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先峰博客,博客先锋!http://liuchengqun.blog.sohu.com/1434734.html
--------------------------------------------------------------
2006-03-17 | 袁氏家谱网 袁资友湖北省谷城县第一中学 袁氏家谱网 袁资友
--------------------------------------------------------------------------------
内容提要: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二、几次成败论不得英雄 三、知道做事就是学习的最好的方法
四、爱好是成就之母,也是愉快学习之源
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对我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我3岁懂恋爱,7岁会做饭,8岁当放牛娃,10岁学会插秧割谷,12岁会打柴挖树兜卖钱,15岁一个人来回从谷城跑襄樊、武汉、黄冈,汽车、火车、轮船什么都行,17岁上师范生活自立,24岁结婚生子,28岁死了爸爸。
1962年,上帝安排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降临到了错误的家庭: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区川西林业局。不久,精减压缩政策来了,父亲就带着我的藏族母亲、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来到了一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穷地方:谷城县。好穷我不知道,但乡亲们总是说:我家一无所有,只好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当盆洗脚。当我上小学时,常从当时的住处路过。那是两间低矮的草屋,一个门,没有窗,靠灶的墙壁打了一个洞,用于倒洗锅水之类的。我们搬走后,便成了牛棚。再后来,风吹日晒,我的老屋便倒了,成了肥田的土。
因为穷,我从小到上初中没有穿过属于自己的新衣服。我生在居中,上边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补上几针或是修改修改便是我的新装。不管单帽还是棉的,总是父亲用过的就成了我的。父亲是电工,总出门在外一年到头总有几顶帽子给我承袭。袜子更好说了,反正我最小,大点脚的把破了的底一剪掉,上一层布底,就成了我的新品。要说穷困,脚上的鞋子也能佐证:下雨天,在农村里打赤脚是很自然的事,要碰上割麦子、砍黄豆楷之类的活计,只好穿上破鞋。其实,一年只一双鞋,留着出门走人家穿,平时总是穿破的。到现在我的脚大趾仍有许多的口口,那就是小时候的鞋前后都有大洞,小孩走得急了,踢上石子碰破留下的记号。雨天里,路上牛糞猪糞的多,只好闭上眼睛冲过去。大雪天好办,用一层尼龙布裹好了腿,足登布鞋也湿不了脚。小雪化雪天最难将息,我又不想旷课,只得不咬牙,赤脚上路走2里地上学,边走还边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却争取胜利!”到了校,女老师看到了心疼,忙叫到寝室里用热水洗了脚才让上课。放假里,民兵连长把学生统统逼到田里干活。小小年纪当然很累,鞋里落了一层的泥土也顾不上倒出来,时间久了,鞋底里就象是刷了一层漆,黑光黑光的。
因为穷,吃不饱饭。一年上头,难得吃上几顿纯大米饭。七O年修襄渝铁路时,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站在民工们的大食堂灶台边一等一个晚上就为了三五个孩子分吃一只半斤重的白面馍。当时学习成绩好歹还可以,于是就有成绩差一点的难兄弟们每天怀揣半块干馍来作为抄作业的交换条件。父亲是从单位到农村的技术工,开打米机的活自然非他莫属。为了养活一家九口,他不得不在漏斗刚把仓子里的谷下完,脱离机肚子里还有几粒米时就把机器停掉,等来打米的人走了,偷偷把机器肚子里的半碗米掏出来,拿回家。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吃“大锅饭”。当时,不仅是一家九口吃大锅饭,生产队也吃大锅饭。队上每月分口粮和工分粮。口粮是按人头,大人一年360斤,小孩每月按21斤。吃完了,时间没倒,于是到月底这天就全家睡一天不起床,不吃饭。生产队里喂了十几头猪,喂猪的食除了青叶、青藤、菜兜之外,也会参杂一些不成熟的玉米棒子或是红薯。