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袁氏家谱寻访谷城《周袁宗谱》
2005年8月12日,又虽然立了秋,天还是照常地热。暑假要过完了,我再不能等了。
在谷城县五山中学工作过4年,知道五山姓袁的不少,想细细地知道他们的宗族情况,一直是我的很大的一个心愿。上两次去五山,都因为8月初的一场大雨,把去袁氏集中地的道路冲毁了,而车辆无法通行。更主要是听说要采访的对象家中房屋被大水侵袭了,有的屋后的山体滑坡,现正为居无定所而发愁哩。
这次相约而行的是五山袁氏的两个熟人:一个是初高中时期的同桌袁传成(本站有他的专页介绍),另一个是我初高中同学的老公,袁凯。袁凯为我们出行提供了车辆,并且两处收藏家谱的长者,非他出面,别人是把家谱借不走的。一路上,我们笑侃:他应该叫袁学凯或袁厚凯之类的名字,他是厚字派的。
A:袁凯从河口专门赶回来
听说我要到谷城县五山镇采访袁氏家谱,袁凯专程从老河口他们单位的驻外公司赶回来,为我安排行头。他告诉我们:他的老父亲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还专门把家谱中的排行派字复印提供我们参考:
文学可啟,邦定世太,功宏业远,德厚传良,青云焕发,紫诰用光,后昆继美,庆泽流芳。
虽是复印,但从另一张纸上的“《周袁宗谱》卧雪堂”几个字上,我看到了此行必有的重大收获,卧雪堂,太吸引人了,而“周袁”又让我产生了几分疑惑。带着疑惑和对卧雪堂的敬仰心情,下午一时十分,我们踏上了探寻“周袁”氏之旅。
B:他收藏有家谱?
从谷城县五山镇出发,向北边的文畈火车站方向进发,一趟水泥公路,约十五分钟的车程,我们便到达文畈管理区昝家铺村二组(原名生活大队二队)的袁厚发门前。
他家住在山坡上边,典型的七十年代的土墙瓦房。墙体一处处脱落得厉害,外观上看就是危房。一进门,雨后农舍特有的潮霉味扑鼻而来,除了常用的农具,也没有什么家具,除了电灯,看不到什么“现代化”概念的东西。就连扇子,也是破得不能再破的那种。袁凯解释说:他年轻时是木匠,现在正准备买下队里的场屋。我们来到时,他正午睡,光着膀子,只穿一条旧的短裤。这时,我心里不光没有奢望能有家谱,就是从他嘴里能了解到什么都没有把握。
说明了来意,他搬来梯子,从屋梁上取下一大包东西。最外层是竹条框装着,里层是牛皮纸裹着,最里边才是家谱。共十本,有几本写着袁氏家谱,敦睦堂,有的写的是周袁氏宗谱,卧雪堂。我们十分高兴,在他这里竟然找到了这样珍贵的宝贝!
他看得更宝贵的好象是家谱里面夹着的民国前期和别家签约的田产、用水契约。我们看了看,实际上已不具什么价值。他还是收拾好了放回家中。
他介绍了这套家谱的来历。祖传下来一直放家里。文革时被抄走过,他用其它的几件可以“破”的“四旧”把家谱换回来,才得以保存到现在。看来真是“真人不露像”,他还说道祖上是从黄州马家堰迁来。当时要抓兵,祖上把前门关着,把墙挖了洞逃走的。听着有点玄。后来,兄弟人多,分家,一锅掷地摔成几瓣,各拿一块以便日后认宗,故曰“湖北铁锅袁”。
他的这套家谱,实际上是两个版本,一是卧雪堂的,一是敦睦堂的,分别修于道光二年,同治某年和洪宪元年。里面的内容是一致的。看得出,这套家谱是沾着洪宪皇帝袁世凯的光修定的。
C:袁家湾是五山袁姓的大本营
相传,从黄冈搬来时,这里全是大刺架,人烟稀少。祖先们砍刺开山,造就了声名远播的袁家湾。
从袁厚发那里得知,他们昝家铺二组那里只住了他一家袁姓人,还是从袁家塆(现用湾字代替)搬去的,袁家的老屋在东二大队。回来的途中,我们朝右边靠山的谷城县五山镇文畈办事处东二11队(现名文畈11组)的袁家塆寻根。袁家湾老屋场因为七几年“三上山”运动,屋拆了,都搬到山边的“新农村”去住了。现在老屋场成了庄稼田畈,种上了水稻。袁家老屋虽然没了,但袁家老坟仍还在,靠现住地的西北边山上,最老的祖宗坟前有碑有字。袁锐坤去看过上面的字,叫袁功什么。
