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十论袁氏工作之二:《中华袁氏通谱》概论-袁正心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4-1 20:5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用诚心和爱心,凝聚全球宗亲。
               白首吟而无憾。



《通谱》概论

  改革开放后,姓氏文化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84年,国家教育部、文化部、档案局发出了联合通知,强调姓氏文化的重要性,通知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给予探讨、研究、编撰家谱以很大的鼓舞,很大的支持。海外华侨,台湾同胞回国探亲、寻根问祖日益增多,修谱热应运而生,给修谱积极发展卓有成效的极大的推动。

  盖,华夏者,泱泱乎!堂堂乎!中华袁氏宗族在中华氏族大家庭中佔八百余万众,生活在祖国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活、迁徙、兼并、演变,时至今日,尚无一部完整的史论,何其饮憾。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0711月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异口同声中华袁氏要一《通谱》,呼声很高,决心很大,众志成城,十分紧迫。实现《通谱》,结束中华袁氏宗族纷繁,终止中华袁氏宗族的错乱,了结中华袁氏宗族长期郁结心中的遗憾,达到联宗合族,恢弘袁宗。会议形成决议决定,经表决一致鼓掌通过,并促其实现。

  姓,人皆有之,生而具之,古今中外,男女老幼,概莫能非,我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誉久远的文明古国,其国风民俗,初面先道问“贵姓”,填履历表、写文章、领薪资、洽商会谈……都需薯名。其姓一日不可缺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世终生相随。如若深层次谛问,“贵姓何来”,姓氏之来龙去脉,史事趣事了解有几多,想必诸君大都语塞,面呈茫然。其姓氏究竟从何而来,历史有多长,其形成、变化以及现状如何,想必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深感兴趣,并极欲了解。

  修谱,必究其姓之根源,首先碰上的就是要“超越疑古,走出迷茫”。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了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热烈支持与拥护。爱国需要读史,爱族亦需要读族史,爱姓需要读姓史,爱家需要读家史。族史、姓史、家史,就是族谱。家谱,古时叫谱牒,中国历史是属全民族,属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是全人类的珍贵遗产。读史爱国,人人有责。族谱、家谱是本民族列祖列宗遗留下来的珍贵史书,是本族血缘的真正兰本,读族史、家史,也就是爱族爱家,本族人人有责。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熟读和了解历史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和愿望,袁氏家族在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凝炼荟萃而成。作为炎黄子孙的袁氏子孙都深感荣耀,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战乱、暴政、外族入侵、水旱灾疫,都未能阻止她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东周列国,争战五个世纪,处士横议,诸子百家,文化大爆发。秦始皇焚书坑儒,两晋南北朝,天下大乱300多年,至12世纪宋辽金元民族争斗200多年。国家水利部统计资料,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过1029次大水灾,一片汪洋,生灵殆尽;发生过1056次大旱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中华民族袁氏文明是任何灾难中都打不断的链环,文化未被窒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天文医学家等,有慷慨激昂,悲壮浑雅的诗、词、歌、赋传世,任何力量都不能阻碍她的生存和发展,她是一部史诗,无穷画卷,是人类知识、智慧和科学技术的不尽源泉,是我们的祖先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造化伦理道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到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溶化到我们每个袁氏家族的血液中,化为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待续)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7:59:07 | 只看该作者
(续前)爱国爱族爱家的人没有不重视自己历史的,历代政治家都知道以史为鉴。周公“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告》、《诗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唐太宗“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毛泽东掌上千秋史,鉴古论今,随手拈来。要求人们学习枚乘《七发》,以增勇气,学司马迁辨泰山与鸿毛,处厄运而发奋。
