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武当深山发现两个古老的民俗文化村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scn
时间:
2015-4-26 14:03
标题:
武当深山发现两个古老的民俗文化村
鄂西北郧县恐龙蛋化石--鲁家寨村主任袁波
十堰市委研究室袁正洪介绍,十堰位于鄂西北的秦岭、大巴山区,是湖北省国家贫困县最多的重点贫困地区。这里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外,药材、茶叶、食用菌等林特产资源闻名遐迩,享有"燕耳之乡"、"天然药库"的美誉。在扶贫开发中,十堰市注重培养勤劳致富的"领头羊",带领农民群众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市里将群众推选出来的从事茶叶、魔芋、药材、食用菌等产业的120多个拔尖人才,授予"首席农民"称号,成为全市农民发展特色经济的示范户。这些"首席农民",不仅有过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勤劳致富本领,还能自觉学习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当地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
距今约6000多万年 湖北郧县再次发现恐龙蛋化石
考古专家近日就湖北省郧县农民今年无意中挖出的8枚恐龙蛋化石作出鉴定,这是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距今约6000多万年。
今年1月,白马沟村老农李尚尉在修渠沟时发现一个多半裸露出地表的“土鸡蛋石头”。其孙李泽韬在郧县实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看到后怀疑是古生物化石。后经郧阳博物馆周兴明馆长鉴定,初步认为是恐龙蛋化石。3月23日,李尚尉在原处又挖出7枚“土鸡蛋石头”。
据介绍,发现的这8枚恐龙蛋化石中,有2枚是完整的,为椭圆形,蛋长18厘米、高10厘米、厚度7厘米,蛋壳厚度约0.2厘米,表面呈不规则的纹形。经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天元、李桃园鉴定,这些应为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
此前,郧县柳陂镇青龙山于1995年发现了分布面积达4.2平方公里的恐龙蛋化石群,距今6700万至13500万年,蛋壳品种占世界上目前发现的8种中的5种,是迄今为止恐龙蛋化石种类最多、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质保护遗迹。1997年,郧县梅铺镇又发掘出一大两小的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使地质和考古专家不再为在同一县境内“有蛋无龙,有龙无蛋”而遗憾。
白马沟村距青龙山不到100公里,距李家沟村仅20余公里。专家认为,郧县在3个乡镇11个地点发现恐龙化石,且既有恐龙蛋化石群,又有恐龙骨骼化石,在世界上都实属罕见。
专家认为,这次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其蛋形与青龙山恐龙化石蛋相比,增添了新的蛋壳品种,对于研究郧县“恐龙之乡”和研究远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975年,郧县梅铺镇龙骨洞曾发现距今50万至100万年的猿人牙齿4枚,1989年该县青曲镇又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郧县人”头颅化石。(袁正洪 蔡昌华) 新华网 2002-5-7
郧县发现恐龙蛋化石新品种
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 记者张爱虎、通讯员袁正洪、李虹报道:记者“五一”期间获悉,郧县刘洞镇新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专家鉴定为新的蛋壳品种,这使得该县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达到6种,占到全世界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品种的3/4,对研究远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元月上旬,刘洞镇白马沟村老农李尚尉,在责任地旁的荒山沟修渠沟时,发现渠沟旁一个形状好看的“土鸡蛋石头”露出地表,他顺手挖起来捡回家。3月23日,郧县宣传部部长何世兴、郧阳博物馆馆长周兴明等闻讯后,专程到刘洞镇白马沟村勘察,李尚尉在原来挖捡蛋状石头的荒山沟旁,又挖出7枚“土鸡蛋石头”,其中有2枚是完整的,为椭圆形,蛋壳表面呈不规则的纹形。周兴明请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天元、李桃园等专家鉴定,这些“土鸡蛋”被认定为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已有6000多万年的历史,且属新的蛋壳品种。
