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复礼教授西北科学考查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06-11-3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西行纪事

--------------------------------------------------------------------------------
www.pku.edu.cn/news/xiao_kan/2003年1月5日
  1926年底,德国国家航空总公司?Luft-hansa?计划开辟从柏林经北京到上海的民用空中交通线,需作学术调查。以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Dr.Sven Hedin?为首的德瑞科学家到北京,自称为远征队,计划到中国西北作全面考察而不让中国人参加。这引起了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义愤,认为有损我国主权,绝不能答应。于是北京各学术团体于1927年3月5日在北京大学三院研究所开会商讨对策。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研究所考古学会、历史博物馆等10多个学术团体的代表20余人。会上决定成立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团结起来抵御洋人的文化侵略。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设理事会,主任为北大教授刘半农。理事会推选李四光?北大地质系教授、系主任?、袁复礼?北京大学考古学会教授)、周肇祥?古物陈列所所长?、李济?清华国学研究院?等4人与斯文赫定多次协商,坚持以我为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理事会委任中外团员,并在团员中委任中外团长各—人,理事会监督并指挥考查团进行—切事务。4月20日议决19条合作办法,对中外团长的职责以及采集品和考查成果的归属都作了明确的规定,4月26日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由当日执行主席周肇祥和斯文赫定签字通过。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出发时我国团员10人:团长徐炳昶是北京大学教务长;袁复礼是清华大学兼北大地质学和地文学教授,1928年12月以后任考查团代理团长;黄文弼是北大国学门研究所考古学讲师;丁道衡是北大地质及古生物学助教;詹藩勋来自水利委员会,研究大地测量和地图学;龚元忠来自历史博物馆,为考查团的照相员。又通过考试,选拔4名北大学生为考查团气象生:崔鹤峰为土木工程毕业生;马叶谦、李宪之、刘衍淮分别为物理系三年级、二年级、—年级的学生。  欧洲团员17人,主要有:瑞典人、团长斯文赫定;队长拉尔生?Larson?,指挥旅行中一切事宜;丹麦人、副队长哈士纶?Haslund?,研究人类学;德国人、气象主任赫德?Dr.Haude?等。团员们各有明确的职责和研究领域:地质、测量、人类学、考古学、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有的作为考查团的医生、会计、翻译、摄影师、电影员等。  到新疆后又增加研究地磁学并做大地测量的瑞典人安博特?Amboldt?和中国学者陈宗器。因考查目的和内容完全不为汉莎公司开辟航线,到新疆后德国团员多归国,气象主任赫德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于1927年5月9日从西直门乘火车出发,第二天晚上到达包头,此后便骑骆驼或徒步进发。第—站选点在包头以北100公里的哈那河畔开始考查,7月初以后西进,经常遇到狂风、暴雪、冰雹等恶劣天气,考查团忍着严寒、酷热、干渴、饥饿,行进在人迹罕至、白骨引路的荒漠。当时社会不稳定,各派势力割据,兵匪出没,行进途中要防止意外,更麻烦的是,考查团被所到之处的官府误认为是中外拼凑的—团兵力。在甘肃被疑为是北京奉天势力张作霖派去攻打甘肃的,甚至将先遣团员拘捕,后电达国民政府蔡元培,由蔡向冯玉祥说明才释放。在新疆被疑为是冯玉祥派去破坏新疆秩序的,官府集结数千兵力,耗资百万多两银子,屯兵边境,严阵以待。后来表面上消除疑团,但内心仍不相信考查团无政治企图。当地政界按照老习惯从不取缔入境的异国人,而对本国的科学家则处处限制,严加防范。 开始西行时,外国团员处处看不起中国人,污辱性的言词刺痛了中国团员的心,于是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回忆刘半农、袁复礼和北大代校长余文灿出发前的教导和鼓励,决心要振作起来,要奋斗,处处要比欧洲人做得好,不叫外国人看不起,要为中国人争气。本着这种精神—直做下去,吃苦在先,埋头苦干,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奋斗,全团中国人的成绩都非常好,外国团员的傲气被打下去了,并普遍称赞中国人的工作精神和学习热情,佩服中国人的记忆力。中方团长徐炳昶教授学识渊博,具有高深哲理修养;代理团长袁复礼教授目光敏锐、工作精细、奋发有为,又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两位团长博得全体中外团员的称赞和敬佩。斯文赫定在他的笔记、专著中多次赞扬中国人,“中国人素质优良”,“我抱着同情与感谢,愿终生记着他们?中国学者?中的每—个人”。 考查团在行进途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1927年6月,丁道衡在内蒙茂名安旗富神山发现巨大铁矿,当时预言将成为中国北方的“汉冶萍”,现在包头钢铁公司内塑有丁道衡的铜像。1927年8月初,袁复礼又在离丁道衡发现的主矿十余里的噶托克呼都克发现铁矿苗。解放后,袁复礼为踏勘者骑马带路,复查噶托克呼都克铁矿苗,把该处定为白云鄂博西矿。在踏勘过程中又发现了双尖山铁矿苗,即为白云鄂博东矿。白云鄂博东、西矿现已发展成为今日的包钢基地。丁道衡还在袁复礼的指导下掘得3具小恐龙化石。 黄文弼发掘到大量居延汉简,他是我国在新疆考古的第一人。在3年多的考察中,他采集古物80多箱,回京后撰写论著,现在见到的有考古专著5本,蒙新考察日记一册。 李宪之和刘衍淮在徐团长所写的书中被誉为“均团中之气象高才生也”。他们在考察中学习了理论知识,积累了实践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气象资料。两人于1930年由赫德博士推荐,去德国柏林大学深造,4年后均获得博士学位。李宪之深入研究在新疆、青海考察时的气象资料,发表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其中关于寒潮和台风的论文是世界气象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刘衍淮是我国空军气象的创始人,台湾省气象教育的奠基人。 袁复礼教授渊博的学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对考查团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团中连续考查时间最长,工作任务最重,采集品最多。他发掘到各类爬行动物个体化石(包括恐龙化石)70多具,后经杨钟健和戈定邦定名,比较完整的新种就有:新疆二齿兽、布氏水龙兽、赫氏水龙兽、魏氏水龙兽、袁氏阔口龙、袁氏三台龙、奇台天山龙、宁夏结节绘龙。发现如此众多而且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等,在当时轰动了世界,更重要的是,水龙兽和二齿兽均为南非哈鲁系之标准化石,袁复礼的发现是三叠纪初泛大陆存在的有力证据,所以这个发现对古生物研究和地层研究均有重大意义。袁复礼教授两上天山,在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考察地层、岩石、冰川、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发掘到大量古代文物,发现了煤矿和其他矿点,为当地人民找到地下水源,帮助少数民族改进炼铁技术,人民感谢他,为他立生祠,造复礼庙、袁氏庙。193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袁教授北极星奖章,以表彰他在西北科学考察中的杰出成就。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先人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他们在艰难困苦中铸就的奋发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诚无间的协作精神和不畏艰险、迎接挑战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工作中智慧和毅力的源泉,也是我们为人的准则。
(作者为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艺 发表于 2007-2-17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袁复礼呵呵

袁复礼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