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dmin


源流简述

据光绪元年上虞小越“介祉堂”《袁氏宗谱》记载,上虞袁氏尊东汉司徒袁安为鼻祖,以宋时始迁新昌之祖袁元为第一世,至第五世袁辰则为始迁上虞小越之祖。

一世祖袁元,字昌年,行二十二,由汝南徙居青州。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任新昌县令,于是安家磕山,殁后葬新邑地顶大枫树下。娶包氏,生一子袁田。袁元手泽云“吾家汝南,实东汉司徒安之胄也”,若以汝南袁安为第一世祖,则袁元为第三十二世。小越袁氏第二世袁田,字存根,行十一,配俞氏,生二子,长子袁宠,次子失讳。三世袁宠,字思嘉,行太一,宋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至御史大夫,娶熊氏,生五子,长子袁满居新昌,次子袁彀、三子袁毂均迁居四明,四子袁方迁居奉化棠溪,五子袁阑未详。至第四世袁满,字用平,行二。娶王氏,生五子:履、楠、思(略)、寅(略)、辰。长子袁履传至十三世袁承迁居越城五云乡,次子袁楠为雪堂袁氏支祖,五子袁辰则为上虞小越袁氏之始迁祖。五世祖袁辰,字拱辰,行十六,由新昌徙居上虞小越镇,殁葬小越后山。配吴氏,生一子袁评。第六世袁评,字嘉言,行十七,官至国子监书库大使,娶陈氏,生子袁熙默、袁珪与袁皓。

自此,上虞小越袁氏支分三房,子孙繁衍,世代书香,人才辈出。如清咸丰时的内阁学士袁希祖,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承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等等。


排 行


咸恒节泰,晋鼎孚蒙,师谦履益,豫有蒙丰,涣颐复萃,渐比大同,雷升临济,明泽观风。

以上行列32字,自袁元公至32世,原定周而复始,后改从25世起,使用下面的讳行。


讳 行


(25世起)万正建肇,懋广时兴。伯一开式,光辉允明。尊崇孝友,修德维新。自求多福,永振家声。

清道光癸巳年重修家谱时,因讳行还余24字没有使用,故未新增。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系图引

家有图谱,则可使贤子孙泝流寻源、统其馀绪以崇本,始兴孝敬敦宗族也。故先王作为大宗、小宗之法,设官以掌之,其所以维持防范世教者,岂小补哉?后世宗法既废,图谱失官,士大夫家始自为之,以纪一姓之源流,是犹有先王之遗意焉。

宋新昌县令袁元公之子孙或显或晦,散居东土,若上虞、四明者其嫡派也。然上虞与新昌数通谱图,不紊昭穆。其在四明者百余年不会,致有人视秦越。上虞十三世孙铉恐其迷厥源流,岁在戊子,持旧谱到四明一会,俾将绝之绪复统。其于溯流寻源以崇本始、兴孝敬、敦宗族之道得矣。若铉者,岂不谓之贤子孙乎?既请国子祭酒、南昌胡公俨记之。

越二十稔,铉绛帐浙垣,因馆翁参请清漳戴同吉氏,复来求序,姑书此以归。若其支派源流会通始末,以期望后来者则见诸祭酒公之巨笔矣。兹不复云。

峕大明宣德岁次戊申四月初吉

资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建安杨荣拜撰

上虞小越湖畔


族中名人


1、袁希祖

(1809—1861)字荀陔,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年),大考二等,擢为侍讲,三迁至侍讲学士。咸丰八年(1858年),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先后代理礼部、工部、刑部各部侍郎。咸丰年间,朝廷铸虚值大钱以应对经济紧张,造成通货膨胀,希祖于咸丰九年上疏请求回复旧有制钱。次年又上疏建言进剿太平天国事。不久,署户部侍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陷落,希祖建议暂时议和,以拖延时间,部署军队。僧格林沁扣押英国官员巴夏礼,希祖疏请将其处死。不久,北京陷落,咸丰帝逃往热河。希祖屡次上疏,不报,数度北望痛哭,因此得病。《北京条约》签订后,希祖兼署兵部侍郎。不久即卒。民国十五年《上虞小越袁氏宗谱》卷十四P65载:廷玉,官名希祖,字荀陔,行三三,道光丁未科进士。殿试赐进士出身,钦点朝元,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右春坊右庶子侍读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加二级稽察,中书科事务右制,觉罗官学。署兵部左侍郎,国子监学正。历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礼部左侍郎,历充咸安宫总裁,日讲起居官。国史馆纂修,协修。武英殿协修。咸丰己未科庚申恩科朝考阅卷大臣,己未散馆阅卷大臣,己未恩科并补行戊午科福建乡试正考官,戊午科乡试复试阅卷大臣,诰授荣禄大夫,赏大卷江绸大小荷包。生於嘉庆己已年十月廿九日未时,卒於咸丰庚申十二月初十午时,公享年五十二岁,葬湖北汉阳曹庄周公嘴。P75又载:袁希祖,谱名廷玉,字筍陔。道光丁未科举人。属鹤院派,袁氏第二十六世孙。父顺公,字济川,例赠礼部侍郎,诰封荣禄大夫。子晋,晋继子嘉麟,由前宅派从兄炳钟子入嗣。


送王小岩之潜江

鸿爪初经地,乌衣最著名。萍逢刚百里,絮语每三更。诗律缘家学,文章重老成。琐窗同听雨,澴水定新生。又向沱潜去,骊驹动短歌。虽归犹客耳,欲别奈君何。冷署趋庭惯,名山考业多。鲰生等匏系,旅食感蹉跎。(袁希祖)


2、袁开基

(1904~1982),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民国20年赴美国维基尼阿大学研读有机化学,获博士学位,并得金质奖章。回国后曾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麻醉药品经理处技正、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华工业研究所所长及南京药专教授。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部药品编纂委员会委员。曾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早期主要研究生物碱化学,获两项专利权。解放后授课之余,进行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合成研究。晚年从事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对Knoevenagel反应的条件、机理及产物的立体构型等方面作深入探讨,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编译《药物有机化学》、《生物碱化学》俄文专著,编有《药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杂环化学》等。


3、袁承业

(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袁开基之子,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1955年获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氨基酸及多肽的合成研究,将氮芥结构引入氨基酸分子获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后根据国家需要,建立与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后又结合中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获得一批极有经济价值的成果。2018年1月9日,袁承业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4、袁钧瑛

袁承业之侄女,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通过CUSBMBEA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获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受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生教授;2005年袁钧瑛首次发现并定义了necropotosis这一细胞死亡模式;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2年入选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筹建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任主任;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