历代文学家,都酷史,未有不爱史者,无文不史,古代就不必说,就以40年前的大批判,一旦反正,历史题材就大爆炸,人道是方兴未艾,仁智是非各有评说,真乃方兴未艾,风越刮越大,一发不可收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见其史事生命力之强大。研究族史姓史家史,宜将从古代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开创探索研究之新时代,而竞是开始,但并不是终结。中国自然科学之研究,科研部门、文化部门,正在“走出疑古时代”,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使我们强烈感到,对先秦以前之不足,较西方古代文明有差距,阙恨的是司马迁未建立三代纪元,未正式公布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前的纪年体系,日本人抹杀尧舜禹,西方人说中国古代史从西周共和元年始,称中国古代史尚处于扑朔迷离的雾霭之中,神话与传说杂陈,嘈切中不见科学面目。
司马迁览尽石室金匮,广采民间遗存,整齐百家杂语,网罗天下旧闻,深考论次,忍辱负重而作《史记》。自清代以来,治史学者对《史记》中的《五帝本记》、《夏本记》、《殷本记》以北及《书》、《礼》等精典文献,有信的,有疑的,有释的,有根本否定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督编的《辞海》后附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把五帝、夏都列为传说,夏、商年代划上问号,视为“假设”,郭末若曾断言:《尚书》开始于唐虞,《史记》开始于黄帝,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起头(《郭末若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大学教科书《世界史.古代史》,说前21世纪内有“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在前17世纪有“商汤灭夏,商朝建立”,表内没有五帝,忽略黄帝,近现代史学家自称为疑古派,索性改名为“疑古”。
但是,唐朝张守节著《史记正义》认定中华文明从黄帝开始,已成唐后1000多年各代政治家和史学家之共识,吴泽先生说:“过去许多人终是喜欢无条件疑古,好像夏殷周三代历史“文献不足“靡得而记”,不能研究,就是正史里的《尚书》、《史记》等有关夏商代的历史纪事,也认为不足凭信,不做科学考古,不触及史实,全盘取消,态度上是欠严谨的,《殷本记》、《史记.殷本记》等所载帝王名谥,世次弟,甲骨文字差不多都给以证明不误了”(《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尹达先生的一篇文章说:我国古代的传说里究竟是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的历史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史学论著选集》.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
最使炎黄子孙们迷惘的,莫过于忽略黄帝的存在。陕西黄帝陵是中华人文始祖,近年国务院决定进行修葺。春秋以后2700多年,赴黄帝陵祭祖者络绎不绝,从公元前756年秦文公到清朝,历代帝王祭陵昭祖者76次,留存碑文30余方。1894年中日海战,清庭败签《马关条约》,割台湾与日本,台胞奋起抗争,抗日领袖邱逢甲“上书宰相毁苛约,落日来登黄帝陵”(1937年抗战爆发,毛泽东手书祭文,向轩辕黄帝宣誓曰:“维中华民国26年4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女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祭文最后说:“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监临之,皇天厚士,尚飨”。(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8:00:15 | 只看该作者
(续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签《辛丑条约》,鲁迅在日本愤出“寄意寒星荃不祭,我以我血荐轩辕”。1905年孙中山先生建立同盟会,在东京办《民报》,与清朝划清界限,改用了从黄帝开始的纪年,把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定为“中国开国纪元4603年,在首页印了中国民族开国之始祖世界第一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画像。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于12月29日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正式决定中华民国改用按《民报》推算的黄帝纪年,通令全国执行。中华民国元年定为黄帝4609年。依此,黄帝纪元开始于公元前2698年。《民报》的威望,为多数革命家所接受。孙中山通电发出后,全国各省群起响应,各地报纸改用新纪年。当时江苏的史学家推算,认定为1911年是黄帝4402年,江苏报纸采用了自己的纪年,比“法定”晚了207年。还有黄藻编辑的《黄帝魂》一书,1903年初版,在全国影响很大,后来又多次出版,其中刊出由别的历史学家推算出的黄帝纪元,民国元年定为黄帝4622年,比法宝纪元又早了13年。当时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意见没有一致,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从黄帝纪元开始,这是肯定无疑,后来黄帝纪元没有用下去。
中华民族的古史研究与埃及古史、巴比伦古史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科技团体,对史学界的迟疑,怏而不快。袁晓园女士大声疾呼史学界勘定黄帝纪元作为中国参考纪元,刊登在1995年1月2日《光明日报》等等,震动很大。
