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桥”的三次结缘
----我同企业共成长
俗话说: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还多!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桥就有缘。
在鄂西北山区谷城县,有一座工厂叫801厂。她就是一家生产桥梁的厂。我这一辈子,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结桥缘:“桥架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
1973年,母亲带着年仅3岁的我来到801厂。这是我的与桥的初缘,处女情结让我从此我与桥梁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始建于1969年9月的工厂,虽然地处偏远,但她却有混凝土般坚强的脊梁,她制造的桥梁,让无数天堑变通途;她生产的轨枕,铺满了祖国大地。
而如今恰逢企业成立50周年,使我这个年近半百的、与企业同龄的老“桥”人思绪万千,尘封的记忆逐渐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我生活、学习、工作了35年的地方。美好的童年、青春的年华,都历历在目……
继父是一位桥工,曾经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一生转战南北,为了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来到偏远的谷城县,从事桥梁吊机作业工作。母亲是一名养护工。从那个时候的开始,我就知道了龙门吊、塔吊,扎钢筋笼、打梁、蒸汽养护这些专业名词。从父辈的爬高上低、风吹日晒、肩挑手扛、锲而不舍的劳作中,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深深地刻下了创业艰辛的烙印。
1976年,我随父母又来到武汉江汉二桥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大干景象,感受到了建桥人那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当谈起快退休了又开始了南征北战,父亲说:“我们是建桥工人,哪里需要“桥”,我们就在哪里!”
这时的我似乎明白了,噢,哪里要建桥,我们家就在哪里。这不仅仅是“与桥结缘”那么简单,从父辈的朴实的一句话中,我已经完全理解了父辈们同龄的“老桥人”和一届又一届的“桥梁厂”领导集体的共产党人的初心!
二结桥缘:“桥梁铺架到祖国各地,特有成就感! ”
进厂里上班,是我与“桥厂”的二次结缘。
1977年,我和父母从江汉二桥工地回到了801厂。在厂子弟学校上了小学、初中。那时候,大家都以能考上武汉桥梁技校为荣,毕业后直接回厂工作。国企的实力非常吸引人。而我同样也憧憬着这样美好的未来!可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成绩名列前茅且达到分数线的我,却因视力原因未能被录取。就这样我到县城上了高中。
1987年初,厂里公布了最后一次招收职工子女顶职的消息,家里硬是要我顶替父亲回厂工作,一来国企工作有了保障,二来给家庭也减轻了负担。就这样不满17岁的我,没有机会圆我“大学梦”,却信心满满地做上了“桥梁梦”!
那些日子里,我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很快就对专业知识了如指掌:什么“先张梁、后张梁”;什么“搅拌机、振动器”这些技术要领和设备操作,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碰巧的是女承父业,也开上了“大吊机”,与父亲一样每天起吊桥梁、起吊钢筋笼,为生产一片一片桥梁而忙碌着。
班主任老师曾问我:“凭着你的成绩能考上大学的,现在顶职当了工人,后悔吗?”我自豪地回答到:“不后悔呀,能进国企工作是多么光荣!每天能生产这么多桥梁,桥梁铺架到祖国各地,特有成就感!”
做好本职,牢记使命,我与桥有缘,桥,给了我最广阔的天地!
三结桥缘:“桥爹桥妈、桥二代,我们是大桥世家”
嫁给“桥梁人”,是我第三次与“桥”结缘。
生孩子对女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老公陪伴在身边见证孩子的出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1994年7月,儿子出生了,可是老公没能回来陪在身边。直到儿子出生105天,老公才从项目部回到家中,见到儿子第一面却说:“刚出生的孩子原来长这样啊,不太好看。”此刻我的脸上已淌满泪水,“出生都100多天了还没见到爸爸,他能长得好看吗?”此时老公已经有10个月没有回家。
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回家、不顾家呢?但是当时,海口南大立交桥项目正处于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时期,如果他回了就没有人接替岗位。就这样,他坚守在了工地。
做一名桥嫂,和军嫂一样,在家默默奉献,理所当然。牛郎织女的生活,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得一个人扛着。曾经也哭泣过、抱怨过,到后来慢慢接受、理解,像我这样的家庭有太多太多,经历了无数桥嫂所经历的历程后,也明白了对于建桥人来说,建桥铺路、造福人类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成就与自豪。
我与桥有缘,有桥的路更好走。
50年的风雨沧桑,如今801工厂已成长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也从小山区搬到了大都市,平潭桥、鹦鹉洲桥、官厅水库大桥、京张铁路、汉十铁路、西藏高原……那是几代六桥人接力奋斗换来的企富民强。
我与桥有缘,有桥铺平的路,前途更美好!
我们已走到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新时代,新时代是创造者的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的新时代,新时代是桥梁人的新时代!愿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好,繁荣昌盛,再铸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