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长山县志:邹平袁氏的二百年繁华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6-9-21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原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这是清末民初流传的一句民谣。走在邹平焦桥镇东平村的街道上,普通的农舍看上去与寻常村庄没有分别,道旁随意散落的残石断碑,默默诉说着一段逝去的繁华。

    村里的老人说,民谣里的三个人物都曾富甲一方,山东袁紫兰的老家就在这里。这些存留的建筑残片,大多来自袁家的庄园、祠堂、花园和墓地。

    99座楼阁  三挂千顷牌——焦桥别名“小北京”    与康百万、沈万三齐名的山东袁氏家族,当年究竟富裕到何种程度?有这样一个说法:清朝年间,从焦桥到北京的官道,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个店,店里打有水井。民间传说,邹平袁家人从焦桥到北京,住的都是自家店,喝的都是自家井水。不仅沿路之店属于袁家,官道本身也由袁家人修建而成。

    据老人回忆,这个家族曾挂了三次“千顷牌”,推算拥有土地面积超过三十万亩,光是给袁家看坡护地的百姓,就汇集成了今天的袁家屋子村。当年,焦桥东南村、西南村、东北村、西北村均为袁氏府第,楼堂馆舍星罗棋布,大街要冲、巷口建有高耸的汉白玉过街牌坊,牌坊上所刻石匾,多为皇族显贵手迹。以袁家东庄园东平村为例,有南北大街四条,东西大街五条,村内99座楼阁错落有致,均仿照皇家建筑风格建造,仅在规格上略逊一筹。焦桥因此曾有“小北京”之称,几世繁华皆源自这个家族的兴旺。

    《重修长山县志》记载,袁氏家族走向显赫始于袁紫兰。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袁紫兰的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袁紫兰之父名叫袁云蒸,家境贫寒,靠贩卖粮食为生,30余岁尚未娶妻。一日,他到本地徐财主家买粮,坦胸露出胸口七颗朱砂痣,徐顿感惊奇:怀揣北斗,必得贵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于是徐招其为婿。村民皆笑徐财主昏聩。云蒸之妻身怀六甲时,一位神秘老者指点,所得贵子将为财神爷转世。云蒸大喜,随即在上房东窗下挖获金银珠宝一瓮。

    桂花缸运吴三桂宝藏——豪富200年成谜

    1671年,袁紫兰出生。袁紫兰名为景芳,字兰馥,号紫兰。曲延庆所著《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友著称,14 岁补县学生员,后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柳州任职期满,袁紫兰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庆等地。

    自袁紫兰之后,袁家世代读书入仕。历经清朝康、雍、乾、嘉四朝天子,袁家涌现出160多位朝廷的重臣。然而袁家并非巨擘,亦无从商经历记载,袁家何以豪富 200年成谜。

    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比较流行的版本是,袁紫兰在柳州做知府的时候,一次挖鼠洞时,发现了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藏宝洞。藏宝洞财宝之丰超乎想象,袁紫兰每年都要往家运金银财宝。从柳州到焦桥长途跋涉,为防止盗匪抢劫,袁紫兰就想了个办法,说家里老爷子很喜欢广西桂花树,每年采买桂花树送回老家。在桂花缸下面,秘密铺上金银财宝,然后填土浇水上栽桂花树,用独轮车运回故乡。独轮车所经土路,碾压出的车辙异乎寻常地深。

    据传,吴三桂的财宝袁家运了几世几代。今日繁华落尽,传说中当年袁家运财宝的桂花缸,辗转被焦桥镇东平村村民许坤收藏。高近三尺的桂花缸,为珍贵的窑变瓷器制品,通体蓝色,色泽由浅入深,华美异常。在许坤收藏的袁家遗物中,从砚台、花瓶到地契、古籍等应有尽有,袁家其时盛况管窥一斑。