早在1995年3月27日,恐龙蛋化石群在该县柳陂镇青龙山被发现。1997年7月25日,一大两小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在该县梅铺镇李家沟村被发现。此次发现恐龙蛋化石的白马沟村,距青龙山不到100公里、距李家沟村仅20余公里。
南方网讯 湖北省郧县刘洞镇白马沟村农民李尚尉,在责任地旁的荒山沟处修渠沟时,先后两次在同一窝处挖出8枚恐龙蛋化石。经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天元、李桃园等专家近日鉴定,这些化石为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距今约6000多万年。
这是继1995年3月27日在柳陂镇青龙山发现恐龙蛋化石群、1997年7月25日在梅铺镇李家沟村发现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后,在郧县又一次发现恐龙蛋化石。白马沟村距青龙山不到100公里,距李家沟村仅20余公里,专家认为,郧县共有3个乡镇11个点发现恐龙化石实属罕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既发现恐龙蛋化石群、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的唯一的县。
今年1月上旬,白马沟村68岁的老农李尚尉,在责任地旁的荒山沟修渠沟村,发现渠沟旁一个形状好看的“土鸡蛋石头”大半头裸露出地表,顺手用锄头挖起来捡回了家,其孙子李泽韬在郧县实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放寒假回家看到后怀疑是古生物化石。后经郧阳博物馆周兴明馆长鉴定,初步认为是恐龙蛋化石。
3月23日,李尚尉老人在原处又挖出7枚“土鸡蛋石头”,加上原来挖的一枚,一窝共计挖出8枚。其中有2枚是完整的,为椭圆形,蛋长18厘米、高10厘米、厚度7厘米;蛋壳厚度约0.2厘米,表面呈不规则的纹形。经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天元、李桃园专家鉴定为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
据介绍,早在1975年,郧县梅铺镇龙骨洞曾发现距今50至100万万年的猿人牙齿4枚,1989年该县青曲镇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郧县人”头颅化石。1995年在柳陂镇青龙山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距今6700至13500万年,整个分布面积达4.2平方公里,其蛋壳品种占了世界上目前发现的8种中的5种,是迄今为止恐龙蛋化石种类最多、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质保护遗迹,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郧县梅铺镇又发掘出一大两小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使地质和考古专家不再为在同一县境内“有蛋无龙,有龙无蛋”而遗憾。
专家认为,这次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其蛋形与青龙山恐龙化石蛋相比,增添了新的蛋壳品种,对于研究郧县“恐龙之乡”和研究远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编辑:念青)
武当深山发现两个古老的民俗文化村 堪称荆楚民间文化的宝藏
[ 作者:杨兴炳 袁正洪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9 更新时间:2004-7-6 ]
近日,记者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陈连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享受中国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李征康一起,在武当山特区林业局老局长、对民俗文化热心研究的王农吉、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武当山林场合一)副场长梁炳合等一行,冒着酷暑,慕名到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穿越古神道,迎着阵阵的山脊林风,来到武当山深处、最古老的五龙宫景区,对五龙宫村和鲁家寨村的民俗文化进行考察,发现两村的民间故事、民歌极其丰富,非常有研究价值,其古老的民俗文化,可以谌称为荆楚民间文化的珍贵宝藏。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有形文化遗产,其绮丽的自然风光是自然遗产,而古老的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使武当山拥有着三块宝贵遗产的金字诏牌。
