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立德修身 提高认识 增长知识——对读家谱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玉刚 发表于 2017-3-5 20: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袁玉刚 于 2017-3-6 16:08 编辑

立德修身 提高认识 增长知识
——对读家谱的几点思考

袁玉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文化史学的三大支柱。千百年来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族文化。家政是国政的基础,国政是家政的延伸与扩展。家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养分。中国的每一个宗族都以家谱这种特有的载体,清晰地记载着千百年来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其蕴涵的大量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献,为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并对社会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和遗传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很高的保存价值。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曾言:“物之大者,莫过于人;人之重者,莫过于族。”谱牒是人类对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知,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但如国史、方志一样,家谱在编纂过程中受环境、认知、时局、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漏。比如有的误引用了史料,有的对接错了世系,有的张冠李戴,以移花接木的方式夸大祖宗功绩,甚至有的为了抑恶扬善的需要,对于欺压良善的祖宗一律都冠上高大上的帽子,改换门庭,流芳千古。这些情况在各家各族的家谱中都不同程度的有过出现。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有的资料匮乏,难以考证,有的由于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族人流离失所,致使资料断代不齐,给后世续修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譬如,相传与西南袁氏始祖袁世明一同奉旨入蜀平南的王元开副元帅,他的后世族谱都记载王元开入蜀平蛮事。但对于其出生和入蜀(黔)时间,在王氏家族里就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王氏支系说他们的祖先王元开是北宋就入蜀平蛮来的,有的记载是南宋随袁世明讨伐夷乱入蜀的,有的记载是在明朝初期奉旨平播的;对于世系,他们也集中在老八房和新八房上争论不休。但无论怎样争论,他们各方都能拿出各自考证的依据来“去伪存真”,没有发现他们互相辱骂,诋毁考证者人格。相信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在辩论中求证,会还原一段更加真实的历史。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无疑对凝聚家族力量,完善家谱史料更加有所裨益。因此,对于家族资料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在考究中求证,在求证中完善,摒陋求新,汲取精华,方能凝聚正能量,递进社会文明进步。
   纵观我西南袁世明一脉,堂堂的世家大族,先是为史志都记载得很清楚的祖宗名讳闹得不可开交,后又为1957年才被毁的景福寺袁氏宗祠重建制造不和谐的氛围,为一己私利标新立异撸起袖子“独弹琴弦”,更有甚者以始祖上溯世系问题有误为由破口大骂考证者,公开侮辱其人格,更不可饶恕的是拿五世绍祖所谓“屈事伪朝”之事公开忤逆祖宗。一小撮别有用心者在背后操纵,几个暴发富也想趁机扬名,三天两头在多个家族群里滚动发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语句不通,错字百出的个人臆想之词,蛊惑蒙蔽不明真相的族亲,闹得乌烟瘴气。特别是自2016年国庆以来,始作俑者以族中某人篡改家史为由,各种无端辱骂、诋毁不断升级,有的发难诟病,讽刺挖苦,有的满口污言秽语,悖逆史实,有的狂嚣无知,数典忘祖,与王氏的文明探讨相比,我们实则汗颜。
   这些置史实不顾,妄议族事的族人,不知道你们是否接受过基本的启蒙教育,有没有起码的阅读书籍或资料的能力或习惯?如果你们稍微读过一点书,哪怕走马观花浏览过一下《清水塘源流谱序》,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的谩骂和诋毁显得苍白无力?
   始祖的名讳在罗汉寺祠堂的神主牌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可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不是现代人作假弄上去的。虽然牌木已朽,但字迹尚可辨认。而且《西南袁氏族谱》对民国时期前清恩贡袁体仁在袁氏后裔为始祖重新立碑时对始祖的名讳为什么把“明”写成西南一带“明”字的同音字、通假字“盟”也交代得很清楚,明朝时土城所建的《金子屯碑记》、《景福碑记》,甚至《遵义府志》、《增修仁怀厅志》等对始祖名讳等都有明确的记载,都可以佐证确为袁世明。在这里不想再赘述。
   关于始祖上溯世系问题,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既然袁氏以袁世明为始祖,那他的祖辈也就是袁世明房的先祖,就好比你要知道你的父亲是谁,然后知道父亲的父亲是谁这样简单的道理。那么《清水塘源流谱序》里记载唐相国袁滋的九世孙武仲迁乌石岗,即袁氏乌石岗基祖。后来世明之祖父袁添平再迁清水塘。从《清水塘源流谱序》就完全看得出袁滋至袁武仲,袁武仲再到袁添平之间世系的演变是一脉相承的。袁滋就是袁世明的先祖,袁世明是袁滋十六世孙,是吉州刺史袁武仲八世孙。那袁滋的上溯世系也就是袁世明房的上溯世系,哪存在族中考证者冒认袁滋为先祖,而不认汉司徒袁安而篡改家史呢?再者,卧雪堂的开基祖袁安和陈郡袁氏的族尊袁滂之间到底哪个才是袁世明真正的直系远祖,这些都是按照现有的,在中华袁氏较为通用,而又完全参照江西有关族谱记载的资料引用和延续的,更不存在哪个能篡改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虽然历史久远,但也都是可以进一步挖掘史料考证的,有必要大言不惭狂妄叫嚣,大放厥词而极尽辱骂毒咒之能事?
