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谱古文断句
作者:冯顺政
旧谱文章为繁体文言文,通篇上下连接,很不适合现代读者阅读。在续修新谱时,把旧谱繁体字转为规范简化字,一般无可非议,也容易做到,但对旧谱古文是否进行断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族在纂修时不想断,保留原汁原味,原始风貌。有的家族是不敢断,怕“断不好句要断子绝孙。”有的家族是想断不敢断,有个家族在修谱时请一个大学生一篇文章断了几个星期还没断好,最后只好作罢。由此可见,古文断句确非易事。
武进《冯氏宗谱》编委会在对古文是否进行断句进行了反复的斟酌研究,多家兄弟姓氏的修谱同仁极不主张断句,起始编者也接受了这种做法。因为不断句不仅省事、省力,而且避免了承担断句之误的责任。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不做事没人指责,做事者往往引来评论指责。但是,随着编纂的深入,编者有一种不断句是上对祖宗、下对子孙不敢负责的感觉。祖宗写的文章,不仅要给子孙看,而且希望子孙理解,要身体力行,但看不懂怎么去做。如宗规、家训、宗禁等一篇篇很好的内容,由于不断句阅读困难,就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子孙来讲,拿到一部家谱,也不是作为收藏的历史资料,不仅希望自己能读通、读懂、且有所收益,而不断句之古文对今人来讲要读通确有困难。因此,编委会经过反复商量,对旧家谱的宗规、家训、宗禁、老谱序、跋和收入的传记、诗章,不仅要断句,而且要注释,对老谱记载的世表内容也要进行断句。一年来,编委会确实在古文断句上花费了大量精力。
从今年年初三颁谱以来,家谱中断句之文经苏慎、朱炳国、吴之光、黄元裕、陆林深、陈一青等家谱方家和有文化底蕴同志的评判,对我们家谱断句未有听到多大贻误之说,编者悬在半空的一颗心也总算落了地。在断句中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编者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有责任、要竭诚全力。古文断句虽有难度,但文章只要多研究、多琢磨、多推敲,终究家谱之古文一般不会出现传说中祝枝山卖弄文才的一付对联“今年正好诲气,全无财物进门”与“今年正好,诲气全无,财物进门”这样的难断之文。况且断句古文难度高的主要是宗规、家训、宗禁和一部分序、跋,虽然我们编纂者的水平有限,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到自然成。为了防止贻误,我们在编纂时把宗规、家训、宗禁的老谱木刻原文扫描后附在断句文之后,这样既可以使读者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原文,又可以供读者研究勘正。
二、不耻下问,请人校勘。我们请了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武进文联秘书、《武进日报》编委李翔岭老师作为我们的校勘,俗话说“棋高一着,服手服脚。”李老师勘正了我们许多贻误之处,居讲他多处吃不准的难断之处请教了其他文学造诣深的老老师。由于颁谱时间紧迫,未有充分时间余地给李老师校勘,若校勘时间充裕,则会趋完善。
由于编纂者非文字工作科班出身,水平有限,断句中肯定有不少差错,但编者至少可以说:一,动机是出于好心,目的是增加可读性、意会性。二,大大增加了编纂难度和工作量,可以说,编者已经竭诚全力。三,编纂者是敢于负责的。若有贻误,诚心祈盼读者的批评指正,并请后裔在续修再版时予以更正。谨记,与修谱同仁共同探讨家谱断句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