我们时常乘着“猪妈”(养猪的大婶)不注意,赶紧从猪食锅里捞几只起来,从猪口里抢食。在家里抢食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八张的大铁锅熬稀粥,先吃的捞干一些的,后吃的自然只剩了清米汤。平常很少吃净白米干饭的,煮一回得打八碗米(约6斤),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只知道每逢这样的场合我总是抢着吃拼命吃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甚至碗里没吃完就忙着去盛下一碗生怕没有了。少的时候固然能抢到两碗吃个半饭,多的时候则可吃4碗,对于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来说,4碗不知是一个什么概念但我心里清楚:每盛一碗都是用饭铲圧了又圧按了又按的,每碗可能少说有半斤。这可能令人难以相信,但你猜怎样证明这个数字,方法很简单:每次吃完这样的好饭过不到半小时,我肚子就撑得非常疼,最厉害的一次胀得一晚上在床上打滚睡不成觉。其实在那个年代,吃一斤多饭很正常。记得高中毕业时,我还剩一斤七两饭票,就一次性地把它吃下了,并没有觉得吃得好饱。直到参加工作后,吃一斤多也不在话下。在五山中学教书时,学校没钱借我们几个年轻教师买餐票,我们就直接在厨房里吃,吃了记帐。大师傅把上顿的现馍切开后下油锅动炸,我们就守在灶台边熟一锅吃一锅不用菜,结果一结帐,一个人还是吃了20块炸馍块,也就是四个半斤的馍。心安理得后还能打一场蓝球。那年头,吃,是天大的事。为了能吃上几个生红薯,我们都宁愿中午冒着烈日在地里看场子。为了吃半斤黑面馍加一碗萝卜汤,上小学五年级的我,也宁愿和大人一样挑沙改河,一干一通宵。七十年代上半页,我们这里有句俗话:河南人救了湖北人的命!当时,我们这里粮食收成不好,每年要大量地吃外地的返销粮,经过仓库的积压,米不涨饭,更加不够吃,经常挨饿。那时,我记得我们家什么都吃过:榆树皮、芝麻叶、红薯藤、苦菜兜、黄花苗、葛根葛花、野树菌、黑地皮耳等等。河南人用板车拉来红薯干换旧家俱,一张财桌能换百多斤红薯干,红薯干可参米做干饭、煮稀饭,也可磨成面,做红薯窝窝头或是煮面籽,那黑劲儿,就象非洲人的脸!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当时老爸所带领的一家人社会地位总是不高。虽然老爸又有文化又有技术。村里小孩们总是对哥哥姐姐们无理地叫骂,朝我家的房子上扔石子,从窗户里朝内打石头砸东西。看戏的时候,挤在幕角上,也被别人提起来朝地上扳。坐椅子也被人暗地里放上针头扎屁股。欠生产队口粮款,家里辛辛苦苦攒了十多年的木料被拉走了。兄长超生,瓦房被扒掉了。队上开会,司法上的人把嫂子打了,从别人门前过,又被一家姓郑的人打破了脸。后来我研究了深层次的原因:家里无论是老爸还是兄长,八字生得都很弱,身弱受人欺。我小的时候也被人欺。村里杀猪的张末爷要绑人,姓郑的要砸蛋,三岁时我就被吓掉了魂,差点死掉了。后来请人收了魂,命是保住了,但胆特小,队上的人喊我我竟不敢答理;一个人上商店买东西不敢说买什么竟吓得哭,老师叫回答问题声音小得象蚊子。大概是从12岁以后才有改观。队上的苏队长特别看重我,安排活总是考虑照顾着,别人做重的,我就做轻一点的,比如量棍子检查呀、清秧把子呀、打农药呀、扎堰漏呀、赶猪脚呀、记车趟呀、办批林批孔专栏呀等等。我做了火枪,恶人也不再敢欺了,有偷我家鱼的、做我家假帐的、不按政策扣我家木料的凡此种种,我都用笔,拿起法律的武器与他们抗争,很是令他们头疼。结果,直到现在,村里凡是涉及到官司诉讼之事,每每还专程来请教我。我自然成了家乡父老教育孩子成才的楷模。
当初读书奋斗,是因为生活太苦太穷,穷则思变。
思变的途径也有点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味道。记得四川成都的大姨曾说过想把我过继过去,我着实辄心想往了好一阵子;后来二爹想教我学当剃头匠,因为读书,我觉得兴趣不大;再后来县剧团说选拔人才,相中了我会吹笛子口琴,结果被大队连长说了坏话而作梗;高中快毕业时,邻队的算命先生想收我为徒,教会了我“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推大运,掐小运,演流年那一套,直到现在,有的人还真以为我会周易八卦。想上技校,因为不是商品粮户口而被遗弃了,想当兵验空军,却因为身体廋弱营养不良而不在名列。不想考上了师范,也算是十里八乡的唯一。其实后来看,没有考上的好友们,也都自己娶了媳妇,盖了楼房,自由自在;恰恰是我们几个“吃上了商品粮”的同学有点穷困潦倒。社会变化太大太快。当时谁也不曾想到,我竟然也能有自行车、空调、彩电、电脑、电话、手机、甚至汽车。更想不到,竟然也能买总价值10多万元的楼房。