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中华传统文化篇目:百家姓增广贤文四书五经等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4: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氏家谱文化网 优秀国学文萃推荐篇目

思想道德类:论语左传大学中庸尚书礼记周礼仪礼素书孝经家庭教育类:袁氏世范了凡四训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文昌孝经帝范 温公家训 庭训格言 圣谕广训 朱子家训 曾国藩
教育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弟子规
五行学术类:周易鬼谷子论衡易传
历史类: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吕氏春秋贞观政要六祖坛经
教派类:金刚经地藏经反经冰鉴智囊
诸子百家:孟子韩非子淮南子庄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列子管子吴子尉缭子
科学地理类:天工开物山海经水经注梦溪笔谈农桑辑要徐霞客游记
医学类:伤寒论黄帝四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兵法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百战奇略三十六计
文学类:菜根谭笑林广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公孙龙子搜神记搜神后记容斋随笔围炉夜话
其它类:四十二章经将苑六韬商君书司马法逸周书

更多>>

推荐大家看古诗文网:
http://www.gushiwen.org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4:47:17 | 只看该作者
【增广贤文全文】全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攒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重负,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期公日日忧。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傅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后。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无。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富。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急,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
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贫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义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头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万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07:49 | 只看该作者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10:14 | 只看该作者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诚。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接杯举殇。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嵇琴阮箫。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11:49 | 只看该作者
《名贤集》全文

   四言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谏之双美,毁之两伤。赞叹福生,作念恶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休争闲气,日有平西。来之不善,去之亦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得荣思辱,处安思危。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事要三思,免劳后悔。太子入学,庶民同例;官至一品,万法依条。得之有本,失之无本;凡事从实,积福自厚;无功受禄,寝食不安。财高气壮,势大欺人。言多语失,食多伤心。送朋友酒,日食三餐。酒要少吃,事要多知。相争告人,万种无益。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居必择邻,交必良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寸心不昧。万法皆明。明中施舍,暗里填还。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跷蹊,神道先知。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人欲可断,天理可循。心要忠恕,意要诚实。狎昵恶少,久必受累。屈志老诚,忽可相依。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宜读。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五言集


    黄金浮在世,白发故人稀;多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常怀克已心,法度要谨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短,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心高遮甚事,地高偃水流。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人高谈令古,物高价出头。休倚时来势,提防时去年。藤萝绕树生,树倒藤萝死。官满如花卸,势败奴欺主。命强人欺鬼,时衰鬼欺人。但得一步地,何须不为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有十年壮,鬼神不敢傍。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存君子道,须有称心时。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地有三江水,人无四海心。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百年还在命,半点不由人。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晴干开水道,须防暴雨时。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欲要夫子行,无可一日清。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国正天必须,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白云朝朝过,青天日日闲。自家无驼至,却怨世界难。有钱能解语,无钱语不听。时间风火性,烧了岁寒衣。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常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报应有早晚,祸福自不错。花无重开日,人无长少年,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但是登途者,都是福薄人。命贫君子拙,时来小儿强。命好心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年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六言集


    长将好事于人,祸不侵于自己。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人无酬天之力,天有养人之心。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长想有力之奴,不念无为之子。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君子当权积福,不念无为之子。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君子当权积福,小人仗势欺人。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人道谁无烦恼,浪来风也白头。


    七言集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青草发时便盖地,运通何须觅故人。但能依理求生计,何必欺心作恶人。才为人交辨人心,高山流水向古今。莫作亏心侥幸事,自然灾害不来侵。人着人死天不肯,天着人死有何难。我见几家贫了富,几家富了又还贫。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平生正直无私曲,问甚天公饶不饶。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升天时。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家业有时为来往,还钱常记借钱时。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蒿里隐着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欺心莫赌洪天誓,人与世情朝朝随,人生稀有七十余,多少风光不同居。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有事但近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须父向前。心好家门生贵子,命好何须靠祖田。侵人田土骗人钱,荣华富贵不多年。莫道眼前无可报,分明折在子孙还。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呆汉吸西风。忠臣不事二君主,烈女不嫁二夫郎。小人狡猾心肠歹,君子公平托上苍。一字千金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作什么。乖汉瞒痴汉,痴汉总不和。 乖汉做驴子,却被痴汉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14:52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还有解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137383.html?si=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17:58 | 只看该作者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30:27 | 只看该作者
《道德经》
道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 (wù),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xiá)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dài)。
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yuè)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德篇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yú)无舆。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43:03 | 只看该作者
《论语》精典句子解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详细:
论语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兒,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主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八佾篇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里仁篇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空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斋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论语·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々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鍻,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主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々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衤卑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视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告,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则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硃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櫌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硃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古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主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4 15:49:11 | 只看该作者
于丹教授读《论语》的心得:
孔子的教学特点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 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