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西袁三世祖袁采公生平探秘暨始祖排序释疑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5-11-13 20:14
标题: 西袁三世祖袁采公生平探秘暨始祖排序释疑
三世祖袁采公生平探秘暨始祖排序释疑
------与乾隆年间的袁钧公作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作者原创:袁孟敕
遍寻网络,多方搜索,有关袁采的信息凤毛麟角,大多是查看有关《袁氏世范》的介绍引出的,下面一段是“百度搜索”条目看到的:
〖对许多人来说,袁采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生平履历现在能查到的就这么一点:采,字君载,宋代信安(今浙江衢州)梧坡人,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初为县令,官终监登闻鼓院。这“监登闻鼓院”的官名也很眼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信访局局长吧。登闻鼓院是宋代设置的一个机构,隶属于谏院,负责受理民间人士的上诉、举告、请愿、自荐、议论军国大事等方面给朝廷的进状(进递的状子?)。所谓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袁采(君载)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任乐清县令。此人为官刚正,在乐清县令任上做了不少好事,主要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包括重建县学、首修《乐清县志》等。古之地方长官,除催课问讼、保境安民这类行政方面的事务外,教化百姓也是应尽的职责。袁采(君载)为了教化乐清百姓,在乐清任内专门写了一部《颜氏家训》式的著作《袁氏世范》。据说书稿尚未刊行,人们就争相传阅抄录,“假而录之者颇多,不能遍应。”为该书作序的刘镇说,这部书“岂唯可以施之乐清,达诸四海可也;岂唯可以行之一时,垂诸后世可也”。后来《四库全书提要》也称赞它“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
袁采(君载)的生平履历生卒年月、祖先脉络、后人信息均不见记载,除了我西袁氏将其奉为三世祖外,好像没有其他袁氏谱牒涉及他的世系信息(抑或是我的孤陋寡闻?),这也是西袁的一大幸事,可以独享这个光荣。《袁氏世范》是宁波古代历史中一座尚待发掘的文化宝藏,更是宁波文化典籍的光荣。所以这更使我对三世祖袁采(君载)公的存在和西袁家谱中存疑的探索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
研读西袁氏家谱发现,乾隆年间十九世袁钧公在续修西袁氏家乘时,考证我族一世祖和二世祖的孰先孰后以及袁章袁采身世问题有过七大疑问和一些设想,他推断国贤公在先、是实际的一世祖,子诚公在后、实为二世祖,并由此引申出三世祖袁章和袁采的出生之谜,他作过这样一个假设:
据袁钧写道:『窃意学士公(国贤)乃宗正公(子诚)之父,先尝为泉州,泉与衢(衢州)近,遂迁焉。宗正公以扈跸侨居于鄞,长子尚书公(章)留鄞,次子采归奉祖祀,仍家于衢。其後子孙知奉宗正公(子诚)为始祖,而不知奉学士公(国贤)为自出之祖,历世既久,遂为以为二世耳。茫茫五六百年之前,文献无征,为之慨然书此,以俟後世博学君子审正焉。』
译文:我认为国贤公乃是子诚公之父亲,曾任泉州知事兼南外宗正事,子诚公率家人随高宗南下避难,护驾南下至鄞州即定居鄞州,在绍兴年间,子诚公相继生了章(字君軾 )和采(字君载),两兄弟随父亲子诚一起定居宁波。子诚公留长子袁章在鄞州,待次子袁采稍长大后即送回泉州侍奉祖父国贤公。后来宁波的袁氏子孙只知道奉子诚公为始祖,而不知道国贤公乃自己的所出始祖,经过多年的兴替,遂以为国贤公是二世祖了。茫茫五六百年过去了,文献都湮灭无考,所以我感慨而留下此文字,以待后世有翔实资料的后代来讨论审议吧。(摘编自卷三十《旧谱源流》附一《钧世系考》,括号内文字是我添加以便阅读)
