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07年11月,中华袁氏在河南省项城县成立了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之后,在全国不少地方纷纷成立了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研究分会,重庆亦如此。自此,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研究工作在全国不少地方陆续展开,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在《中华袁氏》刊物上登载。为了深化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的研究工作,给研究者提供基础素材,奉节袁昌德宗亲提议“对奉节袁氏各支系的基本情况作一个初步考研”。我作为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的崇拜者,于2014年收集到奉节袁氏部分支系的《老谱书》或新修的《家谱》,并初步整理了这本小资料—《奉节袁氏考略(初稿)》,旨在抛砖引玉,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奉节袁氏提供有关本支系的基本情况,使《奉节袁氏考略》早日问世。本资料所涉到的各支系的基本情况如有不


准确之处,敬请原谅!


袁超荣


2015年3月


奉节袁氏考略


袁超荣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是一片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境内溪流交错、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立体地形和立体气候。全县幅员面积4099.28平方公里。万里长江由西向东横贯中部,将县域分成南北两大版块。

考古证明,早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奉节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现居住着汉、回、藏、苗、满、羌、土家、布依、土族等民族。总人口1百万,以汉族人口为主。袁氏人口近1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奉节袁氏人口主要居住地是:吐祥、兴隆、甲高、新民、白帝、草堂、竹园、大树、石岗、康乐、朱衣、康坪、永安等乡镇,其它乡镇也有少量袁姓人口。

奉节袁氏有好多个支系,有不少支系在奉节的祖先是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先后从湖广迁徙来的,民间称之为“湖广填四川”、“绾草为业”,只不过迁出地点不同,迁出时间不同,迁入地点不同而已。以迁入奉节落户地名命名,有康乐袁氏、马驿袁氏、奇峰袁氏、康坪袁氏等。

奉节袁氏是中华袁氏大家族中的一部分。要了解奉节袁氏的基本概况,首先要了解中华袁氏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绾草为业”的历史背景。


袁姓氏起源


康乐袁氏《宗谱》对袁姓氏起源作了非常简要的文字叙述:“远惟吾祖,自舜发源,陈侯有国。宣仲乃以祖字命氏,曰袁。著勋庸于上世,流福祚于后昆也。”此叙述与河南开封大宋姓氏研究会考证编写的《袁——自祖字异写姓》、陕西人民出版社远东出版(新加坡)公司出版的百家姓丛书《袁》和中华袁氏家谱文化研究会重庆分会提供的《中华袁氏世系考辨》等资料中对袁姓氏起源的阐述是一致的。

要弄清袁姓氏起源,首先要追溯远古始祖。中华民族同源于三皇五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保留着他们的基因。


《中华袁氏世系考辨》一文论证,中华袁氏的远古始祖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氏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时代。

黄帝的第三代孙——颛顼,是上古出名帝王,对人类文明贡献很大,被尊称为上古始祖。


黄帝的九代孙——舜是有名的圣君。


黄帝的四十二代孙——妫满因居妫汭河边,便以妫为姓。周武王灭商建国后,大事封敕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同时也追封五帝时明君、名臣的后代。因此就把妫满封到陈氏部落故地为侯爵,建立陈国(今河南淮阳),定都宛丘;并让他承袭舜的祭祀、香火;还把大女儿太姬许配给妫满为妻。妫满死后谥号胡公,故称陈胡公满,被公认为袁氏血缘始祖。


黄帝的五十五代孙(妫满的十三代孙)——辕涛涂原名妫涛涂,因功封于阳夏(今河南太康),任陈国上卿,辅佐陈宣公。妫涛涂的祖父名诸,字伯爰。于是他用祖父伯爰的“爰”字为姓氏。因古时候“爰”“辕”通用,他改姓后的名字写着爰涛涂或辕涛涂。辕涛涂字仲,死后谥号为宣,故又称之为辕宣仲。辕涛涂的后裔到袁政时已有十五代,各代都用有车旁的“辕”为姓氏字。“辕”与轩辕黄帝的“辕”为同一字,旨在表明自己是轩辕黄帝的血统。辕涛涂被尊称为袁氏开姓始祖。


黄帝的七十代孙(辕涛涂的十五代孙)——辕政大约在公元前177年左右即汉文帝刘恒时期,将“辕”字去掉车旁,正式以“袁”为姓,传承至今。袁氏后裔尊称袁政为立姓始祖。


“袁”姓氏是经过16代人、350余年时间的演变才固定下来的。康乐袁氏《宗谱》里“远惟吾祖,自舜发源,陈侯有国。宣仲乃以祖字命氏,曰袁”的说法是准确的。天下袁氏同祖同根、一脉传承、一袁无二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在中国历史上,袁氏后裔能人、名人辈出。西汉有大臣袁盎;东汉有大臣袁安、袁京、袁汤、袁逄、袁隗,享有四世五公的美誉;东汉末年有袁绍、袁术称雄一方;唐代有袁智宏、袁恕己、袁滋三位宰相,文学家袁郊;元代有文学家袁桷;明代有兵部尚书袁崇焕,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诗人袁凯,科学家袁黄,戏曲作家袁于令;清代有诗人袁枚,画家袁江,外交官袁昶;近代有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当今有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

“袁”氏立姓至今已有2100余年,在全国现有人口800万,按人数多少排序,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第三十三位。


“湖广填四川”、“绾草为业”的历史背景

1644年,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的残部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流窜多年,战乱不止,造成人口锐减。民间有“八大王(指张献忠)洗四川”之说。据重庆市渝中区现存的湖广会馆(实际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纪念馆)里提供的史料看,当时四川全省的人口只有50万。1995年出版的《奉节县志》里有如此记述:“清初,夔州地带战乱连续多年,人民迭遭兵燹、饥馑、瘟疫,百姓大量逃亡,土地严重荒废,出现‘村不见一舍、路不见一人’的荒凉景象。清康熙年间,采取轻徭薄赋、僻处极边、免其编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措施招民垦荒,以湖广为主的外省贫民纷纷迁徙入川,使奉节人口有较快地恢复和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一次史无前例、历时百余年的大移民。

何为“绾草为业”呢?当时四川是人少地多,奉节县也是如此。外来移民可以按照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生活方便的原则自主选择安置点。选好后,就将长在地上的茅草绾成若干个鬏,作为自己领地标识记号,或作为与他人划分地界的标识记号。谁绾得多,谁的领地就宽,这是抢占地盘的一种手段,也是自己给自己颁发的“《土地证》”,政府也认同。

现就奉节袁氏部分支系的简要情况作如下介绍:


康乐袁氏


距奉节县城北面约20公里的康乐镇活水村,有一个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800米的小山村——活水田。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生机盎然,是康乐袁氏的发祥地。

大清康熙元年二月,康乐袁氏始祖袁清,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由湖北巴东迁移至西蜀夔州府奉节县北乡活水田(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活水村)安家置业。当时活水田一带,荆棘丛生,野兽成群。为防野兽侵害,袁清在树上搭铺过夜,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袁清在活水田建房屋、开梯田、兴水利,开创了供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宏伟基业。袁清是一位坚强、勇敢、智慧、勤劳的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从康熙元年起,至今已有350年,袁清的后代如江河之水滔滔长流,子孙已繁衍到十四代,人口得到快速发展,现有人口近8000人。