“‘故事篓子’、‘歌布袋’,翻山越岭争着来;会讲故事又唱歌,玩起锣鼓劲头来;个个争唱抢着说,赛来比去不示弱;讲上几天唱几夜,故事歌瘾兴不休。”在古老的隐仙岩下,五龙宫村村支书兼村主任龚常青和鲁家寨村村支书袁平书、村主任袁波给我们请来了20多名中老年民间故事和民歌手,通过请他们讲民间故事和唱民歌的采访,以及记者和李征康老师从多年来的采风来看,特别是这次跟陈连山副教授、李征康老师来考察,从中发现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村,民间故事和民歌历史悠久,非常丰富,就其价值而言,这两个村的民间故事可以与临近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被誉为荆楚民间文化活化石村的中国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相媲美;其民歌可以与临近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被誉为中国汉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村相媲美,而且因五龙宫景区武当道教文化历史的悠久,这两个村的民间故事及民歌还有其独特之处,以及这两个村民间谚语也比较丰富,可称得上是集民间故事、民歌、民间谚语于一体的两个古老的民俗文化村。
欢乐的五龙宫、鲁家寨村民间故事民歌手在一起比赛
五龙宫,位于鄂西北十堰市所辖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老营至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汉十公路之间嵩口村、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以南20公里处,座落在海拔1002米的五龙顶下的半山腰中,距金顶25公里。
古老的五龙宫
五龙宫,是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国家著名风景区武当山六大景区中建筑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宫观之一,也是武当山道教颇具影响的宫观。据《大岳太和山志》及有关碑文记载,五龙宫一带群峰耸峙,古为许多名道隐居修练之地。唐贞观年间大旱,均州太守姚简奉旨上山祈雨,见五龙显灵,即时大雨如注,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就令在此敕建“五龙祠”。宋真宗时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元仁宗时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五年复修。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帝殿、山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租师殿、神库、神厨、左右圣旨碑亭、榔梅碑亭、方丈、斋堂、云堂、钵堂、客堂、道众寮室、仑库等215间,赐额“兴圣五龙宫”。至嘉靖年间,此宫己有850间。此宫领五龙行宫、仁威观、姥姆祠、自然庵等众多道观及亭、台、池、井、桥。风景绮丽,峰峦叠嶂,有紫盖峰、松萝峰、叠子峰、金锁峰、七星峰、会仙峰、青羊涧、黑虎潭、隐仙岩、灵应岩、凌虚岩等名胜古迹众多,吸引历代许多名道和文学名人赋诗赞誉。元代浩然子、明代王世贞、袁中道、袁宏道等慕名而至记游赋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写五龙宫建筑:“层台杰殿,崇台嵌空,如悬廊复道,蜿蜒山半”;写五龙峰绮丽风景:“近看鹄立,远者罗列,皆若覆钟峰鼎,离离攒之,人影中度,兀兀欲动”,“青流近回,泉声嘀沥”;写通往五龙宫古神道的生态:“异杉老柏三人合抱者,连络山坞”,“游人如行绿幕中”。在历史的沦桑中,几遭兵火又复修,1930年又毁于大火。现尚存宫门、红墙、碑亭、泉、池、古井及隐仙岩、凌虚岩、华阳岩、灵应岩等古建筑及众多的庙观名胜遗迹。
五龙宫景区有10个武当山之最:唐太宗李世民赐建五龙祠,是武当山有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庙殿;五龙宫铜铸鎏金真武坐像,高1?95米,是全山现存最大的真武铜像;五龙宫龙虎殿元代泥塑彩绘青龙、白虎像,高丈余,是全山现存最大、最早的泥塑青龙白虎神像;榔梅真人李素希墓,是皇帝赐建,系全山建筑规格最高的道人墓;隐仙岩,是历史记载战国时道家尹轨在武当山最早隐居修炼的岩洞;五龙宫大殿前,有5口古井,1口井里井打水,5口井里水都动,是全山独一无二的“地脉香甘万古灵泉”;五龙宫古建筑地下排水渠道,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武当山古代建筑中最大的涵洞;隐仙岩石雕供案,其镂空雕刻艺术之美,是全山最大的石雕供案;自然庵,是武当山有文字记载,汉代道家在武当山最早炼丹的地方;五龙宫采集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石器,是武当山迄今发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好去处
五龙宫景区五龙宫村,有3个村民组,共有43户,165人,山林面积18880亩,原有480亩耕地,已全部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100%,主要是松杉阔叶生态林,农户以银杏、木瓜、杜仲等经济林为主。为保护五龙宫核心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只有古神道和山间崎岖小路,直今不通公路,不通有线电话,是一个封闭偏避的山村,村民至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
