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家谱第二版留言汇总

[复制链接]
楼主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班管理员的责任是:
1、管理论坛版面发言的内容健康合理
2、审批新注册论坛会员的认证
3、解答宗亲在论坛上或在QQ中提出的问题
4、收集论坛上有价值的资料准备发到网站
5、加强宗亲间的交流合作沟通及网站宣传

袁小达江西新余市分宜县煤炭公司xd1799@163.com  QQ11732642
上海中山北路2299号325室http://sh4v.com;nbxy.cn   ymc
湖北麻城袁拥军yuanjunshen@163.com  QQ316909561
ydh1209@sina.com   QQ59293128
福建霞浦一中weilong8808@sina.com  QQ123222269
yuanzAidan168@126.com  QQ368657915
袁西宁laoyuan69@sina.com QQ358266704
yuan6399@sina.com大连QQ373385651
袁瑞增hongkuan2000@sina.com  QQ305093080
袁昕yuanxin364@sohu.com
袁昌洪00704680751@sina.com.cn
袁一洪00704680751@sina.com.cn
上海cfh19621014@yahoo.com.cn  QQ127168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袁ming        大家好        "我姓袁,听父辈们说我们是湖广填表四川时同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到四川省仪陇县文星场高隆山的,我是兴字辈,我们这里的字辈是,应大一中熙景正成光兴隆永远福禄昌美德贤才能朝举荣华富贵万代芳,求你们及袁氏家族的亲人们帮我查找一下我的先祖及现在的亲人,以备字谱编写之用"        大家好        502975656@qq.com
袁恒        大家好        希望能认识更多的袁氏族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乡石梯村 QQ 360163408       
袁申        大家好        袁,是最伟大的!!我想找多年失散的亲属,他们原来住在山东袁家楼村的,一个叫袁一端,袁一先的(爷爷的哥哥)是程、怀、一、本、念的有人知道请与本人联系!Qq:362598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铭: "湖广填四川
    作为一个 300年前的移民后裔,我深知“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艰辛、悲壮、欢欣、痛苦与惆怅。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十一二个省的移民怀着各自的理想和对于天府之国的憧憬匆匆踏上背井离乡之路。在夕阳西垂的古道和潮湿幽暗的渡口,操着各地口音的移民踽踽而行,他们迷茫而坚毅的身影在已然褪色的传说和故事中若隐若现。
    300年过去以后,我依然能够清晰地看见他们的身影,看清他们背上的行囊和衣襟上的尘土,甚至听清了他们的谈话。那些飘散在艰辛旅途的话语如同瑟瑟秋风之下的树叶,带着飘零的姿态和成熟的颜色落满我的稿纸。
                                       悲惨世界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在四川持续鏖战。作为清军在四川的头号劲敌,张献忠的大西军令清廷头痛不已。为此,清军的精锐部队和临时招募的地方武装被紧急调往四川,对那支擅长流动作战的农民军进行围剿。顷刻间,四川的城市乡村开始遭受铁蹄的践踏和战火的摧残。
    当时领军来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的清军将领名叫李国英,出于战事所需他派遣军营中的幕僚刘达到西北购买战马。刘达到达西北购买战马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当他兴冲冲地带着一批战马返回四川时,沿途的情景令他惊疑不已。他后来在自己的文稿中写道:“见乎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昔之亭台楼阁,今之狐兔蓬蒿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疑,宛如再世。”这是刘达途经家乡四川阆中时的亲眼所见,短短一个月的残酷战事已将他原有的记忆完全颠覆了。
    刘达的这段话写于清初顺治十五年,正是大西政权风雨飘摇行将崩溃的特殊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将盆地中的许多城镇夷为平地,原有的居民大半死于战事,侥幸逃生的人都隐藏到荒山僻野和贵州、云南,苟且偷生。
    连续不断的战争像天空的云飘走以后,整个四川盆地呈现出的荒凉凄惨景象令人心痛。《荒书》记载成都城遭受劫难后的情形说:“成都空,残民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疫,人又死。是后虎出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这样的情景在成都是不多见的,人们记忆中的成都是何等繁华热闹啊,怎么会跟老虎和人吃人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呢?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从战火中偷得残生的人会变得脆弱和失去理智。本来残存的百姓就寥寥无几,这自然给里巷豪强提供了发泄兽性的机会,他们啸叫一声,像绿林好汉般聚集起来,然而面临的现实却是十室九空,没有金银也没有粮食,于是他们就把活人杀掉,腌成腊肉似的肉干充饥。残垣壁间的腐尸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发出阵阵恶臭,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瘟疫的流行。在人烟稀少的城市中,野草慢慢从街道和住宅的废墟间生长起来。被称做“吊睛白额大虫”的斑斓大虎也从野地来到城市,它们懒洋洋地迈动着粗壮的四肢,有时在城市的中心散步,有时也登上诗人们曾经登临的楼台,望着这片残破的土地引颈长啸。
  《四川通志》总结当时的情景说:“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 9万余人,还不及现在一个大乡镇的人口数。成都平原残留的极少量人口,大多藏匿在交通不便、战火不易滋扰的荒山野谷中。
    简阳人傅迪吉曾经写过一本《五马先生纪年》,这是一本既令人伤痛又令人欣喜的见闻录,文字异常朴素温馨,详尽记载了作者避难时的所见所闻。傅迪吉的家乡在简阳五马桥,虽然位置偏僻,但也未躲过战火的侵袭。“房屋尽烧……吾家众人,即在寺庐共居矣。”一家子无存身之地,都跑到深山野岭的寺庙中结庐共居。不久,简阳开始闹饥荒。“谷一石值银四十两,糙米一斗值银七两。贺家场甚至有杀人吃、卖人肉之事。”傅迪吉因为故乡生活十分困难,便带领全家向蒲江和邛崃方向迁徙。当时战乱已经平息,但局势仍很混乱,因此傅迪吉一家采取昼伏夜行(“潜行”)的方式进行。“过了大山,又过大河。至蒲江董家山,闻鸡鸣声,不觉欢欣之怀顿开。”如此寻常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饱受战争惊吓的人来说是那样亲切。