康乐袁氏在活水田建有祠堂,族人称之为老祠堂,至今遗迹尚存。民国28年,又在铁佛寺建有新祠堂,解放后新祠堂改作小学。

康乐袁氏各个时期都有不少能人,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政、从军、从教、从医、从商等较多。

大清嘉庆十五年(1810),康乐《袁氏宗谱》问世,至今已有200余年,族人称之为老谱书。现就老谱书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始祖袁清的祖籍。


谱书里有如下两小文字,其一:“自江西至楚巴东九埯清明寺;复住县后,名曰金子山。然后迁徙西蜀活水田置业,居住永远。传于后世,不忘长发其祥也。”其二:“袁氏始祖,自江西迁至于楚,岁不久远。康熙元年二月内,复移西蜀夔州府奉邑北乡活水田置业,居住百十余载。”以上两小段文字明确记载康乐袁氏始祖袁清的祖籍是江西,这是毫无疑问的。袁清是从湖北巴东迁徙来奉节,这也是毫无疑问的。由江西迁往楚巴东的始祖叫袁臣,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到康熙初年100年左右,所以说“岁不久远”;袁清是袁臣的第五代孙。


二、关于修谱的原由。


先辈为什么要修谱?修谱的目的是什么?谱书里有如下一段文字:“追迄先祖支派,张本遗失。目今生齿益繁,若迁异乡者,无所考查之故耳。余等兹当纂修谱牒,设立宗派。阖族嗣后,须按派定取双名,毋得率意遗改。睹此谱而谈论故土,虽地限千里,恍若同处一室。上奉祖祢,以敬尊尊之义;下合族属,而笃亲亲之谊。宗族益以睦,风俗益以厚。谁谓宗法可不明?谱牒可不讲?因畧记之以志不忘云尔。”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追溯先祖及其后代分支,因原有的文字资料遗失而今无法搞清楚。现在袁氏的后代子孙越来越多,有的已经迁居他乡异域,因无文字记载而无法了解到他们的基本情况。我等现在应当抓紧纂修谱书并设立派行。袁氏家族的全团成员和后代,必须按照规定的派行取双名,不得改变派行和随意取名。只要有了谱书,按派行取双名,哪怕分散在千里之外也不会忘记祖宗,也会与族人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族人之间哪怕素不相识,只要看到谱书,知道是同祖同宗,马上就会亲密无间,如共同生活的一家人。修谱立派的目的,就是要不忘根本,供奉祖宗,并经常祭祀祖宗。族人之间要相互往来亲近,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扶持帮助。和睦,能使族人受益;宽厚,能使族人树立起良好风气。谁说族规可以不必太严明?谱书的内容可以不必经常宣讲?族规一定要严明!谱书的内容一定要经常宣讲!现在谱书已修,宗谱已立,族规已定,族人要牢记不忘并自觉遵照实行为要。此段文字强调的重点就是要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了解,增进族人之间的宗亲亲情,不忘祖宗,不乱宗派。


三、关于修谱人是谁?


谱书里明确记载:“乃是系洪字辈所序。因见上辈失谱,故以(恐以后)统绪不明,乱其宗派。今于嘉庆十五年孟夏月特序谱以为后世子孙知其世系也。”谱书是由洪字辈何人所纂修呢?谱书里还有这样一句话:“大清嘉庆十五年孟夏月德举录。”“德举”应是洪字辈中某人的字号。经查,谱书里记载洪字辈人物十九位,其中有:“袁洪榜,文焕之三子,字德举,生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活水田生长人氏。”老谱书是袁洪榜所修,推算他修谱时的年龄为53岁。

袁洪榜是一位思想正统、学识渊博的“农民作家”。他熟读四书五经,崇尚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和传播者。他纂修的《袁氏宗谱》,给康乐袁氏后代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袁氏族人影响深远。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袁洪榜的第四代孙袁永锭在老谱书的基础上续修谱书,因而在谱书里有“特自抄前老谱,照旧写成,以备后世子孙知之,永远长存也”的文字。续修的谱书由其子孙代代珍藏至今,现藏于原梅子乡老龙村袁祚安家中。在洪字辈纂修谱书后,除袁永锭续修外,康乐袁氏后裔有无其他人续修谱书,现不得而知。


四、关于康乐袁氏派行。

派行,又称宗派,是世系的连线,也是区分代系的依据。谱书里已颁布了63字派,起于洪:


洪春士笃永彬荣


祚衍陈侯祖德光


建邦恒在汝之阳


维由前哲培基厚


遂令来贤继绪长


垂范先宜崇孝友


佐时咸尚秉忠良


进修若克守家学


代育英才荷宠章

为什么起于“洪”呢?是不是在洪字派以前没有固定的派行呢?当然不是。谱书是由洪字辈人所修,而洪字派以前的派行已经使用,没有再颁布的必要。从修谱确定新派行开始,一律使用新的派行,以达到统绪分明,不乱宗派的目的。


派行所选之字,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颁布载人谱册的,并在活水田老祠堂里专门树有派行碑文(现存在),以示郑重。派行的每个字都有较为深刻的含义和用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毋得率意遗改”。如:祚衍陈侯祖德光中的陈侯二字,其用意是纪念袁氏血缘始祖妫满的。又如:建邦恒在汝之阳中的汝阳是地名(在河南),是中华袁氏发祥地之一。西汉时,袁氏在汝南、汝阳、陈郡、彭城是旺族,从此形成四大支系。从汝阳二字可以看出,奉节康乐袁氏属四大支系中的汝阳支系。


(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康乐袁氏人口的剧增,几百年前选定的派行字已经不能全部适用。有的派字族人在使用时是可以变通处理的。一是可以用同音字代替,如:陈用成代替。二是可以用意思相近的字代替,如:侯用贵代替,侯是封建爵位第二等,泛指达官贵人。三是可以继续采用倒派法,如已用过的荣字就是倒派。四是可以跳出派行圈子取名,但要知道自己属何派何辈,清楚自己的根系脉络。)


五、关于康乐袁氏的家规条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古亦然。康乐袁氏的家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耕、读”十个字,每字为一条,每一条都有较为深刻的内容,它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是齐家的根本,是不会过时的。在千千万万家谱中,选用这十个字作为家规条例是罕见的,说明康乐袁氏的先人们想得深,看得远。


孝:首顺父母,随分孝敬,积爱承欢。小不顺示惩,大不顺示责。生尽养,死卜葬;春秋不祭祀扫墓者示罚。

大意:首先是孝顺父母,但对其他长辈也要孝敬。要多给父母以关爱,让他们生活得高兴快乐。对父母活着时要尽赡养的责任,死后要尽安葬的义务。对父母在生不孝顺,死后不祭祀者,要给以教育或者处罚。

孝是中华民族最高传统美德,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崇尚孝道。中华袁氏的远古始祖——舜,在二十岁时就以孝闻名天下。

何为孝?古人云:“顺者为孝,百事孝为先”。要顺从父母的心意,尽力满足父母的心愿;父母的话有不当的地方,要耐心说服开导,不要顶牛;不要说让父母不高兴的话,不要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父母年老成了弱者时,子女们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衣(医)、食、住、行等方面尽可能给他们以关照;子女如远离父母,应经常打电话问候。

