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浙江宁海石门袁氏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学荣 发表于 2006-3-20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宝庆三年(1227),谏议大夫袁伯璞退隐宁海石门,即今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乡里袁村袁氏之祖。有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民国)马按康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钞本,存浙江象山县文管。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6-3-20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宁海石门袁氏

最近几代:世钦祖德,学显朝廷,继起明隆,家邦永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6-3-20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宁海石门袁氏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继续推行求和政策,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赠谥。但此时金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无力南征,还须时刻提防来自西北日渐兴起的蒙古势力。随后,于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据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则与蒙古联手抗击金军。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

由此看来,浙江宁海石门袁氏与此段历史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6-3-20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宁海石门袁氏

相关历史:
理宗,赵昀,太祖十世孙,父赵希渌,1224年即位,时年20岁,历:宝庆1225/绍定1228/端平1234//嘉熙1237/淳佑1241/宝佑1253/开庆1259,在位41年。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病危,权相史弥远称诏,另立宗室子贵诚为皇子,改名昀。同年八月宁宗死,史弥远拥立赵昀嗣位,原皇子赵弘被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9-2-18 18:43:58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来了。再来看看。

伯仲大昌(胤),
       ,臣贤天子仁。

世钦祖德,学显朝廷,
继起明隆,家邦永兴。

(待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9-2-18 19:06:09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宁海石门袁氏考证之疑

宁波南袁谱载:袁毂-袁灼-袁卿远-袁文-袁燮-袁商袁燮生子四:袁甫(伯璞)、袁肃(伯枢)、袁乔(伯韶)、袁商(伯宪)。(括号内容为本人根据南袁族谱资料与本族资料对应之猜)
  南门袁氏是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的后代,当时分为上、中、下三房,袁氏家族建筑群就散布于南门三市向阳桥一带。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學者稱絜齋先生,鄞(今浙江寧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調江陰尉。寧宗即位,以太學正召,未幾以僞學黨禁論罷。久之,得浙東帥屬,調福建常平屬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爲宗正簿、樞密院編修官。二年,出知江州,遷提舉江西常平、權知隆興府。俄以都官郎召,累遷國子祭酒、秘書監、禮部侍郎兼侍讀。十二年,因與史彌遠爭和議,罷歸,太學諸生祖餞者三百餘人。明年,提舉鴻慶宮。起知溫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遺著由子甫彙刻,有《絜齋集》二十六卷、後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并輯爲二十四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七《顯謨閣學士致仕贈龍圖閣學士開府袁公行狀》,  《宋史》卷四○○有傳。 袁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顯錯字。
  按宋史云:袁燮(1144-1224)字和叔,号絜斋,一云洁斋,庆元府鄞县人。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槃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入太学,登进士第,调江阴尉。燮初入太学,陆九龄为学录,同里沈焕、杨简、舒璘亦皆在学,以道义相切磨。后见九龄之弟九渊发明本心之指,乃师事焉。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学者称之曰絜斋先生。后谥正献。
袁甫(生卒年不详),字广微,号蒙斋,鄞县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郎、提举江东常平、提点刑狱等,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嘉定十七年(1224)任江南东路郡守时,歙县城南龙井山麓旧为蓄水缓流所建梁、栅,因水流湍急,荡决废坏,议改垒石为坝,但未及兴役,迁调离职,遂将已集钱款留交继任者。绍定二年(1229)又被调回指挥江东(江南东路),令本州推官赵希塑伐石兴筑渔梁坝,18层,阔3丈,高1.5丈,横亘60丈。竣工后,拨钱5000缗购田,收租谷备作岁修。从此水有所蓄,流得以缓,既利歙城防火,又利灌溉,至今屹立于练江中流。著有《江东荒政录》、《蒙斋集》等。
按宋史云:袁甫字广微,号蒙斋,宝文阁直学士燮之子,卒谥正肃,嘉定七年进士第一。