    查办污吏  紫禁城骑马——传世忠孝家风

    袁紫兰的孙子袁守侗,为袁家的显赫地位制造了一个高峰。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是袁紫兰三子袁承绂之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后娶诗人王渔洋孙女为妻。袁守侗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臣,历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担任内阁中书时,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等诗词名流结为文社,诗文互相往来。

    袁守侗为人勤奋恭谨,深得乾隆皇帝信任,连获提拔重用。乾隆二十六年,袁守侗时年38岁,被任命监察御史,前往浙江治理盐务。当时,浙江私盐泛滥,官商勾结,风气败坏。袁守侗制定新规,惩治污吏,浙江一带盐务风气大正。乾隆年间,袁守侗曾五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专门查办贪污腐败的封疆大吏,办案滴水不漏。

    乾隆三十七年,袁守侗查获云南布政使钱度贪污大案。时年,云南省宜良县知县朱一深控告钱度贪婪,强制下级官员购买其黄金玉器。袁守侗明查暗访,将钱度装运途中的金玉器件扣留查办,并截获密信,信中写道:回家后,做个地窖或夹缝墙,将金玉银两藏好,以备后用。至此,钱度的贪赃行为全部败露。袁守侗将案审结果上奏乾隆皇帝:钱度每逢从银库发放银两时,每一百两银子,扣除一钱七分不等,任期内克扣余银四万余两。乾隆看奏章后,立即下旨:杀,无赦。

    钱度被押赴法场斩首,袁守侗遂被百姓奉为“袁青天”。乾隆四十一年,袁守侗迁为户部尚书,获殊荣名为“紫禁城骑马”。乾隆四十二年,调任刑部尚书。乾隆四十四年,调任直隶总督,赏顶戴花翎,赐黄马褂。乾隆特拟七言律诗一首,褒扬其政绩。

    袁守侗母亲去世,按礼制回乡丁忧三年,忧伤之中染上吐血之病。丁忧期未满,河南一带黄河汛情告急,乾隆急诏其回京。乾隆迎接袁守侗到卢沟桥,见袁守侗气色不好:“看汝面容尚属气弱,汝当回署调养,汝若累倒,叫朕何处寻一好总督代汝乎!”袁守侗非常感激皇帝对他的这种器重,带病赴任,带着病就到了河南的工地上,带领百姓,修坝筑堤,抗击洪水,工毕乃归。回去之后,不到一年,袁守侗卧病不起,因公殉职。乾隆非常悲哀,赐太子太保,谥清慤 ,以王公之礼葬之。

    繁华逝水  旧踪难觅——太湖石独立风中

    当地老人回忆,袁守侗之墓大门原有三座牌楼,其上乾隆御书“圣恩”二字,墓建有神道三丈多宽(十米左右),两旁侧立一丈多高的石人石马,栩栩如生。1958年,兴起人民公社“ 社员投资”,袁守侗墓道拆除,砖瓦石碑用于修建学校房屋。“文革”期间,孝妇河发水时,石人石马被砸碎堵缺口。如今独留一座双龙戏珠碑头的神道碑,伫立在青青麦田中,彰显当时哀荣。

    在焦桥镇的牛家村屹立着一块 4.7 米高的太湖石,这块重达十几吨的巨石造形峻美,也是袁家重要遗物。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捻军在山东活动,朝廷派僧格林沁前来镇压,袁氏后人袁启耀组织乡勇队协助,用土枪土炮吓退了起义军,威望大兴。为纪念牺牲的乡勇,袁启耀要建一座乡勇祠,桓台望族王渔洋后人王氏家族要为乡勇祠献礼。袁启耀看上王家花园最大的一块太湖石,用了三个冬天的时间搬运,仅运费就花费了十万两银子,家族已显现骄奢之相。

    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世代为官的袁氏家族也走向倾颓。当年富丽堂皇庄园今天已无处可见,只有西董镇的任家峪村山脚下袁家建的避暑山庄保存相对完好。幽静的院落依山势而建,高大古朴的影壁墙用料考究,三进庭院里台阶、回廊巧妙组合,每个院落都设计精巧、相对独立,当年气派依稀可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