祭祖,属于孝的重要内容。不忘根本,祭奠祖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清明节为法定假日,这表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祭祖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在春节和清明节期间,到祖先坟墓前燃放鞭炮、焚香烧纸、磕头许愿、给坟墓培土等,是传统的祭奠形式;但燃放鞭炮、焚香烧纸污染空气,也有可能引起山火,应改进。到祖先墓地植树献花、磕头许愿等,是一种新的祭奠形式,应提倡。如远在异地或其它等原因不能到墓地祭奠,可在正月初一和清明节这天吃中午饭时,在自家的餐桌上摆上祭酒、饭菜、碗筷,说一声“请列祖列宗吃饭”,民间称之为“醮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如远居外地,不管在什么时候回乡,抽时间到祖先墓地看一看,也能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之意。


悌:有爱兄弟,勿用妇言,伤残骨肉。少凌长,犯上作乱,小过以下示罚,大过以上示责。长欺幼,越分违理,小事示儆,大事示罚。

大意:要热爱兄弟姐妹,不听信妇女谗言;兄弟姐妹之间不能扯皮打架、骨肉相残。年轻的欺负年老的、晚辈欺负长辈属犯上,年长的欺负年幼的属违理。属小错误要给以训诫,属大错误要给以惩罚。

悌的本意是敬爱哥哥,引申意为热爱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要珍惜同胞之情,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不要听他人挑拨之言,不要为小事伤感情;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忠:忠君爱国,不泯丹心。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勿貌恭而内俭,勿弃旧而遗亲。士安弦诵,农服先畴。若危下背上,不早纳国赋示惩。

大意:忠于君主、忠于国家的红心要永远不变,做到为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要忠于主人和朋友,不要表面对人忠诚恭敬而内心里又是一套。要忠于家人,不要遗弃老人和亲人。要忠于事业(指农业),有识之士怎么能只在家里弹琴吟诗呢?首先搞好农业生产。危害群众利益、违反上面规定、不按时交纳皇粮国税,也是不忠的表现,要给以处罚。

随着社会的进步,“忠”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古人强调的忠君的“君”,现在已不是某个人,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因此,我们现在要忠于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信:无信不立,心口勿二。说半句虚话,折尽平生之福;动一毫妄念,便遗莫大之亏。朋友箴规,苦口良药。暱小人,欺老成,言诞行伪,不周急缓,不扶疾病,以及不和乡里示惩。

大意:一个不讲信誉的人在世上是立不起的,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不能两样。说半句假话可能失去一生的幸福,生一丝邪念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朋友规劝的话是良药,一定要听。对那些亲近小人、欺负老实人、语言污秽、行为粗暴、不周济有紧急困难的人、不帮扶有严重疾病的人、以及经常与乡邻扯皮的人要给以惩罚。

讲诚信、守信誉,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个失去信誉的人在社会上是难以为人的。


礼:举念天理,谨守节文。固束肌骸,不忘跬步。如举止不端,衣服不整示儆;不遵服制,不正婚娶示惩。

大意:言行举止要考虑是否合符道理,要严格遵守礼节、礼仪制度。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不要袒胸露腹;还要注意走路的姿势。如有举止不端,衣着不整者要给以批评教育;对不按服制滥着装、不按婚姻制度和习俗结婚的人要给以训诫和惩罚。

古人是非常重视礼制的,朝廷里专门设有负责礼制的官员。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要克制自己不好的欲望,使自己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训导弟子们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礼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赋予她更加丰富的内容,只是形式有所不同罢了。礼在国际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方面无所不在,无处不用。礼是文明的象征,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她都是社会文明的推进器。


义:男务淳良,女尚节烈;毋失正气,毋踰大贤。有违道学德行者示儆,无义气、公愤者示罚。

大意:男子务必要淳朴正派,女子要崇尚贞操。正气不能失掉,贤德不能丢弃。对违背道德行为的人要给以教育,对没有骨气、干缺德事而引起公愤的人要给以惩罚。

义者,正气也。仗义执言是义,说实话、真话是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义,救人于危难之时是义,同犯罪嫌疑人作斗争是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尊严是大义。


廉:滑介清操,圣贤共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安贫可称非病,循理自无缺节。妄取非分,贪婪自滋示罚。

大意:清操品行不能丢掉,要以圣人贤人为榜样。饿死自己是小事,失去廉洁品行是大事。安于清贫就等于一个人不生病,能廉洁自律就等于一个人有了高尚完美的品行。对那些有非分之想、贪得无厌的人要给以惩罚。

廉洁奉公是对各级官员的起码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评价一个官员好坏重要标准。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政绩有多大,只要你不廉洁,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奉节袁氏族人中凡为“官”者,都应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家人争气,为族人争光。


耻:是非羞恶,固有之心;无所用耻,曷足为人。严奸盗,禁贪诈。勿为僧道,勿为戏文,勿为赌博,勿比匪类。失身于此,耻心尽丧,以不孝重惩。

大意:辨是非、知羞耻,是人的固有秉性。一个不知道羞耻的人怎么能为人呢?要严禁奸淫、偷盗、贪污、敲诈,不当和尚、道士,不当卖唱的戏子,不参与赌博,不加入象土匪一类的非法组织。如果有人不顾羞耻,做了上述违法犯规的事,比照不孝顺父母的过错给以重惩。

作奸犯科属违法犯罪行为,当然是羞耻之事,除了应受到法律、法规处罚外,还应受到良心、道德的谴责。


耕:赡衣足食,农桑为先。宜知樽节爱养,因天地自然之利,尽人事有用之力。男务耕耘,女勤纺织。留有余,防不足。惜物力,儆逰惰以厚本业,违者示儆。

大意:要丰衣足食,有吃有穿,必须以农业为先为重。要知道: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等等,都是靠农业生产获得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人的最大努力去发展生产。男人务必要种好田地,女人要努力纺线织布。要节约用粮,尽可能多留些余粮,以防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缺粮饿肚子。要爱惜耕牛、农具等物力,要时时警告自己不能游手好闲,以确保农业生产所需的物力和人力,不能误了农业这个根本。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现在科技含量逐步增加,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逐步推广,机械化生产程度逐步提高。凡从事农业的袁氏族人,应在现代化农业上下大功夫,作大文章,为农业这个根本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读:十年窗下,面壁为真;五经四维,精察力行;困守寒毡,恪遵卧碑。出不忠良报国、听法,入不正心齐家示惩。须以实学自励,勿事刀笔以取弄法之诛,可是幸也。

大意:读书要舍得花时间,舍得下真功夫。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要深钻四书五经,懂得它的要义。睡在床上,躺在椅子上时,要将所学东西认真加以思考、消化。读书人如果出门不尽力为国效力、不守法,回家后不认真理家的要给以惩罚。读书人要以获得真才实学来激励和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耍笔头子,不因耍笔头子引来杀身之祸才是幸事。

耕读为本,过去是有识之士的见解,现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有不少家庭为了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惜血本。但必须明确,现在刻苦读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族立族长,户立门户。以上十条,小事由各门户长处分,大事合请族长定议。不听户族处治,则族户请上治之。庶家纲肃而人纪修矣。

大意:宗族立有族长,家庭有家长。如有违犯以上十条其中一条的,小事由家长处理,大事由家长和族长共同处理。如果不服家长或族长处理的,由族长或家长提请政府处理。现在《家规条例》已经制定出台了,希望族人自觉遵守实行。