                                      移民狂飙
    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与此同时,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当然,类似这样的诏书或行政指令在清初还有不少。清廷的意图已然明确,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地方官参加到移民的行列中来。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康熙十年规定:“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各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招募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一百家者,不论奉满,即准升转。”把移民的成绩和地方官员的政绩及升迁结合起来,无疑是切中了重振四川经济的要害。
    政府的号令抵达民间以后,我能想像我的十二世先祖在位于广东梅县的老屋内是怎样的夜不能寐。他望着天幕和闪亮的星星,默默地思索着家族、人生、创业等大问题。当时,有的人主张勇敢地响应政府号令,迁徙到四川,因为故乡广东许多地方人多地瘠,生存景况不是十分良好。有的人反对移往四川,原因是遥远而陌生的异地可能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料的艰辛,故土虽然贫瘠,但喝一口自家庭院中的井水也能甜到心底,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然而我的十二世先祖还是打起了背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起程了。
    在清朝初年广阔的南方,一股移民的浪潮在暗暗兴起。湖南、湖北、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队伍源源不断地朝四川涌来。
    回首 300年前的华夏大地,我似乎听到了移民们杂乱的脚步声,这些声音既匆忙又坚定。我似乎看见路旁的树木和船上的凉篷为他们遮挡着毒辣的太阳和突如其来的风雨。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风餐露宿而心怀壮志,扶老携幼而团结一心。
    随着外省移民陆续入川“插占”落业,一些好的信息被反馈回故乡了。前人的经验和见闻证实了四川确实是一块肥美之地。于是,亲朋邻里间、家族间悄悄酝酿着更大的移民浪潮。但是,此时政府已经意识到进入四川的移民数量趋于饱和状态,就开始向各省发布禁止继续移民的通告。  
    雍正年间,广东省龙川县的通衢大道上戏剧性地出现了一份告帖。告帖对官府阻止广东人去四川深为不满,号召广大南方的移民团结起来,一定要冲破官府的层层阻挠,从而达到他们移居天府之国的目的。张帖告示的人中,有的是已经在四川安居乐业的人,这次回到广东是为了迎接故乡的父母亲人来川,或是移祖先的骨骸。
                                       两个移民的亲历
    我的家人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从未向我讲述过他们入蜀旅程的艰辛,但是我从遗留下来的跟生命同样珍贵的族谱中,似乎看到了这次长途跋涉的艰辛。虽然官府的强制措施可能使一个村子的人同时迁徙,但更多的人却形影孤单,不得不面对旅途中的凄风苦雨、生老病死、高山大河和彷徨孤独。
    我手里有一本残破发黄的《万氏族谱》,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祖先万安静从广东迁往四川的全过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万安静最初在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做“山佣” 20年,也许是帮人开荒种地,也许是替人看守山林,他在瘴气迷漫的南方山地中听到外省人可移居四川这个消息后,心中陡然升起一个理想,那就是到四川去。一天清晨,万安静带上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悄悄上路了。这一年,万安静 36岁,他的妻子万氏 22岁,他们踏上门前那条开满槐花的土路时,晨曦正从前面的山峦上撒下来,像春天的雨水一般。
    万安静肩上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担子里面装着衣服、被盖、干粮,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而他年轻的妻子背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娇小的身躯显得更加瘦弱。一路上,“征途落寞,行李萧条”,徒步跋涉五千里,路上的艰辛困苦真是用言语难以形容。幸好老天保佑,一家人安然无恙抵达了成都凤凰山,既没有被豺狼虎豹吞噬,也没有被湍急的河流冲走。他们连夜在凤凰山下用茅草搭建了一所简陋的房子,这时候月亮出来了,万安静觉得这一轮明月宛如观音菩萨慈悲的脸。族谱称,万安静“为我蜀中之始祖也”。
    一家人虽然找到了落脚的地方,但当时“钱不满升,米不盈斗”,马上就要陷入赤贫和饥饿中。于是,习惯了南方山地生活的万安静开始学习贩卖小东小西,当起了货郎。但当时地广人稀,他又没有贩卖的经验,不久便弄得蚀掉本钱,贫不可支。到后来实在找不到出路,便迁往简阳县凉风顶暂住。一年后,又迁往成都龙泉山萧家沟。动荡漂泊的生活终于赢来了一线转机。萧家沟有个富翁叫万康吉,他见万安静老实忠厚,加之彼此都姓万,便佃田给万安静耕种,并不时照顾他们母子。万安静得到一份田地,“竭力躬耕,不分旦夕”,常常是累倒在月光下的田地上。其间,忍辱负重的万氏又接二连三生下七八个孩子,一家人若干张嘴。幸好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万桂芳很快长大成人,这个少言寡语的青年日夜跟随在父亲身边,努力勤劳耕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万安静一家逐渐走出了冻馁的阴影。待稍有积蓄,万家便倾囊购置了一头耕牛,因为这是家里惟一的财产,所以全家人对它“爱如珍宝”。
    不久以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萧家沟有个广东邻居想回广东省亲,多方筹办,才从亲朋邻里借得路资“数十金”。出发前夕,这个消息被当地的强盗探听到了,一伙人聚在树木里密谋深夜抢劫。恰好万安静从林边走过听到,他不忍心这个与自己同属移民的乡亲遭此劫难,便将这消息透露了出去。这天深夜,一伙强盗蒙面入室,结果却扑了个空。他们怀疑到万安静身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竟将万家惟一的牛偷走了。乡邻鼓励万安静报官捉拿凶犯,但万安静不为所动,“安受之而不悔”。