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历史学界的热烈支持,国务院始终十分重视中国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共和国建国伊始,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和发掘历史文物的法令法规,建立了许多管理和研究机构,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系专业学科,培训了大批高级考古研究人员和专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考古和古文明史研究队伍和科学力量,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已经取得极其丰富的成就,比起发达国家也丝毫不得逊色。
然而,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体中组成成员,袁氏宗族族群的发展、演变亦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证,她的根脉、血脉、地脉、文脉、族脉、国脉等诸多基因传递继承的文化道统,她是中华本原(本源),显示为文化基因,以文化传统,民族最深层次共认心理为载体,研究这个民族基因脉络的目标任务,是非常明确,任务繁重,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谈及到大量的是学术问题,现在标明个问题,不会引发大的辩论,若是在过去提出这个题目本身就要引起争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潮流的推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甚至那些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工业、商业和人们感性活动才达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才料的”。就连进化论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不能例外。在伟大革命时代,推翻帝制,涤荡封建,扫除荒秽,批判旧文化大潮中,与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历史研究,都有它的时代特征。50年前科学家、历史学家掌握的资料不如现在多,尚不知夏朝也有文字,青铜器和城市。鲁迅曾说:“有些事前人不知道,后人用不着替他们惭愧,也用不着隐讳,有人嘲笑古代神话是迷信,或一切新学说皆必来自承袭,这与篾视古代文化没有什么两样”(鲁迅《科学史教篇》.《全集》卷一)。郭沫若后来也高度评价50年代西安半坡古文字雏形的发展为2800年—2100年B.C,认为这是汉字的起源,他称河南偃师二里头的考古发现为2000—1500B.C,这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篇1976年)。(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8:01:26 | 只看该作者
(续前)袁氏民族的根脉、血脉、文脉、地脉、族脉、国脉诸基因传递继承的文化道统亦从中华图腾徽铭文化入手,从科学考古的证实资料,甲骨文、金文中的族徽文字,历史文献典籍中记载古代氏族名称,当代族群遗存的史料活化证据,进行综合考察,对列祖列宗进行证实定位研究,揭示中华袁氏根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不知祖不足以为人,不知祖不足以继往开来。
首先弄清血脉,大中华当代各个民族和历史各民族是同一血统,同一血缘,是中华人种(包括徙居四大洋六大洲的中华人种、华侨所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子孙,是三皇五帝族群及其各族、氏分支的苗裔,是中华第一姓风姓的分衍的各氏支的子子孙孙。中华人种在体质人类学上以煤铲形门齿,矢状嵴,印加骨眶形园钝,面部扁平,颧骨较突出,发黑肤黄等几大特征,已有四百万年的历史。这是在中华大地上独立形成的一个大人种,演化为现代黄色人种(包括蒙古人种)及其各支系,可概括为400万年人种根系。
其次是文脉,中华人种—中华民族、中华袁氏家族、特别是三黄五帝族群及其分化出的后世子孙创造的文化、文明系统,以天文历法、六书系统文字,敬天法祖的祭祀礼仪等为中华本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上古中华文明的核心,凝结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生观、人文生态观,奠定和确立了“敬天法祖”的道统;中华以德立姓,以德立族、立国,中华道德,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捐有余补不足,是谓大同;中华太极辩证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构成最佳生命素质,最佳生命状态,最佳生存环境,最佳敬业生态的永恒互动的永续和谐发展系统,万物一分为三,涵三为一,太极和合;中华精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形成与时俱进的道器学说,道易学说,道易医学养生学说,道气生命学说等,可概括为5万年文化根基,3万年开天初基,2.8万年文字创立,1.5万年颁布天索易,9700年文明大成。
三是地脉,中华先人在海内海外开劈的疆土,生息繁衍的故土,氏族领地,氏族分佈聚居地,共同祖国,共同开发,共同生活,共同落叶归根的故乡。