家规家训,在中国历史上是常见的,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为维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家规家训属道德范畴,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家族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一种形式,不需示儆、示责、示罚、示惩。

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法制时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们的行为也必将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袁氏族人既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能自觉用家规家训约束自己,使道德升华,无疑是一个高尚的人。


六、关于家训。

康乐袁氏家训是用三字句形式写成的,亦称《家训三字经》,内容是:


存天理 敦孝悌 全忠信 崇礼义


饬纲常 体祖制 遵国法 尚廉耻


勤耕读 儆游懒 勉实行 务节俭


正婚姻 睦宗族 谨葬祭 培坟墓


肃内外 明继立 立宗子 修祠谱


惩奸盗 禁犹赖 毋健讼 解忿难


慎言语 守谦退 通有无 恤孤寡


严仆婢 戒出家

《家训三字经》简明易记,不难理解。现择几条解读:


存天理:一是要讲求科学,遵从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法则,否则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二是说话、做事要凭天理良心。上天用眼睛盯着每一个人,如果有人做了黑心事、缺德事,上天是不会饶恕的。


饬纲常:饬是整顿的意思。纲常即“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饬纲常“的意思要经常整顿违反纲纪和伦理道德的行为。


慎言语:就是说话要谨慎,要多加考虑。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胡言乱语。要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


守谦退:要严守谦虚、谦让、退让、退隐的信条。不要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不要争名逐利、争强好胜;不要得理不饶人;能退则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家训三字经》是先辈垂要言,但其中有少数条文已经过时,如:“立宗子、明继立、严仆婢”等。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为指导,适时者留之,过时者弃之,时代需要者增之。现增编《新家训三字经》,共族人参考:


顺自然 从天命 学科学 励创新


禁赌博 灭毒品 反邪教 破迷信


禁嫖娼 杜荒淫 忌奢侈 除劣根


重安全 守规定 止醉驾 惜生命


讲卫生 防疫病 习礼仪 正言行


尊师长 爱儿孙 友同事 睦乡邻


治污染 护环境 勤锻炼 健体身


树新风 传文明 爱祖国 爱人民


七、关于康乐袁氏世系。

谱书里记载的世系人物是以袁清为中心,上溯五世,下及十代,共十六代。一世袁臣,是江西迁徙到湖北巴东第一人;六世袁清,是湖北巴东迁徙到西蜀奉节活水田第一人。老谱书里记载的世系及人物是从湖北算起的,从纵向看是贯通的,不存在断代问题。但从横向看,七世以后的各代人物都有很多的遗漏。被遗漏的主要原因是:袁清的后裔人数众多,居住分散,加之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信息极为不灵,通信极为困难,资料极为有限。因此,人物的遗漏和记载上的少量差错是在所难免的。各世系中记载的人物只有袁氏男性而没有袁氏女性,这主要是受“男尊女卑”、“男子才能传宗接代”等落后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八、关于附文。

谱书里有附文三篇。

第一篇:《家训格言》


士有百行,五伦首重。虫蚁笃君臣,豺獭知报本,雎鸠有定偶;脊令共母者,不相离;鸟鸣嘤嘤者,犹求友。无知之物尚不失生成之德,可以人而不如鸟兽乎!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长辈言行,后辈必仿效也。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莫作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起世上行不去之心也。


论家计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论才学休誇我能胜人,胜于我者甚多也。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为善;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为恶也。


欹器一满即倾,但思亏从盈出;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来。


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尽;莫扯满帆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缺也。


一著半飨,念夏畦几番挥汗;寸缣尺帛,思寒檐无数抛梭。


世事如棋,起手当思好结局;人生若戏,开场须要美团圆。


畏世路之崎岖,须勇敢面对,探索前行;惧世道之变故,还须慎察慎行,随波逐流。


君子立身,唯诗书可以益己;丈夫处世,非肝胆无以異人也。


志卑气高,才小欲大,中浅外浮,十人九败,是奇言也。


读圣贤书岂可寻章摘句,还须通览才能得要义。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文章当学苏长公,识度当学裴晋公。


人生不怕苦,天道总酬勤。有恒心者,事必能成。


文人有三锋皆足以杀人,而刀剑不与焉;曰舌锋、笔锋、机锋,愿共慎之。


凡乐人之祸者,只是自怀心术;凡挤人于危者,可惜枉费心机也。


我苟求于人,勿以应违分喜怒;人苟求于我,勿以喜怒分应违也。


济人期于当危,解难勿令人知,方是实际功德也。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休之;天厄我以运,吾亨吾道以通之。


衣垢不湔,器缺不补,对人犹有惭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补,对天何无愧心?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性节。


要知亲恩,还看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百事孝为先也。


病中之人自陷者三,而命数不与焉:曰纵嗜欲、恣嗔怒、驳医药。素封之家自败者三,而他人不与焉:曰委雇仆、讥勤俭、学健讼。


人有似智实愚者三:看无益之书,说纤巧之语,行小惠之事是也。人有似困实亨者三:诵读而名不就,勤俭而家不饶,品修而誉不彰是也。


耕尧田者有水虑,耕汤田有旱忧;耕心田者无忧无虑,曰益丰亨。


念菽水之难承,一箪一瓢敢忘孺慕?望诗礼之可继,法言法行急励家修。


君子庄敬自持,切戒与小人近,一饮一食不可与之作缘;不可因其曲意逢迎遂相亲信。久之,为其所卖,濡染不觉。


存心宜人仁厚,尺度量衡必要公平均一。若贪小利以亏他人,轻重、长短、大小间得失几何而丧失本心,幽暗之中鬼神伺焉,未有不遭天儆者也。


富人每被人侵侮,毕竟是宽厚处多。若使人望影远避,无敢拾其田中一穗者,眼前虽快,其刻薄可知矣。


古人何尝事事妥帖?妙在悔过能改;今人件件差谬,病在护短。知错能改乃君子也。


家富,翁善舍一文钱可延寿;悭吝至祸,患及身倾。钱财乃身外之物,何不好行其德也。


欺人、忌人、凌人、算计人,必遭天谴;让人、容人、怜人、救助人,终有好报。


少辈切不可嘲笑老成,任你捷取便宜,到底老成的脚步稳当;豪强切不可欺凌良善,任你恣雎过分,到底良善的日子悠长。


毋掩人之善而攻其瑕,毋启人之隐而视为直,毋迎人之意成其恶,毋诙谐而损己之重,毋谈闺阃而纵己之欢,毋害理以造讹,毋伏端于暗箭。故最毒乃舌,而金人缄其口;莫隐于志而鲁史诛其心也。


谗谤之心,妾媍之道。每摘背后之言,为吐心腹之语;膄言甘口,巧入肺腑,不察者且以为爱己而堕其术中。至于骨肉离间者,有话难辨;中其毒者,大抵皆然。君听臣谗言则国衰,父听子谗言则家败;兄弟听之离,夫妻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然则如之何可也?以不听为主耳。依此者是其德也。