鲁家寨村,北接武当山老营至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汉十公路口的蒿口村,南连五龙宫村,横贯武当山森林公园暨五龙宫景区唐代古神道沿线。鲁家寨村,系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场)以场带村。全村有7个村民组,135户,516人,山林面积28800亩,原有耕地530亩,除140亩水田外,其余旱坡地已全部退耕,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主要是松杉阔叶生态林,农户以茶叶及果木经济林为主。境内现有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新修的一条通往五龙宫村接边界处的毛坯公路,不通有线电话,基本上还处于封闭状态。
记者于1990年7月,报道李征康老师挖掘整理伍家沟民间故事村;1994年春,采访五龙宫文物古建保护;1997年采访报道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家寨的森林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1999年6月8日采访报道李征康老师挖掘整理吕家河民歌村;先后多次的采访五龙宫村、鲁家寨村,以及李征康老师最早于1958年到五龙宫了解民间故事、听民歌,后又多次到五龙宫、鲁家寨村采风,将相距五龙宫35公里远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相距五龙宫45公里远的吕家河民歌村,与五龙宫村、鲁家寨村的历史、丰富的民俗文化、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等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五龙宫、鲁家寨村有着十分丰富的蕴藏量,并有其两村的独特之处。记者带着十余年的心愿,于今年5月26日,再次到五龙宫采访民间故事和民歌,更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李征康老师带着四十余年的心愿,于是,借今年6月22日,“北京大学吕家河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正式挂牌,陈连山副教授带学生来吕家河所在的官山镇进行民歌采风实习之机,陈连山副教授、李征康老师在万忙之中,不辞劳苦,一起到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五龙宫景区隐仙岩下鲁家寨村7组,与这两个村汇集来的20多名中老年村民进行民俗文化座谈。
开始,山民们对北京远到而来的陈连山副教授感到有些拘襟(大山里没见过专家教授,见了有些紧张),当李征康老师把话匣子一打开,五龙宫村60岁的民间故事“篓子”李征山,就一口气讲了两个修建五龙宫的故事传说。这时,五龙宫村远近闻名的79岁的“故事篓子”、“歌布袋”龚玉财的儿子、五龙宫村支书兼村主任、也有“故事篓子”之称的龚常青又抛砖引玉讲了一个“叠子峰”的神话故事和一个“酸”故事。一下子把大家的思路更加打开了。69岁的李征兴老人顿受启发,随口就讲出了五龙宫榔梅真人向皇帝献榔梅贡果受崇赐额扩建五龙宫的故事。接连3人是五龙宫村讲故事大出“风头”。鲁家寨村青年刘中明就争着讲故事,为鲁家寨争光。村民们一个接一个,滔滔不绝,只好强行暂停转唱民歌。村民个个都是多面手,会讲民间故事、会唱民歌又会打锣鼓,在铿锵的锣鼓火炮(民间乐器)和悦耳的喇叭(唢呐)伴奏下,大家又争着唱民歌。素有五龙宫民间歌王之称、79岁的彭开友老人抢抓机会,接连唱了不同曲调的3首民歌。鲁家寨村中年民歌手梁天海也就抢着唱民歌。因时间关系,不等梁天海唱完,五龙宫村69岁的老太婆吴开英就接着唱开了腔……大家一个接一个,明比暗赛,纷纷为本村争光,也借此机会,讲民间故事、唱地方传统民歌过把隐。
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山、民间文学专家李征康访问五龙宫村主任、故事篓子龚常青
五龙宫、鲁家寨两村,民间文化的矿层深厚,内容十分丰富,有神话、民俗、寓言、笑话、古建筑名胜景点、奇峰秀水、历史人物、道教名人传说等,故事不仅纵贯古今,包罗万象,时空跨度大,而且语言地道、朴实,具有原始稚拙、天然浑成,未经雕琢、个性十分突出的特点,特别是研究武当文化和道教文化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据五龙宫村村主任、也被称为故事“大王”、谜语“篓子”之称的龚常青介绍,五龙宫景区每个景点,每个山峰,每条山沟,这道山凹,那面坡,可以说都有传说故事。因五龙宫,从唐代建祠,从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五龙宫--金顶的古神道,因在金顶以北,故古称“北神道”,早于从武当山大门--太子坡--紫霄--南岩--金顶,古为“玉金古神道”(玉虚宫至金顶)500多年,原在兴建太子坡、紫霄宫、南岩宫景区时,将五龙宫的许多景点“搬”了去。如五龙宫景区有九曲黄河墙、磨针石、磨针涧、回心石(回心庵)、榔梅台、飞升台、椴树垭、混账坡等,“玉金”古神道沿途也有磨针井、回心观、混账坡、椴树垭、榔梅祠等。五龙宫的这些名胜景点的民间故事传说,是系列化的,这也是“北神道”传承到“玉金古神道”这些“搬”建景点民间故事的来源,五龙宫景区的民间故事是值得挖掘、整理、研究的。
