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唐太宗军师袁天罡墓在白鹿原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胜贵 发表于 2006-9-8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正史未载野史未记村民却世代相传  
唐太宗军师袁天罡墓在白鹿原  


  本报讯(记者尤凌波)“袁天罡就在咱狄寨原上埋着呢,墓叫金罡冢。”这个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且言之凿凿的说法,给古老神奇的白鹿原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最早是从狄寨街道办文化站赵建乐站长的口里偶然听到这话的,这个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40多岁的原上汉子,也是从老人口里得知的:“墓就在北大康村西,当地人都叫金罡冢,现在墓冢还在。但近一两年来,盗墓贼光顾过好多次,盗洞就挖了好几个,幸亏都被村人发现的早,尚未得逞。”

  平坦的黄土原上,有一个高高的墓冢,这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墓,在其南面500米,还有一个隆起的土堆,“那就是袁天罡的墓”,赵站长给我们指明了方位后有事先走了。

  这是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15米,上面长满了荒草的墓冢,没有墓碑,也没有任何标志,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的长眠之地?树荫下,一位老者悠闲地牧着羊儿,看到我们围着墓冢乱转,便警觉地凑了过来,听明来意,这位60多岁名叫薛稳勤的大康村村民,却说这隆起的墓冢不是金罡冢:“俺们乡党都把袁天罡的墓叫金罡冢,但不是这个,在这个的北面200米的地方,原来也是高高大大的,可惜的是前几年就叫平了。”问老汉怎么知道的?这个墓又是谁的?老汉说:“听我爷说的,我小时候还在金罡冢上耍过哩。至于这个墓疙瘩不知道是谁的,都叫贼娃子挖了好几个洞了,反正也是个老墓。再没人管,迟早会叫盗空。”

  又来到老汉指的地方,见是一片平展展的麦田,饱孕着籽粒的麦穗在正午的烈日下等待着成熟,哪里还有天罡墓?!倒是在田埂上,有一些散落的瓦砾和陶瓷残片,似乎在印证着赵站长“这里过去是一片古墓群”的话。

  袁天罡,唐代传奇人物,据说和其弟子(一说师弟)李淳风(公元602———670年,是岐州雍即今陕西凤翔人,著名的星象、历法、天文学家)曾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军师,两人还一起写出了神秘的《推背图》,奇怪的是其虽名声显赫然而却正史未载野史未记,难道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人物?若是小说家言,怎么在白鹿原上又世代相传有他的墓冢?看来这种种谜团还待有关专家去解,但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已被平掉的和尚未平掉的古墓才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义务。否则万一被盗空了的话,不仅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恐怕谁也破解不了这一千古之谜了。

原载:《西安日报》2004年5月26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达军 发表于 2006-9-8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西安南郊发现唐太宗孙女墓 墓葬壁...



西安南郊发现唐太宗孙女墓 墓葬壁画已遭破坏
作者:



  唐砖和唐罐非常吸引人

本报记者 申重重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彪)一处被村民流传为唐太宗孙女的墓葬,在施工中露出真容,可惜的是这座有着珍贵壁画的墓葬却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8月7日起,文物考古部门对这座位于西安南郊西部大道西侧的墓葬进行保护并开始抢救性发掘。

  盗洞8米长幸未挖到墓室

  8月3日晚6时许,记者赶到施工现场时,西安市文物稽查大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相关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勘察。可以看到,在一条深达8米的施工基槽一侧土壁的底部,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人进出的土洞。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透过盗洞口可以发现墓道已经被挖了8米多长。“所幸的是盗墓贼才挖了不到一半,还没有挖到墓室!”

  据了解,该处墓葬是近日西安市市政二公司安装排污管道时暴露出来的,可能因此引起盗墓贼的注意。接到群众举报后,长安区文物局8月2日晚上就赶到现场进行保护。8月3日,文物工作人员在盗洞中发现了盗墓贼遗留下来的4节电池和一个矿泉水瓶,看样子盗墓贼在该处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了。

  墓葬壁画已遭破坏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工作人员现场勘探后,从基槽边堆积的土堆中,发现了被丢弃的一个灰陶罐和一块破损的墓砖,从这两样文物,考古人员推断该墓葬是一座唐代墓葬,距今1300多年。

