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出版社丛书<影视剧本的灵魂> <袁永阳>袁 军著
一.前 言
当今影视剧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剧本非常重要,是一剧之根本。当然,只有能征服读者、观众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才能成为影视剧本的灵魂。
而对于一部影视剧,作者在其中占重要地位,有的影视作者就创作出了影视精品,为我国的影视艺术留下了宝贵财富。但也有人认为,当今各类题材影视精品层出不穷,作者很难构思出独特,新颖,富有生命力的影视剧本,也有作者创作过多部影视剧本,并且每部剧本的故事都得到了影视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可是编写成剧本拍摄播出后,却不能在观众中产生反响,还有作者创作过多部影视文学剧本,每部文学剧本不仅得到影视艺术家的高度评价,还经导演进一步修改成分镜头剧本,甚至被导演修改得面目全非,拍摄播出后,不能在观众中产生反响。
我作为一名影视艺术爱好者,探索者,根据自已多年对影视艺术的探索,研究。本书将探讨:如何构思一部独特,新颖题材影视剧本?如何使你创作的剧本拍摄播出后,能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反响?如何使你的剧本.不经导演修改,甚至导演修改不了你的剧本,拍摄播出后,也能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反响?(特编写《影视剧本的灵魂》一书,供广大影视艺术工作者鉴赏。)
二. 创作前的准备
我先讲一个《金钥匙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由于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每天在外流浪、乞讨谋生。有一个傍晚,他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觉,当他快要睡着时,一位白发苍苍的神仙走上前,拍着他的头,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睡觉?他便把自已的身世告诉那位神仙,那位神仙听了他不幸的遭遇后,对他很同情,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金钥匙送给他。他接过这把金钥匙,感到很奇怪,不知这把金钥匙有何用处。那位神仙指着对面一座高山说,这座山顶上有一个山洞,山洞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如果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和信心,你带着这把金钥匙沿着山上这条小道登上山顶,用这把金钥匙打开那个山洞的门,那些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就是你的了。到时,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不必在外流浪,乞讨谋生。他听了相信了神仙的话,便带着这把金钥匙沿着山的小道往上攀登,他攀登了三天三夜,终于登上了山顶,他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这个山洞的门,这些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归他所有了,他成了一个富翁。
我们的影视剧爱好者都有一把想成为剧作家的金匙钥,到底能不能成为剧作家呢?我说,不能,也能。为什么?如果都能成为剧作家,全国这么多剧本给谁去拍摄呢?拍摄单位毕竟有限。所以,我说,不能。也可以说能,要成为剧作家,主要靠你学习勤奋刻苦,主要靠你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主要靠你学习影视知识的浅深,如果再加上你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拿着这把金钥匙,打开成为影视剧作家的大门。
剧作家创作的那些能征服读者和观众的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主要来源于生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又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罗丹艺术论》第5页中指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影视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生活,收集素材,也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独特的事和各种有个性的人物,写自己最熟悉,最有体验故事。如果是自己不熟悉,没有体验的事和人物,不要去写。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要从事影视剧创作,当然需要掌握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是,有了生活积累并不等于你就理解了生活,正确地认识了生活。生活不仅绚丽多彩,更是错综复杂的,正如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指出的那样:“生活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并不是直接显现在。一目了然的,它不仅隐藏在大量的现象之中,有时还被假象歪曲着。要洞察生活的本质和底蕴,看清:什么是代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机勃勃的,有无限前途的力量?什么是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背道而驰的,腐朽的,衰败的力量?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应该歌颂和赞美的?什么是应该鞭挞和批判的?其中: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
无论写什么题材,必须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要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活,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和道德情操,决不能散布精神污染。对于一个有志于影视文学创作的作者来说,应该把影视当成高楼大厦的基础工程来对待,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不能采取临渴掘井的态度。
《郑板桥.集题画》中有这样一段画语:“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雪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出乎哉?”