    16年的春秋转瞬即逝,这时候的万家已然稍有积蓄。这年秋天,万安静又从萧家沟迁往百工堰,买下了一点田产,修起了一座像样一点的房屋,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第二个我想向你讲述的外省来川移民姓刘。
    据流传下来的族谱介绍,刘家是赣南人,康熙年间起程入川,随行的有刘立璋和他的哥哥嫂嫂,另外还有刘希载、黄茂德、许元魁、刘秀成、李维兴、陈三才、宋成进 7个同乡。这十人都是青年,入川的旅程对他们而言充满了诱惑和刺激。行至半途,大约是在一个野僻山村的鸡毛小店,刘立璋的哥哥刘立琼感染上风寒,数日后不治身亡。
    一座新坟耸立在荒僻的野外,这使一帮本来意气风发的青年感到后怕。旅途的劳顿加上亲人死去的悲伤,有些人开始动摇了,他们不知道漫漫长途还有怎样的厄运在等待。刘立璋从哥哥的坟前站起身来,抹了一把泪,挥动双臂对大家说:“与其现在缩头缩脑退回江西,莫如鼓起勇气前行一步!”落日的余晖照在这八男一女身上,使他们像剪纸一样单薄脆弱。最后,一行 9人从荒野中踉踉跄跄爬起来,在萧瑟的秋风和寒冷的星光下继续前行。
    刘立璋带着寡嫂和 7个同乡来到成都附近的荒野落下脚。不久以后,跟另一户移民家的闺女结了亲,寡嫂也另嫁了人家,繁衍成两大房人。其间,刘立璋还沿着他们来时的道路取回了哥哥和父母的遗骸。可是,跟刘立璋一同入川的 7位乡亲命运却很悲惨,他们当佣工,终身未娶,死后把微薄的家产都捐给了刘家。
                                    天府之国的重生
    跟这次大规模移民事件紧密相连的一个词语是“插占”,它的意思是说,可以采取插立标志物的形式自由圈占土地。当然,这仅仅是针对这次移民事件的首批移民。据相关文献记载,首批移民落脚四川以后,面对荒芜的城镇和杂草丛生的土地,的确可以采取自由圈占的手段获得大量的土地资源。他们成了移民运动中的受益者。
    清初顺治年间随军来到四川的贫苦农民或退役的士兵,甚至可以“伐树白之为界”。 民国《刘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刘廷奇在中江圈占土地时的情形说:“定居之初,人烟稀少,林密山深,鸟兽纵横”。因此刘氏家族很轻易地获取了大片土地。由于地界过于宽阔,边远一些的领地甚至“月余不能履”。随着移民数量的逐渐增多,刘氏地界内不时有闯入者“窃居”,刘氏便佯装打猎,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每星期定期在自己的领地上巡游一次。
    但后来的移民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尤其是那些来自广东、江西、福建等省的南方移民,他们大量入川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动身时间既晚,加之漫漫长途的艰辛跋涉,来到四川盆地以后,大量的良田沃土已被湖南、湖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占据,等待他们的只有丘陵山地和不利于耕作的粘土区。
    晚进的移民要想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已不能像先期的移民采取圈占手段,他们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安插”,一方面只能通过“租佃”的办法,在站稳脚跟以后,再通过若干年艰苦的垦殖,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土地和家产。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成都《江氏族谱》记载说:“因无资斧,路上停留多,前进缓;至蜀时,已无无主之田……公等忍苦耐劳,为人佣工,勤俭异常。”
   《廖氏谱族》记载祖先廖吉周于乾隆初年带领儿子从广东兴宁县迁往成都,落户以后,“仅存银十两,佃到水田五十亩零”。
   《彭氏谱族》也说他们的祖先于雍正丁末正月初六由广东海丰县起程入川,“来人共八口……初居简阳观音堂,佃田耕种”。 10年后,才在金堂县龙门桥购置田地,“新修瓦房以乐晚年”。
其实,他们的祖先比我的祖先幸运百倍。我的十二世先祖是于雍正年间从广东起程入川的,这个木讷迟钝的祖先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家业,直到我的曾祖父那一代,还过着一半是乞丐一半是佃农的生活。然而不管命运是如何的不济,但是整个四川盆地自大批移民拥入以后,的确赢来了它历史上少见的飞速发展时期。残破的城镇得到了修复和重建,荒凉的农田得到了开垦和灌溉,昔日虎狼出没、荆棘丛生的乡村市镇变成了繁华热闹的街道社区。在移民的初期阶段,各省移民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上保持紧密团结,以抵御可能出现的土地、财产和人权纠纷,他们纷纷以乡谊为名联合建庙,这就是所谓的“会馆制度”。那么何为会馆呢?
  《威远县志》解释说:“清初各省移民来填蜀者,暨本省遗民,互以乡谊连名建庙,祀以故地名神,以资会合者,称为会馆。蜀都曰惠民宫,两湖曰禹王宫,两粤曰南华宫,福建曰天后宫,江西曰万寿宫,贵州曰荣禄宫……察各庙之大小,即知人民之盛衰。”
    这些供奉着故乡神祗的屋宇如同黑夜中的星星,布满从劫难中渐渐苏醒的巴蜀大地,成为各省移民在一种新环境中的精神皈依。人们定期在自己的会馆中看戏会合,相互倾诉移民历史中的酸甜苦辣。作为会馆来说,解决本省移民和其它省份移民之间的纠纷,也是一项重要功能,人们通过谈判和协调的方式解决新环境的新问题,这就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理智和有序的态势。
    移民们还从故土携来优良的物种和先进的耕作方式,比如甘蔗、辣椒、番薯等的引进,就极大地推进了四川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优良物种的成批种植和引进,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特色经济与产业。最著名的例子是内江因甘蔗和蔗糖技术的引进而号称“甜城”,攀枝花也因木棉的引进而名噪四川。戏迷们知道,川剧的形成也跟其它省份的地方剧种有着亲密的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省份和人种的界线被打破以后,一种新的文化渐渐被培育出来。《成都竹枝词》中说到一个新的移民环境中的家庭时,曾经以戏谑的口吻说,大姨是陕西人,二姨是广东人,三姨是湖北人……这样一个家庭多有趣啊。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们对外来者的感觉和记忆逐渐消除,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这种无限的包容和文化上的风云际会,使四川赢来了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代。
袁铭 大家好 "有湖北孝感姓袁的朋友请与我联系.
QQ:502978565
E-mail:502978565@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袁氏家谱  编辑:admin  时间:2006年3月13日17:45