“我们五龙宫景区可以说是个故事窝子,它象一个藏满宝贝的石窘,里面窘了很多民间故事,我们这里也是民歌的山庄,真可惜没有人来像伍家沟、吕家河村一样帮助挖掘整理就非常好了。”李征山、李征兴是这样感慨地告诉记者的。两位老人说,我们从小就爱听老人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好奇地跑各个名胜景点,喜欢打破砂罐问到底的要老人们一遍又一遍的讲古迹故事,我们作了长辈后又讲给后代听,要讲故事、唱民歌,真是几天几夜说不完、唱不完,所以我们非常盼望专家学者到这里挖掘整理民间故事、民歌,这次陈教授和李征康兄弟来,我们真是无比高兴,无比感谢,希望把我们这里的民间故事、民歌也挖整出来。
五龙宫、鲁家寨两村,民歌蕴藏量极其丰富,主要是阳歌、阴歌、民间叙事诗、朝山会歌(朝敬真武祖师)四大类。阳歌就是村民用于歌颂喜庆的山歌、小调,如出嫁姑娘、娶儿媳、建房架大梁、挖地锄草歌、祝寿歌、劝酒歌、儿歌、放牛娃战歌、谜语歌等。阴歌就是丧歌,也称为待尸歌、孝歌,是专门用于办丧事时“闹夜”时唱的歌。阴歌分起歌头、劝善歌、翻田埂(“对骂”,实为对歌比赛)、还阳歌四大部分,有坤腔、乾腔等。民间叙事诗,民间流传故事情节比较长的叙事诗唱本,视其唱本内容,有的适合喜庆,就用阳歌的曲调唱,有的适合丧事,就用阴歌的曲调唱。朝山会歌,农历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组织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敲锣打鼓、吹喇叭,唱与道教音乐有些相近的朝山民歌,朝山谒祖。头天晚上唱,路上吹喇叭,上山顶边走边唱,见了“爷”(真武祖师)要吹大调,锣鼓鞭炮齐鸣,盛是热闹。
民俗文化村的大小喇叭调有100多个曲调,图为唢呐手在演奏
鲁家寨村支书袁平书、村主任袁波介绍说,由于鲁家寨村地处五龙宫古神道,景点多,武当文化和道教文化深厚,加之自古河南、陕西、湖北安陆、襄樊及十堰各县等地一些善男信女朝山路过,村民见的多、听的多,所以故事多,民歌多,是一座民间故事和民歌的宝库。特别是今年端阳节,官山镇在吕家河村组织青年民歌比赛,我们听说后,专门租车去观看,一对照,很振奋,感到我们五龙宫景区的民歌也很多,听专家说也很有价值,亟待挖掘整理。鲁家寨村中年民歌手梁天海告诉记者,他从小就长辈讲故事、学唱民歌,器重民间乐器,家里现有2套锣鼓火炮(民间乐器),其中有一套民间乐器已有100多年历史,经常参加村民家婚丧嫁娶过民歌民乐隐。据村干部介绍,当地村民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有时农闲或过节日,村民们凑份子(自发凑钱)玩锣鼓唱民歌过过隐。
7月4日,记者来到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采访生态保护和旅游情况,路过鲁家寨村村委会,正好遇到五龙宫村主任龚常青、鲁家寨村书记袁平书、村主任袁波、村文书张富宴正在请鲁家寨村老民歌王吴长明和中年民歌王梁天海唱歌,传看吴长明的11本手抄民间歌本,有的1个本子只记得下1个长篇叙事民歌,有的一个长的民歌要唱4个多小时。吴长明边唱,村干部边录音,进行挖整。梁天海有5本手抄传承的民间歌本。吴长明和梁天海说,唱起民歌,我们可以唱3天(白天唱阳歌)3夜(夜晚唱阴歌)不重复,兴不休。
鲁家寨村主任袁波在录音挖整老歌王吴长明的民歌
五龙宫村主任龚常青介绍说,全村方圆面积有12?5平方公里,村民165人中,据初步摸底,全村会讲故事、会唱民歌的村民有26人,占全村人口的15?8%。
鲁家寨村主任袁波介绍说,全村方圆面积19?2平方公里,村民516人中,据初步摸底,全村会讲故事、会唱民歌的村民有48人,占全村人口的9?3 %。
民间故事对于村民来说,正如恩格斯所说是“天然的教科书”,既可使村民及子孙后代学习文化,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也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尊老爱幼,忠于爱情,讲究文明礼貌,自觉保护文物古建等。五龙宫村、鲁家寨村的村民,正是用传统文明的文化教育后代,继承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明。据了解,多年来,这两个村民风纯朴,村民人口素质、科技素质比较好,两村多次被评为先进村。
五龙宫、鲁家寨两村,民间故事、民歌及民间谚语极其丰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一是受地域历史悠久文化的影响。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十堰市中心,北临汉江之滨,南接房县。据《房县志》载:“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食邑于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房县发现有尹吉甫墓碑,房县榔口乡白鱼坪现存有明代复修的、雕刻工艺精湛的尹吉甫岩屋古建筑庙房,距武当山只百余公里。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也是《诗经》的被歌颂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春秋以前的西周,武当山这一带,采诗之风盛行,尹吉甫多次在这里采集民歌。二是受荆楚古文化的影响。十堰市所辖的丹江口市,古为均凌,武当县,均州。武当山五龙宫距古均州沦浪亭只68公里。据《均州志》载:“沧浪亭,州东北3里,汉江之滨,孺子歌处。”《孺子歌》,是楚国一首很著名的民歌,曾得到孔子、孟子、屈原等学者的重视。于是,产生于汉江之滨的这首古代“土歌”,一直流传到汉江之滨的武当山区,武当山区一直流传着民歌遗风。三是受武当道教文化的影响。