郑板桥这段著名的画论揭示出作者艺术创作过程的一般规律。
作者要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变化考虑创作的三个阶段。必须深入观察认识。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行具有诗意的美学积累。
一个好的影视剧作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生活积累和美学积累外,还必须掌握编剧的一些特殊规律和要求。任何作者要创作出天才轻而易举就创作出来的杰作是很难的,但在困难中最有可能和最容易走的路就是训练。任何作者在创作训练的时候,首先要进行题材的选择和处理。
题材,就是表现主题的材料,它是指作者从客观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和改造,描绘在作品中从而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社会生活现象。题材与素材不一样,素材是指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加工、提炼的原始生活材料。题材还有一种含义,即指文艺创作取材的类型与范围。如:农业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儿童题材等等。也就是描写生活现象的对象范围和性质。
选择题材有明显的主体制约性:
有的作者擅长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描绘史话般的场面和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而表现惊心动魂、宏伟壮观的气魄。
有的作者擅长致力于描写现实中的矛盾,对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无情的揭露,而呈现沉郁雄浑、飘逸调远的风格。
有的作者将笔触深入到普通的日常生活,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写他们的感情命运,有着矜重沉静、质朴清淡的旨趣,这成了题材的选择和开拓上的一种“定向”或“标尺”。
题材的形成,固然取决于作者的生活积累,同时还受描写立场和世界观的制约。任何一个作者都不可能把他熟悉的社会生活,不加选择地全部写到作品中来。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选取什么,舍弃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他的世界观,包括他的审美观和审美思想的支配。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会帮助作者从他所熟悉的生活中选取最有意义的材料,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并进一步加以提炼,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来。而同样的题材,在立场和世界观不同的作者笔下,提炼出不同的,甚至是根本相反的主题。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与俞万春写的《荡寇志》就泾渭分明。因此,我们的作者应该在深入生活时,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已的头脑,才能对生活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反映。正如列宁在《论党的电影》53页中指出的“要深刻地研究影片的题材……不仅必须把科学和生产带到电影中来,而且必须把幽默、笑料、喜剧和悲剧的令人激动的场面也带到电影中来。所有这一切应该针对着一个惟一的目标;争取新风俗,争取更好的未来,争取科学和艺术的发达。”在改革开放、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我们的影视艺术,应该表现广大民众的远大理想和科学态度,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宽阔眼界和崭新面貌。通过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广大民众对社会的责任和积极性。凡是有利于鼓舞广大民众同心同德地建设和谐社会的题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材,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历史的,也不论是严肃的,还是诙谐的,只要能使广大观众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能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都可以成为作者选择和表现的题材。实现题材多样化,是保证影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一个重要途经。
题材选择应服务于主题表现和人物性格刻划,必须考虑到所写的故事和人物要适宜于再现在银幕或屏幕上,并且在银幕或屏幕上可以获得最好的艺术效果。
题材开掘要深,要避免表面化,而努力开掘题材的深层意蕴。题材的意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题材进行阐释的结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毛泽东的话充分说明了影视艺术题材和倾向在影视剧中的重要性。列宁在《党论电影》第二阶段34页中指出:“必须详细选择影片并考虑它们在放映时对人民的影响。”这句话阐明了我们的作者在选择和处理题材时要考虑到人民群众是否喜欢,对社会是否有意义。
总之,生活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影视剧作者,只有面向生活,才能构思出独特新颖的影视题材。任何影视剧只有强烈地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独特而又深刻的认识和概括,才能牵动千万观众的心,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深刻的思考和巨大的共鸣。
...........<略>
60集电视剧<国母之父---宋耀如>剧本招商启事 2002年, 由我国著名电影评论家--陈荒煤.朱玛.郑雪来.王光全.郑定于.王愿坚的学生----袁永阳(袁军)先生以宋氏家族历史创作的大型电视剧<宋耀如>,先后得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委统战部.海南省版权局.江西省版权局.宋庆龄.宋耀如研究会.海南影业公司.有关领导.朋友杨伟光.朱寒松.庄建平,马勇,符鸿合.韩纫丰.赖淦才.王洪森.江涌.王震.彭晓晖.郭广仁等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朋友们的支持.帮助.并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拍摄许可证>.由多家投资商投资拍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顺利拍摄。后来,该剧本经作者用另一种艺术风格.角度编剧历时十年的打磨、修改、扩编 、充实、现终于隆重推出60集大型人物传记电视剧剧本《国母之父----宋耀如》,其中:第一部30集(宋耀如在上海),第二部30集(宋耀如和他的儿女们),并重新进行了版权登记。已具备筹备拍摄的各种条件。
故事跌宕起伏.时儿引人入胜.时儿感人肺腑,时儿摧人泪下,
时儿趣味无穷.时儿引人深思.时儿轰轰烈烈.时儿风平浪静.
因袁永阳先生忙于其他剧本创作.没有时间操作此剧.特向社会征招有影视剧操作经验.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筹拍60集大型电视剧<国母之父----宋耀如>.
联系人Q;846841957 13518806998 15308992001
特此公告
江西省版权局作登字:14--2001-A-0157
海南省版权局作登字:30--2008-A-073
影视艺术家—袁永阳 <宋耀如在上海>剧本推荐
编剧:袁永阳
剧本类型:历史、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