这个问题我也思索了很久,对于袁钧公的七大疑问一直有所思考。最近以来,从网上各种资料、从家谱研读中搜索各种信息,综合起来,慢慢有了一点想法。在研读家谱时,看到袁钧公对始祖秩序的疑惑,对他提出的七个可疑处,反复研读,才慢慢看懂了点,由于典籍资料的缺乏,没有能够展开深入的研究,一度也赞同袁钧公的推论。袁勃先生在世时,我们商讨过此事,拟组织感兴趣的族人一起去临安或杭州图书馆查询南宋有关的古史文籍来厘清这个历史谜团,可惜袁勃先生遽然逝世,没能如愿。2006年,约请中华袁氏的几位资深宗亲去上海图书馆探查袁氏家谱资料,也没有新的发现。在电脑、网络的帮助下,资料查询更方便了,近年来立周、袁海等宗亲在我“西袁论坛”陆续上贴了不少有价值的帖子,使我对袁采(君载)原先的疑问和始祖秩序千古之谜随着资料的渐渐齐全也慢慢清晰起来了。
下面我提出另一个假设,供宗亲读者探讨。我的设想是:始祖的排序不变,仍如家谱所载:
前二世祖 逢吉公
前一世祖 成务公
一世祖子诚公
----二世祖国贤公
----三世祖----章(君轼) 采(君载)
-----四世祖芳、文蔚 冈 堉及七居士善定 八居士
------五世祖 景安 景宏 鈜 镛 锡 惠孙
------六世祖 衡 衍 复 天祥 泽民 天锡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平衡后,对先祖年代推算:
1、逢吉,符中七年(約公元1014年)卒,年六十九。逢吉的出生年为公元945年。
2、1015年袁成务巡抚两浙,估计25岁左右。成务其接近出生年为1015-25=990年,按出仕推算,不可能再晚太多了。990-945=45逢吉年龄
3、子诚接近出生年为至宁波时年份1129-年龄75=1054年;子诚与成务年龄之间相距:1054-990=64成务生子诚的年龄
4、国贤出生1095,1095-1054=41子诚生国贤年龄;1129-1095=34高宗到宁波时国贤年龄
5、章出生1135,1135-1095=40国贤生章年龄;;1135-1054=81章出生时的子诚年龄,则明确说明子诚不可能生袁章的了。
6、采出生于1138年,1163年25岁中进士,1178~1183年40岁~45岁任两浙路乐清县县令,1190年52岁定稿《世范》。1195年卒,享年57岁。
7、冈出生1195,1195-1135=60章生冈年龄,冈21岁时生镛,冈卒年1249,享年54岁
8、镛咸淳七年1271年中进士,德佑二年1276年殉国是年约60岁,推算为1216年生
9、泽民,咸淳六年1270生,那年父镛已54岁了。 德佑二年泽民为六岁,元至正十一年1352卒,享年82岁
具体分析如下:
建炎初宋高宗赵构即位,随之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出发,开始了十几年流亡政府生涯。1130年左右,我一世祖子诚公率家人亦从江西加入途径的高宗一行随之护驾南下(也有可能子诚公先前已从南昌到临安任职了。待高宗到了临安再从临安出发时一起随行)高宗一行走走停停,南下北上,行踪飘忽。辗转于江南一带,时而庞大时而精简的流亡队伍经扬州镇江临安吉州常州建康绍兴宁波等地躲避金兵兵锋。可能在此期间逃亡队伍曾经过或擦过二世祖国贤公任知府的泉州(近衢州),使得子诚与国贤能互相见过面。子诚公率众官以及家人继续护驾南下至明州,国贤依然留守泉州(后可能避至衢州)。高宗抵达后明州后即出海躲避在沿海海面,因船数有限,随行人员太过庞大,即便皇帝周边的人也不可能全数登船撤离。一些地方官员、外围官员及其家属、老弱伤残者被留在明州或自寻生路或从陆路继续南下追随高宗。出海的高宗在海上盘桓了几个月迂回经台州温州到达临安。历经颠沛流离十几年最后定都杭州。高宗鄞州出海时,子诚已年逾古稀,袁氏一家则与许多南迁的流民一样留在宁波当地定居了。宁波历史上有不少是由南迁而定居的望族,如城南袁氏、鉴桥袁氏、扈从郑氏张氏、孝闻坊李氏、砌街李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