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廉民和他的黄山摄影(余秋雨)
世间美景,通常会有一些共通经历,先是人迹罕至,后来终于被发现,渐渐热闹起来。但热闹其实也是一种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践踏。于是便出现了管理机制,需要用规则和秩序去把美景维护起来。 也有一些美景幸运,除了管理体制的维护外,还拥有一些痴迷的自觉维护者。这些人用几十年的虔诚和心血维护、供奉着美景。不管是人去楼空的夜晚还是大雪封山的严冬,他们总是不离不弃、沉呤徘徊,成了美景最忠实的伴侣。这些人中有一些还是艺术家,长年不懈地用画笔、诗句或摄影机把美景的风貌逐一报告世间。 黄山就是这样的幸运者。不知有多少杰出的文化灵魂一直悉心呵护着它。有些老人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还把一次次上黄山当作自己与大干世界告别的神圣仪式。在黄山的呵护者中,摄影家袁廉民先生是特别执著的一员。 袁廉民先生是我浙江慈溪的同乡,却深深爱上了安徽的黄山。自1972年以来他背着摄影机上黄山已有一百余次,努力寻找黄山的不同风姿。开始那些年,上黄山并不容易,特别是冬季,有时几乎是寸步难行,但他从没有退缩。这番辛苦的成果,是画报、杂志、书籍上源源不断出现的大量署有他名字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黄山之美快速传播到远方。埃德加·斯诺夫人看了袁廉民的摄影作品后大为惊叹,说:“看到这云雾中隐约出现的景致,仿佛置身于道学的玄秘奥妙之中。,’英国《卫报》记者吉廷斯在上海参观了袁廉民的摄影展后写道,袁廉民用纯熟的技巧把摄影尽可能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靠近,使传统更新。艺术大师刘海粟也认为,袁廉民的摄影像画一样,有虚有实,小中见大,色彩运用很娴熟,作品意境很深。 除了这些深刻的评论外,我想补充的是,袁廉民先生的摄影还有朴实中见奇丽的特点。不管如何美丽,他的作品从整体上还是沉着、平稳、厚实的,这使美丽有了重量。须知黄山本身已经够奇丽的了,如果摄影上再玩太多的“花头”,容易由奇趋假、弄巧成拙。袁廉民先生懂得这个美学原则。他只是凭着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对黄山魂魄的了解,苦苦地等待,多方位地捕捉,一旦心境与造化际会,便让它们烟雾缭绕又朴实无华地进入镜头。因此,这又可以说是一个忠厚人眼里的黄山系列,美而可信,没有太多的装饰。 黄山的摄影,已成为一种参与者众多的独立事业,不同风格的佳作精品层出不穷。可以相信,今后还会有大量的优秀摄影师跻身其间。在这一事业中,袁廉民先生留下了早期的辛劳和业绩,这是永远难以磨灭的。读者不会忘记,黄山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