的聂家家谱17册全部捐给上海图书馆,“这个交由你们保存更有价值和作用。”
  华人家谱多宗“最”
  如今,这部传世巨著距定稿仅一步之遥。
  上海图书馆汇总数据显示,《中国家谱总目》共收录了643个姓氏,其中家谱著录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
  我国北宋编纂、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中共收录438个姓氏。此次《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姓氏,涵盖了《百家姓》中绝大部分姓氏,而且比《百家姓》多出205个姓氏。其中,不乏许多稀有姓氏的家谱,如“把”姓、“是”姓等家谱。
  此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家谱,如:黑龙江牡丹江梅和勒氏宗谱,辽宁沈阳铁氏族谱、脱氏宗谱,辽宁北票孛尔只斤氏宗谱,山东日照法氏宗谱等。就如这份已编纂好的目录片段:“黑龙江牡丹江梅和勒氏宗谱,一世祖方泰,祖居宁古塔西南延扎河畔,原属女真人那木达拉氏部落,明万历三十八年被清太祖努尔哈赤招附,有战功,赐姓梅和勒氏,其意为大力士。”
  华人家谱的多宗“最”也新鲜出炉。依据《中国家谱总目》,在所有存世家谱中,现存最早的家谱,是宋内府写本《仙源类谱》,这是一份宋朝皇家赵氏的家谱,赵匡胤的名字便在其上,至今已有1100多年。
  人口资料保存最完整、家族成员最多的是孔氏家谱。如一份1937年由孔德成等纂修的孔子家谱,足足有154册。
  同样,数据表明,上海是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共18000种;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家谱数量最多的是陈氏家谱,共2752种;其次是王氏家谱,共2317种。
  满足更多华人的需求
  编纂《中国家谱总目》,首先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问祖寻根的需要。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的胡德当场找出6本厚厚的棉纸家谱,“这就是1987年船王包玉刚来寻找的家谱,他是浙江镇海人,有个印象说自己好像是包公的后代,可没法确认,就想请我们查一下。”
  在上海图书馆,人们果然找到了包玉刚和他父亲的名字,也确定了他是包拯的世系后代。后来,这6册家谱全部被船王复印带回了香港。
  1996年,上海图书馆正式将收藏的家谱向外界开放,并开办了大陆第一个中国家谱阅览室,深受读者欢迎。
  一位老先生19岁去台湾,70多岁时终于回来寻根问祖。依据他提供的祖籍和祠堂号,大概什么年份修过谱等,胡德陪他一起找。找到时,老先生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名字,顿时泪流满面,“总算是找到了。”
  许老先生托人在上海图书馆查到家谱后,专程坐火车从内蒙古赶来上海,亲眼看看、亲手摸摸,老泪纵横。另一位义乌的吴老先生,带了一家子人在上海专门呆了一个星期,最终在上海图书馆找到并复印了自己的家谱,回去后高兴得在家直放鞭炮。
  1997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到上海图书馆视察,图书馆为他准备了3本《荣氏家谱》,分别是清代同治年间编修本、宣统年间编修本和民国年间编修本。
  “我至今还记得,当荣老看到‘第31世毅仁’的名字时,兴奋不已!荣老记得自己家有家谱,可一直没看到过。”王鹤鸣回忆:“当我表示要把世系表复印一份给他,荣老高兴地连说三声‘好’!”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分析,查找家谱的热潮,一方面说明社会安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家族观念等精神层次的需求随之增强;同时,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比较剧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并不罕见,寻根问祖成为游子的普遍需求。
  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
  “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还将满足全世界各种学科对中国家谱资源开发整理的迫切要求。”王鹤鸣表示。
  无论数量、地域、品种,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收藏都在国内领先。但鲜为人知的是,上海图书馆现存的12000种、8万多册家谱,近2/3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从各地造纸厂抢救出来的。
  从科学角度分析,每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蕴藏这个家族很多独一无二的经济文化生活资料,是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教育学的丰富史料来源。
  编纂人员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最早参加世博会是在哪一年?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1867年中国思想家、改良主义者王韬参加的巴黎世博会。但上海交通大学徐希曾教授翻找自家的北岭徐氏宗谱发现,其曾祖父徐荣村1851年带了自家生产的丝绸——荣记湖丝到伦敦参加当年的世博会,并夺得金奖和银奖。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资料印证了这一点,这一下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时间提前了16年。
  再如:研究曾兴盛至“无徽不成镇”的安徽徽商,就得依靠一部部徽商的家谱。他们哪年哪月离开,从皖南山区去了东南亚还是海外,在哪里开了什么店,这些第一手的徽商资料只能在家谱中找到。
  确实,按王鹤鸣的话来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中,中国家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国家谱总目》,对中国家谱加以完整的整理,“是一项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对于保存弘扬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8-7-23 15:44: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家谱总目》:全球华人有了寻根“路线图”

时间:2008-7-20 15:09:54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88次
   今后,全球华人寻根问祖将有“路线图”。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历经7年编纂,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于今年底完成。