正獻袁絜齋先生燮
  袁燮,字和叔,鄞縣人,知處州轂之玄孫也。先生生而端粹專靜,乳媼置槃水其前,玩視終日,夜臥常醒然。少長,讀東都《黨錮傳》,慨然以名節自期。乾道初,入太學,時陸復齋九齡為學錄,先生望其德容肅然,亟親炙之。同里沈叔晦、楊敬仲、舒元質皆聚于學,朝夕相切磨。登淳熙辛丑進士第,授江陰尉。寧宗即位,為太學正。是時黨禁興,朱文公及趙忠定汝愚等相次去國,先生亦以論去。久之,歷司封郎官,因對,言:「陛下追思彭龜年,臨朝太息。今正人端士不乏,願常存此心,急聞愷切,崇獎樸直,天下何憂不治。」為國子祭酒,延見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篤實為道本。每言人心與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則與天地相似。聞者竦然有得,士氣益振。為禮部侍郎,史彌遠主和議,先生與同鄉相好與力爭,被論罷。後知溫州,進直學士,奉祠卒。疾革,猶著述弗倦。或勸之少休,先生曰:「吾以此為笙鏞筦磬,不知其勞也。」初,先生遇象山于都城,象山即指本心洞徹通貫,先生遂師事,而研精覃思,有所未合,不敢自信。居一日,豁然大悟,因筆于書曰:「以心求道,萬別千差,通體吾道,道不在他。」慈湖與先生同師,造道亦同,而每稱先生之覺為不可及。學者稱之不以爵氏,而曰絜齋先生。賜諡正獻。子甫。(雲濠案:先生伯子喬,嘗錄家庭所聞,為《絜齋家塾書鈔》十卷,《四庫》收入經部,釐為十二卷。又《絜齋集》二十四卷。
  (梓材謹案:真西山為先生行狀云:「東萊呂成公,接中原文獻之正傳,公從之遊,所得益富。永嘉陳公傅良,明舊章,達世變,公與從容考訂,細大靡遺。」是先生嘗師東萊,友止齋,而究其所歸宿者,則象山也。先生訓語為建昌傅正夫所錄,見《西山文集》。)絜齋粹言人生天地間,所以超然獨貴于物者,以是心爾。心者,人之大本也。此心存,則雖賤而可貴;不存,則雖貴而可賤。
  大哉,心乎!與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則與天地相似。直者,天德。
  人所以生也,本心之良,未嘗不直。回曲繚繞,不勝其多端者,非本然也。
  《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大雅》曰:「上帝臨汝,無貳爾心。」維此大本,不必他求,卓然不貳,萬善咸具。古人所以兢兢業業,不敢少懈者,懼其貳也。
  心本不偏,制行而原于心,斯不偏矣。
  道不遠人,本心即道。知其道之如是,循而行之,可謂不差矣。然未能為一,則猶有間也。執柯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謂其未能無間,則雖近猶遠爾。惟夫全體渾融,了無間隔,則善之至也。吾道一以貫之。非吾以一貫之也。舜由仁義行,非行仁義若致力以行之,則猶與仁義為二也。
  人心至神,翳之以欲,則不神矣。
  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與天地並,廣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勵,必欲追古人而與俱。若徒儕于凡庸,而曰是亦人爾,則吾所不敢也。
  觀內不如觀外,觀物不如自觀。(補。)
  附錄
  王深寧《困學紀聞》曰:「呂成公讀《論語》『躬自厚而薄責于人』,遂終身無暴怒。絜齋見象山讀《康誥》,有感悟,反己切責,若無所容。前輩切己省察如此。」(補。
  又曰:「絜齋先生為樓,名以『是亦』,曰『直不高大爾,是亦樓也。』以至山石花木,衣服飲食,貨財隸役,亦莫不然。至于宦情亦薄,曰:『直不高顯爾,是亦仕也。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與天地並,廣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礪,必欲追古人而與俱。若徒儕于凡庸,而曰是亦人爾,則吾所不敢也。』」(補。)
  百家謹案:真西山言:「絜齋之葬,慈湖銘之,其大節摹寫盡矣。」考之慈湖遺書,無有也。即《舒廣平墓誌》,亦慈湖所作,《廣平言行錄》載之,而遺書亦闕。古來文集既多不傳,傳者又復不全若此,可嘆哉!
  謝山《城南書院記》曰:「四先生之中,長庚曉日最光顯于暮年者,文元與正獻也,而文元之教,不如正獻之密。蓋槐堂論學之宗旨,以發明本心為入門,而非其全力。正獻之言有曰:『學貴自得,心明則本立,是其入門也。』又曰:『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是其全力也。』槐堂弟子多守前說,以為究竟,是其稍有所見,即以為道在是,而一往蹈空,流于狂禪。以文元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豈謂于操持之功有闕,而其教多以明心為言﹖蓋有見于當時學者陷溺功利,沈錮詞章,極重難返之勢,必以提醒為要,故其說偏重而不自知其疏,豈意諸弟子輩不善用之,反謂其師嘗大悟幾十,小悟幾十,泛監洋溢,直如異端,而并文元之學而誣之,可為浩歎者也!使其如正獻之教,寧有是乎﹖正獻之奉祠而歸,日從事于著書。或請小閒,則曰:『吾以之為笙鏞莞磬,不知其勞。』其《答文靖諸子書》,惓惓以多識前言往行,豈非與建安之教相?合乎﹖且夫有宋以來,大儒林立,其子弟能守其緒言者甚多,而再世並為大儒則不概見。蓋前惟武夷胡氏、籍溪、致堂、五峰、茅堂,連枝接葉,以大文定之傳。其後惟袁氏實生正肅,以為晚宋無先之者,則書院之建也,微特非袁氏之學統所得而私,抑豈吾鄉之學統所得私哉﹖」
  (雲濠謹案:謝山為四先生祠堂碑文云:「絜齋謂,當通知古今。學者但慕高遠,不覽古今,最為害事。」又為碑陰文云:「絜齋之父通議公,予曾見《甕牖閒評》一書,特說部耳。至其折節忘年,問道于定川,因使絜齋嚴事之,則知其從事于躬行之實,非徒洽聞者流也。通議名文,其所著又有《名賢碎事手鈔》三十巨帙,無一字不楷。見絜齋所作墓表。」)
少卿袁晉齋先生肅
  袁肅,字□□,絜齋之子也。從廣平于新安,其後知名于世。
  (梓材謹案:先生號晉齋,慶元五年進士,官至少卿,嘗知江州。《蒙齋文集》有《和晉齋兄韻》云:「晉齋作詩,誨語勤劬。觀詩末章,荷兄警余。」又《和晉齋兄韻三章》,其首章云:「不愛金章紫綬紆,欣然玉局自安居。」其卒章云:「家塾提綱屬晉齋,絜齋氣脈遠乎哉。」)
  正肅袁蒙齋先生甫
  袁甫,字廣微,絜齋之子也。嘉定七年進士第一,累官權兵部尚書。卒,贈通奉大夫,諡正肅。少服父訓,謂:「學者當師聖人,以自得為貴。」又從慈湖問學,自謂:「吾觀草木之發生,聽禽鳥之和鳴,與我心契,其樂無涯」云。著有《蒙齋中庸講議》四卷,所闡多陸氏宗旨。陳宗禮、洪揚祖,其門人也。(修。)

