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我近日访问了两位学者:他们的答案是相同的。“王父”就是祖父。
---------------------------------------------------------------- 本站顾问、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翔南先生说:“在史学界和史书中,王父为祖父的意见是统一的。可以以祖父的字为姓,不以父亲的字为姓。”在《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盐铁论》、《吕氏春秋》、《商君书》中都得见。 襄樊学院古汉语教授李英杰先生说:“王的封号自古就有,大部分‘王’都是国君的兄弟、叔、侄,外姓被封‘王’的也有,除非他战功非常显赫。 被封的‘王’或‘侯’并不是‘国王’。到了清朝,相当于‘王爷’。以住地为氏的如西门、东郭。以封地为氏的如陈、许、徐。所以陈国也罢、陈氏也罢,就今天来说,区别不大。当然,陈胡公肯定理解为陈国的叫胡的有封赏的人,字号为满。” 关于姓氏,李教授说:“中国原始的姓都是带女字的,反映了母系社会的特点,如姚、姜、姬、妫”。 姓是一种徽号,起“辨血缘”,不通婚的作用。 氏源于男系社会,起“别贵贱”的作用。 姓千代不可改,氏一、二代即可变。 因此,氏的来源比较复杂,如赐姓、改姓实际不是姓,而称为氏。到了战国末,姓与氏合流,到秦则完全统称为“姓氏”。 姓王、姓侯的,多以官爵、封号为姓,姓好、姓孔的本为“子”。传说,周朝第一母亲见燕在窝中孵蛋,食之而得“子”,子为姓。母系社会早期,人伦杂乱,知其母不知其父。显然是人们编的故事。
------------------------------------------------------------------ 两位学者还提醒我们:
1、研究姓氏起源要注意古人名的“通假”,同一个人,可能写出几个字来,今天看来“音同字不同”,但那时一回事。如袁字的六种写法。
2、研究袁氏源流应该和泛读中国古代姓氏书藉、人物传记结合起来。
3、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显意。 名生下来就能取,字要到18岁冠冕之礼后,由族长或显贵者代定,号乃自立之后,自己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世界观和追求而取的。
4、做学术研究,一要敢于对定论挑战,二要慎重草下结论,三要兼听兼收学术意见。
-------------------------------------------------------------------- 本人意见,欢迎大家发表各种意见和观点,包括相对、相反的学术观点。零星的观点讨论后,请有个周期性概述,以给没看到序列帖子的宗亲一个完整的印象。 大家后一时候注意讨论的焦点:涛涂以后20代左右,史书上较为说法不一致的人物,希望有好的研究成果对明辉宗亲的已经发表的论文加以完善。大家有好的研究或者好的题目可以拿出来,以便大家在春节放假之中,思考交流。
袁氏文化传播网 www.yuanscn.com 袁资友恳请 200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