  据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这是第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的工具书,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更加方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部分家谱。(来源:人民日报)
  举全球华人之力编纂
  [size=+0]收集家谱4.7万种 成书将达半米高
  据介绍,编纂《中国家谱总目》,顺应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需要。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兴起一股查找家谱的热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认为,随着社会安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家族观念等精神层次的需求随之增强;此外,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比较剧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并不罕见,寻根问祖成为游子的普遍需求。
  数据表明,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是上海,有18000种;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在国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收藏。
  要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中国家谱,工程量可想而知。
  王鹤鸣介绍,《中国家谱总目》自2000年6月正式立项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近千家家谱收藏单位,仅大陆直接参与编纂工作的单位就达471个。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图书馆和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也积极参与编纂。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甚至捐出12万美金来资助编纂工程。除此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进来。
  据统计,已有7万多条家谱著录条目汇集到上海。作为牵头、总汇、总校单位,上海图书馆正在对这7万多份“家谱著录表”逐份审校、查重、归并。扣除复本,收集的家谱总数将达47000种以上,“定稿在1000万字左右,成书摞起来将有半米高。
  “可以说,《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举全球华人之力而成的,充分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鹤鸣介绍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部分家谱。(来源:人民日报)
  全球华人共同的根脉图
  收录643个姓氏 可足不出户进行查询
  专家表示,每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蕴藏着这个家族很多独一无二的经济文化生活资料,是诸如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教育学的丰富资料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家谱总目》还将满足全世界各种学科对中国家谱资源开发整理的迫切要求。
  据介绍,《中国家谱总目》共收录了643个姓氏,涵盖了《百家姓》中绝大部分姓氏,并比《百家姓》多出205个姓氏。其中,家谱著录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此外,还不乏许多稀有姓氏的家谱,如“把”姓、“是”姓等家谱。此外,还收录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家谱,如黑龙江牡丹江梅和勒氏宗谱、辽宁沈阳铁氏族谱、脱氏宗谱、辽宁北票孛尔只斤氏宗谱、山东日照法氏宗谱等。
  编纂中,华人家谱的多宗“最”也浮出水面:一是现存最早的家谱是宋内府写本《仙源类谱》。这是一份宋朝皇家赵氏的家谱,赵匡胤的名字便在其上,至今已有1100多年;二是人口资料保存最完整、家族成员最多的家谱是孔氏家谱。如一份1937年由孔德成等纂修的孔子家谱,就足足有154册;三是家谱数量最多的是陈氏家谱,共2752种;其次是王氏家谱,共2317种。
  记者了解到,《中国家谱总目》是联合目录,每个条目下著录有各个收藏单位的名称,读者从中可知道该家谱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并就近借读。
  此外,《中国家谱总目》还将用文字提要概述出各特色家谱宗族的迁徙路线,涉及2万多份家谱。这项工作完成后,普通读者如知道宗族堂号、始祖及始迁祖、名人和聚居地等基本信息,便有望查寻出自家一脉相传的上千年生活、迁徙历史。专家介绍说,这种文字提要概述,是最能体现编纂者功力的一项内容,编纂人员必须逐部翻阅家谱、进行分析才能完成,这也是《中国家谱总目》超越一般书目的价值与特色所在。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负责人顾燕介绍说,总目编纂完成以后,上海图书馆还将编制多种索引方式,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编排,“全球华人可足不出户获得家族史线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家谱的意义何在?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有专家称,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
  对家谱加以分析、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丰富的内涵必将对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遗传学、人口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酉 发表于 2008-7-23 18:40:56 | 只看该作者
成就值得一赞!有时间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冬雷 发表于 2008-7-30 08:34: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网上能直接查询那该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zhusheng 发表于 2009-9-1 09:29: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修一部全球袁氏族谱,功在千秋,利于族人!

据说泰国现任总理是姓袁,但现名不叫袁姓,祖居越南,不知是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