祭祀先祖,圣训首严。一脉途人,先儒重欢。故正婚明继,以及建祠树碑、修谱联族,即是可久可大之事。


人有数子,必皆读书、劳动。无读书则门户不振,无劳动则衣食不给,二者不可偏废也。

此39条格言充满哲理,是为人处世、齐家修身的警言。其中多数条文是不难理解的,但有少数条文不易理解。请读者借助工具书或其它有关资料去理解、研究。

第二篇:《匪乱序》


明末清初,干戈咸宁。顺治十八,六十熙春,雍正十三,乾隆福大、六十青春,传与嘉庆,位坐二载,岁逢丁巳,起动刀兵。上天谴责,降下魔星,白莲教起,天令流行。称为四:号黄、白、绿、青,共扰楚蜀,涂害生灵。杀人放火,奸掳全行。家家避难,户户逃生;人人惊慌,无处藏身;别父丢子,抛妻离境;家屋侵净,谷米何存。传于后代,谨记于心。若是小乱,休往他乡,立寨修洞,可以藏身。匪去归家,各自勤耕。破府毁县,看事而行。莫谓诬言,诲之谆谆。理宜谨守,戒之慎之。

该短文应是袁洪榜所作。他简要地记述了清嘉庆前期邪教组织——白莲教扰乱社会、涂害生灵、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使百姓的生命财遭受巨大损失,不少家庭家破人亡。

据光绪十九年编纂的《奉节县志》记载:“嘉庆四、五、六年,教匪之乱,夔州府奉节县阵亡被害官绅、乡勇、义民于嘉庆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奉旨入祀“昭忠祠”共932人。其中:官兵将领8人,兵丁143人;团首5人,乡勇649人;义民127人。

作者提示后人,如遇兵荒马乱,不要轻易外逃,最好是设法就地藏身,以便乱消而归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第三篇:愚曰叙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新春无荒,三、四月水涝,小春豌麦水泡发芽甚多,已无种焉。至五月二十日,洪水甚大无比,此夏水荒也。此时米粮还是平价。至六月,又遭天干一月,伏求上天降雨。至七月中旬,正值五谷要熟不熟之时,天降猛雨,且每天日夜下个不停,又伏祈上天施晴。大雨造成山崩地裂,低山水田里的稻谷生芽,高山地里的包谷秋风,尽皆无收,州县惊慌。


今荒不说,到第二年正月人祸又至。竹园坪境内有一消水洞曰周家洞,唐高、唐瑶兄弟在这里喽罗人马,囤积粮草,造反为寇。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搂抢钱物。有钱有物的人家全部被抢光,无钱物的人家将人畜抓走,老百姓哭天叫地,奈何不得,荒民甚多。杜松柏率领军队前去清剿,未能捉拿到匪首。后禀报夔州知府,知府黄大人亲临竹园坪察其虚实后发布告示:凡捉到土匪就地正法,务必扫平荡尽。随后调集夔协左营、右营兵丁及团勇前往清剿,将唐高兄弟等人拿获并就地正法,一次就杀了二十多人。


贼寇铲除后又遇大灾之年,饥民无数,饿死者甚多,逃荒死于路旁、沟壑者甚多也。有积善之家出人工费安葬尸体,一路之旁,坟墓无数也;夔城有几处葬饿殍的万人坑。无赖,知府奏明上司,上司急发皇谷以赈灾。各地灾民凭票证领取粮食或种子。无家可归的灾民集中在校场坝,由政府施粥保命度日。边远地区的灾民全靠吃树皮草根度日。


大灾之年,粮贵如金。大米公开只准卖一百二十文一升,但暗里卖三百余文一升。包谷种价钱一两八十文,胡豆种价钱一两六十文。


后新来一位姓胡的县官。大老爷甚是怜农,下乡安慰民众,连续二年风调雨顺,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安居乐业,享太平安康。后又连续四年遭受程度不同的干旱,庄稼半死半活,有一半的收成,粮价也不太高,人心也不太慌乱也。随之甲辰年到,又是大旱之年。从五月初二起,至六月十四日止,未下一滴雨,可怜五谷禾苗一概干死,成为枯草。低山包谷既无种又无尝新,小菜亦无可得。此时粮价飞涨,大米二百多文一升,不准再涨价;对私自加价者给以严惩,直至杀头。县令侯大老爷,官清如镜。闻知天旱,每天到各庙焚香,祈求上天降雨,但无任何效果。侯大人急忙筹集银钱下湖南办米粮,以稳定民心。


第二年春,小春作物收成较好,特别是洋芋丰收,民慌消除。后世须知,大春损失小春补,粮食损失蔬菜补,此是度荒之要诀。今后若遇荒年,要多种小春作物和蔬菜等,尤其要多种洋芋。谨书于此,以示后人。

此文应是袁永锭所作。他较为详细地记叙了清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发生在奉节的天灾人祸。水涝干旱,庄稼绝收;逃荒讨口,饿殍遍野;匪乱猖獗,家破人亡;物价飞涨,人心惶惶。真是骇人听闻,令人不愿相信。

该文系作者随手写成,抄录时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作了适度删减和修改。希族人念其用心之良苦;知晓历史之变故,思考未来之防范。


马 驿 袁 氏


在奉节县长江南岸,距县城80余公里的吐祥镇,有一块神奇的地方——马驿

这里有八座酷似骏马的小山,整齐地排列在原野上,形成八马奔腾的壮丽奇景,因而得名马驿。马驿在清代置都里,民国置马驿乡。2004年奉节县调整乡镇建制,撤销马驿乡合并于吐祥镇。但马驿地名一直保留至今,马驿袁氏也由此命名。


清雍正年间,家居湖南省宁乡县天台山的袁尚授,

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中期,率妻子儿女迁徙到四川省夔州府奉节县南岸都里八甲马驿(现为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龙河村)安居置业,繁衍生息。从此,奉节袁氏就有了马驿一支。

马驿袁氏在马驿建有袁氏祠堂,现袁氏祠堂旧址犹在。近些年来,马驿袁氏在收集、查阅、整理、研究老谱书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广泛收集族人的大量信息资料,并着手续修家谱。由袁绍屏(世字派)、袁世斌任主编,袁昌德、袁超(昌字派)任副主编,袁世福、袁世松为编委,于2012年脱稿付印成书。新谱书命名为《袁氏家谱·马驿祠堂续修本》(亦称《马驿袁氏家谱》)。


《马驿袁氏家谱》记载:袁尚授祖籍江西吉州泰和县,是唐朝著名天文星象学家、预测大师袁天罡的三十六代孙。

当时泰和袁氏家业宏大,人丁兴旺,声名显赫。二世祖(袁天罡为一世祖)袁应昇,被朝廷封为关内丞相、镇国侯王。三世祖袁宗高,十四岁中状元,三十一岁封镇道尚书,逝后加封宝鉴国师。五世祖袁广五郎迁居湖南茶陵,其后代又陆续迁往湖南其它州县及省外。袁尚授在迁徙四川奉节前,就居住在湖南省宁乡县天台山茶园坪。


袁尚授是马驿袁氏的始祖

他生于清康熙三年(1664)二月二十七日申时;妻李氏,生四子:长子袁文圭,次子袁文举,三子袁文玉,四子袁文科。袁尚授卒年不详(大约在乾隆中、前期),故后归葬于湖南宁乡祖山赵公湾。

又载:袁文圭,字必章,袁尚授之长子,生卒年月不详。妻李氏,生五子:长子袁章光,次子袁章明,三子袁章显,四子袁章颜,五子袁章圣。袁文圭故后归葬于湖南省长沙府宁乡县天台山。李氏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故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三月初六日子时,享年77岁;葬四川省夔州府奉节县南岸都里八甲马驿。

