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盘点河南境内的袁氏先祖生活留下的遗迹

[复制链接]
沙发
 楼主| 河南商水袁 发表于 2015-3-18 13:19:50 | 只看该作者
“袁家大院”位于正阳县袁寨乡的集镇内,是袁世凯身边的红人、重臣、一代枭雄袁乃宽参照故宫样式所建。遗憾的是,袁家大院在上世纪80年代被毁。


飞黄腾达的袁乃宽

袁乃宽,字绍明,原籍正阳县吕河乡人。其父袁有智为清同治年间陈州营千总,后参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战死,其母张氏带着9岁的幼子袁乃宽扶柩回到正阳。
袁乃宽长大后,听说袁世凯扶摇直上,任清廷重臣,还听其母说,其父与袁世凯曾联了宗。袁乃宽便赴京投奔袁世凯。
袁乃宽天资聪颖,一表人才,还写得一手好字(网上目前尚拍卖有袁乃宽当年书写的一副对联),深得袁世凯喜爱、赏识,遂留在身边,以叔侄相称。
1893年(光绪19年),袁世凯出任清政府驻朝鲜全权代表,袁乃宽随其赴任,担任书记。1895年,袁乃宽随袁世凯回国后,一路被任命为新建陆军粮饷局会计员、粮饷局提调帮办、财政总汇处军政股长、武卫军营务处会办等。民国元年(191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提任袁乃宽为拱卫军军需总长,补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民国2年(1913)授陆军中将,后任拱卫军粮饷局督办。
民国3年后,袁世凯醉心复辟帝制,袁乃宽积极协作,并担任“大典筹备处”庶务主任,负责帝制筹备工作。袁世凯登基用的龙袍、玉玺等,均由袁乃宽操办。“洪宪”元年,袁乃宽因从事复辟帝制有功,被特授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章各1枚。
复辟失败后,袁乃宽被抓,后得段祺瑞特赦。因其数年间混迹上层官场,人脉甚广,被视为人才,后又深得重用,先后担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农商总长,直至民国13年(1924)10月,冯玉祥进兵北京,发动政变,赶曹锟下台。至此,袁乃宽方退出政界,客居北平。
据《河南省志·人物志》记载,袁乃宽在北平隐居后,于1946年病逝。
袁乃宽因曾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被世人唾骂,甚至被妖魔化,现在其家乡的网站上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资料。
而实际上,袁乃宽是一个很有能力、有爱心的人。民国时期,他曾三任要职,为国家出过力。直到1946年逝世前,他还是北京河南同乡会的会长,为在北京的河南人和去北京办事的河南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开办学校,办公益事业。
除此之外,袁乃宽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除了在正阳、信阳、开封等地购买大量土地,建当铺、旅馆、浴池、小型工厂外,还在全国有名的大企业投资。有记载的有盐业银行(北京)、中孚银行(上海)、汉冶萍公司(武汉)等。


在家乡兴建大型庄园

袁家大院,是袁乃宽发迹后在家乡兴建的一处大型庄园。关于这个庄园,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一为“雪耻说”。说袁乃宽青年时贫困潦倒,曾在正阳县城东北的张岗村给人做小工,受尽白眼和欺辱。他发迹后,特地将其当年“打工”过的地方买下,后大兴土木,兴建庄园,并将张岗更名为“袁寨”,所建庄园命名为“袁家大院”。
二为“风水说”。说袁乃宽一次回老家正阳歇息的日子里,一算命先生带他从县城慎水河顺河而下,在城东北张岗村一带,看中了这里两面临河、三面环水,正好围成一个“锦弓玉带”状的马蹄形。袁乃宽当即买下这块风水宝地,后在此挖沟筑寨,兴建“袁家大院”。
三为“盗银说”。说 1911年袁乃宽奉袁世凯之命,督送大批银元、粮饷,日夜兼程向风声日紧的武昌进发。当他们行至河南境内时,从前面传来消息:武昌起义爆发,老谋深算的袁乃宽看到清王朝已摇摇欲坠,便将这批数额巨大的银元、粮饷悉数私吞,后用这笔不义之财建成了“袁家大院”。
但这三种说法均无史料记载,无从考证。民国人物志里,也从未提及袁乃宽曾任过“财粮部长“一职。“盗银”一事更难以令人信服,那不是他一人能做成的事情。如果说他“盗银”之后便隐姓埋名,人间蒸发,尚可圆其说。可他后来数年还一直任要职,如有此事,根本难以隐瞒。
在那个达官贵人、巨商大贾以置地兴业、大兴土木、摆阔显贵的时代,袁乃宽也难脱俗。最有可能的是,袁乃宽靠在官场的丰厚俸禄,当然也可能有不义之财和经商获得的大笔银两,在家乡兴建了这座能光宗耀祖、显示身份的“袁家大院”。