中华袁氏研究会第三次网络会议纪要

 (整理 袁氏家谱)

  2006年3月11日(星期六)中华袁氏研究会第三次网络会议由袁氏家谱(资友)牵头,在98%的管理人员参与、156QQ会员中有30多人不隐身参与,使得第三次网络会议如期顺利召开。这是袁氏家谱网站和袁体家谱爱好者的一件大事,是袁氏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会议达成了诸多共识,形成了决议,充分体现了广大袁氏宗亲团结协作、顾大体识大局、友好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会者超过历史QQ同时上线最高纪录,原定晚上7到9点钟的会议,一直开到了10:30。会议期间,因故没有参加的宗亲有5人次专程打来电话,对会议表示了祝贺和关注。原定在语音室召开的会议,因QQ上限6人、http://1147928.bliao.com/上限9人,语音效果不理想,有宗亲热情推荐使用UC等语音工具,但由于时间关系,大家最终还是通过QQ群组9547020完成了会议全部议程,会议圆满结束。


 一、基本情况

主持人:资友。

重点发言人:冠烛、admin、在田、银生、兆勇、龙佩、学义、益新。

分量级发言人:金菊、袁冰、光龙、轩袁轩辕、天山飞雪、达军、仁山、袁帅

参会人员:9547020(袁氏家谱)群156人中,有30多人非隐身听会。

祝贺和关注的长途电话:5个。短信:4条。

会议时长:3个半小时。


  二、会议议程

这次会议议题主要有7个:

1、研究会工作近期、长期目标

2、几个问题的说明:

 三次会议为何迟迟不开、关于组织、费用暂时低调的原因、关于多处袁氏家谱网页的合并管理问题

3、网站技术分工、信息分类分工、宣传答复分工、调研联络分工培训管理员

4、关于三笑提出建立家谱工作重点和试点问题的讨论

5、关于如何实现主页和论坛的互动的讨论

6、关于精减压缩QQ成员和QQ群组的讨论

7、酝酿第四次网络会议题

实际情况是:重点讨论了第1、4、3三个议题,2、6、7作为非重点议题进入会议议程,3、5作为专业技术议题留待管理人员会议讨论。



  二、会议成果

  这次会议要求全体宗亲在做家谱相关工作时,要遵循的三原则是:合法、节俭、有效。特别提倡全体宗亲在做家谱工作时充分体现公益性、服务性、奉献性、基础性。具体就是健全中华袁氏研究会机构、完善袁氏家谱平台、联系各地修谱骨干,为全体袁氏公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统一名称,完善机构。

  总的名称:中华袁氏研究会,不带“协会”字样,在各地袁氏较多的省市,建立在研究会指导下的分会,并以适当的名称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目前可先在广东、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湖南、北京、重庆、贵州等地成立,东北三省也可联合成立一个分会),分会要定期向研究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会负责组织分会之间的交流。各分会的资料统一汇总到主站下的〈袁氏论坛〉和〈袁氏家谱〉。

2、理顺关系,协调工作。

  中华袁氏研究会为总的袁氏家谱收集、研究、整理、出版负责机构,性质为民间学术团体。

  袁氏家谱网站(www.yuanscn.com)不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而是研究会的门面和代言人。作为研究会与广大宗亲交流、沟通、联络的平台。袁氏论坛(www.yuanscn.com/bbs)、袁氏留言(www.yuanscn.com/yuans)是袁氏家谱网站的组成部分。会议代表全体袁氏宗亲,向曾经为旧论坛付出大量劳动和心血的守信宗亲表示敬意!并决定:为了集中精神办好主站,旧的袁氏论坛、旧的多处袁氏留言在5月1日左右停止开放。旧论坛数据由银生、浮生若茶等复制转帖到新论坛。