又载:袁文举,字习山,袁尚授之次子,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十四日戌时。妻况、李而氏,生子袁章耀。袁文举故于乾隆四十四年(1780)十二月十一日丑时,享年七十八岁;葬四川省夔州府奉节县南岸都里八甲马驿王尔沟。况、李二氏生卒年月不详。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袁文圭的妻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其弟袁文举生于康熙四十一年,袁文圭本人可能生于康熙三十五年以前,袁文玉可能是在康熙四十三年后出生,袁文科可能是在康熙四十五年后出生。

袁尚授入川时间为1726年(雍正四年)左右。如果以1726年为基准的话,他入川时的年龄是62岁;大儿子袁文圭应不小于30岁;二儿子袁文举为25岁;三儿子袁文玉不大于23岁;幺儿子袁文科不大于21岁。

马驿袁氏从清雍正朝至今280余年,繁衍子孙已有13代,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居住在奉节的吐祥镇、甲高镇和县城等地,是奉节袁氏第二大支。


马驿袁氏的派行是:


文 章 历 代 显 忠 良 永 世 昌


懋 猷 垂 国 继 裔 袭 锦 安 康

该派行是袁尚授携子入川后颁布的,在湖南老派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派次。其目的是便于子孙后代依派取名,以维护伦理,不乱宗派。


马驿袁氏的家风、家训、家规:

马驿袁氏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耕读为本,有良好的家风。他们在传承老祖宗的家风、家训、家规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在续修《家谱》时,制定了《袁氏家族道德行为规范》,共八条。该家规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各条的核心内容是: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坏国誉,不损民利。

二、遵章守法,遵守公德;知法懂法,维护权益。

三、祭祀祖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

四、注重文明,讲究礼貌;重视教育、崇尚科学。

五、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不说谎话、不行欺骗。

六、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杜绝奢侈,反对浪费。

七、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乐于奉献,服务社会。

八、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关爱家人,与人为善。


马驿袁氏历代都有不少能人:

在科举制度时代,袁显家中进士。

在解放前,袁永年富甲一方,每年有300多石课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驿袁氏更是人才辈出,从政、从军、从教、从医、从商等较多。据初步统计:在军、政界,处级领导干部有6人。


今天,马驿袁氏将以万马奔腾之势,冲出夔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奇 峰 袁 氏

在奉节县的东北部(长江北岸)有一个名为奇峰的小山乡,因山峰奇秀而得名。在奇峰山上原建有一座寺庙叫奇峰寺,寺因山得名,山因寺而誉。这里在清代置永里,民国后置奇峰乡,是一块山川绮丽、人杰地灵之地。2004年,奉节县进行乡镇建制调整,将奇峰乡撤销合并于草堂镇,但在民间仍然沿用奇峰老地名。“奇峰袁氏”就是沿用“奇峰”老地名而命名。


奇峰袁氏起于清乾隆晚期,湖北江陵袁氏的后裔袁前瑾是奇峰袁氏的始祖。

要弄清奇峰袁氏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了解江陵袁氏的来龙去脉。

2014年6月,奇峰袁氏的第七代孙袁丹学先生赠给我一本《袁氏谱略》,该谱书由江陵袁氏第十四代孙袁遵亮(字起襄,号龙溪)受父旨意,在清乾隆三十七年纂修的,其父袁竹轩(竹轩为字号,属叙字派)亲自为该书作跋。此后,袁遵亮又陆续收集到了一些有关江陵袁氏家族的信息和历史资料。在清嘉庆六年初,已年逾古稀的袁遵亮,对《袁氏谱略》进行了增修。该谱书较为详细记载了江陵袁氏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史过程,是研究江陵袁氏和奇峰袁氏的主要文字资料和依据。


江陵袁氏的始祖名叫袁万才,原居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南门外一个小地名叫独木桥的地方,在明朝前期(洪武二十年前后),移居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东南郝穴许陡湖垸定居。

在此居住不久,觉得此地不理想,决定用占卜方法重新选择了江陵县东龙湾为新的永久居住地。袁万才移居东龙湾后,家道兴旺,宾客络绎不绝。

江陵袁氏从明朝前期到清乾隆晚期的400余年里,繁衍16代,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川鄂两省。据《袁氏谱略》记载:分布在湖北的有安华、石首、公安、襄阳、宜昌、长阳、恩施等地;分布在四川的有巫山、奉节、万县、梁山、大竹、定远、渠县、遂宁、三台、巴州等地。


江陵袁氏的派行:

江陵袁氏的派行分两个时间段,从二世到十一世为十个派字,应是沿用的江西南昌袁氏老派行:


希 仲 太 胜 景 良 汝 正 先 应

从十二世起采用的是新颁布的二十个字派行:


敦(国) 叙 遵 前 宪 时 勤 显 策 丹


誉 隆 开 硕 辅 方 大(正) 立 朝 班

此二十个字新派行的颁布是十分严肃而庄重的,并举行了颁布仪式。袁遵亮在序文中说:派字共二十文(字),成四句;使尊卑不紊,以昭兹来。举行颁布仪式时,还特邀请南昌同宗参加。在公安县袁氏祠堂祖宗灵位前焚香跪拜后宣布:“敦(国)叙遵前宪,时勤显策丹,誉隆开硕辅,方大(正)立朝班”二十个字为新派行。禀报祖宗知晓后载入谱籍,应字派后的子孙照此派行执行。

(注:“敦”字也可以用“国”字,为同一派。谱书记载的十二世人物,多数用的“国”字,少数用的“敦”字。“大”字也可以用“正”字,为同一派。鉴于前十派里有“正”字派,是倒派;建议后二十派里不用“正”字为好。)


江陵袁氏的家训:

江陵袁氏的家训是很独特的,用七言诗的形式写成,便于记忆。共十二首:


训家第一酬祖先,春秋享祀不计年;


朔望频篆香烟彩,孝思维则启后贤。


训家堂上奉双亲,罔極图报在子身;


问视左右勤寒暑,曲体承欢勉为人。


训家相好式同胞,手足雁行翼联交;


忧乐与共谊不解,荆花晴明映竹苞。


训家种作事何如?肥耕力溉稂莠除;


沾塗果得绸缪早,礼义从兹绰有余。


训家读书品最高,不放春阴古贤豪;


真能赖得寒窗苦,百万场中也冠曹。


训家立品视友生,酒色凶诈概莫倾;


随分结得同心侣,必可宗者始嘤鸣。


训家睦族及和邻,乡党恭敬在率真;


一木加厚明昭穆,枝枝连理枝枝新。


训家急须型闺门,勤俭孝友百福根;


宜室並得宜家者,内助积贤配厚坤。


训家教子在幼时,切莫护短任性驰;


从此诱入圣贤路,更不惜钱礼严师。


训家有志善居官,不素餐兮咏伐檀;


宣上达下全无失,清勤慎字著简端。


训家慎言並慎行,是非未必无中生;


朝朝夜夜加检点,一概灾祸梦不惊。


训家好将百忍传,仁让处世广福田;


再把官粮勤输纳,不论丰凶总陶然。


江陵袁氏能人、文人较多,不乏博学能诗的秀才、痒生。

《袁氏谱略》选录了袁国玉(字献三)等人所作的诗词共九首。

袁国玉在外九年,游南京时作诗二首:


中秋夜饮有怀


把酒临风望月华,长空皎洁影初斜;