四是族脉,400万年以来,大中华人种及其各亚种支系发育而成的古人类群,由燧人弇兹氏建立族姓图腾徽铭制,别婚姻、立人伦,所养育的风姓各氏支,发展成历史上和当代的各民族,及其各自的支派谱系,与融合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是国脉,中华民族各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王族政权,中央王朝政权,方国政权,行国政权(游牧民族的政权)政权,华夏民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统天下,多系一统,一根多枝,枝干相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共同创造谱写中华帝国的历史时空。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是历史文化连续体,中华民族文化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至此,概述中国人的姓氏之源,据考证,中国人的姓氏,可分为“共姓” 与“个姓” 两大类。共姓指全中华民族共同享有的姓。自古以来,中国有汉、满、蒙、回、藏、羌、苗、瑶、黎等56个兄弟民族,以汉族为核心,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国号为“共姓”,姓“中国”,通称“中国人”。个姓是指个别氏族拥有的姓,如张、王、李、赵、刘、陈等有不同的氏族的姓。现在中国有了13亿多人口,拥有23000多个姓氏,堪称人多姓众的泱泱大国。
“中国”的来历,它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共姓,“中国”一词始于何时,其意何在,这是中国同胞必须明确的基本常识,“中国”即是处于中心地区的国家,中国一词见于司马迁《史记》,产生于尧舜时代。相传尧年老让位于舜。舜谦一时不能接受,不久舜确认各族首领真诚拥护他,才接受尧的王位禅让。“舜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夫而成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意思是说,舜从南河地方进入中原,当了中国的黄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中国”名词。舜生于我国父系社会末期(公元前22—21世纪),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还有一种说法,黄帝所居的城市,亦称中国。舜“格于文祖而当帝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就是说古人把首都也称为中国。如我国的大城市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古称长安)、洛阳、开封等都是封建帝王的京城,亦称王城、京城、首都,通常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如今中国的首都北京城,北京就代表中国。(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8:02:27 | 只看该作者
(续前)中华民族的个姓,其历史源远流长,世系绵绵无止境,而且充满神话故事,还充满了离奇怪诞的情节,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最初的人类,没有姓氏,个人也没有名字,在一二万年前,原始母系氏族时代,也叫远古时代,人类处在“新人”阶段,开始出现以动植物等为崇拜物的“氏族图腾”(也就是族徽),后来在图腾的基础上发展为文字姓氏。相传汉文字出现于公元前26世纪黄帝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仿效兽乌遗留在沙滩上蹄迹纹理,创造汉字。黄帝用文字“正名百物”(《礼记.祭法》),从此原始氏族开始以文字为氏族符号,因而有了文字姓氏,个人也带着文字姓名进入文明时代,到了商末周初,氏族图腾几乎全为文字所代替。
远古时代正是三皇时期,中华母体本原文化,也就是奠基文化,三皇分别为天皇燧人弇兹氏,人皇伏義女娲氏,地皇神农炎帝氏,距今5万年,邃古之初,钻木取火,结绳纪历,始命姓氏,始置婚姻。从此火种薪传不灭,炮生食为熟食,肉类不再腥臊,不同于禽兽了,结束了茹毛饮血,人兽揖别,燧人以火纪,在地为燧火,在天为太阳、阳尊,故托燧皇于天,为天皇。皇,通天地人三道的尊者。皇,如太阳的光芒,给人间带来光明,所以人工取火的第一人为天皇。燧人氏婿于弇兹氏。弇交媾合婚为弇。燧人弇兹氏居昆仑合黎山。其他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仰观天象,以此天道发现,燧人弇兹氏,始祖姓氏为风,为中华姓氏之始,始立婚姻制,别姓氏,立人伦,开人文,中华民族诞生。燧人弇兹氏生活年代正值最近一个冰河期的最后一个章动岁差周期,距今约3万年至1.2万年,燧火所烛传区域,拥有雍州、冀州、幽州,遍及黄河、黑龙江、长江三大流域,东至榑木之野汤谷、旸谷、芒碭、越海而至朝鲜半岛,日本三千群岛,北过贝加尔湖、阿拉斯加、伊留申群岛,编布整个古代美洲,南到东南亚半岛,南太平洋岛国,西南出伊洛瓦底江,翻越喜马拉雅山而达尼泊尔、印度次大陆,西出伊犁河、伊犁湖,夷抪海(巴尔克什湖)、葱岭而入西亚,远抪巴比伦。今河南商丘阏伯台西北有燧皇陵,西北有襄城,商丘有朱襄陵,朱襄氏是燧人氏的嫡裔。
人皇伏羲女娲氏(公元前7724年至公元前5000年),伏牺畎田,周天力度,太极八卦,优生优育。伏羲氏(7774—7707B.C),风姓,燧人氏裔族华胥氏与雷洚氏合婚所生,名风兖庖戏,又名宓戏,伏栖、庖栖、苍精、方牙、苍梧、母名华胥,华胥氏之女,又名九河女神,父名雷公,雷泽氏酋长,华胥氏生伏羲于仇池山百顷梁,在今甘肃西和县南32公里的冯家坪乡。仇池山一山多名,源自燧人氏—华胥氏—伏羲氏世代居住此山。伏羲受业于弇兹,华胥,盘瓠于天水秦安以《河图》、《洛书》为法则作八卦,听八风,法八极,行龙星大火历。公元前7724年受燧人氏所传方牙于榆中称皇,帝号罗奉,国号羲,人治天下史称人皇,为政18年,初都陈仑。司历法,首创周天360日为一年,女娲置岁余日5日。伏羲女娲始置嫁娶,共制白鹿俪皮为聘,又制笙簧,娱悦合气,再造人类,优生优育,人种繁衍炽旺而健壮不残疾,故托羲皇为人皇,伏羲氏承父雷公以龙为图腾,以龙命百官氏名,各有封域疆土,政化大治,7709年B.C南迁泌阳盘古山,7707年B.C,崩于桐栢山鸡公山,今淮阳有太康陵。其后女娲继伏羲王天下,称女皇,死葬风陵渡。