根据奉化《慈林袁氏宗谱》和上虞《小越袁氏宗谱》记载,本系袁氏始祖袁昌年,称一元公,是司徒袁安的第31世孙。袁昌年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戊戌科进士,浙江新昌县县令,娶包氏,生一子。自河南汝南县迁徒到山东青州,在青州住到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当上了浙江新昌县令。
一世:讳元,字昌年。东汉司徒公,安之胄也。由当南徏青州。宋真宗咸平二年登孙暨榜进士,擢为越新昌令,遂卜築官所而家焉。
二世:田
三世:宄、宠
四世:长房满,居越(浙江)新昌、嵊县等地;
     二房袁彀、三房毂:居四明山、宁波等地;
     四房方:居奉化、上海等地;
     五房阑:迁五部湾。 (此部分与浙江上虞小越相同)
  第五世 讳罧,一名谓行十六。宋进士,官至少保。讳灼,字之烈。宋元祐六年进士。
  第六世 讳淮,行九三。宋进士。官至太保。袁卿远
  第七世 讳章,字叔平。宋乾道五年进士。官通判。袁文
  第八世 讳燮,字和叔,号洁斋。宋滀熙八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讳韶,宋滀熙十四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封越国公。讳洽,宋庆元二年进士。
第九世 讳肃,庆元五年进士。讳甫,字广微。宋嘉定七年殿试状元及第,官吏部尚书。讳商,宋嘉定十六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讳符,宋滀祐二年进士。讳安道,宋进士。
古排行:念小细从,佰千万亿兆,孝友睦渊任恤智,文廷应宗。
新班辈:孟宏学显(孟仲季英),明广升恒,仁义忠信,
正大公平,秉良直道,天德维成,介尔景福,奕振家声。