笔端选句添豪兴,旅邸唤童奉喝茶。


今夕良辰多艳赏,故乡鸿雁应频嗟;


自怜匏系三千外,何事秋思此夜赊。


又馆桃源 女子阻溪流 书生负之有句


粉红佳人阻碧流,书生权作济川舟;


好将作手携绣手,便把龙头负凤头。


一对金莲浮水面,两行纤指插波秋;


轻轻放下临江别,默默无言各自羞。


竹轩公春夜与客小酌


银烛珊珊照画堂,漫将故事细推详;


举杯对酌非关酒,话到知心话更长。


夏午狂风


忽尔朔风阵阵掀,穿杨拂柳更沵天;


去来起止凭谁运,赞破神功便是仙。



自北垂南不见梭,风声鼓舞壮山河;


草堂旋步观群植,万紫千红拜日多。


七十二闲咏


质本非金石,古来且不长;


小窗闲弄墨,日影耀书幌。


嘲党中之急请不敬者


绿竹幽窗午梦浓,临门急请步从容。


磨砖地砌形龟鳖,琢木檐连影凤龙。


堂上诡悬金甲第,座中难移小家风。


等闲豪杰兹谁数?宜欠殷勤到老松。


奇 张


赠答忘年了勿修,高才羡尔不予俦;


须知蹊路廻然别,山水文章任性逰。


八十五闲咏


翠竹连山惹梦长,闲情与世浑相忘;


老彭鹤算谁堪媲,觅得仙方搃睡方。

(注:前两首诗的作者为袁国玉无疑,后七首的作者难以确定。《竹轩公春夜与客小酌》、《七十二闲咏》、《夏午狂风》、《嘲党中之急请不敬者》等五首可能是袁遵亮所作;《奇张》、《八十五闲咏》可能是袁竹轩所作。

又馆桃源,女子阻溪流,书生负之:还是在喝茶赏月的桃源饭馆,作者看到小河水涨一女子过不去,有一书生背女子过了河的场景。

七十二闲咏、八十五闲咏:七十二、八十五是指年龄,年老无事,随便作的一首诗,以抒发某种情感。

嘲党中之急请不敬者:不敬者就是事先没打招呼,突然来到主人家里的不速之客。

奇张:张即张卓菴,是当地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喜游山玩水,善赋诗作文,所以称之为“奇张”。在袁竹轩八十大寿时,张卓菴特作诗贺寿。)


奇峰袁氏是江陵袁氏的分支,一直传承着江陵袁氏家风、家训、家规、派行等家族文化。

奇峰袁氏的始祖袁前瑾,字美玉,生于湖北省长阳县宁乡保石尖山,出生时间不详。《袁氏谱略》记载有袁前瑾的四个儿子出生时间:长子袁宪英,生于乾隆35年(庚寅)八月二十八日子时;次子袁宪华,字步青,生于乾隆43年(戊戌)二月十一日亥时,乾隆49年(甲辰)出家到江陵县崇道观,时年七岁;三子袁宪智,生于乾隆47年(壬寅)冬月初九日;四子袁宪士,生于乾隆51年(丙午)四月初一日辰时;他们都出生在湖北长阳宁乡保石尖山;袁宪英、袁宪智的子女都出生在奉节奇峰。由此可以推算,袁前瑾的出生时间大约在乾隆前期(1746年前后)。


在乾隆晚期(1790年前后)、“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潮后期,袁前瑾率妻子儿女及其他家人离开长阳,取道宜昌,登上了“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末班船”,爬山涉水来到四川省夔州府奉节县北岸永里七甲奇峰寺安居置业。

袁前瑾的祖父袁叙理,生长在江陵,后移居长阳,故后葬于长阳县原头井;袁前瑾的父亲袁遵明、叔父袁遵商出生地不详,他们有可能出生在江陵,也有可能出生在长阳,但故后均葬在长阳;袁遵商的妻子秦、邹二氏故后葬在奉节奇峰;袁前瑾的弟弟袁前珍故后也葬在奉节奇峰。不难看出,随袁前瑾移居奉节的不只是他的妻子儿女,也包括了袁叙理的后代当时在长阳的其他人口,实际上是袁叙理家族第二次大迁徙。


袁前瑾的世系脉络是:

一 世 袁万才,在明朝前期由江西移居湖北江陵,是江陵袁氏始祖,妻张氏。袁万才夫妻故后共葬于阧湖垸南岸老基之西。

二 世 袁希文,袁万才之子,妻杨氏。

三 世 袁仲智,袁希文之子,妻胡氏。

四 世 袁太富,袁仲智之子,妻熊氏,生二子:长子袁胜愷,次子袁胜宗。

五 世 袁胜愷,袁太富之长子,生于明朝天顺七年(癸未)十月初十日午时;妻邓、陈二氏,生三子:长子袁景洪,次子袁景淮,三子袁景琳;袁胜愷故于明嘉靖十三年(甲午)三月二十八日卯时,享年七十二岁;袁胜愷夫妇故后共葬崇道观西鱼形地,立有墓碑。

六 世 袁景淮,袁胜愷之次子,妻曾氏,生二子:长子袁良能,次子袁良儒。

七 世 袁良儒,袁景淮之次子,妻田、唐二氏,生二子:长子袁汝文,次子袁汝谐。

八 世 袁汝文,袁良儒之长子,妻李氏,生三子:长子袁蒙正,次子袁中正,三子袁乐正(汝字派的下一派是正字派,是倒派)。

九 世 袁中正(是倒派),袁汝文之次子,妻夏氏,生四子:长子袁先贤,次子袁先开,三子袁先魁,四子袁先任。袁中正故后葬长坟茔,夏氏故后葬涧北老屋基。

十 世 袁先魁,字斗华,袁中正之三子,妻陈氏,生二子:长子袁应弟,次子袁应高。袁先魁夫妇故后共葬孟家垸徐家坊魏老屋场。

十一世 袁应弟,字百祯,袁先魁之长子,妻秦氏,生三子:长子袁国柱,次子袁国榔,三子袁国相。袁应弟夫妇故后共葬孟家垸徐家坊魏老屋场。

十二世 袁国柱,字良佐,袁应弟之长子,妻熊氏,生四子:长子袁叙珍,次子袁叙琰,三子袁叙理,四子袁叙环。袁国柱故后葬北上,熊氏故后葬邓屋场。

十三世 袁叙理,字常五,袁国柱之三子,妻邹氏,生二子:长子袁遵明,次子袁遵商。袁叙理夫妇故后共葬于长阳县原头井。

十四世 袁遵明,字光昭,袁叙理之长子,妻秦氏,生二子:长子袁前瑾,次子袁前珍。袁遵明夫妇故后合葬于长阳县长岭。

十五世 袁前瑾,字玉美,袁遵明之长子,湖北省长阳县宁乡保石尖山生长人氏。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后期,他率领家人从湖北长阳来到四川奉节奇峰安居置业,是奉节奇峰袁氏的始祖。妻李氏,生四子。


奇峰袁氏在奉节已有220余年,至今已繁衍11代,现有数百人口,能人辈出,从政、从军、从教、从商等较多,已成为奉节袁氏重要一支。


今天,奇峰袁氏象一座挺拔的山峰,矗立在奉节大地上!