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其悠久的道教音乐、道教文化、道教人物等对武当山区民间故事、民歌有着一定的影响,武当民歌有些曲调就吸取有道教音乐的曲调。四是受武当山古代大搞建设和“打工”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唐代,特别是明代,武当道教鼎盛时期,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素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称,全国30万能工巧匠,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造道教宫观,这些工巧集全国各地民间文化流传于武当山区,给武当山区地方民间文化注入了民间文化的内容。一方面,武当宫、观、亭、台、井、池等每一个景点,每一处建筑,无论是在创意规划,还是在精湛建筑工艺上,都有着一个故事,这为武当民间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内容。由此,五龙宫、鲁家寨两村,民间故事、民歌、民间谚语之所以丰富,是武当山区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武当文化和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称为武当文化的宝藏。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有形的文化遗产;武当山的绮丽山水自然风光可作为自然遗产申报;那么,以五龙宫村、鲁家寨村为代表的武当山区古老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这将使武当山有着有形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资文化遗产三块金字诏牌!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陈连山考察时,忙得又是录音,又是用笔刷刷地记个不停,连吃饭也顾不得,不停地搜集这两个村的民间故事和民歌,他高兴地说,没想到这里的民俗文化很丰富、非常有价值,是研究我国民间文化和武当道教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贝文化财富,值得挖掘整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享受中国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李征康说,五龙宫、鲁家寨两村,民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民间文化、荆楚民间文化、武当文化、武当道教文化的好资源、好地方、好点。特别是这两个村既是武当山最古老文物古建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将为五龙景区增加民俗文化旅游的新内容,将使五龙宫景区成为独具三大亮点的旅游景区。对此,有关专家、学者也呼吁:目前,这两个村的民间故事家、民间歌手年老的多,亟待抢救、挖掘整理民间文化,以弘扬武当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新华网武汉7月22日电(房宁田建军袁正洪)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当山早就是中外闻名的道教文化旅游圣地,然而这一道教名山的发源地――以“五龙宫”为中心的“西神道”一带地区,至今仍然是残垣断壁、鲜为人知。 武当山最早的古建筑群至今仍是残垣断壁鲜为人知名城网2002-7-23 15:36
资料来源:新华通讯社
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当山早就是中外闻名的道教文化旅游圣地,然而这一道教名山的发源地――以“五龙宫”为中心的“西神道”一带地区,至今仍然是残垣断壁、鲜为人知。
武当山民歌村发现者、中国民间文化协会理事李征康副研究员介绍,五龙宫是武当山最早受皇室所封建成的道观所在地。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在此首创“五龙祠”,后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大规模扩建,赐额为“五龙宫”。
长期以来,武当山的旅游图显示的大多是始建于元朝的“东神道”和“南神道”景区,贯穿于“玉虚宫”到“金顶”(铜铸殿,通体鎏以赤金,建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这一地区在过去20年里由政府投资数亿元,修复古建筑,增设交通、水电、通讯和服务设施,游人可以登山或乘缆车参观游览。
而全长约两公里的“西神道”,至今仍是只有考古学家和道教研究者才涉足的古代遗址,近年来开始吸引一些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学者。这一地区主要的古建筑“五龙宫”的木制结构殿宇大部分毁于1928年前后,只保存有部分砖基、碑刻和道像等。
西神道有多处武当山之“最”:武当山最大的涵洞——“五龙宫涵洞”,始建于宋代;武当山最大的石雕香案;最大的武当道人墓穴——“榔梅真人墓”;武当山唯一一座跨河谷两岸修建的庙宇“仁威观”;火药的发明者孙思邈研制火药的岩洞——“凌虚岩”等。
