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玉刚 于 2017-3-27 21:56 编辑
“诈捐门”背后的深思
袁玉刚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同样也改变着公益慈善,目前方兴未艾的家族公益也同样如此。近年来,“诈捐门”遗毒随着网络蔓延之势不减,从社会慈善到家族公益,在不同的领域不断触碰着社会的道德神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消解的是社会公信力,造成更加严重的信任危机。
与以往“明星门”诈捐事件相比,当下家族公益中出现的网络诈捐,虽然金额少,涉及面小,但行为更为恶劣,社会影响更坏。“明星门”诈捐暴露出的是整个社会慈善管理体制机制的弊端,而家族公益中冒出的诈捐,深深伤害的则是社会最底层民众的朴实情感。如果说“明星门”遗毒是在慢慢侵蚀整个社会机体的话,那家族公益“诈捐门”是毒瘤直接生长在了社会的根部,破坏力更大,让社会公信直接丧失免疫力。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家族文化,不是让旧的的家族势力死灰复燃,而是要让家训、族规为核心内容的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释放文明的力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当前,家族公益的核心任务是摒陈出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递进科学文明的乡风民俗。这需要一批又一批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家族事业的贤德者,更需要类似于旧时贤达开明的乡绅带动家风、族风、乡风的文明进步。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复兴的家族事业,如修祠编谱,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等家族公益发展来看,中国社会各姓氏宗族中的不少家族贤达热心从事族中公益,倡导文明新风,为族事无私奉献,殚精竭力,彰显了奉献者良好的个人道德操守,赢得了广大基层民众的认可和信赖,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暴露出家族事务管理中选人用人的机制弊端,不得不值得人们重视和警惕。
譬如,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家族公益事业中的选人用人凭“腰包”说话现象时而有之。加上现有的家族管理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族中宗长不再具备传统的家族权威。这就给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染指家族事务提供了机会。甚至有社会地痞,流氓恶霸,街头混混也染指其中。这些素质、品行低劣者对家族事务不会规划,更谈不上着力推动家族文化发展,更多的是着眼眼前利益,满嘴胡言,夸夸其谈,不得要领。有的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连自己家的族谱或许都没有认真翻过一遍,抑或就根本读不懂其中章节的人,对别人考证的家族史料不加分析,更不懂得考证的方法,就大放厥词,处处散布层次不清,谬误百出的低俗赌咒恶语,实在让人揪心。有的拉大旗做虎皮,处处宣传自己何德何能,如何不得了,掌管的某某集团,资产过亿,上参与朝政,下为民谋利,其实经初步查验,所谓的集团也好,公司也罢,纯属子虚乌有。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满口污言秽语,对家族文化根本不了解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如何有资金实力,更是胆敢标新立异,戏说历史,无中生有搞所谓的殿堂重建等等,蒙蔽民众,以一己私利打造“名胜古迹”,实则误族误民。更有甚者,为了彰显自己道德情操如何高尚,人脉如何之广,哪里修祠编谱,他都积极参与,不忘留下“功名”。这里承诺给予龙虾美味,那里承诺出多少真金白银,其实都是想引人眼球,事前发誓,事后赖账,空口白牙,洋相百出,完全扯蛋。“诈捐门”丑行不仅极大地伤害基层民众情感,更污染了社会风气,败坏了乡风、民风。
“诈捐门”的背后,公益慈善资金的募集、使用和监管值得我们深思,家族公益事业的选人用人机制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期待政府相关部门也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不要让“诈捐门”再伤害公众的善心,摧毁了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乡村沃土。
自古以来,无论是家族事务也好,还是地方治理也罢,都是有贤德者任之。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丑陋现象,与乡村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与传承家族文化也背道而驰,更谈不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其实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中西文化演进过程看,西方表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而中国则是与科学精神对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特质是注重人的“中庸”伦理道德境界。我们期待民政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家族公益团体的规范和管理,结合中央提出的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任务,大力培植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沃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找准自己的根,触摸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乡愁,增强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