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白砂袁氏清嘉庆谱载之选举

一、文甲

袁维丰,中乾隆辛巳恩科第二甲第四十四名进士。

二、武甲

袁九皐,中嘉靖辛酉恩科第四十八名进士。

三、文科

袁昂霄,中雍正己酉科第七十名举人。

袁 绥,中乾隆丙辰恩科第七十九名举人。

袁汉表,中乾隆庚午科第四十三名举人。

袁维丰,中乾隆丙子科第七十二名举人。

袁腾鹍,中乾隆甲午科四川第三十五名举人,

袁文豹,中嘉庆丁卯科第八名亚魁。

四、武科

袁 濬,中雍正壬子科第十五名举人。

袁从虎,中乾隆丁卯科第十六名举人。

袁国钧,中乾隆癸酉科第四十五名举人。

袁九皐,中嘉庆戊午科解元。

五、副榜

袁朝纲,中雍正乙卯科四川第二名副榜。

袁养正,中乾隆丙子科第七名、乾隆庚辰恩科第三名副榜。

六、拔贡

袁腾鹤,乾隆辛酉科四川选拔贡生。

袁天逵,乾隆丁酉科选拔贡生。

袁礼修,嘉庆癸酉科选拔贡生。

七、恩贡

袁 宽,康熙戊子年恩贡生。

袁式化,乾隆辛巳年恩贡生。

袁维成,嘉庆己巳年恩贡生。

袁登云,嘉庆己巳年恩贡生。

八、岁贡

袁知人,康熙戊子年岁贡生。

九、附贡

袁天培,乾隆癸卯年附贡生。

袁崇礼,乾隆庚戌年附贡生。

袁 澧,嘉庆丁卯年附贡生。

十、贡生、监生、庠生(略)

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是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

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附贡:清代科举取士,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清 梁章钜 《称谓录·副榜》:“会典乡试中式举人,副於正榜曰副贡生。

岁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清两代,一般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廪生是生员之一种,给予廪粟)升国子监肄业(有规定名额),因称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