原本怕象兄长一样到了30岁还娶不上一个媳妇来,谁想,媳妇的事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进入围城的人却想突围出来,要是单身该多好!娶媳妇是件大事,现在想想有几个事情没作好,害人害已。一是不能因失恋而自暴自弃或是胡乱结一个算了;二是没有相一相八字是错的。虎人龙妻,天错地错;三是不要过早地要孩子,合不来的时候麻烦多多;四是不要抱着某种目的而结婚,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五是要看清长相,宁可不要她天庭饱满,但中庭鼻子要正,中年才不会失业、生病。看看她母亲的现在,就是她的将来。六记不一定要厮守在一起,没有距离的婚姻一点也不浪漫。七要注意性格的默契,性格不合是终身的苦难。婚前只要发现一次有较大的冲突,这便是永远的痛。
二、不谈成败看天下谁是英雄
世界上的许多事,有只有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 奥运竞技场是这样,高考的独木桥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过来人,也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因为,我跳过了“农门”,但我只考上了中专。在1962年的冬天,上帝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生下了我。因为那年的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区川西林业局正是精减压缩工人、我父母正面临着下放到农村的日子。虽然母亲是藏族,但我还是在襁褓中就随父母一起沿长江而下,到了湖北比较落后的谷城县。落后的农村娃,“跳农门”的方法有两个:当后,考学。由于身体差,当兵没当成,对我来说,考学成了唯一的出路。
其实我记忆力很差。上小学的时候,胡太珍老师检查全班每个人背诵一篇长不足200字的《韶山升起了红太阳》,轮到我时已是最后一个了。不是我不努力,可就是背不会。我反复地背着前几句,总是在前几句打转转,也许是老师累了,也许是老师故意放我一马,当她问我背到哪里了的时候,我就扯谎说“背完了。”于是老师就让我逃了。上中学时本来就没有课本,加上我又走亲戚逃了两个月的学,高考时我的数学只打了2分。同学们可能失笑,乱勾也不止两分呀!问题是,当时是1989年,才恢复高考第3年,我是班上前几名也做不来,照抄无门;也没有单选,乱勾不成,所以硬做了2分。数学2分,但我考上了中师,成为我们村里第一批考上学的两个人之一,难道2分就不是英雄?我认为,英雄本色主要还体现在:我们文科班120多人中也只考上了我两个。我们村是我两个,我们镇也还只是我两个,我们全县也只14个。
说起考学,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谷城师范的通知书下达之前,襄樊技校还让我们填表交照片,准备上技校。却因为我们是农村户口而被政策抛弃了!
说起读书时的成绩,好象我从来就没有拿过第一名过。小学时,数学的运用题总是理解不透,表达能力也极差,胆小得甚至连本组的村民喊我也不敢答理,一个人不敢进商店买东西,老师同学们都叫我“袁斯文”。读高中时,我最多也只是班上第五、六名的样子,全校大会上拿奖的总是我前面的一二三名。我要高考了,我写信给黄冈的姐夫说谷城没有资料,他就从他们那里给我寄了一本历史地理合集的复习资料,并说“这是今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关键时候了,你要搏上一搏!”结果,我尽力地学习了一年,考出了我班的第一。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考上学就是成功了。
但现在看,考上中师,是我人生的失败之始!
第一,当老师这20多年里,穷得连房子也买不起。我的没考上大学或中专的同学们有的成了当地的专业户,有的靠打工挣了百万,有的挖金矿发了迹,都住上了新楼,买了摩托,娶了美妇,生活自由自在,无限风光。穷我倒不在乎,关键是教学备课、改本子负担太重,没有双休,夜以继日,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得了700度的近视眼,做着没有创造性的工作。等到我们的人生黄金期就快没了的时候,教育改革的力度又是这么大,抓教学质量、搞业务培训、抓学历达标、搞老师聘任,怎么什么都让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呢?中专起点、进修专科、补修本科,学历刚跟上,政策又卡壳了:分房、评职打分时,专科以上起点的学历读书期间计算工龄,专科以上起点的学历加4分,专科以上起点的学历算统招统分……,失败!失败!彻底的失败了!!