石门袁氏排行:
远定:伯仲大昌胤 友恭世定文 良景时光美 臣贤天子仁
近定:士钦祖德 学显朝廷 继起明隆 家邦永庆
新定:丰华新瑞 恩荣济盈 承保安康 钟祥云衽
(有别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9-2-18 19:09:27 | 只看该作者
疑问关键在:袁燮生子四:袁甫——伯璞?袁肃——伯枢?袁乔——伯韶?、袁商——伯宪?

也就是说:袁燮四子甫、肃(认定慈溪)、乔、商,谁是我祖伯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9-2-18 19:27:09 | 只看该作者
据南门袁提供资料的《现在金报》报道:
  
  袁甫,族谱中已找不到他生卒。他学问广博,少承家学,又从学于当时著名学者杨简。袁甫为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科状元,第一任官职是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迁秘书省正字。南宋时间战乱频频,袁甫上任不久便上疏宋宁宗“君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恐惧之心,应有五惧……”从这简单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袁甫是个主战派。他曾对皇帝说这战乱频发主要是因为朝内的主和派,如果这些贪生怕死的人不除掉国家就一天不得安宁。当时南宋已是岌岌可危了,很显然袁甫的谏言并没起多大作用。于是,袁甫任地方官员时努力为当地的百姓做实事,他在所管辖的区域立新制,革除从前官员留下的弊端,设立类似今天的反腐部门,将那些贪官贪污的钱充入地方财政,用这部分钱设立慈善机构“抚孤婴儿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孤儿院;创建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抑制瘟疫流行,如果当时有电视的话没准还会找当时的某个名角做代言人也说不定。当时在袁甫管辖的范围内,他尽其所能给老百姓谋福利,他的时代感很强,我们今天的很多福利政策他几百年前也曾想过,如果当时袁甫能再想全面一些,那么,他的百姓没准还会都有养老保险也说不定。

  宋理宗亲政后,袁甫仍多次上疏,主张迎战巩固边疆,不过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任期间因病八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就给批了一个月的假休养。他任兵部侍郎时曾对皇帝说:“危亡之祸,近在旦夕,君臣同心,共赴国难。”忠赤之心可见一斑。他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之时,本想与敌对势力大干一场,遗憾的是旧疾复发不治而死。不过这时,宁波南门袁氏已经发展为四明望族了,诗书礼仪传承,累代为官,在当时的政治、学术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袁甫这位南宋政治家、教育家一生主张“万物与我心契”。他在工作之余,修葺了庐山白鹿洞书院,创建了贵溪象山书院,勤于笔耕,为后人留下《孝说》、《孟子解》、《后省封驳》、《信安志》、《江东荒政录》、《防拓录》、《乐事录》等文集。他之后,南门袁氏第十一世的袁桷身处四明,更是受惠于自己的曾叔祖袁甫等一代人在宁波留下的学术根基。

“皇帝就给批了一个月的假休养。”序中好象有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袁学荣 发表于 2009-2-19 19:32:01 | 只看该作者
族谱信息线索:

一、始祖之父:袁燮,隆兴三年(1163)生,宝庆三年(1227)卒,字则和,子四:伯璞、伯枢、伯韶、伯宪

此信息与资料对比有较大出入,但考虑本族谱为先祖退隐避嫌之为,另,四子符合。可以认定,先祖之父为袁燮无疑。

二、始祖:伯璞,淳熙16年(1189)生,淳祐11年(1252)卒,字相壁。
嘉定三年(1211,与“甫”相差四年)御赐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47岁(1233)复召,弥远卒。
嘉定 谏议大夫
嘉熙已年(1237)桂月 御题
绍定三年(1230)首修谱
端年 1234

本人以为,由以上零散信息可以看出,始祖与燮子甫年份经历颇为接近,虽有出入,但大致对应,因此,认为可以断定,我宁海石门始祖为燮子甫。

请相关专家提供参考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资友 发表于 2009-2-19 23:02:08 | 只看该作者
请义达、孟敕、如启、巨高、冠烛等相关宗亲点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