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国平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银生 发表于 2006-5-26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国平
   (1906一1941)  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1924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lg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人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3月18日,毛泽东向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介绍说:“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4月26日,他到达皖南歙县岩寺新四军军部,当日即向新四军第l、第2、第3支队排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6月17日至19日,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领导方式与工作方式。会后,用两个月时间,到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敌后战场视察,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在当时“亡国论”盛行的形势下,他深信“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 1939年2月7日至17日,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二届政治工作会议,作了题为《新四军一年来政治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会后,根据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抗日统一战线环境,主持起草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4月颁布实行,使新四军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条例化和制度化。2月15日,在《抗敌》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根据在江南敌后作战8个月的经验,论述了新的条件下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政治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同年12月2日,在新四军政治部召开的宣传教 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过去宣教工作的总结及今后宣教工作的任务》的报告,指出:“建军必须建人,建人必须建脑”。 “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一件实际的物质力量”,“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理论和实践的一 致。”他对新四军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贡献。
  1941年1月19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牺牲。遗骸于1955年6月19日移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摘自《新四军英烈志》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