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我的家乡的历史(转载):袁希洛任启东第一任县长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思闻 发表于 2006-5-24 19: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的家乡的历史


启东位扬子江之北口,滨东海。近百年来,积沙而成。先隶崇明,田土渐辟,户口渐聚。至逊清末造,面积广三千余方里,人口三十万。

与南通、海门相接壤,而与崇明本岛隔近二十里之江水,风涛纱线,交通不便,政令因以阻隔。城绅豪右,藉势以临之,负担重而地方事业所

享之权利微,启人苦之。于是祝子应乾、孙子文魁、长子宗华、施子滋培、施子征睿、倪子华清等于清宣统三年,中华民国纪元一、二年,请

愿国省,要求设县分治,数位城绅所阻,努力奋斗,继续不倦。治纪元六七年间,省吏知不能压,而碍以城绅情,乃为不彻底之调处。在九年

时,先设一行政委员以佐治之。迨纪元之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底定长江南北,苏省政治革新,施子方白、施子滋培等又先后继续请愿。中国

国民党外沙市党部诸同志,又为政治革民上之主张,请求分治,事乃垂熟。是年十月,希洛受江苏省政府民政厅长牛委员任为行政委员,面令

筹备设县。抵任后以外沙诸民隐直陈,并由省委白一震、张世杓先后报告有设县之必要。乃由江苏省政府在十七年一月,议决设县,定名启东

。二月任命希洛为启东县长,颁发县印,三月一日受印任事,开始训政。十月奉省令与崇明分界,以扬子江北道江心为址,南属崇,北属启,

永无争执。本县位置,据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特派技士陈政和测定,为东经一二一.三九.二七.三度,北纬三一.四八.三九.九度

。现有地依崇明移交芒银底册,为百六十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亩,现有人口依本年调查为三十三万零七百三十三人。呜呼,希洛于辛亥革命曾受

江苏省委为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代表,参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於南京首都之盛典。十七年来,以素性憨直,且政治为

军阀所霸持,不愿为行政官。今年以及艾,欣在此青天白日国徽之下,首都役於兹新成之邑,恐无补於斯土之建设,爰於设县既定之日,志数

语以为继长是邑者有所稽考也。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八日启动县长宝山袁希洛谨记并书印

编者注:这块设县石碑,长期在县人民医院,即当时的县政府所在地。1979年7月,被县档案馆张能强发现,经休整后,已于1984年6月,存放

在人民公园。碑文的标点符号是编者加的。

录者注:这篇文章是本人整理家中的故纸堆时发现的《启东文史选辑》中的一篇,我家《选辑》有三本,不知道是不是全的,它是政协江苏省

启东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于1984,1985年间编的。我不知道这个委员会现在还存否?《选辑》的内容主要是启东的历史。启东的历史是不长

(吕四的历史至少也有1500年,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并不短),但不长的历史里也有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启东形成概略》,《汇龙镇

的形成史略》,《启东大地主概况》《启东典当简介》等等。不少内容也就是离我们一百年都不到的事实。但我们有多少还记得?
  下面就《碑记》做个解释:
1 关于启东分治的理由:“城绅豪右,藉势以临之,负担重而地方事业所享之权利微。”解释这个要讲到清朝初年,长江口涨起来的沙洲,从

南阳村以南都是称为崇明外沙。这些沙洲由清朝皇帝先后恩拨崇明豪绅所有,豪绅由此变成地主。他们招佃垦植,收取地租,不劳而获。崇明

地主约占外沙土地的十分之八。崇明县公署对外沙的捐税、公田租(我的想法是公家的田,他的收入是用来就是公家的,不知道对不对)等收

入,由乡董协助征收送缴公署,而公署对外沙的教育、水利、保坍、交通、治安(那时启东土匪横行,再另一篇文章里,县衙也是不安全的,

因为土匪威胁说要绑人!)、救济等等事业,漠不关心,外沙的地方事业在当时来说比崇明落后的多。
2 袁希洛,启东第一任县长!上海宝山人启东立县为1928年3月1日。希望各位看了我的文章记住后可以记住。可以说启东的前几任县长是非常

开明的,袁希洛是民国开国庆典上代表百姓授印给孙中山的人!设县之后,自己有了财政,造了很多的桥,路,小学,还有汽车公司。可以说

启东的发展从她的一出生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是重视民生,注重教育。


【转自西祠胡同】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