东二的袁家湾,现住着七八户袁姓人家。我们到袁厚友家,除了讲述了排房大小,人员姓名,他告诉我们:从黄冈县过来后,大房在仙人渡(即襄阳县牛首镇的袁营村),三房在均县浪河镇的猫子沟,他知道浪河镇的猫子沟的蒿坪有个叫袁资启的人,三房在五山镇的文家畈(也许是闻家畈),就是他们住的这个地方--袁家塆。
从袁家湾,向北搬的就是昝家铺的袁厚发了,向东搬的就是东湾办事处桂花沟(小星店村)的袁厚义(袁传成之父),向南搬的较多,主要是文畈办事处顺河下的下七坪村(原名金星大队一小队)。
从家谱上看,多次提到关帝山、姚家湾、淘金山等地名,大概是指袁家湾的袁家老坟地这一带。我们只知道现在文畈镇小所在地是玉皇店,并没听说关帝山何在。姚家湾一般指西姚家湾,简称西湾,原名东一大队;东姚家湾原名太阳升大队、民强大队、建设大队、农村大队,现简称东湾,东湾原是管理区,管理区所在的太阳升大队,现名东湾村。东湾只五队和七队有袁姓,笔者老家就曾在东湾五队,东湾五队铁路以下有个叫野鸡洼的地方,也是袁家的老坟地。原则上所,姚家湾指这里的可能性不大。
D:金星是个出人才的村子
前几次来没做访问的原因就是听说八月份的大水把去金星(下七坪)的路冲毁了。今天一见,果真如此。文畈河向南穿过山洞,直走三四里,遇弯道,大水就把河堤冲破了500多米的口子,整畈稻田被沙盖住成一片平地。没有冲毁的“村村通”工程水泥路,大水也把下面的路基淘空,剩下一层水泥壳,悬在那里。幸好前面似有车胎印记,我们总算闯了过去,到达了下七坪村一组的袁厚礼家。
他的房子被山后的塌方泥土顶着,厨房外面用五要木头吊着石滚撑着,看着就叫人不寒而栗。他正请了四五个民工,在挖新屋场,准备搬家。我们请他只给我们半小时时间,他放下手中的活,回到家。
他也是十本家谱,全是清一色的卧雪堂版本,每年六月六拿出来进行翻晒,没有虫蛀或霉变现象。只是中间缺几本连不上,但所缺的几本,袁厚发那里都可以补齐。今天真是收获超人意料。
我问了一下,这个村子袁姓人光在教育战线上的就十多人。其中我的同学三人,学生四人。翻开家谱,上面也记录着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年间考上举人、状元的有20多人。
E:关于谷城袁姓分布及来源的思考
研读了谷城县五山傎袁家湾的原始《周袁宗谱》,才终于把我们腊月二十三过年的传说得到印证。谷城县有的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的则是腊月二十四。黄州离这近,早一天到达,迁到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三,所以过小年就是这一天。而从陕西那边路程远,到达时间晚一天,所以过小年就是腊月二十四。
现在家谱是有了,可是从洪宪元年1916年修谱到现在已经90年了,中间有5代人没有更新数据。采访过程中,60岁的人中,知道自己爷爷姓名的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谱中记录中的最小辈,不知谁是自己的嫡亲祖先。有的虽然可以指出哪是他爷的坟墓,但墓无碑,知道也没用。
谱与现实的断代问题,更显得抓紧续修的迫切性!
《周袁宗谱》所用派字班辈与其它袁姓不同,襄阳的也不同,浪河的也不同。
同是破锅袁,看来这几弟兄要从我手上聚齐了,还尚需时日。
F:待访地点
1、湖北省十堰市浪河镇猫子沟、蒿坪(2005年)
2、宜城县、枣阳市、钟祥(2006年)
3、山东、河南、江西(2007、2008年)
(记于二〇〇五年八月十四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