虽然在全市的中小学教师文化水平考试中,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虽然我的教学成绩也曾经不少次辉煌,虽然我的论文在多级报刊杂志上有一写的权威性,但这都改变不了我的致使遗憾:起始中专学历!别人朝车城进发时,我呢,中专生;别人孔雀东南飞时我飞不动,因为中专,别人者洋洋地谈天说地时,我郁闷无限,我的可怜的骄傲呵:中专!
村里人眼里,我是成功者,所以他们教育孩子都要以我为榜样,碰到说不清的理解不开的结就请我来断;在同学眼里,我是成功者,因为能到这全县最高学府来教书的,就我一人;在老乡眼里,我是成功者,从村小读到乡中,从乡中学教到高中的只有我这个没有任何后台的普通人;在知识分子眼里,我是个成功者,他们不仅曾经早在报纸上熟悉了我的名字,而且我在电脑这一行也先他们而行,并且在全县都是小有名气的摄像、制作VCD的大师级人物。
我是风云人物吗?不是。我有名气吗?有。除了空名,我还有什么?没有。所以,在我心里,我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失败者!
成也罢,败也罢,我还是我,关键看你用什么尺子来量。
三、知道做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做事和不做事,是老师看学生最直接的切入点。现在进入法制社会了,老师也比较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不想学习权了。因此,建议不想听这节课的学生做点具体的事。比如,读点书报,练练书法、绘画,再无事可做,睡觉也行。反正不能说话和放录音机,
以免剥夺了其它同学的听课权。任何人,包括美国人的自由都不能建立在剥夺他人自由的基础上。
人一辈子想做的事很多,不可能做完,原先想做的事后来也可能坚持不住就没有做了。这就是计划与落实的关系。学生想做的事特别多,成不成看落实得怎么样。我是个有文学想象的人,因此我就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自我监督,使计划得以落实。
当学生的时候,我每学期都要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强制自己执行。先看看课表,听听老师对每周每天的大体安排,然后着手制定自己的计划。比如,大计划时间表计划中这样安排:前大半学期,侧重弱科数学,每周一、三、五晚饭后各半小时,周六周目机动时间全补数学,二、四晚饭后半小时历史地理。中午除一小时休息外,其余做作业或写书信、日记。早饭后20分钟背两语。同时,小计划更细:比如数学几月几号复习哪几页书,哪几套题,哪几个重点。什么时候唱歌娱乐、交友,临考前半月哪几天复习哪门,哪几天复习旧题的出错部分,哪几天复习语法笔记,哪几天复习自己总结整理的东西等等,都一一具体到天,因事不能完成的就牺牲原定的休息时间来弥补,对自己毫不迁就。并且每个星期以日记的方式,分析本周的收获与失误,总结和调整学习计划,找出自己的学习竞争对手和努力方向,分析双方各自的优势、劣势,给自己打气。这样,既调整了心态,平衡了心理,又促进了自己的学业,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通过写日记,有时用文言,有时用英语,竟然为自己后来的文学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学问不动笔不行。学文科不动口不行。不学习时,翻翻字典就算休息。
我要求我的学生们,不动笔就不要学习。动笔就要有系统的读书笔记。课前我总是先把还没学的单元先看一遍,并把自己认为陌生的和有用的东西在书上做上记号,先猜意思,然后查查字典或看看词表,以证实自己的猜测。自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敢于“猜”的过程。当真正上课时,我可以只听我不懂的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学透了学活了。读高中的课堂笔记现在还有3本,师范做的笔记有5本,大学的有8本,另外还有20多本自习学习笔记,有的是关于专业的,有的是关于文学的,散文、诗歌、小说什么都有。还
