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各姓寻根游路线图

[复制链接]
31#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喻 祖宗:俞柑 分类:以赐...

姓氏:喻
祖宗:俞柑
分类:以赐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俞姓: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医官叫俞柑,他就是喻姓的祖先 。俞柑的后代相传姓俞,约3000多年到南宋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
郡望:
  未知。
堂号:
  汉置江夏郡,现在湖北省云梦县。
迁徙分布
  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韦 祖宗:韦伯 分类:以国...

姓氏:韦
祖宗:韦伯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以国为姓。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夏朝中兴少康 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史称韦氏正宗。 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郡望:
  1、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 阳侯,是为此号。
2、京兆: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 为其堂号郡望。
堂号: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 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 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迁徙分布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 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 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这就是说,早在 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 氏南迁。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 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与此同时, 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 。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苗 祖宗:贲皇 分类:以地...

姓氏:苗
祖宗:贲皇
分类:以地名为姓
姓氏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有个贵族叫贲皇,逃到晋国,晋国国君待他很优,让他享用苗邑那里的物产,后来贲皇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苗。
郡望:
  未知。
堂号:
  未知。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开封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黄 祖宗:陆终 分类:其它...

姓氏:黄
祖宗:陆终
分类:其它
姓氏起源: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郡望:
  1、零陵郡:西汉时置郡。此支黄氏为三国黄盖之族所在。
  2、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
  3、西 郡:在今甘肃永昌一带,为酒泉黄衍之后。
  4、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
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 、乡,以广西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杜 祖宗:杜康 分类:以人...

姓氏:杜
祖宗:杜康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据传,相传黄帝时候有杜康,他善于造酒。他的后代就已杜为姓。
郡望:
  1、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 著名。
  2、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 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迁徙分布
 杜姓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 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 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姓的聚居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徐 祖宗:若木 分类:以国...

姓氏:徐
祖宗:若木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郡望:
  1、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境内。西汉时相当 于今天的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灌南以北 的地区;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
2、高平郡:今泰始元年改山阳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东巨野南部。其后屡有迁居,其中北周时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当于今天山西晋城、高平等地。
堂号: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 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江 祖宗:伯益 分类:以国...

姓氏:江
祖宗:伯益
分类:以国名为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出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 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 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 、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郡望: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晋惠帝 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 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 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 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曾改陈州为淮阳郡。 六桂:即为“六姓”联芳德誉称,分布在古时德泉州。泉州 ,隋开皇九年改丰州始置郡,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相当今福建 全省。后改为闽州。
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另外还有\"济阳\"、\"淮阳\"、\"六桂\"等堂号。
迁徙分布
  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 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 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另外,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又91人60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 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塙率领迁至江西都昌,其后江万抗元殉国,江万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明清之际,有江氏 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清初,又江 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 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郭 祖宗:姬姓后裔 分类:...

姓氏:郭
祖宗:姬姓后裔
分类:系自姬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 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 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 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 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 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 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 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 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 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 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 ,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 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蔡 祖宗:蔡叔度 分类:以...

姓氏:蔡
祖宗:蔡叔度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 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 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迁徙分布
  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氏居民。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唐初,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 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 诸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田 祖宗:陈完 分类:为陈...

姓氏:田
祖宗:陈完
分类:为陈氏所改
姓氏起源:
  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陈桓公的 弟弟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0 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郡望:
  1、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2、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3、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 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 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 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迁徙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 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