   身为唐朝重臣的袁滋,国史有专门记载。《新唐书.袁滋传》记载袁滋为陈郡袁氏,那袁世明房自然就是陈郡袁氏,这样浅显的道理值得破口大骂,满嘴污言秽语?如果尔等拿得出推翻《新唐书.袁滋传》对袁滋记载有误的证据,又能够说服族人,那当然也是好事,毕竟家谱资料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难免的,甚至史志记载有误也是有可能的,这些是可以进一步考证的。但事实是你们在拿不出任何证据,甚至连基本的逻辑都不懂的前提下就这样公开诋毁别人,抬高自己。你能抬得高自己吗?就算你对考证者的考证资料存在疑问,可以查阅《清水塘源流谱序》,睁大眼睛去看看袁滋到底是不是袁世明的先祖,问题不就解决了?
   如果你连祖宗传下来的《清水塘源流谱序》都不承认的话,那你承认什么?你去翻翻袁世明房的族谱,无论哪房哪支不承认《清水塘源流谱序》?何况《清水塘源流谱序》可不是一般人作的序,那可是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的学界泰斗、明朝廷在其殁后追赠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的邹元标为袁氏亲笔题写的。就凭这等规格,在全国各姓族中也是罕见的,这是袁氏的无上荣光。难道《清水塘源流谱序》所载不可采信?那禹明先的《习水袁氏族谱考论》就完全在理了。你是相信自诩为地方史学者的禹明先呢?还是相信明代巨儒、重臣邹元标所作序的《清水塘源流谱序》呢?
   至于被有些人诟病的堂号问题,根据《新唐书》载,袁滋(749-818),字德深,郡望陈郡汝南,蔡州郎山人。袁滋既然为陈郡汝南人,后裔以汝南为堂号有何不可?难道国史记载的先祖郡望不可信?江西乌石岗袁氏始祖袁武仲祠内也悬挂的是“汝南堂”。袁世明作为袁滋十六世孙,袁世明房堂号也一直称“汝南堂”。因此,《西南袁氏族谱》及今罗汉寺袁氏宗祠上殿也遵习惯和规制书写、悬挂“汝南堂”牌匾。同时,为明确郡望,在族谱中也清楚明确了“陈郡世家”。况且,按袁氏郡望的起源来看,陈郡袁氏郡望是早于汝南郡望的,汝南郡望都是陈郡的分支,袁世明房是陈郡袁氏,无论从汉司徒袁安,还是从袁滂来说,都是没有错的。何来的篡改了堂号?郡望和堂号的区别在于郡望是以祖籍地的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而堂号是根据家族的核心价值观而自取的,郡望是高于堂号的。如因汉司徒袁安的卧雪高风,成为整个袁氏家族的共同精神财富,袁安后裔大多都以卧雪堂作为堂号而沿用,也有其它袁氏支系用卧雪堂作为堂号的。郡望与堂号的区别,就好比你现在定居了美国,取得了美国国籍,你也同样是中国人,仍然是华裔,依然还是习水袁氏的一员,难道会称你为美国袁氏?你所取得的美国国籍仅是法律上的概念,改变不了你的族别,更改变不了你身上流淌着的习水袁氏的血液。当然,你如果非要开基立祖,把自己当作美国袁氏的奠基人也未尝不可,但你的郡望仍然是习水袁氏的烙印,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此外,如果说用了卧雪家声来激励和教育子孙就一定是卧雪堂的传人的话,那与颜氏家训齐名的《袁氏世范》流传了数百年,已经成为袁氏乃至全国各家大族遵守和践行的训条,那这些不同姓氏的家族岂不是又成了《袁氏世范》作者袁采的后人了?