有的是中医学理论的书或是针灸方面的,此外,周易方面的研究笔记最多,20多本。早在小的时候,村里有个算命先生就把他的本事全教给了我,对五行生克的理论结合中医学能悟出许多的道理。1992年以来,我对电脑特别感兴趣,10多年来,除了买了大量的书籍,还做了20多本笔记。现在,我不仅懂电脑的硬件操作技巧,听听看看就能判断出哪里有毛病。在电脑软件方面,我也很有心得,除了对一般的软件故障能轻易排除外,自己也编写实用软件。象学校财务、排课、图书管理之外,保险公司的客户管理、财务管理软件我都做过不少,有的现在都还在使用。目前,学校教师们讲课都兴做“课件”,多年前我就开始做课件了。有时用PowerPoint做,有时用Authorware做,有时也用Flash做,更复杂的时候,还用做网页和做3D的软件一起。每次全市的大型公开课,总有老师要请我做课件,而且每次也总是能让他们荣获一等奖。现在,当别人都开始学做课件时,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我摄像、制作VCD、DVD,做三维动画。
我总是因为走在别人的前面而感到满足。
通过找事做,做别人不会的事,我从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而且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爱好是成就之母,也是愉快学习之源
没有学英语时,我对英语有天生的爱好。记得上小学时,从父亲口中知道了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这使我常在同学中引以自豪。尽管父亲把Q读成了“壳儿”,我也读成了“壳儿”。后来从初中教室外经过,听到他们的老师教英语字母歌,于是便极为好奇地在窗外跟着学,那里便会唱了英语字母歌。轮到自己上初中了,只有薄薄的一本广东英语教材,老师教我们读Labour Day我们就跟着唱,竟然到现在还会背诵当年的“Labour Day,labour Day,we are happy and gay,study hard,work hard,all for our country.”对英语兴趣太强烈了,一本教材觉得不过瘾,就把老师的字典借过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把常用的词抄了个遍。傻得好可爱哟!当考上师范后,先一阵子我们是大文科中文班,后来要报一部分学生到英语班,结果我就报了。从高中教材从新学起,自己立志多学多记,就买了一本英语单词分册记忆5000个。第一册简单,第二分册较简单,第三分册逐步加难,每天给自己下任务,记二十个单词再睡觉,睡下了再想一遍,立刻忘记了的立刻再看一次书再记一次,第二天早起身未动就先想一下头天记的单词,一般能想起80%,想不起的再看一下书再记一次,到第二天晚上睡前,先复习一下头天的单词,再记新单词。每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结果,颇有成绩。我现在的单词都是那时候记住的。单纯记单词的缺点是好忘记。我就从北京商务印书馆邮购了一批英语简易本的原文小说,有的有中英文对照,有的有注释,有的什么也没有,从那时起,就养成了猜词义少查字典的习惯,结果对单词的巩固对世界文字的了解很有帮助。我的历任英语老师对我也对我器重,王辉、徐昌芝、刘大勇、曾平、曹正华等。虽说一般我的成绩不是全班前3名,但也总是比较靠前的。参加工作后,82年襄樊市进行了一次教师水平测试,我得了92分,在五山是最高分。2002年全市又进行了我参教以来的第二次水平测试,我在谷城一中仍是前3名。
除了英语,我的梦想是当文学家,搞文艺创作,写诗。上初中时,看到襄阳报经常登载一些身边的人或事,也就想写点东西上报纸。大约从17岁时就开始写稿子投稿子,直到上大学的1985年(22岁)才在大学办的校刊〖乔治岛〗上发表了一首诗〖桥〗。之前,其实已经过了多年的磨砺。82年就参加了山西青年杂志社举办的刊授大学,我现在的文学基本功皆出于那里。学了六年,买书百本,系统地学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修辞学》、《哲学》、《新闻写作》、《报告文学》、《外国文学》等十几门课程。读中师期间,办了读书证,每周都要到县图书馆借些名著,5年间做下了读书笔记20多本。开始是仿写,后来是改编,再后来才是创作。开始是主动投稿,大约每周投出去5稿,但是总是退稿。那时好在寄给报纸杂志的稿子不要钱。共约有300多篇习作被退了发不出来。到1986年农历最后一天,我儿子出生了,他给我带来了好运:一篇写他出生的通讯稿《除夕报喜》在襄樊日报发表了,从此,信心大增。这是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第二年,在襄樊日报发表了10多篇各类文章,并被评为《襄樊日报》87年度优秀通讯员。后来谷城县的三台一报也联合聘我为其特约撰稿人。市文联的《汉水》杂志发了我的长篇诗评《举起历史的镜头》,有两篇诗作在全市的文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市作家协会吸收我为作协会员。