3、降低门槛,欢迎宗亲

  现阶段要广交袁氏宗亲朋友,特别是地方修谱卓有成效者、热情支持关注家谱工作者。不分性别、身份、住地。同时也十分欢迎袁氏企业家们参与支持袁氏家谱工作,以各种适当的方式为袁氏做贡献。现阶段不收费、不设条条框框。

4、完善制度,依法工作。

  学习、完善开榜宗亲草拟的研究会章程,作为研究会章程。冠烛所拟章程,可以考虑在编修出版谱牒时完善使用。加强QQ群管理,倡导文明、健康、公德的交流方式,对发布各种广告、违法信息、黄色信息、病毒者,一律向公安部门举报并踢出。

5、明确目标,重抓基础。

  中华袁氏研究会近期目标:多联系人、多收集资料、多汇总信息、多写出资料性的文章,数量为主、面广为主。

  中华袁氏研究会中期目标:各地到民政部门注册分会组织,与实业家、名家广交朋友,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中华袁氏研究会远期目标:梳理、研究袁氏世系,填充袁氏断代枝系,各地记录现行详谱;统一全国袁氏派系(保留现有排行,推行并行通谱);支持袁冠烛出一本通谱和光盘;建立总的祭祀宗祠和各地活动场所;形成一个固定形式的经常性开展袁氏家谱研究工作的机构。

6、合理建议,重点考虑。

  一是各地建立区域性群组,指导开展当地家谱研究工作。二是安排临时管理群体,把空缺会长的工作运行起来。三是不拒绝自愿捐赠给袁氏家谱研究的便利和经费。四是拟不定期出版家谱研究信息刊物(内部资料)。五是建立通讯录(内部交流用)。六是出台家谱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参考格式,方便各地工作。


  三、会议纪要

议题1:中华袁氏研究会工作目标:

  第一、近期目标:“2+1策略”:不出门、不收费、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不出门”就是研究会不大规模地组织统一活动,只以袁氏家谱和袁氏论坛为平台网上办公,网上办公的重点是:“传出去、请进来”,即:提请各地经常上网的宗亲,在各地袁氏宗亲宣传我们的工作,扩大知名度。“传出去”就是把我们的工作宣传出去,让更多的袁氏宗亲了解、理解、支持、参与。“请进来”就是把真正热心于袁氏家谱工作的人士请到我们工作圈子里来、把业已做过家谱工作的修谱者请进来、把关注我们工作的人士联系进来。

  “不收费”就是近期坚决不向注册会员、宣传企业收取任何数目、任何名目的费用。以体现研究组织的学术性、公益性、奉献性。以后有家谱产品时适量收取成本费另外别论。

  “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的含义是:收集现有资料、联系现有修谱牵头人、整合家谱网站,集中精力办好主站,优化网页设计(招标)。今后在考察各地负责人时,主要以其家谱资料成果为依据,成果主要是指亲自收集、整理、撰写的当地的现行袁氏详细细目、支系图谱。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一个家谱研究、收集整理的网络,畅通开展活动的渠道。并把各地正在和已经做过家谱工作的骨干宗亲推荐给我们,建立一个通讯录(限量开放)。

  第二、中期目标:

  1、3-5年内,在全国建立起各地的袁氏研究分会,并在各地到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今年和明年主要在袁氏相对集中、宗亲热情较高、家谱修订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先建立试点。如广东、江西、四川、湖北、山东、河南、浙江、江苏、重庆、湖南等。

  2、广泛地联系宣传袁氏各地企业,建立一种互信度高的、依存性强的、有共同目标的友好关系。

  3、通过各种渠道,与袁氏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知名人士、海外人士建立联系。

  第三、远景目标:

  1、梳理、研究袁氏世系,填充袁氏断代枝系,各地记录现行详谱;

  2、统一全国袁氏派系(保留现有排行,推行并行通谱);支持袁冠烛出一本通谱和光盘;

  3、建立总的祭祀宗祠和各地活动场所;

  4、形成一个固定形式的经常性开展袁氏家谱研究工作的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议题2:几个问题的说明:

1、三次会议为何迟迟不开?

 前几次网络会议召开后,反响很好,效果明显,对宣传袁氏家谱网站、凝聚人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其后,家谱工作没有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袁氏研究会组织、网站页面改版等。另外,成立中华袁氏研究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说定就定了的事,网站要征求很多人的意见:政策方面的、业务方面的、技术方面的,所以很费事。我们是法制社会,办什么事都应看是否与政策相矛盾。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关于组织、费用暂时低调的原因

  关于组织:注册一个民间组织,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民间组织不准搞全国性的活动。因此,各地可以注册各地的袁氏研究会,互相保持联系就行了。

  关于经费:没有现成的产品就要求别人支付费用是不可行的,不管从合同层面还是从道义层面上看。我们走到一起来,共同为了袁氏家谱工作而牺牲休息时间,花费精力,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回报,大力提倡袁氏不计名利得失的奉献精神是很必要的。我们提倡一切靠精神境界来努力工作,从为袁氏家谱工作得到人生的乐趣,我们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在历史劫难中失去的家谱资料搜集起来,争取能填补一个地方的空白是一个。我们要乘家族中的长者还健在的时候,从他们口中把他们知道的一点点资料记录下来,因为说不定明天或是某天,我们会为失去这一“档案”而后悔莫及。