在五龙宫中,至今保存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铜像——元君殿殿基汉白玉座上的铜铸鎏金真武坐像,像高1.95米。此外,五龙宫还有明永乐时的御制碑和记录着武当山风貌、起源和五龙宫兴衰始末的元代碑文,对研究武当山道教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西神道一带还有十多个岩庙。这些建在岩石洞穴上的道观,有的曾是道士为求长生之道修行和炼丹的地方。整个地区山峰俊秀、气色清蒙、溪水传涧,蕴含着深刻丰富的道家文化。
据介绍,由于缺乏资金,这一带的文物至今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1997年8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将“五龙宫”的文物开发移交给武当山道教协会负责,但协会却一直无力筹集资金独立开发这样庞大的修复工程。文物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对这一困境尽早予以关注。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于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自然美景。明朝时武当山开始由皇室大兴土木营造宫观,作为“皇室家庙”扶持,武当真武神被当作明皇室“护国家神”来崇祀,成为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在“金顶”之下甚至还有一个明永乐年间修建的“紫禁城”,占地34443平方米,和北京的“紫禁城”同名,可见武当山当时地位之显赫。(房宁 田建军 袁正洪)
谷雨时节,驱车鄂西北,慕名寻访久负盛名的武当山道茶。欣喜与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福、道医王太科道长和被当地称为“武当陆羽”的十堰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八仙观茶叶总场场长、茶叶生产高级技师王福国等一道畅谈武当道茶,深深被源远流长、融道教文化、武当武术文化、武当茶文化于一体的武当道茶文化所陶醉。
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
据《武当山志》载:武当山,亦名仙室山、太和山,方圆八百华里,风景旖旎,群峰耸峙,飞云荡雾,气势磅礴,古木参天,泉水潺潺,气候宜人,是道教圣地,亦是旅游胜地,其道教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明代称之为“皇室家庙”,御封“大岳”,称之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天下第一仙山”。 1982年被国务院行文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在文件中高度称赞武当山为“仙山琼阁”。
房县3位民歌手应选参加武汉国际旅游节民间歌舞表演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9月29日电 (李相斌、袁正洪)经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来自鄂西北房县民歌之乡九道梁乡的石世莲、陈远翠、卢成举3名民间歌手,应选参加武汉国际旅游节大型民俗文化民间歌舞表演,一展独具“楚调、巴音、秦韵”特色的地方民歌风采。
“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
这首25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民歌至今仍在房县九道梁乡传唱,1981年,房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文化馆员杨才德在搜集整理房县传统民歌时,在九道乡发现农民杨家管会唱诗经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当时被编辑在《房县民歌》集里,引起了省、地民间文化专家的特别关注,经考察原由房县是《诗经》的采风、编撰者,也是《诗经》的被歌颂者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以后在九道乡及临近的门古寺镇等乡村采风到诗经相关民歌8首,有的地方民间歌手不仅会唱,而且还会用唢呐的多种地方调吹奏诗经民歌,十分动听,引人入胜。
“五句子歌来五句子歌,你的没有我的多,你唱文的我也有,你唱武的我也多,白天拿来(唱哥)当饭吃,晚上拿来(唱哥)当被窝,你看我的五句子歌多不多,我浑身都是五句子歌。”这首歌正说出了村民们喜爱赛歌过瘾,出口是歌,往往能唱几天几夜不馏现饭。据九道梁乡党委书记袁耀介绍,全乡村村有“民歌王”、“歌布袋”、“故事篓子”,组组(村民组)有歌手,全乡1万余人,有民间歌手2000多人。乡党委要求全乡各村组都要重视、抢救、挖掘、整理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进一步包装、宣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它与九道梁乡的奇山秀水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事业,使这种独有的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