地皇炎帝神农氏(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3年),教民以连山华表,蚕桑医药,烧陶制器,耒耜农耕。炎帝,姜姓,又名魁隗氏,连山氏,伊祁氏,承大火历,荧惑火星,司内火出火,烈山烧荒而耕,故名炎帝。炎,火上腾为炎,稷黍五谷,培育菜麦,择菜为蔬,牧羊牛耕,制耒耜,尝百草合药,审悉地力,又称农皇,托农皇为地皇,生而为农官田正,死而尊为农神,号神农氏。发祥于陇山漾水,人面鱼纹博山图腾,是炎帝的族徽。炎帝母名壬姒,蛇图腾。神农氏在位120年而崩,今陕西宝鸡常羊山有炎帝陵。炎帝连山氏,祝融氏自陕、晋、豫、鲁,迁到江苏、浙江、广西,今有连山苗族,融水苗族,是其裔种,百姓以连为姓。
苍帝蚩尤(公元前4609年—公元前4515年非三皇之位),冶金始祖,冀州兵主,制刑联盟,完善历法。其先随祖家族自合黎山祁连山,越过黄河到达泰山齐地,建立冀州天齐国,称灵威仰苍帝,以黑蛇为图腾,建立二十八宿的“天市垣”天文观测系统,公元前4500年完成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周天历度坐标系统,史称“司上天未成之庆”,也就是完成了伏羲氏未完成的天文观测系统,主司祭天大典,成为八神主总监。继承太昊少昊的杲木纪历法,改进了髀骨纪历法,以人的髀骨为标准,作为量天尺,八尺为一丈,确定勾股弦历度。为巩固联盟,作五刑:劓、刵、椓、鲸,炼铜、制剑,铠、矛、戟,兼并诸候九个国,同时兼并十二个诸候,号称“羽林天军”,无坚不摧。三苗九黎迅速发展到81个氏族联盟,常与神农八世榆罔发生战争,榆罔败失领地,求救轩辕黄帝,结成联盟,与蚩尤、共工、夸父、少昊联盟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轩辕与蚩尤三苗九黎联军九战不胜。黄帝求师问道,偷学蚩尤冶金术,建统一战线,得华盖童子和方雷部雷母玄女相助,杀东夷神物灵夔,以其骨作战鼓,助军威,在阪泉之野,涿鹿之野激战,蚩尤利用自然环境和风雨变化淹杀黄帝军队,黄帝用分化瓦解间谍战术,战胜蚩尤与夸父。公元前4515年10月在冀州中部解村蚩尤被肩髀分解,埋于濮阳西水坡,这一天是三苗九黎族的国难日,年年傩祭。蚩尤牺牲后,余部渡黄河向南方逃亡,直到淮河、长江、海南、台湾等地。
轩辕氏(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0年),釜山会盟,天下大统,统一历法,统一文字,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有熊国君(略:见后文)。
金天氏少昊帝(公元前4050年—公元前3700年),少昊,太昊分支,伏羲女娲氏第六代,赢姓,风姓一支,母名皇娥,又名娥皇,父名太白,少昊白帝之子,从母系下传,故曰鸠鸟,鸷鸟为图腾,以鸟名官,鸟候记历,金星白虎,苗黎复兴,被榆罔黄帝神农轩辕联盟战败,少昊氏归服黄帝,死葬曲阜,今有少昊陵。
高阳氏颛顼(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方牙纪历,守候玄宫,重黎分职,巫儒各司(略:见汉文)。
高辛氏帝喾(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母为炎帝支陈丰氏女握裒,父名侨极。喾为颛顼族子,继颛顼历,序日月星三辰,治历明时,教民稼穑,十五岁佐颛顼,三十岁登帝位,都于亳(河南偃师)称帝喾,五族共和,三辰得序,五子封疆,遍布四裔,死葬河南商丘市有高辛集帝喾陵。
有虞氏帝舜(公元前2136年—公元前2100年含摄政),以孝举用,划州定制,百官考核,道死苍梧(略:见汉文)。
有姒氏帝禹(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73年含摄政),当时洪水滔天,受命治水,卒布九土,地平天成。禹,母名有莘氏女修己,似姓,生禹于四川茂汶石纽山,禹父鲧,字熙,鲧为天鼋巨龟图腾。禹为修己与鲧的合婚图腾立氏名,从母为姒姓,从父为姬姓,禹40岁(公元前2133年)时受帝舜命治水,十三年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积劳成疾,半身偏瘫,终于地平天成,水患止息,时年53岁(公元前2120年),禹70岁摄政于安邑,摄政10年(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83年),登帝位于阳城,荐皋陶于摄政,皋陶崩,又三年禹举伯益摄政(公元前2080年),禹在公元前2075年,会天下诸候于会稽山,防风氏迟到,禹杀防风氏。公元2073年,禹崩,葬于会稽山(今绍兴有大禹陵)。禹是禅让制五帝的最后一帝。(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冠烛 发表于 2008-4-3 22:52:09 | 只看该作者
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56:57 | 只看该作者
(续前)自三皇五帝及其裔族,演生出了历史上和当代中华各民族。由中华第一姓演生出风姓十部,又演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和当代的百家姓,千家姓,万家姓。
从共姓到个姓,表现了中华文明的根本标志是历法和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其次是祭祀祖先,中华文字的起源有两个,一个是为着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对天象物候的周期规律的记录符号,另一个是图腾徽铭符号。
上古中华的第一个具有真正文明层次意义的文化形态,就是图腾徽铭文化,这是一个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既有物质性,又有纯精神性,既有符号徽帜性,又有直观形象性,既是现实的习俗的,又是神圣宗祀的,既是实用的,又是哲学意义的,既是现世的徽帜,又是族史的丰碑。它简直无所不包。由此派衍出的形象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标声文字、绘画、纹身、服饰、习俗、宗祀礼仪等。图腾崇拜,及由此产生的图腾徽铭文化,图腾制度,是解开中华远古史之迷的一把钥匙,是我们认识三皇五帝列祖列宗创造的中华文明的指路标。
探求民族的文明源头、文化史迹,明白图腾徽铭的正义和构成规则。
