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希涛倾囊办淞中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冬雷 发表于 2007-9-12 11:2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希涛,字观澜,又名鹤岑,上海宝山人,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生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卒于1930年,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光绪二十三年时他32岁,考中举人,到上海广方言馆任汉文教习。他精研新学,意识到教育为治国之本,在出任宝山县学务公所总理期间,努力增设四乡二十多所小学,又创立宝山绘丈学堂、太仓州中学和观澜中学。他和龙门书院的同人一起倡议改办师范学校。他到日本考察回国后,任龙门师范学校校长,并在吴淞筹办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光绪三十一年,他倾家荡产辅助马相伯筹建复旦公学,累计负债六千余两,全部由他逐年偿还,弄得家境艰难,靠其夫人勉力操持才度过难关。当时在亲友中曾经流传一则趣闻:有一天,一个骗子到袁家对袁希涛妻子说:“今天有人请老爷证婚,叫我回家拿一套好点的衣服给他换上。”其妻听后说:“他哪里还有衣服,不就那么一套,今天已经穿了出去了。”那个骗子听了,吓得一溜烟地逃跑了。后来袁希涛还组织成立江苏学务总会。光绪三十四年,应直隶(现河北省)提学使傅增湘之邀,任直隶学务公所科长,到河北各地视察学校。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袁希涛任职教育部,曾任普通教育司司长,两次担任教育部次长,三次主持部务。前后七年,他主持制订了国家教育制度、法令和学校课程设置等,尤以草拟《全国义务教育计划》影响深远。任职期间,他多次到江苏、湖北、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上海等省市视察并筹设高等师范学校。当北京大学缺校长时,他大力呈请政府出面邀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又出使东北说服张作霖出资、拨地,筹建东北大学。他还建议由国家培养美术人才,当蔡元培推荐徐悲鸿后,就送徐悲鸿公费赴法国深造。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国对德国宣战,袁希涛主持收同济大学为国立,并在吴淞建校。五四运动爆发,教育总长辞职,袁希涛暂代部务,出面保出被北洋政府警方拘留的22名爱国学生。由于他同情爱国学生,以致不得不辞职并去五台山。北洋政府当局对他深为怀疑,他家的前后门均有暗探监视。

  同年11月,袁希涛与教育界人士发起组织欧美教育考察团出国考察。他先在美国考察了二十余州,又到欧洲考察了11国,前后一年时间,回国后整理出数十万字的著述。在上海,他还和黄炎培一起在江苏省教育会工作,处理了暨南大学办商科事,找各方面人士商谈东南大学经费问题,讨论应对南洋英属地取缔华侨设学校事的办法。自考察欧美教育后,袁希涛特别倾心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还到各地讲演欧美教育情况。因此,在1921年7月义务教育期成会在江苏成立时,袁希涛被公众推选为会长,和黄炎培副会长一起拜访了江苏省省长,商谈义务教育筹款办法。他还和黄炎培、沈信卿一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24年,他倡议筹建宝山县立初级中学(今吴淞中学前身),先借淞阳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部分为临时校舍,后定校址吴淞镇。造教学大楼、师生宿舍各一幢,委任黄鼎为第一任校长,当年8月招收初一新生三十余名。1924年江浙战争后,袁希涛辞职返乡,继续致力于家乡的教育普及工作。晚年生活困难,靠在灯下编书、写作以自给,并常常步行下乡劝学,一直到患病逝世。1930年袁希涛逝世后,民国元老和教育界著名人士蔡元培、叶楚伧、蒋梦麟、黄炎培等纷纷题词哀悼。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资友 发表于 2007-9-13 16:13:13 | 只看该作者
希涛、希洛的后人有在沪的,还有在东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冠烛 发表于 2007-9-13 23:42:59 | 只看该作者
清朝末至民国初,希涛、希濂、希洛三兄弟是非常有名的。手头有一份资料,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打印,只录简要:

     袁希涛故事概要

  一、1905年鼎力辅助马相伯筹办复旦公学,任第一届教务长;
  二、1912年任职教育部,1915年为教育部次长,1917年1918年两次被授予“嘉禾章”;
  三、最早建议由国家培养美术人才,如:大师徐悲鸿深受其惠;
  四、引进现代学制;
  五、力倡义务教育;
  六、创办师范教育;
  七、热心公益事业,慷慨助人;
  八、关心新政,造福百姓。

      袁希濂简介

  希濂是希涛仲弟,于1987年发起组织了“城南文社”。与李叔同、许幻园、蔡小香、江小楼并称“天涯五友”。1915-1915年任温州高等审判庭庭长,获司法部二等金质獬豸奖章。又是书法家,通梵文,精魏碑,号称“江南书丐”。

      袁希洛简介

  老三希洛是同盟会员,也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当过校长、县长、参议会议长、国大代表。曾向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印。1956年晋见过毛主席、周总理。是上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也是上海市文史馆第一批馆员。
  三兄弟乃上海宝山人,祖籍浙江宁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