   以上所述的有关始祖世系和家族郡望堂号问题,在现有的国史、方志和家谱资料都是有据可查的,至少在没有新的线索或证据能推翻的情况下,是可采信的。为了家谱资料的进一步完善,更进一步还原真实的历史,这些问题也都是可以带着辩证的思维,用务实的态度去求证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祖宗传下来的资料记载,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有错误之处。正确的我们就要坚持,如果有疑问之处,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加以考证。这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固步自封的朝代或者家族,最终都会被历史所淘汰。而且,现在交通、通讯那么发达方便,你对考证者的资料存在疑问,同样也可以赴江西祖籍之地查究考证者提供的资料嘛?这点基本的做事方法,基本的做事逻辑都不会,就跳出来泼妇骂街,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这是不是太显得儿戏了?这样的人也能领导家族事务?何况,修《西南袁氏族谱》期间族中成立了上百人的编委会,族中贤达者还有不少专家、教授、学者、社会名流也位列其中,在编委会还有顾问、主任、总编、主编、副主编等,家史是可能凭一个人,一句话就能篡改的?如果仅凭某一个人就能篡改家史,那编委会那么多族人干什么去了?总编干什么去了?如果是那样,那就不是仅声讨某一人的事了,而是袁世明房二十几万子孙要集体追究编委会和总编等人的责任了。自古以来,从事家族事务,特别是编修家谱这样的族中头等大事者,都是族中贤德者任之。所谓贤德,首先是要以德立身之人,有贤才之人。而不是由几个自以为是,甚至满口胡言者来做。族中绝大多数宗亲也是明事理的,对这样那样的闹剧不是看不明白,是他们不屑为伍,懒得理会罢了。
   中国的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记载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成为了这些人的专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为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据,从而很快发展起来。到了唐宋时期,民间私家修谱逐渐形成。袁氏最早较为完整的族谱也成型于这个时期。当时社会上各家大族都纷纷以欧阳修和苏询家族的家谱格式为范例编修家谱。因此,家谱编纂格式有欧式谱法和苏式谱法之分。欧式谱牒与苏式谱牒的主要区别表现为:“欧仿史记年表;苏以礼之大宗、小宗为次。欧法有讳字官爵、无生卒葬娶;苏法有寿数、卒日,有仕有娶无葬。”所以一般的多取其二者之长,扬长避短,“二法俱然而耒备,今悉用之”,采用“欧苏”为式。始祖袁世明戎马一生,一生都在战场建功报国,最后也是在征伐夷乱的战斗中受箭伤于七星谷(今习水长嵌沟一带)战场,后箭伤复发薨于土城,始葬武都校场(今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带),后迁葬下赤水里(今习水程寨镇)罗汉寺。二世祖贵贤威猛也一生都投入到抗蒙战争中,也是为国捐躯于简州疆场。三世祖忠在父辈牺牲后仍坚持抗蒙作战,誓守神臂城(老泸州)长达37年,因不忍生灵涂炭,后含泪率部归附残暴而动荡的元王朝;四世祖隆领兵征战云南,也在云南德松铺战故。五世绍祖、绍鉴后进入明朝初期。从一世至五世先祖都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而且也是戎马一生来看,袁氏要大修族谱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习水袁氏最早的族谱版本出现在入蜀172年后的明朝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已知的是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吏部尚书蹇义作的《袁氏族谱光裕录序》。以后至清末民初,袁世明房各支系都不同程度的在修谱,这段时期也是我国民间修谱较为兴盛的时期。因此,袁世明房的族谱不可能是袁世明修的,也不可能是他口题面命要求子孙记录的。现存的祖宗遗嘱、遗训,包括赤心报国、忠孝传家的家风,都是历代先祖加以整理后成为族中子弟规范,成为袁氏子孙必须遵守的家训、族规的。由于历次修谱受当时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族中各支系资料难免出现纰漏。加上建国后,修撰家谱曾一度停止。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很多资料,碑记等被毁坏,也给现在考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不忘初心,怀揣着振兴家族的梦想,以热爱家族的赤诚之愿,耐得住寂寞,甘于付出,全身心的投入到袁氏文化和遗迹的整理中,为进一步挖据和整理完善资料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在相互指责甚至谩骂中自毁根基,误人误族。
    始祖袁世明自南宋端平二年(1235)奉旨入蜀平南,战事奏凯后奉命镇土安民以来,后世子孙用家谱这种特殊形式记述袁氏一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明朝后才建省的贵州在后来修编《贵州通志》时还引用了《袁氏家志》的有关史料,足以说明袁氏族谱在承载历史,研究地方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袁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川南、黔北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要以“赤心报国扬民族大义”、“忠孝传家显袁氏世范”的族规、族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立德修身,坚定振兴家族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不良风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袁氏文化不断释放凝聚发展的正能量,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德,乃修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修其心,治其身,加强干部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我想,这同样适合于袁氏族中的宗亲用来共勉。尤其是那些想要从事家族管理事务的族人,更应懂得通过修身立德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浮躁中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为人处世,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以开阔的心胸,顽强的干劲,团结和带领族人抓住发展机遇,奋力谱写袁氏发展的新篇章。不要再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固执的认为自己手持的族谱记载就是绝对正确的圣典而断章取义指责别人,更不要固执的坚持自己的错误,用错误的思想和言论误导宗亲,贻误子孙,更不要人云也云,散布一些未经考证的低级浅见的言调,从而贻笑大方,成为千古笑谈。
   立德修身,提高认识,增长知识,这是每个袁氏子孙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特别是那些想领导群雄的族亲,更要通过立德、立言、立行,加强学习,熟悉基本的家谱知识,强化担当,增强干好家族事务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推动家族事业健康发展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中国家谱网.家谱知识》、《华夏民俗文化网.家谱》、《后汉书•袁安传》、《魏书•袁涣传》、《新唐书•袁滋传》、《陈郡袁氏》、《遵义府志》、《增修仁怀厅志》、《赤水县志》、《袁氏家志》、《西南袁氏族谱》等

                                    
                                                                                                                                                         (作者系南宋御前正殿雄威将军总制、平南大元帅袁世明二十八世孙)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