3、关于多处袁氏家谱网页的合并管理问题

  袁氏家谱网站创建近10年来,寄放在各个服务器达6处之多。免费的空间大多不可靠,这就造成了网上搜索的内容实际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袁氏家谱网站注册国际域名后,起初买的是静太空间,不能存放论坛这样的动态网页。经和守信商议,袁氏论坛先暂寄放于他管理的fk818空间中。为此,守信为大家给出了大量的劳动,默默承受着大家对广告、打不开、注册数据丢失等种种误解。对于ASP动态管理,三笑、admin也付出了大量劳动,在此,我代表全体袁氏宗亲向他们表示敬意!

  今年3月份,我把空间改为了动态的ASP管理模式,可以放ASP网页和袁氏论坛了,这才和守信商量逐步统一到主站下的问题。如果守信那里停太急了,会让一部分不经常上网的宗亲找不着家门了,所以延长了旧论坛停运的过程是正确的。到6月份以后怎么样,征求一下守信的意见再定。
2006-03-11 19:21:23 袁在田(山东)(380952765)
  1、既然研究会已经成立,要明确目前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不再成立第二个组织。大家就统一用研究会这个名称。不要另起炉灶。不要再成立“袁氏协会”“袁氏研究协会”等类似的组织。研究会的定位,应该是学术组织,只涉及历史问题和学术探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开某些敏感问题,避免干扰。近期的目标我认为:广泛联络各地袁氏宗亲,进一步挖掘有关袁氏的各种资料,进行汇集和编撰,把网站办的更充实。
  2、时至今日,研究会应想法使袁氏族的工作深入下去,前进一步。不少的宗亲为目前徘徊状态而着急。有的心里着急,很想出把力,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为了打破目前的徘徊状态,我建议:
在研究会的统一领导(或指导)下,在各地袁氏较多的省市,建立研究分会或研究小组。理由是:①各地区自己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发展会员,开展基层工作,广泛收集资料;②会员相距较近,必要时可以集合在一起,开会商量,相比网上交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③使每个会员都有工作的方向和范围,更便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目前可先在上网人员较多的广东、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湖南、北京、重庆、贵州等地成立,东北三省也可联合成立一个。分会(小组)要定期向研究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会负责组织全国性的交流。各分会(小组)收集的资料,统一汇总到《论坛》和《家谱》。
3、尽快制订吸收会员的条件和办法,我同意门槛要低,现阶段要广泛吸收会员。同时要制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此问题不宜久拖,以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4、受袁仁山作的录相片的启发,建议研究会制作一个宣传性的光盘。利用现有的、公开的资料,做成VCD,网上传给各分会(小组),由各地自己视情况刻成光盘发给当地的成员。可以先写个脚本,研究会的领导成员修改后实施。
5、对于网站的技术性问题,我不懂,无发言权。
对论坛的栏目有一点不清楚的。有的栏目不太明确,如:“供求天地”。是想网上购物吗?它和企业放在一起,是要大家买东西?
又如:“新人报到”,有六个帖子,四个与报到无关。新人报到我理解无非是想建立一个通信录一类,便于相互联络。用不着每个人都致欢迎词。既浪费空间,也给翻阅者增加麻烦。再如:“认祖归宗”有点不好理解。我认为认祖归宗应该是脱离了袁氏家族后又回来的。如,随母改嫁后改为他姓,现在又改回来的人。也有跟舅舅、姑姑改姓的又认祖归宗的。还有像台湾的章孝炎认祖归宗改为蒋孝炎。(认祖归宗,可以取广义--资友)
  以前有个“自由岛”就很好,不知道该放哪个栏目的,放在自由岛上,建议“新人报到”改为“自由岛”。 (自由岛,感觉意思就是自由发言--资友)

