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艺理论家严羽著有《沧浪诗话》,从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诸方面,对诗歌的形式及其艺术特性分别作了阐述。他着重以禅论诗,以悟论诗。枚举了诗歌艺术的五大标准,即: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对后来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对“诗法”的论述中,严羽首先就提到了“学诗先除五俗”。在他认为,诗不除“五俗”,则不能称其为诗。那么,何为“五俗”?说白了,就是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
诗忌俗体。就是怕学诗者见识不广,入门不正,立志不高。不知广博众体,擅用其长。他将诗分为九品:一为“高”,二为“古”,三为“深”,四为“远”,五为“长”,六为“雄浑”,七为“飘逸”,八为“悲壮”,九为“凄婉”。我们要学其上者,方可取其中。如学其中,则必为下。所以说,学诗者,“当以汉、魏、晋、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诗忌俗意。就是说,写诗立意要高雅新颖,不可粗俗肤浅。犹如行云野鹤,超群脱俗。又若幽谷兰芬,高洁清奇。诗有一句一意的,如杜子美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此诗摘一句,独立也成诗。也有一诗一意的,如盖加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全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可见,一首诗的立意是很难掌握的。如果忌俗,则更难。但意境清新典雅的诗,教人读来也是颊齿留香。
诗忌俗句。诗句鄙俗,则诗意全无。所以前人说:“得句则意在其中”。意在其中,遣句就要精炼沉稳,不可浮靡庸俗。如宋人评释处默的《胜果寺》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说其句俗不精。如作“吴越一江分”则为天然之句。诗句流利闲雅,在作诗之人来说是要下苦功去追求的。
诗忌俗字。字俗则不疏俊爽朗,让人有芒刺在眼的感觉。所以,我们作诗切忌有浅易鄙陋的习气,要有“推敲一个字,捻断几根茎”的精神。用字不在虚实,而在于是否用得乖巧到位。虚字极难用好,不易学。一首诗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用多用少,在于作者功力之高下。如韦应物的诗:“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由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就多用虚字,辞达有味。
诗忌俗韵。《扪虱新话》有云:“诗有格有韵。渊明‘悠然见南山’之句,格高也;康乐‘池塘生春草’之句,韵胜也。”我们说,格高犹如梅花,清标高仰;韵高则若海棠,妖艳缭人。欲格高者难,欲韵胜者易。只不过是忌俗罢了。在这里,我摘举两首韵律铿锵,用韵整齐的诗,供大家一读,其一是《山房随笔》四《禽言》:
鹁鸪鸪,鹁鸪鸪!帐房遍野相喧呼。
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涕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为妻孥,
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
此诗虽非律诗,却造语精奇,遣韵娴熟。其二是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全诗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意境随韵悠扬,让人感染。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凡作诗,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也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能染俗,俗则媚而无味,艳而无雅,鄙而无洁,白而无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