中华袁氏的根脉,袁氏宗族是远古氏族之一,其标志是图腾。这个古老的袁氏图腾,也就是袁氏宗族的族徽,她标明袁氏仰观天象,日月星辰于天,日月星从东方地平升起,经中高天到达天顶,复又西下,晚上经地心复到东方,周而复始的运行。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上面的“土”字,代表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天顶落入西方的轨迹,为一“ ”形弯栱如盖,又名盖天,所以叫盖天图。昼夜各一个盖天,两个盖天合成一个混圆,这叫混圆图,“口”的下面是两个“天俞”(即天顶),代表昼夜两个盖天图。表明袁氏祖宗观测宇宙空间、日月星辰远行轨迹,其创意,正是天皇燧人弇兹氏的年代,距今为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7724年之间,堪称远古氏族。
图腾一词,西方学者最初发现“图腾”时就认为图腾系美州印第安语,出自鄂吉布瓦人,印第安人的一支,阿尔贡金部落的语言“奥图特曼”,意思是“他的亲族”。词根“奥特”,表示出自同一母亲并禁止通婚的弟兄姐妹间的血缘关系。“奥图特曼”一词于1760年又一英国人译为“图腾”,后又派生出“图腾崇拜”,成为国际通用术语,但是,这是西方学者在理论上的特定含义,这些含义与我国9000年以来已知的文化事实不相符,所以长期尽力廻避这个概念,然而,“图腾”的事实是客观存在,不能因西洋学说摩尔根的误导,就停止对“图腾”探索、梳理、溯源和研究,而是应根据客观事实,正本清源,恢复其本来面目,事实上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了由图腾文化向民间艺术文化嬗变的全过程。中国史学家在《图腾艺术史》一书中定论:“试将史前原始民族的遗物,参证于社会进化史理论的结果,知道图腾为原始人类从事狩猎采集阶段上必然产生的集团体制”。在那时的社会,是母系社会和氏族社会,为了生存,进行狩猎采集为着族群的维系相对的稳定性,并区别了其他族群,就从一种自然物类为群团的名称。上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主要依存于天文背景和地理环境。与天文背景相关的是日、月、星辰、雨、雪、风、霜、雷、物候等。与生存环境切近的是山川、湖泊、无机物、水、火、土、金、石器、木器、玉器……等这些构成上古人类生养生息的自然环境,或者叫做天地万物环境,对人类有恩、有功,便要感恩,便要敬仰,便要崇拜,于是有万物自然崇拜物,认其为“生养父母”,认作祖先。这些被崇拜物,首先使群团(族团)得以生存,生命得以保证,这就叫“使之生”。其次是种族(族团)得以繁衍,这就是“生产”。 “使之生”为“养育”, “生产”为“生育”。图腾物类对人类双重大恩大泽,就成为上古人类择其中与自身关系最贴近的一类,为“族团”的“生养”祖先,自称其子,便为群团、族团之称,也就是族姓,叫做因生得姓。此群团、族团的之称、之号、之纪、之名、之徽、之铭、之姓,就是图腾徽铭,因使之生而存活,因存活而留有人种,因人种而媾和,因媾和而生产,因能使之生而养,由生产而养育为生育,因生育而传种,因传种而种族繁衍,于是族氏纷立,赐姓命氏,图腾徽铭大系统日渐复杂。另一种“生”,是“册封”、“册命”从祖族中分化出来的新的家族,古代“出了五伏”立新的姓,有一个“册命”仪式,也要赐一个新图腾,就因此而使图腾徽铭又多又杂传承下来。(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57:55 | 只看该作者
(续前)中华姓氏图腾徽铭的直接存遗,先秦而后姓氏已不具有图腾徽铭的本义,只留有祖先信息认定的意义,姓与氏二义合而为一,也已不同于先秦。我们论证先秦以前的姓氏与图腾徽铭的关系,这在以前,中华图腾徽铭姓氏,有明确的命名规定,首先是因生赐姓而感天。许慎在《说文》里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春秋》曰:“天子因生而赐姓”。先秦以前,“姓”标志女性血统关系,以及人所生时的天文、地理、人和的环境特征,感天之“天”,即此义,是将天人作合一整体看,因称人为“天子”,因把人的降生视为大自然的安排,就“因生赐姓”。“赐”是大自然的赠与,因大自然使人类得以生产、生活、繁衍。所以由于什么原因降生的就姓什么姓,在什么条件或环境中降生的就姓什么,‘感天生子“,实际上讲的是女祖先与某图腾物类为族徽标识的氏族男子婚媾情事掩盖,便产生了图腾物类血缘关系想象定论。例如伏羲氏的母为阳乌故风姓,炎帝生于羊水故姜姓,黄帝母感于雷电而姬姓(姬者,龟、黾、蛙召雷致雨之属,姬非熊而为熊,即鼋龟类),禹因修已母吞薏而女姒姓,商祖因简狄吞燕卵而子姓等等。
上古的姓现在能查到的有:风(伏羲、女娲、蚩尤)、梵、凡、芃、蒙、凬、凤、凰、夙、风、風、鳳、赢或允、兖(少昊、徐、秦等)、姜(炎帝、共工、夸父等)、姬、姞、姒、巳、己、嫼、媿、威、姚、妫、妘、漆、祁、彭、曹、芈(皋陶、群舒等),衣、儇、僖、荀、任、葳、藤、酉等39个古姓,妫姓为第25位。
其次是建德立邦命氏。德是什么?德就是重大社会发明,重大文明成果有功于人类社会,于后世看就是前辈祖先的伟大功勋,不但为时人共尊,而且永为后世敬仰。此外职有专司,勤其职守,使百姓万众得实惠,德佩天地,此二者为建德,凡建德皆立氏。氏者为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人,建德者肇于群体中一人,大家以他的成就为名为号立氏。凡建德者,必对人类的“使之生”的条件大大改善,生活能力大大增强,这个群体必然兴旺发达,繁衍分化不断,成为氏族的集团。这个群体就能有效地在一个地方长久居住、发展它,就是建德立邦的发祥地、兴旺地,就是固定的氏族领地,世代生息的地方,由此二才能成为一个氏,如燧人氏非明了人工取火,伏羲氏发明了舍饲牲畜,中天建木日月圭表八卦上元太初历,炎帝氏发明了烧陶火耕,神农氏发明了栽培良种作物及中药,黄帝氏发明了中央政权体制,蜀山氏发明了驯化野生蚕,螺祖西陵氏发明了螺丝,重黎氏发明了观察星象的日晷表木,金天氏发明铜兵,等等都是以建德立邦而为氏,有邦就有居邑,就有天下。天下者,天之下的生存生息之地,伏羲氏的功德最大,所以称为百王先,王天下,为所有立氏者都敬仰伏羲。氏再发展,就扩大为家族,或者宗族。一族之中有若干个氏支,氏的邦邑容不了,可以再加开辟地盘,族长举行册氏仪式。(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58:47 | 只看该作者