康 坪 袁 氏

重庆市奉节县康坪乡的光辉村,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的好地方。在清乾隆晚期,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袁国林、袁国虎兄弟二人由湖南省慈利县迁徙到这里(当时为四川省夔州府奉邑北岸永里二甲康天坪),从此,在奉节的土地上就有了康坪袁氏。

康坪袁氏经过220多年的时间,至今已繁衍10代子孙,现有人口600余人,主要居住在康坪乡、朱依镇和县城永安镇。

康坪袁氏的始祖来川时没带老谱,入川后也未修新谱。现支系族人发展很快,流动量也很大,散居他乡异域的不少。因缺少连接宗亲的亲情纽带,有少数族人尤其是年轻人不知家史、不明血缘支系。鉴于此,袁官华、袁明斗等人为弘扬传统,联谊宗亲,延续宗派,维护统绪,决定编纂《康坪袁氏家谱》。为尽早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他们成立了以袁明斗为主任,袁官华、袁明生为副主任,袁官均、袁官森、袁清国、袁明贵、袁自辉等为成员的编纂委员会,由袁官华任主编。他们抓紧时间工作,通过电话联系、网络查阅、上门走访、寻查碑文、实地考察、外出寻根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着手编纂。经过艰辛努力,《康坪袁氏家谱》终于于2011年6月与族人见面。这是康坪袁氏的一大盛事,也是他们流传给子孙后代的一笔永久而宝贵的财富。

康坪袁氏的子孙代代勤劳善良、忠厚淳朴、爱国守法,耕读为本。康坪袁氏能人辈出,自乾隆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名人、能人无从查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能人。从政、从军、从教、从医、从工、从商等较多。


康坪袁氏确定的派行是:


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期 贤 家 和 祥, 子 孝 父 心 宽


诗 书 栋 才 本, 宏 图 激 励 行;


勤 奋 建 功 业, 荣 华 永 世 承。


康坪袁氏在已使用的派字中,有少数派字是用同音字代替的。如:“星”字是用“兴”字代替的,“民”字是用“明”

字代替的。预计若干年后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康坪袁氏的发祥地是康坪乡光辉村,太阳的光辉将永远照亮康坪袁氏,其子孙万代也将如太阳的光辉一样明亮。


关于确定各支系间平行辈之我见

当今,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交通、通讯十分发达,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人们相互接触、交往、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拉家常、攀亲戚、认家族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同姓同宗人的交往中,当然是按派行确定的辈分相互称呼。同姓不同宗的人交往中,称呼往往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年龄差别较大的人相互不好称呼,有必要确认辈分,以便于称呼。现就奉节袁氏各支系间的辈分问题作如下探讨:

在中国民间,同姓不同宗的族人见面后,通常是根据年龄大小自行确定辈分或称谓。年龄相仿的相互称兄弟,年龄悬殊较大的(一般悬殊20岁以上),年轻的称年长的为叔叔;年龄悬殊特大的,年轻称年长的为爷爷。根据这个民间习惯,奉节袁氏各支系间以入川始祖年龄确定平行辈是讲得通的。只要确定了始祖的平行辈,以下各辈就自然对应出来了。

康乐袁氏第二世祖袁世兆生于康熙四年(1665)六月二十八日,马驿袁氏入川始祖袁尚授生于康熙三年(1664)二月二十七日,他俩的年龄只相差一岁多,见面后肯定是以兄弟相称,属平行辈。


奇峰袁氏始祖袁前瑾生于乾隆前期,康坪袁氏始祖袁国林生于乾隆中前期,康乐袁氏的洪字辈人大多数出生在乾隆中前期,马驿袁氏的历

字辈人大多数也是出生在乾隆中前期,他们应属平行辈。


奉节袁氏各支系平行辈对应如下:


康乐袁氏:洪 春 士 笃 永 彬 荣 祚 衍 陈 侯 祖 德 光


马驿袁氏:历 代 显 忠 良 永 世 昌 懋 猷 垂 国 继 裔


奇峰袁氏:前 宪 时 勤 显 策 丹 誉 隆 开 硕 辅 方 大


康坪袁氏: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期 贤 家 和


奉节有关文史资料对袁氏人员的记载

300余年来,奉节袁氏涌现出不少文人、名人、能人。

现抄录《奉节县志》(光绪十九年版)有关袁氏人员的记载:

袁世琦 清康熙44年(乙酉)考中武举人,任陕西古水井堡守备。

袁观丰 原为典吏,咸丰七年从军,在鲍超率领的霆军(又称川勇)里效力,因战功卓著,赏顶戴花翎,成为霆军中的干将。后保举他出任安徽直隶州知州(候补)。咸丰十一年,袁观丰在江西丰城县攻打太平军时阵亡,朝廷议定从优抚恤,加封太仆寺卿衔,并给以云骑尉世袭。其子孙均承袭云骑尉。

袁知端 原为蓝翎县丞,因父袁观丰从征江西阵亡而承袭云骑尉。

袁修镇 袁知端之子,世职以守备用,历署开县、巫山、石柱盐厂各汛,因祖父袁观丰从征江西阵亡而承袭云骑尉。

袁 超 行伍,恩署大宁汛、柏杨汛。

袁绍兴 行伍,补盐厂营外委。

袁变林 行伍,补盐厂营外委。

袁葆初 从小爱读书,为人忠厚善良,有仁爱之心。他凭借祖父遗留下来的家产,乐与好施。凡家族、亲戚中贫穷无依的老人、小孩、残废人等,他都把他们收养在家里或者给他们发放必需的生活物资。他非常孝敬长辈,细心侍奉祖母、生母、庶母,她们都感到非常幸福和开心。

卜崇智妻袁氏 卜崇智去世时儿子才一岁多,其妻袁氏守节尽孝,赡养侍奉病重的婆母,从早到晚辛苦劳累,但从无怨言。并抚养一外侄成人、成家。家庭、亲戚、相邻都称赞她。

袁光武妻杨氏、袁士伟妻宋氏、袁士英妻李氏、袁笃祜妻汪氏等为节孝典范,均已请旌建坊。在县城西平有“节妇袁氏坊”,为生员朱之瑞妻立。“节妇龚氏坊”为袁国相妻立。又载袁氏长寿老人二位:袁景观寿85岁;袁行普妻唐氏寿88岁。

另据康乐袁氏《宗谱》记载:袁士霖之妻段氏,生二子(袁笃玺、袁笃国),居住康家漕庄屋坪。此二子父亡时长子五岁、次子二岁。母一心冰霜,守其节操全贞。为生活计,曾两次搬家。光绪十二年搬家到莲花湾务农;四年后(光绪十六年)又搬家到李家坪务农。段氏历经千辛万苦,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兴家立业。请旌朝廷,同治皇帝得知,御笔钦赐“节孝”匾额,以彰扬其美德,后子孝孙荣。段氏晚年福寿骈臻,享年八十余岁。


光绪十九以后,奉节袁氏中的文人、名人、能人肯定不少,未收集。

撰写本文主要参阅资料:

康乐袁氏的《袁氏宗谱》

马驿袁氏的《马驿祠堂续谱本》

奇峰袁氏的《袁氏谱略》

康坪袁氏的《袁氏家谱》

百家姓从书《袁》

《袁—自祖字异写姓》

《中华袁氏世系考辨》

光绪十九年纂修的《奉节县志》

1995年纂修的《奉节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