中华袁氏研究会组织问题的探讨(admin)
  目前中华袁氏研究会下设两个部门:袁氏家谱网站(www.yuanscn.com)和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理事会(06年四月开始工作)。
  我想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理事会和研究会是什么关系?如果研究会领导理事会,那么应该如何协调工作,目前中华袁姓谱牒大乘是由常驻湖北省阳新县的袁姓宗族理事协会(由三省40多个县、市共同成立)牵头主持的。如果袁姓宗族理事协会和中华袁氏研究会是平行的,那就没有必要把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理事会归于研究会下的分支机构。所以我认为目前首要任务是将袁氏研究会的章程搞清楚!我目前个人认为,是否可以将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理事会这个机构合并到中华袁氏研究会,不提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理事会,而是作为中华袁氏研究会下的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编撰部,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编撰部。
袁氏家谱网站和中华袁氏研究会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人物袁氏家谱网站只能是个平台,是宣传中华袁氏研究会的平台,是广大会员相互沟通的平台,是袁氏研究会对外的窗口,所以袁氏家谱网站应该不能算为研究会下的头一级部分!
  我个人认为研究会首先应该是目前开榜教授提的章程很好,可以把这个章程细化,交网络讨论通过,然后请义达研究员和各个顾问通过,最后定下研究会章程。章程出来后,就要考虑研究会下设置的机构问题了,我考虑了一下,不外就这么几个部门,研究部,财务部,纪检部,宣传部,秘书部,资料部,而在这个基础上由会长牵头组成中华袁氏族谱编委员会。各地条件成熟的可以在研究会的协助下成立分会。对于袁氏家谱网,应该就是中华袁氏研究会的门面,里面所有管理人员应该由研究部宣传部秘书部人员组成。各管理人员分工我认为这样比较合适:
1.中华袁氏研究会名誉会长:10人-100人暂缺(将由有实力的企业家担任)
2.中华袁氏研究会会长:1人暂缺(将由有实力的企业家担任)
3.中华袁氏研究会执行会长:中科院袁义达。兼任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编纂委员会主编。指导和协调袁氏研究全面工作。
4.中华袁氏研究会研究部主任:暂缺(将由有实力的族谱研究专家担任)
研究部副主任:袁冠烛。兼任中华袁姓谱牒大乘编纂委员会执行主编,主抓采访、出谱和制作媒体。
5.中华袁氏研究会宣传部主任:袁资友,全面负责袁氏家谱网站的工作,指导论坛和留言管理。
宣传部副主任:袁文权、袁龙沛。负责袁氏家谱网站的网页技术工作
宣传部副主任:袁银生、袁在田、袁兆勇、袁admin。论坛回复、会员审批、资料汇总, QQ接待、网站宣传推广、信息汇总。
6.中华袁氏研究会纪检部主任:袁在田
7.中华袁氏研究会财务部主任:暂缺(将由有实力的财务担任)
8.中华袁氏研究会秘书部主任:暂缺(将由有实力的专业人员担任)
9.中华袁氏研究会资料部主任:负责收集资料。
资料部副主任:负责收集民间族谱资料
资料部副主任:负责收集官方族谱资料
资料部副主任:负责收集上海图书馆的族谱资料
10.中华袁氏研究会顾问团:

2006-03-11 19:32:38 袁兆勇(512792538)
一、关于中华袁氏研究会的建议
这个意见不错,可以研究实施。建议如下:
1、可多设几名副会长。将来工作起来会有许多具体工作,只有三人恐难以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
2、建议有2-3名副会长负责各省协会的工作,可分区域设副会长,这样更便于开展工作。
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组织领导工作,主要做好研究会的筹划、运行和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二是基础工作。这一部分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也是工作的重点,成员发展、管理,原始资料都在基层,建议重点加强这一块。
3、中华袁氏网的建议不错。这样便于统一思想,实施统一领导,了解各省(市)工作进展情况。
4、“中华袁氏研究会”名称不错。建议各省市设中华袁氏研究会××(各省市名称)分会。
二、中华袁氏研究会工作目标
1、近期目标:一是做好研究会及各省市分会的筹建工作,选拔各分会的负责人,使之组织完善,运行正常。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更多的袁氏族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三是工作中发现愿意为家族事业做贡献的袁氏家族能人,充实到研究会里来。
2、远期目标:统修中华袁氏族谱,为中华袁氏和国家史志工作做贡献。
三、关于经费问题
经费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建议有一名副会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做好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
1、会员收费制度。建议不要多收,收也只是象征性的,一年30-50元即可。
2、建议实施中华袁氏统谱预订制度,包括一切热爱家族史研究的外姓人。
3、发动族人捐款,多者不限。
4、积极寻找袁氏族人大企业家,请他们出资相助,出资最大者,可任名誉会长等职,在中华袁氏统谱上书写他的功绩等。
5、是否考虑发挥我们网站的广告宣传作用,为一些企业做些广告。
四、QQ群组建设
群组不宜过多、重叠、雷同,建议实施分组管理。三个层次的群组功能作用不一样,加入1-2层,需申请批准许可。
1、第一层,管理层群组,人不能太多,限于各省(市)负责人级以上人员参加。例袁氏网管理。
2、第二层,会员层群组或高级群组,凡正式会员者,可加入该群组。
3、第三层,基本群组,凡有心了解袁氏家族历史的人氏均可进入了解情况。该群组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和发现袁氏族人的窗口。
开榜教授认为:
三笑撰文中谈到共享,我认为要提倡无私奉献。如此浩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去驾驭一支团队精神突出的队伍,脚踏实地干事是不行的,广泛吸收一些意见,固然很重要,但是光发表空论、甚致吵吵嚷嚷地议而不决也是不行的。我觉得你们几位领导要形成核心,事先统一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提供大家通过就是了,你能把这个纲提起来最好,人无头儿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6: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必生        大家好        "袁氏家门们:大家好!
  我因为好长时间没有上此网站了.今天才发现我们的袁氏网站又做新的调整.也增加好多新家门.我为我们有自己的家门网站而自豪,以后我想用此方式认识我更多的家门."mh641030@163.com
袁大家好        "诸位尊敬的前辈,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能在自己家族的网站学习,了解袁姓的动态发展,我倍感自豪和荣幸.
  我来自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我们县有很多袁姓的族人,在县城中心位置建有气势雄伟的袁氏家祠.
  还望日后能和大家多交流.263080114        yyydlnu@sina.com
袁卓        大家好        这是我爷爷创办的一个袁氏的石采企业。我希望拖站长的福能把这个信息公布到:袁氏企业里面。        214976054        yuanscn@163.com
袁        大家好        " 湖南省  华容县 塔市译镇水利局采石场。(袁先生:联系电话,13873030249。)