在此后的几年里,是我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报纸上整版整版地都是我的稿子,类别也从地方小报上到了中央大报,彻底地从我主动投稿转为向我约稿了。报社的不少的编辑记者还不时地请我帮他们改稿,成为编外记者。全县所有知名企业的老总们我都写过,全县最著名的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都在我的笔下更加光彩,教育战线遇上要申报有档次的事迹材料时,都邀我同去采写,在新闻界,没有不知道我的人,凡是看报的人士,都知道谷城有个袁资友。后来,我发现,我特别长于写报告文学、写人物传记,长于写讲演稿。但不太长于公文材料和小说。于是,自己在接受任务时,也主要有个选择性,以免出力不讨好。当我写到20多万字500多篇稿子的时候,我进行了反思:一是写的多与我的本职工作不挂勾容易引起非议;二是写作得这么辛苦也没有多大的实惠;三是岁数不小了灵感少了写东西变得累了。于是就考虑歇笔、改行、务实。
对中医学的爱好,使我对五行生克的理论融会于心,学起周易来也手到轻拿。
易道上有几个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下八卦理论和磁场运行的道理。从事北京的刘剑峰门下,对中医手诊又有了新的体会。于是,对自己哪年运程如何,前程利弊,趋吉避凶之理便不胡涂。就我的八字而言:壬寅年辛亥月乙亥日丙戌时,命有九字含六壬和。印旺财疏,多才多艺,生不逢时;风流倜傥,结交名流。初运驳杂不吉,少运渐可,自成自立,白手起家,中运财旺,晚运成就。一生衣禄丰,官位无,文章有,空名空利。主业无功,余业多成。就长像上看,天庭不満,早年受困,天资不聪,中停生硬不直,中年多有阻隔,晚年一般,耳珠不大,无多大的福。加上网上有不少的算命软件,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真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心理终于明白,人生,既要努力不懈,又不可强求。此生看来,比上不足,比下也该知足了!
最后一爱是电脑。其实爱电脑这一说很模糊,具体地说,我是爱研究电脑有关的东西。
早在90年的286时代,我对电脑的神奇就想入菲菲。后来有机会和朋友一起看数据处理,用Basic处理画面,心想,自己要是有朝一日能拥有一个这玩艺儿真好。97年我成了我们学校拥有电脑的两个人之一。要电脑做什么?人人都问我,我知道我要电脑学技术,但我从不玩游戏。要玩也就是下下象棋。
从师于龚存银,他是个很不错的令人尊敬的朋友。后来学会了foxbase编程,有个公司用我编的程序来做业务,效果很不错。其它的技术便没了师傅,只好自学。于是,学会了做网页、做flash或3D动画,学会了authorware做课件,学会了用Powerpoint做演示,学会了用绘声绘影,学会了用PR做VCD,学会了摄像,学会了处理图形,学会了整理袁氏家谱,学会了在无声中和远处的朋友交流。于是,不知不觉间,社会上的朋友说:摄像做VCD,谷城一中的天相影视袁老师最好!看来,此生的兴起不会再转移了,做了VCD再做DVD,技术真让人一辈子学不完。
从吹笛子,到打了蛇剥了皮做二胡,是我的爱好;从修电器,到花大钱上函授班苦读书爬格子搞创作;从学中医,到研究五行八卦积累了几十本心得实例走进周易八卦;从探究成绩统计,到编程、做动画做影视作品做专题片,我转移了三道门坎。从师不多,自学不少,收益颇丰。常想,要是下辈们有我这种精神,中国何愁不强?我,什么都会,但不会享受,因为我没钱。
我学习的毅力是惊人的。也许是当时学雷锋学的,他的“钉子精神”那种钻劲,确实使我受益非浅。
附:对我有启发的谚语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只顾攀登莫问高。
3、响鼓不用重捶。
4、磨刀不误砍柴工。
5、功夫没有枉使的。
6、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7、三分天才七分汗水。
8、能行的时候想一想山外青山楼外楼,气馁的时候看一看身后还有来者犹在追。
9、人吃饭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不与暂时论高低,天涯何处无芳草。
13、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4、平平淡淡才是真。
15、能屈能伸大丈夫。
1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能饶人处且饶人。
18、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