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各姓寻根游路线图

[复制链接]
47#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白 祖宗:季连 分类:以封...

姓氏:白
祖宗:季连
分类:以封邑为姓
姓氏起源:
   出自颛顼帝芈姓后裔。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 。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 。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2、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堂号:
  治生堂: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 的,推白圭做祖师。
迁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其 子白衷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其曾孙白温,任唐检较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巩县令,居 郑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 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 白氏迁洛祖始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 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 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 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谭 祖宗:姒姓 分类:以国...

姓氏:谭
祖宗:姒姓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 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 ),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 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 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 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 。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迁徙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 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 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 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 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陆 祖宗:名终 分类:以地...

姓氏:陆
祖宗:名终
分类:以地为姓
姓氏起源:
  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这就是山东陆氏。
郡望:
  1、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此支陆氏为陆通的 直系后裔,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2、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
3、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治所在禹县。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
堂号:
  1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 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2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迁徙分布
  陆氏的发源地有多处。从陆氏大致繁衍的历史情况上看,历代 路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浙江、江苏六个省为主要分布的地方。分布于这些地方的陆姓多为战国时宣王的儿子陆通之后。陆 姓早就兴盛于江浙一带,据史料记载,陆通有子陆发任齐为大夫,他的子孙后来又有迁徙至荆州、丹徒的。汉末三国鼎立的时候,位于江 东的东吴,陆氏人才辈出,著名的如孙权手下的陆逊、陆逊的儿子陆抗、孙子陆机和陆云,可见当时陆氏在此地的兴旺。到了南北朝时期 ,南北方各地的陆氏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之后,陆氏遍布 全国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梁 祖宗:梁康 分类:以国...

姓氏:梁
祖宗:梁康
分类:以国名为姓
姓氏起源:
  周平王执政时,封一位叫“康”的贵族为梁山的首领,康去了以后建立了梁国,那地方就在现今的陕西韩城一带。人们因此称康为梁康,梁康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姓梁。
郡望:
  未知 。
堂号:
  未知。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陕西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崔 祖宗:季子 分类:以人...

姓氏:崔
祖宗:季子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郡望:
  1、清河郡是汉高祖所设,相当于今天河北清和及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时改为国。
  2、博陵郡在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安平,饶阳、安国等地。
  3、汞阳郡是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设的。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堂号: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迁徙分布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夏 祖宗:夏禹 分类:以国...

姓氏:夏
祖宗:夏禹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妫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 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 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 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 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有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吴、越地置郡, 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
堂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 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夏姓也以“会稽”为堂号。
迁徙分布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 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唐宋以后,夏姓主要以江南广大地区为其繁衍地,广布于今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和广东、广西等省,特别是以浙江的分布最为集中,使得夏姓最终成为了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高 祖宗:慕容云 分类:出...

姓氏:高
祖宗:慕容云
分类:出自他姓
姓氏起源: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 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 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 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郡望:
  1、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 海太守高洪。
2、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以渔水之阳得名。
3、 广陵国:汉时置。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
迁徙分布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 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 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 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 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田 祖宗:陈完 分类:为陈...

姓氏:田
祖宗:陈完
分类:为陈氏所改
姓氏起源:
  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陈桓公的 弟弟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0 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郡望:
  1、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2、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3、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 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 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 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迁徙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 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蔡 祖宗:蔡叔度 分类:以...

姓氏:蔡
祖宗:蔡叔度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 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 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迁徙分布
  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氏居民。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唐初,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 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 诸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郭 祖宗:姬姓后裔 分类:...

姓氏:郭
祖宗:姬姓后裔
分类:系自姬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 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 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 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 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 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 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 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 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 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 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 ,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 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