(续前)《史记.五帝本记》集解张安说:“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号,上古质故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剡子答昭子问,剡子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服虔说:“自少昊以上,天子之号以其德,百官之号以其徽。自颛顼以来,天子之号以其地,百官之号以其事”。这里所说的“号”,就是姓或氏,也就是图腾名号,说的“纪”,也就是徽铭,说的“德”、“征”、“地”、“事”是立氏徽名的依据,也就是规则和类别。
由此可知:1、姓与氏最初是使用图腾徽铭上是一样的,先有姓后有氏。2、氏扩大为族时,姓为族称(部族称、国徽称、旗帜称),分支多时就只能作血统关系的标志。3、氏本指同姓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也即族分支名称,举氏族共称,非专指师长。4、出现联盟体、王族、国族、国家时,官职成氏称。5、封邑,封邦封国和官职因袭,氏演变为家族标志。6、一姓可以多氏,同一氏的后人还可再演化多氏,因此氏大大超过姓的数量。《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士而命之氏”。前面所说的德,一方面是自然图腾使人类群团使之生的“养育”之恩泽,另一方面是族氏祖先(伟人)的重大发明,社会分工、职司,给社会或本族带来的利益,以此为图腾徽铭。胙士者,就是立邦、封邦、建国,“所兴之地”、“所封赐之地”,先是氏地,发展为族地、国地,成为王者的“天下之号”,成为后人的祖地、祖国。
中华上古文明的基本内涵是“祀与戒”,也是上古中华政权转移的根本内容。“祀”是“法天敬祖”。大体黄帝称帝以前,天下以祀,不征而治;黄帝以后,天下以“戒”,天下靠武功仁政而治。上古时代的“祀“,不是后世人的祭人祖,而是祭天。祭天者,就是观天象,制历法,定农时,布政(正)令,得天道而立德政。王者,掌钺规仪之人,帝直,掌圭臬矩度之人,皇直,仰观俯察大明日月之人,是故天下之号象其德,是为天道德政时期,这是中华上古文明时代的前期。“戒”为征伐,规天行度之“钺”成为指挥征战的武器,以征不服不享者,平定天下,先武后文,故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事,是为人道武功仁政时期,这段是中华上古文明时代的后期。“仁政”的核心仍是祭天,掌握了祭天权,始终是上古政权转移的标志,是王者、帝者、皇者之象。
再其次,正婚优生辨姓氏立图腾徽铭。《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同婚,恶不殖也”。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婚姻首先要“男女辨姓”。这就是说上古同族内禁婚的原因。人类生息的条件一是外部环境“使之生”,二是人文环境能够“生产”。生产靠男女婚媾,而同母近亲后代不健康,就要不同氏族的男女婚媾才能生息绵绵。这样以男女祖先的所属氏族的姓、氏即名,号为联姻标志,如此就有合婚图腾徽铭。(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59:48 | 只看该作者
(续前)四是宗法分封建邦立族氏图腾徽铭。氏的产生最频繁的时代是周代。周制王公贵族的子孙有大宗、小宗之别,嫡长子称大宗,继父位,其他的儿子为小宗,成为大宗的臣属。天子的小宗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统称王族。诸候的小宗称公子,公子的儿子公孙,统称公族。王族、公族以国为氏。公孙的子孙不属公族,需另外命氏。这些分支的命氏原则为:以受氏者的祖父名或字命氏,以封邑命氏,以官职命氏,以祖上谥号命氏,以居地名命氏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故周王朝以周地为氏,以爵系为氏,以国系为氏以国爵为氏。周王朝和诸候国各级官员、后裔立氏;以官为氏,以官名为氏,以邑为氏,以邑系为氏,以邑谥为氏,以食地为氏,以谥为氏,以技为氏,以事为氏,以族为氏......。周人命氏的原则仍不出三代以上的古制,只不过更加纷繁复杂了,可见中国人的群团、族团命图腾徽铭,以别族与氏,是有规则可遵循的,不是象外国人说我们是“随意”的。
中华图腾徽铭文化的特征,一图腾是图腾时代的产物,图腾形象与图腾时代共生共存,弄清图腾形象时代,是否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上古文明时代,后进民族图腾社会产物。二是图腾是某人类集团徽帜,其图腾形象具有鲜明的标志,文明图腾更是如此,它具有相对恒定的划一的构成因素,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即其刻划描绘有一定部位、一定格式、一定造型规律、一定的艺术表现法则,往往具有发展序列性,具有相同的使用地域,具有一定数量或一定出现率。三是图腾作为人类群团(或族团)的徽帜,其物类既成为该群团(或族团)的称呼,群团(或族团)成员及其首领的称呼,且世代沿袭,直至群团(或族团)的消亡。四是图腾集团分化后,图腾徽帜呈衍生状态。五是图腾集团奉图腾为他的亲族即为祖先为保护神,因此族人具有相同的团腾崇拜圣地,具有相同的生死观,既生而仿效团腾的音容状貌,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图腾礼仪及集团共同的习尚风俗,相信死后化作图腾祖先的模样,或化作与图腾相关的事物形象,且有相同的葬仪葬俗等,其意义在于表征回到祖先那里。六是图腾集团之初对图腾物类并不禁止杀害,而且可以杀害,且往往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只是图腾物类升格为血亲时才禁止杀害。以上一至三类图腾是图腾徽帜的根本属性或特征,在学术上称其为一级特征标志,这些特征往往是共生共存的。四类到六类是图腾的演生特征,或图腾特征的演化特征,它是图腾集团的中后期特征,而不是贯穿始终的,在学术上称其为第二特征,或者二级特征。因此,从其特征所述,可知图腾是图腾社会经济、组织、制度、艺术、文化等的综合反映,它首先是一种为着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生产集团的标志,其次才是种族繁衍的标志,它自始至终具有一种凝聚力,是团结集团(群团或族团)的精神支柱和组织形式,又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构成中华图腾徽铭的规则、释例、分期,一是原生图腾,凡原生图腾,共图腾像图作某单一物类或其与族人复合形态。