袁海涛        大家好        有什么宗族活动通知我13135983333        2006-3-22,80974083        yuanscn@163.com
袁氏家谱        大家好        "袁海涛宗亲你好!
  家谱活动一般在网站、论坛和QQ群中通知,用手机不方便参加开会。
  请自备QQ、UC等工具较为合适。
袁次华        大家好        "我是番禺区石楼镇官桥村5组袁次华:我们这个组共有500人,男子全部姓袁的,有一袁氏祠堂,名叫克昌堂,建成于洪武14年,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如有活动就联系我们。电话:020-84861565"       
532479809@qq.com
袁刚 我来自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袁家村,我们村也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支派了,总共有一千多户,几千号人,没有外姓,请斑竹给添加一笔!
袁波        大家好        家门好~~我是四川省的~~       
我是袁博!250784968
袁传孝        大家好        "寿卅袁氏现有老谱八本我负责正在续谱本支出之袁安后代由山东老鹳巷迁此而历经元明清至今六七百年净在寿县境内袁家湖方园百里居住约一万人袁家老坟明成祖赐银立有石器碑亭文革被毁这一文物历史很有开辟价值请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续谱工作下半年编篡望族中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6: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袁登程        大家好        "呵呵 `今天看到这个网站`感觉很意外`很惊喜``
  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袁姓.呵呵.希望这这里里面我能遇到从贵州走出去的袁姓朋友.用QQ或者电邮告诉我...我等着你们.............!
  "我是内蒙赤峰的 老家应当是山东的 清末明出来到现在的内蒙的        袁海军417334009        8671947@163.com
袁泉(显军)        大家好        "4月3日,几百人参加了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马湖村举办的袁氏清明会。
仁寿袁姓人至少有几千人,可能上万,乃至几万人。因为仁寿总人口160万。
本地的班辈是:
44        45        46        47
                松       
48        49        50        51
        友        应        伯
52        53        54        55
        志                必
56        57        58        59
                有        任
60        61        62        63
仁        义        礼        朝
64        65        66        67
廷        斗(分)        尚       
68        69        70        71
文        怀        启        登
72        73        74        75
宗        德        荣        显

本人电话:0833-62061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4978174        yuanquan6206167@163.com
袁泉(显军)        大家好        "本县解放后的知名人士:
袁正贵:贵阳军分区参谋长退休
袁荣均:内江地区组织部长退休
袁荣共:长沙市领导,故
袁显文:企业家,四川中宇公司副总经理
袁华均:昆明公安厅长
袁兴洪:企业家
袁兴勇:企业家

袁国全        大家好        "各位家门好:
我是贵州遵义深溪的,现在成都上班。
听前辈讲在云南昭通一带有袁姓是从贵州遵义深溪迁出去的,据说是由于家中兄弟不和引起,我们无法联系上。现将字辈列出并请云南的家门留意:
师世登正应,洪鸣治国中,传家福有道,忠诚发达长。
                                 谢谢!
联系电话:028-81775958
          135404869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6: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海涛        大家好        我们这里袁姓是从外地迁移来的辈份是正大光明世必定有家祥有一样的请与我联系13135983333  QQ80974083
袁维伟        "本人为袁氏后裔,据家谱记载,家谱族祖袁安,约元朝时因官迁之杭州(任杭州剌史),后定居东安袁村(富阳新登元村),因避难迁至富阳胥口镇一小山村.现有家谱六卷,唐.韩愈作序,修于唐朝,民国时重修.
手机:13806528203  电话:0571-63316731
电子邮箱:fc.a123@163.com"2006-4-11,45169214        fc.a123@163.com
袁树丽" 虽说是女流之辈,可是我还是为我姓袁而感到骄傲。作为袁世盟的第26代孙女,我为我的祖先而骄傲。我刻下了习水一支的族谱,习水的袁姓家门请和我联系。
电话: 08:00-20:00  0858-8232307
        20:00-23:00  0858-8222663 "        QQ        422353877        yslone@163.com
袁作平        各位袁氏族仁:本家先人是一百年前从上杭县经江西何地不详,到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的,堂号;旺相堂;袁申凤有三男;袁苏荣、袁坤荣、袁三荣;只有袁三荣生一男;袁金星、字:耀恩、有三男;长发、观发、锦发、我平字有十二兄弟、本人在广州已三十年、在此,想同旺相堂或上杭县白砂镇中洋村的袁氏族仁取得联系:电话:13802880543:02088338491:电子邮件;yuanzp@gsta.com,天下袁氏一家人,千万袁氏心连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6: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消息)应浙江西门袁氏之邀,我研究会核心层将在成立近2个月这际,首次于5月3、4日在宁波会谈。
  应邀的宗亲是义达、袁氏家谱、admin、冠烛。他们将分别代表不同的角度,为研究会和网站建设献计建言。
  会议的主题有三:一是向西门袁氏学习,借鉴他们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二是交流体会:义达主要从全局的工作做指导性的意见;袁氏家谱主要就网站工作及研究会的协调和联络工作做些分析,并定出后一阶段工作做出安排;admin主要就资料整理、收集问题交流经验;冠烛主要就实地考察、采访要员、出版媒体三方面交流经验。
  会议期间,除了与西袁主要负责人和前辈交流外,预计还会和浙江南门袁氏及奉化袁巨高先生见面。
  会议总体安排请关注西袁论坛公告。www.nbxy.com

       袁氏研究会   袁氏家谱网站  2006.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