闻名遐迩的“豫南故宫”

当年袁乃宽兴建的这座“袁家大院”到底有多大,有多阔,有多美?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目前国内较知名的大院,如果与袁家大院一比,都会黯然失色。但因当时的历史条件有限,无任何影像资料保存,仅凭文字介绍似乎有些苍白无力。但好在到过、看过该大院的大有人健在,他们均能证明该大院的气派、壮观程度。
8月5日,记者一行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袁寨乡袁寨村,试图探寻袁家大院当年的风采。宣传部新闻科的工作人员找到袁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双印,让他当我们的向导。
原来,刘双印的祖上是从外地逃荒到袁寨村的,曾是袁家的佃户,多年居住在袁寨。刘双印对袁家大院非常熟悉,至今仍记着袁家大院的模样。
记者看到,袁家大院的房子大多数已被毁坏,仅存的一两处房屋仍有人居住。
刘双印根据记忆和祖辈们的讲述,向记者介绍了袁家大院的构造。
当时的袁家大院共占地1300多亩,分外寨和里寨两大部分,外寨为商业区,里寨为住宅区。
当年建这座大院时,方圆18座砖瓦厂日夜不停地烧砖瓦还供不应求。
与全国所有大院建造样式不同的是,袁家大院中的部分建筑是依照故宫后宫宫殿样式建筑的,所以有“小故宫”之称。
之所以建成“皇宫式“,恐怕与袁乃宽在京城任职,出入过紫禁城,为其宏伟气势所惊叹,所以在兴建自己的庄园时,借鉴了故宫后宫部分建筑的布局和宫殿样式。这是全国所有“大院”的主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胆建筑。
袁家大院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寨门的门栓是用整根巨大的原木松树制成的。寨门四角各有一高大的角楼。最外墙高10米,护寨河宽阔、清澈。几年前,当地农民还在寨河中捞到过重达几公斤的银元宝。
商业区(也叫集市)则与北京的“大栅栏”相似,虽无名店和楼房,也不宽阔,但一街两排民居式的商店、作坊倒也给方圆百姓买卖带来便利。袁家大院建成之日,即是袁寨集市正式开集之日。
袁家大院的精华部分在里寨。里寨又分为住宅区和花园区。


袁家大院的兴衰

据说,袁家大院工程浩大,历时两年多才完工。大院南、北、东门建成后,袁家曾在四角搭起高高的戏台,请了几个戏班连续唱了半个多月。大戏开唱的前三天,免费供应所有到场人的茶饭。
采访中,刘双印告诉记者,这座巨大的庄园建成后,曾风光无限,后随着袁乃宽的下野,负责建院和在此居住的其长子袁家骥(当地人称“袁大少”,上世纪20年代前后任豫南淮盐缉私营统领)1928年4月在第二次北伐中被击毙,该大院便由其族人管理,日渐衰落。一批珍贵的名人字画、古玩玉器、瓷器漆器以及大量的明清家具大量散失。
这座大院,解放后被收归国有,上世纪70年代前是公社粮管所,后为公社卫生院。
收归国有,改为粮管所后,为了储粮,有关部门在主体建筑不变的情况下,曾在通道上做过一些小的改动,但大院主体建筑从未做过改动。
即便是在“文革”中,袁家大院也只有建在集市外面的寺院庙宇被毁,大院主建筑完好无损。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89年,当时的乡卫生院因拖欠当地粮管所5万元钱,加上部分房屋需要修缮,于是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竟作出拆毁袁家大院,变卖其中的梁檩还款的可笑决策。
于是,这座在河南乃至全国最大、最气派、最壮观,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特别是有旅游价值的大院,仅短短数月便灰飞烟灭。
一年多后,河南省人民政府派人前来考察袁家大院。据来的一位处长说,省政府为袁家大院作了首次拨款800万元修缮的决定。然而,当处长和随行记者到达的时候,他们惊讶地看到,那座精美绝伦、声名显赫的袁家大院只剩下拆毁后的残垣断壁。
看见这些,他们的眼睛湿润了,愤怒的火苗在燃烧:仅因为5万元钱,便毁掉了这座大院。这哪里是一座大院啊,他们毁掉了一段历史文化,毁掉了一座永不枯竭的金山。这座大院正堂里的一块楠木门楣也不止5万元啊。关键是他们把袁家大院破坏得非常彻底,即使有足够的资金,也难恢复其原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