  考古人员在盗洞的土壁上发现了残留的壁画痕迹。“有壁画说明墓葬具有相当高的等级,并且该墓葬带有天井,墓道宽度、长度都具有一定规模,可以断定该墓葬是一座高等级墓葬。”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盗墓贼的光顾,该墓葬珍贵的壁画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文物部门下发停工通知

  记者了解到,该墓葬所处区域是唐墓聚集区。附近的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在“文革”时期该地区曾有一个大冢,当地村民流传着它是唐太宗孙女的墓葬。但后来平整土地时,这个大冢被推平了。对于这处高等级墓葬是不是就是村民所流传的公主墓葬,考古人员表示,这需要等最后的考古发掘证明。

  8月3日,文物部门向该工地下发了停工通知书,考古人员已经开始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清理。


来源:华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达军 发表于 2006-9-8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堂兄墓现长安(图) 三墓室唐...

唐太宗堂兄墓现长安(图)
三墓室唐墓为皇帝待遇 墓葬僭越级别唐代即被毁



出土的唐卧羊俑



出土的唐风帽俑。(记者刘珂摄)

  本报讯(记者原建军实习生王勇)与史思明、王建这样都曾称帝的赫赫人物一样,李渊侄儿、李世民堂兄李博义薨后也按皇帝待遇自置三墓室墓葬;此墓葬形制有僭越之嫌,惹大唐帝王龙颜不悦,李博义墓遭毁,这就是近日在西安南郊发掘的唐皇室墓葬所呈现的历史一幕。这也是三墓室唐墓首次在陕西被发现。
  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在长安区大学城发掘出了一座墓葬,其特殊之处为它有三个相连墓室,前墓室长5米宽4.5米,中后两墓室的长宽都是5米,墓道总长57米,墓室有5个天井4个壁龛。三个墓室都为砖砌,墓顶塌陷。负责挖掘的刘呆运研究员说,三个墓室的墓葬形制是皇家待遇,截至目前中国发现三个墓室的墓葬一处是史思明墓,他生前曾称帝;一处是五代王建墓,此人生前自为一隅帝王。

  从这处墓葬里发现了一块墓志盖,墓志盖是陇西郡王妃王氏墓志盖,志盖青石质,正方形,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顶面划方格,阴刻玉箸篆书“大唐故礼部尚书检校宗正卿上柱国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陇西郡王妃王氏志铭”。墓志盖四围刻着减地线刻纹。志盖出于墓第一甬道口内西壁下,竖置,明显已经失去原始位置。志石未见。“陇西郡王”是唐高祖李渊的侄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李博义。《旧唐书》卷六○载:陇西王博义,高祖兄子也。高祖长兄曰湛。武德初,追封湛为蜀王,博义即湛第二子也。武德元年,受封。高祖时,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显庆二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李博义薨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根据王氏墓志盖上的语气推测,王氏应死于博义薨之后,系后补葬于这座墓葬中。

  李博义与其妃墓室上有深3米的大扰坑,刘呆运说初步判断应是皇家毁其墓,墓里的砖都不见了,而盗墓贼是不会要砖的。史载,博义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食必梁肉,朝夕弦歌自娱,骄奢无比。与其弟渤海王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帝谓曰:“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呢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从这些史料中可以明白,李博义的墓葬在唐代被毁是有缘由的,李博义的荒淫无耻激怒了皇室,皇室掘其墓以收拢民心;再是李博义虽为皇室血统,但离皇帝正统还是有距离的,故三墓室被视为僭越级别,其墓遭毁当不足为奇。考古学者在开挖现场看到,墓室石门被砸烂,剩一个门墩,墓室砖墙也不存在了。墓室里还发现了十来件俑,其中的风帽俑神态惟妙惟肖,身高35厘米,手中握的木制武器早朽。4只陶羊自盗洞挖出;按理说,没盗扰的皇家墓葬应有上百个风帽俑。


[编辑: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达军 发表于 2006-9-8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李世民墓——昭陵,被誉为“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墓——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陵园是一个丰富的文物宝库。地上地下遗存的大量历史文物,陈列在昭陵博物馆内,展示着唐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盛况。

  昭陵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今礼泉县东北10多公里的九宗山。昭陵是唐代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其总面积为2万公倾,陵园周长60公里。陪葬昭陵的王公贵族达200余人,目前能够确定的墓冢已有185座。这些陪葬墓如拱月的群星一样,分布昭陵的南部半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冬雷 发表于 2006-9-9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神话中的 袁始天尊 是不是就是他?

神话中的 袁始天尊 是不是就是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