二是演生图腾,即合婚图腾,父母双血亲系分化的子女系图腾,子女氏族重新册命分氏、另立原生图腾;三是复合图腾,即联盟图腾,不论是近亲联盟、远亲联盟或者是非非血亲联盟;五族图腾,民族共同体图腾。三同种异系民族图腾。概括中华图腾徽铭的构成规则,都是以绘画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它具有绘画性、标志性、文字性等等多种特征,它不但是上古中华是占统治地位的艺术文化,而且流传至今,且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只有洞悉这种文化内在规律,才能把握上古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核质及其发展趋势;图腾文化形态产生,就按自身的运动方式演进,其艺术文化给中华传统艺术有意味的形式及美学观念的流变影响。若不了解图腾的构成规则,就几乎读不懂中国上古美术史和上古文明史,只能从现象到现象,而不能进入高文化层次;图腾徽铭是中华远古文化基因,它的传承,构成中华传统文化基干,是一部由汉字定型化的全息文明档案库,可以按历史顺序提取任何一阶段的全部历史信息无论是显态的,还是潜态的。
中华图腾制的发展,有图腾、图腾制、图腾社会与图腾社会的分期。第一期为自然图腾崇拜期与自然图腾图腾制。考古学家考证和中国历史文献载“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便有了“中华圣火”崇拜,有了自然图腾,在这以前的自然崇拜不具有“文化”或“文明”的意义。但是“钻木取火”,却“火文化”和“火文明”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标志,距今约5万年至3万年。第二期,图腾祖先崇拜与氏族制。氏族制阶段的图腾制,是以血缘亲族关系为图腾社会的基础,这是因为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早期的自然图腾发展到这个阶段,图腾祖先便被神圣化了,这种神圣化有三种结果,一是自然图腾物类神秘了,神圣了禁殺害了,二是氏族的始祖或英雄被神秘化,神圣化,取得最高无上的权威。三氏族或民族领袖占有优越的社会地位,逐渐演变为统治者。新石器时代,上古文明时代,中华大地上氏族标立,每一个氏族聚居区都有自己的图腾氏族。中华古籍中记载大量的古史传说时代的资料,即是那个时代的史事的口碑传说。中华部族神话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征,说明中华远古神话正是在图腾社会产生,这段时期距今约3万年至公元前7724年,第三期,王族崇拜与联盟制,氏族社会的婚姻制度,严格禁止族内婚,实行族外婚制,氏族分化与氏族联姻便是合婚的双族与同系血亲集团的逐渐扩大,形成由若干氏族或胞族组成的部落(部族)及其联盟。这是氏族社会的高级阶段,也是由鼎盛而转入衰落阶段,便是王族崇拜期,正是图腾集团的联盟制,先进的民族,已建立国家。联盟制的图腾社会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初级阶段为同系血亲联盟,高级阶段为非血亲集团跨地域联盟,就是所谓的非血亲联盟集团,无论是初级或高级阶段,都以王族为崇拜对象。王族是指联盟集团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族属,也可以称为宗主领袖,王族不外表现为,族团发展有杰出贡献,成全民族的经济支柱,文化或武力十分强大。这时的东夷,黄帝狄戎,炎帝戎羌,蚩尤苗羌四大联盟集团,四方扩张交织在陕、鲁、豫、冀交界地,也就是后世称为中州、中原、中华地区,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残酷的、开启了初级大一统国家形态的炎帝、蚩尤、少昊、黄帝四大联盟集团的国族联盟战争,最终以黄帝戎狄集团取胜,成为四方联盟集团的宗主领袖,入主中原,建都涿鹿轩辕丘,釜山会盟,建立早期的松散联盟的大一统国家机器,其他联盟集团或氏族成员向王族臣服,朝贡的联盟制国家。此后,中华古史传说时代的古帝,如少昊、颛顼、喾、尧、舜等都是继黄帝族而代之的联盟制时期的宗主联盟集团的王族领袖,由宗主集团产生、或推举、或世袭,只要这个宗主集团未被新的联盟集团推翻,他们的首领地位就一直担任王族所代表的宗主联盟集团政权首领,距今约公元前7724年至公元前2070年。第四期,王族专治统治期与家族王权集中制。图腾社会经历了鼎盛时期之后进入了它的衰落期,也就是由联盟制进入家族王权集中制。在以往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自然图腾制、或是图腾祖先制、联盟制,对社会的管理,基本上还是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的。即是在联盟制的高级阶段,王族领袖所代表的也是联盟集团的整体利益,对其从属集团的管理,也是作为联盟集团或王族的整体来进行的。在王族专制统治时期,王族的权利已由族整体而转向王族一姓祖先后裔构成的家族统治。家族领袖代表的是一姓家族的利益,不再是整个氏族的利益。古籍上说的“天下为公”,“大道为公”,“公天下”,就是自然图腾制—图腾祖先制—联盟制时期,祖先制—联盟制时期。而“天下为家”,“家天下“,就是家族王权集中制时期。自建立了夏王朝开始,是王权和财产的高度集中,阶级对立尖锐,为后来的统治者及智囊团加以充实和发展,形成一套严密的统治术,礼乐等级,加剧了“道为天下裂”。这段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家族王权集中制的家族图腾具有国徽的性质,记载了族源、族的主要业绩,比较复杂,标铭于祭祖礼器上,或为主体纹饰,王权家族图腾为祥瑞、为善美、王族推翻的敌族图腾为灾星、为恶灵、为反抗神。随着家族王权集中制的发展完善,出现了复杂图腾层次,出现了由图腾礼仪而蜕变的人伦制度,以宗法家长制为核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央王朝与地方属国,宗主国与方国,礼不越制,各行其制。(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